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赖文莲修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 - 修改2
(一)导入
“六朝古都” “六朝金粉” “十朝都会”
南京别称:金陵、 建业、石头城、建 邺、建康、江宁、 应天等12个称呼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
京的母亲河,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 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大繁华之地,被 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作者名片:
杜牧(803—约852)
通过学习杜牧的三首古诗,《江南春》中“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 丝丝忧国之虑;
《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中作者举荐无用后的那种无奈;体会作者 的为人,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情。
作业
搜集并背诵杜牧的三首诗: 《江南春》 《泊秦淮》以 及《过华清宫》。
在这首诗中,美女,读书人和亡国君 王都是谁?
美女→商女;
读书人→作者
亡国君王→《玉树后庭花》
相传南朝陈后主整日沉迷于靡靡之音,不理 朝政,亡国后,他听过的靡靡之音却流传下来。 《玉树后庭花》便是其中之一,是亡国之音。
(2)本诗大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注释】
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的写法:烟
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2)商女:歌女,古代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亡国之君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3)创造性地复述古诗
烟雾月色笼罩着寒水白沙, 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 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后庭花》。
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 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绝 著称,擅长文赋,注重军事。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代表作《山行》,《清明》, 《江南春》,《泊秦淮》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 秦 淮 》 课件PPT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 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有何作用?
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 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 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好了铺垫。
泊秦淮
知备查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 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 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 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 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 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泊秦淮》。
合作探究
2.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作者意在表 达什么?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 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 时之痛,委婉深沉。
借古讽今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 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 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
节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苏教版八上《泊秦淮》教案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八上《泊秦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诗。
2.分析并掌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秦淮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秦淮河的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泊秦淮》是哪位诗人创作的吗?他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诗歌解析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析诗歌的意象:烟、水、夜、沙、月、酒、楼、商女等。
分析诗歌的情感:愁、恨、思、悲等。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象征等。
3.艺术特色分析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歌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4.课堂讨论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歌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5.诗歌背诵与默写让学生齐读诗歌,加强记忆。
分组进行诗歌背诵比赛。
进行诗歌默写,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6.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泊秦淮》。
五、教学反思1.优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诗歌的意境。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不足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有些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
3.改进措施优化课堂时间安排,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讲解。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在分析意境时,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能从诗中描绘的景象中感受到什么特别的情绪吗?比如‘烟笼寒水’,这样的描写让你想到了什么?”在分析情感时,可以这样引导:“‘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里的‘恨’字,诗人是如何通过前面的描写慢慢引出的呢?大家能不能试着体会一下诗人的心情?”在讲解表现手法时,可以这样提问:“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他的情感?比如‘后庭花’,在这里它有什么象征意义?”2.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艺术特色针对情感分析,可以这样设计互动:“假设你们就是那个在秦淮河上的商女,你们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不是也会像诗人所说‘不知亡国恨’呢?我们来试着表演一下。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整体《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泊秦淮》教学课件
《泊秦淮》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教材中位于古诗文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诗歌原文、重点词语解释、诗文背景介绍、诗人简介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泊秦淮》,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朗读技巧,理解并记忆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掌握古代诗人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诗文朗读、词句理解和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引入《泊秦淮》的学习。
2. 诗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调、节奏等,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理解词句: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技巧,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 重点词语: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淮、酒家。
5. 诗歌意境:夜色中的秦淮河,宁静、优美、哀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泊秦淮》;(2)根据诗句,描绘一幅秦淮夜景图;(3)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2. 答案:(1)背诵《泊秦淮》;(2)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一艘小船夜泊在秦淮河边。
河边酒家灯火通明,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泊秦淮》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泊秦淮》全诗诵读、诗句解析、诗歌手法鉴赏、诗人情感体味及文化背景了解。具体内容包括:
1.诵读《泊秦淮》,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诗句或手法。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绕“《泊秦淮》中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把握《泊秦淮》全诗的基本意思,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手法:识别并分析杜牧在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2.分析诗句,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寓意;
3.探讨诗人杜牧在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4.品味诗人情感,领悟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5.了解《泊秦淮》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增进对古典文化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泊秦淮
泊秦淮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第18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这首诗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見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愤。
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次句“夜泊秦淮近酒家”,由“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由“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由“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丝。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可见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舞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
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两句于婉曲清丽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
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改写泊秦淮
改写泊秦淮改写泊秦淮(一)这晚夜色迷梦,薄雾笼罩着辽阔、空蒙的水面,月儿将柔辉洒向岸边的沙石,诗人静静地望着这一切,一股悠远而苍凉的气息默默袭来。
犹如他这个生不逢时的才子的心境。
他的船停在一个靠近酒家的地方,夜色刚刚使他浮想联翩,想想这半生来他四处游荡,写出无数气势磅礴或情调幽雅的文章。
他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生于盛世……此时,对面传来歌女婉转的歌声,他一听便知这是《后庭花》,一种复杂的感觉又向他袭来,是不详的预感,是可笑还是悲伤,想到酒家中花红酒绿,那些外表忠厚、严肃的达官贵人们的花天酒地,不由一声冷笑……改写泊秦淮(二)淡淡的薄烟萦绕在江面,模糊着天地的轮廓。
月色妖娆,如银的洒在寂静的沙滩上。
天色已经深如浓墨,尚且染着一丝丝繁华的痕迹。
我(随便你成曾谁)的舟船停泊在秦淮之处,任由它随着江面的微微涟漪轻轻摇摆。
江风凄寒,鞭挞着我的面颊。
一切寂然无声。
不,不是的。
我可以听见,透过那柔湿的江雾,有繁弦急管。
不知是哪个曼妙歌姬,正含着柔软如锦缎的青春嗓音,合着细细的筝音,轻轻的吟唱。
我仿佛看见她如雪的肌肤染着玫瑰般的醉红,明眸皓齿,娓娓诉来。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我听见商贾与官吏同时大笑,那笑声仿佛可以洞穿我的心,我的心在流血,是的,这是陈叔宝的!歌姬的娇颜巧笑,让人不忍责罚,她们知道什么呢?她们只为这些商客仕子卖唱而已。
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亡国的靡靡之音,象征着一场糜烂的风花雪月。
但是要她们唱的人,是什么居心?这是亡国之音呀!每个婉转音符,都是一个王朝消亡的前奏啊!悲哀的情绪染遍了我的身体,麻木的社会已经濒临毁灭的边缘,我能说什么呢?能干什么呢?只能提起我微不足道的笔,记下这悲哀的一幕罢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夜晚泊船秦淮河边的所见所感。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泊秦淮》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张继的《泊秦淮》,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3. 通过学习《泊秦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夜晚泊船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秦淮河边,感受夜晚的美。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泊秦淮》,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现代生活的启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泊秦淮》板书设计: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秦淮》;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 《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诗歌的意境是夜晚泊船秦淮河边,作者看到商女不知亡国恨,仍然在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商女的同情。
3.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泊秦淮41-部编版
1.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泊秦淮》全诗,掌握生字词及诗歌的基本节奏。
-举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正确理解其意义,并掌握其发音和书写。
(2)分析《泊秦淮》的文学背景,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举例:杜甫为何被誉为“诗圣”,他的创作风格在本诗中如何体现。
(3)理解并掌握诗中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是否有过在夜晚静静地欣赏河流美景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泊秦淮》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对绘图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部分学生的作品仍显得较为表面,未能充分体现诗中的意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深入挖掘诗歌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最后,课后反馈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图作品绕“《泊秦淮》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泊秦淮》教案
3.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吟诵、创作古诗词,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运用和创作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生字词、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修辞手法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泊秦淮》的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它是古诗词中的佳作,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体会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泊秦淮》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诗词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诗中的意境,我发现他们在欣赏古诗词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尝试了通过提问和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效果还不错。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泊秦淮》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小说家涂光裕到南京泊船时看到的秦淮河的景色,展现了秦淮河的美丽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该篇课文适合在七年级上学期进行教学,属于教材的写景篇目。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秦淮河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泊秦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独特结构。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意义。
–掌握重要词汇的意思并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具体景点的形象化理解和描绘。
–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景色与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者实地采样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秦淮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这个主题的兴趣。
2.预习导入(10分钟)–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段美丽的景色,如山水、花草等,让学生提前感受写景的魅力和乐趣。
3.阅读与理解(20分钟)–学生开始阅读课文《泊秦淮》,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精彩描述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词汇解析与运用(15分钟)–教师对课文中重要的词汇进行解析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
–学生通过造句、语境填空等方式运用所学词汇,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5.逐段赏析(20分钟)–将课文分段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把握每一段的主题和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课堂练习(15分钟)–给学生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4年《泊秦淮》课件完美版
2024年《泊秦淮》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泊秦淮》为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之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及通过诗歌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把握其文学形象和意境。
2. 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句内容的理解,诗人情感的把握,以及诗词鉴赏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秦淮河的历史图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背景。
2.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泊秦淮》,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内容解析:详细讲解诗句,分析词义,解释难点。
4. 情感体验:讨论诗人的情感,分享个人感受。
5.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诗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艺术效果。
6. 实践应用: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相似诗句。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句及意境分析4. 诗歌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意象运用5. 唐代社会背景及诗人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的意境,并说明其艺术效果。
答案:此句以“烟”、“月”为意象,形成了朦胧、凄迷的夜景,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展现了唐代晚期社会的不安定。
2. 课后背诵《泊秦淮》,并用自己的话简述诗人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力。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词的风格特点,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会,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泊秦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泊秦淮》全诗的解读、背景介绍、诗句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诗,掌握诗句的基本意义。
2. 通过分析诗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3. 了解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和赏析。
教学重点:全诗的背诵、意义理解和诗人背景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秦淮河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词背诵:学生齐声背诵《泊秦淮》,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讲解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诗。
4. 诗句解读: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与《泊秦淮》风格相近的古诗,进行解读和赏析,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陌生古诗进行解读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句解读:泊秦淮近酒家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 诗句赏析: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解读和分析,不少于300字。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分析合理,表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背诵古诗、解读诗句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泊秦淮》的基本意义和审美特点。
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活动,如诗词朗诵、诗词创作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读和分析方法的教授。
2.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的灵活性。
一、诗句解读和分析方法的教授1. 词语辨析:对诗句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义。
2024年《泊秦淮》教学课件
2024年《泊秦淮》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全诗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分析,以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拓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泊秦淮》,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2.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意境的体会,作者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全诗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泊秦淮》全文、配图、相关文学常识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夜晚秦淮河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秦淮河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
2. 朗读:让学生齐读全诗,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 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句的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象,讲解如何通过意象来体会诗句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6. 情感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杜牧在诗中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7. 拓展延伸:介绍杜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泊秦淮》2. 结构:a. 诗句解析b. 意境体会c. 情感分析d. 文学常识拓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2. 答案:a. 相同点:两句诗都运用了意象,营造出宁静、朦胧的意境。
b. 不同点:“烟笼寒水月笼沙”侧重描绘秦淮河夜景的清冷,而“夜泊秦淮近酒家”则表现出诗人与酒家的距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泊秦淮》精品课件
《泊秦淮》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全文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节课将深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文,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人的感慨。
2. 教学重点:学习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江南水乡的夜景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
2. 朗读:学生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如“烟笼寒水”、“隔江犹唱”等。
5. 随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随堂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泊秦淮》2. 板书内容:诗人:杜牧背景:唐代意境:烟笼寒水月笼沙情感:商女不知亡国恨艺术特色:隔江犹唱后庭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泊秦淮》全文。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3)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夜景的文字。
2. 答案:(1)见教材。
(2)见学生个人理解。
(3)示例: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江面上,如银色的丝带。
远处,灯火阑珊,犹如星光点点。
夜风吹过,带来一丝丝清凉,让人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夜景之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文古诗《泊秦淮》读后感!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文古诗《泊秦淮》读后感!《泊秦淮》是杜牧的一首经典七言绝句,这首诗宛如一幅色彩斑斓却又透着忧伤的历史画卷,将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心潮起伏,陷入深深的沉思。
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短短七个字,便勾勒出了一幅朦胧而凄清的秦淮夜景图。
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冷的河水与岸边的沙滩,营造出一种迷离恍惚的氛围。
“烟笼”“月笼”两个词,巧妙地将画面中的景物融合在一起,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股寒意与寂寥。
秦淮河水在夜色中流淌,像是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哀愁。
这种朦胧的意境,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更像是对晚唐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
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而这种社会的动荡不安、前途的渺茫就如同这朦胧的夜色,让人看不清楚,却又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危机。
“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的小船在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地方停泊。
“夜泊”点明了时间和行为,“秦淮”则是地点,而“近酒家”则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酒家在古代往往是热闹非凡的场所,有达官贵人的宴饮作乐,也有文人墨客的吟诗赋词,同时也是各种消息的汇聚之地。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诗人即将见证和感受到晚唐社会的一个侧面。
这一句看似平淡,却有着很强的叙事性和画面感,将读者的视线从那朦胧的夜景引向了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爆发点。
商女在对岸的酒家中吟唱着《玉树后庭花》,这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一首靡靡之音,被视为亡国之音。
然而,这些歌女或许并不知道这首曲子背后所代表的亡国之痛,她们只是为了取悦客人而歌唱。
诗人在这里表面上是指责商女的无知,但实际上,他真正批判的是那些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无视国家命运的达官贵人。
这些人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才是应该对国家衰落负责的人。
诗人通过商女这个形象,以小见大,深刻地讽刺了晚唐社会上层的腐朽与堕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
作者作品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 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 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 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 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 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 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 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①商女不知
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 庭花。
古诗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
点“近酒家” 引出下文“商 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
抒发了作者的忧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愤之情
名句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 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 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 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 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 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 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夜泊秦淮近酒家
点名“夜泊”,交待写诗 的时间、地点;以“近酒 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 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 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 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 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 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 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 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 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 国的悲剧。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 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 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1、《泊秦淮》中描画凄清朦胧氛 围的诗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2、诗中的写景叙事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3、表现诗人的忧患
意识(借古讽今) 的诗句是: 4、鞭打沉溺酒色, 醉生梦死的统治阶 级,告诉他们将重 蹈南朝亡国覆辙的 诗句是: 5、讽刺上层人物不 顾国家艰难,只顾 吃喝玩乐的语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