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资料
二十四节气与相关民俗
24节气相关中国风俗立春东郊迎春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
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越丰富。
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
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
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清顾禄《清嘉录》“拜春”)。
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
迎春仪式,又称行春。
春帖子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
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
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
“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打春牛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
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
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咬春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
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资料讲解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一、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24节气的摘抄资料
24节气的摘抄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下面是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摘抄资料:
- 立春:东风解冻,春雨贵如油。
- 雨水:春风拂面,春雨潺潺。
-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 春分:春分昼夜长短相等,阴阳相半。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谷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 立夏: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 夏至:夏日炎炎,昼长夜短。
- 小暑:小暑大热,解暑防燥。
- 大暑:大暑大热,慎防中暑。
-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是说立秋时吹北风,则天气凉爽。
- 处暑:处暑是暑天结束的日子,八月白露降,秋高气爽。
- 白露:白露时节,秋高气爽。
- 秋分:秋分昼夜长短相等,阴阳相半。
- 寒露:寒露时节,露水已寒。
- 霜降:霜降时分,寒意来袭。
-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
- 小雪:小雪节气,寒潮来临。
- 大雪:大雪节气,漫天飞雪。
- 冬至: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 小寒:小寒时节,寒气袭来。
- 大寒:大寒时节,严寒将至。
这些摘抄资料反映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习俗
消夏避伏
夏至之后,天气进入最炎热的阶段, 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消夏避伏,如吃 冷饮、扇扇子、洗冷水澡等。
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应多吃苦味食物以养心,同 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无机盐,避免中 暑。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这天,很多地方有吃面的习俗, 寓意长长久久、健健康康。
小暑大暑时节防暑降温措施
小暑晒伏
饮伏茶、吃伏羊
春季节气习俗
立春习俗及文化内涵
咬春
吃春饼、春卷、萝卜等,寓意迎 接春天的到来。
贴宜春字画
在门上贴“宜春”二字或绘制春牛 图等,寄托着对春天的美好期望。
祭祖祭神
部分地区会举行祭祖祭神活动,祈 求祖先和神灵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顺 利。
雨水时节民间风俗活动
01
02
03
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会带着礼物回 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 的养育之恩。
04
CATALOGUE
秋季节气习俗
立秋习俗及收获庆祝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 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 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 简单,两三个月下来,通常就会出现 大麻烦: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秋风 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 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 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 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 ,“以肉贴膘”。
小雪大雪时节腌制腊肉活动
腌制腊肉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 ,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人们将猪肉 用食盐、花椒等香料腌制后,挂在火 炉旁熏烤,制成腊肉,以迎接新年。
品尝美食
大雪时节,人们开始品尝各种美食, 如红烧肉、腊肠、烤鸭等,以补充身 体所需的热量和营养。
冬至习俗与家庭团聚
冬至习俗
二十四节气资料
二十四节气表(按公元月日计算)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资料
二十四节气资料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的开始。
它表示着大地开始复苏,春天即将来临。
立春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3日或4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降水增多。
在这个时候,寒潮渐渐远离,气温也开始回升,大地逐渐回春。
雨水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18日或19日。
惊蛰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代表着春雷始鸣,蛰伏的生物开始苏醒。
在惊蛰之后,阳光明媚,气温逐渐回升,大地开始呈现勃勃生机。
惊蛰通常出现在阳历的3月5日或6日。
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春分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大地上的万物开始迅猛生长。
春分通常出现在阳历的3月20日或21日。
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祀节日。
在清明节,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悼念逝去的亲人。
此外,清明也是一年中大自然绿意盎然的时候。
清明通常出现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
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时节,农田中的禾苗已经长成,即将进入收获的季节。
此外,雨水也十分丰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谷雨通常出现在阳历的4月19日或20日。
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夏天的开始。
立夏时,大地上的植物开始繁茂,气温也逐渐升高。
人们可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细腻的春风。
立夏通常出现在阳历的5月4日或5日。
小满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五谷开始进入成熟的季节。
在小满时节,农作物的穗花开始形成,成熟的过程也正在进行中。
此外,小满时节也是降雨频繁的季节。
小满通常出现在阳历的5月19日或20日。
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禾苗已经长成稻子。
在芒种时,农田中的稻米开始秧苗,这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的生长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芒种通常出现在阳历的6月4日或5日。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代表着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刻。
夏至到来时,气温十分高,人们可感受到盛夏的酷热。
二十四节气资料
二十四节气资料立春:每年的2月3日或4日,是春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开始弥漫。
这一节气标志着农历年的正式开始。
雨水: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表示春天的降水开始增多,天气逐渐转暖,雨水润泽了旱地,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表示春雷开始震动,蛰伏在冬季的昆虫开始苏醒,意味着万物开始复苏。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昼夜平分,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一样长。
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标志着昼夜温差逐渐变大。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大地洁净,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感怀故人。
谷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代表收藏谷物的季节。
立夏:每年的5月4日或5日,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上升,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
小满:每年的5月19日或20日,表示农作物开始进入灌浆期,稻谷的颗粒由小变大。
芒种:每年的6月4日或5日,标志着麦收的季节开始,农田中的作物长势良好。
夏至:每年的6月20日或21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刻。
这一天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小暑:每年的7月6日或7日,天气炎热,气温进一步上升,暑热开始袭击人们的身体。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天气最热,午后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意味着夏季即将过去,气温开始下降。
处暑: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表示暑热即将过去,天气渐渐凉爽。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指的是天气逐渐凉爽,水汽凝结成露水的时节。
秋分: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昼夜平分,标志着阳光直射赤道南移。
这一天是秋季的正式开始。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寒露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露水开始结成冰。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气温开始下降,地面上会出现霜冻。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表示冬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天气寒冷,气温逐渐下降,雨水转为雪花。
二十四节气教材
目录第一章二十四节气——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第一节: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歌第二章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春乍暖还寒时,万物开始复苏第二节: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第三节:惊蛰春雷乍响,蛰虫惊而出走第四节:春分草长莺飞,柳暗花明第五节:清明气清景明,清洁明净第六节:谷雨雨生百谷,禾苗茁壮成长第三章夏满芒夏暑相连——夏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夏绿树浓荫夏日长第二节:小满小满不满,小得盈满第三节:芒种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第四节:夏至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第五节:小暑盛夏登场,释放发酵后的阳光第六节:大暑水深火热,龙口夺食第四章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秋禾熟立秋,兑现春天的承诺第二节:处暑处暑出伏,秋凉来袭第三节:白露白露含秋,滴落乡愁第四节:秋分秋色平分,碧空万里第五节:寒露寒露菊芳,缕缕冷香第六节:霜降冷霜初降,晚秋、暮秋、残秋第五章:冬雪雪冬小大寒——冬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冬蛰虫伏藏,万物冬眠第第二节:小雪轻盈小雪,绘出淡墨风景第三节:大雪大雪深雾,瑞雪兆丰年第四节:冬至冬至如年,寒梅待春风第五节:小寒小寒信风,游子思乡归第六节:大寒岁末大寒,孕育又一个轮回第一章二十四节气——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第一节: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之24节气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之24节气介绍1、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春节就是立春这一天,民国时袁世凯颁令将春节定为农历正月初一,但生肖仍以立春日开始计算。
立春一般在阳历的2月4日前后,正好赶上六九,民间又有“春大六九头”的说法。
立春那一刻,将羽毛放在用钢钎插出的地洞上,羽毛会飞起来,表示地的阳气上升了。
立春之日人们还有吃春饼、咬萝卜的习俗。
2、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主要是讲天气开始变暖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雨水一般在阳历的2月19日前后,不一定降多大的雨,所以俗语才说“春雨贵如油”。
3、惊蛰:“惊”指的是雷声,“蛰”说的是冬眠的虫兽,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阳历3月5日左右,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在地下的小动物们,虫卵孵化,万物复苏。
惊蛰时节肝阳之气上升,故宜食梨。
因为该节气与“二月二龙抬头”相近,在晋北地区还有吃面条、吃粉条的习俗。
4、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又称“日中”、“日夜分”,自该日起将一天天昼长夜短。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谚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说。
春分也是插秧和植树的好时节。
5、清明: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在阳历4月5号前后。
清明时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自唐代起,民间就形成了祭祀祖先、踏青、插柳、放风筝的习惯。
6、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有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在阳历4月20日前后,这段时间多吃香椿可健胃、理气,提高免疫力。
南方则在这一天上树采茶。
7、立夏: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符号认识-文档资料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
夜几乎等长。作物及时灌溉与播种,应注意保持人 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
气温转暖、天气冷暖多变、多雨
谷雨:每年4月19日或20日 ,雨水增多,利于谷类
生长。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告别春天,夏天的开
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小雨夹雪 B.雨热同期 C.四季如春 D.长夏无冬 A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 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也是指近地面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运 行状态,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 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天气的最大特点是多变。天气直接对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广影响。对人们从事的各种行业部门如农业,交 通,旅游也产生重大影响。天气渗透到人们和每一个生活领域。关 注天气预报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必备。
大,气温下降,下雪 。
小雪:每年11月22日或23日,中国华北地区将有降
雪,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 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 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12月7日或8日。北半球昼短夜长。雪
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 地面渐有积雪。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
始。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 ,降雨多、雨量大。
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意为“忙种”,农作
物成熟,可以收藏种子。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 高。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资料汇总
二十四节气资料汇总冬季1.立冬:阳历11月7日或8日。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季节,这一天气温开始下降,冷空气逐渐增强。
2.小雪:阳历11月22日或23日。
小雪时节,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雪花,天气逐渐寒冷,冷空气南下的频率增高。
3.大雪:阳历12月7日或8日。
大雪时节,各地出现大雪,寒潮频繁,气温持续下降,冬天进一步加深。
冬至:阳历12月21日或22日。
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
4.小寒:阳历1月5日或6日。
小寒时节,天气更加寒冷,寒潮活动频繁,特别是北方地区。
5.大寒:阳历1月20日或21日。
大寒时节,气温最低,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冰冻天气。
春季6.立春:阳历2月3日或4日。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这一天气温开始回升,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7.雨水:阳历2月18日或19日。
雨水时节,气温回升更快,天气变暖,降雨逐渐增加。
8.惊蛰:阳历3月5日或6日。
惊蛰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龙卷风、雷暴等天气现象的增多,春雷响起,春意渐浓。
9.春分:阳历3月20日或21日。
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中心,昼夜平分,天气变暖,春色满园。
10.清明:阳历4月4日或5日。
清明时节,天气晴朗,雨水减少,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11.谷雨:阳历4月19日或20日。
谷雨时节,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意味着冬闲的农民们开启了春耕的忙碌生活。
夏季12.立夏:阳历5月5日或6日。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持续升高,天气炎热。
13.小满:阳历5月20日或21日。
小满时节,作物开始进入花期,农民开始忙于种植、繁殖等农事活动。
14.芒种:阳历6月5日或6日。
芒种时节,小麦、玉米等作物进入成熟期,农民开始忙于收获。
15.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夏季的中心节气。
16.小暑:阳历7月6日或7日。
小暑时节,气温进一步升高,开始进入火热的夏季。
二十四节气知识
中国农历的24节气一、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24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三、24节气的含义立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
这时,文人墨客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条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
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虽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然无常,防寒防冰还是必要的。
雨水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而且表示雨量开始增多。
雨水之前的天气相对比较寒冷。
随着雨水的到来,但见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去,阳光温和、细雨飘飘的日子渐渐走来。
雨水后,我们明显地感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清楚,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春来大地万木兴,一年之计也在于春。
在农事上,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
在工业、商业等方面,也是计划竞发的时期。
对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一个新的希望。
惊蛰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回升到一定程度的地中温度。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也正是春耕大忙的季节。
气温、地温都上升的较快,地上的草木生长得也快,正所谓“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
二十四节气时间顺序表
二十四节气时间顺序表一、春季1、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2、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3、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4、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5、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6、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二、夏季1、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2、小满:斗公历5月20-22日交节。
3、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4、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5、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6、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三、秋季1、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2、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3、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4、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5、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6、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四、冬季1、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2、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3、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4、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5、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6、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扩展资料立春习俗:1、立春祭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
2、籍田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
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2、雨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3、惊蛰,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4、春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位于黄道0度,昼夜平分之意,春暖花开,莺飞草长,宜农作,田间管理等。
5、清明,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6、谷雨,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度,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
7、立夏,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8、小满,此时太阳到达黄径60°,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芒种,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10、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11、小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12、大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二十四节气 资料
4月4-6日交节
气候温暖,天气晴朗
4月19-21日交节
降雨量增多,农作物快速生长
5月5-7日交节
夏季开始,农作物旺长
5月20-22日交节
夏熟作物籽粒逐渐饱满
6月5-7日交节
农作物成熟,开始夏收夏种
6月21-22日交节
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7月6-8日交节
气温继续上升
7月22-24日交节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降雪较大
12月21-23日交节
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1月5-7日交节
气温骤降
1月20-21日交节
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四季开始
*二十四节气订制于春秋战国时期。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是依据黄河流域一带的气候,物候的变化制定的。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一种参考。
8月7-9日交节
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8月22-24日交节
炎热即将过去
9月7-9日交节 气温下降较快,夜时较凉,早上露重
9月22-24日交节
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10月8-9日交节
气温下降明显,大雁南徙
10月23-24日交节
开始降霜
11月7-8日交节
冬季开始
11月22-23日交节
开始降雪,以小雪为主
12月6-8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2月3-5日交节
春季开始
2月18-20日交节
严寒将过,降雨开始
3月5-7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资料汇总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邵雍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小暑六月节》
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饮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余雪
冬至
寒冷的冬天来临。
1.吃饺子。
2.九九消寒: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3.吃羊肉、狗肉。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祭白虎化解是非,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大家为了祈福消灾,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2.打小人:惊蛰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
24节气资料
1.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
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
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2.夏满芒夏署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来临。
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3.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秋:秋季到来。
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4.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寒冬天来临。
小寒:开始寒冷。
大寒: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立冬小雪十一月,冬灌培土不容缓,
果树涂白本月办,免受冻害树体健。
大雪冬至又一年,总结经验以利战,
做好准备来年干,喜庆胜利丰收年。
(十一)农民节气谚语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九)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五)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1]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二十四节气歌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月立春就雨水,药械肥料备齐全,
成龄果树先修剪,幼树修剪三月完。
三月惊蛰到春分,顶凌刨盘要紧跟,
专人刮治腐烂病,灭菌清园贯常年。
清明谷雨四月天,挖坑栽树到时间,
果树嫁接春时到,光杆药剂树春灌。
五月立夏见小满,果树疏花紧相连,
打药防治红蜘蛛,卷叶蚜虫莫小看。
疏果追肥保稳产,果树夏剪进行完。
压青施肥搞深翻,维修树盘扩梯田。
八月立秋处暑到,树喷药剂防叶掉,
果树嫁接又到时,施用农肥好时机。
白露秋分九月天。秋果采收霜降完,
不同品种适时采,轻摘轻放轻运搬。
十月寒露霜降连,果品运输人不闲,
晚秋清园要抓紧,病虫技叶全烧干。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六)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
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十)果树生产二十四节气歌
一月小寒又大寒,生产计划订周全,
修剪技术先试点,不同品种细修剪。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谷雨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十月: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春分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七)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