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有哪些七年级下册的各学科知识点如下:语文:1.说明文阅读:阅读过程以作者为线索,理清*结构、把握作者观点。
2.散文(小说)阅读:注意散文(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理解作品的主题。
3.古文阅读:理解*中关键字词的含义,理解*的内容和主旨。
4.现代文写作:学习描写和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数学:1.平面几何:学习点和线的概念,以及点和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代数:学习代数的基本概念,如数字、变量、方程式等。
3.几何:学习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英语:1.语法:学习动词时态、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语法知识。
2.词汇:学习并记忆常用单词和短语。
3.听力:通过听英语新闻、歌曲等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4.口语:练习英语口语表达,提高口语流利程度。
5.阅读:阅读英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6.写作:练习英语写作,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物理:1.力学:学习质量、密度、压强、浮力等力学知识。
2.电学:学习电路、电压、电流等电学知识。
3.光学:学习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光学知识。
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学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2.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生物:1.生物圈:理解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对人类的影响。
2.生物种类和特征:学习和理解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3.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学习和理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4.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学习和理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学习和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
6.生物的健康和疾病:学习和理解生物的健康和疾病规律。
7.生物的生态环境:学习和理解生物的生态环境规律。
地理:1.地球的运动: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对地球上的温度、气压、海陆变迁等的影响。
2.地图和方向: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确定方向。
3.世界地理: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时期划分,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晚清时期”。
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进行组织,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各个时期的基本史实和重要历史事件;2.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3.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14课。
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隋唐时期的繁荣到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再到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晚清时期的近代化探索。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包括第1课“隋唐统一与创制”和第2课“唐代的制度创新与文化繁荣”,共6课内容;2.第二单元“宋元时期”:包括第3课“宋代的制度变革与科技文化”和第4课“元代的民族融合与统一中国”,共5课内容;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包括第5课“明代的政治演变与社会动荡”和第6课“清代的政治统治与社会变革”,共4课内容;4.第四单元“晚清时期”:包括第7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8课“近代化的起步与发展”,共5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建议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图表教学法:利用历史图表、地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
唐朝进入鼎盛
经济的繁荣
曲辕犁与筒车; 蜀锦冠全国、越窑邢窑、唐三彩闻名世界; 长安国际性大都会
盛 唐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气
象
开放的社会风气 风气开发、兼容并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玄奘西
游天竺
西
《大唐
西域记》
唐朝对 外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
文化传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化 发达 国力 强盛
对外 政策 开明
交通 便利
开元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建 立618
李李
武
唐
世
则
玄
渊民
天
宗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
从 李渊
建立唐朝 618年 长安
贞
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任贤;完善三
观 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完善科举严格考查官吏政绩;减轻
治
人民负担。
到 开
武则天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元 唐玄 盛宗 世
“开元盛世”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精要
第6课北宋的政治【内容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2)为了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经济上:(1)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2)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一)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三)影响:1.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重文轻武逐渐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1、 P30《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有哪些职权和作用?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的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人教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连云港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 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与发展
2.特点二:内容“重点”突出,呈现方式点线结合, 简约呈现中国古代历史。
让我们再看一看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具体内容的呈现 方式 :
首先七年级教科书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8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3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27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1 第8课 百家争鸣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42 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47 第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51 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54 第13 课 东汉的兴亡 ........................................................... 58 第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62 第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第16 课 三国鼎立 ............................................................... 74 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78 第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82 第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86 第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90 第21 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9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5 黄河颂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诗人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二、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为抗战歌曲《五月的鲜花》填词,以深怀忧患与悲愤的文字以及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diān: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朗诵词部分,是序曲。
歌颂黄河的“伟大而又坚强”。
第二部分(第2节):歌词部分,全诗的主体。
描写黄河的豪迈气势,歌颂黄河的英雄气概。
四、思考探究1.序曲部分的黄河表现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伟大而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PPT)
和兵变政移
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1115
金 与 南
女真 族 崛起
年 阿骨 打 建立 金
金灭 辽 1125 年
金灭北 宋 1127年
宋 的
1127年 赵构建立南宋 定 都 临安
对 南宋 峙的
偏安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宋高宗秦桧 杀害岳飞
宋金和议 宋金对峙局
面形成
农业 的发
宋展
代 经 手工 济 业的 的 兴盛 发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领先世界;北 宋东(京1)郊宋外代,最建大有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2世)界都上市最繁早荣的船表坞现;:南店宋铺海增船加配;备了先进的指南 针。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商品琳琅满目。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 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206年
蒙古灭西夏
元 1227年
朝 蒙古灭金 1234年
的
南宋与蒙古灭对峙 40多年
统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治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
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
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书法家:颜真卿、欧 阳询
玄奘 西游 天竺 西 《大 唐西 域记》
唐朝 对外 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 华唐朝文化传 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 化对 发 外交 达 政通 国 策便 力 开利 强明 盛
开元 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 建立 618
人教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理念及框架结构介绍——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事(连云港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培训) (
其次,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即通常 所说的“线”;而这些“线”则是由若干点串起来的。即教 科书采取的是“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而每一 条线,通常能纵向说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问题。若干条 线呈现历史全貌。 例如:(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发展、巩固;
东汉统治、五代十国 (2)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 度文明;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8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3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27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1 第8课 百家争鸣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42 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47 第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51 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54 第13 课 东汉的兴亡 ........................................................... 58 第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62 第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第16 课 三国鼎立 ............................................................... 74 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78 第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82 第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86 第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90 第21 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96
七下历史说课标
东方风来满眼春——七年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课标教材研说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年春天,教育局聘请天津的王敏勤老师做客东平,研课标、说教材的活动如荡漾春风吹到我县每个中小学,课改之花处处开放。
今天,我心情十分激动,把这一段时间的研修所得汇报给大家,和各位老师交流。
我研说的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面就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标教材,来感受她们的无限魅力,体会编者的意图,引领孩子走进知识的乐园。
我的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课标分总课标和学段课标,教材分编写意图、体例和教材分析、整合,建议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课程总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主要是让学生活动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运用历史唯物观点分析、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七下第二单元这部分知识与能力目标是: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③知道辽、宋、夏、金等政权的并立④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⑤了解宋元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①通过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感知积累理解历史②通过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学会归纳比较和概括③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学会用历史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情态价值观目标是:①认识到祖国大家庭是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②增强对岳飞、文天祥等人的崇敬、热爱之情③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的治学精神。
二、说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减轻负担,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内容体例是按时间顺序、以专题的形式编写的。
历史七年级下册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下半部分,即从隋朝到清朝前期历史,共分三个单元: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②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共22张PPT)
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南京
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巩固皇室。
明 朝 的 统 治
废除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 强化皇权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权力 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 大权。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科举考试八股取士
引进 玉米、甘薯、马铃薯;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1)北宋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兴起, 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 (2)定窑、汝窑瓷器别致;景德镇兴起于北宋,后来成为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领先世界;北宋东京郊外,建有 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手工业 的兴盛
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削弱相权; 文臣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制度,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北 宋 的 政 治
宋太祖 强化中央 集权
措施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注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重文轻武 扭转尚武轻文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意义:空前壮举、开创亚非海上交通线
民族英雄 戚继光 抗倭
明朝中期,倭患猖獗
戚继光组织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 平定东南沿海倭患;民族英雄
1644年 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巩 固 和 发 展 台湾回归 国家统一 对西藏 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121课学习知识结构思维导图课件
02
CATALOGUE
基础知识梳理
古代文明发展概述
01
02
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等。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楔形文字、神话传说等。
03
04
古代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佛教等。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 。
古代社会制度与文化特点
01
古代埃及社会制度:法 老专制、等级制度等。
02
古代两河流域社会制度 :城邦制度、商业发达 等。
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如古丝绸之路、罗马帝国的扩张
等。
如何评价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政治制度
古代文明的政治制度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中国的皇帝制度、西方的 民主政治等。
文化传承
古代文明的文化传承对后 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 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方的 基督教文化等。
科技发展
古代文明的科技发展对后 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 中国的四大发明、古希腊 的数学和哲学等。
古代文化与艺术的繁荣,如古希腊 哲学、古埃及建筑和古印度宗教,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及影响
01
02
03
外族入侵
如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 许多古代文明遭受外来侵 略,社会动荡不安。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频发,对古代文明造成重 大损失。
社会矛盾
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日益激化,导致社会动荡 不安,文明逐渐衰落。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历史学习
梳理知识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历史知识结构,将 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清晰的 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快速找到知识点和 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进 行复习和巩固。
历史七下知识点归纳
历史七下知识点归纳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部分知识点归纳:- 科举制的创立: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 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同年秋,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 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 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 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比较多,你还想了解哪些具体的内容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学生们往往对理清历史线索、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感到有困难,而且记忆的遗忘率高。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欣赏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2PPT)
人口 增长
清 朝 君 主 专 制 的 强 化
军机处的设立
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文字狱与 文化专制
康熙、雍正、乾隆制造大批冤狱; 规模大,次数多;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 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 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篡改。
清 朝 前 期 的 文 学 艺 术
《红楼梦》
昆曲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 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京剧
巩固西 北边疆 清朝 疆域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农业
(1)耕地面积扩大 (2)水利兴修治理黄淮 (3)粮食种植推广玉米、甘薯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发展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业
商业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 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1644年 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巩 固 和 发 展
台湾回归 国家统一 对西藏 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
康熙设置台湾府 1684
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3.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1.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设置伊犁将军 西--葱;西北--巴;北--西伯;西南--喜马 东北--外、库;东--太;东南--台及钓、赤;南-南海諸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世纪初,契丹首领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
辽太宗
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建立北宋,
,他就是。
民背景:辽军打到城下,北宋皇帝亲征,打败辽军。
族内容:辽撤军,宋给辽。
政影响: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局面。
权世纪前期,党项首领称帝,建立西夏国。
并
立称臣,宋给西夏。
的世纪初期,在会宁称帝,建立政权。
时金建立后,先灭亡了,又于1127年灭亡了。
代
年,称帝,后来定都在临安,建立政权。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岳飞收复。
后来在大
败金军。
宋金合议:向称臣,双方以至为界,对
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增加了劳动人手。
自然条件较好。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在南方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粮仓。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丝织业
纺织业的丝绸产量高。
棉织业:从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浙江烧制瓷器。
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有名的瓷都。
造船业:宋代造船业居世界,、有发达的造船业。
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和。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经济重心南移:从开始,到最后完成。
11、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北宋初年,崇尚 ,后来, 盛行,统治者衣饰华丽。
衣 劳动者多穿 的短衣。
妇女 的陋习逐渐传开。
北方人以 为主,南方人以 为主。
食 北宋肉食中以 为多,南方人吃 多。
农村:住房简陋,多为低矮的 ,富裕人家的住房有 和 。
住 城市:平民住房屋顶以 和 覆盖,贵族官僚宅第前 后 , 两侧还有二房和偏院等 宋朝缺马,人们多用 ,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 行 士大夫一般骑 、 。
交通发达,供住宿的 很多。
阶层不断壮大,文化生活丰富。
娱乐活动 东京城内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里面有许多专 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
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像 、 、 、 等,在宋代都 有了。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年, 统一蒙古草原,被尊称为 ,建立蒙古国。
建立: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 和 。
忽必烈即汗位,于 年,定国号为元,定都 。
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 ,南宋灭亡。
继续抗元,兵
败被俘,最后被杀害。
农业:重视发展 ,还治理 ,推广 的种植。
开凿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 直通 。
交通运输业 开辟规模空前的 。
商业: 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中央设 ,地方设 ,简称“行省”。
元朝政府加强对 和 的管辖。
民族融合: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3、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活字印刷术:北宋时, 发明。
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 年。
战国时制成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指南针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应用于 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由 人传入欧洲。
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 上。
13
、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
四大发明: 、 、 ,加上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史学: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 的通史巨著。
词,出现于 ,成为宋代主要的 。
苏轼的词,气势豪迈,代表作有 。
宋词 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南宋的 ,将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元曲由 和 组成。
元曲 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 ,代表作是 。
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绘画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他的画被称为神品。
宋四家: 、 、 、 。
书法 元朝 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沈括和
郭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