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3
2018高考生物高考题型天天练答案
高考题型天天练答案选择题天天练(一)1.D 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在全身各处,其运输不是定向的;在植物体内生长素除能进行极性运输外,还能进行非极性运输;膜上载体只能协助物质跨膜运输,不能决定运输方向,如协助扩散,其转运方向取决于膜内外的浓度;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相关,可实现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转运。
2.C 对比正常光照和强光照下四种色素带的宽度,可发现Ⅰ(胡萝卜素)和Ⅱ(叶黄素)在强光下更多,Ⅲ(叶绿素a)和Ⅳ(叶绿素b)在强光下减少,因此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使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浅;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可溶解于无水乙醇,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操作中如果滤液线触及层析液,将得不到分离的色素带。
3.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充分分开;离心的目的是让大肠杆菌沉淀并和蛋白质外壳分层。
4.B 因为注入的是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所以不会侵入细胞内,不需要细胞免疫攻击靶细胞。
5.D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都是估算值,操作过程越规范,所得结果越接近真实值,要获得真实的种群密度值只能逐个计数;性别比例并不是决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的唯一因素;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能量传递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研究的问题;果树与草菇、桉树与菠萝分别生活在群落的上层和下层,形成了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因此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6.C 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与B、b。
实验1中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由实验三: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说明黄肉为显性性状;实验一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白肉=1∶1,说明黄肉B是杂合子Bb,其自交后代无毛白肉所占比例为1/4;实验2中,由于无毛黄肉B是杂合子aaBb,根据后代全部是无毛黄肉,说明无毛黄肉C是纯合子aaBB,则后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aaBB、aaBb;实验3中,有毛白肉A基因型为AAbb,无毛黄肉C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为AaBb,子二代无毛黄肉aaB 所占比例为1/4×3/4=3/16。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及答案汇编word精较版5套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 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 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 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 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 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 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 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 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 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 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 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 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 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 继续培养C. 乙组先加入药物D, 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 继续培养D. 若药物X为蛋白质, 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 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 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 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2018年高考生物 课外天天练(18)
课外天天练(18)一、选择题1、(2017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下图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经诱导形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说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B.图中各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相同C.①过程可发生遗传信息从DNA→DNA的传递D.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数量的变化【答案】C2.下列关于念珠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念珠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念珠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C.核糖体是念珠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D.叶绿体是念珠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解析念珠藻为蓝藻的一种,无细胞核,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没有线粒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其遗传物质是DNA,并非RNA。
答案 C3.“核糖”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
A.HIV B.T2噬菌体C.核糖体D.ATP解析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内无核糖;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RNA内有核糖;ATP是三磷酸腺苷,其中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
答案 B4、(2015年海南卷,20)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RNA上B.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C.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D.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答案】A【解析】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指mRNA中相邻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具有不重叠无间隔的特点;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在翻译时与mRNA中的密码子配对,决定氨基酸的位置,所以A正确,B、C、D错误。
***下列不属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因的是( )。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B.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C.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D.水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扩散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层次,难度较小。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
课外天天练(1)一、选择题1.(河南省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科综合试卷)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S期位于丙图中的a→b段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答案】C【解析】甲图中的S期属于间期,而丙图中的a→b段是分裂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c+d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图中M或b、d或a→b段均表示分裂期,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无染色单体,间期的G2期已形成染色单体。
***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 而不是CO2解析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答案 C2.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解析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其中上下两端的红光和蓝紫光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多,故两端产生的氧气最多,因此好氧细菌集中分布在两端。
答案 B3.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物质变化规律,难度中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2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课后作业(二十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关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D.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并不都是朝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C错误。
【答案】 C2.(2012·合肥质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B.各种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均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个体的基因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的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 D3.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 B.55%和42.5%C.45%和42.5% D.45%和32.5%【解析】由题干信息可推知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的比例为1-30%-20%=5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为30%AA+50%Aa×1/2=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有1/4为AA,所以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AA×1+50%Aa×1/4=42.5%。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及答案汇编word精较版5套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2018年高考生物 课外天天练(4)
课外天天练(4)一、选择题1、(山东省济南市2017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
某同学检查了洋葱根尖6 000个处于有丝分裂中的细胞,其中有692个处于前期,105个处于中期,35个处于后期,168个处于末期。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分裂期中各时期相对持续时间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B.细胞周期中分裂期各时期时间总和要比分裂间期短C.分裂期中前期持续的时间最短D.分裂中期持续的时间约为0.21 h【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处于各时期细胞数目的关系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所以,各个时期的时间关系为: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依据公式“某时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时间=(该时期细胞数目/细胞总数)×细胞周期”,分裂中期持续时间为:105/6 000×12=0.21 (h)。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CO2变化量dm-2·h-122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应为0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为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解析光照强度为1 klx时,CO2变化量为正值,说明此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光照强度由1 klx到3 klx时,CO2变化量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在1~3 klx 某点时,植物净光合作用速度为0,但不一定是2 klx时;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为7 klx 时,CO2变化量最大,说明在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光照强度由8 klx增强为10 klx时,CO2量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
配套K12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
课外天天练(1)一、选择题1.(河南省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科综合试卷)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S期位于丙图中的a→b段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答案】C【解析】甲图中的S期属于间期,而丙图中的a→b段是分裂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c+d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图中M或b、d或a→b段均表示分裂期,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无染色单体,间期的G2期已形成染色单体。
***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 而不是CO2解析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答案 C2.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解析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其中上下两端的红光和蓝紫光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多,故两端产生的氧气最多,因此好氧细菌集中分布在两端。
答案 B3.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物质变化规律,难度中等。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2)
课外天天练(22)一、选择题1.(四川省雅安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B.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增大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癌变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答案】B【解析】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A正确;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部遗传物质,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以容易扩散和转移,D正确。
2.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解析使用显微镜必须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换高倍镜时,因视野范围要变小,视野变暗,所以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并增加进光量。
答案 A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下面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种蛋白质中都含有20种氨基酸B.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多肽时就可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C.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Cu2+结合生成紫色化合物D.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解析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多肽只有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进而形成蛋白质时,才能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基因)具有多样性。
答案 C3.生物体内的某多肽是由几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其中含有三个氨基和两个肽键,下列分子中能构成该多肽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④⑤解析根据氨基酸的通式,可以判断①、③、④、⑤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3)(2021学年)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3)的全部内容。
课外天天练(13)一、选择题1、(2016年四川卷,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 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C.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是两种通过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的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内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细胞增殖间期会进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姜黄素的排出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BAX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基因属于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ABC 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
2.下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解析曲线FC段均能促进生长,CD段均抑制生长;根向重力性的产生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近地侧(b)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背地侧(a)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从而使根弯曲向下生长。
2018年高考生物 课外天天练(23)
课外天天练(23)一、选择题1、(辽宁省沈阳市省示范协作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变形虫的细胞衰老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衰老B.大量的细胞凋亡会抑制正在发育的生物体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周期、形态、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D.细胞的凋亡和癌变,从根本上来看,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2.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D.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解析小白鼠组织含有肝糖原;T2噬菌体是病毒,只由DNA与蛋白质组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除病毒外,所有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具有DNA和RNA。
答案 C3.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B.若m为胞嘧啶,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D.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解析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DNA和RNA均含有胞嘧啶、腺嘌呤,若m为胞嘧啶或腺嘌呤,a可能是核糖或脱氧核糖,故b可能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或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也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答案 D易错点拨结合碱基的种类和五碳糖类型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4、(2015年武汉模拟)下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7)
课外天天练(27)一、选择题1、(2017年江苏卷,16)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 对同源染色体【答案】A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合成有关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周细胞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D.叶绿体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葡萄糖可直接转移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解析内质网与核酸的合成无关,A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不断接收由内质网转来的囊泡,同时又产生转向细胞膜的囊泡,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这个过程加快,高尔基体的更新速度也加快,B正确;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D错误。
答案 B易错点拨不熟悉分泌蛋白的形成、光合作用的过程和B淋巴细胞的特征导致错选。
3.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①具有双层膜②分解有机物,合成ATP ③利用气体和产生气体④消耗水并生成水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多种酶⑦含有丰富的膜面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线粒体通过内膜的突起形成嵴,扩大了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扩大了膜面积;两者都含有丰富的酶,虽然酶的种类有所差别;都含有DNA,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在功能上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都有气体的消耗与释放,都能产生ATP,但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合成ATP,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合成ATP。
答案 C4.(2015年福建卷,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天天练(23)一、选择题1、(辽宁省沈阳市省示范协作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变形虫的细胞衰老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衰老B.大量的细胞凋亡会抑制正在发育的生物体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周期、形态、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D.细胞的凋亡和癌变,从根本上来看,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2.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D.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解析小白鼠组织含有肝糖原;T2噬菌体是病毒,只由DNA与蛋白质组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除病毒外,所有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具有DNA和RNA。
答案 C3.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B.若m为胞嘧啶,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D.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解析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DNA和RNA均含有胞嘧啶、腺嘌呤,若m为胞嘧啶或腺嘌呤,a可能是核糖或脱氧核糖,故b可能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或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也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答案 D易错点拨结合碱基的种类和五碳糖类型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4、(2015年武汉模拟)下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知,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首先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高倍镜头③;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但物像放大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解析草本植物阶段是弃耕农田发生演替的第一阶段;群落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是只有13个种群,故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10%~20%之间。
答案 D5.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
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
下图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 )。
(注:左Y轴数值对应甲、乙曲线,右Y轴数值对应丙曲线)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种群数量变化。
解答该题时,要抓住狐与鼠之间的捕食关系这一关键点。
狐是鼠的天敌,当狐数量减少时,鼠大量繁殖;当狐数量增多时,鼠的数目又急剧减少。
答案 C6.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结构。
解题时,要弄清楚纵横坐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甲、乙、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
答案 D7.若转基因技术被滥用,恐怖组织就会将其用于恐怖行为。
下列不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的是( )。
A.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B.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而其他人却不易感染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解析使人具有免疫力不是转基因技术的滥用,当然也就不属于恐怖行为。
答案 B8.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
A.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B.运用重组DNA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C.我国的政策是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D.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或者引起中毒解析转基因生物有可能会在近缘物种之间通过花粉杂交,造成基因库的污染;转基因技术如果被用于军事,制造出生物武器,那将是对人类社会极大的威胁。
克隆技术还不成熟,且克隆人会带来社会伦理问题等,所以我国反对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或者引起中毒。
答案 A9.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薯业遭到了病毒的毁灭性打击。
科学家研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而B项正说明外源基因与某些细菌和病毒重组形成新的生物。
因此是对B项的有力支持。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鉴别下列图片(A~H)是分别采用电子显微镜(SEM或TEM)还是光学显微镜(明场复式光学显微镜或解剖显微镜)获得的。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 H.________答案A.明场复式光学显微镜B.明场复式光学显微镜C.透射电子显微镜D.明场复式光学显微镜E.扫描电子显微镜F.明场复式光学显微镜G.解剖显微镜H.扫描电子显微镜2、以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作为燃料燃烧,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
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现在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以前生产形式的主要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____(至少填两个)等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
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做了一些调整。
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__________。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例如__________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__________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又如__________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5)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以前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燃烧,这不仅造成了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增加了农业成本。
(2)该题中的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同时具有较多的物种种类,因此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增加了养牛项目,需要种植可提供牛生存的作物,因此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可在原有的生态工程基础上调整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和数量即可。
(4)抗虫棉等的培育属于基因工程,组织培养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而胚胎移植则属于胚胎工程。
(5)该生态工程由于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因此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等)(4)基因细胞胚胎(5)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得分要诀本题得分的要点是从物质、能量和环境等方面理解生态农业的优点,分析生态农业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其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3、(山东省济南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若干组实验装置,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定每次实验数据并求平均值,多组实验数据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研究细胞呼吸的强度,可采用的组别是____,实验装置中溶液X为___试剂。
引起液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此条件下植物体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
(2)若光照强度由8 000 lx突然降低到2 000 lx,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其原因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