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必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本项目旨在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二、项目内容和范围1.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根据各行业的需求,建立一批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提供包括培训课程、实训场地和设备等在内的一站式培训服务。
2.培养高技能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高技能师资队伍,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进行培训师资的选拔和培养,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培训师资。
3.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在培训中心内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引导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高技能人才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和贡献。
4.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和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和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项目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1.确定建设方案和项目规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和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项目规模,并进行论证和审核。
2.进行场地选址和土地准备:根据项目规划和需要,选定合适的场地,并进行土地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征用和规划设计等。
3.确定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持:确定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持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和合同,明确各方责任和任务分工。
4.开展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培训需求,采购适当的实训设备和教学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5.师资队伍组建和培训:招聘和培训高技能师资队伍,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6.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展: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培训课程并开展培训活动。
7.创新创业培训展开:组织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八条措施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1. 加强对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投入,提升其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接受丰富而全面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2. 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
3. 推动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更为完善的奖助政策,激发更多人参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学习。
二、加强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激励和引导高技能人才,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不仅要以技能水平来评价,还要综合考虑其业绩、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2. 支持各类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技能等级评定制度,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激励政策。
3. 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让更多的人才愿意投身高技能领域,提高整个高技能队伍的质量。
三、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待遇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提升其职业地位和社会待遇,让更多人愿意从事高技能行业。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扶持,包括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 建立更为完善的技能人才交流评台,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3. 开展高技能人才宣传教育活动,让社会更加了解和尊重高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愿意从事高技能行业。
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流动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流动对于整个高技能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国外高技能人才来华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2. 支持高技能人才的流动,鼓励他们到不同地区和企业工作,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为整个高技能队伍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07.02.07•【字号】冀劳社[2007]5号•【施行日期】2007.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冀劳社[2007]5号)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现将《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贯彻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请及时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反馈。
二○○七年二月七日附件: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精神,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31号)和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规范技师学院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6〕3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以下简称院校)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统筹培养规划,充分发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一)统筹培养规划。
根据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确定的目标,“十一五”末全省高级技工将占技能劳动者的23%、技师和高级技师占6%,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划将统筹纳入到高技能人才规划中。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扶持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的建设,11个设区市应各建成一所以上设备设施优、师资队伍强、教学管理精、培养质量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
到2010年,全省要建成高级技工学校20所,技师学院15所;“十一五”期间,各院校每年招收以高级技工及以上等级为培养目标的学员应不低于20%的增长率,到2010年,全省招生人数达1.7万人,在校生达4万人;“十一五”期间,院校开展技师、高级技师短期资格培训的人数应达5万人次。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3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育汇报材料——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潞安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是潞安集团转型跨越发展的核心人才、核心资源,培育高技能人才就是培育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潞安集团以“打造创新型企业,培育智慧型员工”为主线,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加快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逐步构建了具有潞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潞安集团被山西省批准为首批“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企业,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潞安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于202x年在全省首家挂牌成立,以潞安职业中专为载体,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及潞安集团支持建设,总投资40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实训实验室23个,200台(套)先进的模拟仿真实训设备,同期可容纳202x 人培训。
该基地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三个注重”,即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相结合、手指口述和现场模拟相结合,注重实践锻炼、注重岗位培训、注重务实操作,初步实现了培训范围从主体矿辐射至整合矿、培训专业从煤炭延伸至煤化工、培训项目从员工技能培训拓展到员工综合素质提升,有力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内涵式发展的新高度。
一、潞安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教科研基地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是202x年1全国煤炭行业首批命名的17家大师工作室之一。
为发挥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品牌优势,利用培训基地先进的实验室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双方强强联合,优势叠加,成立了“潞安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教科研基地”。
1、构建“创意—研究—创效”的良性科研循环链创意产生效益。
员工在工作和培训中提出的问题、思路、建议都是教科研基地创意的源泉。
教科研基地坚持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工作指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一条“创意—研究—创效”的科研循环链:学校教师与首席技师在基层调研中,收集生产难题,经共同分析讨论后,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由专业教师在理论上进行论证,由首席技师、专业教师共同在基地实训室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将应用到生产中,使技术攻关真正转化为煤矿的经济效益。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工作方案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工作方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工作方案一、前言在当前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的5个举措 3个实施制度
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的5个举措 3个实施制度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5个举措:
1. 推行多元化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创新型、实践性强的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际工作环境和项目供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强化技能比赛和项目实践:组织各种技能比赛和项目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竞争能力。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高水平的专职教师和实训指导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5. 建立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分配专业的导师,定期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3个实施制度:
1. 选拔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通过考试、评估等方式选拔具有潜力的学生参加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确保培养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学分制度:建立学分制度,按照学生完成的课程和实践项目的难度和质量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培
养活动。
3. 职业规划制度: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或创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黑政发[2004]102号【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政府【发布日期】2004.12.09【实施日期】2004.12.0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黑政发[2004]102号)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全面加强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促进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一)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省技术工人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瓶颈之一。
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新形势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本行业和本企业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全力组织实施,努力开创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精神,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3〕16号文件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如何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发展现代化经济的关键之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周期较长、培养模式不够灵活、培养资源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其次,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
培养高技能人才不仅仅需要通过职业教育系统,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培训和进修。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投入,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和平台,为技术工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同时,要发挥企业在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和技术交流,逐步形成企业自主培训的长效机制。
此外,还可以建立行业技术培训基地,吸引专业技术人员来培训和传授自己的经验,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实战能力。
第三,在选拔和评价机制上进行。
高技能人才的选拔过程应该更加公平和透明,不仅注重对学历和学位的重视,更要注重对实际技能的考核。
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渠道,通过考试、技能竞赛、实际工作表现等方式来选拔和评价技能人才。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和奖励力度,建立起科学、公平的薪酬和职业发展体系,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和培养国际高技能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合作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来说愈发重要。
我国可以加大对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吸引国际高技能人才来华工作和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和经验,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合作办学、交流项目等方式,向国外派遣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篇)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篇)为全面了解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合理的技能人才保障,我局于20XX年底组织开展了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
本次调研采取普查、抽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召开技工院校、职业培训学校和企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力求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建立和发展,高技能人才数量快速增长,高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贯穿高技能人才不同成长阶段的政策体系得以建成我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市20XX-20XX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市蓝领人才开发与引进计划》、《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等政策,明确了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交流引进、评价使用等各个成长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高技能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和科学指导。
(二)多渠道多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与交流引进制度得以建立我市的技能人才队伍主要通过自身的培养开发和外部的交流引进两种方式来发展壮大:在自身培养开发方面,我市统筹资源,多向发展,加强各类企业培训机构和院校培训机构的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社会各级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对技能人才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养,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起面对企业在职人员、待转移就业和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及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需要的职业技能培养制度。
目前我市年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15万人,其中通过5所技师学院、1所高级技工学校、26家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5万人;通过27所技工院校、152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中级工培训,年培养中级技能人才7.5万人;通过156家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年培养初级技能人才6万人。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1. 引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关键。
为了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给质量和水平,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档旨在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工作方案,以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
2. 目标和意义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目标是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建立示范基地有以下意义: - 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提高培养质量。
- 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示范基地将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典范,推广并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 促进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将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 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的技术人才,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建设3.1 实验室和工作坊建设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实验室和工作坊,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需求。
3.2 教学场地建设建设适合实践教学的场地,包括仿真工厂、实训基地等,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包括教学资料、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供教师和学生共享,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4. 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4.1 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实训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置设置跨学科的课程,结合工程、管理、创新等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师资队伍建设5.1 引进高水平教师通过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
5.2 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水平。
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
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省委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观,按照“需求定向、企业自主、行业参与、条块结合、政府帮扶、政策支持”的原则,充分依靠学校、行业和企业,广泛动员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鼓励高技能人才为厦门经济建设多做贡献的同时,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壮大。
二、目标任务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争取用六年时间,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选拔、评价、激励、使用、交流、保障制度,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格局,促进高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规划到201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由目前经劳动保障部门考核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近5800人增加到2.3万人以上,比例从所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5%提高到10%以上。
其中:高级工由目前5200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2%.增加到1.9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8.2%以上;技师和高级技师由目前600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0.26%,增加到0.4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以上(即实施“1904工程”),使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实施步骤我市高技能人才以培养技师为重点。
努力实施“1904工程”。
具体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2005年~2007年)三年内,以落实实施1200名新技师培训计划为重点,其中:2005年培养新技师300名,2006年培养新技师400名,2007年培养新技师500名;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三年内,以落实实施2800名新技师培训计划为重点。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及对策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及对策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推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国家决定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所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供高水平的培训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项目目标1.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培训设施。
2.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国家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3.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与创新,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三、项目计划1.土地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的地方作为基地的选址,并进行土地规划和建筑设计。
确保基地具备高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培训设备。
为了确保基地的顺利建设,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确保相关权限的获得,并与企业合作实施基建工作。
2.教育教学资源准备与国内外著名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引进顶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专业技术人员。
建立起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为培训学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3.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引入新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学员选拔和培训管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拔活动,根据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潜力,选择符合要求的学员参加培训。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学员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等。
通过培训指导和个性化辅导,提高学员的学习动力和培训效果。
四、对策1.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接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
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2.增加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提高教学设施和培训设备的更新和升级,确保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培训环境。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通知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04.08.17•【字号】津劳办[2004]265号•【施行日期】2004.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通知(津劳办[2004]265号)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局(总公司)及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04]9号,以下简称《意见》),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保障工作,现通知如下:一、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工作措施。
我市人才工作会议和《意见》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指导思想,全面部署了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目标任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各行业、总公司、集团公司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保障工作作为劳动保障系统落实《意见》的重要任务,精心部署,全面落实。
要结合实际和市场需求,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并以此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的梯次发展。
二、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技能振兴计划。
为尽快改善我市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从2004年至2007年,用三年多的时间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行业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实施3万名新技师(包括技师、高级技师和其他高等级职业资格人才)和10万名高级工培养计划。
通过企业岗位培训、学校教育培养、个人岗位提高相结合的方式,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以此推动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其中,2004年培养3000名新技师、1.2万名高级工,2005年培养6000名新技师、1.8万名高级工;2006年培养9000名新技师、3万名高级工;2007年培养1.2万名新技师、4万名高级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8.14•【文号】劳社部发[2006]31号•【施行日期】2006.08.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精神,推动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以下简称院校)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一、制定高技能人才院校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一)制定培养规划。
要按照我部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将院校培养规划纳入高技能人才工作总体部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及院校培训资源现状,制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发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教学督导和评估,定期对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引导其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二)明确培养目标。
院校培养目标主要为:1.高级技工。
主要招收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人员。
学制教育期限一般为2-3年。
鼓励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在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同时,积极开展高级技工培训。
2.预备技师。
主要招收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学习期限不少于2年;部分知识技能型职业,可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期限不少于4年。
3.技师或高级技师。
招收对象主要是企业在职职工中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生产服务一线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
(三)实施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
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是以培养企业急需新技师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的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必须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下面是一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1.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到高等院校的教职队伍中。
还要加大对高校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2. 推动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实习和科研项目,深入了解行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速度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和增加职业培训项目,可以为具备一定基础的劳动者提供增值培训。
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速度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新兴行业和技术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还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5. 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联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跨学科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总体规划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总体规划
(一)全面落实准入岗位技术工人的就业准入。
“变招工为招生”,抓好直管大矿新增加技术工人的准入工作;以煤矿井下关键岗位为突破口,抓好资源整合矿井的准入工作;以直管大矿为标准,抓好其它直管矿井的准入工作;以全面落实准入为基础,抓好赵家寨、高岭煤矿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做好技术工人特别是煤矿井下一线岗位晋级鉴定工作,加大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鉴定力度。
(三)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晋升渠道,搭建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平台。
(四)扩建培训鉴定试题库。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培训鉴定试题库,力争试题库工种数达到50个,满足煤矿技术岗位工人正常培训鉴定需要。
(五)利用鉴定管理系统,实现初、中级工的在线考试和预约鉴定考试。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高技能人才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实践能力不够强等。
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那么,究竟如何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呢?接下来,将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培训是提高人才技能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能教育与产业结合,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力度,鼓励企业在技能培训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技能。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满足不同岗位的技能需求。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提高培训质量。
高质量的培训是提高技能人才水平的关键,只有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具体的实际操作环节,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训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质量。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实现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积极推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只有有力的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中职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中职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摘要自实施基地项目建设以来,在中职院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院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通知》、《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紧紧围绕“培养大批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按计划、按步骤全面落实各项建设任务。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一、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情况1.靶向培训需求,建立新型模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各重点建设专业以国家职业鉴定标准为依据,围绕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培养特点和需求类别,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色,“产教一体”的特色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使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更快速、更高效地适应行业企业的用工要求。
2.创新课程体系,彰显培训特色围绕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建设要求,中职院校改革创新,广泛联系合作企业,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根本,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依托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特色,根据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际特点,校企合作开发完成了2个专业的“三融合”特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三融合”的特色培训课程体系,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三融合,开展“以学员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培训效果,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对接,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良好效果。
3.优化师资队伍,保障培训质量在师资队伍上,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各专业以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引领,通过制度引领、课程建设、技能大赛、企业实践、技术服务、技术革新、经验交流等多种路径,开阔培训教师眼界,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内培外引”、“外出学习”、“技术研究”等多种路径,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有这些硬核举措!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有这些硬核举措!
佚名
【期刊名称】《装备制造与教育》
【年(卷),期】2022(36)4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方面有哪些举措?01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
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等,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总页数】1页(P88-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中国皮革协会加大奖学金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皮革科技工作者参与皮革行业国际会议和标准化工作加大“科教兴皮”力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
2.上海市加大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2007年上海印刷行业职工技术登高活动总结表彰会"隆重举行
3.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r增强城东智造大走廊人才吸引力
5.常山县民政局三项举措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能人才培育汇报材料——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潞安集团公司
高技能人才是潞安集团转型跨越发展的核心人才、核心资源,培育高技能人才就是培育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潞安集团以“打造创新型企业,培育智慧型员工”为主线,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加快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逐步构建了具有潞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潞安集团被山西省批准为首批“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企业,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潞安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于2011年在全省首家挂牌成立,以潞安职业中专为载体,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及潞安集团支持建设,总投资40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实训实验室23个,200台(套)先进的模拟仿真实训设备,同期可容纳2000人培训。
该基地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三个注重”,即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相结合、手指口述和现场模拟相结合,注重实践锻炼、注重岗位培训、注重务实操作,初步实现了培训范围从主体矿辐射至整合矿、培训专业从煤炭延伸至煤化工、培训项目从员工技能培训拓展到员工综合素质提升,有力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内涵式发展的新高度。
一、潞安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教科研基地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是2011年
全国煤炭行业首批命名的17家大师工作室之一。
为发挥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品牌优势,利用培训基地先进的实验室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双方强强联合,优势叠加,成立了“潞安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教科研基地”。
1、构建“创意—研究—创效”的良性科研循环链
创意产生效益。
员工在工作和培训中提出的问题、思路、建议都是教科研基地创意的源泉。
教科研基地坚持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工作指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一条“创意—研究—创效”的科研循环链:学校教师与首席技师在基层调研中,收集生产难题,经共同分析讨论后,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由专业教师在理论上进行论证,由首席技师、专业教师共同在基地实训室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将应用到生产中,使技术攻关真正转化为煤矿的经济效益。
自成立以来,教科研基地先后完成了“立井全自动卸载装置系统及高压电机除尘防护技术与应用”、“对掘进工作面随机电缆自动伸缩装置”等技术改装项目,2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36项取得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创造经济效益近1.3亿元。
2、形成“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技能提升示范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培训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得高深难懂,学生听得枯燥无味。
教科研基地通过整合潞安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形成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技能提升示范教学新模式,实现了员工培训和岗位实践的无缝对接。
比如,将井下模拟巷道、卡轨车、立井提升系统等设备按比例缩小,还原井下工作现场,
采取煤矿标准化的手指口述式现场教学,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培训完就能直接上岗。
例如,对王庄矿井下废弃的移动电站设备,经重新修整利用,“搬进”课堂,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培训环节中,专门设置设备故障,提升学员发现故障、处理故障的实践能力。
3、建立“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端技能人才”阶梯式递进的立体培训体系
突出层次、因需施教,采取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端技能人才三个阶梯式培养方案,形成了立体化人才培训体系。
对技能员工实施“课堂演练+技能传授”基本功教学,由专业老师手指口述、模拟示范进行实操实训;对高技能人才实施“课堂互动+绝技传承”启发式教学,由技能大师采用案例分析,重点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高端技能人才实施“互缺互补+项目研发”的拔高式教学,由专业老师和技能大师共同指导、点拨启发,引导他们以攻克技术难关为重点,深钻细研、优势放大。
在“中国平煤神马杯”第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潞安两名高端技能人才荣获综采维修电工第5名和第8名的好成绩。
二、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简称“180”项目)是省重大转型标杆项目。
发挥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世界领先技术优势,依托培训基地“二级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师资力量,双方联合成立了潞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对“180”项目工艺流程、设备、岗位技能、工种等大量深入的调研,围绕企业需要和岗位需要“量身定制”了相应的
实训和培养方案。
建立了化工单元操作、煤化工产品分析检验、管道拆装等六个实训室,购置了800万元的实训仪器和设备;实行“项目+人才”模式,“引进+培养”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集团内部引入8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地,与化工专业的19名专业教师形成技术教学力量,以项目合作、难题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带徒传技等形式激发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为重大项目一线人才储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已为“180”项目培训两期330人。
此外,依托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化工应用技术科研小组,积极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对煤基合成油示范厂制氢工段的工艺流程进行技改后,每年节约电能700万千瓦时,节约资金330万元左右。
目前,潞安拥有首席技师36名,其中19名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全国技术能手2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5名,享受省政府津贴高级技师和三晋技术能手12名),技师、高级技师3125名,高级工以上高级技能人才2万余名,技能人才5万余名,形成了高端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的“金字塔形”人才梯队。
当前,潞安正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品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三年,王庄煤矿精英大师工作室教科研基地将吸纳更多矿井、更多大师工作室参与,实现培训范围、培训专业及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全覆盖,成为潞安教科研基地的主战场;潞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将
辐射集团新型煤化工产业,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力量;盘活石圪节煤矿报废的井下工作面,建立井下实际现场教学培训基地;建立并健全网络系统,搭建技能交流、成果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员工进步一小步,企业发展一大步。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有关人才政策,打造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高地,努力建设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型能源品牌企业,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