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国富民强_到_民富国强_的思辨

合集下载

从“强国富民”到“富民强国”——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几点思考

从“强国富民”到“富民强国”——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几点思考
— —
关于保 障和 改善 民生 的几点思考
茅 炜
( 南京财 经大学 , 江苏
南京
20 4 ) 10 6
摘要 : 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审议 通过 的《 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以保 障和改善 民生为显著特 点, 处处体现 着党中央对 民生的重视 。正确处理好从“ 国富民” 变为“ 强 转 富民强 国” 、
去年下半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特别关注】
从“ 强国富 民” 富 民强 国" 到“
是为人 民谋利 益 、 求福 祉 , 但少数 人 的改 革举措 、 发展
思路严重忽视人 民群众的利益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第 十二个
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 ( 建议》 , ) 这对于全面贯彻党 重背离人 民群众利 益的原则 ,严重 挫伤 了人 民群众参 的十七 大精神 , 深入贯彻科 学发展观 , 进经济 长期 平 与改革 、 促 推动发展 的积极 性 , 甚至 引发出重大 的群体事 稳较快 发展 , 夺取全 面建设小 康社会新 胜利 , 推进 中 国 件 , 破坏 了社会 的和谐 与稳定 。这些年来 在企业改制 、 特色社会 主义伟 大事业 , 十分重 大的意义。《 具有 建议》 城 市改造 中留下 了这 方面的许多教训 ,值 得我们认真 指 出 , 进全面小康建设 , “ 推 必须 以科学发 展观为 主题 , 反思 、 牢牢汲取 。更有甚者 , 不是保 障 、 护 、 维 增进人 民 以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主线” 强调 “ , 在当代 中国 , 群众 的利益 , 尊重公 民的合 法权益 , 而是 以暴 力 、 强制 、 坚持发展是 硬道理 的本质要求 , 就是坚持科 学发展 , 更 剥夺 等手段侵犯公 民财 产权甚至生命权 ,走 上违法犯 加注重 以人 为本 , 更加注重全 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 更加 罪 的道路 。这不仅严重损害党和人 民群众 的血 肉联系 , 注重统筹兼顾 , 更加注重保 障和 改善 民生 , 促进 社会公 破坏 了党 治 国执政 的群众基础 , 削弱 了党执政 、 改革 的 平正义 ” 建议 》 。《 以保 障和改善 民生为显著特 点 , 把保 合法性 。总之 , 我们应站在牢记 和践行党 的宗 旨、 学习 障 和改善 民生作 为经济转 型 、科学发展 的根本 出发点 和实 践科 学发展观 的高度 , 重视保 障和改 善民生 , 来 把 和落脚点 。 的根本宗 旨是全心全 意为人 民服务 , 党 代表 人 民满意不 满意 、 答应 不答应 、 高兴 不高兴 、 得没 得益 最广大人 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检验是不是 真正立党为 作为我们推动改革 、 促进发展成败得失 的试金石。十七 公 、 政为 民 , 执 就是 要看党 和政 府 的各级组 织 、 广大党 届五 中全会 提出的《 建议》 以及全 会“ 公报 ” 处处体 现着 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真正把群众利益、把人 党 中央对 民生的重视 ,强调坚持 科学发展要更加 注重 顺应各 族人 民过上更加 美好生活 的新期 待 , 民疾苦真正 当回事 ,是 不是真正把 群众受益放 在第一 以人为本 , 位。说到底 , 重视 民生是党的宗 旨的根本要求 。但是在 并通过今后 五年经济社会发展 目标 的阐述 ,为我们勾 实际工作 中 , 人把人 民群 众最现 实 、 有 最关心 、 直接 画 出了“ 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 长 , 民物质文化 生 最 城 人 的利益放在一边 , 于搞一些显政绩 、 魄力 的大手 活 明显改善 ” 热衷 有 的美 好图景 。更加注重 民生 , 在三个辩证 又很有意 味 , 值得我们认真加 笔 ,还 美其名 日都是为 了人 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和长远 关系 的表述上尤 为突出 , 利益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对立起来 , 把 以思考 。 人 民群众 的长远利益 与眼前利益对 立起来 ,一 方面是 是从 “ 国富 民” 强 转变 为“ 民强 国” 富 。这不是 简 认识 的误 区,仿佛人 民群众 的根本利 益和长远 利益与 单 的语序颠倒 、 文字游戏 , 玩 而是 “ 十二五” 经济社会 发 具体利益和 当前利益是 相排斥 的 ,前 者 的取得 必然会 展 目标与此前多次规划 目标的区别所 在。过去追求“ 强 国富 民”“ ,十二五 ” 规划力 求 “ 民强 国”这是 人们关 富 , 损害后 者。殊不知没有具体利益和 当前利益 , 如何谈得 上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 , 你的计长远 、 根本又 怎么会 注十七届五 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其实 , 国富” 民富” 计 “ 与“ 国富” 得 到人 民群众 的认 同与相信 。另一方 面则是 对人 民群 的关系是 当前 的一 大社会 热点 问题 。有 人认 为“ 而“ 民穷 ” 国家在 与民争利 。“ , 国富” 民富” 与“ 的关 系处 众 的轻 视 , 仿佛黎 民百姓 目光 短浅 、 只顾 眼前而不计 长 远、 只求一点一滴而不计根本 。这种“ 上智下愚” 的观念 理得好 , 既是贯彻科学发 展观 的具体体现 , 又是科学发 其实反 映出少 数人的封建思想作 祟 , 自以为是 , 高高在 展 的内在要求 。如果 国力衰 弱 、 国家不够 强盛 , 民富 ” “ 上。 另外 , 一些人无视甚至不惜损害人 民群众 的利益而 根本 没有 可能 , 没有 保障 ; 也 如果 只有 “ 国富 ”人们 群 , 热衷 于政绩工程 , 往往 名利思想严重 , 一心只想 自己加 众生活得不 到改善 ,那就从根本 上背离 了建设 与发展 官进 爵 , 或以权谋 私 , 借机牟 取一己私利。 的宗 旨、 目标 。既注重“ 国富”又关 注“ , 民富 ”这是一对 , 在 实际工作 中,还有人 用损害群众 利益 的方 式来 辩 证的关 系 。“ 十一五 ” 期间我 国经济高速发展 , 年均经 推行所谓改革 , 求得所谓发展 。改革 和发展的根本 目的 济增长率达到 l. O %。到“ 7 十一五 ” , 国跃 居世界经 末 我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民众的富裕幸福是每个国家的目标和理想。

要实现国强民富,首先需要国家本身富强。

国富民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国强民富则是国家经济繁荣的终极目标。

如何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需要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我们需要认清国富民强的含义。

国富民强是指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以保障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众的幸福安康。

在这一阶段,国家需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力的提升,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家也需要实现民众的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便让每个公民都能分享国家富强的成果。

我们需要思考国强民富的意义。

国强民富是指国家在实现自身富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生活。

在这一阶段,国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以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也需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以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实现国强民富。

国家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和产业升级,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以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也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以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权益保障。

国家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素质水平。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是一个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只有实现国强民富,才能实现国家和民众的共同繁荣和幸福。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为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不懈努力。

【2000字】。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对于国家来说,国强民富意味着国家要有更强大的综合实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

政治上,国家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民主法治,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经济上,国家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科技创新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国家转变观念,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富。

对于人民来说,国强民富也意味着人民要有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这包括经济上的富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包括政治、文化和精神上的富足。

经济上的富裕意味着人民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政治、文化和精神上的富足意味着人民能够享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有更高的文化品味和更好的精神生活。

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只有人民幸福,国家才能真正富强。

而对于人民来说,实现国强民富也需要我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每个人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每个人还要注重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国强民富是一个全面的目标,需要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国家要积极改革政策,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人民也要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深刻认识到国强民富的重要性,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0字】。

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发展进程的政策取向

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发展进程的政策取向

V0133, . NO. 2
M a. 2 1 r Ol
2l O 1年 3月
从“ 国富 民强" “ 到 民富 国强 " 发展 进 程 的 策取 向 政
孥 斌
( 中共 青 海 省 委 党 校 公 共 管 理教 研 部 .青 海 西 宁 8 0 0 ) 10 1
摘 要 : 国 富 民 强” 民 富国 强” 十 七 届 五 中 全 会 的 一 大 亮 点 , 映 出 党 和 政 府 执 政 理 念 的 重 大 创 新 。 本 文 从“ 到“ 是 反

1 ・
大事 , 人 民生 活水平普 遍得 以提 高 , 民的各项权 使 人 利 得 到保 障 , 这是 社会 主义制 度 的本 质要求 。

从 “ 富 民 强 ” “ 富 国 强 ” 理 理 念 创 新 国 到 民 治
的 深 远 政 治 意 义
( 从“ 一) 国富 民强” 民富 国强” 革命 党转 变 到“ 是
为 执 政 党 执 政 理 念 的要 求
收 稿 日期 : 0 0 1 — O 2 1 —2 2
作 者 简 介 : 广斌 (9 6)男 , 族 , 肃定 西 人 , 李 16 一 , 汉 甘 中共 青 海 省 委 党校 教 授 。

( 从“ 二) 国富 民强” “ 富 国强” 是 社 会 主 义 到 民 ,
制 度 的 本 质 要 求
中国坚 持走 社 会 主 义 道路 , 是 中华 民族 历 史 这 的选 择 , 中国人 民的选 择 。当前 , 是 中国社 会进人 利 益格 局多元 , 会群 体 多元 , 社 社会 价 值 多元 的阶 段 , 对社 会价 值取 向提 出严 峻 的挑 战 。社会 主义生产 的 目的是为 了满足 人 民 日益 增 长 的物 质文 化 需要 , 社 会 主义 政 权 的 最 高 道 德 标 准 是 “ 民 的 幸 福 和 尊 人 严” 因此 , 实 现 了 国富后 就应 把 “ 富” 为 头 等 , 在 民 作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就一直奋斗在国家建设的道路上。

在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忘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中国现在已经实现了国强民富的目标,现在需要考虑如何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

在国富民强的时代,中国经济实力已经逐渐增强,在国际上也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但同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民众的福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要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就需要更加均衡和持续发展经济,让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幸福。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寻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大规模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但这种发展方式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等。

要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就需要改变这种发展方式,加强创新能力,着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同时加强环保和资源节约,以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其次,在社会保障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公民福利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

加强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让人民享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小康。

最后,在国际关系方面,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全球治理体制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需要通过自己的建设和发展,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自由化,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稳定和安全。

总之,要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改善民生,推进文明进步,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动全球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智慧。

论实现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论实现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摘 要 : 学 的把 握 好 国 强 和 民 富 的 关 系 , 有 重 大 的现 实 意 义 。 科 具
关键词 : 强 国 民富 转 变

成 为 世 界第 二 , 次 于 美 国 。 也 存在 着 一 系列 的 问题 , 仅 但 如看 病 难 、 住 以 出 口导 向 拉 动 经 济 发 展 的 方 式 , 以 内 需 为 主 导 , 费 、 资 、 向 消 投 出 房难、 学难、 上 就业 难 等 有 关 民生 问题 更 加 突 出 , 民 收入 差 距 日益 口三 驾 马 车 协 调 拉 动 的 方 式 转 变 。 以 资 金 、 力 、 地 等 生 产 要 素 居 从 劳 土
论 实现 从 “ 强 " 民 富" 国 到“ 的转 变
马其 茂 王 艳品 ( 石家 1 庄市高 技工学 2中 石家庄市 校) . 级 校;. 共 委党
活质量不断提高, 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 , 得益于国家的法律制 度, 充分保护调动 了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正是 党和国 O 引言 家正 确 的路 线 方针 政 策 和 法律 制度 , 为 民富 夯 实 了基 础 。 才 《 共 中央 关于 制 定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的 中 2 实 现 由“ 强 ” “ 富” 国 到 民 同步 的路 径 选 择 建 议 》 出 :努 力 实现 居 民收 入增 长 和 经 济 发展 同步 、 动 报 酬增 长 提 “ 劳 “ 国强 民 富 ” 长 期 以来 我 国的 执 政理 念 。 虽 然 党和 国家 一 直提 是 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 两个同步增长 ” 。“ 的提法 , 明“ 二五 ” 表 十 时 倡 “ 展 的最 终 目的 是人 民群 众 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 ” 一 提 法 , 发 这 但在 现 期 我 国 将从 以往 注 重 “ 富 ” 向 更加 注 重 追 求 “ 国 转 民富 ” 其 意 义绝 不 实过程 中, 。 我们 自觉不 自觉地坚持的是 “ 国家优先” —— 没有一个强 仅 在于 今 后 的 五年 ,我 们 发 展经 济 的 目的 就是 为 了让 老 百 姓过 上 更 大 的 国家 , 没 有老 百 姓 的幸 福 生 活。 就 但是 国家 的 强 大 必须 适 时地 转 加美好的生活, 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 , 保证 “ 国 要 民富 ”要 保 障经 化 为人 民群 众 的 富 裕 文 明生 活 , 且 , 家 的强 大 必须 以人 民 群众 的 , 而 国 济 发展 , 是绝 不 可 能 的 。 纯 的 只 有 “ 富 ” 国 家 比较 强 大 , 单 国 , 老百 姓 或 富裕文明生活为基础 , 这在和 平发展时期更是如此。同样重要的是, 者相 当一 部 分 老百 姓 生 活 改 善得 不 快 , 不 是 我们 的发 展 目标 , 不 个 国家 的 现代 化初 期 , 需 要 物 质 财 富与 现 代 经 济 的积 累 集 中 , 那 也 都 而 是我 们 共 产 党 人 的 目标 。 我 国作为一个欠发达 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难 以例 外。伴随多年 的过快 科 学 的 把 握好 国强 和 民 富 的 关系 , 有 重 大 的现 实 意 义 。 革 开 高速 发 展 , 国经 济 社 会 出现 了诸 多的 不 公 平和 非正 义 现 象 , 具 改 我 因此 要 放 以来 我 们 实 施 的是 以 强 国 为主 , 富为 辅 的 战 略 , 得 了令 世 人 瞩 逐 步 解 决 这 些 问题 和 矛盾 , 国强 的基础 上 实现 民富 。 民 取 在 目的伟大成就, 为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 大复兴打实了根基 , 中国已经成 首 先 是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式 。在 国 强 的基 础 上 要 实 现 民 富 , 要 就 为名 副 其 实 的世 界 工 厂 , 要 工业 品产 量 已跃居 世 界 首 位 , 主 中国 除 了 做 到 以人 为本 , 民 生 为 本 发 展 经 济 , 需要 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式 , 以 就 以 是 世 界 人 口第 一 大 国 外 , 是 出 口第 一 大 国 、 济 规模 即将 超越 日本 科 学 发 展 为 主 题 , 还 经 以加 快 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主 线 , 经 济 增 长 由 使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国富民强、国强民富,这两个词汇表达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方向。

国富民强强调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国强民富更多地关注的是国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面对这两种发展理念呢?国富民强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首先要有足够的财富和综合国力。

这包括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等多个方面。

只有国家足够富有,才能拥有强大的实力去影响世界,去维护自身的利益,去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

国富民强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走过的一段路。

一个国家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都需要相应的实力去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国富民强并不是终点,国家只有发展到国强民富阶段,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和国民富裕的双赢。

国强民富的提出,强调了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和幸福,而不是单单追求国家的发展。

只有国家能够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民众的基本权益,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

国强民富的理念,是一种透过国家发展来实现人的发展的理念,是一种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的富裕。

国家的发展是为了全体公民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是为了全体公民的富裕。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只关注国家的富强,而忽视了国民的福祉,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不稳定。

这种“高楼大厦”的情况,既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也无法实现人民的全面幸福和自由。

实现国强民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家应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既能够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又能够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

在经济发展上,应该更加注重的是提高全民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

在社会建设上,应该更加注重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

中国:从“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的新历程

中国:从“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的新历程

困。“民富”本应是“国强”的一个目的,“国强”的 一个基本标志就应该是“民富”。因此,“民富”的速 度一般应当快于“国强”,至少不应当比“国强”
慢。如果“国强”明显快于“民富”,“民富”的水平 与“国强”不相适应,且“民富”的公平、公正程度不 足,这就是“国强”的成果没有合理分配和分享的
结果。从战略角度看,从 “国强民富”发展到“民富国 强”,将是势所必然。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 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
族国家,经过发展,经历民富,走向公民国家,是一个 国家由大到强的必然表现。从现实看,民富是社会和谐 有序的基石,是转向内需主导模式、发挥内需规模
效应的基础。追求民富,也是高层与民间相一致的呼声。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具有辩证性的互动关系, 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在经历过先
富与后富的非均衡历史阶段后,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 富裕,是历史演进的必然,并成为高层和民间所逐步认 知的常识。基于“民富”而形成改革共识,将是未
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10%贫困家庭的财产只占城 市居民全部财产的1.4%,已经超越欧美的社会分配不公 和财富、贫困的两极分化,这与财富大
量集中于资本和政府手中并非没有关系。这一状况发展 的逻辑结果必然是社会矛盾和社会对立的加剧,社会诚 信的流失,可能出现社会不稳定和“发展成果”的
重新丧失。“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曾 经,这句话我们听得很耳熟、很顺耳。其实稍一品读, 这句话,不仅违反自然规律,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学
二五”规划,能将“民富”置于“国强”之前并列入规 划之中,不仅遵循科学发展观规律,也是认识上的一种 纠偏,更是奠定了富民制度富民机制保障的基础。
当历史进程走过了“国强民富”的关键时刻,就必须全 面转向“民富国强”。这是国家更趋强大的必由之路。 因为:第一,国家强大的目的,不是要民众更趋贫

从“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的华丽转身

从“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的华丽转身

从“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的华丽转身作者:刘晓玉来源:《China's foreign Trade》2010年第22期摘要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思想家郑观应曾说:“非富无以保邦,非强无以保富”。

而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在将改革开放以来做大的蛋糕继续做大做精的同时,怎样分好蛋糕,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步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民富”,成为考验我党智慧的最敏感、最实际、最棘手、最迫切的课题。

而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即对这一课题作出了精确的解答。

关键词必然国强民富民富国强1“民富国强”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历史上前十一个计划或规划中,计划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即强国的诸领域内,这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决定的。

但真正的国之强,一定建立在民之富的基础上。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充分表明,“十二五”规划建议与过去的规划的本质区别在于,由过去的简单追求“国强”转向未来的追求“民富”,这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1.1新时期新思路。

五年一规划,是新中国特有的经济安排与时间节律。

“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年,进入下一甲子的再出发,此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的挑战不仅有深化改革、经济转型问题,更有来自人文层面的要求,因此,“十二五”规划需要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来关注民生。

1.2新形势新命题。

“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体现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影响中国与世界今后相当时间经济合作关系的五年规划。

这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面向国计民生的命题。

1.3新情况新任务。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3200美元,并以更大的基数向5000至8000美元提升,中国社会将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进入快速升级阶段。

“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

“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

“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国富民强”最初出现于《盐铁论》: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

意思是国家富有,人民身体强健,身体强健有利于劳作生产和战备。

但“国富”不代表民富,国家通过税收、战争等手段得到很多财富,如果这些财富不能分配于民,只用于个别人享受,或者用于继续发动战争和抵御外敌侵略和制止内部叛乱,人民照样会一贫如洗;“强”不仅有“强健”之意,还可以理解为“强势”、“强悍”,“强盗”,当国家很富有而民不聊生时,最容易出现“强人”、“强盗”,因为老百姓总得有一条活路。

秦始皇把六国的钱财拿来,修长城(功不可没),建阿房宫,再建无可匹敌的陵墓,还花了很多银子让徐福等人给他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所有一切都显示国家很富有,很强盛,但实际上老百姓的日子很苦,国富而民穷。

国富民穷最容易造就“强悍”的民风,老百姓身无长物,谁能给一口饭吃就会跟谁走。

人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哪还顾得了道德廉耻,谁还会再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不会为子孙后代着想,这就造就了陈胜、黄巢、李自成、洪秀全揭竿而起。

寓富于民要远强于单纯的“国富”,老百姓都很富足,自然不想发生内乱,还能“知礼节”;当国家出现外敌入侵时,人民为保卫既得利益不受损失和子孙幸福,才会心甘情愿出财出力甚至誓死去保护国家。

试想,如果满清和民国时期中国老百姓都很富足,有很多人都像陈嘉庚一样有钱,有实力购买和制造最先进的军舰和飞机大炮,国家怎么会被小日本欺负好几十年?但所有统治者都会说“国家就是人民的”,反译得直白点就是“我的就是你的”,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与民争利现象经常发生,甚至杀鸡取卵也在所不惜,结果常常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老百姓在田地里拣到的钻石是国家的,得收走;有人在沙漠里拣到“狗头金”,那是国家的,得上交;还有人在江河里挖到乌木,那也是国家的,得搬到派出所去;想开发沙漠、湖泽,那不行,因为这些也是国家的;海昏侯坟墓,找不到明确子孙后代,那也就是国家的了,挖,还起个好听名字——保护性发摒。

论述国富民强与民强国富

论述国富民强与民强国富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18世纪也曾问道:“国家是先以民众贫困作代价而使自己变富呢?还是让国民先富起来再实现自己的富裕?”结论是:“只有个人的富裕才能很快推动国家的富强。

”“国富民强”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原句是“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从“民富国强”到“国富民强”,虽然只是颠倒了一下次序,但因果与逻辑关系完全不同。

财富如何在国与民之间分配,是一个古老的政治问题。

从春秋之后,民富才能国强就成了政治家治国的一个常识。

管仲曾说:“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论语》有子对哀公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荀子还对国富民弱这种状况做过结论:“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国蹶”,意思是这种国家是要溃败的。

到北宋,王安石明确指出两者的逻辑关系:“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

”人们常言康乾盛世,岂不知“家天下”的康熙和乾隆在如何“藏富于民”上也动足了脑筋。

有学者作过统计,康熙在位的62年间,不同程度地减免过天下的租赋有500多次,折合白银达1.5亿两,相当于当时4年多的全年财政收入。

而乾隆更厉害,曾先后5次免除过全国所有州县的一年赋税,执政期间免除的赋银超过3亿两。

据黄仁宇计算,康乾时代的个人税赋只有当时英国个人税赋的三十分之一,可见盛世之名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热力学第三定律: 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加原理。

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地转变为热,使熵增加。

热量dQ由高温(T1)物体传至低温(T2)物体,高温物体的熵减少dS1=dQ/T1,低温物体的熵增加dS2=dQ/T2,把两个物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看,熵的变化是dS=dS2+dS1>0,即熵是增加的。

也可表述成: 一个系统中,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一杯热水的热量自然地从水中向它的环境中散发出去, 如果把同样的热量收回到杯子中而外力不做功是不可能实现的.很有趣的是, 恰恰相反的是人类社会中有一种与热力学第三定律描述的热现象相反的社会财富现象, 那就是财富总是这样的积累, 越是占有的越多, 他就越发不断地积累的多, 就像滚雪球一样。

民富是国强的基础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民富是国强的基础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民富是国强的基础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民富是国强的基础,这是毫无争议的。

只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因此,我们认为民富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首先,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只有经济强大了,国家才能够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来保证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同时,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从而让国家更加强大。

其次,民富也是国家安定的前提。

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才能够更加安心、稳定地生活和工作。

同时,民富也可以增加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团结。

最后,民富也是国家文化的繁荣的保障。

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事物,从而推动国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富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只有国家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国家才能够更加强大、稳定和繁荣。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认为,民富是国强的基础。

首先,民富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增强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人民对国家有信任和支持,国家才能够更加稳定和团结。

其次,民富也能够增加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而保证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最后,民富还能够推动国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首先,民富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增强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人民对国家有信任和支持,国家才能够更加稳定和团结。

民富可以让人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从而让人民更加支持国家的发展。

同时,民富也可以让人民对国家更加有信心,相信国家能够为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未来。

其次,民富也能够增加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而保证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只有国家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民富可以让国家有更多的财力来投入到国防、教育、医疗等方面,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国富民强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阶段,它是指国家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在这个阶段,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政治稳定是核心。

国家的发展需要政治稳定的支撑,政治稳定能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政治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国家走向国强民富的前提和基础。

政治稳定必须包括国家一体化、利益分配机制合理、法制建设、民主构建等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的区域分工合作、稳定的技术创新、充足的市场需求和充满活力的企业。

要实现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且加强国际竞争优势。

这些都是国家富民强的必要条件,而实现这些条件的前提是政治稳定。

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只有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国富民强的阶段,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社会矛盾。

这些问题可能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阵痛,但是不能一直被忽略。

在国强民富的阶段,国家和人民应该具有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

在国强民富的阶段,适当的调整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必要的,应该改变单纯注重规模的愚昧思想,注重提高经济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加强科技创新。

同时,国家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注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

总之,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是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其中,政治稳定是保障国家向前发展的核心。

只有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国家和人民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实现国强民富。

AAA从_国强民富_到_民富国强_的华丽转身_刘立彬

AAA从_国强民富_到_民富国强_的华丽转身_刘立彬

从“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的华丽转身刘立彬中共周口市委党校河南周口466000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思想家郑观应曾说:“非富无以保邦,非强无以保富”。

中国在经历了“三民主义”救中国,新民主主义解放和建设中国,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建设和谐中国,终于摆脱了百年积贫积弱的屈辱史,重新崛起于世界东方,实现了“国强”。

而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在将改革开放以来做大的蛋糕继续做大做精的同时,怎样分好蛋糕,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步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民富”,成为考验我党智慧的最敏感、最实际、最棘手、最迫切的课题。

而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即对这一课题作出了精确的解答。

一、“民富国强”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历史上前十一个计划或规划中,计划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即强国的诸领域内,这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决定的。

但真正的国之强,一定建立在民之富的基础上。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充分表明,“十二五”规划建议与过去的规划的本质区别在于,由过去的简单追求“国强”转向未来的追求“民富”,这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1、新时期新思路。

五年一规划,是新中国特有的经济安排与时间节律。

“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年,进入下一甲子的再出发,此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的挑战不仅有深化改革、经济转型问题,更有来自人文层面的要求,因此,“十二五”规划需要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来关注民生。

2、新形势新命题。

“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体现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影响中国与世界今后相当时间经济合作关系的五年规划。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实力逐步增强。

仅仅追求国富民强还不能全面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更需要关注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民众的幸福感。

国强民富更是对国家发展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转变。

要实现国强民富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收入分配问题。

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收入分配不平衡依然存在。

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要实现国强民富,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发展成果。

要实现国强民富需要更加注重提高民众的教育和技能水平。

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并且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要实现国强民富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的国家发展。

国家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要实现国强民富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公平和公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才能够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国家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要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转变,需要从收入分配、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和社会公正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全面幸福。

辩论:强国先富民VS富民先强国

辩论:强国先富民VS富民先强国

正方:强国先富民反方:富民先强国破题立论(正方)正方一辩:好,感谢主席!感谢评委!对方辩友以及现场的观众大家晚上好!强国与富民关系的思考牵引着仁人志士思辨的热忱,从春秋争霸到贞观盛唐,从满清的腐朽到新中国的蓬发,不同的时代赋予强国与富民不同的意义。

就当今社会而言,强国是指提高综合国力的过程,而富民是指在法律与道德的前提下,首先在物质层面使广大人民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在精神层面丰富人民的知识技能、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两个层次的内容。

纵观一个国家发展的历程,按照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实现程度或优先性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存国,即建立国家政权,使其对内基本统一,对外实现独立;第二阶段,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短期内相对的侧重阶段,此时在存国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强民富的双重目的,在国家实力有限的条件下,选择重点先实现国强还是民富;第三阶段,在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即国力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无论政策着眼与强国还是富民,都是以一方为前提,都能够促进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共同实现。

因此,为使今天的辩论更富意义,我们的讨论焦点应重点锁定在第二个阶段,即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短期内权衡侧重阶段。

我方认为,在这一阶段,应该首先侧重于富民,由富民带动强国,进而达到国强民富。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富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提供物质基础,从市场的角度而言,人民的富足、购买力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从而有效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为促进对外贸易提供前提,从国家建设的角度而言,广大人民是国家建设的主体,人民的富足是有效实现税收政策的保证,从而稳定财政收入,为国家建设提供支撑,“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以足”说的是君民关系,同样对我们当前的国民关系有借鉴意义;其次,富民为实现国家的强盛提供精神动力。

第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国家适应当代竞争的灵魂,人口素质不只是衡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是一国潜在的生产力;第二,正确的价值观与强大的民族精神为一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向心力,国民知法明理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强国道路上克服困难、继往开来的精神引导。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国家富强和民族民富是每一个国家的最终目标,是民族复兴的梦想。

而国富民强和国强民富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阶段性和目标性体现。

国富民强强调的是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而国强民富则更注重民众的幸福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这一理念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转变。

国家富强和民族民富的关系,国富民强是国强民富的前提。

只有国家有了足够的实力和资源储备,才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一个国家如果缺少足够的财政支持和实力,就无法提供良好的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导致民众的幸福感较低。

国富民强是实现国强民富的必要条件。

国强民富是国家富强的内在要求。

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国强民富,才能够真正体现国家的富强。

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志之一就是其民众的幸福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只有民众富裕,国家才会稳定,社会才会繁荣。

国强民富是国家富强的内在要求和自然体现。

那么,如何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转变呢?我们需要优先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整体实力和资源积累。

只有国家经济得到了稳固发展,才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们需要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发展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保障民众的基本权益。

我们需要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民众的权益。

只有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民众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我们也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国家富强和国强民富不仅仅是指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要求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众的幸福。

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转变,既要注重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又要注重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提高。

只有有了国家富强和民众富裕两者兼顾,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和民众的美好生活。

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努力,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

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思考国富民强、国强民富,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国富民强强调的是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福祉,而国强民富则注重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民的幸福感。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更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转变。

国富民强的阶段,是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不懈的努力,建设一个富裕的国家。

在这一阶段,国家需要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国家的整体实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持续不断的经济建设,我国已经实现了国富民强的目标。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二,国家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国富民强只是一个阶段,国家还需要实现国强民富,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发展。

国强民富的阶段,是国家以人民幸福为重点,通过提高国民的素质和幸福感,实现国家的强大和富强。

在这一阶段,国家需要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提高国民的素质和素养,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国家还需要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国强民富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一个国家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标志。

实现国强民富,是我国在新时代的历史任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的幸福感,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为实现国强民富,国家需要努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实现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和富强。

国家还需要加强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医疗卫生是人民的需求,只有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和富强。

国家还需要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只有实现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和富强。

最重要的是,国家还需要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富国先强民四辩稿件

富国先强民四辩稿件

富国先强民大家好,我方今天的辩题是富国先强民,接下来我方将分别从逻辑,理论、实际、历史及现实来论述对方的错误及证明我方观点。

我们都知道富国强民这个词,但富国放在强民的前面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的顺序关系,富国绝不是强民的前提。

从逻辑上来讲,国家的基本单位是人民,即众多的个体及地域的集合体组成了国家。

正是由于国家和人民之间为整体与个体的关系,那么唯有个体的不断强大积累才有可能推动整体的进步。

从这一点上来说对方以整体推动个体进步的观点是根本不符合逻辑的。

对方辩友提及国家的富有能为人民的强大提供良好的环境,由此使得人民不断强大。

但这仅仅是对方的臆想,国家富有并不是人民具有良好成长环境的充分条件。

从历史上看,清朝的财富令外国侵略者垂涎不已,但国家的富有并没有为中国人民带来强大的契机,反而成为侵略者的目标。

从今天来看,中东地区富含石油,其国家及其富有,但他们的人民不够强大,所以伊拉克的财富带来了掠夺,本身的富有也无法守住。

由此来看,对方辩友的臆想不现实的,没有强大的国民富裕也只会带来灾难。

所以富国先强民。

而且从理论上来讲,在同一时期下,社会的财富是一定的,富国就意味着减少了民众的财富,即国家的富有将会导致人民的贫困,而人民则是国家的基础,人民的贫困最终将会导致国家的贫困。

所以强民先富国从理论上来讲也是不可行的。

况且对方辩友只是一句空口号,根本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

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国家国际地位的前提,而国家的财富来源大部分是税收,来源于国民税收多少的前提就是人们的富有程度,唯有强大的人民才有可能带来更多的税收进而促进国家的富有。

假使国家先行富有起来而不先强大人民,那么必须是要加大税收,国家富有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民的贫困和衰弱。

进而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两次战败的德国不仅付出大量战争赔款,而且国家也被数次分裂。

但正是由于德国人民的本身的严谨及远超同济的素质使的现在的德国依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我们再向前去追寻,尧舜禹时期国家制度还没有建立,但在尧舜禹的带领下人民不断强大,进而国家建立,由于人民的强大使得国家富有。

国富是民强的基础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国富是民强的基础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国富是民强的基础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探讨的话题是“国富是民强的基础”。

我作为一辩,首先要阐述的是国富是民强的基础的意义。

国富是民强的基础,意味着国家的富裕程度与人民的幸福程度息息相关。

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因此,我们认为国富是民强的基础是正确的。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二辩,接下来我将阐述国富是民强的基础的理由。

首先,国家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

例如,国家经济繁荣,就能够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就业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国家的富裕程度也能够影响国家的软实力。

只有国家富裕,才能够在国际上更加有影响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这样,国家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

最后,国家富裕程度也能够影响国家的安全。

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安全。

例如,国家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就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三辩,接下来我将阐述国富是民强的基础的论据。

首先,国家富裕程度能够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只有国家富裕,才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例如教育、艺术、科技等方面。

这样,人民的文化素质就会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国家的文明进步。

其次,国家富裕程度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

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这样,人民就会更加满意于自己的生活状况,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最后,国家富裕程度还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

只有国家富裕,才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科技研究和开发。

这样,国家的科技实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促进国家的发展。

四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四辩,接下来我将阐述国富是民强的基础的结论。

从以上的论据和理由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富是民强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思辨巴曙松赵勇【关键词】国富民强民富国强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社会保障【摘要】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路径选择。

选择走“国富民强”或“民富国强”的道路,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中,通过民富实现国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特别策划编者的话汉朝赵晔在《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在目前的中国,一面是巨额财政收入,一面是百姓关于民生问题的诸多抱怨……这就意味着,中国GDP 的增长进程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其中,国富民不强可能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中国GDP 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成为百姓和学者热议的话题之时,有媒体称,这其实仅仅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

十二五规划正在制定之中,中国下一步该如何追求国强与民富的和谐发展,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我国的财富分配价值取向究竟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怎样的公共财政政策、分配政策?这些问题十分值得探讨。

国强与民富一直是各国所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民富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即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而国强的含义,可以大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是指国家有能力保卫领土完整、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民;二是指国家可在国际社会中找到合理的位置,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三是国家有力量抵抗自然灾害、防御疾病、发展科技,有经济实力照顾社会弱势群体。

一般来说,不能简单地将一国经济总量的庞大或者政府财政实力的强大,等同为“国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变得越来越富。

与此同时,中国人是不是也在走向富裕呢?从平均数据来看比较乐观,只是细致分析后却会发现民富还未赶上国富的进度。

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居民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

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GDP 的增长,也赶不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

“国富民强”———路径选择的历史渊源近代的中国通过“国富”实现“民强”,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文明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显得无所适从。

中国始终难以走上稳定的发展轨迹。

而新中国的建立,从根本上扭转了这种局面,中华民族重新走上了一条复兴之路。

特别是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明确和保证了这条复兴之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从上所述可以知,近代中国的衰落和复兴,正是以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保证了民族的复兴和繁荣。

简而言之,就是以国富保证民强,通过国富实现民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阐述。

首先,国家的稳定是民富的前提。

纵观世界历史,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富裕,始终离不开稳定宽松的环境。

没有稳定,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

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混乱中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

在战乱频仍、动荡混乱的国家,相伴随的必然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根本谈不上人民的富裕,而要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人民的富裕,根本的途径就是增强国家的实力。

其次,国家的发展为民富提供了根本保障。

国家能否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对于民富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国以后,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错误的路线占统治地位,由于漠视国民的富裕,把个人财富视作邪恶的根源,力图采用人为的手段实现绝对的平等,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民的普遍贫穷。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的不断富裕,得益于采取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国家开始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其结果是将社会所蕴藏的潜力发掘出来,将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

正是得益于上述的制度保证,民富才有可能实现。

基于国家战略的考虑,国富是实现大国战略的必要条件。

大国战略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与小国战略相比,大国战略与之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大国而言,因为其大,所以它不可能采取寄生战略,不可能与另一个大国结盟或持久结盟,它只能、必须、也有条件采用强国战略。

综上,可以看出,国强为民富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国强保证了民富,民富反过来会进一步推动国强。

伴随着国8责编/马冰莹家的强大,国家财力的增加,政府就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民富。

这一点在中国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更多的资金被投入到民生领域,使民生领域的各项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的富裕程度在逐步提高。

因此,通过国富实现民强,是近代中国走向复兴和富强的必由之路,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理性而必然的选择,是国家发展的初级目标。

国已强而民未富之原因分析———从理论到现实在中国,虽然从“民富”向“国强”发展的趋势早已出现,但却因一些因素而受阻导致停滞不前。

据有关统计,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非公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社会财富的涌流和物质的繁华,以民富为本,以“民富”实现“国强”。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逆转,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金融政策向国有企业大幅度倾斜,特别是大型垄断性国有企业。

自此,虽然国家GDP总量等宏观数据一路飙升,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社会财富分配却日益两极化,许多民生问题出现。

对于上述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第一个层面来自于经济学理论。

根据宏观均衡模型,如下:Y=C+I+G+NX其中,等式左边的Y是总产出或总收入;等式右边的C是居民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开支,NX是净出口。

此处不做严格的理论推导,仅从一般的经济学意义上来阐述。

假设总产出Y既定,则等式右边各项的结构分布,决定了经济水平的“成色”。

即,如果等式右边的I、G和NX 各项均比较大的话,则留给C的空间就很少了,这就是经济学所讲到的“挤出效应”。

C的空间少,意味着居民消费较少,居民的收入不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政府和国有经济占用较多资源用于发展,是导致中国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可以解释国富而民不强。

第二个层面,因为中国发展水准相对滞后的现实,因此,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事实上一直奉行经济增长优先的原则,故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地方的发展模式雷同,过份强调以GDP为导向,发展至今甚至不惜牺牲环境和民生,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第三,是传统的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过于偏重重工业,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存在显著的管制,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

从“民富”走向“国强”———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当前问题的关键是大力促进“民富”。

从理论层面看,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考虑。

首先,是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放松服务业的管制,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和普通公众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从公民个体角度出发,大力促进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要打破就业领域的行业垄断和城乡差异,保证就业机会的公平;同时,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落实和强化社会保障政策。

第三,从民营经济角度出发,进一步改革财税、金融、投资准入等政策,为民营经济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四,从国有经济角度出发,在促进国有企业在非竞争性领域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确保全社会能共享国有经济创造的财富。

在操作层面上,应从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提上日程。

在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中,收入分配改革是其中要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二次分配为突破口,在初次分配中辅以行政干预的思路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共识。

按照国民收入分配方案,初次分配主要指市场经济活动中,国家的生产和进口税收、企业的净营业盈余以及居民的收入报酬;二次分配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的现金或实物收入。

目前来看,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各种建议中,均明确指向二次分配领域。

均提出要通过税收加大对垄断行业和企业的收入调节。

在一次分配改革中,可以考虑逐步建立工资的协商机制。

其次,社会保障将得到大量投入。

政府将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的比例,促使更多人有能力参加社保,扩大社保覆盖面。

政府对社保增加的投入,可通过增加国有企业分红来补充。

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不应完全归企业支配,而应当上缴国家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这部分收入可用来作为政府对社保的投入。

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社保资金的缺口,又可以控制企业投资规模,有利于资本收益与劳动收入的合理分配。

总之,民富与国强互为依存,相得益彰。

民富为国强奠定着基础。

国强为民富提供着保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民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国强,也只有这样的国强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招商局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92010/10/中总第3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