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习题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单选题北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单选题北

单选题: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开始显现铁耕具是在()A.夏代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都江堰的修筑B.煮盐业的兴旺C.铁器的普遍利用D.大量荒地被开垦3.我国农业进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A.铁耕具的利用B.牛耕C.青铜耕具的利用D.都江堰的修筑4.“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方法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许诺土地自由生意C.奖励耕战D.成立县制5.改革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阻碍最为深远()A.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成立县制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人若是想免去劳役和免受处惩,最好的方法应该是()A.从戎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做生意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7.下列关于秦国商鞅变法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秦孝公变法的坚决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B.假设商鞅没有碰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极可能难以施展C.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都会涉及到利益的从头调整D.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他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壮大8.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腕。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冲击最大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依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成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去徭役9.战国时期显现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全然缘故是()A.社会生产力的庞大进展B.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的需要C.奴隶主阶级的推动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参考答案1.C2.C3.B4.C5.D6.D7.D8.B9.A。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学案 北师大版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学科历史班级主备教师学生姓名使用教师使用时间课题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

2.分析“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出现原因。

3.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难点:社会变革的原因教学设计:一、基础学习1. 西周时期,农业生产采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样的耕作方式?2.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是在什么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时期:3. 战国时期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各国改革的目的 .4. 战国时期,国首开变法之风,主要变法有魏国的、楚国的、韩国的、齐国的等。

5.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国的 .师生随笔二、学习与探究看下图,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本课课题“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的?三、巩固测试1.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是在()A.商朝B.西周C.春秋 D.战国2.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奴隶消极殆工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3.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百姓的欢迎、C.个人才能卓越D.符合历史发展影响①大大提高了生产力,______生产取代强制性集体耕作。

②新兴_________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引发了战国时期各国的风潮。

6.商鞅变法背景:时间:任用商鞅变法的国君是:主要内容①②③④⑤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战国铁农具战国牛耕图商鞅舌战守旧贵族。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

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想一想}火的使用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提示火的使用有:①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

②御寒。

③熟食。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④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议一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两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4、{自我测评}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提示 D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1、{想一想}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史传说和史实有什们区别?提示皇帝被看作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它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

他让妻子嫘组教民养蚕。

他命史官仓撷观兽之迹而造字,令大荛做干支甲子,以为纪年的准绳,让令伦制作乐器等。

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史实。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1、{想一想}启时怎样继承王位的?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们区别?提示(1)启在禹的帮助下培植了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2)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伯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初一历史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试题答案及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个体小农地主阶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一子目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中内容:“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可知,故填个体小农地主阶级。

【考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原因、影响。

2.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革,影响最大的是在秦国的变法。

【答案】商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三子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中内容:“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可知,故填商鞅。

【考点】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农具。

从制作材料上分析,这些农具中最先进的应是( )A.木制农具B.石制农具C.铜制农具D.铁制农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一子目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中内容:“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铁犁铧大多呈V形,后端比较宽阔,前端尖利,并有直棱,可以加强刺土功能。

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农具中最先进的就是铁制农具,故选D。

ABC选项是西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

【考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史实的识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铁犁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铁犁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 荒地属于谁呢?
那些组织开垦的贵族(私人所有)
荒地由谁来耕种呢?
A奴隶集体耕种
千耦其耘
B 出租给农民个体耕种

个体农耕

想一想:
奴隶集体耕种
出租给农民个体耕种
公作
分地
则迟
则速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 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战国时期的改革风潮
商鞅
李悝
邹忌
吴起
申不害
连一连 魏国 齐国 楚国 韩国
*2、“千耦其耘”的劳动场面出现在:( )A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3、我国铁制农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在:( C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4、战国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指:( D )
A 集体耕种 B 个体劳动
C 铁器的使用 D 两牛牵犁的使用
*5、“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 )D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 册第7课铁犁牛耕引发的
社会变革
2020/8/20
骨耜
石斧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你选用哪种工具耕作?为什么?
石器
骨器
青铜器
木器Biblioteka 铁器1.铁农具的使用
三齿耙 镰 锸 锄
联系上几幅图上的器具,请回答
铁农具为什么能够较快推广?
a.性能优越,更坚硬、锐利;b.冶铁业在 当时已经很发达 。
1.变法的历史背景 2.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 3.变法的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 4.变法内容
5.作用: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国家,为 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导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古书中把人们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

2.个体农耕(1)出现: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战国时期,铁犁铧的出现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2)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改革目的魏国楚国韩国齐国秦国富国强兵李悝吴起申不害邹忌商鞅1.变法背景:秦国比较落后,秦孝公下诏求贤,决心变法图强。

2.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3.变法的主要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4.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会出现变法运动?探究:(1)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废除旧贵族的特权,进行革新变法。

(3)战国时期,在兼并战争中只有富国强兵,才能不被其他国家所兼并,因而迫使各国变法。

【问题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探究: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由于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古书中把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

该劳动场面最早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东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同步练习】《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同步练习】《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1. 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 ()A .井田制B .分封制C .王位世袭制D .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2.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A .允许土地私有B .重农抑商C .实行“连坐法”D .推行县制3. 《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描述:“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

”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

此外,还出现了( )A .战车B .水兵C .铁兵器D .弓箭4.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 .当兵立军功B .不隐瞒犯法行为C .合法经商致富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5. 商鞅变法较为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 )A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 .符合秦国人民的利益C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 .商鞅个人的能力水平6. 农业稳,天下安,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②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7. 春秋战国时期______和______的使用和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8.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管仲是如何扶助齐桓公称霸的?(3分)(2)怎样理解“民到于今受其赐”这句话?(2分)(3)材料二中“卫鞅”指谁?(1分)他的主张属于当时哪一思想流派?(1分)反映了当时哪个阶级的利益要求?(1分)(4)概括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8分)(5)卫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4分)(6)从以上的问答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可排除A,按军功授爵可排除D,实行县制可排除B。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 北师大版 (2)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 北师大版 (2)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在历史上,每一次变法都是一场革命。革命就 是要打破原有的权力和利益格局,受冲击的往往是 那些统治阶级中的既得利益者。商鞅变法危及秦国 旧贵族的利益。
历史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 有些人注定要 做纪念碑上的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富 强,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打下基
础。这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


刑政 罚策
: 编 制 户 口
加 强
某里士伍甲、乙捆 送男子丙、丁及新钱一 百一十个、钱范两套, 控告说:“丙私铸这些 钱,丁帮助他铸造。甲 乙将他们捕获并搜查其 家,得到这里钱和钱范, 一并送到。
——出自《睡虎地秦简》
甲、乙为什么把别人捕获送官?



商鞅方升


上有铭文: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 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铁器
牛耕
学习目标
• 1、通过铁器、牛耕的使用的史实,认识战国 时期的社会变革。
• 2、了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本国政治、经济 制度进行改革的概况。
• 3、通过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认识商 鞅变法对秦的崛起所起的重要作用。
1、西周、春秋战国各使用什么生产工具? 2、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有何作用?
度 大意: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12月,
量 商鞅,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定
衡 为一升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
丞,凡( 共) 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


国君

中权
县郡
行 县
利 集
负 责
任 免

官吏
商鞅变法在 当时会得到哪些 人的支持,又会 遭到哪些人的反 对?

七年级历史上册 2.7《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2.7《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在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等史实的基础上,认识社会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A 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B 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C 各国的社会变革D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2、“千耦其耘”的劳动场面出现在:()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3、我国铁制农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在:()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4、战国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指:()A 集体耕种B 个体劳动C 铁器的使用D 两牛牵犁的使用*5、“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6、战国时期,首开变法之风的是:()A 魏国B 楚国C 韩国D 秦国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8、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 楚悼王——邹忌B 魏文侯——吴起C 秦穆公——商鞅D 秦穆公——申不害9、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不属于富国措施的是:()A 编制户口,加强刑法B 奖励生产C 承认土地私有D 统一度量衡10、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统一度量衡 B 奖励军功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二、课堂回顾1.问答题试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分析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2.材料阅读甘龙、杜挚和顽固大臣反对商鞅变法的主张,他们的意见如下:甘龙:聪明的人是不会通过变法法令来治理国家的,采取旧法治理,官吏熟悉百姓也安定啊!杜挚:不是非常有利,就不能变法,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能变法。

用古人的法令,是没有错误的。

顽固大臣:秦国怎样才能富强?怎样控制人民?如何解决经济混乱?如何削弱地方势力?——原文见《史记·商君列传》假如你是商鞅,你怎样才能驳倒上述观点,说服秦孝公变法。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练习题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练习题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人们在使用石器、骨器、木器和蚌器等生产工具时,由于生产力水平太低,只能采取集体耕作的方式,即所谓“千耦其耘”。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

铁农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据了主导地位。

铁农具的种类很多,有锸、锄、耙、镢等。

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铁犁铧(安装在犁前端用来破土耕地的尖利农具)大多呈V形,后端比较宽阔,前端尖利,并有直棱,可以加强刺土功能。

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铁器的使用在春秋时期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却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

原来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lěi sì)的脚踏耕具,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

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

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

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认为商代已有牛耕,但论据不足。

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那时的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使用牛耕,这样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

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

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贵族役使劳动者在封地田亩中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隐藏力气,进展缓慢。

地主把土地分给个体农民耕种,收取地租,由于劳动积极性高,使出了力气,所以进展迅速。

说明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三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三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B、奖励耕织C、奖励战功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 )A、兵归家,释奴婢B、招流民,行屯田C、蜀守冰,凿离堆D、重本业,轻末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李冰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

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工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春秋B、商朝C、战国D、秦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标志是( )A、商鞅变法B、奖励耕织C、耒耜的使用D、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 7.《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经典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 7.《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经典习题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经典习题基础知识巩固1.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所采用的方式是()A.“千耦其耘”B.个体耕耘C.牛耕技术D.铁制工具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3.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4.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是()A.秦B.齐C.楚D.燕5.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促进国家富强的是()A.楚国B.魏国C.齐国D.晋国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守旧贵族之间的矛盾D.贵族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7.请将下列国家与各国的改革正确连线。

魏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李悝变法秦国申不害变法齐国邹忌变法8.填写商鞅变法主要内容表。

变法措施分类变法的具体措施富国的措施强兵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9.阅读下列材料: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2)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梯级能力提升易错题10.下列对春秋以来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奴隶主的私田B.奴隶主和奴隶身份的变化C.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D.守旧贵族势力的积极推动11.图2—8—1所示器物的用途是()图2—8—1A.计算长短B.计算体积C.计算轻重D.计算面积创新题1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得助于()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实行商鞅变法D.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14.商鞅变法时,旧贵族公子虔和公子贾等人一直反对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人们在使用石器、骨器、木器和蚌器等生产工具时,由于生产力水平太低,只能采取集体耕作的方式,即所谓“千耦其耘”。

1.铁器的使用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

铁农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据了主导地位。

铁农具的种类很多,有锸、锄、耙、镢等。

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铁犁铧(安装在犁前端用来破土耕地的尖利农具)大多呈V形,后端比较宽阔,前端尖利,并有直棱,可以加强刺土功能。

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铁器的使用在春秋时期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却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

2.牛耕原来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lěi sì)的脚踏耕具,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

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

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

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认为商代已有牛耕,但论据不足。

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那时的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使用牛耕,这样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

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

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3.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贵族役使劳动者在封地田亩中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隐藏力气,进展缓慢。

地主把土地分给个体农民耕种,收取地租,由于劳动积极性高,使出了力气,所以进展迅速。

说明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新的生产方式呼之欲出,这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1)自耕农出现伴随着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关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封建依附关系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

一部分奴隶和平民自己垦荒种地,获得了小块土地的私有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贵族奴隶主的控制和束缚,成为自耕农。

还有一部分贵族,由于种种原因转化而为自耕农,例如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被赵氏战败后流亡齐国,其子孙就“耕于齐”。

又如楚国大夫伍奢次子伍子骨,在其父被杀后出奔到吴,一度“耕于鄙”。

这种自耕农,随着奴隶制的瓦解,数量不断增加。

(2)新兴地主阶级产生至于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有的是由奴隶主贵族分化而来;有的则是获得土地赏赐的军功地主;还有一些是从平民上升而成。

他们在奴隶大量逃亡,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面临崩溃的时代,看到“公田”上茂草丛生,遮没道路,庄稼烂在田里无人收割,堆在场头的没有碾打完毕。

这种“公田不治”的景象,使他们感到奴隶制剥削已无利可图,便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划分为小块,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耕种,从中收取地租。

至此,封建地主与农民两个新兴的阶级便孕育成长起来。

这种依附农民,身份与奴隶不同,他们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有条件获取一部分收获物归自己所用。

身份的改变,提高了他们对劳动的兴趣。

深化升华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促使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

铁制农具出现以后,牛耕渐趋普遍起来。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也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误区警示新兴地主阶级的最早产生的时期,有人认为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所以地主阶级产生于战国。

其实早在春秋晚期就已经产生。

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个体农耕有了可能,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有的是由奴隶主贵族分化而来;有的则是获得土地赏赐的军功地主;还有一些是从平民上升而成。

难点剖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我们的祖先一直不断地在努力着。

从石器、骨器、铜工具到铁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从完全的人力耕作到牛耕是农耕动力上的革命,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不再需要奴隶们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

这就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又促使个体农耕成为现实,为了调动奴隶们的生产积极性,于是一部分开明的奴隶主尝试着改变剥削方式,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劳动者,每年收获的时候向承租人收取大部分收获物作为地租。

劳动者通过一年的耕耘,也可以留下一小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配。

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中,劳动者不再称奴隶,而叫农民,那些开明的奴隶主就成了新兴地主,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所以铁工具和牛耕使用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1.魏国李悝变法魏国首开变法之风。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

(1)废除奴隶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官爵世袭制度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重新分配,使众多的贤才来为魏供职。

此举使一些无功旧贵丧失地位,而大批出身庶族能为魏国作贡献的士人登上政治舞台。

(2)是推行“尽地力”和“平籴”的经济政策李悝认为5口农户,种田百亩,亩产一般每年是1石5斗。

但如果农民精耕细作以“尽地力”,则每亩可增产3斗;反之,则会减产3斗。

这一增一减,全国就相差180万石粮食。

所以他要“作尽地力之教”。

另一方面,为防止商人盘剥小农,调动小农生产积极性,李悝推行了重农抑商的“平籴法”。

(3)制定《法经》,实行法治李悝变法以其无可辩驳的事实告示列国,只有变法改革才是国家强盛的出路;李悝开创的改革纲领,如废除旧贵特权,发展农业,提倡法制等,在当时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革新原则。

只可惜李悝变法时间不长,且牵涉面广大,阻力甚大,因而改革难以彻底。

2.楚国吴起变法吴起认为楚国的贫弱,是由于“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就是大臣权势太大,受封食禄的贵族太多。

他们利用权势,对上威胁国君,对下欺压百姓,所以吴起变法的要点是剥夺旧贵族的“有余”,来弥补地主阶级的“不足”。

革除了一些世袭封君的特权,精简了国家机构,增强了地主政权的军事力量,使楚国对外用兵接连取得胜利。

但是,不到两年,楚悼王死,反对改革的旧贵族乘机发动武装叛乱,吴起到治丧的地方,受到旧贵族的围攻。

吴起跑去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旧贵族用乱箭将吴起射杀,并把他车裂肢解。

但他们的箭同时射中王尸。

楚国有一条法律:加兵于王尸者一律严加惩办,罪及三族。

因此,有七十多家参与这次叛乱的贵族都被处死,有的贵族畏罪逃往国外。

吴起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使楚国的旧势力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由于楚国旧贵族势力比较强大,吴起被害后,变法遭到挫折。

要点提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制度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经济发展引发了社会变革,各国开展的变法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1.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春秋年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大量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

一些奴隶主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私田大量出现。

“公田”是不能买卖的,私田却真正是私有财产。

“公田”是要给“公家”上一定赋税的,私田在开始时却不用上税。

与此同时,贵族还企图在公田上确立自己的私有权。

以前公田属于代表奴隶主国家的周王所有,周王有权处置所谓“天下”的全部土地。

他对于各国诸侯、卿、大夫受封土地的干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上述情况开始改变了。

还在西周末年,奴隶主贵族就已经在抗拒周王夺取他们的土地和人民。

到了春秋时代,一般的奴隶主贵族和一些国家的国君,与周天子争夺公田的斗争更加剧烈起来,许多诸侯、卿、大夫,事实上已经把公田逐渐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就是周天子也不能任意侵犯。

公元前580年,晋大夫公然与周王室争田,双方各不相让,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最后取得晋侯的支持,王室才收回这块土地。

大小奴隶主贵族,相互间为了一田一邑引起纠纷的事更是屡见不鲜。

这说明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已经丧失,土地王有的概念已不起作用,土地私有权得到事实上的承认。

2.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1)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①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将李悝《法经》颁布实行,增加了连坐法。

就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告发,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不告发的腰斩。

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

客舍收留无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主人与“奸人”同罪。

②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

规定斩敌甲士首级一颗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

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

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意思是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从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隶)。

(2)公元前350年第二次变法①“开阡陌封疆”。

破除过去每一亩田的小田界一阡陌和每一顷田的大田界一封疆,把原来的“百步为亩”,开拓为240步为一亩,重新设置“阡陌”和“封疆”。

国家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在法律上公开允许土地买卖。

②普遍推行县制。

在未设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共新建31县。

设县令、县丞,由国君任免。

③统一度量衡。

在秦国范围内颁布长度、体积和重量的标准器。

难点剖析围绕“富国强兵”和加强封建统治,商鞅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

变法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

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结束战国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方法点拨商鞅变法歌诀: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深化升华从秦国的商鞅变法中表现出来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世的政治家,而且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必需的。

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中国加入WTO。

这些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例证。

历史和现实让我们亲历了秦国的商鞅变法的成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了开放的中国正在腾飞,我们应该牢记,改革和创新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应该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问题·思路·探究问题 1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它的使用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