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
浅谈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中石化集团为例.doc
浅谈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中石化集团为例-一、引言集团化企业通常是指以集团母公司为核心并由多个不同级别的成员企业组成的多企业集合体,第一级企业为集团本部或总部,其下通常还包括二级企业、三级企业等,有的集团化企业还存在其下属的二级企业也是一个集团化企业,并且具有自身的下属二级企业乃至三级企业的情况。
与之相对应的集团化企业所适用的内部审计管理方式,也可以分为集中管理和分部管理两种。
纵观国内外发展成熟的集团化企业,由于集团化企业所具备的特性,集中管理形式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集团化企业所采纳。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各种审计证据、审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优化审计业务而建立起来的具备多种信息化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多层次多领域的发展,为内部审计部门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合理利用集团化企业良好的网络优势,搭建起功能完备的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并且有效地加以运用,可以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以识别企业管理风险、优化企业经营流程为目标,计划、开展、实施审计项目的全部过程,同时对企业各个环节所应用的信息系统能够独立确认和评价。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主要涵盖两层内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也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s)开展审计活动;另一种是企业内部专门的审计小组以业务部门信息管理系统为被审计对象,通过风险预警及定期审计等内部控制方式,检验该系统业务数据的精准度、合规性以及效率效果等。
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逐渐成熟,各行业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渐做大做强。
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业务规模的日趋增多,使得对内部审计管理职能的需求也日渐增加。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早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流程优化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管理需求。
但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职能优化来提高审计效率,如何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如何寻求最适合企业自身特征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模式和思路,还是目前诸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的可行性论证机制。实际产出未达到预算 目 标的费用投入, 必须及时向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报告, 以便根据市场进
行动态调整、 决策。
( 6 ) 通过寻找费用创效的新增长点, 努力推进子公司走 向市场。2 0 1 2 年以来, 通过加大对集团实业区域子公司历年
来的固定收费项 目的审核力度 , 从详细的原始单据审核人
企 业 集 团 肉 部 审 计 模 式 创 新
李姗 姗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 的目 标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 以确定是否 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 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是否经济有效 地使用了资源, 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 标。内部审计的目的不 为公司办的主管费用指标。来自司只对该部门下达“ 部门主管
手, 采取修订合同、 补签合同等各种方式调整支付标准, 改变
结算付费方式, 迫使子公司改变亏了就在涟钢补回的历史渊
源, 迫使其走向市场, 向市场要效益。 通过上述种种管理举措的实施, 加强费用管理带来的好 处不仅仅是成百上千万元资金的节约, 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 种勤俭持家、 全员理财的氛围。 公司内成本与费用优化、 挖潜
( 4 ) 加强集中管控、 部门负责的“ 部门主管费用” 双向控 制制度。公司根据费用性质和各部门职责, 将各项费用交各 个相关部门负责管理, 明确了l 1 个部门的6 4 项主管费用和各 部门的部门费用 , 例如公司办主管出差审批 、 办公用品的招 标采购及发放、 对外的重大接待、 公务用车等。因此将办公 费、 印刷费、 差旅费 、 业务费、 电话费 、 会议费、 公务用车费作
风险, 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具体可行的
改进措施,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
维普资讯
开 披露 , 到震 慑 的 作用 。这样 三 者 结合 起 来 , 分 发挥 起 充
基 础性 的 财务 收 支审 计 ,更要 积 极有 效地 开 展制 度 基础
审计监督整体性作用 , 能够最大 限制控制风险 , 确保集
决 策 审计 , 以及 开展 审计 调 查和 专项 审 计 , 集 团 内部 审 使
计 覆盖 企业 经 济 活动 的全 过 程 , 正做 到监 督 到位 、 真 服务
到位。 5 风 险管 理 审 计 和 战略 管 理 审计 将 成 为 内部 审计 . 的 重点 。 随着 企业 内部 控 制 制度 的 E益 加 强 。 司治 理结 构 l 公
与重 点 , 审计 工作 纵 向延伸 与横 向拓展 , 将 以对 企业 发 展
战 略的规 划 、 计 、 行 、 理及 效 果 实施 动态 的控 制 、 设 执 管 审 查 并 评 价 各 控f ) 参 股公 司战 略 是 否 和集 团公 司 战 略相 匹
配。 Leabharlann 团 内部 审计 应 突破 传 统 的 以 监 督 财 务 制 度 执 行 情 况 为
6 建 立 内 部 审 计 与 外 部 审 计 相 互 协 调 的 综 合 审 计 . 模式。
内部 审计 与外 部 审 计 要在 审 计 项 目 内容 、 目标 上 实 现 完 美 结 合 , 需 要 明 确 各 自的审 计 内 容 和 重 点 , 调 就 协
部 门在 信 息化 条 件 下实 施 审计 监 督 与评 价 的 能力 。 随着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全 面 发 展 及 其 在 企 业 中应 用 水 平 的提 高 , 展 实时 审 计 以 成 为可 能 。利用 计 算 机 进 行 开 内 部 审 计 , 是 要 在 集 团 内部 建 立 一 个 完 善 、 效 的 审 就 高 计信 息 化 系 统 和 审计 操 作 平 台 , 内部 财 务信 息 系 统 及 对
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
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三、案例分析A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2日,主要经营业务为建设与维修电厂、电力行业技术服务、生产销售电力与热力、生产销售电力仪器等。
2006年9月,A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由B集团公司持有21.15%的A公司股本。
A公司于2003年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委员会委员,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但是未将风险管理纳入到内部审计范围内,使得A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较大风险。
为此,应当建立起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A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从A公司内审委员会的人员结构、规模设计以及任职条件等方面来看,全部符合内审委员会的设立要求,但从具体职责和权限上看,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可将企业风险管控加入到内审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当中,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利,确保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A公司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经营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应对建议。
(2)识别A公司风险通过风险调查法和财务报表法,审计部门对A公司当前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从而得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一是外部经济形势。
因中央政府实施了紧缩货币政策,从而给企业资金流量带来了压力,影响了企业对长期项目的投资计划。
二是原材料价格。
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经营空间缩小,同时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未再实行使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是电力产品销售。
由于煤电联动政策没有实施,致使煤炭涨价增加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自行承担,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下滑。
(3)确定A公司风险容忍度审计部门在对A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结合企业当前所处的经营环境,将企业目前的风险容忍度确定为较低水平,企业面临的风险较高,已经无法再容忍错报的发生。
于是向审计委员会建议A公司必须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并规避和转移风险,审计委员会采纳了审计部门的这一建议。
(4)落实A公司风险应对措施通过风险识别和容忍度的确定,审计部门针对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识别到的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浅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
浅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已成为其加强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
本文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试图通过重新构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其组织机构和职能,达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目的,以期能更好的为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为纽带,由众多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的利益联合体.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对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又要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审计范围空前扩大。
而且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这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难度。
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集团设立一个与其内部组织机构相适应的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既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审计资源,又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
一、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建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与其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不相适应,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表现在:(一)审计机构组织设置单一我国企业集团一般只在集团本部设立单一的内部审计机构-—集团审计部,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由集团领导人分管,没有派出机构。
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简单,但在实际开展审计业务时会增加工作难度。
如集团审计部在对其成员企业进行审计时,子公司没有设置相应的审计部门,则会导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无法及时获得审计所需资料。
集团审计部对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在对其进行评价时,由于缺乏应有的依据,很难做出正确判断,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集团审计部与成员企业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对成员企业的服务咨询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应具备核心控制原则。
组织架构应以主动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管性为核心原则。
主动性意味着审计组织应主动参与企业决策过程,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
可操作性意味着审计组织应具备足够的执行力,能够落实审计计划并完成各项任务。
可监管性意味着审计组织应接受内部和外部的监管,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审计组织的分工要合理。
审计组织应根据企业集团的规模和业务特点,进行分工,形成合理的职能部门。
一般来说,可以设置风险评估部门、内部控制部门、执行审计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等。
风险评估部门负责对企业集团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集团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执行审计部门负责具体的审计工作,对企业集团的各项业务进行检查和审计。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计组织的管理要科学有效。
审计组织的管理应注重规范和激励。
规范管理是指对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工作程序等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激励管理是指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采用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培训制度等来进行激励管理。
审计组织应与企业集团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审计组织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监管机构,应积极与企业集团的各个部门进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可以通过定期的沟通会议、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等方式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管理模式应具备核心控制原则、合理的分工、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集团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其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内部审计通常是由独立的审计部门组成,在企业内部对各个部门的运营、风险、财务等方面进行审计和评估,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有效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
一、审计组织架构的基本要素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包括几个方面的要素:审计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审计部门、审计员、审计计划和方法。
1. 审计管理层审计管理层是内部审计的领导者,包括审计主管、审计经理等。
他们领导审计工作,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法,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负责对审计结果进行汇报和解释。
2. 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内部审计的决策机构,通常由企业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组成。
他们审查审计计划和结果,确保审计工作符合标准和法规,并指导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承认。
3. 审计部门审计部门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各个方面进行审计评估。
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根据集团的组织结构、业务特点以及风险管理情况,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法,并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
审计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者,主要负责实施审计计划和方法,采集和分析数据资料,提出审计发现和建议,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5. 审计计划和方法审计计划和方法是内部审计的框架,包括审计的范围、目标、时间、资源、方法、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和方法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有多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1. 集中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管理模式是指将所有审计资源集中到一个中央审计部门,由该部门实施整个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
该模式相对集中、专业,可以确保审计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但由于审计工作集中在一个部门,可能会导致对业务和风险管理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一、引言企业集团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其内部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集团中的重要管理工具,其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设计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的不同设计和运作方式,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自身组织的专业审计机构,负责对企业全面运营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控制,提供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风险控制和运营效率。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控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全面运营和管理活动的审计,能够客观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为企业提供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依据。
2.运营效率: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经营决策: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使得其审计意见对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更为科学的经营决策。
4.合规管理: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确保其运营和管理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避免因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5.企业形象: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其独立客观的审计工作,提升企业在外部利益相关方眼中的形象和信誉。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的设计,主要包括审计部门设置、人员配置、工作流程、审计工作方法、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1.审计部门设置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的基础。
一般来说,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设置为独立的审计机构,直接向企业集团董事会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
审计部门下设审计总监(或审计负责人)、审计经理、审计专员等职位,负责具体的审计工作。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和任务,将审计人员按照一定层次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套合理的管理模式。
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益和绩效,有助于公司整体运营和风险管理。
一、组织架构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中,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辅助审计团队。
1. 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由高管、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经理组成。
审计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审计政策、计划和程序。
审计委员会还负责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 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是集团内的核心审计机构,由内部审计师组成。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查验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向高级管理层提供建议和意见。
内部审计部门还负责审核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其他重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对公司业务流程进行审核和改进。
3. 辅助审计团队:辅助审计团队包括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等。
这些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密切合作,提供审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咨询意见和支持。
辅助审计团队的工作有助于减少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
二、管理模式1. 集中式管理模式:在集中式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集中性和高效性,能够更好地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集中式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可能不够严格,审计结果可能受到潜在的内部压力和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可以采取结合了两种模式的混合式管理模式,将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力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审计的高效和独立。
三、总结。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摘要】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是当前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效率低下、难以全面覆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开始引入智能技术,采用数据驱动的审计模式、跨部门协作的协同审计模式以及强化风险管理的审计模式创新。
这些新模式的推出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企业的风险管控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本文通过对新模式的效果评估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将在未来取得更广泛的应用,为企业管理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企业集团、创新、智能技术、数据驱动、协同审计、风险管理、效果评估、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集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审计模式的有效运作对企业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着审计效率低、审计结果不及时、审计成本高等问题,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为了解决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企业集团开始探索创新的审计模式。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引入智能技术成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一大创新举措。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审计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驱动的审计模式也成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创新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跨部门协作的协同审计模式则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审计中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合作不足的问题,形成全面、协同的审计体系。
强化风险管理的审计模式创新,则使得内部审计更加聚焦风险防范,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提高企业治理和控制水平。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审计效能,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解决内部控制问题,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并改善决策质量。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活动,可以帮助企业监督和改进其内部控制体系,并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更加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企业集团需要建立一种合适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可以设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来负责集团内部审计工作。
该部门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或高层管理层报告,享有独立的职权和责任。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由一名首席审计师负责,该职位通常由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设立一些审计组或部门,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执行审计工作。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应该包括一系列的审核程序和方法。
这些程序和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定制,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和准确。
企业可以制定一套内部审计手册,用于规范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
企业还可以建立一套审计程序和工具,用于收集、分析和报告审计信息。
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或委员,来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
该委员会可以由集团的高级管理层和独立董事组成,负责审查和批准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和报告。
内部审计委员会可以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评估审计工作的进展和结果,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内部审计人员来提高其审计能力和素质。
这可以包括提供专业培训课程,如内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企业还可以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机会参与外部培训和学习活动,以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应该是一个合理和有效的体系。
通过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一系列的审核程序和方法、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以及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发展,企业集团可以更好地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其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探讨,旨在深入理解其功能和优化方式,以提高企业集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引言1. 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包括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和独立的外部专家人士。
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议和核准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资源分配以及审计结果的报告。
2. 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的核心,其职责包括制定审计计划、组织和实施审计、汇报审计结果等。
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应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独立、客观地开展审计工作。
分支审计部门是内部审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集团的业务特点和地域分布情况,设立相应的分支审计部门。
分支审计部门的职责是负责本部门所在地区的审计工作,支持总部的审计工作。
4. 外部审计资源:企业集团可以聘请独立的外部审计师事务所或专业机构,对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督,提出独立意见和建议。
外部审计资源的使用可以增加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1. 风险导向: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应采取风险导向的管理模式,将重点放在识别和评估风险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审计工作应针对关键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确保企业集团的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 信息技术支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采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审计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
3. 专业培训和发展: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应重视员工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提高其审计知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审计结果反馈机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应的业务部门,并跟踪整改情况。
这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影响力和实施效果,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和整改。
企业集团实施全面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探析
企业集团实施全面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探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金融风险的增加,企业集团在管理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企业集团实施全面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集团实施全面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必要性、挑战和最佳实践。
一、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必要性企业集团的管理层和股东需要了解企业的内在运营是否合规、高效。
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是保证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施全面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集团发现和解决管理不规范、风险隐患和内部腐败问题,确保企业运营活动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内部审计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和降低经营风险,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二、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挑战企业集团在实施全面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
企业集团资源分散、业务复杂,如何统一管理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难题。
内部审计需要专业的团队和完善的工作流程,但是企业集团内部可能存在审计团队建设不足、审计工作流程不完善的问题。
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态度也是一个问题,有些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持消极态度,员工可能对审计工作缺乏配合。
三、内部审计的最佳实践为了解决企业集团在实施全面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中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最佳实践措施。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审计团队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建立全面的内部审计框架,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加强对内部审计团队的培训和引进新技术,提高审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审计工作的效率。
加强内部审计结果的沟通和应用,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四、结语企业集团实施全面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是保障企业稳健运营和管理的关键一环。
在现代企业运营中,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集团需要树立审计意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建设和推进,以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合规化。
通过本文的探析,相信读者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企业集团在日后的管理实践中能够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目标。
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
探索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新模式摘要: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对旗下子公司的财务状况、投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等方面进行审查核算,是监督评价成员企业和下属子公司的一种惯用手段。
本文从内部审计模式的演变历史入手,展示了不同时期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新模式,希望能够促进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运营管理。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新模式;内部审计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许多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不断进行企业重组合并、强强联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集团化企业。
由于集团化企业规模十分庞大,下属子公司种类繁多且财务资金管理相对独立,为了监督和评价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投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集团化企业会定期对下属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从而掌握旗下公司的运营状态,因此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对推动整个集团的运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演变历程随着企业视野的逐渐开阔,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也开始发生了一些转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时期。
(1)财务导向模式财务导向模式是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初级形态和阶段。
其目标对象是公司资金流通、会计报表以及盈利亏损等财务事项,工作重点以“查错防弊”为主,功能是检查财务账面资料是否齐整、财务资金调度使用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在整个活动中中充当着“裁判”的角色。
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只是将审计活动作为集团财务管理的一种附属手段,并没有意识到审计活动对子公司运营状态的评价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虽然能够了解各个子公司的财务动态,查处财务账面中存在的瑕疵及漏洞,然而对于每个子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不能够提出丝毫建设性的意见。
(2)业务导向模式许多集团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以“查错防漏”为主的内部审计模式只能够找出财务问题,无法对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及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
鉴于此,195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重新划分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将企业经营业务也纳入到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并将放在与会计财务审核同等的位置。
最新-集团闭环式内部审计模式探索 精品
集团闭环式内部审计模式探索一、前言作为企业风险防控、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一直是企业所关心关注的;如何将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等紧密的结合也一直是业界所探索与研究的方向。
就目前而言,重业务审计轻管理审计,重专项审计轻全面审计,重审计实施轻问题整改,重计划拟定轻成果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当中。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引向深入,充分发挥监督防控作用,为企业经营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
经过探究与实践,我们提出以重制度建设,重流程设计,重机构完善,重队伍培养,重项目实施,重问题落实整改,重审计成果应用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思路,力求从审计计划提出,审计项目实施,被审计主体问题落实与整改,相关部门依据审计结果实施跟踪监督处置及成果应用的多角度维度出发,构建起闭环的审计监督管理新业态。
二、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作为企业,集团已经建立起了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为基础,内部审计规范为依据,内部控制审计办法、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为辅助的制度体系,同时,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经营效益审计流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关流程细则也已完善。
相关制度、办法、流程的建立,使企业审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但就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而言,经过多年审计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我们发现,往往存在着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章不全,致使内部审计无章可依;机构人员调整不科学,造成审计质量下降;审计成果结果得不到重视及应用,致使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监督与整改等诸多问题。
公司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1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尚待完善目前集团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仅在集团总部层面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但下属成员单位层面均未设立审计风险控制部门或专职人员。
集团总部和成员企业内部审计两个层面的管理存在断档和真空,没有形成完成的上下联动监督体系。
2审计功能发挥不完整从开展的审计项目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还处于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基础审计阶段,虽然近年来试点进行了招标、物资采购、销售等管理型审计的拓展,但仍属探索阶段,以基于财务、帐表、会计凭证记录为基础的经营审计思维仍需转变。
最新 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及其发展-精品
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及其发展内部的新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是在二十世纪40年代后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到经营审计逐步发展而来的.新的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集团化企业作为拥有多个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企业,内部审计是更重要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企业规模扩大,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审计标准组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仍有许多缺陷。
文章在探究我国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及意义后,对比分析了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及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三种内部审计模式利弊,从完善集团化企业监督机制、完成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及提高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控制能力三方面提出集团公司应采取的有力措施,探讨了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发展一、引言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已经显示出活力,标准化的管理集团,已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健康发展。
然而,与此同时,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不适应新的形势。
本文以集团化企业以及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三种模式,研究探讨了当代背景下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及发展。
二、集团化企业概述1.集团化企业定义及其特点。
集团化企业是指拥有多个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企业。
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的经营活动可以是同一行业的,也可以是不同行业的。
其分布可以是同一地区,也可以是不同地区或国家,以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集团化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集团化企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集团化企业是由若干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所组成的企业群体。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探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作为企业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
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合理安排和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增强风险管理和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构建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是指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安排原则和标准。
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构建,需要考虑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特点、管理层面、风险控制需求等因素。
1.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大型企业集团内,通常会设立集团审计部门,负责对集团下属各个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性等方面的审计工作。
同时,各下属企业也会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为其本身的内控体系提供审计服务。
2. 职责分工对于集团审计部门而言,其职责主要包括制定集团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控制审计质量、提供专业咨询等等。
而各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则需要进一步分工,依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合适的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等等。
3. 工作流程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通常涵盖了计划、实施、报告、跟踪整改等四个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集团审计部门和各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以确保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二、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选择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集中式、分散式和混合式三种。
1. 集中式内部审计管理模式集中式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是指将整个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集中到一家公司或一支独立的审计部门中进行。
集中式管理模式具有审计资源的集中优势,可有效提升内控效能和产生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审计工作一体化可能导致失去对各下属企业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的深入了解,集中式管理模式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的深度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对象 , 能够 找出企业管理领域 中各个 层面所存在 的漏洞 , 并且对每个 漏洞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 让企业管理清楚地知晓风险的位置和大小 , 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查漏补缺 ,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 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 二) 风险导向模 式内部审计 的方法及程序 随着企业对风险防控意识 的不断加深 , 以风险导 向为核心的 内部审计
模式只是将审计活动作为集 团财务管态的评价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 , 集 团总部 虽然 能够 了解各个 子公司的财务动态 , 查 处财务账面 中存在 的瑕疵及漏洞 , 然而 对
于每个子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不能够提出丝毫建设性 的意见 。 ( 二) 业 务 导 向 模 式 许 多集 团化 企 业 逐 渐 认 识 到 以“ 查错防漏 ” 为 主 的 内部 审 计 模 式 只 能 够 找出财务 问题 ,无法对子公司的业务发展 以及经营 活动进 行控 制管理。 鉴 于此, 1 9 5 7年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 I A重新划 分了 内部审计 的范围, 将 企业经营业 务也纳入到 内部审计范畴之 中, 并将放在 与会 计财 务审核同等 的位 置。 业 务导向模式开始从单一的监督角色逐渐 向评价服务角色进行转 变, 目标 范围也不再局 限于财务会计领域 , 而是将其拓展到公司业务之 上。 ( 三) 管理导 向模式 2 O世 纪末 期,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 井喷 ’ 砚 象, 企业管 理成为 当
企业内部审计模式 的演变历程 随着企业视野的逐渐 开阔, 集团化企业 内部审计模式也开始发生 了~ 些转变 , 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时期。 ( 一) 财务导向模式
一
评估报告, 从而 为管理者做 出英明正确的决断提供依据。审计人员要从企 业内部和市场外部两个方面来评估 活动所存 在的风险。一方面 , 审计 人员 要从企业 自身 的实 际情况 出发, 例如财务资金 、 产品业务 以及投入产 出 比 值等方面对 企业活动 的风险进行评估, 对于高风险低 回报的企业活动要进
行控制管理, 从而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 另一方面, 审计人 员也要立足于市场 , 从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 竞争企业经营状况 和市场发展
趋势等层面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提 高 管 理 者 决 策 的正 确 性 。 最后,以风险导 向为核心的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管理者完善管理制度, 消除企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 。 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活动时以风险管理作为
在进行风险审计时必须洞察外部环境的变 化情 况, 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活 动的影 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提 出应对方案和策略。 第 二, 识别企业 内部风险。当熟悉了解外部环境以及风险情况之后, 审 计人员要从企业 自身实 际情 况出发 , 剖析企 业管理、 生产 以及财务 方面可
能存在的问题 , 识别企业 内部风险, 这是企业风 险管理的核心步骤 。 审计人 员从企业内部 生产 、 人事 、 财务等方面着 手, 对企业各个领域的风险进行鉴
、
财务导 向模式是集 团化企业 内部审计的初级形态 和阶段 。 其 目标对象 是公 司资金流通、 会计报表 以及盈利亏损等财务事项 , 工作重 点以“ 查错 防 弊” 为主 , 功 能是检查财 务账面资料 是否齐整 、 财务资金 调度使用 是否合 理, 审计人员在整个活动中中充 当着“ 裁判 ” 的角色 。以财务为导 向的审计
已经在 当前集 团化企业的经济活动 中崭露头角 , 其审计 的方法和程序主要 分为外部风险环境的分析、 企业 内部风 险的识别 以及存在风 险的应对三个
步骤 。
第一 , 分析外部风险环境 。 一般来说 , 外部风险环境主要包括财务资金 流通 、 原材料价格、 市场发展动态 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运营状况 。 例如近期 银行 为了回笼资金 , 屡次提高贷款 利率 , 这一外 部环 境将严重影响企业 投 资活动 , 一 旦项 目投资失败, 企业将会面 临巨额贷款的风险。 因此审计人 员
时经济领域最 为常见 的词汇之一 。为了顺应 时代潮 流的发展 , 加强子公司 的管理控制 , 在这一时期, 审计重点由以往财务监管 、 业 务评价等事项逐步 转向高层 决策 、 战略 目标制定等管理层面 。管理 导向模 式进一步拓展 了内 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但凡与企业 管理挂钩 的生产 、 财务、 决策 、 组 织等 活动 统统属于 内部审计范畴之 中, 审计人员的职能角色 也从“ 裁判 ” 变 为了“ 参 谋 制。管理导向的内部 审计对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 问题进行审查评价 , 并 指出管理活动 中的优缺点 , 最后提出改善 企业 管理 的具体方案和办法。
科 学 理论
稀 学
探 索集 团化企业 内部审计新模式
马 雪 丹
( 华晨汽车投资 ( 大连) 有 限公司 1 1 6 0 2 3 )
摘 要: 集 团化企业 的内部审计主要对旗下子 公司的财务状 况、 投资管理 以及经营活动等方面进行审查核算 , 是监督评价 成员企业和下属子 公司的 种 惯用手段 。本文从 内部审计模式的演 变历史入手 , 展示 了不同时期内部审计 的发展历程, 并提出了以风 险导 向为核心的审计新模式 , 希望能够促进集 团 企业 对 子 公 司运 营 管 理 。 关键 词: 集团化企业; 内部审计: 新模式
一
随着市场竞争 的逐渐加剧 , 许 多企业 为了谋求生存和 发展, 不断进行 企业重组合并、 强强联合 , 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 的集 团化企业。由于集 团化 企业规模十分庞大 , 下属子公司种类繁 多且财务资金管理相对 独立 , 为 了
监督和评价成员企 业的财务状况、 投 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 , 集团化企业会 定期对下属子公 司开展 内部审计 , 从而 掌握旗下公司 的运营 状态 , 因此集 团化企业的 内部审计对推动整个集 团的运营发展有着十 分重要 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