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试题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试题单元闯关检测一、选择题1.(2023广东梅州一模)近十年,中国高铁建设飞速发展。
高铁建成通车后,为了保证高铁安全准时运行,需要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有()①GPS②GIS③RS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A高铁安全运行,要准时到达预定位置,需要GPS,①正确。
高铁列车不只一列,必须按规划线路运行,才能保证安全,需要GIS进行线路规划、分析,②正确。
RS主要功能是拍摄图像,不能保证列车运行安全,③错误。
故A正确。
截至2023年5月,南昌市已投放共享单车数量超过5000辆,每天平均租借达8000余次。
下图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通过APP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2023辽宁师大附中期末)上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该地()①行政区集中③工业区集中A.①②②住宅区集中④高校集中C.①③D.②④B.②③答案C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大,夜晚单车数量少,白天单车数量多,可能该地行政区或工业区集中,白天来此地工作的人多,①③正确;若住宅区或高校集中,夜晚单车数量应较多,②④错误。
故选C项。
3.(2023辽宁师大附中期末)利用手机查询、租用共享单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RS②GPS③GIS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本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
利用手机查询、租用共享单车,首先要利用单车租赁点分布、实时借还数据等查询系统,使用的是GIS技术;而单车分布的具体位置则要用GPS技术来确定。
故选B。
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图示区域原来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荒漠化严重,造成这种转变的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人类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严重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D.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答案BA、D项均为荒漠化的结果,故排除。
农业由耕种变为畜牧,顺应了自然规律,故不是荒漠化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1) 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根据地理差异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 特征:可变性——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1) 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
2)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
3) 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1) 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 气候条件差异(热量/降水量/光照)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 植被差异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人类活动差异:1) 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④其他:水产业发达。
松嫩平原——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④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地理必修三必备知识点第一章
7.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方式:在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了季风水田农业。(2)农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3)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4)农业结构:水产业发达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确定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由五大要素组成:大气、水、土壤、生物、地形或地貌。
5.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地处亚热带,长江入海口。(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3)水:河网密度大,河湖众多。(4)土壤:水稻土,肥力高。(5)生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矿产资源:贫乏。
10.松嫩平原的工商业发展:利用当地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11.开发早期,长江三角洲由于水系稠密,阻隔交通,土壤黏重,开垦困难,耕作业发展迟缓。农业社会,稠密的水系使水运发达,土壤经过改良成为水稻土,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粮食、桑蚕、棉花基地。现在,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破碎、耕地面积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下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上升等原因,长江三角洲的粮仓地位下降了。
必修三 第一章 地理
土 壤
环 境 问 题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3.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 态 可 持 续 资 源 可 持 续 工 农 业 城 市 区域 联系 和区 域可 持续
区域内相同的地理环境在不同时期对区 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 特点: •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 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 2.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 初期阶段——协调 • 成长阶段——开始不协调 • 后期阶段——矛盾加剧 • 再生阶段——再次协调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 东北 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 气候区 ① 黑 土分布广泛;②耕地多为 旱地 ;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 面积 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旱地 耕作业 主要种植玉米、 甜菜 、大豆等 作物,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矿产资源条件 人 类 活 动 差 异 农 耕作方式 业 主要粮 食作物
作物熟制
其他 工业 商业
一年
水产业
两到三 熟
一年
我国的
一 熟
重工业 基地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 业
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 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交通不便,商业贸易比较落后
1.自然地理 影响 位 气水 植 地 形 候 文 被 置
2.人文地理 人 城 工 农 交 口 市 业 业 通
1.土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 生产 2.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耕地 3.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必修三 第一章 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的含义
考 纲 要 求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 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注意:并非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如“行政区”之间界线明确;“自然区”之间界线则比较模糊,有过渡地带)3.划分区域的目的: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区域的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二、区域的类型1.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根据不同的划分指标,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划分指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① 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 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③ 实践意义: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2)差异性:①含义: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② 举例: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
③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开放性:①含义:强调两区域间发生了某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
②举例: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等。
③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辨析: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题
荥高文科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CA.光照较强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D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AA.水稻土B.黄土C.紫色土D.黑土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A.水田为主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一年两熟至三熟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C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居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由若干平原组成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8、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A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B.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10、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C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D.粮食商品率极高1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C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开发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1、地理位置: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地理位置:43°N~48°N,125°E附近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区域与区域特征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的划分是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2.图中我国四个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B.区域面积的大小C.区域年降水量的大小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2020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2018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庆阳、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
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上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开放性④综合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作为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具备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没有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题组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甲乙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6.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B.生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2020广东湛江高二上期末)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见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平原、丘陵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和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和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①②海拔7.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经度、纬度B.热量、水分C.海拔、热量D.水分、地形8.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有 ( )①光照充足②热量充足③降水丰富④土壤肥沃⑤灌溉水源充足⑥气温日较差大A.①⑥B.①②④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2020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陕州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
高考调研新课标地理必修三目录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 考调研
新课标版·地理·必修三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作业(一)(word) 第二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作业(二)(word) 第2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作业(三)(word) 第一章 单元智能讲练 第一章 单元测试卷(word)
第10页
第8页
目录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一课时 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 课时作业(十六)(word) 第二课时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作业(十七)(word)
第9页
目录
第2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一课时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课时作业(十八)(word) 第二课时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作业(十九)(word) 第五章 单元智能讲练 第五章 单元测试卷(word)
第4页
目录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பைடு நூலகம்用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一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与能源基地的建设 课时作业(八)(word) 第二课时 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课时作业(九)(word)
第5页
目录
第2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一课时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早期开发的后果 课时作业(十)(word) 第二课时 流域的综合开发 课时作业(十一)(word) 第三章 单元智能讲练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word)
第6页
目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课时作业(十二)(word) 第二课时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农业发展方向 课时作业(十三)(word)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3__第一章_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三S技术的比较 组成 关键原理 特点
RS
•卫星、飞机 不同地物反射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 •传感器(※) 和辐射电磁波 短、受地面限制小、手段 •地面接收站 的特征不同 多、信息量大、用途广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 连续性、实时性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 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 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 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典例剖析求解法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 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makezaixian@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1)甲国为荷兰,位于欧 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 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海岸,虽然位于 赤道地区,但因受高原地形的影响,为 热带草原气候。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2)甲国纬度高于乙国,热量少于乙 国。甲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 阴雨天多,天空云量多,光照条件比乙 国差。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不同类型的区域区域是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分出来的。
我国幅员广阔,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为便于有效管理,依据不同指标和方法划分了多种多样的区域类型。
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面两题。
1.(原创)关于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有一定范围,但地理位置不明确B.区域都是有明确边界的C.区域划分指标多种多样,区域类型多种多样D.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2.(原创)下列主要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是( )A.北京市B.辽中南工业基地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D.东部季风区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其划分标准是不一样的,其边界类型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的边界则具有过渡性质。
据此回答下题。
3.(原创)下列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的是( )A.长江流域B.我国中部经济地带C.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下图示意甘肃省位置和省内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据图回答下题。
4.甘肃省内的干湿区主要是按照划分的( )A.年太阳辐射量B.积温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D.地形和土壤状况5.(原创)下列区域,主要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是( )B.我国的汉语方言区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回答下题。
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6.关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体功能区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各功能区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C.各功能区内部特征相对一致D.各功能区开发内容和政策措施完全一样下面图1为黑龙江三江平原种植业景观图,图2为新疆天山夏季牧场景观图。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2楼兰地区的变迁 案例 楼兰地区的变迁 楼兰地区 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 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以 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 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或风 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 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态环境 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 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公元 330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加 年以后, 年以后 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 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 上“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已无 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 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终于在公元 5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世纪末, 世纪末 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要想在楼兰地 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
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 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市场 交通
……
黄 海 32° ° N
长江
东 海
小 兴 安 岭 大 兴 长 白 安
45° 45° N
长江三角洲 共同点 地理位置 地 气候条件 理 环 境 土地条件 差 异 矿产条件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入海口, 入海口,水陆交通发达 便利
松嫩平原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 位于东北内陆, 交通条件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 位于东北内陆,铁路交通
劳动力动力相对较少
长江三角洲 农 耕作方式 业 主要农作
45必修③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7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境监测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第2题。 2.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了解遥感的概念和主要环节,掌握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领域。(重点)2.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用途及应用。(重点)3.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重点)4.了解“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遥感技术(RS)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
考点三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地球
遥感技术探测的范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不受地物阻隔的影响相对成本低
遥感的应用
总的来说,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面信息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必修3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 考 · 题 型 · 研 究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 地理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地理 配人教版
知 识 · 网 络 · 构 建
时事信息型选择题 1.题型分析 . 时事信息题是指以影响时间长、 时事信息题是指以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的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而设计 的试题,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的试题,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该种题型在命题取材和设 问上有以下特征: 问上有以下特征: (1)取材于容易“地理化”的资料信息。时政地理试题毕竟有别于政治 取材于容易“ 取材于容易 地理化”的资料信息。 等其他学科的试题,对时政资料所蕴藏的空间地域性、逻辑规律性、 等其他学科的试题,对时政资料所蕴藏的空间地域性、逻辑规律性、人 地关系性等要求较强,而那些难以“地理化处理”的时政热点, 地关系性等要求较强,而那些难以“地理化处理”的时政热点,高考地 理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 理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 (2)取材偏向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高考地理命题有一个价 取材偏向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 取材偏向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 值取向的原则: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值取向的原则: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国家 重大工程建设集自然地貌、区域特征、经济发展、 重大工程建设集自然地貌、区域特征、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要素于一 强调重大工程建设的考查, 身。强调重大工程建设的考查,直接体现了地理学科研究对象和方法的 综合性特征, 综合性特征,也直接体现了地理学科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实 际问题的学科功能。 际问题的学科功能。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 地理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地理 配人教版
章末整合提升
地理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2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一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二,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 是 。 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BE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 母)。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ABD (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城市
[答案] D
农田
河流
O
18 19 20
X
图5
图5
【例】右图中左图是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房屋的景观地图, 右图是根据左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 模型。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右图中的r表示 A.林木 B.河流 C.房屋 D.农田 [答案]B (2)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 A.30% B.22% C.10% D.5% [答案]C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共性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 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 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 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旱地耕作业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作物,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 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中后期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 被广泛使用②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的改良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农业社 我国粮食的主 会 要产地和主要 的桑蚕和棉花 生产基地。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 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 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 可以精耕细作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 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 低。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5.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6.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7.数字地理的含义
§1.1 【知识结构】
荒漠化严重
与多国相邻, 西部大开发, 重要的商品棉、 石油、天 沿边开放 瓜果生产基地、 有边贸优势 然气、煤 畜牧基地 沿江邻海, 交通便利 浦东开发, 沿海沿江开 放 重要的商品 粮、棉、水 产基地
乙
核能
环境污染 严重
例: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 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数字地球
←
计算机 网络
三S技术的比较
组成 关键原理 特点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 短、受地面限制小、手 段多、信息量大、用途 广
•卫星、飞 不同地物反 机 射和辐射电 RS •传感器(※) 磁波的特征 •地面接收 不同 站 •卫星星座 。 GPS •地面监控 •接收机 GIS 计算机系统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 候、连续性、实时性
【例】
[答案] A
【例】(10重庆卷)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 如图5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 示 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 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5、表1,回答11题。 1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 1所示,则此 Y 表1 3 2 2 地最可能位于 Y 1 3 2 A.四川盆地 20 19 18 B.长江下游 1 1 3X O C.东北平原 19 20 19 D.黄河下游
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 ②耕作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因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 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条件
主要粮 食作物 作物熟制 备注 其他生 产活动 工业
商业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 ⑴该区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 原因分析 开发时期 影响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 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 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 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 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 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 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能力低下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 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出来的。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形状和边界。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是有层次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 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可变性的特性
【例】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 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右图, 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 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 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2.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答案] 1.A 2.B
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 应用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资源调查
遥感 ↓
获取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城市管理
↓
管理、查询、 地理 全球 更新、空间 空间 信息 定位 → → 地理信息 ← 分析、应用 ← 系统 定位 系统 评价 野外调查 汽车导航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例1】读下面两个世界著名地形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 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请归纳: 、 、 、 。 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 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4个方面即可)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 部,其原因有哪些? 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保持生物多样性。
3、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 工业部门应当是 纺织 工业和 能源 工业,与之相 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工程 西气东输 。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 式。 甲区域:主要采用铁路运输; 乙区域:主要采用水路运输。 5、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 主要问题。 区域 甲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在全国农业 中的地位 主要开发 能源 主要环境 问题
地理 环境 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 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水田耕作业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 棉花等作物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 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 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 资源发展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 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 业贸易发达
例: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 有关问题。
1、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 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 甲区域河流:解决灌溉水源不足; 乙区域河流:提供便利的运输 条件。 2、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上的差异。 甲区域:发展边境贸易、资源开发,增加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 乙区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区域自然环境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气候特征 和特点)、土地条件(地形地势特点、土壤)、河流水文、 植被、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等)等 方面描述 区域人类活动主要从农业(耕作方式、耕作制度 或农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 业等)、工业(工业指向型类型及特点)、交通和商业 3.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4.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 活的影响。
工业社 全国“粮仓” 会 的地位和全国 棉花生产中的 地位下降
【例1】读下面两个世界著名地形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 山高坡陡 是 多活动断层(近板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块交界处)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 旅游 商(服务、手工) 业、 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 地热能(风能) 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太阳能 、 等 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