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发布稿)
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研报告
年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分析,全面展示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现状,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政府与社会各界制定和改进老年人长期护理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涵盖了全国范围的老年人群体。
目标受访者年龄在65岁及以上,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调研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基本信息、长期护理需求的类型和程度、对现有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
三、调研结果1.老年人基本信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5岁至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占比最高,占总受访者的50%以上。
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比例基本持平,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比例相当。
此外,大多数老年人具有基本的文化水平,但仍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
2.长期护理需求类型和程度根据调研结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心理支持。
其中,生活照料是最为普遍和迫切的需求,因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而导致。
医疗护理需求较高,包括定期体检、药物管理和疾病治疗等方面。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
3.现有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在调研中,老年人对现有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尽管在城市地区护理服务相对更多,但老年人对服务质量和效果普遍存在较高期望,并且对部分服务感到不满意。
在农村地区,老年人更多的依赖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服务,但面临着护理资源匮乏的局限。
因此,现有护理服务在满足老年人需求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扩大。
四、政策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满足中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1.加强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2.完善医疗和生活照料服务体系,提供便利的护理服务;3.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护理服务支持力度,缩小城乡护理服务差距;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护理服务,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模式和选择;5.推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定制化的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6.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建立和完善投诉渠道,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长期护理的研究状况分析
我国长期护理的研究状况分析徐勤(1948-),女,江苏宜兴人,法学硕士,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老龄问题、社会性别、长期护理、老龄政策研究。
北京100013;汤哲,北京宣武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07)02-0006-07导言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目前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高龄老人的增加,解决老年长期护理问题成为中国21世纪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
本文利用国家级统计数据,从宏观角度回顾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今后我国老年长期护理发展的模式及途径。
一、老年长期护理背景1.人口背景由于20世纪50~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将逐步进入老年,在未来半个世纪老年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人群。
根据联合国预测,从2000至2025年,老年人口将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长。
到2025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①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10.1%上升到2025年的19.5%,几乎翻一番。
从2025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以平均每年4.1%的速度增长。
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9.9%的高水平,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三人达到或者超过60岁②。
2.国家卫生事业总体上看,全国服务于老年人以护理照料为主要功能的慢性病医院、护理照料机构、康复机构、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机构还很少。
城市尚未建立起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网络,政府在这方面提供的福利对老年人的覆盖面还比较窄,社区老年人的福利服务设施以及家政服务组织也比较缺乏。
3.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1)老年人口的患病率。
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51.1‰,其中:城市239.6‰、农村120.5‰③。
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18.0‰,其中:城市791.7‰,农村351.2‰。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为全部人口的4.04倍。
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
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长期护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长期护理保险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的状况,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险制度进行研究,本文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展开了调研。
一、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长期护理保险是指针对因意外、疾病或老年等因素而需要有人照顾的人,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的保险产品。
这些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照料、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和康复服务等。
长期护理保险为购买保险的人提供了一定比例的理赔金额,以在生活、医疗、康复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状况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刚刚起步,覆盖面仍然不广,但是各大保险公司都在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构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从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主要分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两种。
商业保险主要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往往会参考其他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
社会保险主要是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的保障,由于相关机构尚未完善,受限于政府体制,社会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康复医疗护理、社会化护理、机构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
1. 日常生活护理:指为无法自理生活的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服务,如吃饭、洗澡、穿衣等。
2. 康复医疗护理:指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如康复训练、运动康复等。
3. 社会化护理:指为无法融入社会的人提供社会护理服务,如儿童、精神病人等。
4. 机构护理:指为无法自理的人提供机构护理服务,如在老年公寓、疗养院、社区照料中心等。
5. 临终关怀:指为临终的人提供护理服务,如为临终患者提供心理疏导、身体护理等。
四、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金额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金额为每天200元左右。
关于我国长期照护的浅析
劳动保障世界关于我国长期照护的浅析许桂明(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长期照护需求不断增加,而家庭的照护能力和意愿在逐渐降低,长期照护成为新的社会风险。
如何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文先对长期照护的背景进行说明,介绍相关基本概念和学者在制度设计方面的观点,接着阐明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合理的对策。
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仍处于试点阶段,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还有待加深。
如何构建可持续的长期照护,是管理者和学者需要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长期照护;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一、长期照护的兴起背景在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飞跃的背景下,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同时,生育率不断降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必然提高。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
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己达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以14%为界,距进入“老龄社会”仅差1.4%。
我国又是世界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9年底达到1.76亿,是日本最新数据的4倍以上。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将成为社会常态。
其次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
超过1.8亿的患有慢性病,高达75%的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失能、失智老人群体达到5000万,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就占据了4000万,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突岀。
长期护理问题不仅表现在人数的增长上,还体现在照护时间的不断延长。
10年之后我国将会进入深度老龄化,失能老人数量将会迅速增加,照护需求也将急剧扩大。
当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成为重大的社会风险,应对这一新社会风险将是社会政策的焦点,相关研究也会逐渐增多。
二、长期照护的基本概念、保障模式和制度设计我国没有对长期照护的概念做岀明确的界定,长期照护与长期护理常替换使用,考虑到长期照护涉及面更广,所以本文采用的是长期照护。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京发布《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对我国长期护理制度的建设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据悉,该报告是作为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活动2016年社会实践成果进行发布。
报告指出,调查显示,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身体机能和自理能力相比较年轻的老年人出现较为显著和迅速的退化。
重度失能、完全依赖他人照料的人群占比从60-69岁低龄老人的6%上升至80-89岁高龄老人的23%,90-99岁老人的完全依赖比例则更高。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人群规模将持续扩大,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将愈发突出。
值得注意的还有,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扩大护理型服务资源,大力培育发展小型化、连锁化、专业化服务机构。
报告建议,应加快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试点和推广,重点关注弱势人群。
在制度建设中特别关注高龄老人、“无子”老人等特殊群体,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予以政策倾斜,通盘考虑,因地、因人施政。
再次,报告表示,应多管齐下打破专业护理市场发展怪圈。
建议通过“加强筹资”、“优化模式”、“建立体系”等多个角度同时切入,着力提升专业护理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包括深入研究老年人及其家庭最为迫切需要的服务模式及机构,优先纳入护理保障范围,以需求拉动供给发展;鼓励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加大对社区护理服务资源的投入,打造多元化服务模式;加强对专业护理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
其次,报告认为,应推动“医养结合”的护理养老模式。
建议结合国务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要求,把“大健康”理念引入长期护理领域,突出健康预防、康复护理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意识的树立,尽量减少或延缓失能状态的发生,以动态的视角科学地管理老年人群的健康发展曲线。
《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在京发布
纵Ⅲ 迁 努r
活{ 肯… , 把 学
辛f E 詹成付 在 2 0 1 7年部 管社会组织 党建 l 作会 议讲
会 l 织要按照 民政 部党组 、部长黄树 贤的要求 ,
, } J J 党的十 八届六 中全会精神作 - 为 与 前神会组织 『 作的
来 自全闰 5 0 3 所高卡 交、 2 0 4 5 2名夫学生志 背参
与其 中, 扶得仃效问爸近 9 万份 , 收集 _ r 大量 确 实 的第一手数 报 从“ 老年 人生活活功能 力
要 任 务抓紧抓实 =坚决 贯彻落 实党 【 { l 央 、国务院关于社会组织 I 作的各项 决策部署 , 全力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 J 作“ l l l j 个 全缇 ” 金 中华慈善总会等 6家部管社会组织的党组织 ¨
进, , 观场述 职~他 们同绕社 会组织 f 1 身发展 、紧扣职责任 纾, 就 如何找准 党组织 和党员发挥 作用的荇 力点 ,进行了 洋细介绍
浙江将打造 “ 互联网 +慈善 ”的慈善发展新常态
近 【 l 】 .浙汀省委 “ 两新” 委剐书 、民政 厅剐厅长江 = i . = 表 示 ,互联 带米的技术进步正 日益渗透列慈善领域 , “ 网络捐赠”
雄 ” 依 次揭 晓
今年的扶奖人物 中。有人将毕生奉献 给红 色信仰 .仃人把热 J 0 l 抛 油在祖 闰边船 ……f  ̄ f i 、 J , 用质, P i . 1  ̄ 9 心灵 刨造蕾感
动时 f 的 力 ,用平凡 的故 事书写 着 一c A 传奇 的人生 这些 卡 I ! 英堆来 自山 西 、广 东 、重 庆 、湖南 、新辐 、福建 、 州 、四J i I 、 海南等地 ,从令1 目的候选 人中经过 媒体 、 专家 审 、 攻投票等环节脱颖 而H { .他们的事迹 “ 起源于网 、放大 于 、互动于 、影响于l q”,f  ̄ , f r 】 自 故事感 动 T - .  ̄ i
探析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模式问题的研究
探析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模式问题的研究发表时间:2016-06-15T11:28:20.7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饶亚丽[导读] 西方国家对长期护理事业的管理方式和服务形式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其中更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半失能或是完全失能的老年人,足以表明我国老年长期护理问题不容忽视。
老年长期护理模式主要立足于老年人最基本、最普遍的护理服务需求,以多样化的护理服务形式和崭新的服务理念来应对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所面临的基本生活问题。
在一些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以长期护理保险的形式作为老年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对长期护理事业的管理方式和服务形式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护理模式前言:人口老龄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对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西方国家来说,他们在初期就已经制定了一整套应对措施来解决老龄化衍生的急需解决的难题。
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拥有的庞大的人口基数,甚至我国老年人口总数都要超过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甚至要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需要要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模式,才能更好满足我国超多老年人口对护理服务的巨大需求。
加上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不能够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要方面提供服务,所以老年长期护理的需求日益急迫。
1.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老年长期护理发展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我国老年长期护理的主体目前以子女照顾居多,老年夫妻间相互照顾为其次,很少会选择长期居住在养老福利机构。
这种的长期护理模式随着日渐缩小的家庭结构和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必然不是长久的,如果子女在家中照顾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照顾,那么子女工作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家庭甚至可能因此而面临贫困问题。
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供需研究报告
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供需研究报告*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胡涛,张书颖一、中国失能老人的规模与失能程度近年来,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随之导致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与此同时,失能老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00年统计的人数为0.8亿人,其中轻度占5.83%,中度占0.34%,重度失能老人数量占0.50%。
2006年,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至0.9亿人,而到2010年,失能老年人总数为1.1亿人,相比2006年增长19.15%。
到2015年,人数增加至3330万人①。
同时失能老人的群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重度失能老年人的比重明显增加,2015年,重度失能老人所占比例增加到1.08%,而中度失能老人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0.31%,变化较小,轻度失能老人的比重不断下降,占比4.83%②。
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供需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问题,由此可见,明确了解失能老人的需求以及服务供给,是保障长期护理服务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合理构建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失能老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除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之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趋势也随之呈现。
了解分析失能老人的需求并及时进行政策及服务调整,成为保证长期护理服务有效性的前提。
(一)长期护理服务模式需求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普查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以60周岁为界进行老年人口的划分,我国老年人口已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6%。
从老年人口增加数量大、速度快可以看出,必须以现代的长期护理服务体制代替传统的长期护理服务体制。
数据显示,城市与农村失能老人希望在家里接受长期护理服务的比例分别高达87.7%和92.1%③,社区居家养老仍然是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二)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内容1.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基本内容(1)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日常的生活照料有基本和复杂之分。
中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口的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长期照护服务作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重要保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了解中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展示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社会提供关于长期照护服务的参考。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普遍问题。
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迫切,长期照护服务自然形成了市场需求。
第二部分:调查方法与样本描述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收集了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信息。
我们共计访问了1000位年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1. 长期照护服务的认知程度在受访者中,有80%以上的老年人知道长期照护服务的概念,其中农村地区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2. 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程度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程度较高,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得到相应的照护服务,其中医疗护理类服务需求最为突出。
3. 长期照护服务的满意度对于目前提供的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人整体上表示满意度较低,其中价格偏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成为主要痛点。
4. 长期照护服务的支付方式在支付方式上,绝大多数老年人表示倾向于采用社会化方式,即通过社会保障、医保等机构进行支付。
5. 对长期照护服务机构的选择在选择长期照护服务机构时,老年人普遍关注服务质量、机构声誉和价格水平等因素。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1. 增加长期照护服务的宣传力度由于部分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了解不深,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认知程度。
2. 提升长期照护服务的质量长期照护服务机构应加大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 控制长期照护服务的价格有关部门应合理规范长期照护服务的价格,确保老年人能够承担得起,并提供相应的价格补贴。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下载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下载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下载长期护理是指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等长期需要照顾和护理的特殊人群的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期护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了了解和解决中国长期护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某机构进行了一次针对该领域的调研,以下是对其调研报告的概要。
该调研报告首先对中国长期护理的概况进行了介绍。
报告指出,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庞大,而长期护理服务能力却相对薄弱。
目前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主要由家庭照护、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三个层面组成,但面临着照护人员短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接着,报告分析了中国长期护理的问题与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在长期护理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长期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普及化面临困难。
此外,长期护理服务的负担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问题,人们普遍感到长期护理服务费用高昂,难以承担。
根据调研结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改善中国长期护理的建议。
首先,需要加大长期护理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人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工作,并提高其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其次,建议完善长期护理服务规范和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长期护理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此外,还提出了加强长期护理信息化建设和社会参与等措施。
在报告的结尾部分,还提到了国际长期护理经验和中国可以借鉴的方案。
报告指出,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如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和瑞典的“个人护理和医疗服务系统”。
中国可以从这些国家的经验中学习,借鉴其长期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体而言,该调研报告提供了对中国长期护理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问题和挑战的具体建议。
对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来说,这份报告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为改善中国长期护理服务提供借鉴和指导。
(注:此为 AI 自动生成文章,仅供参考)。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日益增加。
我国于2016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云南、重庆、四川、山东、广东等省市率先开展。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展,为老年人和有残疾人士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实施的现状如何?本文将从试点地区推广情况、保险种类和覆盖范围、保险费用和待遇、管理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推广情况自2016年起,长期护理保险先后在云南、重庆、四川、山东、广东等省市开展试点。
试点地区保险费用由参保人员自行缴纳,政府予以适当补贴。
试点范围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及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
截至2019年底,试点地区共开展了340万份长期护理保险,累计理赔金额超过42亿元。
其中,广东省的累计理赔金额最高,达到16.78亿元。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保险费用过高、理赔难以落实、保险待遇不够丰富等。
二、保险种类和覆盖范围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主要分为两种:护理补贴型长期护理保险和服务补贴型长期护理保险。
护理补贴型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享受居家护理的老年人、残疾人及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员给予经济补贴,由参保人员自行缴纳保险费用。
服务补贴型长期护理保险则是指提供居家、社区、机构护理服务,由保险公司委托护理机构提供,在重病、严重失能、需要康复治疗等条件下提供住院护理,由政府和参保人员分担保险费用。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主要涵盖了65周岁以上并且行动不便或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30周岁以上且残疾等级被认定为一级或二级并需要长期护理的残疾人,以及已经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5种疾病的患者。
三、保险费用和待遇根据不同的保险种类和覆盖范围,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费用也有所不同。
以护理补贴型长期护理保险为例,参保人员需要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参保人员的保险费用和待遇由各试点地区制定并调整。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长期护理保险是为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长期护理需求而设立的一种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现况是一个反映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关心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现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查范围包括政策法规、保险产品、保险销售和使用情况等方面。
从政策法规方面看,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法律框架已初步建立。
2016年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是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前进一步,标志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的正式开始。
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对较新,相关政策法规仍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产品已逐渐推出。
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险保障。
这些产品主要包括护理费用给付型、特定疾病给付型和护理抚恤金给付型等。
由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量大,产品供给相对不足,产品设计和理赔流程需要不断优化。
长期护理保险的销售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由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特殊性和相对较高的保费,保险销售存在一定的挑战。
很多老年人或其家属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深,对于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和理赔规则不清楚。
长期护理保险的销售需要进行宣传推广和相关培训,提高市场认知度和销售能力。
长期护理保险的使用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长期护理需求,然而实际使用情况相对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相对较高,不是所有老年人和残疾人都能够承担得起;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不足,缺乏专业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的支持。
需要加大长期护理保险的使用力度,提高保险受益人的满意度。
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现况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在政策法规、保险产品、保险销售和使用等方面都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的适用性和普及度,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更好的长期护理保障。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为老年人或长期患病者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和费用支持的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医疗技术的进步,长期护理需求逐渐增加,长期护理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推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目前,各地已陆续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方案,建立了长期护理机构和服务网络,推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实施。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保险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均等。
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服务需求增长等挑战。
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的情况,为未来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其在现实中的运作情况,探讨其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保障效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了解各地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2. 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的运作机制,分析其资金来源、补贴标准和保障范围等具体细节;3. 研究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政策实施下的保障效果;4. 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5. 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进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两部分。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我们将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媒体报道以及统计数据,了解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框架、运作机制、政策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我们将进行实地调研,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
人口老龄化加剧过程中的长期护理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加剧过程中的长期护理问题研究发表时间:2016-07-13T15:42:40.0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作者:张琛[导读] 从理念、模式、各方责任以及配套措施上,都给出一些参考性的对策和建议。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合肥 230000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各国都在积极关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挑战。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护理问题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
我国于20世纪末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它的主要表现是老龄人口数目增加、老龄化速度加快、未富先老的特征越来越突出。
老人由于生理条件等原因患病几率大,需要更多的护理和照顾。
随着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长期护理也愈发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本文针对长期护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理念、模式、各方责任以及配套措施上,都给出一些参考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护理;责任;家庭结构1.引言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指的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多数国家或地区中婴儿出生率的下降和老龄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导致老龄人口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其比率也不断上升 [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转变为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成为此后半个多世纪各国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为缓解该问题,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地寻找应对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潮席卷全球,我国快速老龄化进程所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日趋严重,老龄化是我国未来几十年人口结构变化大趋势 [2]。
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8.6%;而即将步入老年的人口(55~64岁)占比达到10.9%。
在目前的人口结构中,若以每五岁为一个档次(0~4,5~9,10~14……以此类推),45~49岁档次人口比重(8.81%)相比50~55岁档次人口比重(5.43%)突然上升;并且,从45~49岁档次人口依次后推,直至20~24岁档次,每档次人口比重都在7%以上,且分别在40~44岁档次达到次高峰(9.38%)、20~24岁档次达到高峰(9.48%)。
中国护理调研报告
中国护理调研报告中国护理调研报告一、引言护理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患者的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中国的护理行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中国护理行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中国护理行业的现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护理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情况。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向医院、护理学院和护理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调研,形成了相对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1. 护理人员短缺问题:调研发现,中国护理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尤其是在乡村和贫困地区,护理人员供给更加紧张。
2. 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虽然中国护理领域的培训和教育水平逐渐提升,但仍然存在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一些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导致了护理质量的下降。
3. 护理薪酬低:与医生相比,护理人员的薪酬偏低,不符合其工作量和责任。
这也导致了护理人员的流失和转行现象。
4. 护理工作负荷过重:由于病人的增加和医院资源的有限性,护士的工作负荷过重。
这给护士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也降低了护理质量。
5. 针对特殊群体的护理服务不足:调研发现,针对特殊群体的护理服务不足,如婴儿、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
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怀,但由于资源有限,很难获得足够的护理服务。
四、改进建议1. 增加护理人员数量: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力度,通过增加培训和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护理行业。
尤其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和乡村地区的支持。
2. 提高护理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教育和培训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3. 调整护理薪酬体系:政府和医院应通过增加护理人员的薪酬、提供额外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4. 管理护理工作负荷:医院应通过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合理分配护理工作以及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工作流程,以减轻护士们的工作负荷。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是一种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保险产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状仍处于起步阶段,以下是其实施现状的分析。
一、政策环境201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
2017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通知》,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和产品设计要求。
此外,2019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案》提出了加强区域内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
二、产品设计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分为三类:日常生活照料型、门诊护理型、专业医疗照料型。
其中,门诊护理型和专业医疗照料型在投保难度、理赔难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而日常生活照料型产品则相对较简单,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监管,目前市场上存在较大的产品差异与复杂性。
三、试点范围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但是,尚未形成有力的推广机制,目前覆盖范围相对较窄,试点数量及覆盖人数也相对较少。
四、监管缺失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机制。
由于对长期护理保险公司的监管不够严格,一些保险公司通过刻意设置障碍,以免赔付理赔款,给消费者带来很大困扰和烦恼。
五、投保需求尽管中国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出台多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但长期护理保险仍未得到广泛认可。
消费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需求仍然较低。
如果国家有更加明确、全面的政策和规定,加强宣传和教育,相信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国家政策的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有望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方面,政府和保险公司需要积极作为,大力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需要提高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和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共同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况调查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护理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长期护理保险旨在为患有长期疾病或残疾的人提供经济支持,以便获得他们所需的持续护理和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存在巨大差异,目前,我们将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状进行一项调查分析,以探讨当前的问题和挑战。
一、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现状1.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情况在许多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已经成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拥有比较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这些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广泛,给予患者较为全面的保障,包括护理服务、康复治疗、家庭护理等。
中国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实施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主要由政府负担,个人支付较多,覆盖范围窄,且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长期护理保险仅覆盖了部分城市,农村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较小;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标准不够明确,导致执行不够公平;长期护理保险经费来源单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1. 资金来源不足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支持和个人缴费,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护理需求不断增加,资金供给依然不足。
政府的财政支出有限,无法满足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需求,个人缴费又可能过重,导致困难群体无法负担。
2. 医疗护理服务供给不足长期护理保险需要大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但是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医疗护理服务不足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的障碍之一。
3. 缺乏统一标准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标准和实施细则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执行不够公平,各地区、各保险机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加强统筹规划。
4. 民众意识不足部分民众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认为不重要、不必要的观念,导致长期护理保险的普及率不高,影响其实施的效果。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源,包括完善财政补贴体系、增加社会筹资、拓宽资金渠道等,以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发布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6-12-30前言 (1)一、调研框架 (3)二、调研组织及执行 (5)三、主要分析成果 (6)(一)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及依赖等级 (6)(二)中国家庭老人护理负担 (8)(三)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及缺口 (9)(四)民众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及消费动因 (14)(五)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16)四、政策及发展建议 (20)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迁、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等趋势持续深化,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在养老及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护”迫在眉睫。
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统筹解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健康中国2030”规划则明确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把老年人作为重点关注人群,从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护理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产品及管理模式创新、加强护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建设做了战略部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于2016年7月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国15个地区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健康老龄化”战略如何与现实接轨?政策落脚点在哪里?我国老年人普遍的护理依赖等级是什么?他们正在接受哪些服务?需要哪种形式、哪种内容的护理服务?现状和需求之间存在哪些突出的缺口?老年人群中有哪些是需要政策重点倾斜的“特需”或“弱势”群体?“健康中国2030”给商业保险机构创造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那么老百姓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有什么样的认知和需求?发展短板在哪里?这些都是我国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必须首先解答的问题。
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试点提供决策依据,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方向性建议,也为提升全社会对老年人养护和保障问题的关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团中央,于2016年7-9月份,开展了“大学生保险责任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包括503所高校、20452名大学生的志愿者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项调研,收集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数据。
课题组委托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了《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从“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及依赖等级”、“中国家庭老人护理负担”、“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及缺口”、“民众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及消费动因”、“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服务及相关保障的需求和发展问题。
此次调研是保险行业第一次就长期护理问题进行的如此全面、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它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调查内容真实地反映了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在长期护理服务及其保障方面的诉求以及现实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为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今天和未来描绘了较为完整而生动的蓝图。
此外,此次调研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社团组织,结合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调动社会资源组织的一次社会调研活动,我们的目的是在把保险保障知识带入大学校园的同时,也引起全社会对养老、健康、护理等国家重大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一、调研框架(一)概念界定“长期护理”(Long Term Care)是指长期生活无法自理的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性的个人和社会服务。
现存的各类定义在服务内容方面有一定差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其定义为围绕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或ADL)提供的协助性服务,包括洗浴、穿衣、行走等活动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生活照料服务”进行了更详细的定义,包括个人照料、家庭事务管理(例如房间清扫、做饭、购物等)、协助性服务(例如轮椅等行动辅助用品、安置扶手等安全用品)、技术性服务(例如安全报警装置、服药提醒系统)等等。
美国健康保险协会(HIAA)对长期护理的范围定义则更为广泛,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包括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出现功能性损伤)的人提供的护理服务,可以包括健康医疗服务(例如住院护理、愈后的医疗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和训练)、社会服务、居家服务、运送服务或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其他支持性服务”。
以上各类“长期护理”的定义在两个维度上有所差异:一是导致服务需求的原因,可以包括身体机能性损伤和认知障碍;二是服务项目类别,可以包括生活照料服务、健康医疗服务、技术性服务以及运送和心理关怀等其它服务。
其中每一个维度都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我国长期护理的服务及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对有关问题的界定尚无定论。
而考虑到本次调研对象为普通消费者,他们对“长期护理”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为降低问卷调查的实施难度,本次研究把主题界定为相对狭窄的“由身体机能损伤造成的长期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即部分文献中出现的“照护服务”。
(二)问卷设计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关注两类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及30-60岁成年人,分别反映这两类人群的需求重点:前者侧重于自身护理服务需求、护理现状及对相关保险保障的需求,后者侧重于老人护理给家庭带来的时间和经济负担以及本人对未来的保障需求。
此外,调研还辅以家政机构护理服务供给情况的问卷,调查对象为机构负责人和护理人员。
消费者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受访者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社会、经济及人口特征2.老年人群:⏹自评健康状况及罹患慢性病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进食、穿衣、洗澡、行走、如厕、控制排泄等方面的能力⏹目前获得的护理服务项目及时间长度⏹护理服务提供者及资金来源⏹对目前获得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形式及时间长度⏹护理服务支付意愿3.成年人群⏹家中需要长期护理照料的人数⏹本人及家人护理时间及费用支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人群覆盖情况⏹不愿意购买护理保险的原因⏹对不同长期护理保障产品(包括基本、中端、高端三类)的支付意愿二、调研组织及执行在消费者抽样方面,首先根据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的历史调查经验,确定每个省份1000份的目标样本量,并根据各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予以调整。
其次,将各省所辖地级市按人均GDP平分为高中低三组,从每个组别中随机选取一个城市作为调研目的地,并将目标样本量按5:3:2的比例在各地级市之间进行匹配。
在每个调研城市,根据所在省份的人口年龄及性别比例进行样本数量配比,并要求调查团队做到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地理分散。
比如,对高收入城市,要求调研地点分散到5个区县级单位,每个区县分散到10个乡镇(街道);等等。
消费者调研采取入户及街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老年人及成年人有效问卷各34790和35168份,其中入户调查比例约为55%。
家政机构有效问卷为13920份。
三、主要分析成果为聚集社会对长期护理发展的关注重点,报告从“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及依赖等级”、“中国家庭老人护理负担”、“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及缺口”、“民众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及消费动因”、“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5个方面开展了分析。
(一)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及依赖等级报告使用国际通行的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方法,衡量60岁以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巴塞尔指数针对吃饭、沐浴、穿衣等10项1日常活动,根据老年人相应的自理能力以百分制进行打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该分数随后被分为无需护理、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四个等级。
相应的分级标准为:100分能完全自理,无需他人照料;61-99分属于轻度依赖,生活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料;41-60分属于中度依赖,生活大部分需要他人照料;低于40分属重度依赖,生活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调查显示,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身体机能和自理能力相比较年轻的老年人出现较为显著和迅速的退化。
重度失能、完全依赖他人照料的人群占比从60-69岁低龄老人的6%上升至80-89岁高龄老人的23%,90-99岁老人的完全依赖比例则更高。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人群规模将持续扩大,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将愈发突出。
1其它日常生活活动包括整理仪容、控制排泄、如厕、上下床铺、平地走动、上下楼梯等。
再深入分析,发现“无子”老人面临较高的失能风险。
13%没有子女的老人处于重度依赖状态,而这一比例在有一个、两个和三个子女的老人中仅为9%、8%和6%。
这一结果说明,在缺乏家庭保障的情况下,“无子”、其中包括“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和护理需要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图2.护理依赖等级与子女人数分地区来看,某个省份的人均GDP越低,生活完全依赖或大部分依赖他人照顾的老人占比越高。
低收入地区因此更迫切需要建立长期护理制度。
然而,这些地区政府的财政实力往往有限,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也许很难在民生保障工程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因此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倾斜。
(人均GDP:1最高,5最低)(二)中国家庭老人护理负担我们的调查显示,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
实际接受的护理时间中的绝大部分是由家庭成员提供的。
79.9%家庭的主要护理服务提供者为配偶、子女或亲戚,第三方服务占比仅为21.1%。
此外,在53%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提供的护理时间占比大于50%;家庭成员护理时间小于30%的家庭占比仅为18%。
图4.家庭成员承担护理时间占比从护理费用来看,有22%的家庭由于是家人提供护理服务,没有相关费用支出;而在有护理开支的家庭中,大多数的每月服务费用集中在低于1000元和1000-3000元这两个水平,占比分别为31%和28%,每月费用达3000元以上的仅为18%。
虽然整体费用水平不是很高,但其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老人自己或家庭支出,公共保障及商业保险等第三方支付的比例很低:能得到基本医疗或养老社会保险支付的人群占比仅为21%,能得到商业保险支付的比例更是不足4%。
图5.护理费用主要来源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受“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我国护理保障体系和专业护理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失能老人的护理重担还是落在家庭成员身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抚养比将持续上升,传统护理模式必将给整个家庭带来更大的时间和经济压力,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三)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及缺口本次调研较为深入地调查了老年人群对护理服务在服务内容(包括帮助进食、帮助洗澡、陪同外出等日常生活服务)、服务方式(包括在家由家人照顾、由保姆或护理员照顾、到养老院等专业护理机构等)、服务时间、支付意愿等方面的需求和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