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2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潘毅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潘毅
脏阴—五脏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脏阳—五脏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中医脏象 生理病理结合 具有解剖印记的功能 系统 与外环境密切相关
边界模糊 宏观、外延 动态、灵活
体系性
西医脏器 生理病理独立
解剖系统
边界清楚 微观、深入 定态、确定
单一性
中医藏象的本质
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归纳各种生理病理信息 的功能系统。
(一)主要生理功能
1.【 心主血脉】 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
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1)主血:营养、心生血 (2)主脉:心气推动与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
使脉道通利。
血正常运行 必备的条件
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临床观察要点
面色 生理 病理
舌色 脉象
心胸部感觉
舌有瘀斑
心 藏 神 内 涵

中医藏象学说将脑的功能归 于心,而分属于五脏。
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调节是 以心脑为主,多脏腑相互协调的
共同作用。
解剖学 生理病理 医学实践 文化哲学
功能系统 归类标记
【思考题】
一、中医藏象理论体系的建构特点 如何体现在心的生理功能上? 二、中医藏象概念的内涵如何?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五脏:心、肝、 脾、肺、肾
六腑:胆、胃、 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思考题(含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思考题(含答案)

思考题: 浙中大by MR.chao

考试题型:

名解2×10=20%

填空1×20=20%

单选1×20=20%

论述5×8=40%

1、哪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了中医理论的基本确立。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

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2、金元四大家是谁?各有何特点?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在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寒凉派”。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邪去正自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攻邪派”。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人尊称李东垣),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简述整体观的内容。简述辨证论治的过程及证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何谓阴阳,阴阳学说的基本特点有那些?

何谓阴阳互根?阴阳消长?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பைடு நூலகம்
2)初步形成时期代表性著作
(1)《黄帝内经》(《内经》)。《素问》+《灵枢》。 最早系统中医经典。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的标志 (2)《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3)《伤寒杂病论》,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 要略》。辨证论治运用。
(4)《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最早药物学
专著,载药365种。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绪 论
目的要求:
•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 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中医学理论
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什么是中医?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传统医学范畴,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
的诊断、防治等理论的一门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
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 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 理论体系。中医学也是科学的。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 1. 整体观念
• 2. 辨证论治
• 整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方式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 由组成元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 整体性: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表现为整体联系的统 一性,即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统一性 。
• 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2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2
“气有余便是火”,指出了火邪是由于气的过盛有余而产生的。这里的 “气”,含义广泛,包括了多种致病因素,大致有以下三类:①指外感邪气作 用于机体后,体内精气与外来邪气斗争而表现出一种亢奋的病理变化。鉴于 体质及医护的不同情况,风寒暑湿燥火等邪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产生 火的种种表现。②指情志的过度刺激,引起机体气机紊乱,造成气机郁结, 气郁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③阳气过盛化火。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
2.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善行而数变”是指病位游走不定,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 定;病状变化多端,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
3.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
火热邪气与暑邪虽同属阳邪,皆具有耗气伤津的致病特点,但二者仍存 在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 所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而且暑纯属外邪,而无内暑;火热虽 旺于夏季,但无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为病有内外之分,一般多以温热为外感 病因,火则多指内生,内生常因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形成。②暑在致病时, 往往兼挟湿邪为患,即暑多挟湿;火热致病常易生风动血和易致痈肿,又因 火与心相应,致病时,常见有扰动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的症状。
(五) 燥邪 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燥性干涩,易伤 津液,主要病症有皮肤干涩,甚则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不荣, 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燥邪易伤肺阴,主要病症有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 中带血。 (六)火邪 凡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火邪性质:火 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邪易致疮痈。

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

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
天气:清阳降浊凝重有形之体而成大地。 地气:浊阴轻清化散无形太虚而成天宇。
天气地气相互交感而化生万物。
“气者,人之根本也”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020/12/26
精、气、神的含义

1、气当中的精粹部分
精 2、泛指人体中一切有用成分(先天、后天之精)
以凝聚状态存在------------------有形质---形
2020/12/26
• 气化: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 表现:气-----形
形-----气 形-----形 气-----气 • 气的运动是气化的前提
2020/12/26
(三)气是天地万物之间作用的中介
• 天、地、人、万物变化是相通的(天人合一)气使 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 天地之间万物,皆由气化生
“万物之生,皆秉元气”《论衡.言毒》王充
“在天为气,在地为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素问

“人秉气而生,含气而长”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气阳气交合感应,化 生万物,皆源于气
2020/12/26
•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 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阴阳应象大论》
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 础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供本科90学时用)

教材主编:孙广仁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编写说明

本教案根据现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为蓝本,结合我室教学特点,按90学时设计、编写而成。

本教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学、美容学等专业本科学生授课时使用。

本教案中教学目的要求,按主次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除明确概念外,对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教学上的详略处理等均加以标示,并提出注意点,以突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章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和复习思考题,以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7年8月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9)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 (22)

第三章藏象 (34)

第四章经络 (56)

第五章体质 (64)

第六章病因 (68)

第七章发病 (78)

第八章病机 (81)

第九章防治原则 (97)

绪论

【学时】 6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1、阴阳失调与发病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必须通过机 体内部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因此阴阳失 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
二、阴阳失调
2、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疾病过程中,寒热属性随病体阴阳 消长盛衰变化而变化。
阴阴阳阳偏偏衰胜::阴阴或或阳阳单单方方面面的的量量绝绝对对低超于过 正正常常水限平度,(所胜引出起)寒,热从虚而损引的起反寒映热的壅一盛种 病反理映概的括一。种阴病虚理则概热括、。阳阴虚胜则则寒寒。、阳胜 则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能
功能
功能






阳胜则热 阴虚则热
功能
功能
功能






阴胜则寒
阳虚则寒
二、阴阳失调
3、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阴阳消长盛衰变化是疾病好转、 痊愈或恶化、死亡的根本机制。
三、气机失常
气滞 —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
气Stag逆natio—n 气Of Q机i 当降不降反升
气Reve陷rsed—Flo气w o的f Q上i 升不及、升举无力
病势变化、疾病转归:
表邪入里—正虚邪盛 、失治、误治、 直中等原因
里邪出表—正复邪衰驱邪外出
邪胜正负
正胜邪负
病入里、病重
病愈、邪有出路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绪论

名词解释

1.症

2.病

3.证

问答题

1.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关的著作。

2.金元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

3.何谓辨证论治?

4.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试举例说明之。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名词解释

1.精气

2.阴阳

3.五行

4.相乘

5.相侮

问答题

1.阴阳的特性有哪些?

2.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3.何谓阴阳对立制约?以人的睡眠节律及四季气候变化为例说明。

4.何谓阴阳互根互用?其内容包括什么?

5.何谓阴阳消长平衡?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

6.何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7.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8.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9.何谓五行相生?其次序及关系如何?

10.何谓五行相克?其次序及关系如何?

11.何谓所胜、所不胜?

12.应用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治法有哪些?

13.应用五行相克理论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治法有哪些?

脏腑

名词解释

1.天癸

2.先天之本

3.后天之本

4.藏象

问答题

1.脏腑主要分为几类?各类的生理功能及特性分别是什么?

2.何谓心主血脉?其功能正常发挥和哪些因素有关?

3.心藏神的含义是什么?其作用反映在哪几个方面?

4.何谓肺主宣发肃降?其生理作用各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如何?

6.何谓脾主运化?其对饮食物的运化过程如何?

7.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8.脾主升清的含义是什么?

9.脾主统血的机理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1.何谓中医学,何谓中医基础理论?

2.先秦、秦汉时期,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有几部?是哪几部?3.金元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医家,各有哪些学术论点?

4,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述整体观念、证、病、症、辨证及辨证论治的概念。

5.何谓五行,何谓五行学说?

6.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7.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各是什么?有何意义?

8.何谓五行相生、相克?各自的次序是什么?

9.五行相乘与相侮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0.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1.何谓五行制化?制化的规律及意义是什么?

12.怎样用五行学说解释五藏病变的相互影响?请举例说明。

13.根据五行相生与相克规律确定的常见治法各有哪些?分述之。

14.气的概念是什么,气的生成来源有哪几个?与哪些脏腑有关?

15.气的分类有几种?简述各自的概念,生成,分布,及功能。

16.气总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7.血液化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18.血液的生成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

19.试述血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20.为什么补益脾胃可以治疗血虚?为什么说肺为血液循行的动力?

21.试论血液循行的必要条件。

22.试述津液的概念。

23.试述津液的代谢过程。

24.简述气血之间的相互关系。

25.气与津液之间有什么关系?

26.为什么说津血同源?

27.填空题:藏象学说按照脏腑的生理特点,将脏腑分为()()()三类;五脏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

28.何谓藏象,何谓藏象学说?

29.何谓“精”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指导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指导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实验指导

班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基础医学院中基教研室

二O—二年九月五日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指导(一)

元气充沛与否对小白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的实验观察

一、实验学时

3学时

二、实验目的

观察元气旺盛或不旺盛的小白鼠在缺氧情况下生存时间的差异,以了解元气在生命活动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正气的盛衰是机体抗病和康复能力的内在依据,正气强则抵御外邪和适应恶劣环

境的能力就强,反之,正气弱则对恶劣环境的抵御能力就差。

人参大补元气。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小白鼠注射人参液和注射生理盐水作一对照,以观察在缺氧环境中抗御能力的差异。从而也从生理学的角度证实人参可提高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的耐受性。

三、实验用品用具

1、18 -20克雄性小白鼠10 只

2、125毫升带橡皮塞广口瓶10 个

3、1毫升注射器5付

4、6号注射针10个

5、人参注射液100毫升

5、生理盐水1瓶

6、秒表5个

7、纱布1卷

8、天平2台

9、鼠笼4个

10、卷筒纸5筒

(以上数字为一个实验组的用量。)

四、实验方法

1、将生晒人参以1 : 1浓度水煎至所需量,冷却待用。

2、称纳石灰0、5克10份。分别包于纱布内,置于广口瓶中。

3、取18-20克雄性小白鼠10只,分成二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并称好体重, 作好标记。

4、实验组小白鼠腹腔注射生晒人参提取液(以0.08毫升/ 10克的剂量);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

理盐水。

1、待用药10分钟后,将小白鼠放到广口瓶内,迅速用橡皮塞紧瓶,同时按下秒表。

2、仔细观察小白鼠窒息致死的时间,并记录备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3年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1. 什么是中医的基本理论?

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药学和中医养生学。

2. 中医诊断学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诊断学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3. 望诊是指什么?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目色、脉象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4. 闻诊是指什么?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和气息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5. 问诊是指什么?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6. 切诊是指什么?

切诊是通过按压患者的穴位或经络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7. 中医治疗学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治疗学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

8. 针灸是指什么?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阴阳平衡的治疗方法。

9. 中药是指什么?

中药是指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制成的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10. 推拿是指什么?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动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舒缓肌肉的治疗方法。

11. 拔罐是指什么?

拔罐是一种通过在患者体表施加负压来刺激皮肤,改善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

12. 中医药学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药学包括中药学、方剂学和中药制药学。

13. 方剂学是指什么?

方剂学研究的是中药组方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方剂的配方和应用。

14. 中药制药学是指什么?

中药制药学研究的是中药的提取、制备和加工技术。

15. 中医养生学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学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气功养生等方法。

16. 饮食调养是指什么?

饮食调养是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17. 运动保健是指什么?

2011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2011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2011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基本概念: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思考题:

①中医理论体系发展分几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②人体这个有机整体是怎样构成的?请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论述。怎样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念构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③证与病、症在概念上有何区别?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阴阳学说

基本概念:阴阳、阴阳对立、互根互用

思考题:

①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③阴阳消长的形式有哪些?各与阴阳的哪些运动规律相关?

④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如何?

⑤怎样用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形式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五行学说

基本概念:五行、生克、制化、相乘、相侮

思考题:

①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②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方法和意义是什么?

③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

④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

⑤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基本概念:藏象

思考题:

①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上有何特点?

②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节五脏

思考题

心:①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②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③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

肺:①为什么说肺为娇脏?②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③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宣发与肃降的关系如何?④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⑤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⑥为什么说“肺合皮毛”?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

2、何谓中医基础理论?

3、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4、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5、《诸病源候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是?

6、金元四大家指的是哪四大家?他们的学术观点、临床特

点以及代表作是什么?

7、何谓辨证论治?

8、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试举例说明之。

9、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

10、从生理、病理论述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1、《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名词术语解释:

1、病

2、证

3、症

三、论述题

1、试比较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优劣。

2、试…………………对症治疗………。

3、整体观念在中医学中有何指导意义?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

一、简答题:

1、何谓精气?何谓精气学说?

2、精气在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中的含义有何区别?

3、宇宙之气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人体之气有何区别?

4、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述之。

5、为什么说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

什么?

6、气有哪两种存在形式?

7、为什么把气称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气的中介作用

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8、人体之气有哪些功能和特点?

9、精的一般概念是什么?

10、神的一般概念中包括哪些含义?

11、怎样确定自然界某些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

12、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13、简述阴阳交感的意义及机理。

14、阴阳对立制约的含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15、何谓阴阳互根互用?

16、阴阳失调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7、用阴阳学说概括的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

中药新药与保健品开发期末复习思考题

中药新药与保健品开发期末复习思考题

中药新药与保健品开发期末复习思考题

中药新药与保健品开发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中药与西药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西药:以非天然来源、单成分、控制疾病为主。

中药:以天然来源、多成分、治疗疾病为主。

2、什么是西药?

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的药物称作西药。

3、中药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①中药来自自然,不易造成不可逆伤害

②中药是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环节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这些疑难杂症方面中药具有绝对优势

③中药疗效的缓慢温和是与疾病康复的自然规律相符合的,是中医体系的精髓。

4、为什么中药不容易产生不可逆性伤害?

因为中药皆取自自然,其中许多药本身即为人们常用食品故而相对而言,毒、副作用较轻、少、易复原,不易造成不可逆伤害。

5、为什么中药有治疗疑难杂症的优势?

(因为西药是通过单成分,控制单因素来达到控制疾病症状的目的,对疑难杂症毫无办法。)而中药是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层面、多方向调节、康复人体内在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这些疑难杂症方向中药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出现的“非典”和今年出现的“手口足病”等的治疗,中药发挥了极大的治疗优势。

6、为什么说中药处方是可以无限的?

中药是以草本为主,附以矿物和动物药,每种药物从形态、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上都有其独特性。中药材品种、数量是有限的,但处方可以在应用时,因人、因症等不同随意加减而灵活应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比如:体虚的病人可根据病情适当加点补益药物;体

内有虚热的病人可适当加点退虚热的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下,对机体脏腑组织有温煦、生化之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机能亢奋, 必产生火热之象。如心火亢盛、肝胆火旺,胃火炎炽等。且阳气亢奋,必耗阴液,阴液 大伤,阴虚阳亢,则又引起虚热内生。总之,以上的病理之火均由“气”的有余而致。 故称之谓“气有余便是火”。
5.痰饮、瘀血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分别有何致病特点?
①痰饮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使肺、脾、肾、肝、三焦及膀胱等
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②其致病特点主要 有: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百度文库病程较长;易 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
6.怎样理解“气有余便是火”?
4.寒邪和湿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①相同点:寒邪和湿邪同属阴邪,侵袭人体后.都具有损伤阳气的特点。 ②不同点为:A.寒邪致病直接损伤机体阳气。寒为阴盛表现,能使机体的温 煦、气化、推动的作用减,表现出一系列寒性症状,如恶寒、脘腹冷痛、下 利清谷等;湿邪伤阳,多因阻遏脏腑经络的气机升降,尤易困阻脾胃,损伤 脾阳,脾运失职,水湿内停,出现胸脘痞闷、腹部胀满、大便溏泄等症。B. 寒性凝滞收引而主痛。寒邪伤人,易使气血凝结阻滞于经脉,导致筋脉、经 络、腠理、毛窍的收缩闭塞,阳气不得布散,而出现恶寒、无汗、肢体屈伸 不利、脉紧等症。又寒凝气收,血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受 寒常有头身肢体关节疼痛之症;湿性重着,湿邪犯人,常见头沉如裹、周身 困重、四肢酸沉、关节重着等。C.两邪在致病中,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在形态 上不同。寒邪伤阳,使阳气的气化温煦功能减退,故分泌物和排泄物清彻寒 冷,如鼻流清涕、呕吐清水、咳吐稀痰、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湿性粘滞 秽浊,故分泌物和排泄物是秽浊不清或排泄不爽,如小便浑浊涩滞、大便粘 滞不爽、带下黄白秽臭等。又湿性趋下,易袭人体下部,出现下肢水肿、带 下、下利等症。
(五) 燥邪 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燥性干涩,易伤 津液,主要病症有皮肤干涩,甚则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不荣, 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燥邪易伤肺阴,主要病症有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 中带血。 (六)火邪 凡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火邪性质:火 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邪易致疮痈。
“气有余便是火”,指出了火邪是由于气的过盛有余而产生的。这里的 “气”,含义广泛,包括了多种致病因素,大致有以下三类:①指外感邪气作 用于机体后,体内精气与外来邪气斗争而表现出一种亢奋的病理变化。鉴于 体质及医护的不同情况,风寒暑湿燥火等邪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产生 火的种种表现。②指情志的过度刺激,引起机体气机紊乱,造成气机郁结, 气郁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③阳气过盛化火。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
1.简述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 过和浸淫之意。
(一)风邪 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邪 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 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 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二)寒邪 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邪性 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三)湿邪 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性质和 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 趋下,易袭阴位。 (四) 暑邪 凡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称为“暑 邪”。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炎热引起阳热症;升散上犯头目,上扰心神, 腠理开泄,伤津耗气;多夹湿即湿暑夹杂症。
2.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善行而数变”是指病位游走不定,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 定;病状变化多端,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
3.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
火热邪气与暑邪虽同属阳邪,皆具有耗气伤津的致病特点,但二者仍存 在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 所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而且暑纯属外邪,而无内暑;火热虽 旺于夏季,但无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为病有内外之分,一般多以温热为外感 病因,火则多指内生,内生常因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形成。②暑在致病时, 往往兼挟湿邪为患,即暑多挟湿;火热致病常易生风动血和易致痈肿,又因 火与心相应,致病时,常见有扰动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