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2.赏析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四)(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形容松树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

(1)诗句“落落长松夏寒”中的“夏寒”似乎违背了季节常理,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

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________”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________”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

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4.阅读古诗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吟③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③吟:诵读诗文。

(1)诗中“”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笔下的村野有着的特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考点精准练习-(含分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考点精准练习-(含分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临:澹澹:竦峙:星汉:(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感情基调是怎样的?(3分)(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析。

(4分)答案:(1)到达、登上/水波荡漾的样子/耸立/银河(4分,每个词解释1分。

)(2)这四句诗描写了大海生机勃勃(1分)、雄伟壮丽(1分)的景物特点,感情基调是昂扬雄壮的(1分)。

(3分。

景物特点概括为“生机勃勃”1分,“雄伟壮丽”1分;感情基调“昂扬雄壮”1分,写“萧瑟感伤”不得分,意思近即可。

)(3)诗人借助想象(1分)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1分)。

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1分),抒发了作者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1分)。

(4分。

手法“想象”1分,句意理解点出“壮丽景象”1分,情感“博大胸怀”1分,“远大志向”1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落尽子规..啼,闻道(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杨花:子规:闻道:(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的“愁心”蕴含丰富的内容,请说说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答案:(1)柳絮/布谷鸟/听说(3分,每个词解释1分。

)(2)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对自己过去遭遇的伤感情绪。

(3分。

情感“同情”1分,“关切”1分,“伤感”1分。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春入旧年。

乡书(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次:客路:残夜:乡书:(2)(2016年花都区期末)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七年级上语文诗歌练习题1、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4、.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5、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题奉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古诗的特点:贵形象,贵情感,贵含蓄;贵凝练.如何读懂诗歌:1、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古人的生活情境。

相关的文言知识: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

相关的诗歌常识:题材与体裁;句与联;意象与意境;情感基调与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2、抓住:题目、作者、注释、意象、情感基调、题材、关键词句、诗歌中的人、思想情感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1)阴阴;又(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

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

据此可作答。

(2)“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作者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阴阴;又;⑵“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故答案为: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⑵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赏析,要按照题目提示,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

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感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答案】(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龟虽寿》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过故人庄》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名句,试描绘画面。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画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周四周远远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

(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三、《题破山寺后禅院》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3、作者着力描写了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题

(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全诗意境晴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特色〕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连绵的峨眉山巍峨耸立,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5、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6、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延长,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

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世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复习题卷附答案详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复习题卷附答案详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复习题(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所展现的画面。

(2分)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2分)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分)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2分)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思念故乡。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你说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6.《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状况,“孤村”表明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首句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七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曲40首鉴赏训练

七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曲40首鉴赏训练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这首曲的内容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 了怎样的“情语”。(2分) [答案] 景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情语: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第18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2 分) [答案] 这首诗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 画面:亲爱的妻子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什么时候回去,那么,现在我告诉 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 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所以,这句 诗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2.这首曲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选择其中任意一句,用生动的文字 把该句表现的画面内容描述出来。(2分) [答案] 示例一:第一句: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无精打采的乌鸦,停在光秃秃 的树枝上。 示例二:第二句: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 示例三:第三句: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疲倦不堪的异乡游子,迎 着凛冽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内容正确、语言生动形象即可,任选一句作 答) (3.请其写他出示这例首见曲答的案主册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表达游子(或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 情感。
七年级上册 课标古诗词曲40首鉴赏训练
第14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

(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随意;⑵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秋夜寄邱员外①(唐)韦应物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③应未眠。

【注释】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

②属:正值,恰逢。

③幽人:幽居隐逸的人。

(1)本诗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我们还可从诗句的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同,【甲】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而【乙】诗则描写了秋天的四种景象,分别是秋蝉、秋柳、________、秋叶。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义同“反”。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________”一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名句,试描绘画面。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画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庄四周远远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

(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3、作者着力描写了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答:“争”运用拟人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用“啄”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这两句描绘出莺燕的动态,表现出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说说“几处”“谁家”精妙之处。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3、赏析诗句(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

马在浅草地上走的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神智迷乱。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性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作者有意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以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6、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

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

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

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

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

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

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

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谈谈最后一句中“犹”的表达效果。

答:“犹”是“还”的意思。

灯火通明中歌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者却醉生梦死,制国家危亡于不顾。

作者借古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