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共和,是推动辛亥革命发生的动力

合集下载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与革命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与革命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与革命一、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与革命概述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与革命,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改革与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近代中国政治改革与革命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

二、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启示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段,中国政府着力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度,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积极引进外来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这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洋务运动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官僚腐败和制度问题。

洋务运动的失败成为日后改革的教训,中国逐渐意识到仅仅模仿西方并不足以实现自身现代化。

三、戊戌变法:改革的尝试与挫折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改革史上的一次重要尝试。

在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启动了这一变法运动,旨在推行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以及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戊戌变法包括一系列的改革,如新政、学堂改革、法律改革和军事革命等。

然而,戊戌变法遭到了强大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派面临了巨大的阻力和挑战。

最终,戊戌变法失败了,这次挫折成为中国后来的政治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教训。

四、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的崭新尝试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政治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革命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而且催生了中国的民主运动。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人民幸福。

尽管辛亥革命没有完全实现孙中山的理想,但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改革的新局面,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铺平了道路。

五、五四运动:现代思想的兴起与带来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标志。

这次运动爆发于1919年,最初是对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不满抗议,但很快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政治、文化和社会改革的运动。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尖锐的产物,是十分腐朽的清政府没有能力领导国内变革、没有能力继续引领中国前进、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的结果。

首先,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政治原因。

《辛丑条约》订立后,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政策,利用清政府作为其统治中国工具。

因为利益关系,列强在华矛盾进一步激化,结果1904—19 05年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日俄战争。

这是两个列强争夺我国东北领土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不顾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将辽河以东划为战场,自守局外中立。

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俄国,双方订立《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将我国旅顺、大连租借地及相关权利转让日本,沙俄势力退到东三省北部。

我国东北被日本和俄国瓜分了。

这期间,英国于1903—1904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定《拉萨条约》,阴谋分裂中国领土,而沙俄也想出兵控制西藏,我国边疆危机又一次显现。

20世纪初,列强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经济上主要是扩大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投资,加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

1895-1913年18年间,各国在中国开设的资本在1 0万元以上的厂矿136家,投资总额达10315.3万元,为甲午战争前50多年间外国投资总额的13倍多。

列强在华争夺铁路、矿山等利权,开设银行,榨取巨额利润,干预地方行政,基本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操纵中国的军事和政治。

列强还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学校、办报刊和吸引留学生等办法,推行文化侵略,进行奴化教育,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

其次,清政府已到了内外交困的境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另一政治原因。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辛亥革命的意义高考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意义高考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意义高考知识点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满清统治,宣告了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这场革命之后,中国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的变革,还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首先,辛亥革命为中国开启了现代国家建设之门。

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社会秩序混乱,国力衰落。

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近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家,奠定了中国近代国家制度的基础。

辛亥革命创建了民国政府,确立了民主制度,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从封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鼓励内外资本的投资和企业的发展。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时代,为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改变,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地位得到提升,这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革命之前,中国文化长期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束缚,自由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

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文化多样性和自由创新提供了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开拓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

同时,辛亥革命也加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反思,他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进行反思,推动了中国思想的变革和文化的更新。

此外,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胜利使中国终止了长期以来的半殖民地地位,恢复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辛亥革命的成功激发了其他亚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通过辛亥革命,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尊重,也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非常重大而广泛。

它不仅仅是一次政治革命,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近现代史作业

近现代史作业

一、辨析题1.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答:对。

谈及辛亥革命,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观点来认识革命,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析辛亥革命胜利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

之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首先,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其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这个共和政府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再次,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最后,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

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

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够巩固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

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

资产阶级只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党史试题——第一专题(含答案)

党史试题——第一专题(含答案)

第一专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 B 政策。

A.重商抑农和闭关自守B.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C.重商抑农和对外开放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B 。

A.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B.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C.高度集权的独裁专制制度3.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是以 A 为主干,融合其他多种学说观念而逐步形成的。

A.儒家思想观念B.道家思想观念C.佛家思想观念4. B ,林则徐将从英美烟贩手中搜缴的2万多箱、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取得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

A.1838年6月B.1839年6月C.1840年6月5.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的时间是C 。

A.1838年6月B.1839年6月C.1840年6月6. B ,在南京下关的英舰汉华丽号上,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A.1841年7月29日B.1842年8月29日C.1843年9月29日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 。

A.1856年至1860年B.1857年至1860年C.1858年至1860年8.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B 。

A.1893年B.1894年C.1895年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C 。

A.1988年B.1989年C.1900年10.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把中国变成A 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的过程。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殖民地社会11.A ,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

A.1851年1月11日B.1852年1月11日C.1853年1月11日12.太平天国提出的理想蓝图是按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制定的 B 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A.平均主义B.绝对平均主义C.天朝田亩制度13.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南北对峙了14年,太平军驰骋转战十八省,先后攻克 B 城镇,其规模之宏大,时间之久长,影响之深远,是历代农民运动不能比拟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观念 doc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观念  doc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观念----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已经迎来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日子,回顾历史,百年前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紧接着多数省份相继响应,向清朝统治势力奋力反抗,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彻底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中国社会和人民,也深深影响着当时的亚洲社会和世界,同时也影响着当今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指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是指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人民有权管理政府,政府则有权治理国家。

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三民主义中民主共和观念已十分明显。

随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在文化上,规定人们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享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这部宪法更是将民主共和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剪去长辫、移风易俗、提倡新式文明婚礼等等,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做派、交往礼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看似形式的变化,实际解除了人们思想的种种束缚,有利于进步和发展,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滋生并根深蒂固起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漫征程。

从那一刻起的百年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民主共和不断发扬和发展,开启中国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新起点。

高考历史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_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3课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

高考历史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_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3课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

[小练1]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结合中国 同盟会纲领,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提示] 积极意义:谋求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局限性:具有种族主 义思想。
2.发展: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广州___黄__花__岗_____起义引起巨大 震动。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解析:据材料“国旗五色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1912年1 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 这本质上是从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故选B项。 材料是对辛亥革命带来变化的中性描述,“失落”说法错误,排除A项; 社会景象指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C项; 从材料“国旗五色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中看不出其对革命的 态度,得不出“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的结论,排除D项。
[小练2]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 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由此引发了四 川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爆发有何关系? [提示] 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 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2)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____中__华__民__国__临__时__政__府______在南京成立。 (3)袁世凯窃权。
学者观点——辛亥革命的结果及特点 史料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 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 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 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 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初三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三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三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初步建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这一次伟大的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政治意义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封建专制时代,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国家的道路。

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倡导民主、科学、法治和宪政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主导思想。

二、社会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革命的胜利使得人们的阶级地位发生了转变,废除了专制统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成为辛亥革命的三大主力军,他们的觉醒和观念的改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

三、文化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复兴的标志。

革命激起了人民觉醒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革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辛亥革命中遭受了全方位的冲击和颠覆,为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条件。

四、国际意义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革命的胜利激发了亚洲其他国家和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掀起了亚洲反殖民主义潮流。

辛亥革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推动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

五、思想意义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人民渴求独立、自由和民主的愿望,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革命唤起了全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演进,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这次革命从政治、社会、文化、国际和思想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辛亥革命告诉我们,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需要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也正是这种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在后来的革命中坚守的信念和动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20·北京延庆区·模拟)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A.革命时机不够成熟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辛亥革命意义重大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2.(2018·苏州市昆山市·期末)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

这些运动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3.(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如表是《纽约时报》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报道的新4.(2019·广东深圳市·期末)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武汉得此美誉主要是因为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萍浏醴起义5.(2018·潍坊市高密市·期末)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四个阶段,下列叙述与“猛药重治”有关的是A.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企业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6.(2020·真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称赞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曾爆发了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7.(2019·天津红桥区·学业)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最早是在A.南京B.武昌C.上海D.长沙8.(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1904 年8 月孙中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

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护国运动D.新文化运动9.(2020·北京通州区·模拟)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写道:“拯救中国完完全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4
弓箭手,1872 年 此时欧洲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火炮和步枪已 大规模装备于军队,而中国的兵士仍以长弓羽箭为最基本的武器。 (约翰· 汤姆逊/中国国家图书馆/图)
5
被攻陷的大沽口北炮台,1860年8月21日 经过一番惨烈的战斗, 扼守白河最重要的大沽口北炮台被联军攻陷。传统中式火炮和抬枪还 是不能抵御联军的进攻,联军最后依靠云梯登上炮台,阵亡的清军士 兵都倒在自己的炮位上。 (费利斯· 比托/中国国家图书馆/图)
3
帝国暮色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西方入侵将一个富于传统性的王朝衰落转变为一场社会和思想 的革命。”——孔飞力,美国著名汉学家 一八五六年,一宗看似不起眼的“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 件,再度引致清帝国和西方的冲突。英法两国派出远征军,长途跋涉,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 曾经长期自居为世界之“中”的老大帝国,面对着西洋的坚船利 炮,是那样的软弱无助。割地赔款的结果,使清政府又失去了部分主 权,渐渐被以协定关税、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为主要内容的不 平等条约体系笼罩和束缚。 有着数千年辉煌文明传承的中国,便以如此的屈辱不堪,告别以 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被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近代世界体系之中。
6
甲午战争(1894-1895)
“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 大家渐渐死下去,而自己反以为卫道有效,这才渐近于正经的活 人。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 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 代。”——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 1894年9月17日,清朝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相遇于黄海大 东沟海域,进行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海战,结果以北洋 舰队损失五舰而联合舰队无一沉没结束战斗。北洋“致远”舰在 战斗中受损,开足马力撞向日舰未果,这表明个人的舍身成仁并 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命运。 鸦片战争开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刺激了国人的精神 与心理,洋务运动应运而生。然而,器物层面的革新没有制度层 面的跟进与支撑,“新”的表象之下仍然是“旧”。“老大”帝 国依然是蹒跚前行。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

2020秋季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步骤与影响。

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武力威胁,或发动侵略战争,企图瓜分中国。

第二,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的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第三,经济掠夺,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最后,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制造侵略有理论。

3.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失败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一、兴办近代企业。

首先兴办军用企业再兴办民办企业。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为翻译,工艺,军事储备人才。

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历史作用: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4.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不仅贯穿了爱国主义,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启示

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启示

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启示历史本来是在不间断的时间里所上演的不间断的事件。

但是,所存在与我们记忆之中的历史,却往往是一些跳跃的闪光点。

比如,辛亥革命,一个为每一个新中国的成员所知的大事。

有人说,历史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它的曲折性。

换言之,只有看到波谷的存在,我们才能真正认识波峰的价值;也只有深究波谷的秘密,我们才能领悟如何能够达到波峰。

我们只有认识到辛亥革命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建设共产主义。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

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主要包括: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惠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经过革命先辈们的努力,辛亥革命获得了胜利。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提出三民主义,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它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论文题目:论辛亥革命的成败姓名:元芳学号:104105111545910班级:热能1001班年级:1001级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冯岚完成时间:2012年11月12日论辛亥革命成败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曾一度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着不同的声音。

有文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胜利的,但也有不少文章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那么,究竟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如同对其他革命事业的评价一样,不能片面地、主观地评价它,而是应当从它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革命本身的历史事实出发,即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方能得出客观公正的、合乎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

一、搞清辛亥革命同武昌起义、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是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前提。

辛亥革命虽然与武昌起义紧密联系,但又不能等同或归结于武昌起义;同属此理,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又不等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外延远比辛亥革命要深刻的多、广泛的多。

所以,用辛亥革命来囊括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显然也是欠妥的。

理论界至所以出现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其关键乃是不少人往往把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或旧民主主义革命)这几个既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概念相互混淆,混为一谈之故。

从对辛亥革命的这一界定中不难看出:辛亥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武昌起义,但又不等于是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起始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但延及同年11月、12月的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终止于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而从1907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前这段时间内,由孙中山先生等人领导的潮州黄岗之役、惠州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州之役、河口之役、广州新军之役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以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存在期间乃至解体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而开展的一系列斗争,包括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等等,虽然同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又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辛亥革命的范畴。

辛亥革命的目标

辛亥革命的目标

辛亥革命的目标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其目标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推翻清朝统治:辛亥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清王朝近300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当时的清朝已经逐渐衰落,面临外族侵略和内忧外患的问题,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因此,许多知识分子和民众都认为推翻清朝统治是当务之急。

二、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辛亥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

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民主、民族、民生”的理念。

他们希望通过革命推翻专制的君主制度,建立一个以人民为主体、由人民选举代表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民主化和政治权力的公平分配。

三、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遭到了严重的侵蚀。

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摆脱列强的干涉和控制。

革命者们希望通过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和军队,巩固国家的自主权和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利益。

四、推进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

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和工人群众生活困苦,社会阶级差距悬殊。

革命者们希望通过推翻封建的社会制度和领导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实现农民和工人的解放,推动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以上是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

革命的结果确实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然而,由于国内外种种原因,革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后来又发生了北洋政府垮台、战乱连连的时期,这一切都表明辛亥革命是一次早期不完全胜利的革命。

但是,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格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讲义:第19课+辛亥革命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讲义:第19课+辛亥革命及答案

[时空观念]第19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遭受重挫,试图通过实行“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虽然是清政府的自救举措,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3)认识: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

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

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2)发展:孙中山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

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由资产阶级上层组成,既反对清朝统治,也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3)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

武昌首义(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2.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概念和背景是

辛亥革命的概念和背景是

辛亥革命的概念和背景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革命,被视为中国近代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的开端。

它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以民主化、民主革命为宗旨,推翻了封建专制的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辛亥革命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当时中国社会受到清朝衰落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双重打击,社会经济发展受阻,民众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此外,清朝政权腐败无能,军队衰败,失去了人心和民众的信任。

这些因素都为辛亥革命的发起和推动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的概念是指以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民主制度为目标的一次革命。

在此次革命中,起初以驱逐外国侵略者为导向,后来发展为包括各阶层人民的推翻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现代国家制度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思想觉醒和文化变革的开端。

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意义首先体现在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权,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通过建立中华民国,中国开始迈向民主共和制度,为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还培养了一批现代政治家和革命家,如孙中山、黄兴等。

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辛亥革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革命结束了列强侵略、平定了农民起义等因素,为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辛亥革命的成功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为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努力提供了强大动力。

再者,辛亥革命在文化和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革命促进了现代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广泛普及了科学、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

辛亥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启示也很深远,引起了对传统道德、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反思和改良。

最后,辛亥革命的核心价值是民主。

辛亥革命开辟了中国向民主社会的转型之路,倡导民主制度和平等观念,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革命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之间合作的纽带,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历史辛亥革命试题

历史辛亥革命试题

历史辛亥革命试题1.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题干“空壳”和“成果象征”等关键词.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的东西.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的角度判断,选项A、B、C中的“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组织和思想理论.只有D项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征.2.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注意题目中的“现代化”“趋向”“最能”等信息。

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甲午战争在戊戌变法之前可排除C和D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要求建立君主立宪的运动,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清末新政的近代化程度不如戊戌变法,故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运动,比戊戌变法的近代化程度高,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具体考查中国近代化过程。

3.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两大成果被载入史册。

但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这两大成果就逐渐“名存实亡”了,故选D项。

其他三项不合题意。

4.20世纪初,有人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认为:“今日海内,有如下党派:曰变法党,专与阻变法者为仇;保皇党者,爱其能变法之君,舍君而外,皆其仇敌也;革命党者,恶其不能变法之政府也,欲破坏之,别立政府也;惟逐满党专与满人为仇”。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1 辛亥革命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1 辛亥革命

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主要处于晚清后期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时期。

(1)政治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随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经济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官僚资本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

(3)思想上,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课题21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客观形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进程①“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②“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2)影响①“新政”:表明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②“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概念阐释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

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2.主观努力:革命派的准备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思想上(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军事上(1)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2)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3)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共和,是推动辛亥革命发生的动力共和,共和!这是晚清以降志士仁人的口头禅。

这是区别中国近代与古代的分水岭。

这是许多英勇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理念。

这是推翻中国数千年皇帝专制政治的结果。

中国处在封建皇帝专制政治下,自秦始皇以来,已经两千年。

这是世界上发展最成熟的封建制度,这个制度曾经创造了中国中古社会发展的高度辉煌,17世纪以后,由于停滞不前,变成拖着中国社会发展后腿的痼疾。

鸦片战争以后,这个制度的腐朽、没落,通过一系列事件,已经暴露无遗了。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如果说1842年的《南京条约》是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开始,那么,1901年的《辛丑条约》则标志着这种社会形态的确立。

《辛丑条约》是所有不平等条约中最严重的一个条约。

这个条约保住了慈禧太后和封建王朝的统治地位,实际上是帝国主义直接瓜分中国的一个替代条约。

它对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

首先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地位。

辛丑以前,列强虽然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但尚未在中国领土合法驻军。

《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得驻扎于中国京畿的战略要地,并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一律削平。

这等于对中国实行了永久军事占领。

辛丑以前,中国已经有了列强享受种种特权的租界,《辛丑条约》则将这种制度发展到形成一个中国人不得进入的武装使馆区,这是真正意义的“国中之国”,它就在紫禁城旁,用枪口监督着中国中央政府的一举一动。

辛丑以前,中国人挨列强的打还可以还手抵抗,此后,不仅抵抗的权利被完全剥夺,一般民众加入反帝组织,也是绝不允许的,而中国政府的官员则成了列强镇压人民的工具,否则就要被革职惩罚。

其次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地位。

如果说自1840年以来,西方商品和资本的输入,使中国在自由贸易的旗号下,开始了经济的被侵略历程,那么,战争赔款则是实行赤裸裸的劫掠。

这种劫掠一次比一次厉害,直至整个国家财政尽入其囊。

《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本息近十亿两白银,本来甲午战争的赔款已使中国背了一身的债,而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还不足白银一亿两。

每年要归还本息2000万两,要还清这巨额赔款,只有层层加派,最终分摊到每一个老百姓头上。

以中国洋务自强几十年建造起来的近代工业约二千万两白银的总资本作比方,列强要把这个可怜的家底,连锅端走五十余次!说中国已经成了被列强套着缰索的经济奴隶,一点也不为过。

条约还规定,各国要同中国签订新的商约,实际上是要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再从精神方面的影响看,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一直注重对中国的心理征服。

《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是以4.5亿人为标准制定的,是对全体中国人的惩罚;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是对华北地区所有知识分子的惩罚;规定《辛丑条约》以及所有19个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是对全国官民的警告。

这些对全国人民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以慈禧为代表的中国统治阶级,由传统意识维系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彻底摧垮。

谢罪,惩凶,立碑,停试,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盲目排外,一下子变成了乞命讨饶,奴颜婢膝。

据记载,自西安回到皇宫的西太后在接见外宾时,一把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呜咽抽泣着反悔自己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谄媚心态由此表现无遗。

统治阶级的思想即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一股崇洋、媚洋的殖民地意识就这样在中国逐渐蔓延开来。

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从清王朝的腐败中,革命派看出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封建专制统治救不了中国,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皇帝的统治,必须建立中国的共和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20世纪初中国新的民族觉醒的标志——共和革命,便加速度来临了。

辛亥革命时期是近代中国在诸多矛盾中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时期。

革命派(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宋教仁等)、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张謇、严复等)、地主阶级开明派(袁世凯、黎元洪等)和满汉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以及外国势力在近代中国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为了“振兴中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决心用社会革命的方式,推翻“洋人的朝廷”。

孙中山、黄兴等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把分布在海内外的中国革命者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反清革命作了大量的思想启蒙、舆论宣传工作,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大大推动了中国反清革命的进程。

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8-9月的四川保路运动、10月武昌首义以及随后的各省响应,是标志辛亥革命必然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的转折点,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把中国历史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由于时代条件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它没有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任务,没有给中国带来独立、民主和富强。

它的胜利和失败,给此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百年沧桑,百年回顾,今天的中国人应该特别重视辛亥革命给后人留下的精神遗产。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辛亥革命遗产的继承人。

我的一点看法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从清王朝的腐败中,革命派看出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封建专制统治救不了中国,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皇帝的统治,必须建立中国的共和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20世纪初中国新的民族觉醒的标志——共和革命,便加速度来临了。

评:封建专制统治救不了中国,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皇帝的统治。

同时这一句话我在《毛主席语录》上面看到同样一个观点: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

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毛泽东同时他又说了另外一句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的一段话。

它是针对当时“中派”所谓农会举动“过分”的言论而讲的,其本意在于告诫人民群众,革命不能温文尔雅,必然坚决彻底。

另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历朝历代哪一个朝代的灭亡,不是通过起义或者造反发生的?从宏观规律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个朝代可以基业长青?因为宇宙自然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会有寿命。

我们的古人都是很有智慧的,在《周易》的乾卦可以看出这个变化规律:《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清华大学校训则是取的乾坤两卦卦之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坤》:元亨。

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同时还有句古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么我们现在看看当朝形势如何:最近几年来社会矛盾频发,似乎“革命、民主、自由”这几个词网上速度敏感起来,那么是不是到了一个特定了历史时期了呢?我想这个谁也说不准,只能是大家心里有个什么倾向的直觉。

为了“振兴中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决心用社会革命的方式,把分布在海内外的中国革命者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评:我搞不清楚作者在振兴中华上面加了个引号意欲何为,我的猜想是,这只是历史把它定义为“振兴中华”的革命,但是事实最初那些革命家真实目的何在,只有天知道。

但是有一点,辛亥革命虽然说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不得不承认辛亥革命并没有达到目的。

我把“把分布在海内外的中国革命者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这句话圈了起来,是想说明,当时的社会组成,毕竟在那个时期,海内外中国革命者和先进知识分子还是占少数,不能把中国社会上广大群众带动起来,因此势单力薄,很难抵抗当时政府和外强勾结起来的力量。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条件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它没有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任务评:作者这句话的意思跟我上面所说的有共同之处。

附:乾卦第一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