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是指在初中阶段,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自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感悟世界。
一、拓宽语文教学内容首先,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要拓宽语文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如诗词、散文、小说等。
这些内容虽然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意义,但相对狭窄,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不同体裁的文本,如报刊文章、网络文学、影视剧本等,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造力。
二、提升语文教学方法其次,初中语文素质教育需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字的解读和理解,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陷入对考点的追逐和应试导向,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排斥情绪。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写作比赛、课堂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注重语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引导此外,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还需要注重价值引导。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学习,更是涉及到人生哲理、价值观念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情感认同和思想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还应该通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智慧。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拓宽语文教学内容、提升语文教学方法和注重价值引导,我们能够更好地实施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掌握良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角度而言,语文素质直接决定着人才素质品格。
因为初级中学的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陶冶情操的学科。
人才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而语文素质教育又影响着人才素质目标,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的素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
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
一、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的交汇。
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反之,课堂教学气氛如果“死气沉沉”,教师和学生处在对立面,教学局面很难和谐,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初中学生的言行具有直接影响,学生会以对教师的喜恶决定对学科的亲疏:对于一些喜欢的老师,学习热情高涨。
对于一些厌恶的老师,敷衍了事。
一些报纸、电视和网络上经常有报道说,由于教师对学生采用体罚或者冷嘲热讽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甚至有些学生公开和老师叫板等等,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常言道:“一个经常向学生发火的老师,只能证明他无能。
”素质教育改革重视以人为本和师生平等,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是学生崇拜的对象。
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给予他们平等的发言机会。
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格外关注一些,对于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有亲和力,一个不苟言笑的教师肯定会让学生畏之如虎。
教师要走下那高高在上的三尺讲台,面带微笑,以可亲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消融学生那颗冰冷的心、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爱其道。
教师要用自己那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学生。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质。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
在这里,我们不妨来浅谈一下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一、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素质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
它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语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综合人才。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传授型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内容上,要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要注重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文的魅力,培养语文素养。
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创新,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综合人才。
它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它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语文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未来发展。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仍然存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需要转变。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借鉴。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够准确、流畅地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学生应当通过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和专业的语文技能训练,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和表达技巧。
这不仅包括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评价、应用、表达等方面的技能。
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才能够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游刃有余,表达得体、思路清晰,从而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表达能力两个方面。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形象地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包括说、写、读、译等方面的能力。
思维逻辑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论证。
只有通过对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够自信、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语文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传承,语文教育既是文化传承的过程,更是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
语文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
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之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之素质教育1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1.2 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1.3 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
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學作品作为范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1.4 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1.5 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
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
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颖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
2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之素质教育的措施2.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是中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教育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文化自觉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养。
本文将从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自觉与情感态度等方面,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一、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学校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堂的讨论和互动,通过训练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语文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热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会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增强对各种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点拨,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三、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文学是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情感修养和审美情趣。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文学课、文学社团等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各类文学作品,帮助他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也可以通过讨论、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眼光和审美能力。
四、培养文化自觉与情感态度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是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教育活动。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目标和实施路径。
一、重要性语文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语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学的学习和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
语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语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教育目标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语用能力、交际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过语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和理解能力,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通过语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通过语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审美素养的文化人。
三、实施路径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是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社会交际的必备功能。
它具有思想性、形象性、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和文学素质,其中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是语文素质的主要表现,下面我谈一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
1.要抓住语文教材的思想性,给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课文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这一特点,进行“因文解道,披文入情”,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激励后人;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凛然正气,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1.1 在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时,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如,教学《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着重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写作的顽强精神,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家坚韧的毅力和严肃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1.2 抓住关键词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因为语言是传情达意,再造现实的工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勾划,发现点晴之笔,细致剖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使学生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沐浴其思想光辉。
如学习《最后一课》时,重点分析下课铃响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先由学生圈点关键词句,再体味人物的精神面貌,教师抓住关键词有“惨白”、“硬住”、“说不下去”等这些词句,对韩麦尔先生的悲愤至极的内心世界和极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学生无不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1.3 利用课文所描述的美景、世风人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审美意识,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程设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
其次,应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的结合。
语文是一门文化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所在。
但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和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批判精神,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体系要实施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至关重要。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因此,应建立起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除了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评价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其次,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是指将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关注。
这种教育模式强化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得到全面的素质建设。
对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首先应注意的是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
传
统教育中,语文教育注重知识和应试,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给学生的压力往往比较大。
而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过程的全面性和体验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和关注。
因此,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中,教育者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实际操作能力,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场景,使学
生能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还应该注意多元化教育的引入。
多元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
例如,可以将
诗歌、小说、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经典引入学生的教育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增强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审美水平。
总之,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该着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
新思维和理解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与传统教育观念进行
改变,加强多元化教育并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
中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思考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素质教育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注重对知识的灌输,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课堂上,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懂得欣赏文学作品并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意蕴。
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中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创新的教学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倡导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此外,通过学习优秀作文、名人演讲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应该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是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和文化修养。
语文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
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素质教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
工具,掌握好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运用语
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可以学会运用语言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在中学语文课
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朗读、演讲、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
养学生自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除了传递信息和表达
观点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提高
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文学作
品进行阅读和解析,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和品味文学艺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浅谈中学语文课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课中的素质教育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已经有百年历史。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经验。
但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因此,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
在这种形式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怎样落实素质教育呢?在此浅谈一下个人微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因此,我们应当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落实素质教育。
从教师的角度看,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涉及较广的学科。
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既要关注自己本学科的知识,也要关注其它学科的知识。
尤其要了解一些当下的热门信息。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语文教学。
比如《故乡》中一文的背景和历史相关。
文中的社会环境就涉及当时的历史,如果脱离历史讲述课文,就无法理解闰土与杨二嫂的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
再比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中,如果不了解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就无法理解作品的主题。
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不能歧视差生。
只有老师转变了思想,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比如我班有位差生王磊,升入初中时不仅成绩较差,而且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日常行为习惯均较差。
但我通过多次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已经跃居年级前十。
他还经常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因此,我认为,只有努力教育好差生,才能显示出老师的德行与水平;也只有素质较高的老师,才能把差生转化为素质较优秀的学生。
那么,素质教育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呢?一、通过课文教学,抓好素质教育首先可以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比如在《故乡》一文中,既要看到闰土身上的淳朴善良,又要看到他的愚钝麻木。
再比如《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既要看到杨志身上精明能干,也要看到他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只有辩证的思考人物性格,才能对文章的主题及人物性格有更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文的教学中,重点是抓朗读训练,在朗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文的美感。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随着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了广阔教育努力得方向和研究得课题.在新世纪伊始,语文教育要有突破,要全面实施素养教育,这已成为摆在广阔语文教师面前得一个亟待解决得咨询题.1素养教育贯彻于课前演讲活动中从小学刚升入初中得学生,专门是刚从农村来得小孩进入了初中没有阅历,缺乏胆识,可不能表达;在公众场合更不敢谈吐.这些小孩心中得话讲不出,讲不准.依照这些客观实际,口语训练尤显重要.课前训练时不能超出学生实际,不能要求得过高,要逐步引导,坚持鼓舞,长期锻炼;在内容安排上要由简单到复杂,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得效果.2素养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之中作文成功是语文教学得重头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得兴趣是学习得内驱力.心理学家赫尔克曾进行过一个闻名得实验,那个实验充分讲明,在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得欢乐,是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得源泉之一,而且是十分重要得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成功得思想,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得写作兴趣.wWwC 兴趣,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没有兴趣,是学习效果好坏得一个非常重要得因素,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呢?从鼓舞开始.写作文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痛得事,他们怕写,懒得写,不爱写,尤其是一些学习上有困难得学生,有时一节课下来才能写两三行.每当这时,我就耐心给予指导或适当给以提示,或帮他选材,鼓舞他按自己得思路写下去,只要能写够规定得字数,就给予表扬,然后再让他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抄写在作文本上.批阅作文时,对那些差生写得作文,只要发觉他头开得好或结尾好,甚至作文中那一句话写得好,那几句话写得通顺都给他画圈加以确信,作文评讲时再给予鼓舞.坚持如此做,他们慢慢就不再怕写作文了.3素养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得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不是容器、口袋,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得灌输,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得人,他们需要情感得滋润.人类不仅依靠认知而行动,而且受情感得左右而行动.情感与认知若不能相互配合或甚至彼此冲突,那么情感足以干扰认知.困此,融洽得师生关系,亲切、友好得学习气氛是教学成功得因素之一.只有积极得、鼓舞性得评价才能建立良好得和谐得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得戒备心,发挥师生间得悦纳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去爱学生,才能时刻关注学生,才能发觉学生得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予以鼓舞,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得距离缩短,学生才能信任教师,进而喜爱老师,同意老师得教育,完成老师布置得学习任务.所以,对学生得鼓舞性评价并不是无原则得,以鼓舞、表扬为主得鼓舞性评价并不一概否定批判.关于可塑性非常强得青年学生来讲,必要得批判也是特别必要得,只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批判得艺术,善意得批判仍会收到良好得效果.总之,只要在教学中,溶于成功教育,学生学习语文得兴趣就能够得到普遍得激发和培养,语文水平就能得到较大得提高.。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方法研究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方法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些素质教育包括语文素养、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使其能够真正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而其中语文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1.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了语言技能和语言思维两个方面。
语言技能指的是写作、阅读、口语交际、听说能力等;而语言思维是指在处理信息、表达和沟通中,遵循语言的逻辑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认知能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应受到关注。
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意义、感受文字的情感、体验文字的意境,全面提高全面的认知能力,在文章中不断洞悉事物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3. 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在实践、观察中懂得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利益的关系,并能够对社会的发展和改善做出贡献。
二、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2. 教师的引导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以引导方式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多元评价中学教育应该尤其注重学生成长的个性化特征,要从评价的方式上进行贴近和接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成长特点都需被认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结中学语文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中学生素质的培育和提升,是学校和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师的引导,多元评价等方法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的发展,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学习和提升。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语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语文知识上,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阅读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识字和理解文章。
写作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写字和排版。
语文课堂应该是多彩多姿的,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懂得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语文素质教育也需要随之不断完善和更新。
要结合新时代要求,更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使语文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真本领。
还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国粹的情感和使命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语文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环境和条件;学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重视和帮助;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支持学校的语文教育工作;社会各界也需要多加关注语文素质教育,共同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希望本短文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是人类的重要交流工具,在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文的关键时期。
而中学的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语言、传达思想、表达情感的能力,同时还可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对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进行简单分析和阐述。
首先,中学的语文素质教育应注重语文的基础知识教育。
首先是字词的教育,这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字词积累能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是句法的教育,因为在语文中,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元,句法知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学作品。
此外,还需重视语文的听说读写技巧的训练,因为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方面,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社交场合中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中学的语文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
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关怀。
学习文学作品既可以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起到提高作用,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具有情感共鸣和同理心,形成一个温暖、理解和充满关爱的社会。
最后,中学的语文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之更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来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学生写作时,老师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表达思想,并鼓励他们用创新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不单纯是掌握知识,更可以体现出思考能力的提高。
总之,中学的语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全面的教育,除了基础知识教育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知识、增强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创新能力的人。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的内在 动力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 习就
会 积极主动 , 轻 松而有成效 。在教学 中. 教师 要利用教材 的趣 味性和实用性激 发学生 的兴 趣. 因材施教 . 满足 不 同层 次的学 生要 求 . 使 所有的学 生都有 所长进 此外 . 教师还要借教 育机制和教 学手段激发学生 的兴趣 .如组织
文阅读 教学 的重点是 培养学 生具 有感 受 、 理 解、 欣赏 和评 价的能力 。因此 . 教师应该让 学 生更多地直 接阅读语文材料 . 鼓 励学生开 展 大量 的课外 阅读 .从而使学 生在大量 的阅读
中掌 握运 用语文 的规 律 阅读要 讲究 “ 三 读 法” : 初读 , 整体 感悟 , 把握写 了什么 ; 细读 , 进
比赛 、 游戏 等活动 教师还可以运用电化教学 和情景教学 意境诱 发学生 的兴趣 .从而进一 步激发学生 的 自主性学 习 最后还要重视学 生学习能力 的培养 .增强成 功的体验 教学 中. 教师不 仅要 教会学生 书本 上的知识 . 更要 教会学生学 习方法 .使学生具备 较强的 自 学
说话是 口头表达 , 用 的是 口头语言 . 习作 是书面表达 . 用的是书面语 言 说话过程实际 上就 是把 思维结果表达 出来的过程 在说话 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 、 思维 的条理性 , 能使 学生的习作更准 确 、 更贴切 。因而 . 教师 应鼓励 学生大胆地说 真话 . 说实在 的话 . 说自 己的话 . 不说假 话 . 说 空话 . 并引导 学生 主动 发 现生活 中感兴趣 的东西 .引导学 生去主动 观察、 分析、 讨论, 促使 他们 发表 自己独 特 的 见解 、 看法 。教师还要 开阔学生 的视 野 , 使他
一 —
● 一 一 — — - +
浅析初中语文中的素质教育

浅析初中语文中的素质教育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不紧紧局限于教材本身的改革,更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的改革,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新焕发学习的信心,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在语文教学中强化美育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育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可。
美感教育范围宽广,它不仅包括主体审美感受能力,也包括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等更有内涵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尝试如下:1.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中都有由多个角色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导、自编和自演。
2.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自然学科,其实不然,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以图画的方式反映出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变换形式,或者艺术化,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3.鼓励学生熟读课文可将课文内容改编成民间小故事或者小典故表演出来,通过竞赛方式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借以提升艺术教育力。
二、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
抓好课内阅读是基础,拓展课外阅读是保证。
1.展示才能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推动力。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通过展示学生才能,提高阅读实效。
(1)组织开展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如在某个时段,教师设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有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等形式,小组选派代表参加,优胜者奖励。
(2)召开故事会。
即组织学生参加故事会,把课外阅读的小典故讲给同学听,比一比谁的故事不仅趣味横生而且有意义。
(3)召开阅读汇报会。
为提高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效,可组织学生将个人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汇报会上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阅读成效。
2.因势利导(1)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首先需要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可引用一些有趣味的谚语来提醒学生,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借以引导学生想看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毋庸讳言,语文教育是任何学科教育的基础,它在学生素质培养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就应充分重视说的训练。
科学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达到能学以致用、中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因此,搞好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大事。
一、打造素质教育文化的基础通常来说,中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
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强化初中语文课堂素质教育事实证明,要开展好中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还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
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
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
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
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
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
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3-07-05T10:38:45.17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赵兵学
[导读]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除了思想观念要跟上外,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
赵兵学河北省宁晋县曹伍疃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已势在必行。
只有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全面冲击应试教育之际,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决不能盲目趋从,决不能美其名曰搞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讲述,忽略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不能放弃课堂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绝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课堂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比如在教学中坚持抓课前3-5分钟演讲、作文教学、课堂教学的鼓励性评价等,定能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情操,更能大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 “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
然而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只是几个学习尖子。
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
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做到如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讲的那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语文素质训练。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
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听话能力的训练。
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
在听话训练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听测结合、听时能快速分析综合,听后能深入联想品评等。
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说话能力的训练。
说的作用是很大的。
如:它可以唤起听者的注意,促使听者去思考;可以流露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趣味;还可以闲话聊天、交流友情等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是从说准字音、把握语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
有时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看图作文、课文复述、故事简介、口头作文等即兴发言,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阅读能力的训练。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训练。
首先是预习性阅读(这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基本程序),如:标出自然段、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
其次是思考性阅读(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如:阅读说明文时,考虑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
其中有些问题,是在熟练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后才能解决的,如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等。
写作能力的训练。
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活动,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为使学生能进入“苦中有乐”的写作实践的最佳境界。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写作知识讲座。
我每周拿出两节课(课内或课外)的时间,一节用于学生阅读书报,以扩大信息量;另一节用于我讲授写作知识。
结合现行教材,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我从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文章结构、前后照应、点明中心、炼句修改等方面教给学生以写作方法,力争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写出一篇中心明确、过程清楚、语言流畅的文章。
针对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我又紧扣课文,让他们自行总结出“初中生作文常用技巧”这一心得笔记。
学生取之于书,用之于作文,深感受益非浅。
通过讲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写作文的要领,一些为写不出作文而叫苦的学生也开始提起了笔。
其次,作文强化训练。
作文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作文技巧。
接下来,就是作文强化实战练习。
我经常采用“即景写作”、“记叙文接龙”、“自由命题作文”、“互命题作文”、“作文快速训练”、“精美文仿写”等不同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强化训练。
力求寓规范化的训练于新颖、活泼的形式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带劲地写起来。
三、强化中学语文课素质综合教育
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
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
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
"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除了思想观念要跟上外,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已势在必行。
只有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