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系统——供水施救系统
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预防事故发生
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矿山环境,提前预警事故风险
人员定位系统:实时掌握井下人员位置,及时救援
02
紧急避险系统:提供紧急避险设施,保障人员安全
通信联络系统:确保井下通信畅通,及时传递信息
压风自救系统:提供压缩空气,保障人员呼吸
05
供水施救系统:提供水源,保障人员饮水和灭火需要
提高救援效率
01
六大系统能够快速定位被困人员位置,提高救援效率。
02
六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矿井环境,为救援提供准确信息。
03
六大系统能够及时预警,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救援难度。
04
六大系统能够提高救援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救援成本。
监测监控系统
传感器:用于检测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
监控中心:用于实时监控各种环境参数,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处理
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矿山企业安全意识
0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0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03
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04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01
人员定位系统:实时掌握井下人员位置,提高救援效率
02
紧急避险系统:提供紧急避险设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03
通信联络系统:确保井下通信畅通,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04
压风自救系统:提供压缩空气,保障人员呼吸安全
05
供水施救系统:提供水源,保障人员饮水安全
06
技术进步与创新
六大系统
“六大系统”建设标准及维护管理一,供水施救系统:1,定义:在矿山发生灾变时,为井下提供生活饮用水的系统,包括水源、过滤装置、供水管路、三通及阀门等。
2,安装地点:采掘作业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等地点。
3,建设要求:(1)各主要生产中段和分段进风巷道的供水管路上每隔200m~300m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2)独头掘进巷道距工作面不大于100m处的供水管路上应设一组三通及阀门,向外每隔200m~300m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3)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的供水管路上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4)三通及阀门安装地点应宽敞、稳固,安装位置应便于避灾人员使用:阀门应开关灵活。
(5)供水施救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矿用安全标志。
(6)供水施救系统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供水管路敷设应牢固平直,应采用钢质材料或其他具有同等强度的阻燃材料。
4,维护与管理:(1)应指定各采掘区域专人负责供水施救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
(2)应绘制供水施救系统布置图,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布置图应标明三通及阀门位置,以及供水管路的走向等。
(3)应定期对供水施救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漏水、松动等故障及时处理。
(4)应配备足够的备件,确保供水施救系统能正常使用。
(5)应根据各类事故灾害特点,将供水施救系统的使用纳入相应事故应急预案中,并对入井人员进行供水施救系统使用的培训,确保每位入井人员都会正确使用。
(6)相应图纸、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
二,压风自救系统1,定义:在矿上发生灾变时,为井下提供新鲜风流的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送气管路、三通及阀门、油水分离器、压风自救装置等。
2,安装地点:采掘作业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等地点。
3,建设要求:(1)各主要生产中段和分段进风巷道的压风管路上每隔200m~300m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2)各主要生产中段和分段进风巷道的压风管路上每隔200m~300m应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简介
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 录音设备
…
…
广播控制设备
…
…
矿用本 矿用本 矿用本 安电话 安电话 安电话
防爆广 防 爆 广 防爆显 防爆显 播设备 播设备 示屏 示屏
图1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和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8
调度台具有通话、呼叫、强插、强拆、来电声 光提示、录音等功能。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不需要煤矿井下供电,因此, 系统抗灾变能力强。
❖ 临时性固定避难所(Temporary Chamber):在矿井 工作面附近的巷道或煤层中挖掘而成,依靠氧气瓶等 设备为避难所提供一定时间的氧气。当该工作面停产 后,临时性避难所即被废弃,避难所内密封门、氧气 瓶、通讯、监测仪器等设备被转移到新的临时避难所 中。
❖ 可移动式救生舱(Portable Chamber):多数为舱体 式结构,具有行进装置或者吊装、拖曳部件,能在巷 道中移动,随工程进度不断改变位置。氧气瓶、通讯、 监测仪器等设备均安装在舱体内。
当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停电或故障停电、顶板冒 落、水灾、瓦斯爆炸等事故时,只要电话和电缆不 被破坏,就可与地面通信联络。
9
3.2.2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一般由地面广播录音及控制
设备、井下防爆广播设备、防爆显示屏、电缆等组 成,如图1所示。
地面广播录音及控制设备具有广播、录音、控 制等功能,一般由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和调度台承 担。
(1)电气防爆;
(2)传输衰耗大;
(3)设备体积小;
(4)发射功率小;
(5)抗干扰能力强;
(6)防护性能好;
(7)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
(8)抗故障能力强;
(9)服务半径大;
(10)信道容量大;
(11)移动速度慢。
《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关于“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的要求,为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以下简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对煤矿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通知》在深刻分析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出了全面细致的部署,措施更加具体、责任更加明确、要求更加严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煤矿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同时对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各地区、各单位和广大煤矿企业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通知》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建设坚实的煤矿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二、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
《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1、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2010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建设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2010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它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六大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河南地方锦塬煤业有限公司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设计通防科二零一九年河南地方锦塬煤业有限公司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设计为了提升矿井安全防护水平,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 2035-2011)和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根据我矿情况,矿井采用的压风自救装置是ZYJ-M6型,是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兼用型。
一、压风自救系统为保证矿井发生灾变时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在井下所有采掘作业地点、附近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及回风道有人作业等处设有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安装压风自救系统,其风源来自地面空气压缩站,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
压缩空气由地面压风机站直接供给。
1、压风管路的安装1)井上压风管一般采用直埋铺设,井下非直埋管道。
2)在井口、井下管道的最底处,上山的入口处,均设油水分离装置,供气集中处设置储气罐;3)压气管道铺设在井下大巷及有人作业的地方,在无人工作的地方不铺设送气管道压气管道在地面部分采用焊接连接,在井下及井筒部分采用快速接头连接;4) 压风管路从压风机房→副井→井底车场→12采区轨道上山→井下各个地点。
压风管路采用Φ108×5mm(主干管)、Φ57×4mm(干管)无缝钢管。
5)井下大巷干管每隔200m设一个三通阀门,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在采掘工作面安装压风自救装置时,应在出口阀处设置减压阀,在压气管上设三通阀门、减压装置及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装置根据人数配置;6)压风管道安装之前刷防腐漆。
2、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地点①回采工作面:在距回采工作面上、下口25-40m处各设7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装6个压风自救吸气面罩。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 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 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 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 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 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9.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 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10.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 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 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 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0.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 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设施,并设 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 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 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42.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 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21.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 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 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 低于96小时。
22.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 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 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按规定留 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23.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 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59. “六大系统”中任何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均应 立即维护,在恢复正常运行前必须制定安全 技术措施,确保其服务范围内的作业人员安 全
九、验 收
60.验收组织单位应根据“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 基本要求、建设完成时限和有关规定、标准 组织验收。按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要求, 煤矿(包括中央管理煤矿企业下属煤矿)“六 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由其所在地省级煤矿安 全监管部门组织或委托省辖市(地)煤矿安 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报告报省级煤矿 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同时抄报省级煤矿安全 监察机构。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含: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简介: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和预警有毒有害气体、火、冲击地压等重特大事故。
监测监控系统监测有毒气体浓度、风速、温度、粉尘、风压、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当出现超限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运行或掘进巷道停风时,自动切换相关区域的电源并封锁,同时报警。
系统还具有预警,火灾监控与与预警、矿山压力监测与预警等功能。
监测监控系统在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后,系统的检测记录是确定事故时间、爆炸源、火源等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监测的数据突变等信息分析事故时间。
根据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时间顺序等分析事故源。
根据监测的设备状态分析火源。
根据监测的局部通风机、风门、主通风机、风速、风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分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原因。
根据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分析波及范围等。
监测控制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主站(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和电缆等组成。
传感器、执行机构、分站、电源箱(或电控箱)等设置在井下,其他设备设置在地面。
监测监控系统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其他安全事故预警的重要参数。
因此,采掘工作面及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及回风流等地点必须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声光报警,提醒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将人员撤至安全处,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爆炸等事故发生。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区域电源,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报气体爆炸;避免或减少开采、掘进、运输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气体爆炸。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供水施救系统
教学矿井压风及供水管路布置平面图
教学矿井案例
A B
E D
压风自救装置 供水施救装置
C
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装置位置: A:高档普采工作面运输顺槽 B: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 C: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 D:盘区回风巷 E:综掘工作面
图3-3-24 供水管路布置图
教学矿井案例
系统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打开箱盖,取出吸水管,放入口中,再打开进水阀门。 (2)调整减压阀调节水压大小,调节微调阀门,调节水流大 小,使用完毕后关闭进水阀门。 (3)避灾人员可观察附近的灾情变化,相互关照,统一指挥, 不断地向地面总指挥传出井下信息,耐心等待救援。 注意:不能猛力拉拽吸水口,以防将输水导管的接口拉开或 将导管拉断!
谢 谢!
图3-3-23 ZYJ型矿井供水施救装置
系统组成
1、地面静压水池
给教学矿井供水的地面静压水池位于矿山公园西侧, 能满足教学矿井持续、稳定的水源供应。
2、输水管路
输水管路是连接地面水泵站与终端用水装置的中枢, 其组成包括:主管、干管、支管、弯头、管路三通(多 通)、管道阀门置了五 条供水管路,见图3-3-24。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
一、系统简介 二、教学矿井案例 三、系统小结
一、 系统简介
系统简介
供水施救系统是利用矿井的地面静压供水系统为供水 自救装置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源,为井下避难人员实现自救 的供水系统。当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危及在场人员生命 或发现有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或瓦斯严重超标,对工作 人员生命有严重威胁时,现场工作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打 开矿用自救装置的箱门,再打开起动阀,带上面罩进行呼 吸,待援。当被困人员口渴时,只需要缓慢打开球阀,管 道内的压力水,净化后就会从出水口流出,出水管连接一 根软管,可直接饮用。
煤矿六大系统介绍
煤矿六大系统介绍煤矿六大系统指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1、监测监控系统主机必须双机备份,备机能在5分钟内启动。
主机或显示终端必须设在调度室。
机房及监控系统地面设备检查从系统内选择一个重点采煤工作面,找出工作面上隅角甲烷传感器、及其控制的断电控制器和相应的馈电设备,通过上隅角甲烷传感器每次调校时的甲烷超限断电情况,检查当甲烷超限时,上隅角甲烷传感器控制的断电器的执行情况和相应馈电传感器反馈状态,另外,可通过曲线图的变化反应出断电与馈电稳定性。
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
2、人员定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又称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具有:人员位置、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异常报警、路径跟踪、管理等功能。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一般由识别卡、位置监测分站、电源箱(可与分站一体化)、传输接口、主机(含显示器)、系统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大屏幕、UPS电源、远程终端、网络接口、电缆和接线盒等组成。
3、通讯联络、通信距离系统的有效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0km;无线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00m。
容量系统中信号装置数量、终端设备数量、信号装置或系统内终端设备并发数量由相关标准规定。
终端设备输出功率系统终端设备的输出功率由相关标准规定。
信号设备输出功率系统信号设备的输出功率由相关标准规定。
无线设备工作频率系统中无线设备的工作频率由相关标准规定。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电网停电后,系统中设备的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2小时。
4、紧急避险、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移动式救生舱所有矿井在各水平井底车场设置固定式避难硐室。
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主要内容.
第一级“安全紧急避险系统”:自救器 • 所有井工煤矿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 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隔离式自救器,入井 人员应随身携带。 • 国家认定有资质厂家生产、隔离式、在有 效期内、现行鉴定合格、额定防护时间大 于等于30分钟以上。
第二级“安全紧急避险系统”:移动式救生 舱
• 移动式救生舱是在各采掘工作面一定范围 内(自救器有效逃生距离内)或作业人员 比较集中的固定地点,在符合规定的合适 位置设置“移动式救生舱”。
• 移动式救生舱主要特点是其具有可移动性, 是伴随着工作地点变化而定期移动。
第三级“安全紧急避险系统”:永久安全避难硐室
• 有条件的矿井应在各大生产区域的中心合 适位置,建设一个带钻孔的“永久安全避 难硐室”。 • “永久安全避难硐室”的主要特点是容纳 的人员多 。 •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准规定最大避险人数100人,但须安 1.2系数建设。
全世界矿山业“紧急避险系统”的 “永久安全避难硐室”成功施救案 例
(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南非某金矿的矿 工在一次矿井火灾事故中逃到一个有压缩 空气的盲巷里避险而幸免遇难,首次为世 界矿山业创建了简单的避难硐室。
全世界矿山业“紧急避险系统”的 “永久安全避难硐室”成功施救案 例
(2)2003年,南非某个特大金矿发生火灾 事故,当时井下有3400人,只有9人死亡, 原因不是救援及时,重要的是有280人逃生 到避难硐室脱险后被救护队救出。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主要内容
监测监控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 通信联络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
“六大系统” 总体概述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 2010年7月19日。简称:23号文件。 • 第九条规定。 • “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煤矿、非煤 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 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 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讯联络 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三年内完成。逾期未完 成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 许可证》”。
六大系统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安装要求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指南》中关于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的设置标准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一般由地面空气压缩机系统、输气管路和终端用气装置组成。
空气压缩机站配置主要包括供电设施、空气压缩机、冷却循环系统、监测监控及各种保护、管路、管路附件及储气装置等。
输气管路组成包括:主管、主干、支管、连接法兰、快速接头、弯头、管路三通〔多通〕、管道阀门、压力表、汽水〔油〕别离装置。
终端用气装置包括:永久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及掘进工作面临时呼吸自救系统〔面罩式、防护袋式〕。
1、压风自救系统的建设原则煤矿企业压风自救系统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自救系统的基础上,满足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建设完善的压风自救系统。
(1)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
对于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排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地位置安装,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2)空气压缩机在满足要求的同时,至少要有1台备用。
(3)空气压缩机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的要求,应配备压力表、安全阀等,对水冷空气压缩机必须装设断油、断水、超温等安全保护装置。
(4)空气压缩机宜采取顺序控制,实习自动化运行,并具有联网通讯和远程监控功能。
(5)空气压缩机应装备在线监控检测系统,以便有关人员可以随时了解空气压缩机的运行情况。
(6)空气压缩机站宜设置储气罐,并应在储气罐的出口管道上加装释压阀。
释压阀的口径不得小于出风管的直径。
储气罐应设在室外阴凉处,储气罐内的温度保持在120℃以下,并装有超温保护装置,在超温时可自动切断电源盒报警。
2.压风自救管道(1)所有矿区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道,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m。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应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管道,并设置供气阀门。
(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__六大系统[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二○一○年十月九日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一、总则(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三)地下矿山企业应按本规定要求期限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
(四)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安装标准(五)监测监控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
井下避险“六大系统”
井下避险“六大系统”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安装标准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
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②每个采场入口处应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③掘进天井时,应按照独头掘进巷道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④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2)风速传感器设置。
①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②矿井主通风机房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2.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还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3.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
地下矿山企业应采用监测仪器或仪表,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量进行观测。
4.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体的地下矿山企业,应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监控。
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
《煤矿安全规程》对压风自救系统有何规 定? 答: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 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 的电话,并设臵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 难硐室或压风自救系统。工作面回风系统 中有人作业的地点,也应设臵压风自救系 统。
压风自救系统的构成
煤矿井下压风自救系统是利用矿井压缩空气(压风) 管路系统,接出分岔管,并接上防护袋、面罩或喇叭 口等连接人呼吸器管的面具,将压风经减压节流、消 声、过滤后供给避难矿工、保护他们免受有毒或窒息 性气体侵害的器具。 该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井下压风管路及固 定式永久性自救装备组成。当发生煤和瓦斯突出或突出 前有预兆出现时,工作人员进入自救装臵,打开压气阀 避灾。
1一阀门 ;2一放水器;3一气水分离器;4一主管;5一支管;;6一压 风自救装臵;7一支架;8一采煤机
压风自救系统的构成
综采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主管采用气压胶管、敷设 在液压支架两个立柱后面的底座上,自救装臵和支管安装 在液压支架顶部,主管及自救装臵均随移架而前移。 压风管路中的水通过放水器放水,气水分离器过滤
工作原理
发生动力现象时—避灾人员迅速撤离到自救装 臵—解开防护袋—打开通气开关—迅速钻进防 护袋内 压气—减压阀节流减压—新鲜空气充满防护袋 袋内正压力达0.09MPa左右—袋外有害气体不 能进入防护袋内 防护袋为特制塑料通过热合而成,不漏气,阻 燃和抗静电
压风自救系统的构成
压风自救系统可以和隔绝式自救器构成二级自救 系统、即在设臵压风自救装臵(系统)的地点贮备隔 绝式自救器,矿工进入压风自救装臵的防护袋后, 可以在压风(新鲜空气)的掩护下换戴贮备在此地的 隔绝式自救器,作应急自救的接力工具继续撤退到 安全地点。
压风自救系统不足
2、压风自救系统及装臵在井下没有明显标志, 都是深色。因此所有个体自救设施色彩要明亮。如 隔离式自救器外壳、压风自救防护袋、压风管路、 避灾室风门、墙壁等表面色应为白色或黄色,并每 隔一定距离设臵标示牌,牌上标明自救设施的位 臵、数量,便于矿工寻找。
六大系统之供水施救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六大系统之供水施救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各种公共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其中供水施救系统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系统之一。
然而,这些设备长期使用会产生各种问题,为了保障供水施救系统的正常运行,供水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设备检修制度,确保每个设备都能按时进行维护。
供水施救系统设备分类供水施救系统设备包括水泵、水管、止回阀、软管、喷洒器、配电柜等大量设备。
这些设备在供水施救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城市供水的质量和供水出现紧急情况时施救能力。
设备检修周期对于供水施救系统设备的检修周期需要根据设备种类、使用情况以及制造商提供的维护保养手册综合评估。
一般而言,供水施救系统设备的检修周期为3~6个月。
设备检修内容水泵检查水泵的各个部件是否出现异常,包括电机、轴承、密封圈、联轴器和电缆等。
清洗水泵内部及进出口管道,并进行水泵的试运行测试,确保水泵正常运转。
水管检查水管是否没有断裂、变形或损坏,清除管道中的杂物、堵塞物等。
止回阀检查止回阀是否灵活,阀门打开和关闭是否畅通。
软管检查软管是否没有断裂、变形或损坏,并检查软管接头是否紧固可靠。
喷洒器检查喷洒器是否无堵塞、无损坏,喷嘴进出口是否畅通。
配电柜检查配电柜的安全保护装置、电气接线、断路器、控制器等,确保电子设备稳定可靠。
设备检修的定期安排对于供水施救系统设备的检修需要制定定期安排。
具体而言,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设备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安全措施在进行供水施救系统设备检修时,需要注意安全措施。
带电检修时必须停电进行,开工前应检查工具是否合格,是否有用于电工作业的绝缘手套和绝缘靴。
总结为了确保供水施救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不仅需要制定定期检修制度,还需要加强设备故障的事故分析和排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供水施救系统畅通无阻。
六大系统之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之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1. 引言供水施救系统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供水施救系统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生命所需的水源,同时还能够满足消防救援的需要,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
供水施救系统包括供水设施和消防设施两个方面。
而这些设施的管理制度与实践对于促进供水施救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至关重要。
2. 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现状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至今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
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 设备设施安全问题一些城镇的供水施救系统的设备设施老化、损坏、缺乏维修和更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例如,供水管网中存在管道腐蚀、管道破损、泄漏等问题,火灾水池和水源井等设施的防火安全也存在漏洞。
2.2 管理不规范问题供水施救系统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供水施救系统管理机构存在缺乏人员和资金的问题,对于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缺乏规范和标准化的操作。
同时,制度化建设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有些地区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2.3 意识和管理水平问题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意识也存在缺失和不足。
一些地区存在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供水施救系统的全面认识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3. 六大系统之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以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
3.1 管理机制建设应当在本地区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本区域内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和更新。
在机构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流程的规范、标准化和科学化。
3.2 设备设施安全维护针对设备设施的安全问题,建立一套相应的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定期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和解决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
3.3 创新管理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推动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升级。
可以将先进科技应用到供水施救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推广,让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六大系统之供水施救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之供水施救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在城市建设中,供水施救系统是防止城市发生供水事故和为紧急救援提供必要的支持的重要设施。
为确保供水施救系统能够有序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供水施救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管理责任和机构设置网络运行管理制度的实施者应为大型供水企业,应当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该机构应制定并不断改进供水施救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和措施,并定期组织实施。
监测与调度供水施救系统应安装必要的监测控制器和达到要求的水质检测检验、水量检测装置,并能及时反馈系统运行状况、故障情况以及出现异常事件等信息,及时做出处理。
为了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应通过合理的调度和管控,控制供水系统稳定运行。
灾害应急预案在网络运行管理制度中,应当包含相关的灾害应急预案,内容包括:防灾规划、物资储备、应急联动机制、人员应急反应等。
这些预案和措施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尽快投入应急救援。
保养与维护为确保供水施救系统的长期可持续运营,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应重视保养与维护工作。
应对供水施救设施实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检测各种设备、管道、阀门等性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应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记录设备运行状况、检修情况和预防保养措施,以备未来之用。
管理人员的培训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应包含以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该培训内容应涵盖供水施救系统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的重点内容。
只有培养高素质的管控人员队伍,才能确保供水施救系统的高质量运行和应对未来出现的突发状况。
管理信息系统为了准确地掌握供水施救系统的运营情况,网络运行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收集、处理、传输、展示和报告等。
通过建立系统化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供水施救系统的变化,并能及时做出反应。
综上,运行管理制度是保障供水施救系统正常运转的根本。
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设施有助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稳定供水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第218条规定:
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 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 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 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 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 共同一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从《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的若干规定看出,煤矿井下必须建立作为消防和洒水即防 尘的供水管道系统,作为喷雾降尘、煤层洒水、湿式防降 尘措施的供水水源,而发生火灾等灾害时,又作为消防救 灾的供水源。 一般矿井都将消防和防尘用的供水管道合二为一,建 设消防防尘(或洒水)供水管道系统。
用水名称 煤巷掘进机 湿式凿岩机 用水量 (L· s-1) 1.3 0.08~0.10 水压 MPa 0.1~0.5 0.15~0.3 日工作小时 h 8~10 8~10
混凝土配料搅拌机
煤壁注水泵进口 冲洗巷道用给水栓DN25
0.4~0.6
注1 0.4 ~0.6
0.1
0.1~0.5 0.3~0.5 0.2~0.4 0.2~0.4 0.4 主要功能
• 5.4.1系统应具有基本的防尘供水功能; • 5.4.2系统应具有供水水源优化调度功能; • 5.4.3 系统应具有在各采掘作业地点、主要硐室等人员集 中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应急供水功能; • 5.4.4系统应具有过滤水源功能。(具体说明:防尘供水 管道与扩展饮用水管道衔接处或在供水终端处增加过滤装 置,以达到正常饮用水要求) • 5.4.5系统宜具有管网异常报警功能;(水压异常、流量异 常) • 5.4.6 系统宜具有水源、主干、分支水管管网压力、及流 量等监测功能; • 5.4.7 系统宜保护水管管网功能,以防止灾变破坏。
第二节
供水施救系统的组成和基本要求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由清洁水源、供水管网、三通阀门及监 测供水管网系统的辅助设备组成,其中供水管网即消防防尘供 水管道系统主要包括储水池、管道系统及各类阀门。 1) 储水池: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设计规范的要求,应根据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建立地面储水池、井下储水池或同时采用地面和井 下两储水池。储水池的最小容积应能经常保持2oom2的储水 量,并应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开采上部水平的矿井,除地面消水池外,可 利用上部水平或生产水平的水仓作为消防水池。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
13· 1条规定: 6·
井下消防洒水水源,采用地面水源、井下水源或 同时采用地面和井下两种水源,应经济比较后确定。
13· 6条规定: 6· 井下消防洒水管道宜采用消防与洒水合一的枝状 管网,也可以根据巷道布置情况,局部采用环状管网。 在井下消防洒水管道上应设置检修阀与控制阀。布置 井下消防洒水管道时,宜使管道中的水流向与巷道中 风的流向相一致。
第三节 技术要求
• 6.2日常维护要求: • 1.供水施救实行挂牌管理,明确维护人员进行周 检; • 2、周检供水管网是否跑、冒、滴、漏等现象。 • 3、周检阀门开关是否灵活等; • 4、需定期排放水,保持饮水质量。 • 5、可以利用技术等手段定时检查 • 6、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相应的处理。
第三节 技术要求
• 6 安装及日常维护要求: • 6.1 安装要求:
• 7)单独供水施救系统,一般主管选用DN50,支管选用 DN25。 • 8)饮水阀门高度:距巷道底板一般1.2m以上。 • 9)饮用水管路,埋设深度50cm以上。 • 10)饮用水管路尽量水平、牢固,安装。 • 11)供水阀门手柄方向一致。 • 12)供水点前后2m范围无材料、杂物、积水现象。宜设 置排水沟。
c.水喷雾隔火装置设计用水量,应按布置喷头 数量累加计算,喷头出口压力为0· 2MPa,工作时 间为6h。
d 防尘设施用水量、所需水压、日工作小时按 表1提供的参数选取。
表1井下用水设计用水量、水压、日工作小时数
用水名称 防尘用喷雾装置 用水量 (L· s-1) (0.03~0.08)n 水压 MPa 0.3~0.5 日工作小时 h 10~12
4~5
8~16 6 1-2 1-2 1~2
装岩前洒水及冲洗顶帮DN25 0.3~0.5 装岩前洒水及冲洗煤壁DN25 0.3~0.5 锚喷前冲洗岩帮DN25 0.3~0.5
3) 供水管道: 在设计井下供水施救管路时,应遵守下述要求: a.计算秒流量时,只计算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的各种设施 的用水量; b.应保证最边远的不利点的用水量要求与相应的水压,并 适当留有余量;
第三节 技术要求
• 5.2 环境条件 • 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煤 矿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 a)环境温度:0℃~40℃; • 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 • c)大气压力:80kPa~106 kPa; • d)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 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第152条规定: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 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主要运输巷、带 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 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 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 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装支管和阀门。防尘用水 均应过滤。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试行) 的规定
1、煤矿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安全避险的需求,建设完 善供水施救系统。 2、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有井下水 源的,井下水源应与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地面水池应 采取防冻和防护措施。 3、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 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4、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 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 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5、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 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放炮用强喷雾装置 (0.2~0.3)n (0. 3~0.4)n 移动液压支架 强喷雾装置 (0.1~0.3)n 放顶煤强喷雾装置 (0.1~0.15)n 综采机组内外喷雾 1.3~2.0
0.3~0.5 1.0~2.0 1.0~2.0 1.0~2.0 0.1~0.5
1~2
10-12 4~8 8~10
表1井下用水设计用水量、水压、日工作小时数
用水量计算及有关参数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井下消火栓用水量为5-10升/s,其消火栓用 水量大小应根据矿井生产能力与井下火灾危险程 度确定。每个消火栓的设计流量应为2.5升/s,消 火栓出口压力应为0.35-0· 5MPa,火灾延续时间 应为6h。
b.自动喷水灭火装置设计参数应按下列各值选 取:喷水强度为8升 /(min.m2),保护巷道长度为 14-18m,喷头出口压力为0.1-0.2MPa,火灾延 续时间为2h。
第一节
规定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中指出:建设完善矿井 供水施救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在矿井发生灾变时,为井下重点区域 提供饮用水的系统,包含清洁水源、供水管网、三通阀门 及监测供水管网系统的辅助设备。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设完 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除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 通及阀门外,还要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 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 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
4) 水质: 井下供水施救用水水质应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范》的要求: a.悬浮物含量<30mg/L; b.悬浮物粒径<0.3mm;
C .PH值6.5-8· 5;
e.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F.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第三节 技术要求
供水施救系统的分类
4.2.1按系统结构分类 a)独立式;独立水网系统 b)与防尘供水系统一体; c)其他。 4.2.2 按功能分类 a)非连续监测式; b)连续监测式; c)其他。
井下防尘用水的调节储存量,应按最大
小时用水总水量的2h计算。一且发生火灾, 专用井下供水施救储水池的出水管能够自动 地由平时出水状态切换成消防时的出水状态。 如果井下储水池与地面其他水池合建时,除 要消除负压影响外,还应保证上述要求的实 施。
2)用水量: 井下消防用水量包括消火栓用水量、自动喷 水灭火装置用水量、水喷雾隔火装置用水量以及 其他消防设施用水量。
c.管壁厚度、各类支架强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管件、阀门、 消火栓等应与所在管道压力相一致;
d.采用静压供水时,对局部压力过高的管段、宜采用降压 水箱、减压阀等方式进行减压; e.各种设施进口处压力超过该设施工作压力时,宜采用减 压阀、节流管、减压孔板等方式进行减压;
f.管道接口应采用牢固耐用,便于拆装的接口管件。
第三节 技术要求
• 5.1 一般要求
• • • • • • • • 5.1.5 装置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5.1.6 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5.1.7 装置的外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5.1.8 装置应具有减压、过滤、三通阀门等功 能。 5.1.9 饮用水质用应符合CJ94-2005的规定。 5.1.10 供水水源应需要至少2处以确保正常供水。 5.1.11 供水施救。供水应保持24小时有水。 5.1.12 避灾人员在使用装置时,应保障阀门开 关灵活、流水畅通。
从安全避险的一大设施而定,146号文对该系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一是敷设的范围应更广泛,能适应救灾的需要, 二是可靠性应更高,整个管道系统应具备更强的抗灾变能力, 即使在灾变中受到强力冲击,也能保证其完好性,三是功能 应更齐全,作为供水施救系统,不但在救灾时发挥提供灭火, 抑制瓦斯煤尘爆炸强大水源的作用,而且也可以作为向被困 人员提供饮用水,输送营养液等救生物品。
第三节 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