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合集下载

西方社会学理论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30道总结

西方社会学理论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30道总结

《西方社会学理论》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Q1:孔德作为实证社会学的开创者,他对于功能主义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早在社会学创始之初,孔德和斯宾塞在构建社会体系时就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把社会看作与生物有同样或相似的运动机理的有机体。孔德把社会看作是一种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规律的整体,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之间具有一种“普遍和谐”。孔德的社会学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作为整体应该如何,思考怎样重组社会才能使社会免于动荡和混乱。在这样的基础上,孔德描绘了重建法国社会和一般人类社会的宏伟蓝图:建立一种道德共识,建立“人道教”,相信科学而抛弃信仰和教条。因此,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前者研究社会的秩序或结构,后者研究社会进步或变迁。不过孔德的社会学仍然是哲学似的运用演绎似的方式阐发对科学、社会以及两者关系的哲学思考。真正完成社会学学科化的是另一个思想大师杜尔干。//社会学创始人A.孔德致力于将社会学合法化,他使用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当时已经备受推崇的生物科学(与达尔文等有关)中借用术语。他认为在社会有机体中,家庭是细胞,阶级(阶层、群体)是组织,城市和社区则是器官。//社会静力学(socials statics)一、社会静力学的研究对象。社会静力学是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学科。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平衡和和谐被打破,就会出现社会病态,社会革命和动荡就是社会病态的具体表现。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的一个基本问题。(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孔德强力反对把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元素,而是把家庭看作基本的社会单位。这充分体现了他方法论中的整体性观点,认为社会具有个人所不具有的性质,而且社会会影响个人的情感和行为。(2)人性假设。人性具有三重品质,由情感、活动和才智构成。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决定着人的行为,具有利己主义和为他主义两个纬度。活动是人们生活的主题,包括军事阶段和工业阶段两个纬度,分别处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智是人们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认识。孔德尤其强调了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用利他心来抑制利己心,达到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谐。三、家庭。1.家庭和个人: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具有整体性的性质,在家庭中,个人的利己主义受到了控制,达到了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和谐。 2.家庭和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形成部落,部落形成民族,是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2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

(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方法论关系主义

2、《否定的辩证法》

3、交往行动

4、符号权力

二、概念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生活世界和主体间性

2、社会性别(Gender和性别(Sex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

1、简述吉登斯对“结构的二元性”的基本看法。

2、简述布迪厄对“场域与惯习”关系的基本看法。

3、简述现象学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四、论述题(共20分

试在叙述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的基础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

-----------------------------------------------------------------------------------------------------------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安东尼·吉登斯)【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安东尼·吉登斯)【圣才出品】

第四章安东尼·吉登斯

一、名词解释

1.吉登斯

答: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结构化理论的建立者。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对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一整套研究路径。他认为,结构是指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和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研究是当今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2.结构二重性

答:结构二重性是吉登斯在研究行动和结构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具体是指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又改变着结构。行动与结构之间这种相互依

持,互为辩证的关系反映在处于时空之中的社会实践中。

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社会静力学: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秩序,整合的纽带:家庭、语言、分工和宗教

2、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主要用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4、形式社会学: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社会交往的模式”。

5、理想类型: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的建构,既源于现实社会,又不等同于现实社会。这种类型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因此是一种理念,它代表的某种或某类现象是接近于典型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典型,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只能于之近似,不会同其完全一致。是一种乌托邦。

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识工具,也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

6、个人魅力型统治:统治是建立在对具有出色的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

7、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科层制的基本单位是职务或职位,这些职务或职位按照规则、功能、文件以及各种强制手段组织成层级的形式,分科执掌、分层负责。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

8、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

9、有机团结:它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

10、模式变量: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他又独特的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绪论

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柏拉图: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他明确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他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包含着分工与不平等的统一体。

亚里士多德: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政治学》《国家篇》(填空)2.社会契约论(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卢梭)

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的产物”。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契约论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和《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中》分析了财产的起源及其分工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关系。卢梭特别强调社会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人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个人利益被融合为一种普遍的共同意志。

孟德斯鸠:认为社会是一个以客观结构构成的自然体系,而不是以集个人意志而形成的普遍意志为基础的神秘的有机体。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它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工业社会观”

实证主义主X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与思辨哲学。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工业社会一词是圣西门创造的。他认为,封建社会是好战的,工业社会是和平的。圣西门认为社会是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即工业阶段)具有以下特征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6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6

22. AGIL框架(帕森斯)

行动系统的基本制度化结构是由这一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决定的。帕森斯提出四个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功能要求。这就是A(适应)G(达鹄)I(整合)L(维模)。这四项要求是任何行动系统(包括社会系统)都必须满足的。

①适应,是指系统必然同环境产生一定关系,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或者说,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

②达鹄,系统的目标是指某种期望状态。任何行动系统都具有目标导向,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

③整合,任何行动系统都由各个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的发挥效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

④维模,又叫潜在模式的维持。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即互动中止期间,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的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照常恢复互动关系。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在潜在状态的模式。

每个系统都可以相应的划分为四个子系统,最一般的行动系统是通过下述四个子系统来满足其功能需求的:

(1) 行为有机体的生物特性决定着系统适应问题的性质,并为满足适求性功能需求提供基本能量。

(2) 人格系统包括个体的动机、欲望和目标,行动系统的达鹄要求的满足正是在聚合和调节个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的。

(3) 社会系统是由各个行动单位通过制度化关系连接而成的,因此满足着行动系统的整合要求。

(4) 文化系统中所包含和保存的价值规范为整个行动系统提供着基本模式,从而实现了维模功能。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 章节题库 (阿列克西 德 托克维尔)【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 章节题库 (阿列克西 德 托克维尔)【圣才出品】

第一章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一、名词解释

1.民主(托克维尔)

答:托克维尔笔下的民主概念复杂,包括具有公民自由和广泛选举权的代议制度;人民主权的政治形式;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层民众政治;乃至类似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的政治体系等。但托克维尔注重的“民主”主要是现代特有的一种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

2.公民教育

答:公民教育是指掌握政治生活的技艺,培养公民积极合理地运用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德行可在政治权利的日常运用中逐步养成。公民拥有权利,却不可肆意放纵,自由首先在于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合法追求和支配个人利益。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如何运用自由,如何尊重他人的自由,如何自由地合作和服从,才能避免驯服于专制。总之,只有自律并能互敬合作的公民才能组成健全的社会,造就强大的国民。

3.旧制度

答:旧制度是中世纪封建制度日渐衰落和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两种趋势的混合。它不是指一种社会状况,而是指一种社会状况的危机,不是指旧有的封建社会或贵族社会,而是指已经在多种相互矛盾的准则下陷于分崩离析的这个社会的晚期阶段。这种社会转型加剧了法国社会基本矛盾,促成大革命爆发。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论美国的民主》。

答:《论美国的民主》:

(1)主要内容

《论美国的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表达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

西方社会学简答题

西方社会学简答题

简答题

1.默顿是怎样批判结构功能主义?

答: 默顿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对宏观结构功能主义原则的批判: 首先,默顿批判了“社会功能的统一性”原则。其次,默顿批判了“普遍的功能主义”。再次,默顿还批判了社会功能不可缺少性原则。默顿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批判的核心精神是: 强调中程结构功能分析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否定宏观结构功能分析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2.简述默顿提出的中程功能分析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 建立在个别性和相对性基础上的中程功能分析原则,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程功能分析方法是一种考察和解释社会行动及其后果的战略,即关于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基后果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的理论体系。第二,中程功能分析形成的理论应当有经验材料支持,仅靠概念演绎和逻辑推理形成的理论是不可靠的,应当到中程功能分析的批判和抵制。第三,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中程理论,关键看它能否作为“产生经验的假”。第四,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不关心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

3.翟曼斯是怎样论述群体凝聚力的?

答: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来论群体凝聚力问题。在他看来,群凝聚力强弱首先是由成员获得报酬的途径决定的。凝聚力较强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内部获得的报酬较多,包括成员之间的互相赞许都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这时,成员遵守群体的规范和制度就不必支付较高的成本,成员的向心力和群体的凝聚力都会不断增强。凝聚力较弱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外获得报酬较高,由此而把成员的洼意力转移向外,而对群体的向心力和群体成员的凝聚力都将减弱。与此同时,群体规范和制度的坚持就会遇到较大困难。因为群体成员从外部可以获得较高报酬,而当成迫于群体内部压力而遵守维护群体的规范与制度、维护群体的团结时,他们降低对外部报酬的获取,那么就意味着他们以较高的成本来被迫维持群体的团结。而成员为维持群体团结付出的成本越高,群体凝聚力的强度和持续性都将越来越弱。群体凝聚力还与成员在群体内活动获得的报酬与他个人独立活动获得报酬的差别相关。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一,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库利)

2. 镜中我(库利)

3.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

4. 科层制(韦伯)

5. 法理权威(韦伯)

6. 传统权威(韦伯)

7. 感召权威(Charisma),(韦伯)

8. 方法论个人主义(韦伯)

9. 理想类型(韦伯)10. 资本主义精神(韦伯)11. 解释性理解(韦伯)12. 社会行动类型(韦伯)13. 新教伦理(韦伯)14. 社会压制模式(达伦多夫)15. 强制性协调组合(达伦多夫)16. 利益团体(达伦多夫)17. 社会均衡模式(达伦多夫)18. 权威结构(达伦多夫)19. 社会结构(帕森斯)20. 行动系统(帕森斯)21. 模式变量(帕森斯)22. AGIL框架(帕森斯)23. 进化共相(帕森斯)24. 社会行动单元(帕森斯)25. 利己型自杀与利他型自杀(杜尔克姆)26. 社会解组(杜尔克姆)27. 控制比较法(杜尔克姆)28. 失范(杜尔克姆)30. 社会整合(杜尔克姆)31. 集体意识(杜尔克姆)32. 唯社会论(杜尔克姆)33. 交换与地位(霍曼斯)34. 交换与权力(霍曼斯)35. 公正性期待(霍曼斯)36. 前台与后台(戈夫曼)37. 戏剧论(戈夫曼)38. 反功能(默顿)39. 潜功能(默顿)40. 功能分析范式(默顿)41. 情境界定(托马斯)42. 权力精英(米尔斯)43. 报酬类型(布劳)44. 安全阀(科赛)45. 精英循环论(帕雷托)46. 主我与客我(米德)

二,简答

1. 简述杜尔克姆社会学方法原则的“唯社会论”特征

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考试题型:单选1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4个,论述1个

第一编:古典社会学理论需要了解的知识要点

1.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人称“社会学之父”。

2.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主要包括: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研究方向上,他注重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变化;在社会与个人关系上,主张个人优先于社会;在社会进化模式上,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具体类型是不同的。代表作有《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社会学原理》。

3.涂尔干提出的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四个:

第一,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第二,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涂尔干将正常现象定义为: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其他事实则是病态现象。在此基础上,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现象。

第三,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他认为判断一种社会现象是正常还是病态,应该将其放入一定的社会类型里来考察。

第四,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

4.理解涂尔干提出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概念?

机械团结是一种由于彼此相似而形成的团结,以同质性为基础。当这种团结主宰社会时,个人之间没有分化,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似,个性湮没在集体意识之中。

有机团结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以异质性为特征,因此,有机团结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

5.有关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的内容?

社会分工的功能:常态分工促进社会团结;变态分工(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不协调的分工)对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如社会不平等、阶级冲突等)。

社会分工的原因:社会密度和社会容量的增大即人口的增长。

6.涂尔干的自杀论中关于自杀的社会原因和社会类型?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运动[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发展的趋势是组织化和一体化,不同于以往的隔离与零散状态,组织化的和一体化的社会运动更具有社会影响力,它超出时空、阶级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使得社会运动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更能达到社会运动的初衷。

2.阶层性贫困[中央财经大学2013年研]

答: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3.城市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

答: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4.新社会运动[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运动是一种有众多社会成员参加的,有明确改变社会的目标的集体行动。新社会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新社会运动与传统的社会运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注入了新价值观,新运动方式,运动的支持者也有别于以往的和平运动方式。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1、宗教社会学:sociology of religion is primarily the study of the practices, social structures, historical backgrounds, development, universal themes, and roles of religion in society. There i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ecurring role of religion in nearly all societies on Earth today and throughout recorded history.主要研究社会中的实践、社会结构、历史背景、发展、普遍主题和宗教作用,特别强调宗教在当今地球和整个历史上几乎所有社会中的反复作用。

4实用主义Pragmatism is a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centered on the linking of practice and theory. It describes a process where theory is extracted from practice, and applied back to practice to form what is called intelligent practice. Charles Sanders Peirce initiated and developed modern forms of pragmatism, along with later twentieth century contributors, William James and John Dewey.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4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4

14. 社会压制模式(达伦多夫)

在“什么使人类结合为社会”问题上,认为社会秩序建立在压制基础上的,形成了社会压制模式。达伦多夫将社会压制模式的基本要素概括为四个基本假定:

①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现象。

②凡有社会生活的地方就存在着冲突,冲突现象可以加以疏导和控制,可以暂时被压制,但无法彻底消除。

③社会中的每一要素都可能促进社会变迁,破坏社会整合。

④每个社会都以其内部一部分成员压制其他成员为基础。

达伦多夫强调,压制模式并不比均衡模式更正确,之所以特别重视它是因为他对社会实体的那些经常遭到忽视的侧面——变迁、冲突、反功能和压制——给予极大关注。

15. 强制性协调组合(达伦多夫)

强制性协调组合是指一切具有权威结构的社会成员的结合形式。

达伦多夫认为,冲突起源于权威地位的缺乏,因此,权威结构是形成冲突集团的最终原因。在强制性协调组合中,权威地位的分配不可能像收入或声望的分配那样形成逐渐过渡的续谱,只能依从两分法,即各个地位或者被赋予权威,成为统治地位,或者是完全丧失权威,成为服从地位。这样,一个强制性协调组合就有两类人组成,一类是统治者,一类是服从者,社会冲突就在他们之间产生。

达伦多夫不否认各个统治地位所拥有的权威在程度上的差异,但他认为,对于分析团体冲突现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理论上强调拥有权威和丧失权威之间的界线,这一界线直接来自权威概念的定义,即权威是统治和服从两类人的结合。

达伦多夫强调,对团体冲突进行分析的基本单位只能是强制性协调组合,而不是整个社会。因为权威只有在这一基本单位中才呈现出清晰的分化层次,而在全社会范围,由于社会成员往往参与多重组合,从而拥有多重角色,一直无法确定其权威地位。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社会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2、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3、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它是一种深入研究的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想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4、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5、人口数量:是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6、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7、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8、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是对神的敬畏与信仰。宗教有负功能,也是正功能。宗教正向功能有:①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②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③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9、文化融合: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

10、文化冲突: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1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

能动调适的统一的社会过程。

12、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就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就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与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与谐。在孔德瞧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与谐的关系,就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就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就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她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与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就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与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她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与团结的功能。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费尔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

一般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就是由三级结构构成的: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与哲学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联系与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形式社会学。

3、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

价值相关性就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与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价值中立性就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此外,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机构的区分。

4、科层制(韦伯)

科层制就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确切的说,就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首先,韦伯对科层制管理机构的构成作了如下说明,她指出管理班子在最纯粹的类型中就是由这样一些官员组成的: ⎺她们人格上就是自由的,并且仅仅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

α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

β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

χ根据合同,从而原则上就是以自由选择为基础,并按照专业熟练程度进行职务聘任,严格说来,应当就是通过考试来确定,并以文凭来鉴定其专业熟练程度;

δ具有以货币形式付给的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

ε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φ按照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而不就是按照上司的印象来决定一个人的升迁;

γ管理者并不因其所履行的职务而具有任何特权,她们也不应占有生产资料;

η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与监督。

韦伯指出,纯粹科层制的、文牍式的管理,在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与可信性上,以及在对一切对象的可计算性上,都可以达到技术上完善的程度。也就就是说,科层制的管理按客观标准来瞧,在功能方面就是严格合理的,它作为客观的服务机构与管理机构,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不带有任何个性化色彩,而仅仅奉行法律程序与公务原则。在韦伯瞧来,科层制就是一种只追求技术效益,不受任何个性因素干扰的组织管理形式。

韦伯指出,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就是形式合理的原则,即技术与效益的原则,严格排除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与价值。但这不就是说,这种纯粹技术统治不为其她的某种利益与目的服务,实际上,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总就是服务于一定利益与目的的。

任何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都必然与不可避免的就是科层制,这一点就是韦伯一再坚持与强调的。在她瞧来,科层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要想使科层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发挥功能,又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科层化。

8、方法论个人主义(韦伯)

在韦伯瞧来,社会学研究人的行动,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行动之所以就是有意义的,就是因为某个或若干个行动者将其主观意义与其行动联系起来,不论这种行动表现为对某件事情的放弃或就是对某件事情的忍受。韦伯还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就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就是“真实的”那种意思,而就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在韦伯瞧来,社会行动之所以就是可理解的,就是因为个人赋予其行动的主观意义就是可以理解的。

12、社会行动类型(韦伯)

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进行了区分。她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目的合理的行动。这种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她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目的与取得成效。

α价值合理的行动。她表现为对纯粹自身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无论这种价值就是表现在伦理上、美学上、宗教上还就是表现在其她方面。这种行动并不考虑有无现实的成效。

β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即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与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

χ传统的行动。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

总之,在韦伯瞧来,现实中的社会行动就是极为复杂的,很少只表现为某种单一的形式,而往往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混合。所以说,现实中的行动只就是近似的与上述四种纯粹类型相符。她同时指出,任何分类法都不能穷尽现实中的社会行动。

25、利己型自杀与利她型自杀(杜尔克姆)

杜尔克姆对自杀现象作类型划分时,采用了溯源学的分类方法,对自杀现象将群体自杀率分为三大类型。

利己型自杀:

通过对不同宗教教派在自杀率上明显差异的分析,杜尔克姆提出她的理论假设:群体整合程度不足就是导致利己型自杀率上升的条件。

整合性强的社会群体通过共同的规范与强有力的权威控制着成员的四项行为,使成员完全归属于群体。在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得到群体的保护与支持。因此群体的整合就是遏制成员自杀倾向的社会因素。相反,个人主义的兴起增强了个人的独立性,消弱了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与控制,降低了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松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挫折或不行被瞧作与她人无关的私事,不可能指望得到群体的援助,这使得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绝望而难以自拔,进而采取自杀以求解脱。

利她型自杀:

利她型自杀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就是义务性自杀。这类自杀并非出于自愿,也不就是个人享有的权利,而就是群体强加给个人的义务。第二种表现就是负疚性自杀。如果群体对成员抱有很高期望,同时成员对群体怀有强烈的归属感,那么,在成员辜负了群体期望时,就会感到强烈的耻辱与自我价值的丧失,从而选择自杀向群体谢罪。义务性自杀与负疚性自杀并不意味着个人在群体中受到孤立或处于某种有利状态,而就是表明个人完全献身于群体,服从群体意志,为了群体利益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它们绝不就是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的反映,而就是一种忘我精神或利她主义的表现形式。

利她型自杀的原因就是社会过度整合。

28、失范(杜尔克姆)

由于分工的增长而引起社会结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又没能及时跟上,导致社会调节发生故障,无法维系人们之间的联系,不能有效的控制人们的欲望与行为的状态,称为“失范状态”。应当强调的就是,失范状态主要就是指社会联系丧失了必要规范调节这样一种社会结构性质,而不就是指个体层次的某种心理状态。

29、社会事实(杜尔克姆)杜尔克姆把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称为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在她瞧来,正就是这些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构成了社会。因此,杜尔克姆把这些社会事实视为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她认为“社会事实就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这就就是说,社会事实就是这样的一种独立存在,尽管它们常常分布在个体身上或采取个体的形式但决不能把它们等同于纯粹的个体事实。对杜尔克姆来说,一种思想与一种行为,如果仅仅发生在单独的个人身上,不能算作就是社会事实,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或过程成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与行为时才获得社会事实的性质。

社会事实与纯粹个体事实的区别主要表现于以下方面:

⎺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体身外,因而不同于那些存在于个体身内的生理的与心理的现象。

α社会事实对个体具有强制性。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体身外,而且对个体施加各种形式的影响,如引导、赞赏、规劝、非难、禁止等。“某种类型的思想或行为,不仅存在于个人身外施于个人,而且它们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不稳个人就是否服从,而用一种强迫及压制使个人服从。”而如果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成功的将相关的社会事实内化成为自己的主观意愿,那么她很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强制作用,但这不意味着强制作用的小时。一旦人们试图某些社会事实加以地址,表现出不服从,这种强制力量就立即以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方式显示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β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社会事实就是全社会成员共有的特征,而不就是个别人的特征。一类现象就是不就是社会事实,在某种成都上可以通过考察这一现象在社会中的扩散程度加以确定。这里有必要对普遍性与共通性加以区别。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有的某种特征或行为方式,如果不就是由于各个人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则不具有超越个体形式的独立性。这类所有个体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可以称为共通性,它们不属于社会事实。只有那些建立在社会生活整体基础上,由社会整体所塑造与形成的一种特殊力量,使人们不得不产生同样的思想与行动,才可以被称为社会事实。

在杜尔克姆瞧来,社会事实,即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仅仅由有限的一组现象构成。这种现象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1) 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那些物质性社会事实共同构成了社会的“解剖结构”。对这类社会事实的研究构成了社会形态学。

(2) 社会生理学。“集体意识”或“集体表象”等非物质性社会住处出在社会铸钢哦中发挥着各自独有的功能,维持或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会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体意识构成了社会的“生理结构”,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社会生理学。

所有的社会事实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不可能就是单独个体的属性,而只能就是一种集体的属性。尽管组成社会的个体可能因生死去留而不断更替,但社会事实却不受个体变化的影响,依旧保持其稳定、独立的性质。只有发生了社会整体层次上的变化,社会事实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30、社会整合(杜尔克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