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_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 目的
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并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3 各部门负责参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5 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时机
a)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建立时;
b)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时;
c)相关方提出要求时;
d)公司厂区扩大或搬迁时;
e)新产品开发、新设备投入时;
f)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已达成时。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危险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
2)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
3)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
4)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
5)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
6)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5.2.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
1)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3)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公司有关的危险源;
4)公司和类似组织发生的事件和事故的信息;
4)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5)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6)工作场所环境,应急救援岗位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
7)审核结果,来自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评审活动的信息;
8)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5.2.3 危险源辨识要求
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1) 三种时态:
—过去(公司遗留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
—现在(公司现有的、现存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将来(公司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2)三种状态:
—正常(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
—异常(计划中但非例行活动,如开车、停车、试验、停电、检修状态);
—紧急(合理预见,但不能预见何时何地发生,如火灾、爆炸、洪水、地震、雷击等事故);
3)七种类型: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危害。
5.2.4 危险源辨识方法
公司采用下列方法持续性的进行危险源辨识:
1)检查,包括日常性检查、月度性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和特殊时期的检查;
2)询问、交谈,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3)现场观察,获取设备、人员操作、安全管理状态的信息;
4)建议举报,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5.2.5 危险源类别
对已选择确定的危险源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将危险源分为以下的类别: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烫伤
7)火灾爆炸
8)高处坠落
9)粉尘伤害
10)噪音伤害
11)坍塌
12)中毒和窒息
13)其它
5.2.6 各部门使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从其活动、设施和各项过程中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5.2.7 各部门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反馈至行政管理部汇总整理,输出公司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交管理者代表审批。
5.3 风险评价
5.3.1 行政管理部依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将识别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价。
5.3.2 风险评价方法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进行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是否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1)与系统风险大小有关的三种因素: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等级划分,其计算公式为:D=L×E×C
2
3
4)评价结果判定
a)当D﹥320时,为“不可容许风险”,风险等级为5级,需改进生产环境或条件,消除或控制
风险;
b)当160≦D﹤320时,为“重大风险”,风险等级为4级,需要制定控制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
c)当70≦D﹤160时,为“中度风险”,风险等级为3级,需在限期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d)当20≦D﹤70时,为“可容许风险”,风险等级为2级,可在生产运行、服务中进行控制;
e)当D﹤20时,为“可忽略风险”,风险等级为1级,可以接受的进行生产运行和服务。
5.3.3 重大风险
行政管理部根据风险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源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评价完毕后将评价结果提交管理者代表。
1)重大风险确定依据: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
— 4级以上(包括4级)的风险,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
2)行政管理部将确定的重大风险,编制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至相关职能部门,并存档。
5.4 风险控制
5.4.1 风险控制的策划
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的原则,即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根源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根据风险评价分级确定的风险等级,实行分级控制。
a)1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b)2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