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CB201500-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究-973项目申报书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获奖等级项目编号项 目 名 称1清洁镀金—一水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I))2中国典型脆弱区—生态交错带特征评估与保护规划研究3污水反硝化除磷与一体化处理新技术4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及其廓线在线监测技术与应用5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生物发酵资源化技术集成与装备1低能耗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及装备2燃煤烟气脱氮脱硫脱汞新技术研究与开发3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配套电除尘器4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管理政策与关键技术研究5铅锌矿山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集成新技术研究6全国机动车污染源排放系数研究与应用7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及应用8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运行和管理技术研究9畜禽粪便无公害资源化自主创新技术系统集成研究及其利用10钢铁工业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1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12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研究13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研究14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及其在AIRNow-I中的应用15烧结烟气密相干塔脱硫技术及应用16辐射安全联锁控制系统17太湖流域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18大型化工企业遗留污染场地全过程环境风险控制及修复工程示范19SJA1550双辊置换压榨挤浆机1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处理新工艺2精对苯二甲酸(PTA)残渣资源综合利用与焚烧处理技术3难降解有机废水多相多元催化电解氧化处理技术与设备4高效同步脱臭及污水处理技术5危险废物熔渣回转窑焚烧成套设备技术(RZH 型)6典型海岸带河口生态系统生境重建技术与示范一等奖二等奖7石油石化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研究与示范8天然橡胶恶臭气体生物处理及工程应用研究9陇东油田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三等奖10低阶煤制备环保型煤及锅炉燃烧系统的改造技术11典型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研制12电石渣湿法喷雾烟气脱硫技术13西安市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区地理信息系统及降低敏感区电磁环境影响措施研究14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与应用15高效快速清洁制浆法16江苏省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在线监测系统17基于环保监测网及数字表实现自动控制的干法脱硫工艺18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综合整治及控制对策19中国石油油气回收系统技术评价与推广应用20环保型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pu)树脂开发研究214×75t/h燃煤锅炉印染废水除尘与脱硫集成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22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研究23GEF天津市水质研究24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25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开发应用26“5.12”汶川大地震次生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及应急状态下环境监测研究27污染控制的信息手段设计和应用2011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完 成 单 位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大连民族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环卫集团环境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海淀六五垃圾压缩卫生填埋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天瑞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苏州市循环经济推广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伟翔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海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宇华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延庆县沈家营镇政府、北京市延庆县园林绿化局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首钢总公司环保产业事业部德阳市同佳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伊世特科技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利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汶瑞机械(山东)有限公司北京惠博普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福昌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凯翔国际水技术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天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双版纳州环境科学学会、西双版纳梦德环保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山西大学、山西天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北京正实同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山东金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碧水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丽水市优耐克水性树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绿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设计所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完 成 人张群刚、张磊、胡文成、张勇强、张荣光、叶家亮、王晓伟、张倩、马默磊、刘文、阴淑艳、罗建国、李俐敏、李鑫、王新茹高吉喜、吕世海、刘军会、乔青、王艳萍、田美荣、冯朝阳、鲍雅静、陈艳梅、郑志荣、王铁梅、李政海、陈雅琳、沈渭寿、李岱青周少奇、余建恒、何康生、张晓洁、夏耿东、王伟峰刘文清、司福祺、谢品华、刘建国、王亚萍、窦科、詹锴、周海金、刘宇、李昂、方武、徐晋、陈军席北斗、李自刚、赵跃进、王泽斌、李翔、魏自民、夏训峰、易卿、张荷丽、姜永海、李鸣晓、许其功、张列宇、杨天学、苏婧赵凤秋、王琦、何亮、聂永丰、高亮、徐文龙、张聪慧、安建彬、王刚张凡、王凡、盛克苏、都基峻、王洪昌、田刚、谭永清、朱金伟、邓双王剑波、刘建海、赵永水、刘志波、汪建慧、刘忠起、张辅纯、何红儿、赵辉李金惠、王永刚、徐盛明、郭玉文、谢亨华、段华波、黄伟、鱼军、任玉森魏明安、王方汉、贺政、缪建成、罗科华、曹维勤、马斌、赵志强、汤成龙汤大钢、丁焰、尹航、王燕军、葛蕴珊、贺克斌、王歧东、刘欣、陈大为徐海根、胡白石、陈集双、丁晖、孟磊、韩正敏、薛国新、黄成、吴军邵春岩、陈扬、陈刚、陈辉、陈曦、祁国恕、孙俊、黄相国、张广鑫刘克锋、王红利、王顺利、孙向阳、石爱平、王亮、张绍芬、王淑琴、刘永光钱雷、秦华、赵锐锐、刘水洋、王元葵、王海东、石宇、孟令学、邹元龙郑丙辉、易雯、吕小明、岑世柏、付青、刘乙敏、陈小文、李彤、梁谦滕静、燕中凯、易斌、刘媛、张华、李雄浩、吴忠标、徐长香、闫骏王金南、吴舜泽、杨金田、王东、王夏晖、徐毅、陈罕立、吴悦颖、孙宁伏晴艳、吴迓名、陆涛、王茜、王汉峥、林陈渊、刘娟、包权、刘启贞邢奕、宋存义、汪莉、钱大益、常冠钦、童震松、刘征建、陈月芳、杨天钧潘强、彭元敏、郭季成、刘艳芳张永春、石利利、席运官、张毅敏、吴文铸、胡孟春、刘庄、江希流、高月香李发生、郭观林、龚宇阳、廖世国、田军、李东明、曹云者、罗健、颜增光曹钦、陈永林、王涛、王永金、于佃梅、陈全兵、张立勋、李春梅、胡学松齐美荣、张维、匡丽、张宏奇、孙晓雷沈福昌、沈建东、王政伟、陆进方、吴卫忠周集体、张爱丽、金若菲、张玉、王竞张剑鸣、江栋、刘永、李开明、贾燕黄爱军、郭玉伟、王世增、王和荣、孙立鹏孙贻超、包景岭、邵晓龙、孙静、徐大勇邓皓、刘光全、王蓉沙、许毓、白天宁平、杨馗、刀洪生、徐晓军、邓志华毛怀新、曾亚勤、朱国君、周立辉、张海玲程芳琴、杨凤玲、高靖宇、郭彦霞、宁慧青李海芳、韩树新、卢学强、伉沛崧、隋峰朱廷钰、刘永杰、荆鹏飞、徐文青、叶猛吴健、孙自安、白晓春、张平康、郭安祥吴来贵、兰建伟、朱春福、范红照、高自民张承绍、张学军、周俊、张学民、王欢张斌、孙栓柱、郑海雁、范海虹、鲁松林朱学智、蒋和团、郭英强、张彪元、郭效森许其功、席北斗、霍守亮、叶宏、方自力李巨峰、杜卫东、陈义龙、李秀珍、李斌莲谢镇铭、王峰、黄怀清、白秋玉、吴卫飞徐万君、尤政辉、王方杰、张心良、周伯明宋沿东、田贵全、曹惠明、孟祥亮、李晶孙韧、房玉梅、张震、张赞、郑涛张波、谢刚、史会剑、武雪芳、谢锋吴对林、袁绍东、李美敏、胡荣光、方洪波崔永峰、常毅、连兵、康颖琦、罗仲梅毕军、王金南、曹东、王远、周国梅。
常用耐火制品品质标准
目录1耐火制品 (3)1.1轻质粘土砖物理指标表 (3)1.2轻质高铝砖理化指标表 (3)1.3耐火捣打料性能表 (4)1.4硅酸铝耐火纤维理化性能表 (4)2耐火隔热材料 (4)2.1各种隔热材料主要性能表 (4)2.2硅藻土砖理化指标表 (5)2.3矿渣棉技术性能表 (5)2.4蛭石制品主要技术指标表 (5)2.5膨胀蛭石主要等级技术性能表 (5)2.6隔热珍珠岩制品理化指标表 (6)2.7石棉粉制品 (6)2.8石棉编绳每米重量表 (6)2.9石棉扭绳每米重量表 (6)3保温隔热制品 (7)3.1蛭石类 (7)3.2珍珠岩类 (7)3.3矿渣棉类 (7)3.4玻璃棉制品 (8)3.5岩棉类 (8)3.6微孔硅酸钙制品 (9)3.7新型保温材料 (9)3.8无碱无捻粗砂方格布规格重量表 (10)3.9无碱玻璃布规格重量表 (10)4高铝砖 (12)4.1性能理化指标(执行标准:GB/T2988-2004) (12)4.2高炉用高铝砖 (12)4.3热风炉用高铝砖 (12)4.4炼钢电炉顶用高铝砖 (13)4.5盛钢桶用高铝砖 (13)4.6一般高铝砖 (13)4.7不烧高铝砖 (13)5粘土砖 (14)5.1底气孔致密粘土砖-太原重工 (14)5.2粘土质系列产品-太原重工 (14)6硅砖 (14)6.1焦炉用硅砖 (14)6.2热风炉用硅砖 (15)6.3玻璃窑用硅砖 (15)7水泥窑用耐火材料性能指标 (16)7.1镁砖 (16)7.2含锆 (16)7.3增强型 (17)8钢铁行业用耐火材料性能指标 (18)9工业炉通用不定型耐火材料性能指标 (19)10耐火喷涂料系列理化指标 (21)11高炉、热风炉炉壳喷涂料 (22)12粘土质隔热砖 (23)13硅酸铝纤维毡 (28)13.1生产工艺 (28)13.2产品特性 (28)13.3主要规格 (28)13.4应用 (28)14工业生产用各种耐火泥浆的的用途 (29)15保温耐火材料 (30)15.1轻质浇注料 (30)15.2轻质隔热泥浆 (31)15.3轻质隔热砖 (31)15.4耐火浇注料 (32)15.5特种浇注料 (33)16炼铁系统用耐火材料 (34)16.1耐火泥浆 (34)16.2高炉用特种泥浆、填料 (34)17高炉、热风炉特种耐火浇注料 (35)18高炉用碳素耐火材料 (36)19耐火压入料 (37)20铁沟耐火材料 (38)21高炉无水炮泥 (40)22耐火喷涂料 (40)23炼钢耐火材料 (41)24中间包用耐火材料 (42)25防氧化电极涂料 (42)26炼钢补炉用耐火材料 (43)27炼钢炉用泥浆 (44)28炼钢中间包预制件 (45)29耐火涂料 (45)30轧钢用耐火材料 (45)31有色、建材窑炉系列浇注料 (46)32耐火纤维 (47)33冶金炉料 (50)33.1炼钢保护渣 (50)33.2中间包覆盖剂 (50)33.3钢包覆盖剂、改质剂 (50)33.4脱S剂、增C剂 (51)33.5引流砂 (51)34高炉用粘土砖YB/T 5050—93 (51)35不定型耐火材料的发展 (53)36不定型耐火材料的结合方式及其发展动态 (56)1耐火制品验数量。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0.01.19•【文号】国科基函[2010]2号•【施行日期】2010.01.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基函〔2010〕2号)各有关单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围绕落实《规划纲要》,科技部2010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现将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你们根据2010年度申报指南组织项目,并按照编写提纲填报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973计划”专栏下载)。
2010年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2010年2月下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受理日期为3月8日8:00至3月22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按照工作安排,2010年遴选立项的项目将于2011年启动。
2010年拟结题项目的承担人员可以参加2010项目申报。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咨询电话:************58881073 58881557 58881076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传真:************电子邮件:***************.com附件: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度重要支持方向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项目申报要求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二O一O年一月十九日附件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重要支持方向农业领域1.农作物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基础和优良基因资源合理组配与利用以主要粮食或油料作物优异亲本及其衍生的大面积推广品种系谱为基础,从表型组学、基因组学入手,系统分析优异亲本中的主要优良性状基因、基因组区段、组合方式及其遗传效应,筛选与创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候选亲本,为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10.26•【文号】国科发基〔2016〕328号•【施行日期】2016.10.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328号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立项的3个项目、2011年立项的176个项目和2013年立项的1个项目的结题验收。
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1.“主要粮食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利用的基础研究”等180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
2.“重要园艺作物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等5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3.“II族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等8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验收(优秀),“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生态调控和土壤地力的影响”等172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验收。
对于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科技部2016年10月26日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项目验收结果财务验收结果973计划农业等9个领域2011CB100100主要粮食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利用的基础研究李立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良好通过2011CB100300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凌宏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100400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生态调控和土壤地力的影响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100500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机理与定向培育对策张佳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农业部良好通过2011CB100600重要园艺作物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1CB100700植物免疫机制与作物抗病分子设计的重大基础理论何祖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农业部优秀通过2011CB100800牛奶重要营养品质形成与调控机理研究王加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良好通过2011CB109300油料作物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基础和优良基因资源合理组配与利用张天真南京农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201000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李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通过2011CB201100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庞雄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201200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谢和平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201300中低阶煤分级转化联产低碳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刘振宇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201400褐煤洁净高效转化的催化与化学工程基础王建国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201500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究严建华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209400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的基础问题研究陈维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优秀通过2011CB301700超高速低功耗光子信息处理集成芯片与技术基础研究陈建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301900半导体固态照明用超高效率氮化物LED芯片基础研究张荣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302000II族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优秀)2011CB302100微纳光机电系统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梅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302200网络海量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方法胡事民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优秀)2011CB302300面向复杂应用环境的数据存储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冯丹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302400数学机械化方法及其在数字化设计制造中的应用高小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302500高通量计算系统的构建原理、支撑技术及云服务应用李国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302600高效可信的虚拟计算环境基础研究卢锡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良好通过2011CB309500MEMS规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王跃林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309700适应于千万亿次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陈志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403000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刘成林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良好通过2011CB403100青藏高原南部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侯增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403300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拓万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403400气溶胶-云-辐射反馈过程及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张小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良好通过2011CB403500南海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洋环流和涡旋演变规律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优秀通过中国科学院2011CB403600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孙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409800多重压力下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产出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张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503700电磁辐射危害健康的机理及医学防护的基础研究余争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503800空气颗粒物致健康危害的基础研究邬堂春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503900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其诊治与干预的基础研究刘德培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卫生计生委良好通过2011CB504000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贾伟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504100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王晓民首都医科大学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良好通过2011CB504200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尚永丰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细胞表观遗传机制2011CB504300病毒致癌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曾益新中山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504400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中胶质细胞的作用及意义段树民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504500感音神经性聋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基础研究李华伟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504600近视发病机理及干预的基础研究瞿佳温州医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504700重要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高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504800病毒潜伏感染的分子机制刘奋勇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504900重要病原体变异规律与致病机制研究金奇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卫生计生委良好通过2011CB505100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1CB505200针刺对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效应及其机制朱兵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1CB505300中药“十八反”配伍理论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段金廒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505400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1CB510000神经变性的分子病理机制张灼华中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510100表观遗传变异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孔祥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510200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黎晓新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605500轻质高温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及其制备加工的科学技术基础林均品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605600超高性能与低成本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科学基础及共性问题研究徐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605700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杨玉良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605800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与服役基础研究熊翔中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606000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及加工应用中的科学问题李伯耿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606100高性能芳纶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余木火东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606200生物医用材料组织诱导作用的分子机制与设计原理顾忠伟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1CB606300高性能金属材料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的科学基础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606400基于集成计算的材料设计基础科学问题杨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610300超轻多孔材料及其构成结构多功能化应用的基础研究卢天健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610400多组元合金及其结构件铸造过程的凝固基础研究介万奇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610500核电关键材料及焊接部位在微纳米尺度下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韩恩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706500复杂空气分离类成套装备超大型化与低能耗化的关键科学问题谭建荣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优秀通过学技术厅2011CB706600高性能滚动轴承基础研究王煜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706700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基础研究房丰洲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706800难加工航空零件的数字化制造基础研究丁汉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706900危险化学品事故全过程遥测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郑小平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良好通过2011CB707000复杂低空飞行的自主避险理论与方法研究张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通过2011CB707100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的理论与方法张良培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707200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舒歌群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707300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袁士义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1CB707400木质纤维素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中的关键科曲音波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科良好通过学问题研究学技术厅2011CB707500视觉功能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任秋实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707600基于微纳制造的第三代基因测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易红东南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707700多模态分子影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田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707800基于影像的脑网络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蒋田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707900聚焦超声无创治疗肿瘤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王智彪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710600重大工程灾变滑坡演化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710700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徐进良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710800生物制造手性化学品的科学基础杨立荣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710900(微)重力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力学-生物学耦合规律研究龙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711000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陈善广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良好通过及机制研究装备部2011CB711100高速列车基础力学问题研究杨国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711200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余卓平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808000信息及相关领域若干重大需求的应用数学研究马志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8100极端强场超快科学重要前沿与应用开拓李儒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808200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崔田吉林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808300新概念、高效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EL)物理与关键技术研究赵振堂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8400分子电子学的基础与应用探索研究姚建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8500溶液、界面及蛋白微环境中分子结构与化学反应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模拟方维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808600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史一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8700若干功能体系的定向设计与构筑于吉红吉林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808800若干重大地质环境突变的地球生物学过程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808900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9100细胞信号时空动态的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王世强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809200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中国(东亚)人群遗传变异图谱的绘制王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811300人类微RNA的调控机制及在细胞功能与命运决定中的作用屈良鹄中山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811400日地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与模式研究甘为群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A00100高温超导材料与物理研究闻海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A00400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蒲慕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A00600超低功耗高性能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基础研究张兴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A00700高效低成本新型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戴松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A00800人工合成细胞工厂马延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A00900光合作用与“人工叶片”常文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蛋白质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CB910100蛋白质主要降解途径-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功能刘玉乐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910200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信号转导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李亦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10300重要生命活动中关键膜蛋白及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张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优秀)2011CB910400活体蛋白质功能的光学分子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骆清铭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10500重要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隋森芳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优秀)2011CB910600肝病发生发展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调控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徐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良好通过2011CB910700实体肿瘤的微环境蛋白质组研究徐宁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卫生计生委良好通过2011CB910800糖脂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林圣彩厦门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910900亚细胞代谢调控及其相关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机理李伯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1CB911000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蛋白质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谭蔚泓湖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11100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结构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张荣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15400高等植物蛋白质修饰与降解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谢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15500重要生理功能和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研究公共资源库建设何大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21200量子通信网络和量子仿真关键器件的物理实现何力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21300基于光与冷原子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21400分子尺度的量子设计与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中国科学良好通过调控大学院2011CB921500基于超冷原子、分子体系的新物态和量子仿真研究刘伍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21600冷原子分子系综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张卫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21700关联电子系统量子调控研究王玉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21800复杂电子体系的超敏量子调控沈健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21900以Dirac系统为代表的低维量子体系的新奇量子现象研究段文晖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22000光子带隙调控、新效应及其应用陈鸿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22100固态电子系统的量子效应、量子结构设计和量子计算邢定钰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922200固态微结构中光诱导集体激发、光电耦合效应及其原型器件研究林海青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良好通过2011CB925600小量子体系光-电量子态互作用及其调控陆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32300功能导向大面积、有序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和应用基本科学问题研究李玉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2400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反应李亚栋清华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32500功能导向的纳米超分子组装体结构调控与可控制备刘育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32600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方法及规模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32700石墨烯的可控制备、物性与器件研究陈小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2800纳米测量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王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2900新型图像传感器及并行图像处理芯片的研究与集成郑厚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33000碳基无掺杂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彭练矛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933100基于纳米技术的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张宁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33200基于纳米技术的神经信息检测相关基础研究蔡新霞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3300基于纳米结构的新型柔性纤维基可编织光伏器件重要基础问题研究邹德春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33400重要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33500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对血细胞作用的研究顾宁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1CB933600量子点标记技术研究病毒侵染过程及宿主应答庞代文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933700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刘锦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5700仿生纳米通道能量转换材料体系及器件危岩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优秀)2011CB935800多模态智能化纳米分子影像探针及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高明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5900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智能电网储能用二次电池中应用基础研究陈军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36000纳米材料的水处理器件化方法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郭良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43800重要亲源分子对胚层诱导和分化的调控孟安明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优秀)2011CB943900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素梯度形成和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林鑫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优秀)2011CB944000哺乳动物后肾发育重要环节及关键调控因子的研究谢院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良好通过2011CB944100小型猪和小鼠等医学实验哺乳动物模型建立与基础数据集成于军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44200发育与生殖重要哺乳动物模型的建立赖良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44300精子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分子机理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1CB944400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分子机制研究王海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良好通过。
发改委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
翻译版本号
CMS-027-V01
太阳能热水系统(SWH)
版
CMS-028-V01
户用太阳能灶
版
CMS-029-V01
针对建筑的提高能效和燃料转换措施
版
.
CMS-030-V01
在交通运输中引入生物压缩天然气
版
CMS-031-V01
向商业建筑供能的热电联产或三联产系统
版
CMS-032-V01
从高碳电网电力转换至低碳化石燃料的使用
版
AM0057
CM-080-V01
生物质废弃物用作纸浆、硬纸板、纤维板或生物油生产的原料以避免排放
版
AM0060
CM-081-V01
通过更换新的高效冷却器节电
版
AM0066
CM-082-V01
海绵铁生产中利用余热预热原材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版
AM0067
CM-083-V01
在配电电网中安装高效率的变压器
蒸汽系统优化
版
AM0021
CM-057-V01
现有己二酸生产厂中的N2O分解
版
AM0027
CM-058-V01
在无机化合物生产中以可再生来源的CO2替代来自化石或矿物来源的CO2
版
AM0030
CM-059-V01
原铝冶炼中通过降低阳极效应减少PFC排放
版
AM0045
CM-060-V01
独立电网系统的联网
CM-035-V01
利用液化天然气气化中的冷能进行空气分离
版
AM0097
CM-036-V01
安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版
AM0102
CM-037-V01
9月9日所务会议题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内部网
高日新,林用满,韩颖,秦坤
冯自平
蓄冷及蓄热技术(研发)
何世辉
黎涛,张建军,于亮,陈金发
大规模储电及控制技术(研发)
宋文吉
管海凤,陈永珍,吕杰,林仕立
热流与反应过程实验室
赵黛青
工业燃烧技术及系统研发(研发)
汪小憨
杨浩林、曾小军、李璐
蒋利桥、呼和涛力、杨卫斌、郭琛绵
化学制氢团队
阎常峰
制氢(研发)
阎常峰
蒋方明
多尺度模型及应用(研发)
蒋方明
李玉秀,董志强,曾建邦,罗良,彭鹏
马芬云
热流体技术及应用(研发)
岑继文
刘培,王亦伟,蒋方明
海洋能实验室
游亚戈
点吸收波浪能利用技术(研发)
吴必军
刁向红,张运秋,吝红军,王敏星
波浪能发电装置研究(研发)
游亚戈
盛松伟,彭雯,叶寅,李洪进
海岛独立能源系统研究(研发)
游亚戈
天然气水合物应用技术(研发)
李栋梁
唐翠萍,杨向阳,关进安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利用实验室
李小森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研发)
李小森
李刚,张郁,曾志勇,颜克凤
周佳媛
水合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陈朝阳
夏志明,吕秋楠,蔡晶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研究实验室
吴能友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研发)
邬黛黛
刘丽华,管红香,张美,茅晟
张琦
马文超,张兴华,许洁,吕薇,李伯松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
李海滨
燃料高效清洁利用(研发)
赵增立
李海滨,王小波,郑安庆,武宏香,常胜
陈泽安,罗向荣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究报告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究报告煤炭是全球最主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其在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煤炭的大规模利用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如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报告将综合分析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概述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旨在减少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并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目前,常见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包括煤气化、燃烧控制、煤的洗选和脱硫脱硝等。
1. 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是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其可以产生高效率的燃料气和合成气。
通过煤气化技术,煤炭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完全利用,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2. 燃烧控制技术燃烧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煤粉燃烧、流化床燃烧和焚烧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优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方式,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3. 煤的洗选技术煤的洗选技术旨在去除煤炭中的硫和灰分等杂质,提高煤炭的热值。
通过降低煤炭中的硫含量,洗选技术可以减少脱硫工艺对煤炭进行处理的成本和能耗。
4. 脱硫脱硝技术脱硫脱硝技术用于去除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常见的脱硫脱硝技术包括湿法烟气脱硫脱硝、半干法脱硫脱硝和干法脱硫脱硝等。
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挑战虽然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技术成本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成本较高,包括设备购置和运行维护等方面。
这使得清洁利用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经济上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
2. 污染物排放控制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虽然可以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排放问题。
特别是在燃烧控制和煤的洗选等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技术,以减少排放。
3. 煤种适应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适用范围较窄,对于不同种类的煤炭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这使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未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
2011CB201100-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
项目名称: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首席科学家:庞雄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揭示四方面机制,形成和发展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理论;研发三大配套技术,推动西部深层油气勘探进程;产学研联合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加快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储量快速增长。
揭示四方面的机制包括:深部多期构造过程叠加与温压场演化机制,深部多元油气成因机制,深部有效储层形成机制以及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
研发三大配套技术包括:深部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评价技术,深部油气成藏区带预测与评价技术,深部油气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技术。
推动储量快速增长包括:预测2~3个深部有利成藏领域,指出5~10个深部最有利勘探区带,在深部发现20~25亿吨油气当量。
在实现上列目标的过程中,提升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的竞争力,满足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重大需求。
与此同时,发表高水平论文120篇,出版专著2部,发展和完善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理论,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西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五年预期的具体目标包括:1. 阐明叠合盆地深部油气成藏条件与浅部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阐明叠合盆地深部和浅部地应力场、流体动力场和地温场的差异及其对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的影响;阐明深部和浅部油气成藏条件,包括生、储、盖、运、圈、保等地质要素的异同及其对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的影响;从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分析和模拟中建立深部和浅部油气成藏边界划分标准。
2. 揭示叠合盆地多期构造过程叠加与深部油气生成演化机制:建立深部地层在埋深演化过程中多期构造作用的判别标准;重建关键构造变革时期地层埋藏史及其相关的地应力场、流体动力场和地温场;揭示深部复杂油气藏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主要来源并评价它们的相对贡献量大小。
3. 揭示叠合盆地深部有效储层的成因机制并建立预测模式:通过典型实例剖析深部有效储层,主要包括构造裂缝储层、溶蚀孔洞储层、成岩裂隙储层、生物礁滩体等特殊储层的孔隙类型特征及发育序列,探讨多因素联合作用下的多类型孔隙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和发育模式;揭示深部有效储层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并研发配套的探测技术。
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袁士义-973计划
项目名称: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袁士义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二、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发展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理论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实施CO2长期地质埋存和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在实施的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0%以上,吨油埋存CO2达到1吨以上,体现CO2减排的社会效益和CO2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
2、五年预期目标本项目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在规模化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基础研究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和创新。
研究将围绕一个理论技术体系、发展三个理论、建立与完善四个方法,加强人才培养,最终体现两个效益,为“十二五”后形成中国特点的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一个理论体系:发展与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的理论技术体系。
三个理论:(1)适合中国国情的CO2长期地质埋存理论;(2)陆相非均质低/特低渗透油藏CO2提高采收率理论;(3)以O2/CO2循环燃烧为基础的新型燃烧理论。
建立与完善四个方法:(1)油气藏、煤层气藏及咸水层等地质体CO2埋存潜力评价及监测方法;(2)孔隙介质中CO2/地层油体系相态特征及渗流规律表征方法;(3)提高CO2驱油效率与扩大波及体积及埋存体积新方法;(4)低成本的CO2捕集与分离方法。
人才培养:培养CO2埋存和资源化利用国际知名专家3~5名,国内技术骨干10~15名,博士生20名,硕士研究生30~50名。
体现两个效益:(1)通过CO2埋存与驱油现场示范,在实施油田区块年埋存CO2达到10万吨以上,吨油埋存CO2达到1吨以上,体现CO2减排的社会效益;(2)通过CO2资源化利用现场示范,在实施油田区块提高石油采收率10%以上,体现CO2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
三、研究方案1、学术思路和技术途径本项目的基本学术思路是在CO2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中实现其地质埋存。
973项目申报书——2011CB201200-G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项目名称: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首席科学家:谢和平四川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针对我国煤炭开采的“深部(高应力、高瓦斯、强吸附性)、高强、低渗”的三大突出特征,揭示深部采动含瓦斯煤岩体宏、细观表征及裂隙演化规律、瓦斯吸附、解吸、运移及物质流动规律,发展和完善深部应力场-裂隙场-瓦斯场耦合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分布规律,建立深部强卸荷条件下瓦斯富集和导向流动的形成机制及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的时空协同机制,形成我国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的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为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洁净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 篇以上,其中SCI、EI 收录论文120篇以上,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论文30 篇以上,出版著作6~7 部。
申请专利8~10项。
在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70~90 名,凝聚和培育国内一批高水平研究队伍,培养本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及创新团队。
建立国内一流深部煤矿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平台,完成1~2 个深部煤矿煤与瓦斯共采的示范工程,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二)五年预期目标(1)揭示深部开采下破断煤岩体的结构特征及联通性规律揭示深部高强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含瓦斯煤岩体在实验室尺度下的破断结构特征、深部采动煤岩体裂隙网络的尺度特征;获得采动煤岩体块度分布、裂隙网络的尺度特征及演化机制、不同工作面推进度条件下采动煤岩体块度分布、裂隙网络尺度律的时空演化规律;建立采动煤岩体块度与裂隙网络演化模型、深部煤岩体采动裂隙场的生成理论,并发展相应的反演方法。
(2)建立深部裂隙煤岩体瓦斯吸附、解吸及物质流动理论揭示不同破断煤岩体内瓦斯的变压吸附特性和瓦斯在不同破断程度煤岩体中的解吸扩散规律;建立描述高压瓦斯平衡状态与吸附解吸过程的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建立破断煤岩体中瓦斯非稳态流动数学模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等分子模拟技术,从分子尺度和介观尺度揭示多级孔隙结构深部破断煤岩体中高压瓦斯的吸附解吸机理。
2011CB201500-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究-973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严建华浙江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浙江省科技厅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项目研究,解决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新一代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为解决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可燃固体废弃物清洁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重大需求问题提供科学指导,并在促进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做出贡献。
1)深化我国在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方面的基础研究,拓展和丰富热化学转化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在低二恶英排放的热化学转化理论、二恶英、重金属等关键污染物的全过程排放控制,以及新一代近零排放的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等多方面取得突破。
2)以发展符合国家能源多样化和污染物近零排放等重大需求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近零排放的高效能源化集成理论为目标,实现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高效率、目标产物的高值化、关键污染物的近零排放控制,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燃固体废弃物处置创新成果,以克服传统的可燃固体废弃物直接焚烧能源化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二次污染问题,积极发展新一代的可燃固体废弃物热化学利用模式。
3)在能源、环境、化学等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学科新方向。
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研究平台。
培养和造就一批在能源、资源与环境及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和青年研究骨干,形成在该项目研究领域中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二)五年预期目标1)掌握复杂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在还原/氧化可控气氛下的热化学转化机理及交互影响规律,建立可燃固体废弃物高值化预处理调质和源头控污机制,探索基于氧化剂调控的低二恶英排放热转化理论,指导形成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热处置集成理论,为相关技术的开发和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2)探明可燃固体废弃物在不同热化学转化条件下产物的性状、能源化特性以及关键污染物的生成、迁移机理,形成二恶英类物质的生成阻滞、定向诱导机理机制,初步掌握其在线检测方法,掌握重金属的全过程指纹图谱,探索重金属化学价态无毒化定向诱导机理,形成关键污染物的协同脱除新机制,为可燃固废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全过程污染物控制新机制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氧化碳矿化多元固废胶凝材料联产混凝土关键技术与工业示范
二氧化碳矿化多元固废胶凝材料联产混凝土关键技术与工业示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严建华浙江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浙江省科技厅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项目研究,解决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新一代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为解决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可燃固体废弃物清洁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重大需求问题提供科学指导,并在促进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做出贡献。
1)深化我国在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方面的基础研究,拓展和丰富热化学转化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在低二恶英排放的热化学转化理论、二恶英、重金属等关键污染物的全过程排放控制,以及新一代近零排放的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等多方面取得突破。
2)以发展符合国家能源多样化和污染物近零排放等重大需求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近零排放的高效能源化集成理论为目标,实现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高效率、目标产物的高值化、关键污染物的近零排放控制,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燃固体废弃物处置创新成果,以克服传统的可燃固体废弃物直接焚烧能源化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二次污染问题,积极发展新一代的可燃固体废弃物热化学利用模式。
3)在能源、环境、化学等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学科新方向。
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研究平台。
培养和造就一批在能源、资源与环境及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和青年研究骨干,形成在该项目研究领域中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二)五年预期目标1)掌握复杂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在还原/氧化可控气氛下的热化学转化机理及交互影响规律,建立可燃固体废弃物高值化预处理调质和源头控污机制,探索基于氧化剂调控的低二恶英排放热转化理论,指导形成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热处置集成理论,为相关技术的开发和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2)探明可燃固体废弃物在不同热化学转化条件下产物的性状、能源化特性以及关键污染物的生成、迁移机理,形成二恶英类物质的生成阻滞、定向诱导机理机制,初步掌握其在线检测方法,掌握重金属的全过程指纹图谱,探索重金属化学价态无毒化定向诱导机理,形成关键污染物的协同脱除新机制,为可燃固废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全过程污染物控制新机制的发展打下基础。
3)通过相关基础研究和实验验证,构建新一代近零排放的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模式。
在高值化能源利用、低二恶英排放的热化学转化模式、关键污染物的全过程近零排放控制等方面形成4~5项核心技术,4)在能源、环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和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化利用学科新方向。
5)在研究领域内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累计达200篇左右,出版专著3部以上,组织1~2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申请10~20项发明专利,培养博士50名以上,硕士100名以上。
三、研究方案(一)学术思路以适合我国国情的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为目标,从能源、环境、化学等学科交叉提出关键科学问题,深入了解我国复杂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在还原/氧化可控气氛下的热化学转化规律,通过气氛调控,研究以低二恶英排放为目标的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转化机理,掌握关键污染物的化学价态和物理赋存的迁移变化规律,形成实现二恶英和重金属等关键污染物全过程排放控制新机制,研究不同控氧气氛下热转化过程的协同优化和热转化产物高值利用的新方法,并通过相关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获得新一代近零排放的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为我国可燃固体废弃物的大规模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技指导,项目的总体研究思路见图1。
图1 课题研究学术思路框图(二)技术途径项目的技术路线基于先进的仪器分析,依托机理性试验研究和验证性实验研究,并紧密结合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来完成,课题的研究技术思路如图2。
1) 采用色质联用、热重分析、原子力显微镜等现代测试和分析仪器分析表征、热转化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可燃固体废弃物中单元组分的物理化学结构与特性做出较清晰的表征,建立污染物的指纹图谱数据库,为后续热化学转化与高品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 通过磁悬浮热天平、热重红外联用、色谱质谱等装置对可燃固体废弃物中典型可燃组分进行热解气化动力学分析,建立单元组分的热反应动力学模型,重点考察碳氢化合物、金属和微量元素等对热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其在不同氧化/还原气氛下的反应机理,分析可燃组分在热化学环境下的微观反应机理和宏观反应特征,以此来掌握可燃固体废弃物中多种组分在还原/氧化可控气氛下的交互影响。
3) 基于可燃固体废弃物基元组分在不同控氧气氛下的热化学反应分析,研究复杂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在热解、气化、燃烧等典型热处理过程的多相流动力学、传热传质规律与化学反应机理,揭示各热化学单元之间的耦合机制,形成基于氧化剂调控和能量优化匹配的高效热转化理论和方法。
4) 利用高分辨色谱-质谱联机及飞行时间分析质谱对痕量和微量有机污染物检测分析,研究多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热化学转化过程中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成、转化和再合成规律以及关键影响因素,探索二恶英类污染物生成阻滞和非毒性诱导途径及基于等离子、臭氧等多途径耦合的分解方法。
5)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等离子光谱ICP/SEM/TEM等高分辨理化分析测试方法,研究热化学转化残余物的物理化学结构,掌握灰渣中重金属的化学价态、物理分布和在不同反应气氛下的环境毒理特性,探索基于物理包裹、晶格置换等多途径耦合的灰渣无害化低能耗高值化利用模式。
6) 从能量转化、物质转换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汇总上述各条技术路线的研究成果,探索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并开展全过程污染物控制和能效评价,对热化学转化途径进行耦合优化集成和实验室验证,对发展高效、清洁的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提供指导。
图2 基础研究学术思想(三)创新点与特色以复杂组分的可燃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对象,基于源头调质、气氛调控、过程阻滞、定向诱导、协同优化等设想,构建废弃物规模化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其在控氧气氛下各组分的热化学转化机理,特别是关键污染物的生成迁移规律,探求低二恶英排放的热化学转化模式、实现关键污染物近零排放的全过程控制新理论和新一代近零排放的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是本项目的特点。
与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相比较,本项目通过能源、环境、化工等学科的结合和交叉形成主要创新学术思想,可望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规模化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在此基础上,形成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利用的集成理论和若干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些技术可望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以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可燃固体废弃物的出路问题,改变现有的固废废弃物直接焚烧利用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现状,同时可以为我国城市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发展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出贡献。
1) 思路特色(a) 针对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重大需求,从研究复杂组分理化特性出发,探索以低二恶英排放为目标的还原/氧化可控气氛下可燃固体废弃物的热化学转化规律、关键污染物的全过程排放控制以及新一代近零排放的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等三个科学问题。
这三个科学问题层层相扣,相互关联,科学问题的解决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
(b) 围绕项目科学问题,开展能源、环境、化工等学科交叉研究,形成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新的方向。
(c) 通过相关基础研究,构建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和技术创新体系,在满足城市生活垃圾规模化可持续能源利用的同时,提高能量转换品质和效率,实现关键污染物的近零排放控制。
2)创新点(a) 从可燃固体废弃物的复杂组分入手,探求可燃固体废弃物高值化预处理调质和污染物的源头控制机制。
(b) 基于可燃固体废弃物中复杂组分在还原/氧化可控气氛下的热化学反应机理和传热传质规律,探求通过热化学反应气氛的调控形成低二恶英类物质排放的新一代热化学转化模式。
(c) 基于关键污染物的生成、迁移机理的认识,建立二恶英生成过程阻滞、非毒性定向诱导以及生成后多途径耦合分解的排放控制新机制。
基于化学价态和物理赋存的研究,建立重金属化学价态无毒化定向诱导和稳定脱毒新理论。
通过研究热转化过程中污染物的交互影响,探求关键污染物协同脱除机制,实现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过程中的近零排放。
(d) 针对可燃固体废弃物的规模化利用的需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基于源头调质、气氛调控、过程阻滞、定向诱导、协同优化等创新设想,建立新一代近零排放的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
(四)可行性分析我国目前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可燃固体废弃物直接焚烧能源化利用解决方案存在着潜在的二次污染和能源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而先进高效清洁的热化学转化新技术开发受到基础研究不足的制约,特别是由于废弃物组分的复杂性,导致能源化利用过程中低二恶英排放的高效热化学反应机理、关键污染物的全过程排放控制、新一代近零排放的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等基础研究相当薄弱。
深入研究这些基础问题,可望为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五)课题设置1) 课题设置思路为了推动项目顺利地实施,把前面提到的六项主要研究内容归结为三个层面,组织六个课题进行分工研究。
以低二恶英排放为目标的还原/氧化气氛下的热化学转换机理、热转化过程中关键污染物的全过程排放控制、以及适应我国可燃固体废弃物特性的新一代近零排放的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是本项目研究拟解决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针对科学问题,本项目研究课题从三个层面进行设置。
这三个层面分别是:1)可燃固体废弃物中复杂组分物理化学特性的认识及低二恶英排放的热化学转化机理;2)能源化利用过程中二恶英及重金属等关键污染物全过程排放控制;3)高效能源化利用及热化学转换产物的高值化。
三个层面相互联系,互相依托,将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作为两条纵线贯穿三个层面的研究,并作为纽带把六个课题紧紧锁定在六个主要研究内容上。
在课题部署上,在第一个层面是整个项目研究的基础,主要安排了2个课题(课题1和课题2);第二个层面是项目研究的关键,也是实现第三方面内容的基础,在这个层面的研究中,部署了2个课题(课题3和课题4)联合进行研究,在第三个层面的研究中,设置了课题5。
而课题6将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耦合集成及优化,形成新一代近零排放的适合我国可燃废弃物特性的高效能源化利用集成理论。
整个研究方案概括为三个层面、六个课题。
六个课题有分工,有协作,也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