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

1. 请简要解释以下教育学中的术语:

a) 教育目标

b) 教育方法

c) 教育评估

2. 请阐述以下教育学理论:

a) 行为主义理论

b) 构造主义理论

c) 社会认知理论

3. 简述以下教育心理学中的概念:

a) 学习理论

b) 认知发展

c) 动机与激励

4. 请解释以下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

a) 阅读障碍

b) 计算障碍

c) 学习记忆障碍

5. 请描述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角色,并提供例子。

试题二:

1.什么是教育目标?为什么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2.请简要比较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理论,并分析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什么是动机与激励?简要解释“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的概念,并提供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策略。

4.简述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重点讨论阅读障碍,并提供教师如何辨识并支持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的建议。

5.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详细描述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角色,并提供实际案例说明教师如何应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

试题一:

1. 答案:

a)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过程中所设定的学习和发展方向,通过设定目标来指导教学。教育目标应该是明确、可测量、可实现的。

b)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用于实现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可以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

c) 教育评估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监测和评价,以确定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育评估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多种形式。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要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要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要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

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

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个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A.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B. 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C. 教育的经验与实践

D. 教育的法律和政策

答案:D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教育的经验与实践等,教育的法律和政策是教育学的辅助学科之一,所以选D。

2.以下哪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对学习者感知过程的研究?

A. 行为主义理论

B. 认知发展理论

C. 社会文化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答案:B

解析: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对学习者感知、认知和思维过程的研究,认为学习是通过构建和调整认知结构来实现的,所以选B。

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唯一主体

B.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C.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工具和手段

D.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无关紧要

答案:B

解析: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并不是教育过程的唯一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所以选B。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其研究方法有哪些?

A. 定性研究方法

B. 定量研究方法

C. 混合研究方法

D. 所有上述方法

答案:D

解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方法,所以选D。

5.以下哪个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

A. 独善其身

B. 胸怀全球

C. 永无止境

D. 尊重他人

答案:D

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包括尊重他人、关心学生、独善其身、胸怀全球等,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同事和家长,所以选D。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A.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

B. 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C. 研究人类思维的科学。

D. 研究人类社会关系的科学。

2.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A. 研究教师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学科。

B. 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学科。

C. 研究教师与学生心理互动关系的学科。

D. 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3. 下列哪个不是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访谈法

D. 面试法

4.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学生的认知发展

B. 教师的职业发展

C. 学生的情绪管理

D. 教师的课堂管理

5. 教师应用心理学的目的是什么?

A. 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B.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C. 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D. 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问答题

1. 试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应用心理学提高教学质量。

答: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通过了解学生的情绪管理特点,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了解学生的动机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了解学生的社交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2. 请简要介绍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互动关系、教师教育中的

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等。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

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深知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虽然它们在整体试卷分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们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上的相关资料很多,但它们可能会让人感到凌乱复杂,而且网上许多知识总结都已经过时。因此,我上传了这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热爱教师行业的考生们。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

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

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

儒学和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和荀子。

9、孟子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荀子从“性恶论”阐述

他的观点。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的专门讲古代大学教育的著作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的考证是由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学史上的奠基之作。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教师招聘800个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800个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4.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6.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7.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8.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0.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13.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14.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5.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9.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20.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师招聘考试_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_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

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点精华

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点精华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学习与发展

1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具有

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重目的性。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

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

的过程。

2学习的类型:加涅根据学习内容把学习分为五类: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态度学习。加涅根据学习的性质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

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潘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冯忠良把

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3班杜拉观察学习四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模仿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

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4布鲁纳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发现学

习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5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

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6人本主义学家提出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置;让学生

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强调要从做中学。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是教师考编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下是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认知、情绪、意志、动机、人格等方面的研究。

2.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记忆是对学习内容的保存和回忆。教师要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3.智力与智力发展:智力是人们在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发展是指人们智力水平随年龄的变化。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以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

4.个体差异与个体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情绪特点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

5.社会性学习与情感发展:社会性学习是指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模仿来学习,情感发展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各种情感和态度。教师应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6.动机与动机发展: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动机发展是指个体动机随年龄和经验的变化。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特点和动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7.人格与人格发展: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是指人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和经验的变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和人格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

一、新课程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4、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8、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9、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10、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11.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构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山西教师业务考试试题题库

山西教师业务考试试题题库

山西教师业务考试试题题库

山西教师业务考试是针对教师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考核,试题题库通常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山西教师业务考试试题题库中的内容: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是什么?

2. 教育目标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作用。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1. 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及其教学意义。

2. 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其激发方法。

3. 学生情绪管理与情绪智力的培养。

三、教育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3. 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四、学科知识

1. 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解析。

3. 跨学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五、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2. 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实施策略。

六、教学方法与技巧

1.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3.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七、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

1.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2.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3.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持与指导。

八、教育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3.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式。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试题题库会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标准进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

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

理论等。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

估方法。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业务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如入芝兰之室,入而不闻其香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二)知觉

1、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3、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4、观察力的培养

①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②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③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和报告。④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⑥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三)记忆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过程。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是否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与任务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人们就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识记任务上去,并能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因而效果好,反之,则差。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如果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那么识记的效果就好。另外,识记效果也随着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要求积极思维的活动,识记效果好。

(3)识记方法。识记时采用一定的方法,会增加识记效果。意义识记比单纯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效果有很大影响。增加识记材料的数量。其识记所需要的时间比材料的增加量的比例大的多。另外,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抽象材料的效果好;识记课文比识记单独的句子要好;识记诗篇比散文要好。这些都说明材料性质不同其识记效果也不一样。

4、遗忘的规律:先多后少,先快后慢。

5、如何组织复习:①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先快后慢的规律),其次是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②要强调复习中的尝试回忆。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复习过程中,拿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那部分时间复习,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尝试复习。③要把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相结合。不太长的学习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但若材料很长,部分

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④复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利用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提高复习效果。

(四)思维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类型:(1)按不同形态划分:动作思维(钟表修理工在操作中解决问题);形象思维(幼儿计算分苹果;艺术家、文学家利用形象思考);抽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依赖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如学习数学物理课程)

(2)按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划分:聚合式思维发散式思维

(3)按思维的创造性划分: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3、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①充分利用学生过去经验,即日常概念的影响。

②充分利用变式,有助于科学概念的掌握。

③充分利用词语描述与概括,提纲感情境,帮助掌握概念。

④通过下定义,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概念。

4、问题解决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五)想象、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种类:①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③幻想。

二、情绪与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情绪更多是和生理需要的满足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是和社会需要是否满足联系的心理活动。

(2)人类个体的情绪发展在前,而情感体验在后。

(3)情绪不稳定,而情感相对稳定

(4)情绪表现多是外显的,而情感表现多是内在的。

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2)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3、如何培养情感?

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教育学生合理的满足和调节需要。③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④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三、意志过程

1、意志——是人自觉地明确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动的特征:自觉的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的品质:①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②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冒失。③坚持性。相反的是动摇性和顽固性。④自制性。相反的是冲突性和怯懦。

四、心理状态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

3、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

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注意的特征

①注意的范围(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5、学生良好注意的品质和注意力的培养。

①进行目的学习教育,培养学生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②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③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④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⑤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⑥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五、个性心理

(一)个性

1、个性——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2、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需要

1、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基本动力。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他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因为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的是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动机与兴趣

1、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动机

①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③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④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⑤合理的组织竞赛。⑥正确评价,恰当的运用表扬和批评。⑦加强归因指导。

3、兴趣——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4、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

(1)当学生有兴趣时;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

(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6)当学生能自已参与探究与创新时;

(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

(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意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3、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4、学生能力培养

①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④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学生能力

发展的内部动力。⑤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为,性格是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的。(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示范在性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