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
原创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界干扰因素的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注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 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就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 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
(3)实验流程
制作生态缸框架 缸底部的铺垫
注入水
放入动植物 密封生态缸
标准:100cmX70cmX50cm
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 沙土层厚5~10cm
注意:从缸内低处注入
水中放浮萍、水草、小乌龟 沙土上移植仙人掌(或仙人球) 花土上移植蕨类植物和杂草 花土上放置蚯蚓、蜗牛
用胶带将生态缸密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表现: 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 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相反,组成成分越少,营 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弱。自我调节能力 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5、生态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②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逆转,且具有单向性。
2、食物网: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①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②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如蚯蚓、蜣螂、秃鹰等)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必要)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形式:热能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它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水、空气和土壤的净化、物种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然而,许多生态系统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
全球变暖、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入侵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确保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并可持续。
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仍能维持其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过程的能力。
这是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和性质,以便预测其未来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崩溃。
目前,许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正在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他们发现,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既定的生态过程和环境因素。
例如,当生态系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时,生物种群会发生变化,生态过程会受到干扰,物质和能量流动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因素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和实施能够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稳定的管理措施。
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与其功能稳定性密切相关。
它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物种、景观和人类特色的持续和合理使用,以保证未来世代的利益。
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种群和行为的压力、保护生态系统关键物种、收集并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加强生态系统研究。
这些措施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以满足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性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和目标。
例如,需要协调自然保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减轻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提高生态系统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努力。
这将要求我们采取更有效的跨部门合作和各方参与,以便从不同的角度解决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专题23 生态系统 (解析版)
专题23 生态系统1.(2022·海南高考)5. 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
下的列有关叙述错误是()A. 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B. 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C. 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D. 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022·海南高考)2、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详解】A、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珊瑚虫和体内虫黄藻互惠互利,属于共生关系,A正确;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B错误;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属于人类过度使用生态系统的资源,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正确;D、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因此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2.(2022·1月浙江选考)5. 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B. 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C. 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D. 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答案】A【解析】【分析】将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处理可以利用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了环境污染。
【详解】A、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等,此类垃圾若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还会污染环境,A错误;B、厨余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B正确;C、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沼气,此过程可再生能源,C正确;D、分解者可以将禽畜粪便分解为无机物,作为花卉肥料,而释放的CO可向无机环境归还2碳元素,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D正确。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初中科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就越高。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如果只播种单一的马尾
松林,由于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弱,遇到虫害,会使成片的马尾松 死亡。因此,通常还要人工点播或补植其他多个树种,以提高树林的自动 调节能力。当然这会增加造林成本,另外与提高树种的成活率没有关系。
【答案】 C
【例 2】 如图 2.5-1 是一个草原生态系 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一定 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稳定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不同 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不同,稳定性也存 在差异。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是 一个生态系统能在自然界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的内在因素。
据估计我国目前有 400 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 50 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 界 100 个最危险的入侵物种。我国入侵物种造成的总体损失估计为每年数千亿元人民币。 如紫茎泽兰、水葫芦、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美国白蛾、非洲大 蜗牛等。
外来生物入侵是相互的,我国也有一些生物进入其他地区,成为别处的入侵物种。 比如葛藤,作为一种药材引入美国,然而到了美国后却大量滋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 重大影响。再比如青鱼,在中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肉食性鱼类,然而不慎传到美国,已 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 100 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例 1】 某市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先用飞机进行马尾松林飞播,然后用 阔叶树种进行人工点播或补植,以形成针阔混交林。这样做对于生态平衡
专题2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2019)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
新人教一轮复习—同步习题专题二十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基础篇固本夯基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2021广东,2,2分)“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答案C2.(2022届江苏常熟抽测,13)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中遗漏了一个箭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按照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藻类的能量一定有10~20%被乙同化B.在不变动各生物营养级的前提下,补充的箭头可以添加在甲丁之间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D.图中甲和乙属于同一个种群,而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答案B3.(2022届湖北重点中学期初联考,20)(多选)“一鲸落,万物生,虽死犹生”。
“鲸落”就是大海中的鲸鱼在死后落到几千米深的海底,靠其尸骨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几百年。
一些腐生细菌在分解鲸鱼骨头时会产生硫化氢,硫细菌可以转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自身的有机物。
下列有关“鲸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B.“鲸落”生态系统中缺少生产者C.“鲸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断地散失D.“鲸落”生态系统内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BD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2022届山西长治监测一,19)某一观赏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供人们观赏,应当采取怎样的关键措施?这是利用了哪种类型的信息?()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物理信息B.适当提高温度生物信息C.适当多浇水化学信息D.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物理信息答案D2.(2021福建,6,2分)下列关于生态茶园管理措施的分析,错误的是()A.使用诱虫灯诱杀害虫,可减少农药的使用B.套种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提高土壤肥力C.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修剪茶树枝叶通风透光,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答案C3.(2022届江西临川一中月考一,24)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课件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讲义 上课课件ppt 考情解读 考点通关
一般呈正金字塔形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3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类型 项目
分析
(续表)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总是 有能量的耗散,故能量流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 一株大树上时,该数量金 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变 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 物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 示)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 生物量
动逐级递减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4
返回目录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通关秘籍】 对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
(1)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而并非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所 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 (2)被某一营养级摄入体内的能量,并不是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因为有一小部分能量存 在于其排出的粪便中而未被利用,最终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②流 入下一个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 分解者利用,即目前“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则第④部分的能量将保留至下 一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形成原因及类 型
考查频次 考查题型
所占分值
5年10考
选择题、 选择题2~6分,非 非选择题 选择题7~8分
5年10考
选择题、 选择题2~6分,非 非选择题 选择题8~16分
5年7考
选择题、 选择题2~6分,非 非选择题 选择题8~16分
高考复习讲义
考情精解读 3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是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由生态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紧密
相关,下面对其进行归纳:
1.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部分。
在生
物圈中,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各种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圈和生态位等。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也不同。
2.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生境提供、
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
生态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维
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还可以维持水、气、土地等资
源的稳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循环,保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高考真题汇编生物第八单元专题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
专题2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1.(2013·高考广东卷)右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选A。
首先分析出鲈鱼以鱼a、鱼b两种小型土著鱼为食,且鲈鱼与土著鱼属于不同种生物;再依据食物链的营养环节由后向前分析土著鱼、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总量变化。
鲈鱼以土著鱼为食,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每流经一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因此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B项错误;依据食物链的营养环节由后向前分析土著鱼、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总量变化: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总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化则为先减少后增加,C、D两项错误。
2.(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的种群数量。
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清楚三个优势种群的营养关系,并写出食物链,即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
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性
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性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乱伐乱采、污染空气、水和土壤是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互动作用体系,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它不仅是自然界的呈现,也是维系着自然界与人类的生命基础。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是指在一个稳定的时间范围内,系统内物种间的数量和活动趋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性质。
与之对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环境中物种的数量和活动保持相对不变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是维系生命系统的关键,而其失衡和不稳定会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因此,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往往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
生物多样性指阐述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包括从基因到物种层面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快速现失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例如,当某种重要生物种群数量减少时,它们与其他生物的互动也变得更加复杂,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其他生物的数量下降,最终形成生态系统的失衡。
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性的措施有多种,其中最关键的是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能让生态系统发挥最大的稳定性,适应力和弹性。
人类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护和维持各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减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发展速度。
其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样能够有助于维持一个有益的生态系统。
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措施,限制化石燃料燃烧、化学品溢出和废弃物处理等环境问题。
我们不能再冒险推迟采取行动的时候,若是没有即刻的行动,那么将来可能还会面临更大的生态灾难。
此外,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性的办法。
可以通过减少浪费、使用可持续性的材料、食用当地和有机的食品等方式,来达到节约资源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在买物品时,发掘那些制造和分销的公司关于可持续资源的承诺,也是重要的。
总的来说,平衡与稳定是持续并畅通的生态系统所必须的条件。
没有了它们,我们很难使整个社会保持健康并可持续性。
高二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梳理
高二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梳理
高二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梳理
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名词: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语句:
1、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生态。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环境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而生态系统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在面对内外环境变化时保持各项生物生态功能平衡而不容易被破坏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结构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物质循环稳定性三个方面。
结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也就是说,在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下,生态系统不会发生物种灭绝或新物种产生等结构性变化。
功能稳定性是指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稳定,也就是说,在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下,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能够维持平衡、协调运转。
物质循环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的稳定,也就是说,在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速率、方式和过程保持相对稳定。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是通过对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组成部分、环境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建模,来分析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稳定状态的一种工具。
常见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有物质流、能量流、物种生态位和生态嵌套等。
1、物质流模型物质流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转化和类别变化的模型,通过各种方法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
物质流模型侧重于分析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能量消耗等。
2、能量流模型能量流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的模型,它以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为基础,将生物体内、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用数学模型构建系统特征参数,最终得出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和变化规律。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
⽣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态系统稳定性⽣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态系统稳定性[知识⽹络结构和知识点归纳]⼀、⽣态系统的功能(⼀)⽣态系统是⼀个开放的动态功能系统1、⽣态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2、与环境不断地进⾏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3、通过功能类群之间的营养联系实现“⾃我维持”4、具有⽣物⽣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流等基本功能(⼆)⽣物⽣产——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1、初级⽣产:主要指绿⾊植物的光合作⽤2、次级⽣产:指异养⽣物对初级⽣产品的利⽤和再⽣产(三)能量流动——系统内能量转移的过程1、过程(1)起点:始于⽣产者固定太阳能(输⼊能量)(2)渠道:沿⾷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3)终点:最终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输出能量)2、特点(以赛达伯格湖的能流分析资料为例)(1)传递数量:低于净初级⽣产量(总初级⽣产量与呼吸量之差)(2)传递⽅向:单向流动(既不能循环流动,也不能逆向流动)(3)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遵循1/10法则)3、能量⾦字塔以各个营养级的能值绘制,形象地表⽰能流特点4、能流分析意义——使能量流向有益于⼈类的⽣产和⽣活(四)物质循环——系统内⽣命元素的运动形式1、物质循环是指群落与环境之间⽣命基本元素的循环运动,包括:(1)系统内物质输⼊与输出,以及营养级之间的交换过程(2)系统间的物质交换,以及⼤⽓圈、⽔圈和岩⽯圈之间的调节过程2、实例:碳循环(1)带有全球性质(2)⽓态型(主要以CO2形式循环)(3)光合作⽤是CO2进⼊群落途径(4)碳素通过细胞呼吸、微⽣物分解、化⽯燃料利⽤等返回⽆机环境(5)物质流与能流的关系①系统内渠道相同,且能流伴随物质流。
②⽣物圈的物质呈往复循环运动;能量呈单向流动。
(五)信息交流—⽣物间通讯联络1、⽣物间通讯联络⽅式2、信息交流的意义(1)利于动物之间互相识别(2)利于捕⾷、御敌、繁殖等⼆、⽣态系统的稳态(⼀)⽣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1、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结构与功能呈现的⾼度协调状态(1)有⼀定物种组成和数量⽐例及典型⾷物链联系(2)能量输⼊与输出、物质积累与消耗⼤体相等(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合理的⽐例和速度(4)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周期性波动起伏2、具有良好的⾃我调节能⼒(1)抵抗⼒是指⽣态系统抵抗外界⼲扰并使⾃⾝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2)恢复⼒是指⽣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抵抗⼒稳定性1、实例:热带草原对⼲旱的抵抗⼒2、原因(1)⽣物对环境压⼒(⼲扰)有⼀定的适应能⼒(2)⽣态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动调节3、⽣态系统稳态遵循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律4、外界⼲扰超过⾃动调节能⼒的限度将导致⽣态失衡(三)恢复⼒稳定性1、实例:轻度污染的⽔体、⽕灾后的森林2、原因(1)抗污染⾃净化作⽤(2)过度繁殖能⼒和顽强⽣命⼒3、规律(1)⽣物世代短、结构简单、恢复⼒强(2)恢复⼒强则抵抗⼒⼀般较低(四)⽣态失衡1、⽣态稳态的破坏因素2、⽣态稳态破坏的表现(1)⽣态系统出现物种缺损,或不同营养级的数量⽐例失调(2)⽣态系统内能流受阻,或正常的物质循环途径中断(五)⼈类活动对⽣物圈的影响1、⼈⼝超速增长2、地球资源承受巨⼤压⼒(1)⼟地资源:耕地⾯积减少、⼟地⽣产⼒下降、粮⾷供应不⾜(2)⽔资源:世界⽔消耗量年增长率为2.5%,管理不良导致⽔质恶化(3)能源危机:21世纪中叶全球性⽯油危机将达到极限(4)森林资源:由76亿hm2→26亿hm2/1995年3、环境污染加剧(1)⼤⽓中CO2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将引起地球热平衡失调(2)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使紫外线辐射增加(3)酸⾬使⼟壤和⽔域逐渐酸化(4)有毒物质(如DDT)沿⾷物链的浓缩和积累(5)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导致⽔⼟流失、碱化或沙漠化(6)某某野⽣动物和植物资源濒临绝灭的危机[例题解析]1、⽣态系统的能流分析通常以哪个⽔平为前提()?A、⽣物个体⽔平B、种群⽔平C、营养级⽔平D、⾷物链(⽹)⽔平[解析] 答案为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讲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讲义生态系统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就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巧的机器,每个部件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是这个机器能够持续运转的关键。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简单来说,就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比如说,一场暴雨过后,森林里的树木可能会被吹倒一些,但很快,新的树苗可能会生长出来,森林里的动物们依然能够找到食物和栖息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依然能够正常运转,这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就像一个坚固的城堡,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而不被攻破。
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比如一片被火烧过的草原,在一段时间后又能重新长出茂盛的草,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就像是一个自动的调节器,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内部的变化来进行调整。
比如,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兔子的数量增加了,那么草就会被大量吃掉,草的数量就会减少。
而草的减少又会导致兔子的食物不足,从而使兔子的数量下降,最终让草和兔子的数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会失去平衡,甚至崩溃。
比如,过度的放牧可能会导致草原的植被被破坏,土壤沙化,最终变成荒漠,无法恢复。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自然因素,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这些强大的力量可能会在瞬间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不过,在自然的演化过程中,生态系统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来应对这些自然干扰。
然后是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
过度的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捕杀野生动物、排放污染物等行为,都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
2016年高考圈题(生物)新课标I卷题组1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一)考法解法【命题特点分析】本部分属于每年高考常考内容,选择题及非选择题形式均有,主要考察考生对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理解及贯通程度,难度系数在0.5-0.6之间;考查重点为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增长规律、群落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及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别是能量流动图解分析与相关计算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保护措施。
试题多以图表、实验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多种多样。
既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重点考查“双基”和实验能力。
【解题方法荟萃】解决该部分试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1、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增长规律(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的数量特征: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种群的空间特征: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2)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模型(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2、群落的概念与结构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3、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及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周围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等无机环境因子生物群落:(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注意: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食物链中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类动物间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摄入量同化量存储量获取量摄入量同化量存储量未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未获取量未摄入量未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信息传递:物理信息(萤火虫)、化学信息(昆虫的性外激素)、行为信息(昆虫的舞蹈,蜜蜂)(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4、生态环境的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及主要原因(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2):迁地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动物园或植物园等(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力度(二)真题剖析1【题干】(2013·安徽理综·30,12’)阅读如下材料:(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
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要点总结
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要点总结
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要点
总结
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要点大家都掌握了吗?没懂的同学赶紧来看看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在生态系统中, 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
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14安徽理综,29Ⅱ,14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
是。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
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
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
用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
答案(14分)(1)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2)样方法竞争生殖
隔离(3)玉米馒头(4)刚果红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2.(2014课标Ⅱ,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和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9分)(1)(3分)
(2)捕食(1分)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2014四川理综,9,11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
有。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降低。
答案(11分)
(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消费者捕食
(3)大于S
(4)次生狐尾草
(5)抵抗力
考点2生态系统的功能
4.(2014天津理综,3,6分)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A
5.(2014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答案D
6.(2014重庆理综,7Ⅰ,10分)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
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答案(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
(2)整体性(系统论)
7.(2014江苏单科,26,7分)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
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营养级。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
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演替。
(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序号)。
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个。
答案(7分)
(1)第三、第四、第五
(2)条件
(3)行为
(4)次生
(5)①6或7
考点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2014山东理综,27,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
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图中和(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
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1)b偏高
(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注两空可颠倒)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