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立井水车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
(2)唐代①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1)发展历程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2)“市”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②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益州;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
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科技(1)造纸术: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轴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耒耜;种植粟和水稻;土地公有制;彩陶;早期的商业交换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用麻和葛,出现人工雨残和四肢技术夏前2070—前1600商周井田制;“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原始青瓷商前1600—前1046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商业初步发展,出现商人和货币周西周前1046—前771骨贝和铜贝流通东周前770—前221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富足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都江堰;郑国渠;炼钢和淬火工艺已有所发展秦前221—前207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秦始皇泰半之赋汉牛耕普及全国;耧车;耦犁;井渠;田庄;丝绸之路,中国被称为“丝国”;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西汉前202—25东西织室;三服官汉武帝盐铁官营东汉25—220王景治黄河;杜诗水排(初年);成熟青瓷(晚期)三国220-280翻车魏晋南北朝220—589南北朝灌钢法;草市出现隋唐隋581—618隋朝大运河唐618—907辕犁;筒车;唐三彩;南青北白;秘色瓷;瓷器开始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路被称为“瓷路”;“俞大娘航船”;柜坊北魏到唐前期均田制唐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武则天私营作坊兴起五代十国907—1368隋唐五代立井水车;高转筒车宋元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宋水转翻车;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五大名窑北宋916—1127交子南宋1127—1276元1271—1368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新式纺车;棉布成为主要衣料;青花瓷出现明清会馆15—19世纪,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15世纪末—19世纪,欧洲圈地运动(以英国最为典型)明1368—1644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出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晋徽商兴起1487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1492哥伦布到达美洲(意大利人,西班牙王室支持)1497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1588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清1636—1912粉彩瓷;珐琅彩瓷17世纪荷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起商业殖民帝国1651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18世纪雍正1722—1735粉彩瓷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1765英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1840左右完成,美法于19世纪中期完成,德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756—1763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正式投入使用1825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31英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1840左右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840—184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60年代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创办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开始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王韬,郑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66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制成电动机;1876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企业;丹麦上海私架电报线(1871);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877);中国人自办报刊80年代外国于上海设电话公司;1881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895洋务运动失败;康有为等创办《中外纪闻》(即《万国公报》)1896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1897严复于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介绍《天演论》20世纪初汽车出现在上海等地;上海崇明,装设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1903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1905中国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首映,电影事业起步1909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1911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912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1914—1918一战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1917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3月,二月革命,推翻罗曼洛夫王朝,两个政权并立;4月,《四月提纲》;7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结束;11月,十月革命,苏俄建立)1918年夏—1920苏俄国内战争时期1920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民航业拉开序幕1921俄共(布)十大召开,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苏联成立1924苏联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1925苏联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机1927苏联制定农业集体化方针1929新经济政策正式被取消1931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开始;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渔光曲》(1935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影片)、《风云儿女》)1933罗斯福就职总统,推行新政1936斯大林模式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193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苏联完成“二五计划”,实现工业化1939—1945二战1940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经济危机前水平40年代1944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召开,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时期;福利国家发展起来1946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1949.4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1947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马歇尔计划(1952年结束)1949北约成立1950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2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1953三大改造开始;“一五”计划开始(1953—1957)1955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1956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毛泽东提出实行“双百方针”;制定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1957“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两组织1958年正式成立运行)1958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开始;北京电视台试播(央视前身),中国电视业诞生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电影界“难忘的1959”1960“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1966—1976文革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1973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975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1976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安徽、四川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包产到组,包产到户);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粤)、厦门(闽)四个经济特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一国两制”;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基本路线);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88海南省成立,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89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0开发开放浦东(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苏共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十年增长,新经济出现;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1991“八一九”事件,苏共失去政权;《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局瓦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形成;南方谈话(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提出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3欧盟成立1994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95世贸组织成立1997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999欧元问世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上合组织成立2002欧元正式启用中国近现代史分期示意图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高中历史农业 部分题目
专题概览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试标准]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
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
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牛耕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3)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
(4)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二、水利事业的发展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
2.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3.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总结: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变化: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农具(商周时期)→铁制农具(春秋战国)(2)耕作方式的变化: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铁犁牛耕(春秋战国)(3)铁犁牛耕的变化:开始使用和推广(春秋战国)→耦犁、犁壁(西汉)→曲辕犁(唐朝)(4)耕作方法的变化: 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5)耕作技术的变化: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和南方水田的耕耙技术 (6)耕作制度的变化:一年一熟(两汉)→(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宋朝以后)(7)灌溉工具的变化:改制的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1)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农业是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2.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手工业产品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3.中国商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但是,古代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往往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种种限制。
[学习目标]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图解识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1.水利事业的发展(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四川)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陕西关中),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这种水渠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2.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已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2)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
(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思维深化]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两点认识(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涝灾害等。
(2)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4.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多种形式并存。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案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奇1.功绩(1)__________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训练民众耕作。
(2)“神农能殖嘉谷”的传奇,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意义(1)______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进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名师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进展而来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进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我国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演化(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______技术和______工具的毁灭,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3)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时毁灭了比较轻松的__________。
(4)唐朝时期:毁灭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
2.评价(1)乐观: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进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进展。
[深化探究]材料画像石拓片唐代曲辕犁思考(1)材料中左图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该工具的改进有何作用?(2)材料中的两种耕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3)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进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全部制形式的变化(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________。
2.封建土地全部制中的冲突及影响(1)冲突: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夫。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例2】(2011·福建省文综·14)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 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 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 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2.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和地位的认识 对于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一是在表现形式上概念不 清:错认为家庭手工业不是私营手工业。事实上,私营 手工业又叫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 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相对于家庭手工业来说,更 专业、规模更大。二是对其地位易混淆。官营手工业凭
借国家权力,一直到明前期居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即 专业的私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到明中叶后 居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 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男耕女织 家庭手工业 官办 二、1.棉 丝绸之路 2.(1)司母戊鼎 礼制 (2)春秋 晚期 水排 3.(1)陶器 (3)青瓷 白瓷 (5)粉彩瓷器
易错易混提示 1. 隋唐之前,瓷器价格昂贵,只有富贵人家使用, 一般民众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陶器。隋唐以后,瓷器大 量生产,逐渐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1.(2011·上海市文综·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 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 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 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 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 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 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
【答案】C
【例4】(2011·天津市文综历史·2)宋人诗云:“东家 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 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轮)
小农经济的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 中站主都地位;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因 素。
政治上: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 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
政策上:“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 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 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科技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 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就多集中在 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 等,使古代中国的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 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也决定了 古代科技长期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发展为 近代科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 的生产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 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的原因:1、生产力水平较低;2、古代 中国人口多,农民要向国家纳税。 精耕细作的表现:1、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兴修水利工程;3、改良农作物品种;4、施粪 治虫;5、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精耕细作的影响:1、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 农业发展;2、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 形成了一些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
封建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的演变: 集体简单协作到个体家庭农耕 2、自耕农(小农经济): •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 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 国近代。 • ①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
【通史复习】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深化——唐宋变革【文字版】
【通史复习】2021届⾼考历史⼆轮复习知识深化——唐宋变⾰【⽂字版】【阶段特征】唐宋时期是指从618年唐朝建⽴到1279年南宋灭亡的时期(本专题题上延到魏晋,下延⾄元朝)。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①君主制进⼀步发展,中枢权⼒机构由三省向⼀省制发展;②中央集权进⼀步强化,汉、唐、宋监察区转为⾏政区的现象;③国家统⼀到民族政权并⽴,再到逐步⾛向国家统⼀,农牧⽂化逐渐融合;④科举制度创⽴并不断完善,⽂官制度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①宽松的经济政策:唐中期均⽥制崩溃;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制发达;经济重⼼南移。
②紧张的政府财政:巨额的军费开⽀;⽂官政府的形成。
③活跃的商业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宋代“商业⾰命”出现;唐宋城市功能转变。
④成长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壮⼤。
思想⽂化⾛向全⾯繁荣。
①三教合⼀的理学:宋代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程朱理学地位确⽴;②科技创新的⾼峰:科学技术发展出现⾼峰,印刷术、指南针和⽕药发明与外传。
③⾛向⼤众的⽂学艺术:⽂学艺术世俗性增强,多元发展,出现了⽂⼈的世界。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加强:民族政权并⽴;民族交流加快;民族空间压缩;民族意识增强。
对外交往:航海技术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基础梳理】⼀、隋唐时期(⼀)政治【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演变:确⽴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2、唐代:三省六部制(1)内容:①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设六部。
②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下设吏、户、礼、兵、刑、⼯六部。
③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政的场所。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相职。
(2)特点①相权三分,相互牵制;②职责明确,提⾼效率;③协商政务,集思⼴益;④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3)影响①在当时的作⽤:相权⼀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了⾏政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结构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量。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经济:农业:刀耕火种纺织:纺织技术萌芽原料:麻、葛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商业:早期交换政治:出现城禅让制贫富分化产生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绘画:陶器图形、壁画·夏(前2070~前1600)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金文(商周)·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功臣:姜尚:齐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文化:文学:《诗经》·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春秋(前770~前476)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小国寡民”战国(前476~221)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水利:李冰都江堰(川)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冶炼:淬火的钢件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文化:儒:孟子:“仁政”“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专题一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必修二导学案学科:历史编号:编写人:李福光审核人:使用时间: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国农业的耕种方式的变化、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难点: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带着重难点预习课文。
2、通过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并记录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前预习时间30分钟)★导学过程【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地位(阅读“神农”的传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农业的起源:(1)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的国家之一。
(2)传说,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被视为国家的“根本”、“本业”。
▲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阅读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完成)阶段时期表现①刀耕火种春秋战国以前使用石制的耒耜、石刀、石锄等作为农具,耕作前用火烧、耕作后用水除去杂草②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技术和制农具汉代(1)逐渐普及,出现(二牛挽犁);铁制农具增多(2)东汉,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唐代出现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阅读“贫者无立锥之地”,完成)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共同消费。
(集体公有)(2)商周时期,实行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则归国王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自耕农土地所有制(4)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由于土地私有制,国家允许土地买卖,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把大量土地据为己有,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 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西北坎儿井出现于西汉时期,利用地势坡 降变化,蓄积引用山脉冰雪融水,是西北人民的独 特创造。我国古代灌溉农业发展较早,春秋战国时 期就已出现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灌溉工程, ②表述错误。
2.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
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
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
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
有关( )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 “鞭牛”这一信息可知与铁犁牛耕有密切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注重精耕细作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 图片反映出农民使用较为先进的铁制农具 认真地进行耕作,说明当时农民注重精耕细作,故 B项正确。中国开始使用铁器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故A项错误。汉代中国铁犁牛耕已经推广到全国, 故C项错误。图片不能体现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1.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 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
(3)赋税的名目繁多,_田__亩__税____和人头税是主要 形式,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 征收。
(4)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__财__政__收__入__的 主要来源。
2.力役
(1)作用: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__土__木__工__程__ 得以成功营造。
(2)范围: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 _城__市___建__设___工程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 者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和陵墓工程等。
2022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备考指导素养目标把握一个特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掌握两个阶段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2)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3)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历史价值观把握三个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日趋成熟;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掌握三个行业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了解三种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发展认识一种现象明朝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013年高考历史 讲练测系列02 中国古代经济史(教师版)
【专项冲击波】2013年高考历史讲练测系列02 中国古代经济史(教师版)【讲01——考点梳理】1.古代中国的农业(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完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演变、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仅岳麓版)。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业、制瓷业、纺织业、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的发展概况、城镇的繁荣)。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总体政策——“重农抑商”;对外贸易政策演变;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及市场管理政策)。
【讲02——知识归纳】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A.新人教版——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B.人民版——“神农”的传说(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和地位)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农耕创造的实践。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C.岳麓版——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A.新人教版——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与耕作技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粟和水稻。
(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耧车出现。
③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1 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a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时期出现的一种耕作方法,砍伐林木,清除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地挖坑下种。
(2)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而形成。
据《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就是用牛耕地。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
(2)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②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时,因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一牛挽犁。
(3)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构图解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要点1耕作方式的演变史料一荆、扬……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然民鮆窳偷生……朝歌暮戚。
——《盐铁论》史料二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荆州、扬州等地采用什么耕作方式生产?这种耕作方式有何危害?(2)史料二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有何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影响?提示(1)方式:刀耕火种。
危害: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经常迁徙;放火烧山,破坏生态环境。
(2)变化:从石器到铁器,农业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影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要点2耕作技术的进步史料思考依据史料中的图片,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提示牛耕技术逐渐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
1.(2017年4月浙江学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石斧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①正确;耧车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②错误;骨镰是“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③正确;曲柄锄是“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工具,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隋唐五代—立井水车
唱词反映出古代中国的一种经济类型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反映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经营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小农户个体经营
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革命性的发展。(?)
一家一户为主——个体经营 精耕细作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私有制
课堂测试
今天当一回农民: 如果给你一块土 地,你将做好哪些 准备,才能种出农 作物?
一、古代农耕的方式演变;(从“刀耕火种” 到“以牛田”) 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3、汉代时期: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 超过前代。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 •东汉时,一牛挽犁代替耦犁 4、唐代时期:曲辕犁
1、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 A、春秋战国 B、夏商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A
A
2、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 ①牛耕逐渐普及 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 ③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 ④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四、课堂测试
5、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基本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 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 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培养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发展要求: 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 小农土地所有制 会考标准: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 步 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大禹治水 1、传说: 都江堰和郑国渠 2、战国: 井渠、治理黄河(王景) 3、汉代: 4、灌溉工具: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水是生命之源,地是万物之母!我国一直是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对农业发展都非常重视,但受一些时代的局限性,某些东西不是重视就能发展出来的。
比如你要现在问一个农民用什么浇水,他张口就会说当然是用水泵抽水,或者喷水灌溉。
可我们知道,这些都是需要电的,古代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无法像现代人这样去帮助农作物减旱,这也是古代农作物收成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对于这样的一个农业命脉,古代人当然也知道水对庄稼的重要性,所以各朝各代都不遗余力的去发展水利,水利工程也非常多,比如秦朝比较有名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这些。
可是,就算是能引水,也需要把水再一次的引到田地里才能达到目的,古人是怎么办到的?《诗经·小雅·白华》中说周朝:彪池北流,浸彼稻田。
这说明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意识的去引水灌溉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记载是有争议的,因为并没有别的证据去佐证。
我们在这句话里也可以看出来,这里是引水,比如把沟渠的水挖开引到田地里,那时候并没有工具。
那么,浇水工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一、从远古到春秋远古时期,先民们刀耕火种。
直到商周时候,人们开始“抱瓮而灌”。
什么叫抱瓮而灌呢?就是在河里,或者挖的井里,用陶罐打出一点水来,人力抱着浇到苗下。
我们光是靠想就可以知道这多么的费时费力!可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并不是那时候的人笨,而是他们时代的发展禁锢了他们的想法,他们根本就想不到该用什么方法去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人类从来都是在困境中成长起来的,在无数的困难面前都可以找出解决的办法,浇水当然也不例外,到了春秋时期,“桔槔”出现了。
桔槔的样子,大家可以想象成一个跷跷板那样的,中间或者是吊着、或者是有个支撑点,一头绑着重物,另一头绑着汲水工具,比如木桶啥的垂在井边。
一个人站在井口处,拉着汲水工具用力抛进井中,另一头的重物发生作用,用自重把井里汲满水的木桶给提出来。
这样可以省很多力气,但却并不省时,可相比以前,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关于这东西的正式出处,这个是有争议的,很多人认为这是汉代才出现的东西,在春秋时期不可能出现。
古代水车是什么样子
古代水车是什么样子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胶泥活字印刷术。
其实古代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发明的,例如“水车”,是很能体现古代劳动人名智慧的结晶的。
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古代水车是什么样子水车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灌溉工具。
根据文献记载大约东汉时出现。
作为汉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汉民族的创造力,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
水车的发明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水利作为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各朝政府虽致力于兴修水利工程,不论是灌溉渠道或是运河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营建。
但是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农业区,至于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显然是无法顾及。
于是中国人善用其智慧,发明了另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
水车的先驱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
《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
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
』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
从抱瓮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说是水车发明的先躯。
发展情况水车发展第一阶段。
中国正式记载中的水车,则大约到东汉时才产生。
东汉末年灵帝时,命毕岚造"翻车",已有轮轴槽板等基本装置。
又有一说三国时魏人马均也有翻车的制造(《三国志.魏志》卷二九杜传裴松之注)。
不论翻车究竟首创于何人之手,总之,从东汉到三国翻车正式的产生,可以视为中国水车成立的第一阶段。
水车发展第二阶段。
水车的发展到了唐宋时代,在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作出了"筒车",配合水池和连筒可以使低水高送。
中外历史大事时间对照表
1893年,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4.9.黄海海战
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4.《马关条约》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5.5-10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894年。,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1660年5月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10月《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8世纪中期通过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签订《巴黎和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期)
东晋
420年到589年
南北朝
农业:
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北魏到唐前期),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冶铁业:
出现了灌钢法
市的发展:形成了“草市”,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81年到618年
隋
农业:
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西周(周武王)
商业:流通骨贝和铜贝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战国: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
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词反映出古代中国的一种经济类型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反映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经营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小农户个体经营
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革命性的发展。(?)
一家一户为主——个体经营 精耕细作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私有制
课堂测试
1、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 A、春秋战国 B、夏商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A
A
2、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 ①牛耕逐渐普及 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 ③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 ④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四、课堂测试
5、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基本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 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 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培养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发展要求: 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 小农土地所有制 会考标准: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 步 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A、是一种拦河蓄水工程 B、是一种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工程 C、只要用于水患较多的地区 D、主要由明渠组成 6、东汉时治理黄河取得重大效果的是: A、李冰 B、郑国 C、王安石 D、王景
D
今天当一回农民: 如果给你一块土 地,你将做好哪些 准备,才能种出农 作物?
一、古代农耕的方式演变;(从“刀耕火种” 到“以牛田”) 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3、汉代时期: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 超过前代。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 •东汉时,一牛挽犁代替耦犁 4、唐代时期:曲辕犁
二、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大禹治水 1、传说: 都江堰和郑国渠 2、战国: 井渠、治理黄河(王景) 3、汉代: 4、灌溉工具:
隋唐五代—立井水车、高转筒车 宋代—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结合图文材料和本课所 学,谈谈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要求掌握)
黄梅戏《天仙配》片断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