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pdf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7 大道之行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答案】(1)与:通“举”。
(2)归:女子出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路不拾遗。
译文:。
【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答案】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答:。
[精品]商君列传第八[《史记》全注全译word-七十列传]
商君列传第八王淑艳译注【说明】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
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
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谁想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得寻求自强的途径。
商鞅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三见孝公,说以强国之术,使孝公“不自知厀之前于席,语数日不厌。
”君臣默契,奠定了变法成功的基础。
记述变法的矛盾冲突是本文一大特点。
变法未行,就遭到守旧派的公然反对。
商鞅与甘龙、杜挚面对面的斗争,其焦点就集中在“法古”、“循礼”还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冲突上;变法实行,众皆哗然,“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商鞅却立木悬赏,取信于民;刑太子师,以肃其法。
变法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国家日益强盛。
率师包围安邑,俘魏公子卬,迫使魏国割地迁都,亦是变法极富成效的佐证。
他悲剧的结局乃是与守旧派斗争的延续。
与赵良一席谈话,其祸已萌,但商鞅终未采纳赵良言,受制于自己的变法,作茧自缚,以至车裂族灭,并非偶然。
从章法结构上看,前有蓄势,后有照应,通篇以变法作骨。
始言商鞅“好刑名法术之学”,为变法作了辅垫;继而“鞅欲变法”,导出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卒定变法之令”,具体记载了新法的内容;“于是太子犯法”,刑黥太子师傅、以严法令;而终以“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
材料取舍紧紧围绕变法之骨,使得骨坚而肉丰、血脉贯通而主题突出。
《商君列传》乃历史实录,当是不言而喻的。
而强烈的文学色彩特别是适当的小说因素,更突出了这篇记载的本质真实。
本文调动了夸张、比照、对偶、排比、形容、描写等多种文学手段,析理透辟、深刻,语言生动形象。
而这些文学手段多着眼于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使人物更为丰满、灵动、传神,而又不失历史的真实。
商君逃难一节,《战国策》并没记载。
恐怕是出于太史公的虚构,这一细节显然又是后世小说创作中的“误会法”,运用误会,生发矛盾,引起戏剧性效果。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史记
史记卷一百十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史记卷一百十一 匈奴列传 第五十
史记卷一百十二 卫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史记卷一百十三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史记卷一百十四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史记卷一百十五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史记卷一百十六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史记卷一百十七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列传
史记卷六十三 伯夷叔齐列传 第一
史记卷六十三 管晏列传 第二
史记卷六十四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史记卷六十五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史记卷六十六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史记卷六十七 伍子胥列传 第六
史记卷六十八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史记卷六十九 商君列传 第八
史记卷七十 苏秦列传 第九
史记卷七十一 张仪列传 第十
史记卷七十二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三 穰侯列传 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四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五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六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七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三十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一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杭县初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提示:答案要写在答题卷上,使用黑色签字笔工整书写,不超位、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0分)(1)求之不得,__________。
悠哉悠哉,。
(《关雎》)(2)___________,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
(《蒹葭》)(3)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4)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6)_________________,妇啼一何苦。
(杜甫《石壕吏》)(7)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C. 新公布的香港国安法得到大家拥护的原因,是因为其尊重香港实际,符合国际惯例。
D. 上杭正在加快建立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近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病毒全球①màn(A.蔓 B.漫)延,疫情以残酷的事实不断证明,世界各国是甲(A休戚与共 B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可能’,即②摒.(A.bìng B.bǐng)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乙(A.相互帮助 B.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这种“新可能”包含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3 . (1) 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2) 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 .取信于民 ( 表明不欺骗百姓 ) ;“讲信”5 .不同意。
示例 1 :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 2 :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六)1 .( 1 )是。
(2 )幼而无父。
(3 )所以。
(4 )来。
2 .( 1 )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 2 )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 .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七)1 . (1) 以……为亲。
(2) 面对。
2 . (1)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 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3 .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译文】【乙】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
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
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
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一)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____________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__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⑷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译文:3.【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4分)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中考语文福建省各地2022-2023学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福建省各地2023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没有独亲其亲,没有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没有必藏于己;力恶其没有出于身也,没有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没有兴,盗窃乱贼而没有作,故外户而没有闭。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节选)【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没有为盗,安④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⑤,路没有拾遗,外户没有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唐纪八》(节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哂:微笑。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无偿劳动。
④安:何必。
⑤升平:太平。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3)使.民衣食有余使:(4)自.是数年之后自: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B.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C.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D.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没有独亲其亲,没有独子其子。
(2)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9.乙文中“海内升平,路没有拾遗,外户没有闭”一句使你联想到甲文中的哪个句子?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达到了“止盗”的?请简要概括。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没有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没有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没有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过关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_________间________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__编纂的。
二、朗读节奏。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停2处)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停2处)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停3处)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停3处)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停3处)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停3处)三、重要字词解释。
(1)大道..之行.也大道: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2)天下为.公为:______________(3)选贤与能...贤: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4)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____(5)故.人不独.亲其亲故: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6)不独亲.①其亲.②亲①:______________;亲②:______________(7)不独子.①其子.②:子①:______________;子②:______________(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______________;寡:______________;孤:______________;独: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9)货恶..其弃于地也货:______________;恶:______________(10)男有分.分:______________(11)女有归.归:______________(12)盗窃乱贼..而不作.乱:______________;贼: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13)外户..而不闭.外户:_____________;外:_____________;户:_____________;闭:_____________ 四、字词分类归纳。
商鞅变法(修改)
商鞅变法回归教材一、背景1.春秋战国各国变法的时代背景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旧制度与其不相适应(根本原因)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旧制度,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军事上:富国强兵(直接动力)思想上: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注:可照搬春秋战国各国变法的时代背景,但如有具体材料或分值较大,可具体展开补充如下:】A.必要性:a秦国偏居关中,经济、政治、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b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实施的一些改革成效不大,总体面貌没有根本改变c秦孝公时各国诸侯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直接原因)B.可能性:a秦国国君拥有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弱b当地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c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d公元4世纪,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成韩赵魏三国,力量削弱e中原众多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注: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与商鞅变法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背景、措施、影响都体现这种关系二、措施(能从不同角度阐述措施的意义)措施意义经济以农求富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公元前350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公元前356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经济基础三、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各国变法比较)1.措施最全面2.措施最彻底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四、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五、影响:1.使秦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实现了富国强兵A.政治: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B.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生统一度量衡(公元前350年) 便于征收赋税;从经济上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政治强兵集权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公元前356年) 提高军队战斗力;加强对内控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贵族无军功者,剥夺贵族身份) 打破贵族特权,打击了世卿世禄制;扶植了新兴的军功地主 实行什五、连坐制度(公元前356年)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统治,保证税源、兵源 普遍推行县制(县令由国君直接委派)(公元前350年)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禁止私下里的请客行贿之风,及时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公元前350年) 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公元前350年)增殖人口;扩大兵源;增加财政收入产积极性,促进秦国农业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经济基础C.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获胜,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性:A.重刑罚,轻教化(刑法严苛)B.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尤其是连坐法)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D.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如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六、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历史潮流)2.具备了足够的经济政治基础(改革基础)3.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改革本身)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推行力量)5.商鞅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改革者个人)6.秦国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弱(新旧力量对比)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比较(本归纳可在真题演练2基础上得出)1.异:背景: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城邦的兴起;商鞅变法中国社会向封建化发展目的: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内容: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严格控制影响: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道路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2.同:背景:都处在社会变动之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出现矛盾政治目标: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趋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使得国力大增;使得国家或者城邦在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甚至可以进行兼并或者称霸*改革比较的答题思路:背景、性质、方式、内容、影响真题演练1.(2013年江苏省历史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後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後五日,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甚也。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比较阅读训练
(注释)①挟:(用胳膊)挟着。②语(yù):告诉。③折枝:按摩肢体。④王(wàng):统一天下。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 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2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天下为公
(2)矜、寡、孤、独、废疾者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礼义以分之
(4)以养人之欲
26.翻译下列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27.【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鞣(róu):通“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
(3)学不可以已(_________)(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
(选自《礼记·礼运》)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商君列传 阅读答案和翻译
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和翻译《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学生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大道之行也》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内容理解文章开篇由总到分,把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阐述得清清楚楚。
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一句话概要描述大同社会的景象。
1.“大同”社会的纲领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各阐述了什么内容。
【答案】①“天下为公”,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③“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答案】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物质生活);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思想观念)。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答案】①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写作手法文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①排比。
②作用:形成铺排效果,增强气势,让人感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能够安居乐业。
文章结尾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答案】①对比。
②将现实社会与理想的“大同”社会进行对比,③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害人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一)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题目。
(17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 1929年冬天,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个头盖骨化石,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过着群居生活,能使用天然火。
由此断定他们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丁村人2. 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都是我国境内已知的著名原始人。
我们要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依靠()A.传说、遗址B.进物、记载C.化石、遗址D.传说、记搜3. 概括历史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请你为下列图片确定一个适当的主题()A.生产工具的变革B.生活工具的变迁C.人类社会的变迁D.我国的农耕文化4. 今天海内外华人多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B.炎帝C.黄帝和炎帝D.黄帝和蚩尤5. 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
下列各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B.启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6.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青铜器文物都在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是在我省安阳出土发现的是()A. B. C. D.7. 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种制度()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8.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B.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C.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D.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9.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出现了一次大变革,农业的深耕细作,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
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青铜农具大量推广B.新的农作物出现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骨耜的使用10.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1. 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朝秦暮楚、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这些事件(成语或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A.和平稳定的历史B.诸侯争霸的历史C.经济发展的历史D.百家争鸣的历史12.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史记》第八章商君列传
《史记》第八章商君列传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
他的先祖本来是姓姬的。
商鞅年轻时就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为魏国相国公叔痤做事,担任中庶子。
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还未来得及向魏王推荐。
恰逢公叔痤生病,魏惠王亲自去探望他,说:“公叔痤的病如有不测,江山社稷怎么办呢?”公叔痤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年轻,但有奇特的才能,希望大王将全部国事交给他,听任他去治理。
”魏王默不作声。
魏王刚要离去,公叔痤屏退左右说:“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杀死他,不能让他逃出国境。
”魏王答应后离去。
公叔痤召来公孙鞅向他道歉说“:今天大王询问了可以做相国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表情是没有答应我。
我应当先尽忠君之礼后尽人臣之责,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应当杀死他。
大王同意了我的建议。
你可赶快离开,不然,将被捉拿。
”公孙鞅说“:那魏王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能听您的话杀死我呢?”始终不愿离开。
魏惠王回去后,对左右侍臣说:“公叔痤病情严重,可悲呀!他想要我把国政交给公孙鞅听任他治理,难道不是很荒谬吗?”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贤能的人,以图重整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被侵占之地,于是西去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关系求见孝公。
孝公召见卫鞅后,卫鞅谈了很久,孝公时时打瞌睡,听不进去。
事后孝公怒责景监说“:你的客人不过是个无知妄为的人,哪里值得任用!”景监责怪卫鞅。
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规劝他,他的心志不能领悟。
”过了五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
卫鞅又见到了孝公。
这次他把治国的方法讲得更加透彻,然而还是不合孝公的心意。
事后孝公又责怪景监,景监也责怪卫鞅。
卫鞅说“:我用夏禹、商汤、周文、武治国的方法来规劝他,他听不进去。
请再召见我一次。
”卫鞅又被孝公召见,孝公善待他但没有任用他。
会见后卫鞅离去。
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很好,我可以与他交谈了。
”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治国的方法来规劝他,他的意思是想采纳了。
《大道之行也》《令既具,未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秦民大说.说:一②有一人徙之.之: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15.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16.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12.①通“悦”,愉快。
②代词,指“木”(木头)。
13.A14.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15.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16.不同意。
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2024年中考语文言文阅读| 正确划分停顿
01 正确划分停顿【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划一或两处)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3.为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加标点。
4.(选择题)下面各项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二、答题方法。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如果是给某一句子划分停顿,则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
一般来说,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需要停顿的可能性是较大的。
如果句子的某个成分过长,在不同的意义单位之间也可能需要停顿。
(获取更多初中语文资料,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3.如果句中存在虚词的话,那么要分析虚词是否有舒缓语气和节奏的作用,如果有则要停顿。
4.有些时候,如果句子中存在某些不停顿就有可能造成语义混淆的成分,这时也需要适时停顿。
5.如果是给某一部分内容添加标点,则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几句,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哪种语气的句子,句子内部是否需要进一步停顿。
然后再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添加标点。
6.断句或是添加标点完成后,要认真默读几遍,揣摩语气是否正确,断句是否合理。
三、答题举例。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今齐地/方千里3.(加标点)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11分)文王之囿①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②?”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③者往焉,雉④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⑤,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⑥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注释】①囿(yòu):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这里指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