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6乘法6.50×5=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学问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假设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假设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其次单元观看物体依据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答复进展搭建观看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立体图形观看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看一个物体〕学问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看,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看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学问点:观看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学问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挨次,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假设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挨次,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假设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2023年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

2023年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

2023年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2023年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1日常生活中,商店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

学生们也是每天都会接触到商店,因此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给学生创造货比三家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

因此,上课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只负责引导不直接给出答案,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比如比较5.1元和4.9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下面谈两点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应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层次思维培养。

本节的“货比三家”在讲课实践中仅仅是“小数大小比较”的一个知识点,应该继续在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串,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水平上。

让学生经历这种中高层次的探究思维过程更为重要。

2、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情况。

如本教学设计最后的“小结”中,要让学生谈“结合本课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几乎成了数学教学中必有的一个环节,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谈体会和收获,只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同时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则更会有价值。

2023年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2今天教学了《面积单位》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本节课中以书本中的情景为学习材料,简洁呈现,直接入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曾一度迷失在喧闹的情景教学中。

轻易抛弃教材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节约时间以投入到有效学习中。

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

其实学问的内化必需是学生个体依据已有学问和阅历针对问题主动加以分析和思索,然后产生迁移的过程。

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把握的状况也不尽一样。

在本章内容中学问点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导,教师只要供应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平台,仔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适时小结,其他的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这主要表达在:1、竖式计算时允许从高位算起和从低位算起并存,等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进为),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挨次更简便。

2、学习竖式计算的目的。

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不是简洁的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数据简洁,学生的结局是多样化的,而竖式使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

为了后续的学习除了要求书写标准,还要沟通他们与其他算法的相通处,这也是主题中彰显的重要教学思路。

3、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

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进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根底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进展。

本本节课我通过制作课件的展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详细化。

对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好的根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学问和技能作有效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

在此根底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展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呈现活生生的数学学问,而不是死的数学学问。

4、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加强估算,鼓舞算法多样化。

在探究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同学估一估,培育了学生的估算的力量。

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学问阅历去计算想,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沟通争论中,不少同学的口算力量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机构,在沟通中学生充分体验了胜利的喜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课件 第四单元 乘与除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课件  第四单元 乘与除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课件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课件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及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包含乘法和除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图片中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2. 概念讲解通过幻灯片呈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3. 运算方法讲解通过示范和解释,讲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重点讲解乘法口诀表的运用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乘法和除法的掌握程度。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性质的练习,如口算比赛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5. 应用题解决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乘法和除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去学校,一共骑了5天,每天骑行的路程相同,一共骑了30公里,问每天骑行的路程是多少公里?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讲解、运算方法讲解、练习题和应用题等内容。

2. 教学素材:包括乘法和除法的图片、乘法口诀表等。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题解决,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单纯以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会计算两步的连加、连减、连乘、连除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习混合运算,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奠定了基础。

1.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小熊购物”“买文具”“过河”等多种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

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

可以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是符合实际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非人为的强制性规定。

《0×5=》教学反思

《0×5=》教学反思

《0×5=》教学反思《0×5=》教学反思《0×5=》教学反思“0×5=?”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乘法”中有关0的乘法教学。

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探索并掌握“0乘任何数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应用意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画了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问学生一共有几个苹果?用乘法怎样列式?然后擦掉一个苹果,剩两个苹果,再问学生一共有几个苹果?用乘法怎样列式?……直到盘子中一个苹果都没有。

然后让学生计算3×5=(),2×5=(),1×5=(),0×5=()这几个乘法算式,并让他们根据乘法的意义来找规律,说明0×5为什么等于0?让学生明白“0×5表示0个5相加,也可以表示5个0相加。

0个5相加是0,5个0相加也得 0,所以0×5=0”。

讲到这里,有的学生说“5个盘子都是空的,一个苹果都没有,当然0×5=0”。

当时我就觉得孩子们根据教材中的实际情境再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解为什么0×5=0,比老师单纯地利用乘法的意义去讲解,学生应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所以对他的说法我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个小小的教学情节,让我进一步明白了情境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真的是很大的`。

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它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所学知识。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情境的引入,要在情境中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从身边的实际例子中去探索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感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学反思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小熊走入课堂,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购物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了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趣味色彩。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提出“胖胖应付多少钱”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算式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1.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节课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使学生在质疑中理清解题思路。

2.教学中并没有单纯地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归纳总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要想先算加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就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知识的新天地。

我们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多角度巩固强化新知。

3.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应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习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学习难点是记忆“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这三句口诀。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我设计了:(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国庆为主线,大胆设计小猴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呈方阵行进入场,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又不失活泼可爱,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紧接着,根据图形和表格,半扶半放地编出“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

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

(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

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

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

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

此环节与第一环节遥呼相应,以国庆为主线,穿插“小猫摘苹果”,最后出示“动物庆国庆”的思维训练题。

这一组练习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渗透不同的数学小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4)设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力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50×5=?教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50×5=?教案

6.5 0×5=?教案1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学情分析学生对0 的认识只停留在什么都没有、起点,0可以用在占位,在运算加减减0都还得原来的数等,对于0在乘除法中的重要作用还不了解。

3重点难点1、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0x5=一、设疑引入、发现规律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进行口算练习。

5+0 36+0 456+0 23+0 5-0 36-0 456-0 23-0从这组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下面老师再出一道口算题,请同学大胆猜想一下0×5得多少?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尝试体验、自主探索1、情境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1)出图: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 3+3+3+3+3=15(个)别3×5=15(个)(2)从每一份里拿走一个,求现在有多少个?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 2+2+2+2+2=10(个) 2×5=10(个)(3)如果从每份里拿出两个呢?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 1+1+1+1+1=5(个) 1×5=5(个)(4)如果将每份三个都拿走呢。

怎样列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 0+0+0+0+0=0(个) 0×5=(个) 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按这样的规律0×5=?师: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照此计算,谁能说一说“0×6、0×7、0×8……”的乘积是多少呢?说出理由。

四年级数学上册6除法6.2参观花圃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6除法6.2参观花圃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参观花圃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学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对算理的理解。

如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明确,我又通过追问的形式,作进一步的引导。

如在学生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追问:“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样一来,就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计算教学,只有算理理解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也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因为学生已有《买文具》一课的基础,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

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又特别关注学生的错例,并把这些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议。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学生在对错例的评议过程中,弄清了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课堂暴露的问题转移到课后。

3.在计算过程中,同学会考虑把除数换成是整十的数,但是没有同学想到把被除数也换成整十、整百的数进行计算,而我也没有及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

对于这个失误,我在课后及时进行了补救。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例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例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例1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即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这节课一开始,我以故事引出问题:猴妈妈要把8个桃子全部分给他的两个猴宝宝,有几种分法?请大家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学生很愿意动手分),通过全班交流,列出各种分法。

接着问: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两个猴宝宝都满意?说出你的想法。

(每个猴宝宝分到的桃子一样多)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之中。

“平均分”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随意分”到“分到同样多。

”在参与这些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帮助学生体验理解了数学知识,即“平均分”的认识。

3.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在“小猫分鱼”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帮助小猫解决“12条鱼,4只小猫想分到同样多的鱼,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小组4位同学分别扮演4只小猫、用12根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分好后,派代表汇报是怎么分的.,(即交流分的过程,说出不同的想法),得到什么结果。

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这既尊重了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等的差异,又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小树有多少棵》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在二年级已经学过表内乘法,这节内容并不难理解。

在教授时,我首先复习了几道表内乘法题,然后复习了数的组成,为学生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进行了铺垫,我觉得花这几分钟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在新授时,很快就能抓住“20就是2个十,20×3表示2个十乘3,也就是6个十,是60”这一算理。

因为学生的积极反应,导致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学生列出算式“20×3”与“20+20+20”时,我没有把握住这一时机,相机引导学生比较加法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简便性,从而概括出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因此,在练习反馈这一环节中,我就吃了苦头。

个别学生由于没有彻底理解乘法意义,出现了“30×4=70”这种错误,并且,在70×5=()+()+()+()+()这个问题上,学生显得很盲目。

对于这个问题,只能在练习课上进行补充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教研时,莉群老师有一个很及时有效地方法,在解决三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时,趁机引导学生“如果有8捆小树呢?”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的简便,从而有了深入研究的兴趣。

值得高兴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很积极,概括口算的方法也十分多样,且简洁易记。

遮“0”补“0”的方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

整节课,教学目标有达到,算是欣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新课标》就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我在新课引入时,设计了购物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并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

三年级数学上册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6.2.5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素材 (1)

三年级数学上册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6.2.5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素材 (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1。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估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了学生在估算时根据具体问题选择策略的能力。

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本科教学对于估算的方法学生们马上就能找到,培养了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情境和空间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算一算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动力。

1。

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12篇〕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通用12篇〕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可以比拟纯熟地进展口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放弃口算,用竖式笔算的方法来解决口算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学的笔算方法已经在学生的脑中根深蒂固了,自然会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面对这一问题,我选择了比拟保守的方法。

看图学习例1的计算方法,我先运用课件与孩子们探究算理。

明白算理后,孩子们面对163马上能想到把 16分成10和6后再算。

例2只是在末尾添加0,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拟末尾没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究,引导他们一起总结了口算方法: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当末尾有:0时,先把末尾的0省略,先算0前面的数,最后在计算结果里把省略的0补上。

反思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口算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局部知识在学习中假如掌握好了,对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都会有进步。

但是在练习时还是有局部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展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展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

如:出示 162=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把16分成10和6。

2〕102=20 62=12 3)20+12=32。

在学生纯熟的根底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

如:136可以直接说出60+18=78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根据学生已有经历,我将教学目的预设为: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体验多种口算方法及能正确地进展计算为重、难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 0×5=?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 0×5=?教案与反思

6.5 0×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1.口算。

0×4= 8+0= 72×0= 0×9=0+327= 104-0= 4×0= 0+3=0×0= 100×0= 0×245= 90+0=2.比较大小。

9×0 ⃝ 0×9 12×0 ⃝ 12+0400×9 ⃝ 400+9 32+0 ⃝32-018×5 ⃝ 5×18 304×8 ⃝24003.竖式计算。

360×2= 140×2= 560×2=208×5= 607×8= 809×6=4.向阳花园新建了8幢楼,每幢住104户。

新建的楼一共能住多少户?5.李老师每分钟能录入109个字,一篇文章有1000个字,他9分钟能录完吗?答案:1. 0 8 0 0 327 104 03 0 0 0 902. = < > = = >3.720 280 1120 1140 4856 48544.104×8=832(户)5.109×9=981(个) 1000>981 不能【素材积累】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5 0×5=?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5 0×5=?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5课时0×5=?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探索因数末尾有0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自主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本。

(2)学生汇报算法。

预设:0个5相加是0,或5个0相加是0,所以0×5=0。

(3)你能再具体举个例子吗?你还能自己编题算一算吗?着重让学生在编题计算中说出0乘几的意义,如:10×0=0 表示10个0相加是0。

(4)补充0×0=0,你能说说0×0表示什么意思吗?预设:0个0表示一个都没有,还是0。

(5)这样的例子我们举得完吗?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吗?概括得出新知:0乘任何数都得0。

(板书)2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出示:240×2= 130×5=①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全班集体订正,说说计算过程。

方法一(口算):20212=400,40×2=80,40080=480;100×5=500,30×5=150,500150=650。

方法二(竖式计算):出示笔算方法,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指导说明简写竖式形式:我们还可以把竖式简写。

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我们把240看成24个十去乘2。

计算时把第二个因数2,向前移动一位,对齐十位上的4。

接着算24×2=48,其实就是48个十,所以最后在末尾添上一个0。

提问:这个0是哪来的?这样写对吗?这样写的理由是什么?预设:24×2 表示的是24个十乘2,得48个十,所以要在48的末尾添上一个0。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篇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篇二年级上册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情境图是地里种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掰走了一个,小天使提出问题“还剩几个?”三只青蛙分别想出了三种算法(1)3+3+3+3+3+2=11(2)3×3+2=11(3)4×3-1=11这样的编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机械、每个问题都有现成结论的思维模式,注意了算法多样化,爱护学生自主发觉的积极性.同时启发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过早的选优.教师正是借助教材这一学问的载体和依据,对类似这样的内容作了恰当的处理.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图意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要求还剩几个玉米棒,你预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结果学生的奇思妙想令教师始料不及.(下面是学生的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个数全加起来.”“3×3+=11,我先把左边3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1棵上的2个.”“2×4+3=11 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个玉米,再加上多出来的3个.”“3×2+5=11 我先把左边2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2棵的5个.”更令教师没想到的是有的学生做出了这样的答复“1×4+7=11 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结一个,就用1×4,多结的7个可能很小就加7.”……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突出,使我们又一次体验了新教材试验带来的课堂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向他人学习,不断修正自己观点、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把数学学问自己发觉或再制造的重要意义,也使教师又一次领悟了要敬重每个孩子思维的共性、支持、鼓舞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到达培育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

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根底,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表达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三年级数学上册6乘法6.50×5=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6乘法6.50×5=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0×5=教学反思1.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合作交流,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

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有深刻的理解。

3.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出发,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的意义”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探索,从而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6.50×5=?课件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6.50×5=?课件北师大版

探索新知
课件PPT
240 ×2 = 480
230 ×2
4 60
2 40 24×2 = 48 × 2 _
240×2 = 480
480
探索新知
课件PPT
130 ×5 = 650
130 ×1 5
6 50
13×5 = 65 130×5 = 650
1 30 × 15 _
650
探索新知
课件PPT
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203×3= 609 208×7= 1456
提示:一个来回是两趟,2个来回是4趟。
解答: 130×4=520(米) 答:小明一天去上学走的路程是520米。
课件PPT
学以致用
3.填一填。 6个0相加得多少? 加法算式:( 0+0+0+0+0+0=0 ) 乘法算式:(0×6=0 )或(6×0=0 )
提示:0和任何数相乘得0,0和任何 数相加得原数。
课件PPT
情景导入
0×5=? 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课件PPT
课件PPT
探索新知
0 × 5 = ? 0乘任何数都得0。 5个0相加得0。
3×5 = 15, 2×5 =10, 1×5 = 5, 0×5= 0 所以:0×5 = 0
课件PPT
探索新知
下面是一组与0有关的算式,请你用竖 式算一算。
240×2= 130×5= 203×3= 208×7=
205
×1 3 61 5
205
×1 3 6 15
学以致用
1.算一算
课件PPT
× 207 250 150 304 3 621 750 450 912
提示:注意0乘任何数都得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0×5=
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合作交流,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

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有深刻的理解。

3.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出发,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的意义”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探索,从而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