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

时间:_______年 ____月 ____日星期_____ 课题: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标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体会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开创性精神。

(1)基于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措施、特征与结果的了解,初步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概括的思维过程,因为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凭票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用谈话的方法和中论结合的思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思想等方面理性地归纳“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再从历史条件、功绩现弊端等方面引导学生评价“斯大林模式”,为认识经验教训做一必要的铺垫。

(3)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形式,组织学生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师要准备一些史料和教材上的一些宣传画、漫画等材料,要注意联系专题三“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必修Ⅰ专题八“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相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讨论和认识。

(4)充分肯定苏联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也认识其不足和存在的危机。

(5)补充讲解大清洗运动,引导学生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

(6)全面认识、了解和评价斯大林,分阶段或一分为二地去认识他。

(7)补充讲解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及其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全面评价其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及以影响等展开讨论,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

学会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评价斯大林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为了解决高度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来源。斯大林发动了 农业的全盘集体化运动,把个体农民组织成为集体农庄, 实行义务交售制,将农村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运行轨道。
不论是高速工业化,还是全盘集体化,都是由国家采 取强制措施自上而下推行的,这必然引起党内外的普遍不 满。为了镇压这种不满情绪,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运动, 从而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扫清了政治障碍。
2、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3、过程:①_1_9__2___年提出方针 ②_1__9_2____年开始进
4、评价
行 5③_1_9__2___年“一五计划 工业强8国
④1_69__3_7__年成为世界
(1)成就: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
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逢 天 容
贸 易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恢复自由贸 易,允许商 品买卖
生 分 实行实物配给制
配 (平均主义)
空 实行按劳
分配制
功 斯大林模式
集体化、农业
税很重
过 高度集中的国
家计划模式,
直接管理
参 排斥市场调节
国家统一调拨
计划供应
半 实行工资制
国家发展模式比较(横向比较)
英国模式
斯大林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斯大林格勒 拖拉机厂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小农经济落后;粮食供应的困难;工业发展的需要。
2、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3、过程:_1__9__2_7_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方针;__1__9__3_7_年完成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11题)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答案】A【点拨】本题较简单,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2012年2月西安五校一模33题)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

”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

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答案】D3.(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32题)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

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里批判的主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只抓农业不抓工业C.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答案】C4.(2011年11月赣州十一县期中15题)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答案】B5.(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16题)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 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 26%。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斯大林在苏联搞农业集体化 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 要。
2.目的:克服粮食危机,配合___工__业__化___建设。 3.过程 (1)开始:1929年下半年。 (2)过火:全国各地一哄而起,并出现强迫命令现象。 (3)整顿:1930年,斯大林发表《__胜__利__冲__昏___头__脑__》。 (4)完成:1932年,苏联宣布“__完__成__全__盘__集__体__化____”,到 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3%。
(2)消极性:①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 的东西太多,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发 展。②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 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 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一、四自然段及“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的宣传画”及下列材料。
1.(2015·高考江苏卷)“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 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 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 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 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进行直接管理;优先 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 发展__重__工__业___,尤其 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7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7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
栏目导航
知识点二 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仍然停留于个体小生产水平。 (2)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_集__体__化__的方针。 (3)农业生产不能适应_工__业__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 机。 2.目的:保证国家_工__业__化__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粮食危机。
75 千克砂糖,到 1952 年只能分别交换 1.5 米印花布、0.9 千克砂糖;
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 10%④。 [解读] (1)史料一说明外部环境影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
业化道路。史料二说明苏联通过税收、价格剪刀差等方式剥夺农民,
满足工业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中①处信息归纳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栏目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1.时空观念: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过程、
主要表现、作用为时空线索,形成斯大林时期的 列举斯大林模式
时空特征。 的主要表现,认
2.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识其在实践中的
农业全盘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影 经验教训。
栏目导航
5.成就 (1)1937 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_工__业__体__系__。 (2)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 1937 年,_工__业__在工农业总产 值中的比重占优势。 (3)工业总产值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位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6.弊端:形成了_重__工__业__过重、轻工业过轻、_农__业__落后的不合 理的经济结构。
栏目导航
【提示】 (1)当时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加强国防建设。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

时间:_______年 ____月 ____日星期_____ 课题: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标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体会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开创性精神。

(1)基于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措施、特征与结果的了解,初步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概括的思维过程,因为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凭票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用谈话的方法和中论结合的思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思想等方面理性地归纳“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再从历史条件、功绩现弊端等方面引导学生评价“斯大林模式”,为认识经验教训做一必要的铺垫。

(3)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形式,组织学生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师要准备一些史料和教材上的一些宣传画、漫画等材料,要注意联系专题三“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必修Ⅰ专题八“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相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讨论和认识。

(4)充分肯定苏联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也认识其不足和存在的危机。

(5)补充讲解大清洗运动,引导学生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

(6)全面认识、了解和评价斯大林,分阶段或一分为二地去认识他。

(7)补充讲解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及其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全面评价其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及以影响等展开讨论,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

学会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评价斯大林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5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5张PPT)
赫鲁晓夫不顾自然 的苏联最高领导,黑白参 条件限制,盲目扩 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 大玉米种植,反映 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
其改革缺乏科学理 论指导和实践检验。
• (2) 内容:
• ①农业:
•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 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 开垦荒地并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 1. 赫鲁晓夫改革 • (1) 背景: • 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 ②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打破了对斯
大林个人崇拜的迷信。
痴狂程度为中国的人们所
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
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
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
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
《片面发展的经济》
• (2) 教训:
•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②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 性;
•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 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 ④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 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 因。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 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 成。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
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集体农庄幸福的 快乐的少女
• 3.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 验教训
• (1) 经验:
•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迅速实现国 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并为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前苏联笑话:农夫伊万抓到一条大鱼,回家对老婆说:“我 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有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 柴!”伊万气的走到河边把鱼扔回去。鱼在水里划了个圆,举 起右鳍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C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丘吉尔
斯大林的选择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 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 成。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
探究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化,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 是为什么?
提示: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 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 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 政权。
背景:
国内——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经济恢复;苏 联仍是一个农业国。 国际——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形势紧张。
探究一:斯大林模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联共(布)中央发布讣告: “……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质——大无
畏的智慧,不屈不扰的、顽强的、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对奴役 和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革命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无限 信任,巨大的组织天才,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

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弊端
国民经济比例 失调,压抑地方 和企业的积极 性,使经济发展 失去动力
思 想
许多城市——斯大林格勒、斯大林纳巴德、斯大 林诺、斯大林尼里等,工业企业,集体农庄,国营农 场,帕米尔峰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所有的角落和十字路口,在合适和不合适的地方 都可以看到斯大林的半身雕像和画像。
阶级斗争扩大化——大清洗运动(1935—1938)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 称 时 间 主 要 成 就 工业飞速发展,从农业国 第一个五年 1928-1932 变为工业国 计划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第二个五年 1933-1937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计划 第三个五年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计划
5、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 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 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 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 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 的支持者。1924年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 义建设。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 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 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 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相当于中国哪个时期?
1953-1956,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影响 但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处 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于停滞状态。 苏联农业集体化
从苏联经济成分、阶级关系上考虑苏 联社会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经济上: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取得了胜利,封建与资本主 义的成分基本被消灭; 阶级上: 剥削阶级(包括富农)被消灭;国内只存在农 民阶级、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

全国各地2007-2013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必修2

全国各地2007-2013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A、B、D选项的史实正确,但这些结论与史实不相符。

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C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

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答案】C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

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

选择D项。

【答案】D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3)

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
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 由国家计划安排。……在列 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 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 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 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排斥价值规律,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压抑企业和地方积极性。
体制逐渐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4.“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 训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
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一,说明苏联采取何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国
家工业化途径?目的是什么? 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 目的:发展国防力量,应对战争,保卫国家。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联采取何种农业 政策?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 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政策:农业集体化; 问题: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 业停滞不前。 教训: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4.过程-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称
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年-1932年
主要成就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年-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一五计划 实际完 最佳方案 成数
煤(万吨) 3550
6800
7500
6440
石油(万吨) 1160
1900
2200
2140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课“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课练习题及答案
 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教学要求: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知识盘点及重难点分析: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①形成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②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③形成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威胁;本国国情和传统的制约;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①经济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上盛行个人崇拜。

 3、评价“斯大林模式”
 利:使苏联国力增强、国民素质提高;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选择题1.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A.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C.发展了资本主义D.发展了小农经济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取消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新经济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对原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新的政策。

C、D两项说法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2.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

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解析:选C。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冷战期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援助,苏联予以抵制,故B项错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恰逢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苏联利用西方国家资源过剩的机会,从美国进口相关设备,推动本国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发生在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故D项错误。

3.(2014·四川自贡质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

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收集制解析:选B。

结合材料“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可以看出该措施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推行农业集体化,故B项正确;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A项错误;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故D项错误。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7-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7-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专题7-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进行工业化:背景(为什优先发展重工业):⑴外: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中;⑵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十分短缺。

到年,机器装备仍然依赖进口。

目的:⑴加强国防力量;⑵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

年,进入工业化建设时期。

资金来源途径:⑴发行公债;⑵征税;⑶压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工业产品价格;⑷重积累,轻消费。

特点:⑴优先发展重工业;⑵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⑶完全采取计划经济。

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塔汉诺顿夫运动)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

(工业生产总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评价:⑴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成功使苏联在较短时间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也为苏联二战中战胜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⑵弊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启示:进行工业化必须保证农轻重比例平衡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全盘集团化背景:⑴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是一种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⑵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方式:集体农庄。

到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评价:⑴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继续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⑵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⑶导致新经济政策的取消。

斯大林模式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最突出特点:高度集权,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的计划模式优点:⑴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⑵为反法西斯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⑶国民素质提高;⑷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借鉴。

弊端:⑴长期片面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⑵样样管统统包的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⑶牺牲农民的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I. (2010高考安徽文综17题)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己全面展开A.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 (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农业承包合同书一九九三耶£屯R 农H 仪济委A. 土地的使用权B. 土地的用途C. 土地的所有权D. 土地的规模3.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II 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 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 “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4.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上:祀飞乐R D 向mno.初 》♦农監生产©Wit 有3工彷盗它反映出()B J 5 n it -T ft 个休5- (2009年上海高考30题)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人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6. (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 1959—1964> 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7.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8题)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

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WEI XING 隆图6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A. 民族觉醒、 民族独立、 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 民族觉醒、 民族振兴、 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 民族觉醒、 民族独立、 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 民族振兴、 民族独立、 民族觉醒、民族崛起•"平n图5AB C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8. (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9题)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时间:_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1.(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0题)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5.(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6.(2009年江苏高考17题)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7.(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8题)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丘吉尔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 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斯大林模式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 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 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 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当堂测试答案
1、B 2、B 3、B 4、B 5、D6、D7、D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 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危机。”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原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 加施维里。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的时候,就成为 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列宁的 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 重只中工有去业经,比 过 造一 成较个 重起长 工来时 业,间 发需, 展要轻 的的斯 不工 条投大 同业 件资林 ?积 ,少认 主累 但,为 要了 这资苏 理利 是本联 由润 一周的是并个转工什把需快业么这要,化?些数获道利十得路润年利同集之润资中久也本于的较主银长容义行期易国,过,家这程所有才—以何轮—在到共那重产里工党,业当轻,然工积不业累能成才走为开这工始条业逐路化渐。的转党头到知一重道个工战对业争象。 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

苏联根据这一判断采取的措施()A.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转型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C.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2.“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

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3.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

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4.《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

”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5.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期”是指()A.新经济政策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6.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

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29—1931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了约1/3。

而苏联1929年的工业总生产量占全球的5%;1938年则占全球的18%。

苏联的工业发展状况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B.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赫鲁晓夫改革2.列宁曾说“要挽救俄国……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运动3.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4.1927年,胡适访问某国后颇有好感,便写信与人说:“此间的人正是我前日信中所说有理想与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他们的理想也许是我们爱自由的人不能完全赞同的,但他们的意志的专笃,却是我们不能不十分顶礼佩服的。

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据此判断,该国最有可能是指()A.英国B.美国C.法国D.苏联5.《斯大林全集》载: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如果停留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即不得不使国民经济受制于那些生产并输出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阶段,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

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让自己隶属于世界资本。

为此,苏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C.统一计划调配各种资源D.优先发展重工业6.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成。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同步测试: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同步测试: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同步测试: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步:读图文,看求答抓信息。

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读表头看表注,抓住中心准确定位。

即抓住表头、标注、图标反映中心问题。

第三步:读内容逐项看,观趋势比差异。

即抓住表格、图片中的细节信息,纵向看趋势,横向找差异。

2.下图为1937年创作的苏联雕塑《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根据这一雕塑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不会有( )。

A.二五计划完成B.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C.工农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D.农业集体化已经实现【答案】C【解析】苏联工农业总产值从来没有跃居世界第一位,故选C。

3.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对于让他产生“幸福感”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建立起集体农庄,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B.取消义务交售制,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实行实物配给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允许私有制存在,使国家完成经济恢复工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22年”结合所学可知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根据这一报告,大会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因此在1922年农民产生幸福感。

故D项正确。

A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除。

取消义务交售制是二战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史实,故C项错误。

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排除。

4.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社会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

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C.斯大林模式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弊端已经暴露出来【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斯大林模式已经不合时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恢复国民经济靠的就是新经济政策,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仅仅表明与他国家生活水平的横向差异,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二):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时间:_______成绩: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
1.(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2.(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0题)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3.(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22题)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9题)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5.(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6.(2009年江苏高考17题)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7.(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8题)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
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0分)
8.(2009年海南高考28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

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

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
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
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

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

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
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6分)
9.(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30题)(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⑴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⑵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6分)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⑶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
⑷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10.(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3题)(11分)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

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7分)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

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
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