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一)
【12篇】新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2篇】新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理解七根火柴(节选)王愿坚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
“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
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
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看不见的爱》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八九岁左右的男孩和一位妇女。
那孩子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地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⑵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
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胶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
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⑶我走上前去,对他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⑷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⑸他母亲对我笑了笑,“谢谢,不用!”她停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⑺我怔住了。
⑻半晌,我才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⑼“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⑽“呵……”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⑾“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
”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⑿我沉默了。
⒀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⒁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⒂他只知道大致方位啊!⒃夜风轻轻袭来,蟋蟀在草丛中吟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
那由皮条发出的“啪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
对于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⒄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⒅我想,“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
”我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
便转向回走去。
⒆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2.文中有两处(2、14小节)写了母亲的“微笑”,一处(5小节)“笑了笑”,同样是笑,但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两处“微笑”表达出母亲;一处“笑了笑”,表达出母亲。
【12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
【12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___也在长得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地长。
否则就成了________了。
【答案】(1)人(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废物【解析】【分析】(1)和(3)可综合分析,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理解谚语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1)人;(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废物.【点评】(1)和(3)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谚语的理解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课外阅读《鸵鸟》|人教版(有答案)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鸵鸟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
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
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是()在它们跑得疲倦时,()能胜过一匹快马。
过去人们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来不及逃跑,()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
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
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
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
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
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
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查字典:“劲”字有两种读音,在“强劲”一词中应读,正确的意思是()⑴力气,力量;⑵精神,情绪;⑶坚强有力。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提示:换词法)近义词:逼近()疲倦()反义词:强劲()愚蠢()3. 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无论……都……即使……也……只有……才……如果……就……4.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提示:善于在文中找关键词来填空)⑴第二自然段主要说明鸵鸟,为了说明鸵鸟的这一特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和这两种说明方法。
⑵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或者是为了;小鸵鸟把身体紧贴地面是为了。
5.判断下列句子表达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⑴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就算没有了也关系不大。
()⑵鸵鸟遇到危险来不及逃跑,就会钻进沙堆里躲避敌害。
()6. 第一自然段中“主要”一词能去掉吗?如果去掉,句子的表达有什么不同?7.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参考答案鸵鸟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达成练习。
国旗,渐渐升起广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耀,________的人已从________聚集到天安门广场,急迫地等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举行。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伟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反响。
健壮的国旗护卫队________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
威严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越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
________的广场刹时静下来,人们的眼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
迎着曙光,在威严的国歌声中,娇艳的五星红旗________。
“敬礼!”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民众凝望着渐渐上涨的五星红旗行注视礼。
威严、庄严、神圣。
在雄伟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边,响起了热情的掌声和喝彩声,人们________,百感交集,仰望着高高飞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肯离开。
(1)选择适合的词填到文中横线上。
英姿勃发渐渐上涨心潮汹涌万头攒动四周八方不计其数(2)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瞬时——________ 急迫——________凝视——________ 威严——________3)解说以下词语。
人头攒动:________心潮汹涌:________(4)本文描绘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述的是________、升旗盛况、________、升旗后代们的心情。
(5)写出最能表现人们激动心情的句子________。
【答案】(1)不计其数|四周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渐渐上涨|心潮汹涌2)瞬时;急迫;凝望;威严3)很多人拥堵着挪动。
;心情像潮水相同起伏。
4)人们等候;大家行礼5)广场上、金水河边,响起了热情的掌声和喝彩声,人们心潮汹涌,百感交集,仰望着高高飞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肯离开。
【分析】【剖析】(1)本题考察词语的运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一)天子山一日(节选)山雨,来得快,也煞得快。
不大的一会儿工夫,就云收雨散,天朗气清了。
这时候,再看看那碧沉沉的山谷,我不禁惊叫了起来:只见在那深邃的山谷之中,在那郁郁葱葱的绿莽之中,一缕缕一团团乳白色的烟雾,沸沸扬扬地在向上升腾,升腾,不断地升腾,它升腾得那么快,扩散得那么迅速。
我不禁想起了有一年我和我五岁的女儿丹薇,在黄山的紫云峰下,坐在岩石上,观看对面那雨后的山坡,只见在那绿莽深处,一朵朵乳白色的烟雾,升腾而出,一朵接着一朵,不断地升腾起来,扩散开去。
小丹薇高兴地拍着手说:“爸爸,对面山坡的树林里,有一个老爷爷在抽烟,你看,他正在大口大口地(吸喷)烟呢。
”我真惊讶于这孩子想象力的丰富。
可不是吗,眼前这深谷里的景象,活像是一个巨人在抽着他那巨大的烟管,喷吐出一朵朵乳白色的烟团。
这烟团,在迅速地扩散着,扩散着,不大的一会儿工夫,就(涌充)满了大半个山谷。
这时,这广阔幽深的山谷,立刻就变成了云雾(迷惘迷蒙)的海洋。
那一座座山峰,在那白茫茫的云海之上,露出了青翠的峰顶,宛如那漂浮在大海中的岛屿。
随着那云雾的不断飘动,峰林的影子,也不断地时隐时现,时淡时浓,迷离飘忽,捉摸不定,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景象,美极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L黑(ShG ShG)得快云收雨散(Sdn sαn)2.用斜线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词。
3.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五岁的丹薇把云雾想象成,而“我”把云雾中的山峰想象成,把云雾和峰林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一缕缕一团团乳白色的烟雾,沸沸扬扬地、快速地向上升腾,快速地扩散”好不好?为什么?5.短文描写了天子山山谷里的云雾,表达了作者之情。
(二)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1、给下列加点(jiā diǎn)字注音。
戛.然而(rán ér)止()硕.果()伴和.()步履.()雕琢.()
2、把文中画“”的句子(jù zi)改为陈述句。
3、在作者眼中(yǎn zhōnɡ),春天的特点是,夏天的特点是,冬天的特点是,秋天的特点是,,。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
”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6、作者认为秋天是清爽的、热情的、真诚的。
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几句。
(五)古诗鉴赏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表现了不同的心境,《天净沙·秋》是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则是_______________。
2.对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首元曲都着力描绘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开头两句撷取了六个名词来表现秋意。
C.“飞鸿”与“西风”都增添了明丽与动
感。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2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倾听鸟语我爱鸟。
过去在乡下,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
麦泛黄时,黄鹂天不亮便亮开嗓子,“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日里,布谷鸟不紧不慢地叫着“布谷——布谷——”,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欲雨未雨时,急促地叫着“滴水,滴水”。
云雀、白头翁、灰喜鹊、燕子……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丛中,成千上万的一哄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桐。
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儿聚集在树上,准时举办着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
鸟声里,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
我仿佛又找到了在乡下那种感觉。
后来因城建改造,梧桐被砍了,那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一个遥远的梦。
偶尔看到三两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常常怅然。
噪音的嘈杂,环境的污染,生态资源的破坏,哪里还有鸟儿栖息的家园?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节假日,我更爱到山里去倾听鸟儿的鸣唱。
找一片幽深的林子,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近了山的心灵。
看小鸟在树与树之间跳荡,听绿阴深处的鸟声,忽断、忽续;忽远、忽近。
顽皮的山雀,呼啦啦如夏日的骤雨,漫天洒来,直到把全身淋透。
鸟是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
没有比鸟更俊俏的,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喙,鲜艳光洁的羽毛,优美无比的流线型的体态,婉转动听的鸣唱。
常念江南青青的水稻田里,一只两只的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或者低飞于黄昏的空中,背衬以黛青的山和油绿的梯田,多美的一幅画,赋予了生活多少的诗意。
不仅如此,鸟类在抑制农林虫害、鼠害,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直接的生活用品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气候学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假如天空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听不到鸟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
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1.短文第二段作者写出了自己能听懂的三种“鸟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
【12篇】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2篇】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之歌纪伯伦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________ 解除——________ 清润——________(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4)这首诗诗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装饰;消除;温润(2)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山河大地。
(3)雨是奉献者。
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①—③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处的丁香。
(2)第①节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句中“积雪”指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4)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 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 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 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12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2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
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
葵花呢?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
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
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
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
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
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
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
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12篇】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
【12篇】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A. 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
B. 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C. 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答案】(1)两;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鲁迅及像鲁迅这样一生为人民甘愿作牛马(2)B【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一小节写了两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鲁迅及像鲁迅这样一生为人民甘愿作牛马的人。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两;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鲁迅及像鲁迅这样一生为人民甘愿作牛马。
(2)B【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
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 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试题 课外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我爱红杜鹃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社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基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
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
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
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
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看见了烈士们宣讲革命道理时的专注神情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
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给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同归于尽:(2)鱼水情深:3.用““画出文中作者联想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杜鹃花。
5.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1948年5月25日,这是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一个日子,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一天,董存瑞所在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碉堡和炮楼。
董存瑞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一鼓作气把四个炮楼、五个碉堡炸上了天。
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但还有一座旱桥上的桥形碉堡在不停地吐着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李振德抱着炸药包冲向暗堡。
他机智地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及答案(一)《昆仑山巅的葵花》昆仑山巅似乎只有冬天,不知道是上个冬天最迟的,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只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
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
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
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急匆匆地压缩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才长到一尺高,就萌发出了纽扣大的花蕾,压得最高处的茎叶微微下垂,好像惭愧自己为什么不长得更高一些。
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雷,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
早晨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扑向葵花。
向日葵却凝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在冰雕玉琢的莹白之中,保持着凄清的翠绿。
叶片傲然舒展,像一面玻璃做的旗,发出环佩般的叮当之声。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
那花盘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薄而平整冰雪凝冻其上。
最令人警醒的是花盘四周弹射出密集的黄色花瓣,箭头般怒放着,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
练一练1、文中多处出现比喻,用“_____”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两处,完成填空:(1)把_____比喻成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2)把_____比喻成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结尾:“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
”说“最小”是因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说“最高”是因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3、由葵花联想到人,你觉得谁是葵花一样的人?为什么?————————————————————(二)《翠鸟吃食》①普通翠鸟只有麻雀大小。
通常情况下,按照体形比例,它的猎物个头都相当大。
因此除非猎物小得可以非常容易地一口吞下,否则它都要进行个“摔打”仪式这样可以让猎物在吃之前先死“透”了,至少昏迷不再挣扎,减少吞咽时的潜在危险。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_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2)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4)画线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中国画是指________。
(5)写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6)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写话。
【答案】(1)上;下(2)清鲜;明朗;柔美(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4)一碧千里的草原;羊群;小丘(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是由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柔美的小丘、羊群引起的。
(6)既|又|既|又;在这种境界里,既让人陶醉,又使人惊叹,既想躺下来打几个滚,又想在软软的草甸上欢呼跳跃。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来判断。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1.阅读理解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
”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
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12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2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理解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
”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
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一)
课外阅读班级姓名(一)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创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桌前不停地工作。
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
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舒服,他依然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
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
病稍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
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是他仍然紧张地写作和翻译文章。
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
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他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为的是更好地用文艺这个锐利的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鼓舞人民与敌人作斗争。
他真是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祖国,献给了人民。
(1)照样子,写词语。
如饥似渴如()似()如()似()如()似()(2)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鲁迅把靠在躺椅上看书看作是,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把节省时间看作是。
(3)“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这句话应该放在文章中的()。
A、第一自然段B、第三自然段C、第四自然段 D 、第五自然段(4)读文中画“——”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5)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的横线上。
(二)“芝麻官”我们班上的卫生委员兼小组长余华同学,因为官小、个小,而且连芝麻大的小事也管得认真,所以,“芝麻官”这个绰号就在同学之间传开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练习题(全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练习题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作业。
轻轻的一声叮咛轻轻的一声叮咛,给人以无限的关心和温暖。
无论是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
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受到了哪些人的关爱?在生活中,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关爱?你是不是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呢?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
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
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
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
”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
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以)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遣、遗)产。
我感动至极。
想起了我的母亲。
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
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
”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
空气(轻、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
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出差.(chā,chāi)小花伞.(sǎn,shǎn )着.想(zháo,zhuó)似.乎(shì ,sì )浏览.(lǎn,nǎn )2.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课外阅读时间就是生命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他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广大群众起来革命。
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
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
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表明________。
(2)鲁迅把忙碌后看书当作是________;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________;把节省时间看作是________。
(3)文章第________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珍惜自己的时间,第________自然段写他珍惜别人的时间。
(4)文章赞扬了________。
【答案】(1)鲁迅的知识和成就就是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2)休息;谋财害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3)三;四(4)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孜孜不倦的品质【解析】【分析】(1)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班级姓名(一)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创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桌前不停地工作。
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
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舒服,他依然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
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
病稍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
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是他仍然紧张地写作和翻译文章。
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
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他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为的是更好地用文艺这个锐利的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鼓舞人民与敌人作斗争。
他真是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祖国,献给了人民。
(1)照样子,写词语。
如饥似渴如()似()如()似()如()似()(2)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鲁迅把靠在躺椅上看书看作是,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把节省时间看作是。
(3)“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这句话应该放在文章中的()。
A、第一自然段B、第三自然段C、第四自然段 D 、第五自然段(4)读文中画“——”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5)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的横线上。
(二)“芝麻官”我们班上的卫生委员兼小组长余华同学,因为官小、个小,而且连芝麻大的小事也管得认真,所以,“芝麻官”这个绰号就在同学之间传开了。
有一次,我们组扫除,一个同学扫地时没掏暖气底下的灰。
余华看见让他再扫一遍,可他背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跑了。
我想余华一定会跑到老师那儿告上一状,这下可有好戏看了!可是余华并没有去告状,而是自己拿起扫帚,不声不响地吧地扫干净。
下午放学,杨老师叫住了余华:“你等会儿再走,帮赵宪英改一下错题。
”余华走到赵宪英身旁,俯下身,耐心地讲解着……突然,门被撞开了,余华的哥哥跑了进来:“华华,给,相声会的票,还有一刻钟就开演了!我有点事,先走了!”说完,把一张票放在桌上就急匆匆地跑了。
余华犹豫了一下,拿起票,飞快地跑了出去。
没想到,过一会儿她又回来了,圆圆的脸上渗出了细小的汗珠,忽闪着大眼睛,胸脯一起一伏,像是刚跑过的样子,我吃了一惊问道:“你怎么回来了?是来拿书包吧?”“不,我把票送给别人了!”“啊,你把这么好的票送给别人,真可惜呀!”“赵宪英的错题没改完呀!要不,老师该扣我奖金啦。
”她又在开玩笑了。
一缕金色的晚霞斜射进来,“芝麻官”那瘦小的身影在夕阳的照射下变得高大了……1.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余华外貌的句子。
2.文中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用横线划出来。
3.仔细体会人物的对话,说说这表现了余华的什么精神和性格特点。
4.本文写了人物做的几件事?哪件是详细写的?5.“‘芝麻官’那瘦小的身影在夕阳的照射下变得高大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三)我的母亲(节选)老舍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希望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宿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开口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终于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后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以致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
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提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历。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哪三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1)(2)(3)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正确含义。
(1)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A. 盛饭B. 找工作C. 寻找吃饭的地方(2)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A. 下班B. 去睡觉C. 享清福(3)三姐是母亲的右手……()A. 右面的手B. 劳动的手C. 得力助手(4)……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A. 炉灶清爽冰凉B. 没有点火做饭C. 清洁宁静3、母亲对儿子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眼泪”。
这“眼泪”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感情?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欣慰的眼泪。
因为自己的劳苦和努力使儿子有了出息,可以挣钱养家。
B.痛苦的眼泪。
因为想到自己大半辈子的劳苦,换来的只是儿子当了个“小学校校长”。
C.责备的眼泪。
因为不同意儿子所说的要自己“歇一歇”的想法。
D.悲哀的眼泪。
因为想到了今后的日子还有许多艰难困苦……4、总是希望孩子能早点成才,但是孩子终于能独立生活时,又牵肠挂肚,这就是母亲!请用你学过的诗句或名言赞扬天下的母亲:。
(四)可爱的地球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爱之弥深。
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月球上的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
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窒息住了,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同样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至于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
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
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或自行焚化。
同时掺合后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
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
在工厂浓烟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偶然吹过一阵清风,就会提醒我们,清洁的空气的确可以维持健康。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人人称奇的斜轴。
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我们生活免于单调,带来了可喜的交替变化,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
我一向热烈赞成一天24小时的制度,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
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每10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怎么样?你就要不断上床下床了。
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重力,说它太强,从一米左右那么高的地方跌下来,就能断腿。
不过也有一个优点足以相抵;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
大体而论,我相信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
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怨地球上的气候。
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没有的好。
人在月球上邂逅,势必没有什么寒暄的话可说。
你也许可以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一点。
”之后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另一个优点。
只要妥善维护,地球总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驾“太阳神”8号太空船绕月飞行的太空人安德斯上校接受电视访问时所说的一句话。
他说最觉得惊奇的是它的色彩和渺小。
他又补充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1、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地球、月球、金星、火星的特点。
地球:_______________ _金星:_________________ __月球:______________ ____火星:__________________ _2、对人类来说,地球非常合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作者引用了安德斯上校的话作为结尾。
仔细揣摩太空人的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