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的应用总结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摘要】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入手,介绍人工繁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人工繁殖技术对保护大鲵的意义。
通过发展人工繁殖技术,可以有效拯救濒危物种,而大鲵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基础。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保护大鲵种群和其他濒危物种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大鲵、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濒危物种、保护、生态习性、原理、应用、意义、研究、基础、拯救1. 引言1.1 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生活在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山区和溪流中。
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体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可达20公斤。
大鲵的外表酷似蜥蜴,但其实属于蝾螈科动物,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大鲵的数量急剧减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野外,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濒危程度非常严重。
由于它们繁殖周期长,每年产卵期很短,再加上领域需求大,种群增长缓慢,濒危的状态更加突出。
大鲵的濒危状态引起了人们对于其保护的广泛关注。
各种保护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其中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动物,确保它们的种群不至于灭绝。
1.2 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鲵的生存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野外大鲵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使得其面临濒危的危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大鲵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灭绝。
而人工繁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为大鲵的保护提供有效的手段。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控制大鲵的繁殖过程,提高繁殖成功率,增加种群数量,从而有效地避免濒危物种的灭绝。
人工繁殖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野生种群的捕捞和损害,保护大鲵的自然生态环境。
大鲵模模拟生态繁殖技术小结
大鲵模模拟生态繁殖技术小结贵州省都匀山区大鲵模拟生态繁殖技术小结韦布春1池继斌2李菊3(贵州省都匀市农村工作局水产站558000)摘要: 在山林密布,溪沟交错,泉水丰富的山沟间建立模拟原始生态的大鲵生存环境。
选择个体性状优良的大鲵种群投放,进行自然繁殖。
探索都匀地区大鲵仿生态繁殖的办法方式,解决都匀地区大鲵驯养依靠外地引进,不能自繁自养的难题。
关键词: 大鲵生态繁育2012年, 我们在都匀市杨柳街华坤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模拟生态的大鲵繁殖工作试验, 为大鲵的规模繁殖、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及开发利用大鲵资源提供参考,开辟新的途径。
一、大鲵繁殖的生态环境建设大鲵繁殖的生态环境, 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主要有山体基岩、植被、山溪段的纬度、海拔、水源、水质、水温、溶氧、水深、流量、声频、照度、群落结构、种群密度、合理配组、营养供给, 及周年性变化等要素。
多因子相互作用及大鲵的生理适应, 得出大鲵繁苗成功的系列参数。
1.基岩、植被与水源: 基地属典型喀斯特山区,山势巍峨, 石灰质基岩遍布。
峪溪逶迤, 河床多石质, 砾穴、溶洞、潭池、漫滩、瀑布随坡势梯级跌落, 比降达6%-12%。
植被茂密种类繁多, 并以海拔高程呈林带状分布, 覆盖率在90%以上。
水源丰富, 枯水季节流量在0.3-0.4m3/S以上。
2. 水质: 水源水质pH值6.3-7.5, 溶氧5-6mg/L以上, 矿化度、硬度适中, 符合国家人、畜饮水及渔业水质标准。
除因暴雨短时间有轻度混浊外, 常年清澈见底。
水域中生长有藻类植物、无脊椎动物及中小型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
3. 气候与水温: 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 是大鲵生态最适生存区之一。
温度是大鲵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 16-22℃属最佳生长水温, 8-25℃是大鲵的适生水温, 低于8℃或高于25℃, 大鲵食欲降低, 生长减慢。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大鲵,又称鲵蜥或鲵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两栖动物,其特点是体型庞大,外形类似于蜥蜴,但却属于两栖动物,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大鲵在中国南方地区分布广泛,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生物资源。
由于野外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因素,大鲵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如何有效保护并且利用大鲵资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推动人工繁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将就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一、大鲵的生物学特性1. 外貌特征大鲵是一种体型庞大的两栖动物,成年个体可长达1米以上。
其身体呈现出褐色或灰黑色,背部有不规则的斑点和纹路,使其具有极强的伪装能力,可以很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
大鲵的头部扁平,眼睛较小,四肢发达,尾巴较短,背部有粗大的脊椎骨,行动迟缓,属于底栖动物。
2. 生活习性大鲵主要栖息于溪流、湖泊、沼泽等水体中,喜欢隐藏在水草和岩石下,平时以小鱼、蠕虫和昆虫等为食。
夏季和秋季是大鲵活动的高峰期,而冬季则会选择栖息在水底的洞穴或泥沙中度过。
3. 生殖生态大鲵是卵生动物,每年的4月至5月是大鲵的产卵期,雌性大鲵会选择适宜的洞穴或者水草茂盛的地方产卵,每次产卵数量可达数百枚。
雄性大鲵会守护卵巢,保护卵的安全直至孵化。
大鲵的幼体经过蝌蚪期、幼崽期和亚成体期逐渐发育成年,整个生殖过程非常复杂。
4. 保护价值由于大鲵的生长周期长、繁殖力低、环境依赖性强等特点,使其受到了严重威胁。
大鲵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1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级保护动物。
二、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1. 人工饲养技术为了保护大鲵资源,人工饲养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大鲵的人工饲养过程中,首先需要构建适宜的生态环境,模拟大鲵生存的水域环境,包括水温、水质、饲料等。
需要严密的饲养管理,定期清理水池、更换水质,及时饲喂等,保证大鲵的生活质量。
2. 人工繁殖技术人工繁殖大鲵是目前大鲵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
大鲵仿生态人工繁殖技术
2 3 0 0 3 1 ; 2 安徽 同润大鲵养 殖有 限公司 , 安徽 桐城
2 3 1 4 0 0 ;
2 4 2 7 0 0 )
2 4 6 6 0 0 ; 4 黄 山特种 养殖科技研究 开发中心 , 安徽黄山
摘
要: 介绍 了大鲵仿 生态人 工繁殖技术 , 主要 包括: 繁殖场地选择 , 仿生 态繁殖池的建造 , 大鲵亲体选择与
中国大鲵 , 俗称 “ 娃娃鱼” ,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价
值很高野生珍稀动物 , 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研究生物
进化 、 生物多样性 、 性别决定 分子机制等研究 的材料 , 对
于科 学 研 究具 有 巨大 潜 在 贡献 , 被称为“ 活 化石 ” 。1 9 7 5 年7 月 1日, 大鲵 被 列 入 国际 濒危 物 种 贸易 公 约 ( C I T E S )
在覆土上面种植水草遮荫。穴洞上方安装透气管 , 同时 在 溪流两边 和洞穴旁 种植草 木 , 在 溪流两边 设立 防逃
围栏 。
附录I , 禁止其 国际贸易。1 9 8 8 年1 2 月1 0日国务 院公布 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将大鲵列为国家 Ⅱ级保
护动 物 。此外 , 大 鲵还 被 I U C N物种 保 护红 色名 录 列为极
1 1 4
安徽农学通 报 , A n h u i A g r i . S c i . B u l 1 . 2 0 1 4 , 2 0 ( 1 4 )
大鲵仿 生态人工繁 殖技术
王永杰 陈红莲 王银 东 饶福江 孙建 新 唐 威
( 1 安徽省农业科学 院水产研究所 , 安徽合肥
3 大 鲵亲体 选 择与 培 育
仿野生养殖大鲵技术要点
前 言
殖 水平 。
大鲵俗称娃娃鱼 ,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大鲵 生活 习性与繁殖特性 和 国际濒危 物 种 ,主要 分 布于 我 国长 江 、 黄 11生活 习性 .
河 及珠 江 中下 游深 山峡 谷溪 流 之 中 ,山西 、
野 生大鲵 生 活在 海拔 2 0 20 0~ 00m的深
大鲵 陛成熟将紊乱 , 出现性腺异常 , 越丰富大鲵生长趱 陕, 其体重和体长具备终 宜范围 , 很难 受精 产卵 。 生生 长特性 。
同 时 ,水 温 对 大 鲵 的 产 卵繁 殖 影 响较 3仿野生养殖大鲵饵料要求 大 , 适 宜 生长 水 温 范 围 内 , 温越 高 大 鲵 在 水 饵料 充足 , 营养丰 富 , 取便 利 。 获 以天然 性 成 熟 越 早 ,在 水 温 为 1~ 8 4 1 ℃时 ,约 经 饵 料为 主 , 工合 成饵料 为辅 。金 立 成在 研 人 3 ~5 3 4 d大鲵 才产 卵, 而在 1~2C 需性 成 究 大鲵 规模化 繁殖 新技 术过 程 中发 现 , 82 ̄, 营养 熟 和产 卵 时间缩 短 了 1 。 / 5
高, 开发 范 围广 , 野生 大鲵 被人 类 大量 捕 捉 , 悬 崖 峭 壁 , 烟 稀 少 , 木 茂 密 、 山 泉 伏 人 树 多 同 时人类 对 其栖 息地 的破 坏 , 环境 的污染 等 流 , 流 多湍 急 , 氧 较 高 , 沙 较少 、 石 河 溶 含 砾
方 面 的原 因 , 野生 大鲵 的数 量 剧减 。采用 人 多 、 明 大 、 质 矿 物 含 量 高 、 度 较 大 地 透 水 硬
幼 8 5L x成 工 技 术养 殖 大鲵 已是 保护 大鲵 种 群 , 解 人 域 。 鲵适 应光 强度 为 1~ 0 u , 鲵适应 缓 类 对 大 鲵 的 日益增 长 的需 求 以及 与 其 现 存 光 强 度 为 5~ 0 Lx 0 30 u 。喜 昼伏 夜 出 , 在水 常 数 量 锐减 的矛 盾 的主 要措施 。 国内外 众多 学 流流 口待食 ,或游于水潭边缘浅滩上觅食。 者 关 于 大 鲵适 宜生 长 环 境 和 分 布 进 行 了大 幼鲵 喜 居溪 河支 流 的小 潭 内。成鲵 好 散居 , 食性 广 , 量 大 , 饥性 强 。产 卵期 食 耐 量 的研 究 。罗 庆华 等 【 利 用 主成 分分 析 方 好 肉食 , ・ 对
湖南张家界利用“仿生态”技术救护繁育娃娃鱼
16行业发展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的好、用的好、效益发挥的好”。
在扬黄灌区特别是在玉米种植区,推行“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协会)直接管理,农户全程监督,做到统一耕作、统一种植、统一灌水、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确保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正常运行。
在库井灌区,对联户机井、村集体机井等共用水源工程,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推行“村组+专管人员”的管理模式,通过召开受益农户代表会议将工程运行管理委托给“能人”管理。
在扬黄灌区周边高效节水灌溉补灌区域,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19万亩农田交给25家公司有偿使用,明确每亩分配补水指标55立方米,水费、电费、化肥费用由公司承担,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由公司具体负责管理、维修。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春风吹皱了张家界宝峰湖的一池春水,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生态溪”中的娃娃鱼悄悄爬出人工洞穴觅食,懒散地踱步。
这样的安逸场景,和这些“野生精灵”在天然溪流中的生活别无二致。
娃娃鱼学名为“大鲵”,其在地球上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约3.5亿年前,有“活化石”之称。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的张家界,溪河纵横,森林密布,洞穴众多,是大鲵生存繁殖得天独厚的“自然天堂”。
为了救护野外发现的娃娃鱼,保护生物多样性,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的科研人员仔细研究野生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利用“仿生态”技术救护繁育娃娃鱼。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资源环境保护科科长邓智勇介绍,“生态溪”占地600多平方米,模拟天然形成的溪流和洞穴环境,源头活水是宝峰湖下泄的溪水,饵料鱼也是当地鱼种。
“娃娃鱼生活在这里,能够保持‘野性’。
”驯养繁殖操作人员刑全胜说,他每天24小时在“生态溪”的岸边巡视、观察、记录,当起了“娃娃鱼奶爸”。
记者从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了解到,娃娃鱼“仿生态”繁育方法和溪池建设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并于2013年11月通过了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大鲵繁殖技术比较(11)
大鲵繁殖技术比较前言黔南州共有10个县(市、区)、46个乡(镇)、103个村发展大鲵养殖;养殖企业34家、养殖户1732户、养殖小区3个;养殖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预计投入资金达6亿元。
我州从2004年发掘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资源,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和政策推动,推广“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使得全州大鲵养殖规模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大胆探索大鲵散户养殖模式,今年全州散养户达1732户。
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大鲵产业的意见,惠水-贵定-龙里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大鲵养殖规划按照规划设计正在进入实施阶段,按照规划到2015年园区大鲵养殖产业年可创产值20亿元。
按年繁育大鲵苗种25万尾,每尾按200元计,创产值0.5亿元;商品大鲵105万尾,每尾按2.5公斤计,每公斤按600元计可创产值1.58亿元。
1、大鲵的原生态养殖模式大鲵的原生态养殖是指在山区大鲵产地最佳的自然河段,给予适当改河、控水、筑穴等防护设施,按雌雄1:1投入种鲵,通过精心看护、定期投喂饵料,让种鲵自然繁殖,适时捞取大鲵幼苗的繁殖模式。
原生态繁殖为大鲵种苗繁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与方法,尤其在大鲵原产地山区,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是步入人工控制下实现大鲵自然繁殖苗种的新阶段,值得借鉴与实践。
大鲵原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如下优点:①亲鲵自然繁殖,生殖寿命长,该模式选择在大鲵的原栖息地和自然繁殖地,各种生态因子(主要是水质和水温)均适宜大鲵的生理生态习性,亲鲵无需人工注射激素催产,就能自然成熟、产卵、受精、孵化出苗,并延长了亲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②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掌握。
该模式只需取得一段大鲵原栖息地的自然河道,建防逃设施、看护房屋并有专人看管即可。
大鲵原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如下缺点:①受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过大,很难作到每年出苗。
例如,如果遇到干旱少雨、气温过高、山洪暴发等极端恶劣天气时,该模式可能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②河流内的水质安全无法得到完全保障,一旦河道上游施用化肥或农药,或有人在上游河道内投毒,也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娃娃鱼仿生态人工养殖技术
21 年第 l 01 4期
动物科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娃 娃 鱼仿 生态 人工 养殖 技 术
万 光 意
( 徽 省 霍 山 县 佛 子岭 镇 农 技 综 合服 务 中心 , 徽 霍 山 2 7 7 ) 安 安 3 2 1
摘 要 介 绍 了娃 娃 鱼的 生物 学特 性 , 结 了其仿 生 态人 工养 殖技 术 , 总 包括 养 殖场 建造 、 苗放 养 、 种 合理投 喂 、 日常 管理 、 害 防 治等 内 病 容。 以供 养 殖户参 考 。 关键 词 娃娃 鱼 ; 生物 学特性 ; 生 态 ; 工养 殖技术 仿 人
养 密度根 据 养殖 规格 、 环境 、 料 等 因素而 定 。 饵 一般 情况 下 ,
苗 种阶段 放 养密 度 为 3 — 0 0 1 0尾/ 投放 规格 在 1 m 以上 m, 0c
的 3 1 / 。 养 规格 要保证 整齐 一致 , 止互相 残杀 。 ~ 0尾 m2 放 防
23 合 理 投 喂 .
造 娃 娃 鱼 稚 苗 池 、 鱼 池 和 成 鱼 池 3种 养 殖 池 , 泥 结 构 , 幼 水 池 内 壁 光 滑 , 止 娃 娃 鱼 体 受 伤 , 底 设 排 污 孔 , 排 水 系 防 池 进 统 要 配 套 。 苗 池 建 在 室 内 , 积 1 2m , 高 6 m; 鱼 稚 面 ~ 壁 0c 幼
无 畸 形 的娃 娃 鱼 苗 。 输 用水 要 清 新 , 运 水温 较 低 , 般 l 一 0
1 C 较 好 , 运 或 下 池 时 要 注 意 水 温 差 不 能 超 过 5℃ 。 5q比 装 鱼
苗 人池 前用 呋喃 类药 物浸 洗 5 1 n, ~ 0mi 进行 消 毒 。 娃 鱼放 娃
中国大鲵硒息生境与仿生态繁育技术
中国大鲵硒息生境与仿生态繁育技术阳爱生一、野生大鲵栖息生境分析1、生境的基本概念生境(habitat)一词首先是由美国Grimell(1917)提出的,其定义是生物出现的环境空间范围,一般指生物居住的地方或是生物的地理环境。
Ables等(1980)认为野生动物生境是指能为特定种的野生动物提供生活必需条件的空间单位。
近年来英文采用niche(生态位,生物在多维生态环境空间的位置)、site(指森林生境或立地条件);另就“habitat”一词也有不同的翻译,如栖息地(动物学)、生长地(植物学)、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
作者认为“habitat”生境一词较为简洁、通用,但对每一特定物种来说,可以是有它特定的解说也未必不可。
我们知道,野生动物总是以特定的方式生活于某一生境之中,同时动物的各种行为,种群动态以及群落结构都与其生境分不开,也就是说每一种生物与其生活环境是统一的。
所以生境也可以说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组成成分能在其中完成生命过程的空间。
那么作为一个特定物种的生境是指该物种或种群所占有的资源(如食物、隐蔽场、水)、环境条件(温度、雨量、捕食及竞争者等)和使这个物种能够存活与繁殖的空间。
2、野生大鲵栖息生境的特殊性(1)中国大鲵是属生活于顶级群落的野生动物,为特化种,其食性为肉食性,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使野生大鲵向着范围狭窄进化(Leopold.1966),迫使大鲵的适应性使其在一个特定的生境即在一个有限的生境范围内生存和繁殖,一般生活在石灰炭地质结构的溶洞、阴河或海拔在500公尺以上的山溪,具有岩石洞隙特定的生境之中。
而在其它环境中,其适应性就会降低,近些年来国内在大鲵地迁地保护、驯养繁殖做了大量的工作,人工繁殖也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但其亲本的催产率,尤其卵的受精率普遍低下,且未能在人口环境条件下,突破大鲵自然产卵受精就是证明。
这就说明,中国大鲵这种野生动物特化程度高,对其生境变化十分敏感,对于其生存特别是繁殖条件实有特殊的要求。
大鲵仿生态与人工干预结合繁殖 提高产苗量的技术要点
沿 高出水 面 以便 关水 后种 鲵
呼吸 , 有 条 件 的可 配 置 通 气 管 道 。 盖 板 采
大鲵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 、黄河和 珠江流域 ,隶属于两栖纲有尾 目隐鳃鲵 科 ,是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 国特有物
种。 近年来 , 大 鲵 人 工 繁 殖 和 仿 生 态 繁 殖 均获得突破 , 产量较往年有大 幅提升 。 单
O
批 次其 他 养 殖户 培 养 驯化 的成 活 率 。 现将 培育 过 程 和技 术要 点 总结 如 下 。 培 育 池 塘 准 备 1 . 池 塘 条 件
一
、
池 塘南北 为长 , 长度 1 1 7 m, 东西 为 宽, 宽度 5 0 m, 蓄水 深 度 2 . 3 m, 池 底 平 坦, 淤泥深度 1 2 c m, 之 前 养 殖 商 品 加 州
2 .日常投 喂 。种 鲵 培育 宜饿 不 宜 饱, 每周喂食一 次 , 按 照种鲵 体重 2 %投
喂。 投 喂பைடு நூலகம்前 将 饵 料 鱼 处 死 后 用 盐 水 浸 泡
、
3 0分 钟 。喂食时 , 将饵料鱼扔 到种鲵嘴 边, 防止 其它 种鲵 过来 抢食 , 确 保 每尾 种鲵 吃好 不吃多 。 饵料鱼最好 选用清水 河 流 里 面 的 野 生 鱼 ,携 带 病 菌 相 对 较 少, 品种 以小杂 鱼最佳 , 小鲤鱼 、 小 鲫鱼
次之 。 三、 种 鲵 发 情 期 管 理
1 . 选址 。场址必须 海拔较 高 , 一般 在6 0 0 m以上 。冬季低温时间较长 , 种鲵 越冬水 温低于 4  ̄ C 天数 不少于 2 0天 , 夏 季水温 不超过 2 5 ℃。实践证 明 , 未 经 过
冬 季低 温 的种 鲵 达 不 到 发 情 产 卵 要 求 , 其 原 因 不 祥 ,推 测 低 温 与 促 进 卵 成 熟 所 需物质有关 。 养殖水量应不小于 2 0 m 3 / h ,
仿生态大鲵养殖技术总结
气 温的升高.增加投喂量和投 喂次数 ,促 液 :不要把受机械损伤较重的鱼作为亲鱼
进 黄颡鱼亲鱼性腺发育,饲料投喂以鱼、 来使用。
螺 、蚬 、蚌 肉为 主 。
(通 联 :331300,江西省新 干县 农 业局 )
瀹紫致 富柏南 2018—3
—43—
防暑、安全 ,面积不宜太大 ,一般1—2m , 尾/In 。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
浸泡二个月以上 ,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 其吐 食。
养苗种。对 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 ,消
2.调节 水质 :养殖 大鲵 应 经常 保持 大
毒药物一般J ̄lmg/Lf lq漂白粉或0 5mg/Lf l' ̄ 鲵池内水质清 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
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 溶氧量高,pH值在6 8—7 8间。在实际养殖
害生物 ,然后用清水冲洗,注入新水方可 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 ,定期
放 养苗 种 。 (二 )鲵 种 消毒
用生石 灰 调节水 质 ,长 期保 持 池水 流动 。 3.调节水温和光照:大鲵对水体温度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 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
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药物浸泡消 或夏眠 ,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
柏似 ,大多采用砖混结构,面积10—20m。,池 惰的大鲵 取食 ;定质 ,大鲵对饵料质量要
深1.2m,蓄水深度35cm左右,池四壁和池 求较严,要求鲜恬 ,并 饵料的品种不 能 底要光滑 ,每池 没排水和溢水孔。溢水孔 变化太 _赶,避免大鲵拒食 ;定量,大鲵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35cm,进 水 可 以从 池 的上 面用 钢管 或无 食 喂食量应由少到多 循序渐进,一般按
洛阳市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推广应用
1 仿 生态 基 地 的 环 境 状 况
洛 阳市 的大鲵 仿 生 态 基 地 大 多 建 设 在 栾 川 、 嵩县、 洛宁县、 汝 阳县 四县 , 这些 区域 自然 资源 十 分丰富, 水 源充 足 , 生 态环 境 良好 , 是 我 国 黄河 流 域 大鲵 资源 的 主要分 布 区域 和栖 息地 之一 。该 区 域 内 山峰 重 叠 , 林木成荫, 灌 木杂 草 繁 茂 , 河 底 乱 石密布 , 水清 见 底 , 水 生 动 物 较 多 。p H 值为 6 . 8
~
c m 的干净 河砂 或 小 卵 石 。将 池 子 分成 几 个 相 对 独 立 的养 殖 区 , 每个 养 殖 区面 积 以 1 5 ~2 0 1 T I
为宜。 2 . 2 . 3 盖板 石 板 为宜 , 长 1 . 3 m、 宽0 . 6 5 m 左
7 . 5 , 透 明度均在 1 . 0 m 以 上 。 总 面 积 达
2 . 2 大鲵 仿 生态 繁殖 池沟 的建造 仿生 态繁 殖沟 主要 由人 工溪 沟 、 栖 息洞 穴 与
盖板 3个 部分组 成 。 2 . 2 . 1 人 工 溪沟 的 建造 溪 沟 是 大 鲵夜 间活 动
觅 食 的主要 场所 , 可 以是 直 线 型 也 可 根据 场 地 设 计 为弯 曲线 型 , 从 进水 口到 出水 口略 呈一 定 的坡 度( 坡降为 1 0 0:1 ) , 每 一 段 溪 沟 的 长 度 不 宜 过 长, 为3 O ~5 0 m, 否 则 出水 口的 水太 深 , 不宜 大鲵
便、 保 水 性好 的地 方 。基 础建 设 主要 是 场 地 的平 整和 防渗 漏 , 有 的保 水性 强 只需进 行 整平 , 临 近溪
大鲵繁育工作总结汇报
大鲵繁育工作总结汇报大鲵繁育工作总结汇报近期,我所在的团队全力以赴进行了大鲵繁育工作,为推动大鲵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总结汇报旨在回顾我们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一、工作成绩1.繁殖环境改善:我们对大鲵的繁殖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改善工作,包括修建更加适宜大鲵生长的池塘,提供温暖的水温,调整饲料营养成分等。
这些措施使得大鲵的繁殖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提高了繁殖成功率。
2.科学繁育技术应用:我们团队积极学习现代繁育技术,将其应用到大鲵繁育中。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掌握了大鲵的繁殖规律和繁育技术,并成功实施了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技术,使得大鲵的繁殖效果明显提升。
3.饲养管理得到加强:我们对大鲵的饲养管理进行了加强,包括定期检查健康状况、科学配给饲料、防止疾病传播等。
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鲵类的疾病发生率,保证了健康的繁育群体。
4.推动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利用媒体和社会渠道,积极宣传大鲵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醒大众关注大鲵的保护现状,并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二、问题反思1.资源投入不足:尽管我们在繁育工作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资源投入不足,团队人员和经费有限,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
2.技术创新不够:目前大鲵繁育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和投入到大鲵繁育技术的研究中,不断提高繁育效果。
3.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虽然我们进行了一些宣传教育工作,但是社会对于大鲵保护的认识还不足,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三、经验教训1.加强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推动大鲵繁育工作的基础,我们应加强对大鲵的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为繁育技术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注重资源整合:由于资源有限,我们应该注重整合各方资源,与科研机构、保护组织等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推进大鲵的繁育工作。
3.加强宣传教育合作: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广泛合作,我们应加强与媒体、社会组织和学校的合作,共同推动大鲵保护工作。
大鲵繁育工作总结
大鲵繁育工作总结
大鲵,是一种珍稀的两栖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生存环境的恶
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鲵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各级保护机构开展了大鲵繁育工作,通过人工繁育和放流等手段,努力增加大鲵的种群数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鲵繁育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项工作的情况。
首先,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大鲵繁育技术体系,包括大鲵的繁殖生态学研究、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幼体饲养技术研究等方面。
通过对大鲵的生活习性和生殖习性的深入研究,我们成功地模拟了大鲵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大鲵的繁殖率和存活率。
其次,我们加强了大鲵的保护管理工作。
在大鲵的繁育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
了环境因素,确保大鲵的生长和繁殖环境良好。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大鲵的监测系统,对大鲵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
最后,我们开展了大鲵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大鲵保护知识讲座、开展大
鲵保护宣传活动等方式,增强了公众对大鲵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提高了社会对大鲵的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我们的大鲵繁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大鲵繁育技术研究,提高大鲵的繁育效率和存活率;加强大鲵的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加强对大鲵栖息地的保护;加强大鲵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大鲵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鲵的数量将会逐渐增加,这一珍贵的物种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鲵仿生态繁殖中受精卵的孵化管理技术_蒲德成_李芳艳_余米_易明
2014-09近些年来,为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在重庆市大宁河流域沿线山区开展了大鲵仿生态人工繁殖研究,对大鲵仿生态人工繁殖中孵化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处理,切实提高了大鲵仿生态繁殖中的孵化管理水平。
现将受精卵的孵化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仿生态繁殖中受精卵孵化的方式分类大鲵仿生态人工繁殖,就是通过人工建设洞穴、溪流、植被等措施,营造适宜大鲵生长发育的人造环境,再辅以人工饵料,让种鲵性腺自然成熟、同步发育、自然产卵获得大鲵幼苗的一种方式。
实验研究过程中,根据繁殖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了两种孵化方式对仿生态繁殖中的受精卵进行孵化。
一种方式是,保持繁殖场的仿生态环境条件,让受精卵在仿生态繁殖场内自然孵化,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全过程。
另一种方式是,在仿生态繁殖场形成大鲵受精卵后,将受精卵转移到人造孵化设施中进行人工孵化。
二、孵化管理关键技术1.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孵化管理在仿生态繁殖池中管理受精卵的孵化,主要抓好“三防一投喂”工作。
“三防”是指防浑水、防敌害生物、防亲鲵等影响受精卵的孵化发育。
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抓好水质管理,利用备用水源或水处理设施,防止长时间的浑浊水体对受精卵孵化产生影响;二是要及时清除仿生态池中的一些肉食性鲜活饵料鱼,防止其攻击伤害受精卵;三是要加强繁殖期间产卵亲鲵的管理,防止其它待产大鲵的寻偶、交配等繁殖行为对受精卵孵化产生影响。
“一投喂”就是要加强已产卵大鲵的饲喂工作,产卵大鲵在繁殖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体力,产后修复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必须及时投喂营养丰富的饵料,左右,方法是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六、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遇有异常天气,必须增加巡塘次数。
巡塘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
平时要定时检测水质,如水温、溶氧、pH值、透明度等;仔细观察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草鱼贪食,只要环境适宜,其食欲基本无节制,因此在高温季节要特别限制草鱼的摄食量,一般喂到八分饱即可;及时捞除池内剩草、漂浮物等,并定期对食场及生产用具进行消毒处理;坚持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载放养、投喂、用药、生长、产量、销售等情况,并整理归档保存,为下一年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
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摘要详细论述了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主要包括大鲵仿生态饲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鲵仿生态饲养的设施建设、稚鲵培育、1龄前幼鲵饲养、1龄后幼鲵饲养、大鲵主要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大鲵是世界上显存最大,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是我国二类保护水生动物。
大鲵不仅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慢,耐凉性强,在野生条件下需5~6年方可性成熟。
大鲵的纯人工饲养较为困难,但人工仿生饲养已获得成功,全国各地仿生饲养大鲵虽为数不少,但多存在着一些技术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生长量小、性成熟晚、繁殖率低等。
为了普及该方面的知识,结合笔者的生产实践,现将大鲵仿生态人工规范化饲养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大鲵饲养者提供参考。
1 大鲵仿生态饲养环境条件要求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植被密度大、环境相对独立为好;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海拔700~1 100 m,区内未经农业废弃物、工矿及其他三废、城市和生活垃圾污染。
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它需要常年生活在温度为16~24 ℃的条件下,温度若高于24 ℃,大鲵就会生病;温度低于16 ℃,大鲵就会降低食欲,生长缓慢。
要求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水温应控制在0~28 ℃,以10~22 ℃为好;水质要求溶氧丰富(7.0 mg/L 以上),pH值在6.5~7.5。
避免交互污染,若2个以上养繁场在同一河流、山涧建立,应相隔6 km以上,以防2个养繁场之间产生交互感染。
2 大鲵生态养殖设施要求2.1 仿生态设施仿生态设施必须具备一定落差和流水声,池底铺设粗砂或小卵石。
仿生态池宽1~2 m,水深20~50 cm,流速0.2 m/s左右。
大鲵模拟生境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大鲵模拟生境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河南省南阳农业学校李泳摘要: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珍贵的两栖动物,现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由于该物种的价值作用和自身的生境条件限制,导致资源数量急剧减少,处濒危境地。
作者所参与的西峡县课题组,经过多年实践探讨,摸清了大鲵的生活习性,利用模拟生境寻找出大鲵的最佳繁殖方法,使大鲵人工养殖从孵化到成苗均达到90%以上,且得到实践应用,成效显著。
关键词:大鲵模拟生境人工繁育大鲵资源保护、繁殖、利用是水产科研的一个热点,也是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品种。
目前规模化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规模化繁殖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制约因素:一是雄性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力差;二是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
一、亲体培育。
大鲵人工繁殖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有性腺发育成熟的亲体,再辅以外源性激素催产,才可能获得大鲵人工繁殖的成功。
(一)亲体培育池建造亲体培育池。
依据大鲵独特的生理特点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建造。
要建成暗道流水循环式或椭圆暗道流水式。
池内暗道安装进水管,管径为5~6.5cm,进水管间距30~50cm。
进水管向同一方向倾斜,形成流水。
池内安装一个排水管,使池水自动从排水管溢出。
池底要用小卵石间隔30cm铺成小卵石底。
池内要用大卵石人工筑成穴洞,穴洞面积占亲体池2/5。
(二)亲体放养亲体放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雌雄单独培养,一种是雌雄配对培养。
亲体性腺发育规律是每年3~4月开始发育,7~8月成熟。
根据这一规律,人工培育采用:秋季培育、春季培育和产前培育。
1、秋季培育秋季是大鲵产后体虚阶段,需要补充大量营养物,加快卵巢退化、吸收,同时积累脂肪准备越冬。
这一阶段培育主要是先将水温控制在18~23℃,而后则将水温控制在8~12℃,使其进入冬眠状态。
其次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中要添加1%的血粉和0.5%赖氨酸复合维生素。
2、春季培育春季是亲体大鲵性腺开始发育阶段,性腺由Ⅱ期向Ⅲ期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总结/Test Summary
文章编号:1006-3188(2017)04-0017-02
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的应用总结
郭严军
(洛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从大鲵仿生态繁养殖的场地选择、基础建设,亲本的投放、培育和管理,产卵和孵化等方面总结了大鲵
仿生态繁养殖技术。
关键词:大鲵;仿生态;繁殖
中图分类号:S966.6 文献标识码:B
洛阳市位于豫西山区,近几年来,利用伏牛山脉,黄河水系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大鲵养殖,截止2016年底该市共有大鲵养殖企业公司及养殖场28个,养殖大鲵30万尾,年繁殖幼苗6万尾,15-40斤以上的亲鱼1万余尾。
2016年的经济效益3-4亿元。
该市大鲵仿生态繁育是通过生态模拟建造大鲵繁育池,辅以相应的管理技术,为大鲵自然繁殖提供所需温度、水、营养等生态因子,使性成熟大鲵顺利实现性周期的变化,并成功地自然繁殖。
由于其建设成本低、对技术要求低,以及亲本的安全性好等优势,大鲵仿生态繁殖模式在全市迅速扩展。
大鲵仿生态繁育技术获得的苗种,为全市大鲵苗种供应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仿生态基地的环境状况
洛阳市的栾川,嵩县,洛宁县,汝阳县属于伏牛山脉,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源充足。
生态环境良好。
我国黄河流域大鲵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和栖息地之一。
也是河南省最早建立的大鲵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内山峰重叠,坡度陡峭,林木成荫,灌木,灌木杂草繁茂,河底乱石密布,水清见底,水生动物较多。
pH值为6.8-7.5,透明度均在1.0m以上。
总面积达520余亩。
2 大鲵仿生态繁育场地的建设
2.1 场地选择及基础建设
选择的场地要求水源必须充足,水量相对恒定,而且无任何外来污染;场地相对较平坦,有适宜建造仿生态繁殖池的场地;环境安静,无大的噪声干扰,无人畜频繁活动。
周边植被茂盛,引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地方。
基础建设主要是场地的平整和防渗漏,有的保水性强只需要求整平,特别是临近溪沟,河滩边,必须有水泥砂浆打板防渗漏。
2.2 大鲵仿生态繁殖池沟的建造
仿生态繁殖沟主要由人工溪沟、栖息洞穴与盖板3个部分组成。
2.2.1 人工溪沟的建造
溪沟是大鲵夜间活动觅食的主要场所,可以是
直线型也可根据场地设计为弯曲线型,从进水口到出
水口略呈一定的坡度(坡降为100∶1),每一段溪
沟的长度不宜过长,为30-50 ,否则出水口的水太深,
不宜大鲵亲本栖息生活。
沟宽为1-1.2m,沟两边最
好用鹅卵石用水泥砂浆浆砌,切忌沟边的石头缝不用
砂浆,沟的高度0.4-0.5m。
2.2.2 栖息洞穴
洞穴一般呈方形,池子宽1-2m为宜,高度与
人工溪沟相同,为0.4-0.5m,每个洞在和人工溪沟
接触处设1洞口,洞口宽约0.25m,高约0.3m,而
且洞穴与洞穴之间最好能让水流相通,便于水体交
换;其建造方法与主水沟相通;在人工溪沟及洞穴底
部填上厚约10-15cm的干净河砂或小卵石。
将池子
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养殖区,每个养殖区面积以15-
20m2为宜。
2.2.3 盖板
石板为宜,长宽为1.3m×0.65m左右,多
是加工制作的预制板,其规格为长×宽=1.3m
×0.65m,中间留一个直径0.3m的半圆形切口(两
块盖板形成一个直径为0.3m的圆形观察操作孔),
将每一个洞穴用两块盖板盖上,观察孔可用花钵或者
面盆堵上,并将整个盖板填上土,并种植一些长青草
木,以利于夏天隔热降温池边坡两侧种植菖蒲等水
草,仿生态池植被覆盖率应大于70%。
洞穴盖板覆盖
土层大于30cm。
大鲵繁育场地可用围墙围起来,便
于防盗,防逃。
建设完工后将山间溪水,引入人工
溪沟中,并将水的深度保持到0.4-0.5m,进行为期
100天的浸泡去碱过程。
3 大鲵亲本的投放
3.1 亲鲵选择工作
大鲵指取自伏牛山区原产地的野生大鲵物种;
17 ·
试验总结/Test Summary
或使用来自该区域经选育的、非近亲的亲体繁殖的,保持原种的典型性、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无规定性疾病的养殖大鲵物种。
品种反应敏锐,无伤残,无畸形,无疫病,无药物残留;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完整无伤,有一层正常清洁透明的保护膜。
规格为,年龄6-7龄,体重均在5kg以上。
体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色泽鲜艳且多具花纹的大鲵;体形爽目,头尾比例匀称。
3.2 繁殖场亲鲵的雌雄比例及数量
每个繁育场大鲵的雌雄比应为4∶4-5。
投放数量是根据洞穴数量确定,按洞穴数的90%-95%投放亲鲵。
4 亲鲵的培育与管理
4.1 饵料鱼的投喂
根据大鲵的食性,结合日常池养经验,采取活饵投喂。
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且经过检疫的野杂鱼,家鱼鱼种作为饵料鱼,体长10-20cm均可,饵料鱼先经过暂养池暂养,投放时用2%-4%的食盐水浸泡消毒,第一次投饵量稍大,可按每尾种鲵投放1.5-2kg的标准进行投喂。
后期补充饵料鱼主要是通过观察生态沟内的饵料鱼密度来决定,晚上观察发现人工溪沟的内饵料鱼的密度低于3-5尾/m2时应及时补充,补充数量为1-1.5kg/尾种鲵。
8月以后临近产卵停止补充饵料鱼,而到了11月份孵化结束后又要立即按1-1.5 kg/尾种鲵标准及时补充饵料鱼。
4.2 饲养管理
4.2.1 水质管理
水源的水质的是培育好亲鲵的重要保证,要经常检查防止进水管道脱节或爆裂,造成停水现象;进水量也应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季节要求供水量大,冬秋季节供水量相对减少,孵化期供水量加大,基本上随着季节和生殖习性进行调节。
水流速度为0.2m/s左右。
4.2.2 日常管理
主要注意日常巡查,发现死饵或其它死亡虫类及时捞出;在繁殖季节要加强日常巡查次数,一般为每天2-3次,一旦发现有咬伤较严重的种鲵,及时捞出再放入养殖池内进行救护暂养,待安全康复后再放回人工溪沟内;定期进行药物消毒,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进水量调节成微流水,再用鱼虾安挂袋(每次200g,2h后恢复供水)或食盐挂袋(每次2000-3000g,1h后恢复供水),进行杀菌消毒, 5-8份,3次/月,9月至翌年4月份,为2次/月。
要注意控制水温和水质。
常年保持水质清新,应及时清除残饵、粪便。
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
夏、秋季宜每隔2-3d清池一次;冬、春季宜每隔6-7d清池一次。
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减少经济损失。
勤于观察,搞好管理,应做好生产日志和摄食、用药等记录。
5 自然产卵和孵化
5.1 大鲵产卵
仿生态繁殖采取的是自然产卵,经过精心饲养和细致管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鲵在繁殖季节会自行结对产卵,通过体外授精方式进行授精。
产卵前期必须把沟内的活饵料鱼捞尽,以免影响后期孵化出苗。
产卵时雌性大鲵自行产卵,雄性大鲵便不断排出精液,同时不时搅动水体,以提高授精率,产卵过程完成后,雌性大鲵便离开产卵的地方,而雄性大鲵则守护受精卵,以使其自然孵化。
5.2 大鲵孵化
多采取自然孵化,当发现亲鲵产出了受精卵。
将已有授精卵的洞穴的出入口用钢丝网堵住,避免其它大鲵进去吃食卵粒,此外,要定期地通过观察孔投喂鲜鱼块,以使护幼的雄鲵有充足的饵料。
投饵次数1次/2-3d,每次3-5块,0.08kg左右,到大鲵幼苗自行觅食游走后,雄鲵才离开。
最后是捞苗,通过详细观察,发现已有8%-10%左右幼苗已出膜时,将雄性大鲵驱走,再将大部分未出的授精卵带轻轻捞回养殖场进行室内孵化出苗,这样可减少损失和降低劳动强度。
因为在洞穴内的鲵苗全部出膜后再捞就不易全部捞出。
6 小结
近几年来,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推广应用在栾川,嵩县,新安,洛宁,汝阳五个县的28个养殖场,养殖面积520余亩。
由于亲鲵的培育和繁殖技术问题,各个大鲵仿生态繁育场的亲鲵每尾雌产卵数范围在80-400粒,出苗率较低为20%-38%,说明各繁殖点的条件不同,管理水平不一样,结果也不同。
该技术的应用是繁殖过程中亲本损失相当小,而且可以延长产卵年限。
日常管理不占用过多的劳动力,生产成本较低,容易推广。
只要有较好的水源就可以养殖。
存在的问题是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水平不高,出苗率较低,自然孵化的孵化效果完全依赖当地气候条件。
如果采取人工孵化方式将会提高孵化率。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