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第三章课件
合集下载
第3章电容式传感器
由图3Z C 7 可( 得R 到S 等1 效 阻R 2 抗R PZ2 C C,2) 即j(1 R 2 P R 2 C 2 C 2L )
P
P
式中2f为激励电源角频率
由于传感器并联电阻RP很大,上式经简化后得等效电容为
等效电容
CE1 C 2LC 1(C f/f)2
式中 f
1
0
为电路谐振. 频率
例如在图3-10(b)中a=1,=0。根据图3-9曲线知:k=0.25, =0, 因此输出电压USC=0.25E;图(c)中当
R 1 时,a1,900 根据图3-9曲线得到k=0.5, =0 jC
USC=0.5E;图3-10(c)和(d)线路形式相同,但是由于(d)图
中采用了差动式电容传感器,故输出电压USC=E ,比图 (c)的输出电压提高了一倍。
对于变极距型, 其静态灵敏度
KCC 0( 1 ) d d 1d/d
因△d/d <<1,上式可按 台劳级数展开而得
KC0[1d(d)2 ] d dd
KC0[1d(d)2 ] d dd
由上式可知,灵敏度与起始极间距d有关,而且不是常数, 是随被测量变化而改变。要提高灵敏度,应减小d,但δ过 小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空气的击穿电压3kV/mm)。
注意:1.上述各种电桥输出电压是在假设负载阻抗无限 大(即输出端开路)时得到的,
实际上由于负载阻抗的存在而使输出电压偏小。
2.电桥输出为交流信号,不能判断输入传感器信号的极 性,只有将电桥输出信号经交流放大后,再用相敏检波电 路和低通滤波器,才能得到反映输入信号极性的输出信号。
(四)运算法测量电路 它由传感器电容CX和固定电容 C。、以及运算放大器A组成。
④采用“驱动电缆”技 术(也称“双层屏蔽等位 传输”技术)。 见教材P60
传感器与信号检测技术课件 (共8章)第3章 力学量传感器
第3章 力学量传感器 压力有几种不同表示方法 (1)绝对压力 指作用于物体表面积上的全部压力, 其零 点以绝对真空为基准, 又称总压力或全压力, 一般用大写符号 P表示 (2)大气压力指地球表面上的空气柱重量所产生的压力, 以P0表示。 (3)表压力 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 一般用p表示。 测 压仪表一般指示的压力都是表压力, 表压力又称相对压力。 当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力, 则表压力为负压, 负压又可用 真空度表示, 负压的绝对值称为真空度。如测炉膛和烟道气 的压力均是负压。
第3章 力学量传感器 由式( 11 - 25)可知, 如果a=b, 则∆θ=0, 这说明具有均匀 壁厚的圆形弹簧管不能用作测压敏感元件。 对于单圈弹簧管, 中心角变化量∆θ比较小, 要提高∆θ, 可采用多圈弹簧管。 弹簧管压力表结构如图 11 - 29所示。 被测压力由接头9通入, 迫使弹簧管1的自由端产生位移, 通过拉杆2使扇形齿轮3作逆时 针偏转, 于是指针5通过同轴的中心齿轮4的带动而作顺时针偏 转, 在面板6的刻度标尺上显示出被测压力的数值。 弹簧管压力表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价格低廉, 使用范围广, 测量范围宽, 可以测量负压、微压、低压、中压和高压, 因此应 用十分广泛。
第3章 力学量传感器 1.弹簧管 弹簧管 空心薄壁管,形如儿童玩具“吹管” 把压力转换成位移,再利用传感器将位移转换成电信号。 2.波纹管 波纹管 同心环状,薄壁圆管。 把压力转换成位移,同上。测力102~107Pa直径12㎜~160㎜ 3.膜片膜盒 膜片膜盒 同心环状 波纹薄片 周围封装即为膜盒。把压力转换成位移, 同上。 厚度 0.05~0.5㎜,波纹分锯齿、正弦、梯形波。 金属弹性元件都具有不完全弹性, 即在所加作用力去除后, 弹性 元件会表现残余变形、 弹性后效和弹性滞后等现象, 这将会造 成测量误差。弹性元件特性与选用的材料和负载的最大值有 关, 要减小这方面的误差, 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材料, 加工成形后 进行适当的热处理等。
第三章传感器上课
2020/6/19
图 3-1-1
A.当有光照射 R1 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高电压 B.当有光照射 R1 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低电压 C.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低电压就记数一次 D.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记数一次 解析:有光照时,R1 的电阻较小,电路中的电流较大,内 电压与R2 两端的电压较大,R1 的电压较小;无光照时,R1 的电 阻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内电压与R2 两端的电压较小,R1 的电压较大;物块运动挡住光时,要记数一次,所以信号处理 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记数一次. 答案:BD
第二节 传感器
一、温度传感器的原理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 温度 变化转换为电学
量变化的装置.温度传感器的敏半感导元体件热是敏 电阻
,热敏电阻器是由
材料制成的,它的电阻
阻值随温度的 变化 而变化。
» 注意:热敏电阻器是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敏感元 件.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是正 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器;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 是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器.
2020/6/19
题型2 热敏电阻的特性
【例题】如图 3-1-2 所示,R1 为定值电阻,R2 为负温度 系数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指阻值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的热敏电阻),L 为小灯泡,当温度降低时( C )
A.R1 两端的电压增大 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C.小灯泡的亮度变强 D.小灯泡的亮度变弱
第三章
2020/6/19
一、传感器 1.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 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组成:传感器由_敏__感__元__件___、_转__换__元__件___和_转__换__电__路___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PPT课件
原理推导一
在初级线圈中
I1
R1
E
jL1
次级线圈中的感应电势 E2a jM a I1
E2b jMbI1
E2
E 2 a
E 2b
j(M a
Mb )I1
j(M a
Mb)
R1
E1
jL1
感应电势的有效值
E2
(Ma Mb) R12 (L1)2
E1
k(M a Mb )E1
原理推导二
Ma
N2 a 12
根据激励频率不同分为
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 — 自感型 低频透射式涡流传感器 — 互感型
一、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
线圈上通交变高频电流 线圈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产生高频交变涡流 涡流产生反磁场 阻碍线圈电流交换作用 等效于L或阻抗的改变
二、低频透射式涡流传感器
U L1 同频交变 电流 产生一交变磁场 磁力线切割M 产 生涡流i 到达L2的磁力 线减少(无M时磁力线直接 贯穿L2) E的下降
三、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及特性
四、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位移x的变化 电量的变化 可做成位移、振幅、厚度等传感器
电导率的变化 电量的变化 可做成表面温度、电解质浓度、材质判别等
磁导率的变化 电量的变化 可做成应力、硬度等传感器
x、、的综合影响 可做成材料探伤装置
1、位移测量 涡流位移计
2、振幅测量 涡流振幅计 3、厚度测量
7、自动控制中工件是否到位等的检测 接近开关
接近开关应用实例一
接近开关应用实例二
总结
传感元件 原始 或传感器 输入量
变磁阻式 位移
差动 变压器式 位移
位移、厚度、
涡流式 电阻率
磁导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件第三章-2电桥
半等臂电桥、第一对称电桥
Uo Us Us 2(2 ) 4(1 2)
第三 R1 C
三、电桥的工作特性指标
(1)单臂电桥 当R1=R2,R3=R4时
R2
D
Uo Us Us 2(2 ) 4(1 2)
忽略分母上的ε/2,则可得到线性 化方程:
电桥
A R1
三、电桥的工作特性指标
(1)单臂电桥 当RX由R1变化到R1+△R1时
Uo
R2
D
( R2 R3 1 1 R R1 4
U s
R1
C
Uo
) R1
R3
B
R4
输出特性呈非线性关系 当R1=R2,R3=R4时
US
图8-2 电桥原理图
A R1 C R3 B R2 D Ig Rg
R4 ES
图8-2 电桥原理图
第三章 力、扭矩和压力传感器
电桥
一、电桥工作原理 1.直流电桥 若输出端与内阻为Rg的检流计 相连。根据戴维南定理,AB 端的等效电阻为: 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 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 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 的串联组合等效置换,此电压 源的电压等于一端口的开路电 压,电阻等于一端口的全部独 立电源置0后的输入电阻。
第三章 力、扭矩和压力传感器
电桥
电桥是把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元件参数转换成 电压或电流的一种测量电路。这种测量电路简单直 接,而且精度和灵敏度都较高,在检测系统中的应 用较多。
第三章 力、扭矩和压力传感器
电桥
一、电桥工作原理 1.直流电桥 R1、R2、R3、R4组成电 桥四臂; 输入电源加在电桥CD端; 输出信号取自电桥AB端; 输入端加入直流电源ES, 则称为直流电桥。
传感器的弹性敏感元件-第三章.
柱形弹性敏感元件的固有频率:
EA
f0 0.159 2l ml
l — 柱体元件的长度 ml — 柱体元件单位长度的质量
(3.7)
ml A
f0
0.249 l
E
(3.8)
ρ — 柱体元件的材料密度
圆柱形弹性敏感元件主要用于电阻应变式拉力 或压力传感器中。
§3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
2、悬臂梁 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多用于较小力的测
5、固有振动频率 固有频率决定其动态特性,一般来说,固
有频率越高,其动态特性越好。
1k
f
(Hz )
2 me
(3.5)
k — 弹性敏感元件的刚度
与灵敏度相矛盾
me — 弹性敏感元件的等效振动质量
§3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
1、弹性圆柱(实心和空心) 结构简单,可承受很大载荷;但产生的位移
很小,所以往往以应变作为输出量。
§3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
6、波纹管
图3.12 波纹管
压力(或轴向力)的变化与伸缩量成比例, 所以波纹管可以把压力(或轴向力)变成位移。
§3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
轴向作用力下,与波纹管的轴向位移的关系:
1 2
n
yF
Eh0
A0
A1
2 A2
B0
h0 2 RH 2
(3.24)
F — 轴向集中作用力 n — 工作的波纹数
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
§1 概述
弹性敏感元件: 利用弹性变形实现将被测量由一种物
理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相应物理状态的元件。
作用:直接测量被测量
常用的弹性敏感元件有波纹管、弹性梁、 柱及筒、膜片、膜盒、弹簧管等。
EA
f0 0.159 2l ml
l — 柱体元件的长度 ml — 柱体元件单位长度的质量
(3.7)
ml A
f0
0.249 l
E
(3.8)
ρ — 柱体元件的材料密度
圆柱形弹性敏感元件主要用于电阻应变式拉力 或压力传感器中。
§3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
2、悬臂梁 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多用于较小力的测
5、固有振动频率 固有频率决定其动态特性,一般来说,固
有频率越高,其动态特性越好。
1k
f
(Hz )
2 me
(3.5)
k — 弹性敏感元件的刚度
与灵敏度相矛盾
me — 弹性敏感元件的等效振动质量
§3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
1、弹性圆柱(实心和空心) 结构简单,可承受很大载荷;但产生的位移
很小,所以往往以应变作为输出量。
§3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
6、波纹管
图3.12 波纹管
压力(或轴向力)的变化与伸缩量成比例, 所以波纹管可以把压力(或轴向力)变成位移。
§3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
轴向作用力下,与波纹管的轴向位移的关系:
1 2
n
yF
Eh0
A0
A1
2 A2
B0
h0 2 RH 2
(3.24)
F — 轴向集中作用力 n — 工作的波纹数
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
§1 概述
弹性敏感元件: 利用弹性变形实现将被测量由一种物
理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相应物理状态的元件。
作用:直接测量被测量
常用的弹性敏感元件有波纹管、弹性梁、 柱及筒、膜片、膜盒、弹簧管等。
第3章-应变式传感器
10-5~ 1-02
10 ~ 140
F x
0~ 1-03 0~ 130
10-2~ 1-01
10 ~ 100
px
0~ 1-05 0~ 120
F, x px
10-2~ 1
1~ 100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表3-2 常用弹性元件的结构和特性
类别 名称
平
波 纹 管 薄式
薄波 膜纹
管
波
膜纹
膜单
式圈
弹弹
挠簧 簧 性管
F x
x px px
px x
px F, x
px
x px
动态性质 时 间 常 数 /s 自 振 频 率 /Hz
10-5~ 1-02 10-2~ 1-01
10 ~ 140 10 ~ 100
10-2~ 1-01 —
10 ~ 100 10 0~ 1000
10-2~ 1
1~ 100
—
10 ~ 100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常用的粘结剂类型有硝化纤维素型、氰基丙稀酸型、聚酯 树脂型、环氧树脂型和酚醛树脂型等。
粘贴工艺包括被测件粘贴表面处理、贴片位置确定、涂底 胶、 贴片、干燥固化、贴片质量检查、引线的焊接与固定以及 防护与屏蔽等。粘结剂的性能及应变片的粘贴质量直接影响应 变片的工作特性,如零漂、蠕变、滞后、灵敏系数、线性以及 它们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程度。可见,选择粘结剂和正确的粘结 工艺与应变片的测量精度有着极重要的关系。
d E
(3-10)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dR
K R E
(3-12)
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比金属丝式高50~80倍, 但半导
《传感器技术》教学课件第3章
一般变极板间距离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100pF之 间, 极板间距离在25~200μm 的范围内。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 1/10, 故在微位移测量中应用最广。
14
2 、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图3-5是变面积型电 容传感器原理结构 示意图。 被测量通
b
a d
x S
过动极板移动引起
两极板有效覆盖面
a)平行板
b)扇形
c)圆筒形
1——定极板
2——动极板
图 3-6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17
电容b
d
x
(3-8)
平行板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S C b
(3-9)
x d
可见,平板形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适合测
量较大的位移,其灵敏度 为常数。增大极板长度 或减小间
距 ,均可使灵敏度提高。极板宽度 的大小不影响灵敏度,
由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可得:
U0
1 ( jwC x ) U 1 ( jwC )
C Cx
U
(3-18)
S
对于平板电容器,Cx d ,代入(3-18)后可得:
U0
UC
S
d
(3-19)
由式(3-19)可见,输出电压与d是线性关系,负 号表明输出与电源电压反相。这从原理上克服了变极 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非 线性误差。另外,为保证仪器精度,还要求电源电压U 的幅值和固定电容C值稳定。
24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图3-8 如下所示:
a)
b)
例: 极板
带条
c)
滚轮
电容传感器测量
绝缘带条的厚度
25
若忽略边缘效应,圆筒式液位传感器如下图,传
14
2 、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图3-5是变面积型电 容传感器原理结构 示意图。 被测量通
b
a d
x S
过动极板移动引起
两极板有效覆盖面
a)平行板
b)扇形
c)圆筒形
1——定极板
2——动极板
图 3-6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17
电容b
d
x
(3-8)
平行板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S C b
(3-9)
x d
可见,平板形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适合测
量较大的位移,其灵敏度 为常数。增大极板长度 或减小间
距 ,均可使灵敏度提高。极板宽度 的大小不影响灵敏度,
由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可得:
U0
1 ( jwC x ) U 1 ( jwC )
C Cx
U
(3-18)
S
对于平板电容器,Cx d ,代入(3-18)后可得:
U0
UC
S
d
(3-19)
由式(3-19)可见,输出电压与d是线性关系,负 号表明输出与电源电压反相。这从原理上克服了变极 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非 线性误差。另外,为保证仪器精度,还要求电源电压U 的幅值和固定电容C值稳定。
24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图3-8 如下所示:
a)
b)
例: 极板
带条
c)
滚轮
电容传感器测量
绝缘带条的厚度
25
若忽略边缘效应,圆筒式液位传感器如下图,传
传感器的类型ppt课件
▪ 传感器是将感知到的各种信号转换成易测量 的信号,把相应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 发出指令,控制各执行机构。
.
§3-1传感器的定义
一、传感器的定义( Transducer/Sensor ) ▪ 定义:将被测参量转换为与之对应的,易
于测量,传输和处理的信号的装置。
GB7665一87: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 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 装置。
.
§3-2-2 电位计式传感器
回转型变阻器式传感器,其电阻值随转角而变化。
其灵敏度
S
dR
d
k
式中α—转角[rad]
kα—单位弧度对应的电阻值。
.
§3-2-2 电位计式传感器
非线性变阻器式传感器,或称为函数电位器。 当被测量与电刷位移x之间具有某种函数关系时, 通过它可以获得输出电阻与输入被测量的线性关 系。设r(x)为电位器任意瞬时位置(微小区间Δx) 内的电阻,则电阻位移为x时总电阻值为:
KS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是(1+2μ),由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一般
金属μ≈0.3,因此(1+2μ)≈1.6;
后一部分为
l
/,电阻率随应变而引起的(称“压阻效应”)。
/l
对金属材料,以前者为主,则KS≈ 1+2μ;
对半导体, KS值主要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
实验表明,在金属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
第三章 传感器
§3-1 §3-2 §3-3 §3-4 §3-6
传感器的概念 电阻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
.
第三章 传感器
▪ 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 官;
信息 传感器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
§3-1传感器的定义
一、传感器的定义( Transducer/Sensor ) ▪ 定义:将被测参量转换为与之对应的,易
于测量,传输和处理的信号的装置。
GB7665一87: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 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 装置。
.
§3-2-2 电位计式传感器
回转型变阻器式传感器,其电阻值随转角而变化。
其灵敏度
S
dR
d
k
式中α—转角[rad]
kα—单位弧度对应的电阻值。
.
§3-2-2 电位计式传感器
非线性变阻器式传感器,或称为函数电位器。 当被测量与电刷位移x之间具有某种函数关系时, 通过它可以获得输出电阻与输入被测量的线性关 系。设r(x)为电位器任意瞬时位置(微小区间Δx) 内的电阻,则电阻位移为x时总电阻值为:
KS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是(1+2μ),由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一般
金属μ≈0.3,因此(1+2μ)≈1.6;
后一部分为
l
/,电阻率随应变而引起的(称“压阻效应”)。
/l
对金属材料,以前者为主,则KS≈ 1+2μ;
对半导体, KS值主要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
实验表明,在金属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
第三章 传感器
§3-1 §3-2 §3-3 §3-4 §3-6
传感器的概念 电阻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
.
第三章 传感器
▪ 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 官;
信息 传感器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11.26
传 感 器 技 术 • 及 应 用 • 第 3 章 电 感 式 传 感 器
当传感器的衔铁处于中间位置,即 Z1=Z2=Z时,有U0=0,电桥平衡。 当传感器衔铁上移时,即Z1=Z+Δ Z, Z2=Z−Δ Z,此时
Z U L U Uo Z 2 L 2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第 3 章 电 感 式 传 感 器
感 器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 在实际使用中,常采用两个相同的传感器线圈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第 3 章 电 感 式 传 感 器
(b) (c) 图3-4 差动式电感传感器 (a)变气隙型;(b)变面积型;(c)螺管型 1—线圈;2—铁芯;3—衔铁;4—导杆 (a)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 第 3 章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第 3 章 电 感 式 传 感 器
图3-7 滚柱直径自动分选装置图 1—气缸 2—活塞 3—推杆 4—被测滚柱 5—落料管 6—电感测微器 7—钨钢测头 8—限位挡板 9—电磁翻板 10—容器(料斗)
传 感 电感式滚柱直径分选装置(外形) 器 技 (参考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资料) 术 及 滑道 应 用 第 3 章 电 感 式 传 感 器
线圈中电感量为:
W L I I
• 式中:ψ ——线圈总磁链;I ——通过线圈 的电流;W——线圈的匝数; ——穿过线圈 电 的磁通。 感
式 传 感 器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第 3 章 电 感 式 传 感 器
IW Rm
l1 l2 2 Rm 1S1 2 S2 0 S0
分选仓位
轴承滚子外形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第 3 章 电 感 式 传 感 器
传感器第三章课件
零点残余电压的存在,使差动变压器在机械零位 附近的灵敏度下降,非线性误差增大,降低了它 在零位附近的分辨率。 消除或减小零点残余电压—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设计和加工应尽量保证线圈和磁路对称,结构上 可附加磁路调节机构。其次,应选用高导磁率、 低矫顽磁力、低剩磁感应的导磁材料,并将导磁 体加以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以提高磁性能的 均匀性和稳定性。在选取磁路工作点时,应使其 不工作在磁化曲线饱和区。 2) 选用合适的测量电路,如相敏检波和差动整流电 路,其直流输出不仅可以鉴别铁心位移方向,而 且可以减小或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3) 采用补偿电路,为常采用的零点残余电压补偿 电路原理图。消除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电路有四 种: ①附加串联电阻以消除基波同相成分; ②附加并联电阻以消除基波正交成分; ③附加并联电容。改变相移,补偿高次谐波分量; ④附加反馈绕组和反馈电容,以补偿基波及高次谐 波分量。串联电阻的阻值很小,为0.5-5Ω ,并 联电阻的阻值为数十到数百千欧;并联电容的数 值在数百PF范围。实际数值通常由实验来确定。
U i L U0 4 L0
采用差动结构能带来的好处: 理论上消除了零位输出,衔铁所受电磁力平衡; 灵敏度提高一倍; 线性度得到改善(高次项能部分相互抵消); 差动形式可减弱或消除温度、电源变化及外界干 扰等共模干扰的影响。因为这些干扰是以相同的 方向、相同的幅度作用在两个线圈上的,所引起 的自感变化的大小和符号相同,而信号调理电路 实质上是将两个线圈自感的差值转换为电信号。
坡莫合金的导磁性能好,但涡流损 耗较大,所以对激磁频率为500Hz以上的 差动变压器,大多使用铁氧体铁芯;低 频激磁时,多采用工业纯铁作铁芯材料。 在要求电流输出的场合,宜采用次级线 圈匝数较少的差动变压器,以降低其输 出阻抗,再选择合适的输出电路,可得 到1mV/mm/V的灵敏度。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图3.4 电阻平衡臂电桥电路
图3.5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3.调幅电路 当传感器线圈电 量变化时,谐振曲线 将左右移动,工作点 就在同一频率的纵坐 标直线上移动(如移 至B点),于是输出 电压的幅值就发生相 应的变化。 4.调频电路 调频电路的基本 原理是传感器电感L 变化将引起输出电压 频率的变化。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当 u2 与 u0 同处于负半周时, VD1 、 VD4 导通, VD2 、 VD3 截止,同样有两 条电流通路,等效电路如图3.16所示。电流通路1为 u01 →RL→ u21 → u21 →A→R→VD1→C→ u01 电流通路2为 u02 →D→R→VD4→A→ u21 → u21→RL→ u02
波形。
图3.12 差动整流电路图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图3.13 差动整流波形
2.相敏检波电路
图3.14 二极管相敏检波电路
u0处于正半周时,VD2、VD3导通,VD1、VD4截止,形成两条电流 通路,等效电路如图3.15所示。电流通路1为 u01 →C→VD2→B→ u22 → u22 →RL→ u01 电流通路2为 u u u02 u →RL→ 22 → 22 →B→VD3→D→ 02
交变磁场的频率f 越高,电涡流的渗透深度就越浅, 趋肤效应越严重。可以利用趋肤效应来控制非电量的 检测深度。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圆形导线中的电缆电流趋肤效应示意图
a)直流电流时的均匀分布 b)中频电流时中心部位电密度减小 c)高频电流时,电流线趋向表面分布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YD9800系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特性
图3.24 变间隙式差动电 感压力传感器
图3.4 电阻平衡臂电桥电路
图3.5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
3.调幅电路 当传感器线圈电 量变化时,谐振曲线 将左右移动,工作点 就在同一频率的纵坐 标直线上移动(如移 至B点),于是输出 电压的幅值就发生相 应的变化。 4.调频电路 调频电路的基本 原理是传感器电感L 变化将引起输出电压 频率的变化。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当 u2 与 u0 同处于负半周时, VD1 、 VD4 导通, VD2 、 VD3 截止,同样有两 条电流通路,等效电路如图3.16所示。电流通路1为 u01 →RL→ u21 → u21 →A→R→VD1→C→ u01 电流通路2为 u02 →D→R→VD4→A→ u21 → u21→RL→ u02
波形。
图3.12 差动整流电路图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图3.13 差动整流波形
2.相敏检波电路
图3.14 二极管相敏检波电路
u0处于正半周时,VD2、VD3导通,VD1、VD4截止,形成两条电流 通路,等效电路如图3.15所示。电流通路1为 u01 →C→VD2→B→ u22 → u22 →RL→ u01 电流通路2为 u u u02 u →RL→ 22 → 22 →B→VD3→D→ 02
交变磁场的频率f 越高,电涡流的渗透深度就越浅, 趋肤效应越严重。可以利用趋肤效应来控制非电量的 检测深度。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圆形导线中的电缆电流趋肤效应示意图
a)直流电流时的均匀分布 b)中频电流时中心部位电密度减小 c)高频电流时,电流线趋向表面分布
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
YD9800系列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特性
图3.24 变间隙式差动电 感压力传感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h ( f )
图3-2 自感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单线圈自感传感器结构虽然简单,但存在诸多缺 陷,技术性能较差: 由于线圈流往负载的电流不可能为零,存在起始 电流,衔铁始终受电磁引力,会引起附加误差; 非线性误差较大; 某些客观存在的干扰如电源、温度的波动,都会 对输出造成影响。
3.1.2 差动自感传感器
ω 因为线圈的品质因数很高, L0 >> R0
U0 =
•
U i ∆L 2 L0
•
可见,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衔铁的位移幅度成正 比,其相位取决于位移的方向,若衔铁上移, 输出信号与激励电源同相位;若衔铁下移,输 出信号与激励电源相位相差180o。
若只将单线圈自感传感器接入该电桥,不妨设Z1 为该单线圈自感传感器,可得 • •
零点残余电压的存在,使差动变压器在机械零位 附近的灵敏度下降,非线性误差增大,降低了它 在零位附近的分辨率。 消除或减小零点残余电压—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设计和加工应尽量保证线圈和磁路对称,结构上 可附加磁路调节机构。其次,应选用高导磁率、 低矫顽磁力、低剩磁感应的导磁材料,并将导磁 体加以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以提高磁性能的 均匀性和稳定性。在选取磁路工作点时,应使其 不工作在磁化曲线饱和区。 2) 选用合适的测量电路,如相敏检波和差动整流电 路,其直流输出不仅可以鉴别铁心位移方向,而 且可以减小或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3) 采用补偿电路,为常采用的零点残余电压补偿 电路原理图。消除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电路有四 种: ①附加串联电阻以消除基波同相成分; ②附加并联电阻以消除基波正交成分; ③附加并联电容。改变相移,补偿高次谐波分量; ④附加反馈绕组和反馈电容,以补偿基波及高次谐 波分量。串联电阻的阻值很小,为0.5-5Ω,并 联电阻的阻值为数十到数百千欧;并联电容的数 值在数百PF范围。实际数值通常由实验来确定。
当铁芯位于中间位置时, 当铁芯位于中间位置时, 铁芯向上位移时, 铁芯向上位移时,M = M + ∆M
1
M1 = M 2 = M
M2
,E =0 = M − ∆M ,
s
•
Es =
•
− 2 jω∆M E p R p + jωLp
1
•
铁芯向下位移时, 铁芯向下位移时,M
Es =
•
= M − ∆M
•
M 2 = M + ∆M,
1 2 0
1
2
0
1
2
0
0
3
4
•
o
Z1 = R0 + jω ( L0 + ∆L)
Z 2 = R0 + jω ( L0 − ∆L)
此时电桥失衡,有电压输出,输出为
• Z1Z 4 − Z 2 Z 3 U i jω∆L U0 = Ui = ( Z1 + Z 2 )(Z 3 + Z 4 ) 2 R0 + jωL0 • •
0
∆L ∆δ = L0 δ0
其灵敏度为
∆L 1 L0 k= = ∆δ δ 0
ef = ( ∆δ ) 2 × 100%
0
非线性误差为
δ0
为提高自感传感器的灵敏度,可减小 δ ; 但 δ 的减小又限制了测量范围,而且使非线性 加重。
0
自感传感器总要接入测量电路中去,有必 要研究传感器相对于测量电路的等效电路。不 能把它看成一个理想的纯电感L。实际上: 线圈导线存在电阻Rc; 传感器中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中一方面 被磁化,另一方面形成涡流及损耗,这些损耗 可分别用磁滞损耗电阻和涡流损耗电阻Re表示; 还存在线圈的匝间电容和电缆线分布电容, 二者用C统一表示。
图3-13 差动变压器频率特性
远大于差动变压器内阻时, 当RL远大于差动变压器内阻时,下限截止频率 fL 为
fL = (1 + n 2 ) R p 2πLp
3.1 自感式传感器 3.1.1 单线圈自感传感器
自感式传感器亦称变隙式自感传感器或变磁 阻式自感传感器,根据铁芯线圈磁路气隙的改变, 引起磁路磁阻的改变,从而改变线圈自感的大小。 气隙参数的改变可通过改变气隙长度和改变 气隙截面积两种方式实现。传感器线圈分单线圈 和双线圈两种。
图3-1单线圈变气隙式长度自感传感器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
3.1 自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 3.3 电涡流传感器 3.4 压磁式传感器 3.5 电感式传感器的信号调理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非电量的变化引起传感元 件线圈自感和互感的变化,从而实现非电量电 测量的一种装置。 电感传感器可分为自感式、互感式和涡流式三 种类型。
图3-11 差动变压器的零位补偿
3.2.2 输出特性 1 等效电路 忽略实际差动变压器中的涡流损耗、铁损和寄 生电容等,其等效电路如图3-12所示。
图3-12 差动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可列出如下方程: 可列出如下方程:
• • I p = E p /( R p + jωL p ) • • Es1 = − jωM 1 I p • • E s 2 = − jω M 2 I p • • − jω ( M 1 − M 2 ) E p Es = R p + j ωL p
2 jω∆M E p R p + jωL p
2 灵敏度 指在单位电压激励下,铁心移动单位距离时的输 出电压变化量,其量纲为mv/mm/V。一般螺管式差 动变压器的灵敏度大于5mV/mm/V。为提高灵敏度, 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增大差动变压器的几何尺寸以提高线圈的Q值。— 般线圈长度为其直径的1.5——2.0倍较为合适。 ②适当提高激磁频率。 ③增大铁芯直径,但不应触及线圈骨架;铁芯采用 导磁率高、铁损小、涡流损耗小的材料。 ④在不使初级线圈过热的前提条件下当提高激励电 压。
图3-7 采用差动自感传感器测量压力差
3.2 差动变压器 3.2.1 工作原理 差动变压器将位移量转换为线圈间互感的变化。 它实质上是—种变压器,主要由原边绕组、副边 绕组和铁芯组成。 它往往做成差动结构形式,副边两个绕组进行 “差接”。在其原边绕组施加激励电压后,由于 互感系数变化,副边差接绕组的感应电势将相应 地发生变比。 由于它结构简单.测量精度较高、测量范围宽, 作为位移传感器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螺管式差动 变压器是差动变压器的主要结构形式。
双线圈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采用两个线圈激磁, 工作时两线圈的自感呈反相变化,形成差动输 出,因而称之为差动自感传感器。 差动自感传感器亦有变气隙长度型和变气隙截 面积型,由两只完全对称的单线圈自感传感器 共用一个活动衔铁而构成。
图3-3 变气隙长度型差动自感传感器
δ 设 δ1 = δ 0 + ∆δ ,2 = δ 0 − ∆δ ,则两线圈自感分别为
移动衔铁的位置,即可改变气隙的长度,从而 引起线圈自感的变化,实现位移到电感量的变 化的转换。 设初始气隙为,电感初值为,当衔铁上移时, 气隙变为,可知线圈自感的变为
L = L0 + ∆L = L0 (1 − ∆δ
δ0
) −1
当
∆δ << δ 0
,将(3-5)用泰勒级数展开
∆δ
L = L0 + ∆L = L0 [1 +
L1 = L0 + ∆L
L2 = L0 − ∆L
差动自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3-4 差动自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示意图
采用差动结构能带来的好处:将传感器两线圈 接入交流电桥的相邻两臂
图3-5 差动自感传感器接入交流电桥
δ 初始时,衔铁处于中间位置, = δ = δ ,L = L = L , 即 Z = Z = R + jωL ,而 Z = Z = R 是固定臂,于 是电桥平衡,输出电压 U =0。 当衔铁偏离中间位置 ∆δ 时,两线圈电感量 (或阻抗)一增、一减
U i ∆L U0 = 4 L0
采用差动结构能带来的好处: 理论上消除了零位输出,衔铁所受电磁力平衡; 灵敏度提高一倍; 线性度得到改善(高次项能部分相互抵消); 差动形式可减弱或消除温度、电源变化及外界干 扰等共模干扰的影响。因为这些干扰是以相同的 方向、相同的幅度作用在两个线圈上的,所引起 的自感变化的大小和符号相同,而信号调理电路 实质上是将两个线圈自感的差值转换为电信号。
根据磁路知识,线圈自感L可按下式计算
N2 L= Rm
与电阻串联类似,串联磁路磁阻为各环节磁阻 之和 l l 2δ
Rm =
µA
1
+
µA
2
+
µ0 A
实际上由于铁芯工作于非饱和状态,此时铁芯 的磁导率远远大于空气的磁导率,因而磁路的 总磁阻主要由气隙的磁阻所决定。即可认为
Rm = 2δ µ0 A
N 2 µ0 L= A 2δ
图3-9 差动变压器的电气连接方法
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变压器原理 解释,所不同的是一般变压器的磁路是闭合的、 而差动变压器的磁路是不闭合的。 一般变压器的初次级间的互感系数是常数, 差动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的互感是随衔铁移动 而作相应的变化。差动变压器的工作正是建立 在互感变化的基础上。
图3-10 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曲线
坡莫合金的导磁性能好,但涡流损 耗较大,所以对激磁频率为500Hz以上的 差动变压器,大多使用铁氧体铁芯;低 频激磁时,多采用工业纯铁作铁芯材料。 在要求电流输出的场合,宜采用次级线 圈匝数较少的差动变压器,以降低其输 出阻抗,再选择合适的输出电路,可得 励频率—般在50Hz至10kHz范 围。频率太低时,其灵敏度显著降低,由温度 和频率波动引起的附加误差增大;但频率太高, 其涡流损耗和铁损增加,寄生电容影响加大。 根据具体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非常重 要。 当负载电阻RL与次级线圈串联时,RL上的输出 电压 U 表示为
实际的差动变压器当铁芯位于线圈中心位置时, 输出电压值不为零,而是 E ,称为零点残余 电压。因此差动变压器的实际输出特性如图310(a)中虚线所示。
图3-2 自感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单线圈自感传感器结构虽然简单,但存在诸多缺 陷,技术性能较差: 由于线圈流往负载的电流不可能为零,存在起始 电流,衔铁始终受电磁引力,会引起附加误差; 非线性误差较大; 某些客观存在的干扰如电源、温度的波动,都会 对输出造成影响。
3.1.2 差动自感传感器
ω 因为线圈的品质因数很高, L0 >> R0
U0 =
•
U i ∆L 2 L0
•
可见,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衔铁的位移幅度成正 比,其相位取决于位移的方向,若衔铁上移, 输出信号与激励电源同相位;若衔铁下移,输 出信号与激励电源相位相差180o。
若只将单线圈自感传感器接入该电桥,不妨设Z1 为该单线圈自感传感器,可得 • •
零点残余电压的存在,使差动变压器在机械零位 附近的灵敏度下降,非线性误差增大,降低了它 在零位附近的分辨率。 消除或减小零点残余电压—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设计和加工应尽量保证线圈和磁路对称,结构上 可附加磁路调节机构。其次,应选用高导磁率、 低矫顽磁力、低剩磁感应的导磁材料,并将导磁 体加以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以提高磁性能的 均匀性和稳定性。在选取磁路工作点时,应使其 不工作在磁化曲线饱和区。 2) 选用合适的测量电路,如相敏检波和差动整流电 路,其直流输出不仅可以鉴别铁心位移方向,而 且可以减小或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3) 采用补偿电路,为常采用的零点残余电压补偿 电路原理图。消除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电路有四 种: ①附加串联电阻以消除基波同相成分; ②附加并联电阻以消除基波正交成分; ③附加并联电容。改变相移,补偿高次谐波分量; ④附加反馈绕组和反馈电容,以补偿基波及高次谐 波分量。串联电阻的阻值很小,为0.5-5Ω,并 联电阻的阻值为数十到数百千欧;并联电容的数 值在数百PF范围。实际数值通常由实验来确定。
当铁芯位于中间位置时, 当铁芯位于中间位置时, 铁芯向上位移时, 铁芯向上位移时,M = M + ∆M
1
M1 = M 2 = M
M2
,E =0 = M − ∆M ,
s
•
Es =
•
− 2 jω∆M E p R p + jωLp
1
•
铁芯向下位移时, 铁芯向下位移时,M
Es =
•
= M − ∆M
•
M 2 = M + ∆M,
1 2 0
1
2
0
1
2
0
0
3
4
•
o
Z1 = R0 + jω ( L0 + ∆L)
Z 2 = R0 + jω ( L0 − ∆L)
此时电桥失衡,有电压输出,输出为
• Z1Z 4 − Z 2 Z 3 U i jω∆L U0 = Ui = ( Z1 + Z 2 )(Z 3 + Z 4 ) 2 R0 + jωL0 • •
0
∆L ∆δ = L0 δ0
其灵敏度为
∆L 1 L0 k= = ∆δ δ 0
ef = ( ∆δ ) 2 × 100%
0
非线性误差为
δ0
为提高自感传感器的灵敏度,可减小 δ ; 但 δ 的减小又限制了测量范围,而且使非线性 加重。
0
自感传感器总要接入测量电路中去,有必 要研究传感器相对于测量电路的等效电路。不 能把它看成一个理想的纯电感L。实际上: 线圈导线存在电阻Rc; 传感器中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中一方面 被磁化,另一方面形成涡流及损耗,这些损耗 可分别用磁滞损耗电阻和涡流损耗电阻Re表示; 还存在线圈的匝间电容和电缆线分布电容, 二者用C统一表示。
图3-13 差动变压器频率特性
远大于差动变压器内阻时, 当RL远大于差动变压器内阻时,下限截止频率 fL 为
fL = (1 + n 2 ) R p 2πLp
3.1 自感式传感器 3.1.1 单线圈自感传感器
自感式传感器亦称变隙式自感传感器或变磁 阻式自感传感器,根据铁芯线圈磁路气隙的改变, 引起磁路磁阻的改变,从而改变线圈自感的大小。 气隙参数的改变可通过改变气隙长度和改变 气隙截面积两种方式实现。传感器线圈分单线圈 和双线圈两种。
图3-1单线圈变气隙式长度自感传感器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
3.1 自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 3.3 电涡流传感器 3.4 压磁式传感器 3.5 电感式传感器的信号调理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非电量的变化引起传感元 件线圈自感和互感的变化,从而实现非电量电 测量的一种装置。 电感传感器可分为自感式、互感式和涡流式三 种类型。
图3-11 差动变压器的零位补偿
3.2.2 输出特性 1 等效电路 忽略实际差动变压器中的涡流损耗、铁损和寄 生电容等,其等效电路如图3-12所示。
图3-12 差动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可列出如下方程: 可列出如下方程:
• • I p = E p /( R p + jωL p ) • • Es1 = − jωM 1 I p • • E s 2 = − jω M 2 I p • • − jω ( M 1 − M 2 ) E p Es = R p + j ωL p
2 jω∆M E p R p + jωL p
2 灵敏度 指在单位电压激励下,铁心移动单位距离时的输 出电压变化量,其量纲为mv/mm/V。一般螺管式差 动变压器的灵敏度大于5mV/mm/V。为提高灵敏度, 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增大差动变压器的几何尺寸以提高线圈的Q值。— 般线圈长度为其直径的1.5——2.0倍较为合适。 ②适当提高激磁频率。 ③增大铁芯直径,但不应触及线圈骨架;铁芯采用 导磁率高、铁损小、涡流损耗小的材料。 ④在不使初级线圈过热的前提条件下当提高激励电 压。
图3-7 采用差动自感传感器测量压力差
3.2 差动变压器 3.2.1 工作原理 差动变压器将位移量转换为线圈间互感的变化。 它实质上是—种变压器,主要由原边绕组、副边 绕组和铁芯组成。 它往往做成差动结构形式,副边两个绕组进行 “差接”。在其原边绕组施加激励电压后,由于 互感系数变化,副边差接绕组的感应电势将相应 地发生变比。 由于它结构简单.测量精度较高、测量范围宽, 作为位移传感器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螺管式差动 变压器是差动变压器的主要结构形式。
双线圈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采用两个线圈激磁, 工作时两线圈的自感呈反相变化,形成差动输 出,因而称之为差动自感传感器。 差动自感传感器亦有变气隙长度型和变气隙截 面积型,由两只完全对称的单线圈自感传感器 共用一个活动衔铁而构成。
图3-3 变气隙长度型差动自感传感器
δ 设 δ1 = δ 0 + ∆δ ,2 = δ 0 − ∆δ ,则两线圈自感分别为
移动衔铁的位置,即可改变气隙的长度,从而 引起线圈自感的变化,实现位移到电感量的变 化的转换。 设初始气隙为,电感初值为,当衔铁上移时, 气隙变为,可知线圈自感的变为
L = L0 + ∆L = L0 (1 − ∆δ
δ0
) −1
当
∆δ << δ 0
,将(3-5)用泰勒级数展开
∆δ
L = L0 + ∆L = L0 [1 +
L1 = L0 + ∆L
L2 = L0 − ∆L
差动自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3-4 差动自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示意图
采用差动结构能带来的好处:将传感器两线圈 接入交流电桥的相邻两臂
图3-5 差动自感传感器接入交流电桥
δ 初始时,衔铁处于中间位置, = δ = δ ,L = L = L , 即 Z = Z = R + jωL ,而 Z = Z = R 是固定臂,于 是电桥平衡,输出电压 U =0。 当衔铁偏离中间位置 ∆δ 时,两线圈电感量 (或阻抗)一增、一减
U i ∆L U0 = 4 L0
采用差动结构能带来的好处: 理论上消除了零位输出,衔铁所受电磁力平衡; 灵敏度提高一倍; 线性度得到改善(高次项能部分相互抵消); 差动形式可减弱或消除温度、电源变化及外界干 扰等共模干扰的影响。因为这些干扰是以相同的 方向、相同的幅度作用在两个线圈上的,所引起 的自感变化的大小和符号相同,而信号调理电路 实质上是将两个线圈自感的差值转换为电信号。
根据磁路知识,线圈自感L可按下式计算
N2 L= Rm
与电阻串联类似,串联磁路磁阻为各环节磁阻 之和 l l 2δ
Rm =
µA
1
+
µA
2
+
µ0 A
实际上由于铁芯工作于非饱和状态,此时铁芯 的磁导率远远大于空气的磁导率,因而磁路的 总磁阻主要由气隙的磁阻所决定。即可认为
Rm = 2δ µ0 A
N 2 µ0 L= A 2δ
图3-9 差动变压器的电气连接方法
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变压器原理 解释,所不同的是一般变压器的磁路是闭合的、 而差动变压器的磁路是不闭合的。 一般变压器的初次级间的互感系数是常数, 差动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的互感是随衔铁移动 而作相应的变化。差动变压器的工作正是建立 在互感变化的基础上。
图3-10 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曲线
坡莫合金的导磁性能好,但涡流损 耗较大,所以对激磁频率为500Hz以上的 差动变压器,大多使用铁氧体铁芯;低 频激磁时,多采用工业纯铁作铁芯材料。 在要求电流输出的场合,宜采用次级线 圈匝数较少的差动变压器,以降低其输 出阻抗,再选择合适的输出电路,可得 励频率—般在50Hz至10kHz范 围。频率太低时,其灵敏度显著降低,由温度 和频率波动引起的附加误差增大;但频率太高, 其涡流损耗和铁损增加,寄生电容影响加大。 根据具体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非常重 要。 当负载电阻RL与次级线圈串联时,RL上的输出 电压 U 表示为
实际的差动变压器当铁芯位于线圈中心位置时, 输出电压值不为零,而是 E ,称为零点残余 电压。因此差动变压器的实际输出特性如图310(a)中虚线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