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信息窗1)》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每人一包学具、PPT课件【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在黑板上写一个分数1/4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数?认识它吗?(分数)师: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说一说)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其中的2份可以用2/4来表示,其中的3份可以用3/4表示谈话: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我们还可以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2、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泥塑小组和剪纸小组正在开展活动,请仔细看图,活动中隐含着哪些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把一块红色的橡皮泥和4块黑色的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吗?(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2)每人分得这些黑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3)每人分得这些黄色纸的几分之几?(4)每人分得这些绿色纸的几分之几?并随机解决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青岛版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青岛版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熟练运用分数进行数学计算。
4.培养学生的分数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分数的大小比较。
3. 分数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分数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分数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纸张、黑板、彩色粉笔、教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蛋糕,并将其分成若干份,问学生该如何表示每一份的大小。
学生回答:用分数表示。
(2)教师将蛋糕分为四份,并问学生每一份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每一份是蛋糕的四分之一。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任意一个整体(如蛋糕)被分成若干等分,每一份称为一个单位,用一个整数与这个单位相除就得到了一个分数。
2. 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分数是整数与整数的比值,由分子和分母两个整数表示,分子表示被取了几份,分母表示将原来的整体分成几份。
(2)教师示范给定分子和分母的分数的表示方法,如用黑板上的蛋糕模型,将一份蛋糕分成八份,并标注分子和分母。
3. 分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向学生提问:下面两个分数哪个更大,1/3 和2/5?学生思考并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本质上的比较,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4. 分数的运算(1)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分数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找出分子、分母的共同性质,推导分数加减乘除的方法,并规定步骤和注意事项。
5. 拓展应用(1)教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如购买食材,分糖果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既有整数又有分数,如何进行运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基本运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分数的意义教学导航:【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本第9~13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叙述具体的分数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用分数单位,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理解单位1,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前面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谁能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数量。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其中的2分可以用24来表示,其中的3份可以用34表示。
师:这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我们还可以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新课讲授】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兴趣型认识分数的意义)1. 出示窗口1第1个图小组合作探索第一个红点问题。
问题1:把1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问题2: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解决问题1:利用课题研究报告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探索,明确: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几分之几。
解决问题2: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小组同学借助学具进行操作并讨论,得出解决方案:把4块黑色橡皮泥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分配。
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窗口1第2、3个图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问题2: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呢?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想象力,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问题1,首先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好吗?学生独立完成,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想法。
分数的意义青岛版教案.doc
分数的意义青岛版教案【篇一:青岛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9-12 页,分数的意义教材简析:《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
这一课时后,学生将对分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2、能用分数表达与交流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单位“1”的理解和分数意义的概括。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珠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科技活动吗?你们参加过哪些科技活动?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同学们在学校科技周上的活动。
(出示教学挂图或者是课件)师: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
一、自主探索师: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生:每个同学分的多少只船模?生:每个同学的船模是总数的几分之几?师:学生们的问题提得真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下:同学们分得的船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同学们把自己面前的学具拿出来摆一摆,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好不好?咱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摆的好。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拿出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教师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明白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的船模数占船模总数的1/5。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十市联赛”一等奖
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揭示概念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并理解单位“1”。
【教学设计】一、由1到“1”师:(板书:1)认识吗?瞧,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师:能用1这个数来表示吗?想想我们周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1来表示?生举例师:看来,能用1表示的物体还真不少。
不过,像这样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能用1来表示,我想一年级的同学一定也会。
咱们都几年级啦?五年级学生,就应该有五年级的认识水平嘛。
想想看,除了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一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还有什么也能用1来表示?看看谁能率先超越!生如果说不出来,师可适当提醒(我们班级有50人可以用1来表示吗?)师:虽然我们班有50人,但是我们属于一个班集体,既然是一个整体就可以用“1来表示,也就是说50个同学一旦被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用1来表示。
现在还能不能再说说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来表示?生大胆尝试,师适时引导师:这样下去,能说完吗?(生:不能)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包。
(师在1上加双引号)不过,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引导学生说出:以前的1,表示的是1个物体,比如1个人、1瓶水,但现在这个“1”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二、揭示单位“1”师:既然这样,(出示3个苹果)这儿有3个苹果,能看作“1”吗?师:可我怎么看都觉得像3呀。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上去就像个“1”?师引导可以将3个苹果圈成一个整体(课件演示)师:3个苹果可以看作“1”,那么6个苹果呢?9个、12个苹果呢?不过,话也得说回来。
一旦我们把3个苹果看作“1”了,那么,(课件出示:6个苹果)6个苹果通常就不再看作“1”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分数的意义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分数的意义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分数与小数》中的2.1.1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分数的意义展开。
学生将学习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构成、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定义和构成。
2. 学会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定义的理解。
2. 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纸质或电子教材。
3. 分数卡片。
4. 实物模型(如水果、蛋糕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模型或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的定义、构成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练习: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分数的意义2. 主要内容:分数的定义、构成、大小比较方法、应用3. 关键点:分数的定义、大小比较方法、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分数的定义和构成的填空题。
2. 选择题:分数大小比较的选择题。
3. 应用题: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3.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以上就是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分数的意义的完整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 利用实物模型(如水果、蛋糕等)或故事情境来引入分数的概念,可以采用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分割实物,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局部名称,联络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理解哪些知识?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老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考虑,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进展交流。
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二)深化探究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老师适时梳理。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老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进展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
老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观察比拟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进展观察比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拟,得到结论。
(四)拓展应用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动手操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分数的意义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分数的意义青岛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某一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数量。
2.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表示被等分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的总份数。
3. 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与整数的乘除法,以及分数与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定义,掌握分数的性质,以及熟练进行分数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特别是分数与分数的加减法。
2.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块巧克力,我们将其等分,每份是巧克力的1/4,那么2份就是巧克力的1/2。
2. 分数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定义,即一个整体被等分后,某一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3. 分数的性质: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性质,即分子表示被等分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的总份数。
4. 分数的运算:讲解并练习分数与整数的乘除法,以及分数与分数的加减法。
5.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检验自己对于分数运算的理解。
7. 板书设计:将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答案:1/32.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将其中的4个苹果分给了小红,小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答案:6个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规则。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数学故事或进行一些数学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对于分数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比例等,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单元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作业,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教师展示一张披萨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披萨,你愿意与朋友分享吗?如何公平地分配?”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概念。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趁机引入分数的意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3.设计分层练习,巩固知识技能
-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分数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
-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加强分数大小比较和运算方法的训练;
-对于优秀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综合应用题,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4.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概念及其读写方法的掌握;
2.分数大小比较和通分、约分方法的运用;
3.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4.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比较和运算规律,总结通分和约分的技巧。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分数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青岛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青岛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分数的意义。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饼干等,以及一些分数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苹果,让他们将其切成两半,然后将其中一半分给同桌的同学。
我会问学生们,他们手中的苹果是原来苹果的几分之一?2. 例题讲解:我会用实际的物品和图片来讲解分数的概念。
例如,我会拿出10个饼干,然后将其中的3个饼干分给学生,让学生们用分数来表示这3个饼干是10个饼干的几分之一。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用分数来表示。
例如,如果有20个橘子,其中有5个橘子分给了同学们,让学生们用分数来表示这5个橘子是20个橘子的几分之一。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一表示方法:分子表示几份,分母表示总份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3个苹果,总共有5个苹果5个橘子,总共有10个橘子答案:1. 3个苹果是5个苹果的3/5;5个橘子是10个橘子的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在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实际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全国获奖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45,46页内容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学准备:直尺,4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巧妙引入,唤起记忆。
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
想知道他们是谁吗?2,(课件出示:熊大、熊二分蜂蜜图。
)说说看到什么?(一个苹果、一罐蜂蜜)3、谁能用1说说物体?(1本书,1个梨......)4、你能帮它们分分吗?怎样分才公平?5、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揭示课题)二、探索交流,经历过程。
(一)分数的产生。
1、课件呈现情景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应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比如分苹果、蛋糕、饼干等等。
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
(二)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动手操作)(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41的。
(把纸平均折成4份,……)并让他们说说他们是怎样表示4(生可能出现: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1。
(2)请同学展示并汇报怎样得到4(3)师小结并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一个整体。
1?)(4)课件出示图片。
(怎样表示一些物体的4(5)课件出示练习。
三、抽象概括,深化意义。
(1)摆小棒,说分数。
(2)听分数,拿小棒。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全国一等奖
7.看来表示单位“1”的,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8.同学们,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本质所在,通过刚才一段时间的学习,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呢?揭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9.既然与分的东西无关,那么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段看做单位“1”吗?你能在这个单位“1”里表示出吗?第二种进行评价:这位同学不仅找到了,关键是它没有把单位“1”看成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线段,而是把它想成了数学中的数轴,真了不起!11. 在哪里呢?这里是多少?这里是?,怎么写的是1,=1吗?1如果看成数轴,你觉得1后面还有数吗?2在哪里?3呢?1和2的中间呢?1和2的这里呢?12. 里面有4个,也就是单位“1”里有4个,刚才的单位1里有几个呢?借助刚才的示意图逐一进行验证!13.揭示分数单位:三、深刻认识分数单位,完成巩固练习1. 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2.你们怎么回答的这么快?我还没有说出分子呢?你们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3.小结:看来,我们学习数学,能出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就可能处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们的思维真好!4.来快速完成一组练习吧!看谁有对又快!【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分数的意义必须建立在学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关注让学生发现分数存在的规律现象,抽象出分数的基本特征,提取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试着说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是抽象基础上的概括。
在不断认识中建立分数意义的模型,通过观察验证,发现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分数单位就是,理清分数单位与平均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任何一节数学课,5.巩固练习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反思总结同学们,你们活跃的思维使得数学课堂熠熠生辉,相信大家,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数学方法上,或是学习态度上都会有新的收获与发现,那么,这节课呢?有没有新的思考。
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能够分析分数的大小和大小的比较;3.能够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关系;4.能够把分数的加减乘除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分数的大小比较;3.分数和小数的关系。
难点1.分数加减乘除的应用;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把分数和小数相互转化。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1.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分数大小的比较;3.分数与小数的关系;4.分数加减乘除;5.分数的应用。
方法1.以讲解为主,结合举例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通过对比大小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判断;3.通过列举例子和计算,介绍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方法;4.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应用方法;5.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找出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给学生讲解本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3.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0分钟)1.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分数的性质;3.分数的简化和约分。
3. 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20分钟)1.分数的比较方法;2.分数大小的判断;3.分数大小的比较。
4. 学习分数与小数的关系(20分钟)1.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方法;2.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应用。
5. 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30分钟)1.分数的加减法;2.分数的乘除法;3.分数加减乘除实例。
6. 提高分数的应用能力(25分钟)1.练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2.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
7. 总结(5分钟)1.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2.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后记分数作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分数应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分数的意义 青岛版 (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每人1块橡皮泥、4块橡皮泥、4张纸和6张纸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板书一个分数1/4。
那你们会读这个数吗?它的各个部分(分别手指分母、分子、分数线)分别叫什么名字?那它表示什么?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很好,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板书:分数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具体分数,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后面表示作好铺垫。
二、探索、理解分数的意义(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请看大屏幕,泥塑小组和剪纸小组正在开展活动,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吗?(二)操作探究。
1.把四块橡皮泥平均分四份,体会1块就是1份。
(1)独立操作,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想一想,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反馈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3)质疑、解释。
教师:这是1块橡皮泥应该用“1”表示,怎么可以说是1/4 呢?(引导学生体会1块是1份,所以1块橡皮泥占总数的1/4 。
)2.把4张纸和6张纸平均分,体会整体。
(1)独立操作,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反馈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再板书。
(3)质疑、解释。
先让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则教师质疑:为什么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分别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三)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实验小学王永秀教学目标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一)感知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情境图,从中发现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航模的题卡分一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航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
(二)探究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学生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与分数有关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供的问题适时梳理。
比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模型摆一摆,可能的会出现二分之一,四分之二两个结果。
然后全班交流、辨析、补充,得出结论:“把4架飞机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然后全班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比较谈话:请大家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信息窗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
,感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4.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建立单位“1”的概念。
2.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1.建立单位“1”的概念。
2.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题卡1:画有4块橡皮泥;题卡2:画有4个正方形与6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数(板书:14),认识它吗?生:它是分数。
师: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都知道哪些知识?生:14读作四分之一,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4是分母,1是分子。
,师:你能举例说说14表示的意义吗?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中的1份就是14。
(教师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 1份14)生: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
师:其中的3份怎样表示?生:其中的3份用34表示。
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课件出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对于分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生:我想知道什么叫分数。
生:我想知道分数的性质是什么。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在本单元就能解决,有些要等到六年级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
)【评析: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学生知道了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学时,教师先给出分数,让学生说说对分数已经知道哪些,其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搭桥。
同时提出还想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初步感知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艺术节,看看艺术节上隐含着哪些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到手工制作小组,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
(课件出示情境图: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吗?生: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师: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这个问题。
找到题卡1,大家分分看,每人可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完成后,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操作讨论,教师巡视,挑选作业准备展示。
)师: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
你看懂了吗?(展示:)生:他是把4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1份,就是14。
师:大家有补充吗?生:我有补充。
把4块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块就是1份,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14。
师:这位同学提到了“把4块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怎样表示才能看出是把这4块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呢?生:把4块橡皮泥圈起来。
师:是这样吗?(教师操作,在图上把4块橡皮泥圈起来。
)师:刚才这个同学还用了一个很重要的词,你注意了吗?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14。
谁的14?生:4块皮泥的14。
师:谁能再说说为什么每人分得这4块橡皮泥的14?生:把4块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块占这样的1份,所以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14。
(教师板书:4块橡皮泥 4份14)师:看着黑板,同桌再说一遍。
师:一人分得这个整的14,两人分得这个整体的……生:两人分得这个整体的24。
师:3人呢?生:分得34。
师:4人分得44,也就是……生:1。
师:在这幅图上,这个“1”表示的是1块橡皮泥吗?生:不是,表示的是4块橡皮泥组成的一个整体。
师:这个“1”表示4块橡皮泥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给它打上引号。
(板书:“1”)【评析: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单位“1”的认识是隐性的。
通过对4块橡皮泥的一圈一画,学生对“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对下面建立单位“1”的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用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强调是“谁的几分之几”,为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2)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离开手工制作小组,我们再到折纸小组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
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
)师:你能提出关于分数的问题吗?生: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生: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师:这两个问题还是由大家自己尝试解决。
拿出2号题卡,分一分,画一画,找到解决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操作讨论,教师巡视。
)①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想法?生1: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张,2张占4张的24,所以每人分得这些纸的24。
生2:我不同意。
每份虽然是2张,但2张在2份里占了其中的1份,所以每人分得这些纸的12。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大家的看法呢?(多数学生同意生2的做法。
)师:我们再来一起分分看。
(教师操作课件:把4张纸平均分成4份,圈出其中的两份。
)师:谁来说说这是怎样分的?生:把4张黄色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张占1份,2张占2份,占这个整体的24。
师:就是说24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生: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2份。
师:继续看。
(教师操作课件: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成2份,圈出其中的1份)。
师:谁能说说这次又是怎样分的?生:把4张黄色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2。
师:如果把4张换成6张,每人分得几分之几?生:12。
师:换成10张呢?生:还是分得12。
师:就是说不管有多少张,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用12来表示。
师:现在你认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24还是12?生:12。
师:24和12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大小呢?生:24和12指的都是2张纸,所以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
②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请你来说说你的想法?生:把6张绿色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这些纸的13。
(教师板书:6张纸 3份13)师:一人分得这些纸的13,两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生:两人分得这些纸的23。
师:23里有几个13?生:23里有2个13。
③观察比较。
出示两题的分析过程:师:仔细观察两幅图中每份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12表示,一个用13表示?师:他提的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掌声鼓励!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第一题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2张是2份中的1份,所以用12表示。
第二题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2张是3份中的1份,所以13表示。
师:每份虽然都是2张,由于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所以表示出来的分数也就不一样。
④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观察刚才学习的内容,我们把4块橡皮泥、4张纸或6张纸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生:分数。
(课件出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评析:前后设计了两次比较(24和12,12和13),在甄别中去伪存真,洞悉分数意义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认识单位“1”。
师:回头看这个“1”,它可以表示1个苹果,也可以表示4块橡皮泥组成的一个整体、4张纸组成的一个整体、6张纸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
师:为什么要把1加上引号?生:因为它不但可以表示一个,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师: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生:一条线段的长度可以看作单位“1”,全班的58名同学可以看作单位“1”……(4)总结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现在你们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分数吗?(课件出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单位“1”→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生: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可以称之为什么?生:单位“1”。
师:谁能再说一说什么叫分数?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将板书补充完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师: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它里面有2个13。
师:你能举一个分数,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吗?生:45,它的分数单位是15。
师:它里面有几个15?生:有4个15。
…………【评析: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单位“1”及分数概念的建立水到渠成。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分一分,涂一涂。
生1:(展示自己的作业)把6个圆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个涂上色,涂色部分是它的46。
师:没涂色的呢?生:没涂色的占它的26。
生2:(展示自己的作业)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4个圆涂上色,涂色部分是它的23。
师: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想到哪个分数?生:13。
师:这个13表示什么意思?生:没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13。
师:46和23这两个分数,它们的什么是相同的?什么又是不相同的?生:它们的大小相同,都是4个圆。
生:它们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46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的4份;23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
生:它们的分数单位也不相同。
46的分数单位是16,它里面有4个16;23的分数单位是13,它里面有2个13。
【评析:本练习设计,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有对两个分数异同的比较,学生的思维在思辨中得以提升。
】(2)游戏“分糖果”。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6老师在袋子里放了二些糖果,(从中取出2块)这2块是袋子里原来糖果总数的16,袋子里原来有几块糖果?师:12块。
师:同意吗?再拿出剩下块的15,又拿出了几块?生:2块。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两次都拿出了2块,为什么第一次的2块是16,第二次的2块是15?生:因为第一次的糖果总数是12块,第二次的总数是10块。
师:就是说糖果的总数在发生变化。
师:这时袋子里还有几块?生:8块。
师:如果要取出袋中块数的34,应该取几块?生:6块。
师:能说说理由吗?生:把8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块,3份就是6块。
师:这时袋子里还有几块?生:2块。
师:如果老师取出其中的1块,取出了几分之几?生:12。
师:这时袋子里还有1块,你能取出这1块的12吗?(学生开始意见不一致,后来逐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