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都市报知识性内容及其特点
都市报财经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以_大河报_为例
新闻实践青年记者·2010年3月中28都市报财经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大河报》为例● 崔 颖都市报的特点和财经新闻的内涵1.都市报及其特点。
都市报是区域性的、以市民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在内容上突出服务性、在经营上高度市场化的综合性新闻纸。
都市报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面向市民的读者定位特色,二是在版面内容上鲜明的新闻性和服务性。
2.什么是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是包含有金融、产业、行业、消费等有关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新闻。
狭义的财经新闻一般是指金融和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等题材的相关新闻报道;广义上的财经新闻分为很多种,具体有政经类、财经类、产经类、社会经济类等。
都市报走的是后者的路子,即涵盖经济新闻和金融新闻的“大财经”。
目前刊载财经新闻的通常有两种类型的报纸:专业财经报纸和都市报。
专业财经报纸主要关注的是宏观、区域及产业经济,篇幅长、有深度,适合高知阶层人士阅读;都市报则主要面向普通市民。
都市报财经新闻存在的问题以《大河报》为例,其财经版包括财经新闻、财经观察、股市行情和彩票等,少则1个版,多则4个版,关注经济问题,传达经济信息,起到了报纸作为信息载体的传播媒介作用。
但是,若从财经报道的可读性及都市报的服务性、通俗性等方面来看,《大河报》财经版做得还比较欠缺。
笔者认为,多数报道仍有太多专业术语、数据、图表等,让普通读者摸不着头脑,这与《大河报》本身作为都市报的媒介定位和以市民为阅读对象的读者定位相去甚远。
而和专业的财经类报纸相比,这样的新闻报道显得单薄,相关的专业经济人士从上面得不到太多的有用信息。
都市报的财经报道陷于普通读者读不懂而专业人士不屑于读的尴尬境地。
下面以笔者检索的几篇报道为例,进行分析阐释。
下面是《大河报》2008年8月23日A14版的一则证券新闻:2008年(8月22日)星期五 基金名称:中瑞投资基金起始时间:2008年3月4日基金净值:1.413元持仓比例:8%操盘手记:周五大盘……以阴十字星收在2405点盘面观察:沪市前二十大权重股仅两只上涨……证监会正在进一步完善专门针对大小非的大宗交易机制,最实质的手段就是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和开发可交换债券……而无需在二级市场不择时机猴急地减持股票……在这篇报道中,我们看到了“阴十字星”、“权重股”、“大小非”、“二次发售机制”、“二级市场”等一系列的证券专业术语,别说是普普通通的市民老百这里笔者有两点建议供编导创作人员参考,并希望对节目的发展有所启示。
都市报
二、研究主要成果
现代都市报应具备以下两个最显著的基本特征:其一,就经营管理而言,它们彻底地走向市场化,是目前报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报群;其二,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倡导市民性、可读性、服务性、指导性。大量的服务性报道履行了报纸的“守望环境”的功能,在市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都市报及时报道了各项设施的建设和进展情况,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动议,及时地表扬了积极的、正面的人和事。与此同时,都市报不时地批评一些妨碍市民生活的人和事,都市报的舆论监督,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服务这个层面上展开的。
三、发展趋势
都市报时评发展有着独特的的推动力首先,时评兴盛与发展的是一件有着自身特殊规律性的现象。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受到舆论环境的影响,中国媒体的类型比较单一,在这些媒体上的评论作者相对比较单一,评论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单一,选题多关注国家发展大局而较少关注公民个人命运。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论说”盛行的时代,一些真正现代形态的新闻评论开始零星出现了。新时期“时评热”对于表达公民利益诉求、监督权力运行状况、启迪民众思想智慧、塑造现代公民意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与传统新闻评论相比较,时评强调理性分析。其“论”的成分比传统评论要少一些,“分析”的成分则明显增多。当今,时评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报纸不可无时评”、“媒体不可无时评”,以至于不管是报纸还是网站,倘若不开辟时评版面或时评专栏,就被认为缺乏现代意识和影响力。
19世纪初,美国报纸上已经出现了言论版。言论在西方的理论依据,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主张,任何人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说,他都应该得到一个可以表达的场合。如果媒介部承担提供这个场合的义务,就应有人来监督媒介,使其尽到责任。”“正如自由主义理论所提出的,媒介具有告知、娱乐和销售功能,但是除此之外,它还必须承担讨论社会冲突的功能。”,基于上述论调,西方的报纸尤其是严肃性的主流大报都设立了言论版。美国新闻界认为,新闻史属于公众的公共财富,新闻版面应只提供事实,不参加私家观点,而报社和公共意见只能通过评论版面加以表达。
浅谈都市报社区新闻的内涵、特征及采写
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基层公共管理组织。 社
区新 闻 的 兴 起 和 发 展 正 是 为 了 迎 合 社 区居 民和 社 区 管 理者 的 需求 。2 0 1 2 年, 《 皖 东 晨 刊 》开 设社 区 新 闻 版 时 , 得 到 了滁 城 城 区 1 1 个街道办事处 、 5 0多 个 社 区 的大 力 支 持 。 二、 社 区新 闻的 基本 内涵
浅谈都 市报 社 区新 闻 的内涵 、 特 征及采 写
曹建 中
( 滁 州 日报社 ,安 徽 滁 州 I 2 3 9 0 0 0 )
摘
要: 面 对 新 兴媒 体 的挑 战 , 各 类都 市报 积极 创 新 新 闻报 道 理念 和报 道模 式 , 纷 纷 开 辟 社 区新 闻版 块 社
2 0 1 4 年 1 2月 第 十三 卷第 4期
滁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U Z H O U V O C A 1 1 O N A L&T E C H N I C A L C O I 皿G E
De ( 3 . 2 01 4 Vo 1 . 1 3 No . 4
生存 和 发 展 空 间 。
首先 , 社 区 新 闻 的兴 起 和 发 展 是 传 统报 业 自身 发 展 的 需要 。 随 着 经 济 社会 的不 断 进 步和 科 学 技 术 的 飞 速发展 , 信息传播越 来越快捷 , 传 统 报 业 在 面 对 同质
化、 同城化竞争越来 越激烈 的同时, 还 不 得 不 面 对 各
类 新 兴媒 体 的 “ 围剿 ” 。 为应 对 新 兴媒 体 的严 峻挑 战 ,
以及 寻求 打 破 传 统报 业 间 同质 化 困局 , 从 本 世 纪初 开
都市报研究-要点
都市报研究》复习要点一、文化研究学派观点;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S.霍尔、D.莫利等人为代表。
该学派继承了葛兰西、阿尔都塞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反对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
阿尔都塞的关于大众传媒是从事“含意”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国家意识形态装置”的观点,对“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阿尔都塞的观点,一个国家要维持其统治秩序,必须要有维持、形成和创造社会“合意”的机制或“装置”。
过去,这种装置主要是由学校、家庭和教会来充任的,在现代社会其重心则移向了大众传媒。
霍尔等“文化研究”学者认为,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够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因为它有一种“赋予意义”但“赋予意义”活动并不是客观中立的,其背后有着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驱动。
资本主义媒介的一种突出倾向,就是把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作为似乎得到广泛社会“合意”的普遍利益加以提示。
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联系在一起的。
二、报刊消亡论早在1994年,美国未来学家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就将报纸称为“媒介恐龙”;2004年,美国北卡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在《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预测: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将归于零。
日本《每日新闻》前总编辑歌川令三在《报纸消失的日子》一书中,明确指出报纸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清华大学的刘建明教授根据报纸读者的代际老化规律,于2005年11月做出了“在30年后,报纸将无可救药”的预测;2006年他再次提出:“在2030年~2035年之后,报纸将无可救药”。
都市报版面内容竞争浅析——以合肥地区的五家都市报为例
呈现 出相 同 的 内 容 , 报 纸 的版 面 风 格 、 纸 的 既 有 影 响 力 等 忽 对 报
周刊 、 题 版 、 传 版 等 。 话 宣
期以来 , 少数 民 族 地 区 的大 众媒 介 有 一 种 观 点 , 是媒 介 传 播 活 动 是 一 种 实 践 性 的 就 活 动 , 就 造 成 了 少 数 民 族 地 区从 业 人 员 这
2提 高有 效传播 率 、
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地面频道 的优势 ,
一
和 理想 追 求 等 进 行 深 度 解 读 , 地 域 风 情 在
和 民族 歌 舞 的意 象 中注 入 民 族 元 素 。 3强 化 从 业 人 员的 民 族 文 化 意 识 、 使用本民族语言只是一种传播 形式 , 重要 的是 文 本 中 所 蕴 含 的 思 维 模 式 。 本 文 是 一 个 开 放 的系 统 。 编码 者 与 译 码 者 采 用 的 代码 不 一 样 ,文 本 的 意 义 也 会 发 生 变
近 几 年 , 国 几 个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电视 我
台通过 和经 济发 达地 区 的大 众媒 介联 合 , 获
得 资 金 , 强 了 自身 的 实 力 。比 如 青 海 卫 增 视 与 湖 南 卫 视 联 合 。 蒙 古 卫 视 与 上海 开 内
代 代 对 于 一 种 精神 价 值 的 坚 守 , 中 也 包 其 含 着 与 其 他 民族 文 化 的碰 撞 与 交 融 。 此 因 每一个民族文化都 有“ 多元 共 存 ” 内涵 . 的 与其 他 文化 都 有着 千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以 所
化。 电视 民族 文化 类栏 目的从 业 人 员 使 用
每 一 种 民 族 文 化 都 可 以在 其 他 文 化 中 找
浅谈做出都市报的本土新闻特色——以《贺州晚报》为例
“湛江杯’ ‘ 提升子报子刊竞争力” 征文
浅谈 做 出都 市报 的本土新 闻特色
以《 k 晚报》 贺, l I 为例
口蒋 清
( 州E 社, 西 贺 l 报 广 贺 州 5 29 ) 4 8 9
2 1 年底 , 00 贺州 日报社将 贺州市广
欢订 阅、 具有市场竞争力” 的都市生活类 报纸 的办报宗 旨, 在当地网络论坛 、 手机
贺州市历史 上唯一 的一份 都市类报纸 。
在过去 的一 年时间里 ,贺州 晚报》 《 坚持 “ 晚报风格 明显 、 贺州特色 浓厚 、 市民喜 些的 ,也可以因波澜壮阔而肤 浅和浮
定位 准 确
内容贴 近 生 活
一
但是只有精致还不是副刊 ,文学副
刊 还 要 有 思想 , 有灵 魂 。 要
这就是我们 《 宿迁晚报》 副刊 的办刊
能打动和感染人 。
如果 说一 张报 纸 的新 闻版 面像 大
理念和不懈追求 。■
2 中国地市报人 2
21 O 0 2/ 4期
…湛江杯’ 提升子报子刊竞争力” 征文 国锄匝 面_
面内容 的选择也做 出了统筹安排 ,使 5 个本 地新闻版 的内容更加贴 近生活 , 贴 近读者 。 民热线反 映的问题 , 记者进行追踪 , 跟踪 报道 为主。“ 有话您说 ” 以市民来函来电 为主。“ 回音壁” 主要是对市民反映的问
小了 ,小得就像是大街旁边 的小巷 。但
是小也有小 的好 处 , 就像土地 , 因为小 , 所以就具备 了精耕细作的条件 。
大活人 , 活人才生动 。 生动的副刊才有血 肉。有血 肉才有 灵魂 。有灵魂才厚重 , 才深邃。 我们 不要办 只宁静 而精致 的副刊 , 就像 我们喜欢活生生的女子比喜欢画布
必读_特色_个性_地市都市报生存之道探索
MEDIA OBSERVER□张志虹平面媒体越来越困难了。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尽管我们总是暗暗希望这一天来得再晚一些。
但是,网络的进一步渗透,直接影响着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信息获取渠道。
报纸因其时效性的先天不足,要想在媒体变革中坚持得更长久,只能独辟蹊径。
特别是地市级都市报,因为地域、经济、人口、城市规模、报道管制所限,没有别具特色的“两把刷子”,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扬州晚报地处长三角报业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现状。
2009年9月进入发行季节后,从来不为发行犯愁的晚报领导层,明显感觉到发行推进难度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增进扬州百姓对晚报的阅读依赖,增强晚报的覆盖面、影响力以及不可替代性至关重要。
必读,是远高于“可读”的一种境界。
“可读”,当然也就“可不读”,而“必读”,则是不读就缺少点什么,如同每天需要吃饭一样,如果我们能够让读者觉得“不看扬州晚报就少了点什么”,那就是成功的开始。
什么是《扬州晚报》的必读性?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对于其他,本地新闻是《扬州晚报》的特色;相对于同城媒体,独家报道是《扬州晚报》的特色。
应该说,只要是其他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没有的内容,而读者又确实需要的,都是《扬州晚报》的特色。
如老年读者非常喜爱的“夕阳红”,年轻人消费时爱看的“生活秀”,文化人喜欢的“星期六文化周刊”,炒股人必看的“财富广场”等,都是晚报独步扬州报业市场的“独门暗器”。
一直以来,扬州晚报人在操作中特别注意的是,怎样在特色和必读之间划上等号,让“特色=必读”。
在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如何让报纸“必读”?无论是在本地媒体市场,还是放眼全国地市级都市报,《扬州晚报》都以其坚持多年、独树一帜的办报理念、新闻风格、版式设计,赢得了读者和专家的交口称赞,不仅在扬州市场多年雄踞强势地位,而且2008年还一举斩获“中国地市报十强”,这在中小城市中绝无仅有。
尽管如此,总编室人员从来未敢懈怠。
大家居安思危,不断创新,从不满足于“你有我有大家有”,不满足于对新闻的一般性报道,而是向《南方都市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等品牌报纸看齐,力求在小城市做出“大”报纸。
都市类报纸社区新闻浅析
口 刘 欣 宇
都 市 类 报 纸 社 区 新 闻 浅 析
上 区作 为一座 城市 最小 的准行 政单 位 ,是 南家 l 庭 这个最 小 的单 元组 成 。对 于报 纸 ,尤其是 上 都市类报纸来说 ,争取 了家庭的读者就拥 有了成功 的最大基础。都市类报纸 因此普遍将社区新闻做为 报道 的重点之 一 。1 多 年来 ,社 区新 闻随着都 市 0
性 原则 。这就需要记者有一定的专业素质 ,能正确
把握社会新 闻的舆论导 向,达到 “ 润物细无声”的 境界 ,提炼出优秀的社会新 闻。
》 .1 5.
维普资讯
如实 地 记 录 下 来 ,读者 在 逐 步 了解 件 进 行 的 过 程 {
纯粹的专业新闻。
者 忽略 了社会新闻的客观性 、专业性 。如一味利用
华 丽 辞 藻 渲 染 人 的 行 为 和 内 心 思 想 ,甚 至 美 的 景
色 ,社会新 闻尽管具有内容广泛 、可视性强 、知识 性 强 、人情 味浓 的特点 ,但它毕竟还是新 闻 ,必须 以客观事实为主 ,大肆渲染必定会破坏新闻的真实
报 道的深度和广度上与之有差异 ,但党 的舆论宣传
的属性并没有变 ,社会新 闻同样需 要坚 持新 闻的党
总之 ,在社会新闻的采编过程 中,编辑 、 者 不能忽略社会新 闻的专业性 ,要将新 闻的触角延仲
到社 会 的各 个 角 落 ,用 敏 感 之 心 去发 现社 会 新 闻 , 创 作 、编 辑 出更 多 优 秀 的 社 会新 闻 。口
记者通过 H记的形式把 给居 民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境 ,对 当时的情 景进行饶有兴趣的推测 与调查 ;而 “ 杨翁之恋”更是沉迷 于 8 2岁与 2 8岁之间怎样结
对我国都市报报刊性质的一点思考
对我国都市报报刊性质的一点思考摘要: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这一属性的定义是为广大新闻业界人士所接受的,但是长期以来,以营利为目的的都市报为了有意在对于公众印象的定位上不同于机关党报,刻意将自己的定位为类似于民国时《大公报》的中立性报纸,给人以一种“独立于政党色彩的中立色彩”。
都市报虽然在外的包装和对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与党和机关报有一定差别,但是本质上应该严格遵循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关键词:都市报;党委机关报;新闻事业双重属性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62-02一、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内涵和双重性概念我国新闻事业的属性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
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这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他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自由地进出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的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的方法。
新闻媒介属于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或者说新闻媒介必须在政治上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可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
在这一定义之下,我国新闻报业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各级党委机关主办的党委机关报,例如《人民日报》等,他的主办经费主要来自于党委政府。
他的销售运营一般也是各级党委行政机关强制性的订阅,市场化程度较弱。
另一类就是都市报,首先从销售上真正做到了市场化运作,购买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处于自费购买或订阅而不是强制摊派,收入的其他较大来源就是广告收入,它的运营机制和原理比较接近西方现代报业的形式,由于经济上的相对独立,都市报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有亲合力的姿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或者说只具有“双重属性的”的后一种,企业性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忽略由党和政府管理的“事业编制”的属性。
二、都市报在自身定位上给人带来的错觉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例如《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这样在体现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时候非常的标准,刊登的内容是严格地报道领导人讲话,国家主席访问xx国家之类内容的官家报纸,以《人民日报》为例“社论”这一栏目是党委机关报的标志。
浅谈都市报的“都市味”
120媒介观察浅谈都市报的“都市味”江前兵(重庆晨报,重庆 401120)摘要: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的居民点。
都市报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承载城市信息传播功能的一种媒介,伴随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也同样会随着城市进程发生一些变化。
在这样的变化中,需要不断修正自身定位,优化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率;更需要我们从底层逻辑出发,厘清其存在价值,达成共同发展关系,同频共振传播,在城市发展空间和信息传播空间的间隙中探寻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城市发展空间;都市报;信息传播空间;媒介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120-02都市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产物。
其产生和发展本来就是伴随着城市发展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方式的多元化,都市报也曾经适时采取了一系列求新求变措施。
在高速变化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人感觉报纸越来越没有“都市味”了。
什么是“都市味”?都市报应该有什么样的“都市味”?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概述任何一种信息载体都有相对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生态环境即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由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这些环境构成的要素不但是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都市报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其媒介生态环境同样如此,它的生态环境同样包括这些要素。
(一)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而都市是城市中规模较大的形态,包括城市空间范围内的人口、土地、建筑等物质存在,也包括文化、艺术等非物质存在,为都市报生存和发展提供养料。
重庆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外来人口达167万人,符合都市报产生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都市报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作为我国第一份真正以“都市”命名的报刊,它并不诞生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都市,而且打出了“贴近生活、贴近市民”的口号。
都市报社论的大众化特色
都市报社论的大众化特色作者:曾俊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1期在报纸将独家言论视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今天,社论写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
都市报自是不能例外。
都市报的新闻报道贴近大众已是平常,可社论也有贴近大众的趋势,改变着我们对于社论的刻板印象,如《新京报》、《潇湘晨报》,《南方都市报》更具典型性。
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的社论为对象,剖析其中的大众化特色,以作管中窥豹之用。
何谓社论的大众化特色社论的大众化特色指的是言论要采取大众视角,用大众的眼光去评点事件,用大众的心态感受事件,为大众立言。
按一般的理解,社论所涉及的主题是国家和国际大事,着重从全局来考虑问题,一副严肃庄重的样子。
但是,《南都》的社论却不局限于这种陈旧的做法,而多从大众的立场出发来操作社论的写作,甚至直接以大众的口吻说话,为大众代言。
如:“重庆市杨家坪鹤兴路17号的命运,至今还很难看清楚。
它今天不被折掉,也许明天就被拆掉了,或者后天——其实这和昨天凌晨拆掉没有分别;或许开发商与房管局迫于压力会重新考虑业主的要求,或许双方会达成协议——那么这个案是胜利了,但是私人物权的现实还在等待改进。
不论这个故事的结局如何,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但是一切已经开始。
这个红旗招展的浪漫开头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和斗志,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我们能够猜到那个结局。
”上文很明显地可以感觉到南都的立场——支持当事人的行动,为当事人加油、鼓劲。
另外,社论完全是以一种平视的、悲悯的、义愤的心态来与广大读者对话,与众多的私有财产的捍卫者交流的,全然没有通常社论那种俯视的眼光。
有关“钉子户”的报道这时被赋予了悲壮的战斗色彩。
我们俨然看到,两军对垒、军鼓阵阵,而《南都》在一旁拼命地鼓与呼:钉子户,你不孤独,你的背后,有我们。
这种话语能够得到绝大部分读者的同意和赞赏,给“钉子户事件”蒙上了一层高贵的色彩。
此外,《南都》社论的语言也很“情绪化”。
很直接地表达了愤怒,但是这种愤怒是通过“我们”的口说出来的,即用“不在场”来表示它的“在场”,实际上是为民众代言,替大众说话,很好地把自己的话语与大众的话语进行了一个巧妙的置换。
浅谈都市报的本土特色
传媒研究Column20世纪90年代起,以晚报、都市 报、商报等命名的都市类报纸凭借着良 好的经营业绩,在我国报业市场上飞速 发展,形成了强劲的冲击波。
随着这股强 劲的东风,本世纪初,山西《临汾日报》的 《临汾晚报》版创办了。
然而,由于中国 报业走向市场的时间毕竟太短,报业市 场的发育还不成熟,致使一些报纸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上相互重叠,编排手法、版面风格上相互“克隆”,都市类报纸竞争出现同质化倾向。
创办于20世 纪之初的《临汾晚报》版在新闻资源的争夺上、新闻稿件的处理上、新闻活动的策划上与日报亦步亦趋,这就造成报纸内容千篇一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千报一■面,缺之新意。
这种现象,对于读者和媒体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读者得不到想要的新闻,媒体资源被大量浪费。
如何走出同质化这个 怪圈,成为临汾日报社晚报版决策者长 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定位:本土化特色化《临汾日报》晚报版创办之初,由于 我们缺乏经验,使办报宗旨和读者定位 与其他都市类报纸基本相同。
我们希望 晚报版有新闻性、时尚性、时代性,但在内容上、风格上、表现形式上的定位没有 突破传统的办报格局。
晚报版的内容包 括时政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文娱、体育、法治、理财、科教生活、旅游等30 多个方面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
晚报 版的版面设计均为大板块,即国内新闻 整版刊载、国际新闻整版刊载等,地市小报按省级、国家级大报办,大报手法、大报风格。
然而,在读者拥有多种选择的报纸市场上,这种意欲将所有的读者一网打尽,满足所有读者的信息要求的办报方式,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样的报纸既无可读性,又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可谓吃力不讨好,读者不买账。
为了把《临汾日报》晚报版办成一份可读的晚报版、有品位的晚报版,《临汾晚报》版编辑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晚报版的定位问题。
最终使大家形成了共识。
大家认为,对于一份地市级的晚报来说,与省级、国家级报纸相比,无论在资金上、版面上、覆盖面上都处于劣势,要想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脱颖而出,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好晚报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本地,做好本土新闻,挖掘本地特色,讲本土历史、挖本土文化、秀本土名人,以新闻报道中“你无我有”的内容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浅议都市报的另类看点
样 ,要 经 过 缜密 、周 到 的分 析 和 选
氏,并不 妨碍 《 三秦都 市报 》对 “ 罕见 题 ,做 好 都 市 报 的另 类 看 点 ,更 应 该
《 罕见 的姓氏 》源于 《 长安 耶柿 村 姓 氏”的报道 ,相反 的是 ,参与进来 的 注 重这 几 点 ,即首 先 要 从 读者 打 进 的
业务 研 究
嚣 s R ̄ i  ̄ S 建 醚e州
用大众媒体 提高旅游品牌影 响力和知名 机制 。首 先 ,旅游企业应积 极与大型互 首 先 ,要 建 立 舆 情 交 互 平 台 。 舆 情 交 互 度 的同时 ,也将 关于旅游景 点和旅游 品 联 网企业 合作 ,利用互联 网企业 的传媒 平 台一方面受理消费者 的投 诉和建议 , 牌 的负 面信 息同时传递给 了广大受众 。 例如 ,海南 旅游业 曾经 因 “ 天价菜单 ” 优势拓展 旅游产品 的宣传 力度 ,特别在 另一 方面进行舆情事件 的主动定期发布 三 网融合 的背景下建立跨 终端 、跨 网络 以 自觉接受监督 ;其 次 ,要建立舆情分
再 就 是 观察 效 果 , ( 下转第9 9 页)
少读者通 过热线讲述 了 自己因姓 氏特 别 不 开 它 的 目的 ,而 这 个 目的 和 用 意 正 是 者去实施 。
而引起 的笑话 ,例如 :姓帅 的天 天被人 许多读者 欲知而未知 的罕见姓 氏背后 的
1 1 0韵闻知识 2 0 1 5 -  ̄ - 第0 6 期
在 这 样 的 前提 下 ,不 断探 索 、追 求 和 孩子 在幼儿 园里 写 自己姓名 时 ,老师都 考证 自己姓氏的来 历。
完 善下而产 生的一类新 闻品种 。
一
以为 把 姓 写错 了 。
有 鉴 于 此 ,凡 是 遇 到 讲 不 出 自己
关于城市广电报的内容特色
近年来,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的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审美方式等有了变化。
处于转型探索期的城市广电报,办报风格、读者结构、广告结构,都在随机应变。
需要区别对待的是,内容架构和文字风格,报纸可随市场随时做出调整;而编辑方针,经过大量调研和讨论确定后,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新媒体时代,走城市生活周报路线的城市广电报的内容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地域性与城市性城市广电报瞄准的是一城之受众,地域性明显。
各地城市广电报都把采编内容“落地”、报纸本土化作为发展方略之一。
《青岛广播电视报》在改版实践中明确提出:“这是一份办给青岛人看的周报。
青岛应当始终是最为主要的资讯源,是报道重点、资讯焦点。
强调地方性,不意味着不张望周边的世界,而是有主次。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城市广电报内容的地域性,在采编、摘编上以本土信息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本土信息,适当兼顾目标读者群所关注的外地、全省乃至全国信息。
地域性为主,广域性为辅,二者辩证统一。
“城市”二字也表明了城市广电报在地域性方面不同于同城的日报、晚报,与城市性紧密结合,即以城市人群为主流读者群,内容采编上融入城市生活,贴近城市百姓,形式上以时尚、新锐的城市报风格亮相。
21世纪初,城市广电报尝试向城市周报转型,《无锡广播电视报》转型为《无锡新周刊》,内容上强调新闻、生活、资讯,以休闲、娱乐为辅,获得了生机。
2.新闻性与生活服务性城市广电报由节目报转型为城市生活周报,价值在于提供信息和生活服务,这反映在它的新闻性和生活服务性上。
新闻是受众进行媒体消费的必需品,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最初理由,本土新闻则是地方性的城市报、日报、晚报采编内容最为主要的部分。
随着生存危机和报业竞争的加剧,城市广电报在提供内容时,逐渐回归到本土新闻上,将其纳入到核心竞争力的层面来增强和维护。
介入本土新闻报道领域较早的有《苏州广播电视报》、《无锡新周刊》、《芜湖广播电视报》、《乐山广播电视报》等,在内容上突出本土新闻和自采新闻。
都市报财经专栏的内容特色研究——以《新安晚报》“一周点经”为例
NEWS WORLD《新安晚报》作为安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重大主题报道和财经民生报道在版面中的比例。
2012年3月份,《新安晚报》正式推出“一周点经”专栏,每周一期。
栏目开办五年多来,刊发专题报道近二百期,既回答了市民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经济热点问题,又提升了新闻品质,有效地避免了新闻同质化,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该栏目先后被评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名专栏、安徽新闻奖新闻专栏类一等奖。
“一周点经”以普通百姓在财经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结合深度的专业分析,聚焦当前的财经生活热点,为百姓购物旅游、置业、理财、经营、创业等提供参考和服务。
栏目有着较为鲜明的内容特色,可以一窥都市报财经类专栏的报道路径。
一、背景:财经报道需求渐旺,从“鸡肋”到“刚需”都市报的财经新闻一度较为“鸡肋”,被视为太过“高大上”、“不接地气”。
不过随着“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财经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比如当下,大众叫得最响亮的一个词就是“理财”:买楼、炒股、买基金、买黄金……这些投资理财在百姓经济生活中占比越来越大。
而获取理财相关知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财经新闻。
读者发现,汇率变化,股市震荡,楼市波动,CPI 起伏……这些财经信息不再事不关己,而是和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果说以往阅读新闻是兴趣,现在接受财经信息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一周点经”是聚焦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大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地,小到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反映服务并指导市民的经济生活。
在经济生活中不仅能传输信息,还能为市民生活提供咨询、解释的服务功能。
不仅是经济政策动态消息的发布,还有深度分析和解读,甚至对一段时间经济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有助于读者做出自己经济行为的决定。
于报纸自身来说,都市报的财经新闻曾经○胡霞利——以《新安晚报》“一周点经”为例都市报财经专栏的内容特色研究【摘要】随着投资理财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全民财经时代”渐渐到来,财经新闻成为都市报的重要报道内容。
浅析都市报言论的特色一以《大河报》时评为例
浅析都市报言论的特色一以《大河报》时评为例作者:矫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矫菲(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 450002)摘要:《大河报》的时评是都市报言论的一个代表性栏目,也反应出当今都市报言论的几个特点:言论的版面化、言论的时效性、选题的广泛化、评论的平民化、指向多元化、形式单一等,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希望能对中国都市报言论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大河报》时评;言论;特色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110-03现今社会处在巨大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思想禁锢的情形已不复存在。
面对蜂拥而出的现象和问题,权威人士的点评得到了受众的追捧,同时人们更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迥异的受众也需要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造就了中国报纸言论的又一次繁荣和发展。
《大河报》的时评就是在此环境下产生的,作为一份都市类的报纸,要想跻身于主流报纸的行列,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评论专栏。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内容为王”;而对于报纸来说无疑需要“言论挂帅”。
言论是一份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彰显着这份纸媒的品味和素质。
对于强势媒体、主流媒体而言,要想显示水平,张扬个性,扩大读者群,报纸言论大有可为。
一、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报》的时评栏目,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11年1月份到6月份个月大约共328篇言论作为文本。
设置主项目六个:评论对象、评论领域、评论问题、评论指向、评论类型、评论时效。
其中评论对象下面设置次项目6个:领导干部、普通群众、弱势群众、事件、现象、其它;评论领域下面设置次项目7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制、国际、其它;评论问题下面设置次项目14个:机构改革、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民主参与、反腐倡廉、群众生活、社会治安、舆论监督、安全生产、教育问题、精神文明、三农问题、可持续发展、其它;评论指向下面设置次项目7个:赞扬、批评、阐释、研究、建议、争鸣、其它;评论类型下面设置次项目5个:配发、单发、转发、系列、其它;评论时效下面设置次项目5个:当日、隔日、一周内、一月内、无时效。
都市报深度报道特色探析
A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 Depth Reporting in the Metropolis Daily
作者: 周思思[1];杨大正[2] 作者机构: [1]邵阳学院中文系,湖南邵阳422000;[2]南方日报,广东广州510000 出版物刊名: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6-129页 主题词: 都市报;深度报道;报道视角;叙事模式
摘要:随着都市报的飞速发展,新闻低俗、煽情主义、周质化严重等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 来。都市报在转型过程中开始运用深度报道来解释新闻和诠释社会现象,型和市民社会的背景,总结归纳 出都市报深度报道的特色:在内容上具有选题坚持公共利益、报道视角平民化、叙事模式具体 化的特点;在报道方式上敢于创新,灵活性强。
都市报新闻传播
都市报新闻传播(一)都市的经济价值取向与治价值取向相冲突,决定都市必须树立“导向决定生存,市场决定”的新闻传播理念都市妥善协调编辑部门与经营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得最为典型的是《芝加哥论坛报》,该报一直遵守着编辑方针与经营目标的分离,认为就是,新闻就是新闻,由此坚持编辑业务与业务相互分离的原则。
为避免干预、影响新闻报道,该报甚至曾经禁止部门与编辑部门的来往。
例如,该报曾有过这种规定:部门的工作人员与编辑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分乘不同的电梯,通往部门的电梯在四楼是停不下来的,因为四楼是编辑部所在地。
但是70年代以后,《芝加哥论坛报》的报业经营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该报的经营者们在中认识到,报社各个部门的工作都与报社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如果部门和编辑部门各自为,把一个完整的产品割裂开来经营,将不利于提高报社的经济效益。
为此,该报开始倡导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到了80年代,报社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成了报社经营的正常业务,而《芝加哥论坛报》电梯的规定也成了历史。
ﻭ(二)都市的文化价值取向与经济价值取向相冲突,决定都市必须树立“承担责任"的新闻传播理念ﻭ当代都市的与,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转轨以及转型引起的。
因此,探讨都市新闻传播业务的方向,便离不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价值取向与经济价值取向互动关系的探讨。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主要靠市场机制来组织和调节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以解决一个所面临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一种经济。
不容忽视的是,“当市场经济成为一个配置经济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之后,这个的文化领域显然便由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发生作用。
”这就是说,市场经济自始至终都在追逐利润、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等经济法则,而都市作为文化市场的一个部分,自然也被算作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就难以避免这些经济法则.但是,如果都市在市场经济的流通过程中,也单纯以获利的大小作为取舍标准,那么真善美和假恶丑、进步与反动、健康与腐朽、文化与反文化的差别就有可能被抹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都市报知识性内容及其特点内容摘要:都市报是以市场为主导、趋向于原汁原味的市民生活、是较为完全形态的市场化报纸。
其知识性内容针对广泛受众群,以普及知识为目的,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一般读者都应该或需要知道的,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都市报的知识性内容体裁多,涉及范围广,信息多样,专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加贴近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能够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满足受众的教育需求和知识欲望。
所以说,一份好的都市报纸应当成为读者的小百科全书。
关键词:都市报普及知识内容丰富服务读者市民化贴近生活据统计,到2005年,全国出版的1926种各类报纸中,党报438种,占全国报纸总量的23%;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占15%,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报纸门类。
有人说,都市报是在全国2000多种报纸激烈竞争和市场分割基本完毕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这种说法不无依据。
都市报带来了中国报业市场的大变革。
【1】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大批标榜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都市报陆续登场,成为报业市场的“新贵”。
【2】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报业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都市报”这样一个新兴的媒体群落。
以陕西省省会城市为例,《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等都是本地非常受市民喜爱的都市类报纸。
一、都市报知识性内容的体裁知识性是都市报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使报纸在传播知识和普及科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方面的文字从体裁上说大致有以下几中:(一)史话史话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某一学科、技术、活动、人物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文艺副刊到今天的综合性副刊乃至于专刊,都活跃着这种文体。
其知识性、趣味性特征也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二)知识介绍这种体裁隶属于说明文类。
语言上尽量摒弃修辞等夸饰技巧,恢复语言的纯净面目,力争给读者简明扼要的知识展示。
19世纪初,外国人首先在中国揭开近代报纸发端的序幕,他们的报纸上大量刊登科学知识,如有关日食、月球、地球运转、火山爆发等天文、地理知识,西医西药、生理学、解剖学等基本医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还有牛顿力学三定律、生物进化论等。
【3】当代的都市报改变了单纯介绍知识的方式,将科学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同时也很重视对新潮技术和时尚知识的介绍,同时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又选择的知识介绍,比如军事知识、运动知识、美容知识等等。
(三)科普小品都市报的知识介绍类文字,不同于一般科普小品。
虽然也着重介绍知识,传播技术文化,但一般不是平铺直叙、言简意赅的客观陈述,而往往采用较为艺术化的手法,体现一定的构思和表达技巧,比如用“钨的自述”、“假如这个地球上没有人类”、“林黛玉为什么迎风落泪”之类的方式,切入点选择巧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科普知识。
(四)图表在都市报的知识性内容中图表是用以说明问题的辅助性方式,包括模拟图、数据图、对照图等等。
借助它,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情况。
二、都市报知识性内容的范围都市报的知识性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它既可以是静态的,按一定规划地人文社科或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也可以是着重传播那些新鲜的、与当前实际联系较大、群众迫切想要知道的知识。
现代社会人们拥有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
据估计,一个21世纪的普通人,只要他愿意,每天至少可以获取2万条信息,以至于人们对信息的反映越来越被动。
只有那些富有知识含量的信息例外,因为信息和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是信息中的一种,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4】都市报副刊中刊登的许多知识性内容和和资讯是新闻无法承担的,但对于读者来说都是有用的信息。
(一)衣食住行生活常识这类知识最受广大读者关注,它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使读者通过阅读增加日常知识的积累。
健康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财富,在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之余,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我保健和健康保养。
报纸便成为了人们获得这类知识的最佳途径。
《华商报·健康周刊》提醒篇《提防患儿产生心理障碍》;护理篇《如何对患儿进行护理急救》;医学保健篇《当心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分文别类,细致入微。
又如:《勤俭节约是美德却暗藏健康隐患》告诉大家我们日常生活必须品的使用寿命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更换则会影响健康。
养生保健篇告诉大家《脑外伤手术后别吃香蕉》。
《三秦都市报·健康新知版》介绍很多大家不知道的健康新知识。
如《运动也降糖》、《病小,危害大》、《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儿童过量补维D会发烧》、《一杯茶从早泡到晚补可取》等等。
一方面起到了提醒作用,另一方面也普及了学科的新知识。
⒉家居一个好的家居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工作,怎样布置装扮才能使家居既健康环保又温馨高雅呢?《华商报·家居周刊》的《面对怪房型如何装修》;“陶瓷卫浴小贴士”《台盆安装小技巧》;“家居解忧台”《首次装修如何检测》等等。
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服务了广大读者。
《三秦都市报·家居版》《阳台的装饰与秒用》、《阳台装饰讲究多》;《阳光报·家居长安》《装扮温馨家居留意健康细节》。
知识介绍全面且细致入微,带给读者贴心的周到的服务。
⒊美食民以食为天,对美食知识的介绍就如同为读者的丰盛的美食盛宴,带领读者品味八方美食。
奥运期间到西安旅游,除了遍览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之外,品尝色香味俱全的陕西传统名吃同样不能错过。
《三秦都市报·美食游记》膳食指南篇《岁月沉香——陕西美食不可错过》就为外地游客推荐来西安必吃的美食,如:牛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甑糕等。
并且介绍各种美食的特点,制作工艺,及老字号名店。
在介绍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详细的消费指导。
⒋楼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面对铺天盖地的楼盘宣传,人们显得无所适从。
房产知识介绍可以给广大购房者不少帮助和指导。
《阳光报·人居要闻》《购房三大必选元素》告诉人们在购房时要注意区位、价格、升值潜力三大元素才能挑选到自己满意的房。
《阳光报·置业法典》《购买商品房,八种情况下可退房》《购买二手房的显著优势》;《华商报·楼市周刊》的《精打细算买个合适的小户型》、《买小户型是否考虑停车位》、《如何挤干二手房价水分》、《以租养房还是否可行》。
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购房的小常识和小窍门还为不同类型的购房者出谋划策,可谓是面面俱到。
⒌汽车购车指南,汽车日常保养维修的小知识,这些知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的关注。
《华商报·汽车周刊》的《怎样驾车才省油》、《旧车买回家以补二调三小心》、《高油价时代相车先看发动机》、《个性车语成时尚贴时不要影响视线》、《双休日看车好去处》。
读者拿着报纸,就等于雇了一位买车导购员,服务到家。
(二)金融理财教育时尚从金融知识到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方方面面,这类文章对人们投资理财进行指导,提高人们对经济领域的认知程度。
力图以轻松的笔调给读者一些理财投资的攻略。
如:《三秦都市报·投资有道》《“萧规曹随”与基金的懒人投资法》《恶意透支信用卡要获刑》;《华商报·财富周刊》的《家庭理财杜绝“陷阱”巧防险》;“还贷技巧”《如何做到按时还款》《小心理财误区吞噬你的财富》等。
在股市持续低迷,央行对储蓄存款利率多次上调后,很多人已开始把钱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上撤了回来,把投资储蓄又当成了自己的最爱。
但是,当这些人把钱用于储蓄时,运用的理财技巧少之又少。
因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财知识的指导,白白损失了不少利息。
《华商报》的《储蓄理财巧用高招》就为广大市民支招,教给大家许多理财方面的知识和小技巧。
因此受到许多市民的广泛关注。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教育,这类文章服务于广大家长学生。
“关闭一扇门,必然会有另一扇门向你打开”。
当中考、高考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考验时,它带给孩子的便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对他们心智的一种历练。
高考结束,很多家长都会碰到这种问题:孩子成绩不理想,与大专院校失之交臂,又不想复读,都想找到其他途径继续升学。
类似于《落榜不失志条条大路通深造》的文章,就能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指明方向。
告诉广大落榜生可通过自考、成教、等途径继续深造。
其次,选择一所理想的民办高校就读,是所有想上民办高校的学生及其家长最关心的事。
而如何选学校,如何选专业,学什么将来好就业,是眼下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
那么,像《择校不盲从升学就业两不误》《怎样选择民办高校》等文章为读者一一解读。
《华商报·教育周刊》的《选择幼儿园着眼六个点》;《三秦都市报·教育版》《谨防利用高招骗骗骗》。
这些文章就紧随社会热点为家长学生排忧解难,通过相关知识介绍减少了家长和学生择校的盲目性。
时尚热点的话题、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尚新潮的发型服饰,这类文章为人们展示当今最前沿的时尚趋势,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时尚色彩。
如:《三秦都市报·时尚版》《晚餐要管好自己的嘴》《靓型梦工厂》;《华商报·时尚周刊》的《不要过于频繁美甲》《时尚实用的汽车小玩意》。
这些文章就选择了减肥、美容、美发、美甲、前卫艺术等时尚的以及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大做文章。
(三)旅游民俗地理风貌旅游圣地,尽写异域风情。
涉及历史、地理风貌、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其阅读介绍在于开阔人们的视野。
如:《华商报·旅游周刊》的《快乐留学,出国常识早知道》、《陕西七大印象景区呼之欲出》、《吃穿住行均有道》、《出门四件事件件要讲究》。
到哪里去,有什么好玩儿的,乘何种交通工具,价格如何,读者一看就一目了然。
特别是在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之前,各报的旅游版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为读者提供最详尽、最全面的知识及资讯。
(四)自然科学科技前沿在自然科学科技前沿方面,涉及天文、航海、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在都市报上的出现,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如:《青铜器铸造出辉煌中华文明史》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青铜器铸造出来的。
文章向读者介绍了青铜器的发源、历史、工艺、品种、用途等。
意在告诉广大读者:青铜器的铸造如繁星满天,不胜枚举,这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的佐证。
“科学的文章如果要使人想读、爱读也应有一点儿文采,有点儿文字的魅力”。
【5】而这篇文章恰恰就是一篇典型的知识与文采兼备的科普文章。
此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科技数码电子及家电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相关知识的介绍不但带领读者领略了科技前沿的风光,也为读者提供了不少科技电子产品使用和保养的知识。
如:《三秦都市报》《选高清电视电脑牢记三好原则》;《华商报·E时代周刊》的《夏季别忘记给电器除尘》等等。
家电知识的普及一方面方便了消费者正确选择自己需要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使用方法不当而造成的意外伤害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