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专题知识篇:专题6 变异、育种和进化 考点18 含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2017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专题知识篇:专题6 变异、育种和进化 考点19 含答案 精品

2017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专题知识篇:专题6 变异、育种和进化 考点19 含答案 精品

考点19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题组生物变异与育种原理的应用1.(2013·江苏,25)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

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

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多选)()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答案CD解析利用①、②品种间杂交后筛选可获得a,A错误;染色体加倍并不改变原有的基因,只有通过诱变育种,可由③选育出b,B错误;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均可获得原品种不具有的新性状,C、D正确。

2.(2012·江苏,28)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下图。

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答案(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植物体细胞杂交(2)AABBCD1442(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4)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1)植物AABB和CC远缘杂交得到的F1植株ABC是高度不育的,需经秋水仙素处理,诱导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AABBCC的异源多倍体可育植株。

另外,也可利用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用AABB和CC的体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后再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AABBCC的可育植株。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变异、育种和进化相关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变异、育种和进化相关

化学物质或病毒等。
染色体变异的意义
03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能导致生殖障碍
、遗传疾病和物种形成等。
变异在生物体中的普遍性和意义
变异在生物体中的普遍性
变异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染 色体变异,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变异的意义
变异对生物体的适应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生物提 供了更多的遗传信息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有助于物种的 生存和繁衍。
02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使得生物在适应环境
变化时能够产生新的特征和性状。
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是
03
最主要的变异来源。
育种是人工选择的过程
1
育种是通过人工方法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 个体,以获得符合人类需求的品种的过程。
2
人工选择可以加速生物进化过程,通过选择性繁 殖,将有益基因组合传递给下一代,从而改变物 种的遗传特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 习课件变异、育种和 进化相关
contents
目录
• 变异 • 育种 • 进化 • 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关系
CHAPTER 01
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通常是由化学物质、辐射或 病毒等外部因素引起的。
基因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插入/删除突变,其中点突变是最常见 的类型,涉及到单个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变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它有助于形成不同的 生物种群和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
CHAPTER 02
育种
传统育种方法

变异、进化与育种()-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变异、进化与育种()-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1。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7。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重点、难点剖析】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的分析与判断(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图1 交叉互换图2 染色体易位(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 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4)涉及基因“质”与“量”的变化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二、生物的变异类型1.探究某一变异性状是否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方法思路(1)若染色体变异,可直接借助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结构是否改变。

(2)与原来类型在相同环境下种植,观察变异性状是否消失,若不消失则为可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不可遗传的变异.(3)设计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变异性状的基因型是否改变。

2.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可以选择突变体与其他未突变体杂交,通过观察后代变异性状的比例来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对于植物还可以利用突变体自交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进行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

三、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选择与分析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选择(1)育种目的: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从基因组成上看,目标品种可能是纯合子,可防止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便于制种和推广;也有可能是杂合子,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如杂交水稻的培育、玉米的制种等。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变异、育种与进化1.诱变因素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诱变因素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但不会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2.基因突变时碱基对的改变可多可少: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只要是基因分子结构内的变化,1个碱基对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多个碱基对的改变也叫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不会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内部,只是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或新基因,并没有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

4.基因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环境或研究对象的不同,如小麦的高秆对小麦本身有利,但对增产不利。

5.如果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6.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

7.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一般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但是特殊情况下可以,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8.基因重组只产生新的性状组合,不产生新性状。

9.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10.单倍体不一定仅含1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所含染色体组的个数不定,可能含1个、2个或多个染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等位基因。

11.单倍体并非都不育。

由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而多倍体的配子若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其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就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12.“可遗传”≠“可育”。

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为“不育”,但它们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13.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14.诱变育种尽管能提高突变率,但仍然是未突变个体远远多于突变个体,有害突变多于有利突变,只是与自然突变的低频性相比,有利突变个体数有所增加。

专题05 变异与进化专题-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揭秘 含解

专题05 变异与进化专题-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揭秘 含解

专题五变异与进化专题本专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网预计2017年高考,对可遗传的变异的考查重在概念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命题时有可能以某一新品种的培育为背景,引入杂交育种的特殊实例进行分析,重点体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理性思维过程;生物进化部分会以某个特定种群为情景,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命题时常以自然界中某种种群的进化过程为背景,围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进行论证和探究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1.界定三类基因重组2.育种方案的选择 (1)欲获得从未有过的性状——诱变育种,如对从不抗旱的玉米诱变处理获得抗旱品种。

(2)欲将分散于不同品系的性状集中在一起(优势组合)——杂交育种,如利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和抗锈病不抗倒伏的小麦培育出既抗锈病、又抗倒伏的“双抗”品系。

(3)欲增大原品种效应(如增加产量、增加营养物质含量等)——多倍体育种,如用二倍体西瓜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四倍体”,进而与二倍体杂交培育成“三倍体无子西瓜”。

(4)欲缩短获得“纯合子”时间——单倍体育种(常针对优良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者),如获得ddTT 的矮秆抗病小麦品种。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1)计算公式:基因频率= 某一基因的总数 该等位基因总数 ×100%(2)公式的应用①由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基因频率= 此基因纯合子频率+ 1/2杂合子频率②由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使用条件:种群足够大、交配随机、无突变,无新基因加入、没有自然选择。

例如:显性等位基因频率(A)= p,隐性等位基因频率(a)= q,则p+q=1。

有(p+q)2= 1,即有p2+ 2pq + q2=1;则显性纯合基因型频率(AA)= p2,杂合基因型频率(Aa)= 2pq;隐性纯合基因型频率(aa)=q2。

学#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都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基因重组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来源D.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一定随之改变2.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西瓜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西瓜幼苗,并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练习:第一部分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析

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练习:第一部分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析

第一部分专题六[满分9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6·海南)六倍体的普通小麦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小麦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锈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B.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最多时含有42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紫外线诱发的突变,决定小麦向抗病的方向进化解析从题干先获取或提炼一些基本信息,然后再对选项分析判断。

由小麦为六倍体和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推测,小麦的单倍体体细胞含3个染色体组和21条染色体;由对抗锈病植株X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抗病植株占50%推测,植株X发生了显性突变且为杂合子。

答案B2.(2016·黄石模拟)家蚕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下图所示为家蚕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第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突变体Ⅲ中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配子有AZ、AW、aZ、aW四种,A 项正确。

和正常细胞相比,突变体I的基因型由Aa变成aa,可能来自基因突变,B项正确。

突变体Ⅱ缺失基因A,可能来自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到,C项正确。

A和a本来在2号染色体上,结果突变体Ⅲ显示A基因迁移到W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易位,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遵循分离定律,D项错误。

答案D3.(2016·济宁模拟)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B.取二倍体植株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皆为纯合植株,自交无性状分离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该变异为基因突变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可通过无性繁殖技术遗传给后代,A项错误。

2017年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9 变异、育种和进化

2017年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9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09 变异、育种和进化【考向解读】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8.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频考点:生物进化低频考点:基因重组、育种【命题热点突破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例1.(2016·高考天津卷)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据表可知,核糖体S12蛋白结构改变后,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而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突变型枯草杆菌对链霉素具有抗性,A项正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突变型是因为S12蛋白第56位的赖氨酸替换为精氨酸所致,该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C项错误;链霉素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对枯草杆菌起选择作用,D项错误。

【特别提醒】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变式探究】团头鲂(2n=48)是我国一种名贵淡水鱼类。

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

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杂合子,少数为纯合子。

新培育的团头鲂( )A.与野生型团头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C.杂合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基因重组D.纯合子的基因型都相同【答案】C【易错点睛】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问题辨析1.关于“缺失”问题。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2.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7变异类型学案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7变异类型学案

考点 17变异种类1.抓住“本质、合用范围”2个重点点划分 3 种可遗传变异(1)本质:基因突变是以碱基对为单位发生改变,基因重组是以基因为单位发生重组,染色体变异则是以“染色体片段”“染色体条数”或“染色体组”为单位发生改变。

(2) 合用范围:基因突变合用于所有生物( 是病毒和原核生物的独一变异方式) ,基因重组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合用于真核生物。

2.抓住“镜检、能否产生新基因、本质”3个重点点划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1)镜检结果:前者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尔后者不可以。

(2)能否能产生新基因:前者不可以,尔后者能。

(3)变异的本质:前者是“基因数目或摆列次序发生改变”,尔后者是碱基对的替代、增加和缺失。

3.抓住“图解、范围和所属种类”3个重点点划分易位和交错交换项目易位交错交换图解发生范围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变异种类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属于基因重组4.需掌握的一个技法——“二见解”判断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5.利用 3 大方法迅速判断染色体组个数(1)看细胞内形态同样的染色体数目。

(2)看细胞或个体的基因型。

(3)依据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数来计算。

6.澄清“可遗传”与“可育”(1)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若将其体细胞培育为个体,则可保持其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惹起的不行遗传变异有着本质差别。

(2)无子番茄中“无子”的原由是植株未受粉,生长素促使了果实发育,这类“无子”性状是不行保存到子代的,将无子番茄进行组织培育时,若能正常受粉,则可结“有子果实”。

7.有关可遗传变异的 4 个易错点提示(1)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可以经过有性生殖传达给后辈,但有些植物能够经过无性生殖传达给后辈。

(2)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控制不一样性状的基因间,起码两对或许两对以上的基因,假如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后辈出现新种类可能根源于性状分别或基因突变,而不会是基因重组。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八变异育种和进化课件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八变异育种和进化课件
栏目 导引
2.交汇热点(★★★★★) (1)基因突变与细胞类型的链接 基因突变容易发生在具有 DNA 复制功能的细胞中(具有分裂 能力的细胞),已高度分化的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因其不发生 DNA 复制,故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的概率为:生殖细胞>体细胞,分裂旺盛的细胞>停止分裂 的细胞。
栏目 导引
[解析] 根据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 可以看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因为有一个 A 基因突变成了 a 基因,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每个次级精母细 胞中都应含 A 和 a 基因各一个;B 与 b 基因分别在两个次级 精母细胞中,说明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而含有 b 基因的两 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 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同一 极。
栏目 导引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 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 植物的 AA 和 aa 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 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一____ 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二_____代中能 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三____代中能分离得 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二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 突变纯合体。
栏目 导引
2.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 4 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D )
栏目 导引
A.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 B.如果图乙为精原细胞,则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C.图丁和图丙相比较,图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不能产生新的 基因,图丁所示的变异类型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

三年(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总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三年(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总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1.(2019•天津卷•T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 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2.(2019•江苏卷•T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 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命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3讲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命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3讲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第十页,共46页。
2.(2016·皖南八校联考)考古学家发现,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 最大的窃蛋龙,其前肢具有流苏状羽毛,头上有像母鸡一样的冠 毛,拥有鸵鸟般细长的双腿,前肢有尖锐的爪子,与鸟类有密切 渊源,科学家戏称其为“来自地狱的鸡”。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列相关叙述(xùshù)正确的是( )
第二十页,共46页。
6.据调查,某小学学生中基因(jīyīn)型及比例为XBXB(42.32%)、
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
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jīyīn)频率分D别为( )
A.6%、8%
B.8%、92%
C.78%、92%
D.92%、8%
解析 a表示突变(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iànyì))与基因重组,不仅 仅代表基因突变A错误;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 生生殖隔离而非地理隔离,故b表示生殖隔离,B错误;新物种与生活 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 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答案 ABD
4.(多选)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 (fēnxī)错误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gòngtóng)进化 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第十五页,共46页。
产生一定存在进化
第十八页,共46页。
题组三 种群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5.(2015·安徽卷,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
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tūbiàn),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 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 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 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2017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专题知识篇:专题6

2017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专题知识篇:专题6

考点20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掌握相关计算题组一辨析基本观点1.(地方卷精选重组)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1)因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2010·山东,2D和2008·山东,5D)(×)(2)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2011·重庆,4A)(×)(3)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2010·江苏,12D)(√)(4)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因此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10·山东,2A和2013·江苏,12B改编)(×)(5)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Y是自然选择(2009·上海,34(1)改编)(√)2.(2010·大纲全国Ⅰ,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答案 B解析当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时,A 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A项对;能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种群中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突变、自然选择等,B项错;一般来说,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性状能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性状易被淘汰,前者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会升高,C项对;持续的选择会得到纯合子,其携带的基因的频率为100%,另一种基因的频率为0。

题组二关于基因频率的计算3.(2016·全国乙,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 D解析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中,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基因频率p+q=1,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2、2pq、q2。

【步步高】2017届高考生物(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步步高】2017届高考生物(江苏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专题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重温考纲要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B)。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C)。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B)。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1.有关生物变异的正误判断(1)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2)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3)低温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4)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5)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有关生物育种的正误判断(1)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2)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

为尽快推广种植,可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3)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分裂)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4)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3.有关生物进化的正误判断(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4)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5)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6)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7)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8)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9)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一、“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1.(2015·海南,19)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 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答案 B解析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三种情况,C选项属于替换,D选项属于增添,C、D正确。

17版高考生物分类题库,知识点9,生物变异及育种

17版高考生物分类题库,知识点9,生物变异及育种

17版高考生物分类题库,知识点9,生物变异及育种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9生物的变异及育种1.(2017·天津高考·T4)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

叙述正确的是()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选B。

等位基因(A、a,D、d)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等位基因(B、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分别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A项错误。

该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可以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项正确。

由于B(b)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错误。

2.(2017·江苏高考·T27)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

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渐,培育成新品种1。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育种。

(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

2017年高考生物深化温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9变异育种和进化

2017年高考生物深化温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9变异育种和进化
【答案】(1)BByy bbyy (2)1/4 1/3 (3)实验步骤:①将待测种子别离单独种植并自交,得F1种子 ②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①全为黄颖 ②既有黄颖又有白颖,且黄颖∶白颖=3∶1
A.减数割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成B
B.减数第二次割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割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割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解析】从题中信息可知,突变植株为父本,减数割裂产生的雄配子为 和 ,后者不育。正常情形下,测交后代表现型应都为白色性状,而题中已知测交后代中部份为红色性状,推知父本减数割裂进程中产生了含B基因的可育花粉,而产生这种花粉最可能的缘故是减Ⅰ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故D最符合题意。
Ⅲ-3已诞生且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含有A+、B-易位染色体)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成年人发病概率显著增加 (2)①选择 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 (3)1/3
17.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由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操纵,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分析回答:
A.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雄蜂是单倍体,雌蜂是二倍体,二者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C.与二倍体水稻相较,单倍体水稻植株弱小、籽粒较小
D.恶劣环境中多倍体植物较多,说明多倍体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
【解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在自然状态下,雄蜂和雌蜂交配后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因此属于同一个物种;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一样可不能产生种子;恶劣环境中多倍体植物多,可说明多倍体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击考纲]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B)。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C)。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B)。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考点18立足“关键点”区分判断变异类型题组一辨析变异类型1.(2016·江苏,22)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多选)()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答案BCD解析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错误;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改变后C(G)比例下降,DNA热稳定性降低,C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为UCU,D正确。

2.(2016·江苏,30节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

Hb S基因携带者(Hb A Hb 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条异常肽链,最少有条异常肽链。

答案(1)20解析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2条α链,2条β链,Hb S基因携带者(Hb A Hb 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2条异常肽链,最少有0条异常肽链。

3.(非江苏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1)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2016·海南,25D)(×)(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2015·海南,21C)(√)(3)XYY个体的形成及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均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行为有关(2013·安徽,4改编)(×)(4)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014·四川,5A)(×)题组二设计实验探究变异类型4.(2015·江苏,15)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答案 A解析A项错,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X射线照射引起的基因突变,不一定有利于生存;B 项对,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项对,应用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项对,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若有白花后代,可确定为可遗传变异,否则为不可遗传变异。

5.(2014·江苏,33节选)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 ClB 表示)。

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 ClB X ClB与X ClB 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

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

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答案棒眼雌性雄性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正常眼雌性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解析正常眼雄果蝇(X+Y)与F1中棒眼雌果蝇(X ClB X?)杂交,得到的子代雄果蝇中X ClB Y死亡,只有X?Y的雄果蝇存活,若其上正常眼基因受X射线影响发生隐性突变,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则发生的隐性突变会直接表现出来,并且统计子代雄果蝇中出现诱变类型的个体在总个体中所占的比例,可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见下图)。

但若用正常眼雄果蝇(X+Y)与F1中的正常眼雌果蝇(X+X?)杂交,因无ClB存在时,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

6.(非江苏卷重组)请回答下列问题:(1)(2012·山东,27节选)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下图所示。

用红眼雌果蝇(X R X R)与白眼雄果蝇(X r 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

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结果预测:Ⅰ.若,则是环境改变;Ⅱ.若,则是基因突变;Ⅲ.若,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实验步骤: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结果预测: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Ⅲ.无子代产生解析本题应从分析M果蝇出现的三种可能原因入手,推出每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的基因型,进而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分析题干可知,三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 R Y、X r Y、X r O。

因此,本实验可以用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 r X r)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

第一种情况下,X R Y与X r X r杂交,子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第二种情况下,X r Y与X r X r杂交,子代全部是白眼;第三种情况下,由题干所给图示可知,X r O不育,因此与X r X r杂交,没有子代产生。

(2)(2013·山东,27节选)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

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

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

(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实验步骤:①;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Ⅱ.若,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Ⅲ.若,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答案答案一:①用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收集并种植种子,长成植株Ⅰ.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Ⅱ.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Ⅲ.子代中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答案二: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Ⅱ.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解析确定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依据题意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mr 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进行测交。

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mrr、Moro,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 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oro、o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

也可用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进行测交。

(3)(2016·北京,30节选)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答案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解析突变出现一个新性状个体,可通过该突变性状个体自交,判断该性状是否为可遗传的变异,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说明该突变性状为显性。

控制性状的基因对数不同,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往往是不同的,故可通过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确认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依纲联想1.抓住“本质、适用范围”2个关键点区分3种可遗传变异(1)本质:基因突变是以碱基对为单位发生改变,基因重组是以基因为单位发生重组,染色体变异则是以“染色体片段”、“染色体条数”或“染色体组”为单位发生改变。

(2)适用范围:基因突变适用于所有生物(是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唯一变异方式),基因重组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适用于真核生物。

2.抓住“镜检、是否产生新基因、实质”3个关键点区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1)镜检结果:前者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而后者不能。

(2)是否能产生新基因:前者不能,而后者能。

(3)变异的实质:前者是“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而后者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3.抓住“图解、范围和所属类型”3个关键点区分易位和交叉互换4.二看法区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一看发育起点:若是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则一定是单倍体;若是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则再看染色体组个数,若含2个则为二倍体,若含3个或3个以上则为多倍体。

5.利用3大方法快判染色体组个数(1)看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数目。

(2)看细胞或个体的基因型。

(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数来推算。

6.澄清“可遗传”与“可育”(1)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若将其体细胞培养为个体,则可保持其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有着本质区别。

(2)无子番茄中“无子”的原因是植株未受粉,生长素促进了果实发育,这种“无子”性状是不可保留到子代的,将无子番茄进行组织培养时,若能正常受粉,则可结“有子果实”。

7.有关可遗传变异的5个易错点提示(1)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但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2)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间,至少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的基因,如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后代出现新类型可能来源于性状分离或基因突变,而不会是基因重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