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胚泡着床的关系
着床的三个阶段及条件
着床的三个阶段及条件以着床的三个阶段及条件为题,本文将探讨人类受孕后胚胎着床的过程。
着床是指胚胎在子宫内膜上附着并生长发育的过程,是怀孕的关键一步。
着床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接触阶段、黏附阶段和侵入阶段。
一、接触阶段接触阶段是指胚胎首次与子宫内膜接触的过程。
在受精卵进入子宫后的第三天左右,胚胎开始发育成为囊胚。
囊胚由外胚层、内胚层和滋养层组成,外胚层将发育成胎盘,内胚层则发育为胚胎。
此时,囊胚会开始释放一种叫做滋养胶的物质,它能够帮助囊胚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在接触阶段,囊胚通过滋养胶与子宫内膜发生接触。
子宫内膜又称为子宫黏膜,它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腺体组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通过滋养胶的作用,囊胚能够粘附在子宫内膜上,为后续的着床做准备。
二、黏附阶段黏附阶段是指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形成黏附结构的过程。
在接触阶段之后的第六天左右,囊胚开始发展成为胚泡。
胚泡内部有一个叫做内腔的空腔,它是由滋养层融合形成的。
同时,胚泡的外层细胞会分化成两种类型的细胞:滋养细胞和胚胎细胞。
在黏附阶段,胚胎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细胞粘附分子的物质。
这些分子能够与子宫内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形成黏附结构。
同时,子宫内膜也会分泌一种叫做胚胎识别因子的物质,它能够与胚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增强胚胎与子宫内膜的黏附性。
三、侵入阶段侵入阶段是指胚胎向子宫内膜深度侵入的过程。
在黏附阶段之后的第九天左右,胚胎开始通过侵入子宫内膜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着床。
胚胎细胞会分化成两种类型的细胞:滋养细胞和胚胎细胞。
在侵入阶段,滋养细胞会通过分泌酶类物质,降解子宫内膜的一部分组织,为胚胎进一步侵入提供通道。
同时,滋养细胞还会释放一些生长因子,促进胚胎和子宫内膜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巩固着床。
总结起来,胚胎着床的三个阶段是接触阶段、黏附阶段和侵入阶段。
在接触阶段,胚胎通过滋养胶与子宫内膜发生接触;在黏附阶段,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形成黏附结构;在侵入阶段,胚胎向子宫内膜深度侵入。
促进着床成功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糖结合物在着床中的作用
促进着床成功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糖结合物在着床中的作用生殖生物学研究表明,着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程序化的过程。
胚泡接触、粘附并植入子宫内膜,受到多方面因素调节。
现认为,胚泡与子宫内膜双方必须同时分化到一段特定时间,着床才可以成功。
子宫内膜受到性激素、细胞因子等因素调节,达到具有接受胚泡的能力,同时来源于胚泡的滋养层,发育到具有浸润性状态,着床可以成功,这段关键时期,被称为“着床窗口”(implantation window),小鼠大约持续24h,人类大约持续6~7d[1]。
状闲期间,胚泡与子宫内膜接触,使接触部位局部内膜上皮降解,然后胚泡粘附与内膜上皮,最后由于滋养层的浸润作用,在24h内,胚泡植入子宫,并开始形成具有多功能性质器官——胎盘。
曾经认为促使胚泡与子宫内膜初次接触是整合素分子(integrin),但研究表明它们仅分布于内膜上皮连接侧面及基底部,而分布于与胚泡接触的内膜上皮顶端较少,所以,它们只有在胚泡与内膜上皮接触之后才发挥粘附作用。
细胞生化方法发现,子宫内膜表达大量的糖结合物,在着床前期子宫内膜表面糖结合物[主要是多糖-蛋白复合物(glycocalyx)]厚度减少,但有4种糖基表达增加,也有2种糖结合物浓度下降,这些糖结合物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在敏感期,接受性时期,不反应期的分子标志。
同样在着床期音质胚泡表面,也发现有糖结合物表达增加[2]。
这些糖结合物被认为是调节胚泡与内膜在正确的时间和部位发生初次接触的重要调节因子。
本综述将主要围绕围着床期间的糖结合物对胚泡着床的作用展开探讨。
一、围着床期间主要糖基结构糖结合物指糖同蛋白质或脂类共价结合而成的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脂多糖一类化合物。
出现子宫内膜和胚泡表面的主要是寡糖链、糖蛋白、蛋白聚糖等糖结合物。
在这些多糖-蛋白复合物中,认为其中糖基在着床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这些糖基主要是以Galβ1-GlcNAc为基本骨架结构的寡糖链[3]。
它们有的发生了双岩藻糖化;有的发生了单岩藻糖化;也有未发生岩藻糖化[4]。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价值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价值程占莲;师毅【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胎膜早破孕产妇和正常的孕妇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30例正常孕妇外周血中s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sI-CAM-1在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清中的平均浓度比正常组高,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结论 sICAM-1是一个优秀的诊断胎膜早破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6(014)004【总页数】3页(P42-43,56)【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胎膜早破;诊断【作者】程占莲;师毅【作者单位】延安市吴起县人民医院陕西延安 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检验科陕西延安 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33妊娠妇女在临产前发生的胎膜自然破裂,称为胎膜早破[1],是一种产科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15%以上,同时孕周越小,围产儿的预后就越差。
如果胎膜早破不能被及时发现并诊断,可能导致脐带脱垂、胎死宫内、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早产、胎盘早剥、母儿感染等情况,甚至使围产儿死亡率大大增加,严重的威胁着母儿的健康。
实际上临床对于胎膜早破的诊断仍然不太明确,主要根据孕妇提供的阴道流液病史予以诊断。
目前用于胎膜早破诊断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阴道后穹窿液体pH值检测、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检测及羊膜镜等检查,但这些检查方法往往准确度不高、费时费钱等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2]。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寻找羊水中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并将其研发成为能在外周血中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成为了当下胎膜早破诊断的研究热点。
目前尚未见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用于诊断胎膜早破的研究报道。
本研究通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1,sICAM-1),从而进一步探讨检测孕妇血清中sICAM-1在诊断胎膜早破方面的应用价值。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相关妊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细胞间粘 附分子 一 ;早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流产 1
中图 分类 号 :R 1. + 742 6 4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1 1 (0 0 3 0 6 — 5 0 6 44 2 1)0 — 30 0
细胞 问粘 附分 子 一 ( A 1 是表 达 于细胞 1 I M一 ) C
二 、I A 1的生物 学效 应 C M一
表 面 的糖蛋 白 ,可识 别 并 与 附 着其 表 面 的特 异性
受体发生相互粘附现象 ,参与免疫调节 、免疫应 答 及 炎症 反 应 。早期 妊 娠 时 ,细胞 粘 附分 子 主要 参与着床 、胎盘血管的发育 ;并 与妊娠相关疾病 如 妊 娠 期高 血 压 疾 病 、胎 儿 生 长受 限和 早 产 等 的
表 达 状况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0 1 8
激活内皮细胞上的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使 它们 在内皮细胞表达并上调 ,从而引起循环中的 炎症细胞如 中性粒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等移行 , 聚集 ,并 紧 密粘 附 于炎 症 部 位 ,使 血 流 减 慢 ,引
起血管通透性增加 ,促进 WB 越过血管到达炎症 C
的 T细胞粘附,使 T细胞向 B细胞传递活化信号 , 增强树突状细胞 ( C ,单核 / D) 巨噬细胞等抗原提 呈 细 胞 ( P ) 的功 能 。 激 活 MHCI类 限 制 性 T AC 1 细胞 ,在其它与 M CI H 类分子相关 的细胞表面激
粘附分子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一)
粘附分子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一)关键词:粘附分子钙粘附素细胞外基质卵泡发育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是一类细胞膜表面糖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
它们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及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及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粘附分子已逐渐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对细胞粘附分子在生殖中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细胞粘附分子在卵泡发育及调控中的作用作一扼要综述。
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CAMs成员众多,已发现50多种,分属以下五大家族:一、钙粘附素(cadherin)家族全称为钙依赖性细胞粘附分子(calciumdependentcelladhesionmolecule),包括E-cadherin(见于成人上皮细胞),N-cadherin(见于成人神经和肌肉细胞)和P-cadherin(主要见于胎盘和上皮组织,亦可在发育阶段见于其他组织)。
钙粘附素主要参与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因此,它们在调节机体形态发生过程和维持成人组织的结构完整性与极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细胞表面,其粘附作用具有亲同源性,即表达同源性钙粘附素的细胞将发生粘附1]。
二、整合素(integrin)家族是一组细胞表面糖蛋白,其酸体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ix,ECM)成分,如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胶原蛋白(collagen,CA)、体外粘连蛋白(vit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LN)。
整合素的主要功能为参与免疫细胞的粘附作用。
整合素均为α,β亚单位通过非共价健结合起来的异二聚体。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众多,作为整合素配体的主要有二类:1.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ICAM)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相互作用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急性心肌梗死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其意义
表1 AMI患者Killip分组各组间sICAM-1测定结果
心功能 例数 sICAM-1(μg/L)
Ⅰ 14 339.71±128.77 Ⅱ 20 483.62±1 Nhomakorabea1.42*
Ⅲ+Ⅳ 16 704.88±272.21**
本实验结果表明,AMI患者sICAM-1水平较正常组高,提示ICAM-1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
斑块破裂,继之引起的血栓形成是AMI的主要发病机制。斑块破裂的原因除与斑块本身的不 稳定性、血管痉挛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外[4],ICAM-1可促进斑块的破裂。Tenag lia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斑块内皮细胞上ICAM-1表达增加[5]。ICAM-1可促进白 细胞的粘附聚集,聚集的白细胞可释放干扰素而降解细胞外基质成份使斑块易于破裂,并可提 高平滑肌细胞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诱发痉挛使斑块破裂[6]。ICAM-1除促进血 栓形成外,还可使白细胞直接浸润心肌细胞,释放细胞毒性物质造成心肌细胞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其意义
更新日期: 03-14 周衍菊 晋万强 徐梅 王克平
【摘 要】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 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健康者血浆sICAM-1水 平。结果:①AMI患者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②AM I患者按心功能分组,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ICAM-1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 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
1.2 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1.8ml,置于含有0. 2ml 2%EDTA的塑料 管中,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血浆),置于-80℃冰箱中待测。健康对照组于清晨空 腹采血,方法同上,sICAM-1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购自法国Coulter公司,严格 按说明书操作。
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
-- - - 一 - 一 - - 一 -一 -  ̄- 一 . z
中 文 摘 要
与正常早孕绒毛相比差异显著 ( p < 0 . 0 1 ) o葡萄胎滋养细胞
理生理过程。许多研究表明 I C A M- 1 和V C A M- 1 在好娠 旱 期参与了母胎界面的相I f t a i 附和相互作I I I , 可能与胎盘形成
过程「 } ” 滋养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母体对胎儿免疫耐受性的形 成有关。 滋养细胞是胚胎种植、 胎盘形成过程中 种特殊的 f 一 皮细胞, 其侵入母体螺旋小动脉、 建立母胎循环的过程类 似恶性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的浸润, 但其侵入是有严格的时 空限制的, 这是滋养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最大的区别。 妊娠 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病理了 } 理机制非常复杂、 涉及多系统功 能紊乱的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 迄今为止, 虽然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进行 了 大量的
研究, 但其发 病机制尚 未 完全阐明。1 9 1 8 年Y o u n g 首 先提
出子宫一 胎盘缺血学说,得到较普遍的接受。许多学者认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 一 种胎盘疾病, 首先为螺旋动脉壁滋养 细胞浸润不足I f致胎盘血流低灌注, 其次为胎盘低灌注对母 胎影响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滋养细胞疾病是 一 组滋养
显著性差异, 但在绒毛间质和血 _ 管内皮细胞,I C A M - I和
V C A M- 1 均呈强阳性表达,此结果与Z h o u Y报道的 一 致。
和V C A M- 1 表达的比较。I C A M- 1 和V C A M- 1 在早期妊娠 正常绒毛、 自 然流产绒毛和葡萄胎滋养细胞上的表达情况见
F i g ] , 3 - 7及 T a b l e l 。正常早孕绒毛滋养细胞 I C A M- 1和
细胞黏附分子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细胞黏附分子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细胞黏附分子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抗粘附治疗成为多种疾病有效治疗的手段。
对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粘附分子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简述其分子基础。
1黏附分子分类1.1钙离子依赖的粘附分子家族主要包括E-Cadherin、N-Cadherin、P-Cadherin三个亚类。
钙离子依赖的粘附分子家族的粘附分子主要在各种组织形成之际决定细胞间粘附的选择对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选择性聚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Cadherin分子在体内有其独特的组织分布,它们的表达随细胞生长发育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在结构上,可溶性粘附分子一般缺少其对应膜结合粘附分子的穿膜和胞浆部分,其分子量也比相应膜结合粘附分子为小。
由于可溶性粘附分子通常具有膜结合粘附分子的结合活性, 因此可能作为机体调节细胞粘附作用的一个途径发挥作用。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 粘附分子的表达或脱落增加,导致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水平显著升高,使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检测可能成为监测某些疾病状态的指标。
1. 2免疫球蛋白超级家族有以下成员:①细胞间粘附分子:分为ICAM-1(CD54)、ICAM-2和ICAM-3, 能与LFA-1 (CD11/CD18)及MAC-1(CD11b/CD18)结合。
白细胞整合素与ICAMs的结合,在淋巴细胞的特异抗原反应中和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并移向炎症部位的过程中起作用。
②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存在于内皮细胞膜上,受致炎因子刺激增加。
③细胞-细胞粘附分子:分布于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上。
是膜本体糖蛋白,通过非钙依赖的同种连接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
④血小板或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存在于血小板、内皮细胞间连接及髓性白细胞上,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PECAM-1介导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多机制的。
细胞与细胞黏附的关系与功能
细胞与细胞黏附的关系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构成了各种生物体的组织与器官。
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在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细胞与细胞黏附的关系以及黏附的功能。
1. 细胞黏附的概念细胞黏附指的是细胞与周围细胞或外界环境之间通过一个结构的物质黏附在一起的现象。
细胞黏附可以通过细胞间的黏附蛋白、黏附分子等介导,这些黏附分子能够使细胞与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2. 细胞黏附的类型细胞黏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和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
2.1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是通过细胞间的黏附蛋白介导的。
黏附蛋白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CAMs)、整合素等。
细胞间粘附分子是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能够使细胞黏附在一起。
例如,在组织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通过细胞间粘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整合素是一类跨膜蛋白,能够将细胞与外界基质结合在一起。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通过上述黏附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2.2 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是通过细胞表面的整合素与基质中的黏附分子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黏附分子包括纤维蛋白、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
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对维持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组织维持和修复过程中,细胞通过与基质的黏附来定位和定向迁移,从而参与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3. 细胞黏附的功能细胞黏附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3.1 维持组织结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可以使细胞形成紧密的结构,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通过细胞间的紧密黏附,细胞能够协同工作,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在上皮组织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使细胞形成连续的层状结构,起到防止外界物质侵入的作用。
3.2 调控信号传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够通过黏附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来调节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例如,细胞间粘附分子可以通过黏附蛋白和细胞内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传导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等信号,影响细胞的行为。
胚胎发育中着床过程的分子调节机制
胚胎发育中着床过程的分子调节机制胚胎着床是指受精卵在输卵管与子宫腔中移动,膜壳破裂后,落定在子宫内膜上并与之融合,开始在子宫内膜上扎根并发育。
这个过程是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涉及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和协调。
现代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分子调节机制被揭示,加深了对这个复杂生物学过程的理解。
胚胎着床发生在周期第三周左右,也就是受孕后的六到十天。
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的囊胚开始进入子宫,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导引和作用,最终在子宫内膜上扎根并定居。
这涉及到多种蛋白质、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输卵管传输,过程中胚胎囊胚必须从输卵管前端进入输卵管中段,才能够顺利进入子宫。
这个过程中,囊胚表面的黏附蛋白和配体要与输卵管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且靠人工的力量难以实现。
第二阶段是子宫导引,囊胚在进入子宫之后,需要被子宫内膜的信号分子所吸引或排斥,最终定居在适当位置。
这种信号分子包括内膜素、细胞因子信号等多种因素,牵涉到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和内部信号转导通路。
第三阶段是黏附和侵入,这个阶段需要囊胚与子宫内膜细胞表面的胞外基质分子黏附并产生信号通路活性,进行侵入和迁移。
这个阶段涉及到胞外基质分子的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修饰和调控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第四阶段是扎根和成长,这个阶段需要囊胚通过发育成纤维化细胞,开始形成胚盘,并进行定向分裂和移动,最终形成胚胎和胎盘两个重要器官。
在这个过程中,多种生长因子、激素、信号分子等发挥重要作用,完成了胚胎着床的过程。
胚胎着床的分子调节机制非常复杂,需要多种信号通路的协调和作用。
其中,细胞外基质分子,如纤维连接蛋白、碳酸盐骨架蛋白和透明质酸等,是胚胎着床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蛋白质可以调节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促进囊胚与内膜上皮的结合和时间性。
同时,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IGF-1、EGF、FGF等,也充当着重要的调节因子,能够增加绒毛膜的生长和内膜细胞分化。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紧密化的原因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紧密化的原因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紧密化的原因哺乳动物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会逐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细胞体系。
这种细胞紧密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为后续器官和组织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那么,哺乳动物胚胎细胞为什么会紧密连接在一起呢?以下是可能的原因:1. 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黏附分子是负责将细胞黏在一起的蛋白质。
它们通过与相邻细胞上的相同分子结合,使得细胞之间产生了强大的结合力。
这种结合力不仅可以帮助组成多个组织和器官,还可以防止病原体入侵身体。
2. 紧密连接蛋白紧密连接蛋白是位于两个相邻上皮细胞间隙处、形成连通通道(tight junctions)的蛋白质。
这些连通通道可以防止溶液和其他物质通过上皮层而进入身体内部。
此外,紧密连接蛋白还可以维持细胞的极性,保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3. 组织胶原质组织胶原质是一种结构复杂、分子量大、含有大量氨基酸的蛋白质。
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胶原质会形成纤维状结构,将相邻的细胞连接在一起。
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可以增强组织和器官的韧性和弹性,还可以促进身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运作。
4. 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包括蛋白质、多糖类物质等。
它们可以形成一个支撑体系,为相邻的细胞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此外,细胞外基质还可以调节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的传递,影响身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运作。
总之,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
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器官和组织的形成,还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外部环境的侵害。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CD4^(+)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Vol.41No.5May 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CD4+T 细胞辅助B 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赵倩1,2,张美玉2,季萍2,汪佳远1,王树军2,刘帅2#,王颖2#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上海200127;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200025[摘要]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CD4+T 细胞辅助B 细胞产生抗体中的作用,以及ICAM-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的相关性。
方法·①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就诊的SLE 患者50例(SLE 组)及仁济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60例(健康对照组,即HC 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组样本外周血CD4+T 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检测2组样本血清中可溶性ICAM-1(soluble ICAM-1,sICAM-1)含量。
②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样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α-CD3/28激活于24、48、72h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 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ELISA 检测培养上清液中sICAM-1含量。
③将健康人CD4+T 细胞-B 细胞体外共培养,分别设立对照组、刺激组、阻断抗体处理组,12d 后采用ELISA 检测3组培养上清液中IgG 含量。
结果·①SLE 组外周血CD4+T 细胞表面ICAM-1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均较HC 组升高(均P <0.05)。
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与早产相关性研究
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与早产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孕妇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测定,探讨ICAM-1在早产中的发病机制。
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50例早产孕妇和50例对照组血清ICAM-1水平。
结果早产孕妇血清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母体血清ICAM升高是早产的可能标志。
【关键词】早产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早产为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的分娩,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围产儿的危害极大。
全球发生率一直保持在5-15%。
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完善。
有许多并发症,故其生存率低。
西方发达国家早产儿死亡率为5.0~9.0%,发展中国家较高,国内报道为12.7%-20.8%[1]。
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75%以上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2]。
存活的早产儿中10%~30%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智力障碍。
虽然早产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早产与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亚临床感染是引起自发性早产的主要原因[3]。
笔者对50例早产孕妇(早产组)和50例足月孕产妇(对照组)进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并进行了相关性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早产孕妇50例作为早产组,年龄23~33岁,孕周29~36周,所有入选孕妇均符合先兆早产的诊断标准[4]。
同期选取在本院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同孕周未临产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32岁。
各组孕妇均为单胎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内科合并症。
1.2 试剂和方法1.2.1 标本的采集所有孕妇取肘静脉血3m1。
3500r/min速度离心10min分离血清。
1.2.2 检测方法血清ICAM-1均采用ELIS测定。
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说明进行操作。
1.3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x±s 表示。
两样本均数间采用t检验,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细胞间黏附分子1正常水平
细胞间黏附分子1正常水平细胞间黏附分子1正常水平:对细胞活动起支配性作用的蛋白质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
ICAM-1分子参与了细胞间黏附、信号传递、免疫反应等许多生物学过程,对于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ICAM-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ICAM-1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由单个多肽链组成,分子量约为90kDa。
ICAM-1分子的结构包括5个I 型免疫球蛋白结构域(Ig-1到Ig-5),其中Ig-1到Ig-3结构域与其他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相似,而Ig-4和Ig-5结构域是ICAM-1分子独有的结构域。
这些结构域在ICAM-1分子的生物学功能中都具有不同的作用。
ICAM-1分子作为黏附剂,其功能主要在于通过与细胞表面的配体进行结合,实现细胞间的黏附。
ICAM-1分子可与膜表达CD18的细胞受体结合,这种受体是纤溶酶体激活因乙型(FABP)和浆细胞素共同组成的糖蛋白分子,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ICAM-1分子在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CAM-1分子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入侵微生物和异物的主要系统,而ICAM-1分子在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ICAM-1分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受到外界的感染或损伤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应答机制,细胞间黏附分子会被诱导表达,用于细胞间的黏附和信号传导。
ICAM-1分子的表达则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细胞因子可诱导ICAM-1的表达,从而使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类型能够与其相互作用,实现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调节。
此外,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人们发现ICAM-1分子可以作为肿瘤抗原的识别分子,加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
因此,针对ICAM-1分子的研究,对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和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IL—1系统与胚泡着床的关系
IL—1系统与胚泡着床的关系
张炜
【期刊名称】《生殖与避孕》
【年(卷),期】1998(018)005
【摘要】胚泡着床是成功妊娠的第一步,但其精确机制还不清楚.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为着床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人们从胚泡着床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细胞因子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其在着床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其中白介素一1(Interleukin-l,IL-1)系统对胚泡着床的影响较大,研究资料较多,本文就近几年的文献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259-262)
【作者】张炜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1.3
【相关文献】
1.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L-6、IL-2系统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J], 赵彩彦;王彦锁;周俊英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IL-6、IL-8关系的研究 [J], 黄程辉;石林阶;左晓霞;李亚萍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35水平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 [J], 赵冕;朱桂晋;周蕾
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31水平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研究 [J], 石渝; 何应中; 钱媛; 伍小雪; 苟晓琴; 黄俊琼
5.调节性T细胞、TGF-β、IL-6、IL-10、IL-l7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影响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J], 王菊霞;郑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高征子宫蜕膜及胎盘中的表达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高征子宫蜕膜及胎盘中的表达孙国强;乔福元;鲁秋云【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1(030)005【摘要】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妊高征子宫蜕膜及胎盘中的表达,在20例正常妊娠及24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中,以选择性剖宫产取其子宫蜕膜及胎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ICAM-1的表达,发现妊高征子宫蜕膜的血管中可见ICAM-1阳性的滋养细胞侵人,且这些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P<0.05);胎盘合体滋养细胞染色明显强于正常妊娠(P<0.001).结果表明:ICAM-1阳性滋养细胞侵入蜕膜血管伴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以及胎盘合体滋养细胞ICAM-1表达增强.提示ICAM-1介导的免疫机制在妊高征的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总页数】3页(P470-472)【作者】孙国强;乔福元;鲁秋云【作者单位】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武汉,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7.24;R32L4;R392.31【相关文献】1.妊高征患者蜕膜组织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J], 崔澄;米裕;李领香;卢玉莲;郝淑维;金玉祥;刘复权2.绒毛和胎盘中Jagged-1/Jagged-2的表达与蜕膜中CD56+NK表达相关性探讨[J], 于哲;蒋春林3.抑制 miR-29a 表达对体外蜕膜化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催乳素分泌的影响[J], 张鹏;姜万君4.米非司酮药流时整合蛋白β3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蜕膜与绒毛内的表达 [J], 李瑞珍;王振海;吴瑞芳5.妊高征胎盘及脐带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J], 乔福元;孙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早产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早产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刘艳;刘建西;蒋小亚;李惠;马元华【期刊名称】《实用妇产科杂志》【年(卷),期】2009(025)006【摘要】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早产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8例早产胎膜早破(PPROM)孕妇为研究组(PPROM组),36例与PPROM组孕周相对应之胎膜完整的自发早产(PTL)孕妇为对照组(PTL组),应用sP 法检测各组胎膜ICAM-1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PROM组中有55.26%(21/38)存在绒毛膜羊膜炎,PIL组中为36.11%(1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ICAM-1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ROM组和PTL组ICAM-1的阳性表达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72,且病理结果中炎症越重的患者其胎膜上ICAM-1的阳性表达越明显.结论:ICAM-1的表达与感染相关,异常表达在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感染越重的患者,ICAM-1的表达越明显,提示妊娠结局的严重化.【总页数】3页(P357-359)【作者】刘艳;刘建西;蒋小亚;李惠;马元华【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贵阳,5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3+3【相关文献】1.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高志星;陈丽霞;张红梅;焦建新2.胃癌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牟时斌;高峰3.神经钙黏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李丹;何伟锋;岳文婧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核转录因子-kappa在人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黄孝宇5.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贾志杰;贾亚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章汉旺;阎桂英;朱桂金;靳镭;岳静;艾继辉;刘群【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4(033)002【摘要】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21份、异位病灶组织8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正常盆腔对照组Ⅰ的子宫内膜10份,盆腔炎致盆腔粘连对照组Ⅱ的子宫内膜10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在位内膜、异位病灶内膜ICAM-1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ICAM-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子宫内膜的ICAM-1表达,两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异位灶组织ICAM-1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位及对照组内膜.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灶组织ICAM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总页数】3页(P186-188)【作者】章汉旺;阎桂英;朱桂金;靳镭;岳静;艾继辉;刘群【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1【相关文献】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意义 [J], 潘玉香2.SCF/C-Kit在子宫腺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和意义[J], 陈世荣;胡志华;冯智君3.蛋白基因产物9.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 [J], 熊平安;方彩云;张春莲;黄润强4.TRPV1及其致敏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变化 [J], 付一元;肖青;范雪梅;傅静;王蔚军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ER和TrkB的表达及发病机制 [J], 赵静;刘阳;郭端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妊娠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妊娠
张丽珍;马秀菊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年(卷),期】2008(019)001
【摘要】细胞间粘附分子-1属于粘附分子类免疫蛋白超家族中一个很重要的成员,参与了体内免疫炎症反应及胚泡植入、妊娠维持和分娩的发动.其可溶形式在一些妊娠相关疾病中具有诊断和预测价值,例如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子痫前期等疾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妊娠的相关性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妊娠及分娩机制,防止妊娠失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线索.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张丽珍;马秀菊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
【相关文献】
1.黄芪对急性肺损伤模型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调节作用 [J], 周易;李火平;夏光明;张慧;金朝霞;周帆;石素平
2.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相关妊娠的研究进展 [J], 彭静;黄隽
3.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J], 陈小芳;杨彦;杨伟文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及新生儿脐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时青云;刘淑云;彭芝兰;彭冰
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的变化 [J], 朱靖;葛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皮 细 胞 、 管 内皮 细 胞 、 底 细 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纤 维 细 胞 、 核 巨 噬 细 血 基 成 单
胞 及 淋 巴 细胞 中 都 有 表 达 , 外 培 养 的 子 宫 内 膜 上 皮 细 胞 比基 体
细 胞 整 合 素 , 与 细 胞 内微 管 、 丝 和 肌 动 蛋 白等 骨 架 相 连 , 其 微 与
细 胞 的形 态 密 切相 关 , 有 细 胞 “ 水 ” 作 用 , 增 强 和 稳 定 具 胶 样 能 细 胞 间连 接 , 被 认 为参 与 了 细 胞 内 外 信 息 传 递 。研 究 发 现 , 并 I AM一 是 鼻 病 毒 的受 体 。 C 1还 2 2 I A 1的生 物 学 作 用 I AM一 . C M- C 1与 L 1和 Ma- F c1等 配 体 结 合 后 激 活 所 必 需 的 协 同刺 激 信 号 , 而 介 导 T T 细 胞 、 从 — T 细 胞 与 基 质 细 胞 、 应 细 胞 与 靶 细 胞 间 的相 互 作 用 和 炎 性 反 效 应 。I AM一 C 1的生 理 作 用 不 仅 是 调 节 细 胞 与 细 胞 间及 细 胞 与
跨 膜 糖 蛋 白 , 细 胞 黏 附 分 子 (ellra h s n moeue , 为 cl a d ei l l u o c s
C Ms 中 免 疫球 蛋 白 超 家 族 (gs pra l,gS ) 主 要 成 A ) I-u efmi I- F 的 y
员 ,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 0 10 相 8 ~ 1 )×1 。 核 心 多 肽 为 5 × 1。 0, 5 O。 IAM一 C 1由较 复 杂 的 细胞 外 区 、 水 的 跨 膜 区 和 较 短 的 胞 质 内 疏 区构 成 。 IAM- 细 胞 外 区 由 5个 免 疫 球 蛋 白 (g 样 结 构 组 C 1 I)
中图 分 类 号 : 3 1 3 R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9 5 (0 8 1—7—3 1 7 — 4 5 2 0 ) 48 0 0
黏 附 分子 参 与 生 殖 调 节 , 排 卵 、 胎发 育 、 泡 着 床 、 胎 在 胚 胚 胚 干 细 胞 的分 化 方 面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在 胚 泡着 床 中 的作 用 日渐 其 引 起 人们 的重 视 。细 胞 间 黏 附分 子一 ( tr l l deinmo 1 i ec l a ahs l n eu r o ~ eue1I A 1属 于 黏 附分 子 , 生 理 条 件 下 广 泛 表 达 于 多 种 cl , M-) - C 在
组 织 细胞 和细 胞 间 质 表 面 , 表达 水 平 较 低 ; 但 当受 到 炎 性 细 胞 因
子 [ 白细 胞 介 素 1I-) 肿瘤 坏 死 因 子一 ( Fa 和 干 扰 素 如 ( 1、 L aTN _) ( N 7 等 ] 激 后 I A 1表 达 明 显 增 多 。在 生 殖 领 域 , I -) 刺 F C M- j I A 1 与 了胚 胎 的 生 长发 育 和 胎 盘 形 成过 程 , C M- 参 在早 期 的胚 泡
马 步 国 叶 健。 李后 文 1 广 西 医科 大 学组 胚教 研 室 , 宁 5 0 2 ; , , (. 南 30 1
2 广西壮 族 自治 区计 划生 育委 员会 , . 南宁)
【 键 词 】 胞 间 黏 附 分 子 1 子 宫 内膜 ; 胚 泡 ; 胚 胎 植 入 关 ;
MHC I类 分 子 作 用 活 化 细 胞 毒性 T 细胞 , 导 细 胞 毒 性 细 胞 介
免疫 反 应 。
3 I AM- 表 达 及 调 控 C 1的 3 1 I AM一 . C 1在 子 宫 内膜 的 表 达 I A 1在 人 的 子 宫 内膜 C M一
成 , 别 有 5 单 独 的外 显 子 编码 ; 膜 区 、 号 肽 和 胞 质 尾 区 分 个 跨 信
1 1 I A 1的结 构 . C M-
I AM-( D 4是 1 8 年 鉴 定 的 单 链 C 1C 5 ) 96
和病 理 过 程[ 。I AM- 作 为抗 原 提 呈 细 胞 的 协 同 分 子 , 化 2 C ] 1 活
主要 组 织 相 容 性 复 合 物 ( HC I) 限 制 性 T 细 胞 , 与 M 1 类 还
则 分 别 有 两个 不 同 的 外 显 子 编 码 。I AM- C 1蛋 白分 子 含 有 5 5 0 个 氨 基 酸 , 以 二 聚体 形 式 低 表 达 于 多 种 组 织 细 胞 的表 面 和 细 可 胞 外 基 质 。在 其 他 因素 作 用 下 ,C I AM~ 1的 细 胞 外 区 可脱 落 进 入 血 液 循 环 或 组 织 液 , 为 sC 成 l AM一 。sC M一 较 小 , 仍 具 1 lA 1 但 有 与 淋 巴 细 胞 功 能 相 关 抗 原 - ( F 1 结 合 的 活 性 , 而 与 多 1 L A_) 从 种病理生 理过程有关 。
维普资讯
・
80 ・ 7
检验 医学与临床 2 0 年 7 08 月第 5卷第 1 4期 L bMe l , l 2 0 ' o i . a d i J y 0 V 1 ! Cn u 8 .
细胞 间黏 附分 子一 胚 泡 着 床 的 关 系 1与
发 育 、 宫 内膜 容 受性 的建 立及 胚泡 着 床 过 程 中有 一定 作 用 。 子
1 I AM一 C 1的 结 构 与 基 因
基 质 问 的 黏 附 作 用 , 且 参 与 细 胞 的信 号 转 导 、 胞 的 生 长 移 而 细
行 、 瘤 的浸 润 转 移 、 疫 炎 性 反 应 、 管 生 长 等 一 系 列 的 生 理 肿 免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