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作者:柏枫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08期
【摘要】体育锻炼是知识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高质量生存的基本保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良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不良现象训练态度散漫为什么要设立体育课?这是一个很简单却也值得深思的问题。体育,顾名思义即对身体的管理与培育。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人们对大脑的开发与对文化知识的推崇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但是,大脑终究也是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倘若失去了健康,一切都将是空谈”。而体育课程存在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但是在教育进步的今天,仍然存有对体育教育的偏见。
一、错误教育观念对学生体育学习心态的影响——“体育不重要”
柏拉图曾经说过,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启发我们,锻炼身体与学习知识应保持平衡与统一,生理的健康与心理的健康相互影响,紧密联系,而身体健康则是心理健康及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条件。试想,学生若没有健康的体格,如何能够保持愉悦的、积极的心态?若没有健壮的体魄,如何能够为学习与生活提供活力与动力的支持?然而,在文化课程分数占比远超于体育课程分数占比的情况下,在一些家长受应试教育影响进而营造出的不平衡的教育环境的浸染下,很多学生将自己的精力与关注点完全放在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对体育学习持一种“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消极心态。通过走访数所学校,多数学校对学生此种想法及做法并无干涉,甚至一些学校的教师与校方对此持鼓励的态度。例如,在走访的几所学校发现一种“怪现象”——在课间操时间,学生们人手一张小卡片,上面或是英语单词,或是必背古诗词,学生们就利用做课间操的间隙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背诵与学习,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带小卡片,或者在此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势必会遭到教师的批评。课间操时间本身就是让学生用来锻炼身体、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的,学校让其背诵小卡片的做法岂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么?再者,在这种紧张的、高压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么?回答几乎如出一辙,即课间操不重要,让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试问,在此种教育观念及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怎么能够重视体育学习,怎么能够重视身体锻炼呢?在教学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与学习存在偏见。例如,一名学生为逃避课间操,竟然制作假的请假条;或有个别女生利用其性别优势以“肚子痛”为理由不上体育课等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些学生看来,文化课的学习是学习,而体育锻炼与学习却不是学习。
上述案例在体育教学当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现象,针对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与学习的情况,体育教师应切实负起责任来,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帮助其树立体育锻炼的观念。
二、小学生自制力较差,训练态度散漫
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是一种脑力学习,而体育锻炼更大程度上则是一种体力学习。曾经有一名学生说,当我在一张排满文化课的课程表上面看到体育课的时候,我的大脑就会放松下来,心情也会变得无比晴朗。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程的学习比较轻松,但是这个轻松是相对来讲的,它是有“度”的——体育课程的轻松并不代表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自由散漫、为所欲为,体育锻炼也存在着一定的目标性,体育课程也有一定的纪律性。而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纪律性与自制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行为活动完全按照自己的本能想法去施行,管理约束起来比较困难。在执教过程当中便遇到了学生自制力差、训练态度散漫等教学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在上体育课之前将零食藏在口袋里或者帽子里,然后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偷偷吃零食;再例如,在体育课上,当体育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由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时,学生训练态度自由散漫,并常有部分女生扎堆聊天,教师三令五申之后,这种现象稍有改善,但仍是屡禁不止,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每小组学生男女各一名,两人互相监督,学生散漫的训练态度与女生“扎堆聊天”的现象才得以解决。
在体育教学当中,针对学生自制力差、训练散漫或类似现象,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并不是单纯的“玩”,其虽相对轻松,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纪律性,而这个“松紧度”需要教师自己去认真把握。
三、结语
从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中的不良现象进行了上述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师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蒋永义,叶世荣.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J].新课程,2013,(07).
[2]李大春.与体育教师谈心[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史兵.体育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