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_地形因子对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
地形与降水分布的关系
地形与降水分布的关系地形和降水分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地形的高低、起伏不平以及地势的坡度等因素都会对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起伏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差异。
首先,地形的高低对降水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高山地区往往能够产生更多的降水。
由于高山的地势高出平原,空气流经高山地区时会受到阻碍,形成强制上升气流,进而导致空气冷却和降水的形成。
这也是为什么高山地区往往是云雾缭绕、降水丰富的原因。
其次,地势的坡度也会对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地势较陡的山坡有助于形成强制上升气流,从而增加降水的机会。
而平缓的地势则相对较少有这种情况发生,降水量相对较低。
此外,地形的坡度还会影响水分的积蓄和流动,从而影响降水分布的形成。
此外,地形的起伏对降水分布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脉和高地,由于地形迅速变化,造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这导致了气流在地形变化的作用下,出现湿润和干燥的区域,从而形成降水分布的差异。
另外一个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是地形的遮挡作用。
地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可以阻挡和改变气流的传播路径。
在山脉之间的山谷中,往往会出现挡风的效应,从而导致空气上升和降水的形成。
而山脉的背风面则相对相对干燥,降水量明显较少。
总之,地形和降水分布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都对降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高山地区和地势较陡的山坡能够形成强制上升气流,从而增加降水的机会。
而平缓的地势和地形的背风面则相对干燥,降水量相对较低。
此外,地形的遮挡作用也会导致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差异。
因此,在了解地形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降水分布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制定农业种植计划以及开展防灾工作。
地理地形因子对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空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
通信作 者简介 : 毕硕本 , E — m a i l : b i s h u o b e n @1 6 3 . t o m 。
选 用长 江 中下游 平原 分 辨 率 为 5 k m X 5 k m 的
2 9期
郭
忆, 等: 地理 地形 因子对长江 中下游平原 降水 空间分 布影响的估算 和分析
第1 3卷
第2 9期 2 0 1 3年 1 0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l _ 1 3 N o . 2 9 0 c t .2 01 3
1 6 7 1 — 1 8 1 5 ( 2 0 1 3 ) 2 9 — 8 5 5 5 — 0 6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分 有利 , 是全 国粮食 主产 地 。经 济 发 达 , 有上海、 南 京、 武汉 等大 城市 以及 苏 州 、 南昌、 长 沙 等 中等 城 市 群 。下 图所 示 为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数 字 高 程 模 型 和
气象数据站点分布图。
1 . 2 数据 选择
研究方 向: 气象信息融合 。E — m a i l : me g u o y i @1 6 3 . c o m。
区域水 资 源 分 析 、 旱 涝 灾 害 预 警 管 理 等 具 有 指 导
意 义 ] 。
4 月、 7月、 l O 月的降水空间分布与地理地形及风 向
因子 的关 系进行 分析 、 验证 与讨 论 。
国 内学者 刘 艳 群 等 用 主 分 量 分 析 法 对 珠 江
流域 1 9 5 4~2 0 0 3年 5 1个 站 点 月 降 水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得 出 了珠江 流域 4~ 9月 份五 种 主要 降水 空 间分 布 形态 ; 刘 刚等 采 用 克 里格 插 值 法 对 澜 沧 江 流 域
初中地理_中国的降水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引导语: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对于中国的降水特点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的降水分布。
二、探究新知——降水的分布自学分析:看课本P36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在图中,(1)用铅笔描出主要等降水量线(老师先示范一下,画1600mmm), (2)并找出我国年降水量大于1600毫米、小于50毫米的地区?(3)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4)影响因素?5分钟思考后,小组交流学习。
小组代表总结结论,得出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提问引入:我们了解了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下面我们来看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完成《填》P14,归纳降水的季节分布。
(1)季节变化(2)降水的年际变化简述年际变化概念,出示我国北京年降水量变化极值图。
归纳年际变化_____,给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归纳运用:学习了中国降水的分布,通过显示几个地方的民居,思考这些民居反映了当地的降水有什么特点?降水集中在________月 南方雨季开始____,结束____,雨季_____ 北方雨季开始____,结束____,雨季_____干湿地区自学学习:读课本p37,回答:1、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______2、如何判断一个地区是干燥或湿润?3、我国有哪些主要干湿地区?归纳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并思考东北部分地区降水不多,为什么是湿润区?探究:对照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经过什么山脉、河流?善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与1月0℃等温线大致重合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3、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4、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图片,根据生活实例,猜测连线干湿地区的民居、植被、农业。
高考地理简析影响降水分布及因素
高考地理简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而通过对降水的空间分布(如,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的分析判断,来说明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分析是重要的考点,因此对降水分布及其因素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气压带或风带)、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大气环流(季风)、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由于降水知识综合性强、空间跨度大,因此降水的分布和成因分析也就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对降水知识的拓展分析,有助于降水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化解。
一、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及分布规律的关系如下: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终年高温多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降水少;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风带→终年温和湿润;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轮流控制→一年中分湿季和干季;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轮流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结合气压带、风带: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二、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根据中国年降水量图可知,东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线800mm,西北非季风区<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主要是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例如,山东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省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50~920毫米之间,全省年平均约710毫米,与同纬度内陆省份相比为降水较丰富的省份。
分布规律是:南部多于北部,东南沿海多于西北内陆,其等降水量线多成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三、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海陆位置即距海的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就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自沿海向内陆递变(如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
层气 流在 山脉 附近 形 成 阻塞 ,会 加 强其 上 层 气 流 的 抬升作 用 (图 lb);此 外 ,还 可 能 在 迎 风 坡 处 因蒸 发 冷却 产生 下 坡 风 (图 lc)。在 图 1d中 ,绕 山 气 流 在 背风坡 处 汇合产 生 辐 合 上 升 ,也 是地 形 降水 的一 种 机制 。在 向 阳坡 面 ,由于 太 阳辐射作 用 ,会产 生类 如 夏季 下午 山 区 的雷 暴 降 水 事 件 (图 le)。对 于 不 稳 定 的大气 层结 ,遇 山气 流 被 地 形 抬 升 至 自由对 流 高 度 以上 时会 继续 上 升 ,通 过 影 响 相关 的 云微 物 理 过 程产 生对 流 降 水 (图 1D;这 种 机 制 可 能 单 独 发 生 , 也可 能在层 状 云 中发生 。最后 还有 播种 一供 给 云降 水机 制 ,产 生 于 较 小 尺 度 的 山 脉 上 (图 lg)。2007 年 ,廖 菲 等 ]通 过 回顾 国 内外有 关 地 形 对 降水 的研 究 ,对 地形 降水 的相 关 问题做 了较 为全 面 的总结 ,重 点详 细分 析 了地形 对气候 尺度 、天 气尺 度 、中尺 度及 对流性 天 气系统 降水 变化 的影 响 。
分析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地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分析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 分析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3. 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来分析降水分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难点:如何分析降水分布图,理解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地图分析法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不同的降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形成和类型。
2. 提问:你们对降水有什么了解?降水有哪些类型?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如雨、雪、冰雹等。
2.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降水分布图,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些典型的地区,分析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等角度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课时降水的概念、类型和降水分布的规律。
2. 提问:降水对地形和气候有哪些影响?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降水对地形的影响,如侵蚀、沉积等。
2. 讲解降水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三、地图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世界降水分布图,分析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理解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具体影响。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降水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对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气象学、水文学等领域的热点。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更加显著。
近10年来,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首先,研究表明中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对区域降水具有明显影响。
由于西南地区地势高低起伏明显,山脉层峦相连,形成了复杂的地形格局。
这种地形格局会影响到水汽的输送和抬升,从而影响降水分布。
研究发现,西南地区的山脉作为水汽的障碍,会导致山脉背风面的地区相对较干燥,而山脉风ward面则相对较湿润。
此外,山脉的升腾运动也会导致在山脉背风面形成降水阴影区。
因此,对于西南地区降水的预测和灾害防治,必须考虑地形的影响。
其次,中国东北地区也是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东北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山系相对较少,但其地处高纬度地区,地表则以平原为主,且东北地区与海洋的接触较多。
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地形会影响到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交汇,从而导致降水的形成。
特别是在冷空气南下、暖湿气流北上交汇的冬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尤为显著。
东北地区的山脉、丘陵等地形过程会形成对流云和不稳定空气的抬升,进而促使降水的发生。
因此,了解东北地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机制,对于冬季降水预测和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西部地区的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尤其是青藏高原的地形对西部地区降水具有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其高海拔和复杂的地形格局使得其成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地形对季风气候具有显著影响。
青藏高原上空的暖湿气流在微观地形的作用下,发生抬升并形成降水。
此外,青藏高原对季风的调控作用还体现在其对南亚季风降水的调控上。
总体而言,了解西部地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非常重要。
《2024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范文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篇一一、引言地形作为地球上气候和气象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降水过程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不同的地形条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强度,从而影响一个地区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
本文旨在概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降水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二、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1. 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是决定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地貌特征会影响空气的流动和湿度的分布,进而影响降水的类型和强度。
例如,山地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气流上升过程中容易形成降水,而盆地地区由于地形封闭,往往形成局部的气候环境,影响降水的分布。
2. 地表覆盖的影响地表覆盖情况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
植被、水体和土壤等地表覆盖物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特性和水文特性,这些特性会影响地表温度、湿度以及水分的蒸发和蒸腾过程,从而影响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3. 气候带与海拔高度的综合影响气候带和海拔高度的综合作用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
不同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和降水模式,而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导致气温和湿度的垂直变化,进而影响降水的强度和类型。
三、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1. 遥感技术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卫星观测和地面测量数据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空间和时间数据,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在研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大气环流模型、气象预报模型等,可以模拟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降水过程,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实地观测与实验研究实地观测和实验研究也是研究地形对降水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特定地区进行长期的观测和实验,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机制和规律。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出地形因素在降水形成和分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等。
地形对降水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通过影响气流运动和大气稳定度,改变降水的分布模式和强度。
本文将从不同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山脉和降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降水的季节性变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不同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是多样的。
山脉是地形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当湿空气遇到山脉时,空气被迫升高,形成山脉云和降水。
这种现象被称为山脉降水。
山脉降水在山脉的风ward侧是最为显著的,而在背风侧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山脉两侧的降水分布差异。
类似的现象也在其他地形上发生,如高原和丘陵。
高原和丘陵上的地形起伏会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进而影响降水的分布。
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区,由于没有明显的地形起伏,降水分布相对均匀。
其次,山脉和降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山脉对降水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
当湿空气流经山脉时,空气被迫升高,形成山脉云和降水。
这种现象被称为山脉降水。
山脉降水对于山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山区的河流和湖泊都是由于山脉降水形成的。
此外,山脉降水还对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产生影响,后文将详细讨论。
最后,地形对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在季风气候区域,地形起伏会加强季风气流的抬升和降水,导致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更加显著。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南亚季风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季风气流从印度洋吹向喜马拉雅山脉时,空气被迫升高,形成强降水。
这就是为什么南亚季风雨季中,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相反,在季风气候区域的背风侧,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降水量相对较少。
总之,地形对降水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不同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是多样的,山脉、高原和丘陵等地形起伏会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进而影响降水的分布。
山脉降水是地形对降水的重要影响机制之一,它对山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形对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地形起伏会加强季风气流的抬升和降水。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地形既能促进降水的形成,又能影响降水的分布,当暖湿不稳定气流在移行过程中,遇到山系的机械阻障时,引起气流抬升,加强对流,容易生成云雨。
高大地形影响四周大范围降水分布,如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范围广地形既能促进降水的形成,又能影响降水的分布,当暖湿不稳定气流在移行过程中,遇到山系的机械阻障时,引起气流抬升,加强对流,容易生成云雨。
高大地形影响四周大范围降水分布,如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范围广阔。
此外,地形本身各局部降水分布差异悬殊。
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详细表现是什么1. 山脉走向与降水。
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假如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的潮湿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而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潮湿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海洋潮湿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假如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到达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降水较少。
3.地形类型与降水。
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在山地那么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引言: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势特征,包括山脉、丘陵、河流、湖泊、平原、高原等。
地球上的地形起伏不平,这将直接影响到大气环流和降水分布。
本文将对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进行概述,并探讨其研究进展以及实际应用。
一、地形对降水形成的影响1.1 空气上升地形起伏会导致气流的上升和下降,空气上升时,由于气温的变化,水蒸气凝结形成云和降水。
山地以及丘陵地形通常会导致气流上升,因此在这些地区降水较多。
相反,平原地区通常缺乏降水,因为缺乏上升气流。
1.2 局地对流地形影响热量分布和局地对流的形成。
当地形起伏明显时,山地或山谷周围的气流往往会产生局地对流,因此这些地区的降水比周边平坦地区更为集中。
1.3 加强降水地形起伏对降水量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因为山脉的阻挡作用,气流流速减慢,使得水蒸气相对稠密,更容易凝结降水。
此外,山脉还能起到“拦截”云层的作用,导致降水量的增加。
二、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2.1 雨影效应在大气湿度充足的情况下,当湿空气经过一座山脉时,由于山脉的影响,气流上升冷却,水蒸气凝结形成降水。
而在山脉的背风面,降水量会显著减少,形成雨影区。
2.2 山谷风效应山谷通常是相对狭窄的地势特征,当风通过山谷时,空气会因谷底受阻而加速,形成上升气流。
这将导致山谷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
三、地形对降水研究的进展3.1 数值模拟近年来,通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不同地形特征下的大气环流和降水分布,为进一步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3.2 地面观测地面观测是了解地形对降水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设置气象观测站点,可以收集大量的降水数据和地形数据,并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四、地形对降水的实际应用4.1 水资源管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可以为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地形如何影响降水在中国地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涉及大气环流、水汽输送以及地形构造等多个方面。
近10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和数值模型的发展,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就近10年来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地形对降水的基本原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来实现的。
地形起伏使得大气流动产生变化,影响水汽输送、垂直运动以及云的生成和降水形态的分布。
同时地形也会影响大气的稳定度和湍流运动,从而进一步影响降水。
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方法1. 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对比分析,推测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发现一些地形对降水形成和分布的潜在规律。
2. 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数值天气和气候模型,通过改变地形因子,模拟地形对降水的作用,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3. 统计方法:通过对区域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降水的差异性和规律性。
三、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进展1.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地形起伏是导致降水分布呈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
地形对东部沿海地区雨量的增加,以及西部山地地区雨量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2. 地形对降水形态和降水过程的影响:地形使得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
同时地形会影响降水的类型(如对流性或层云性)、雨量强度、持续时间等。
3. 地形对降水的时空耦合影响:地形与降水之间存在复杂的时空耦合关系,不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呈现出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的特征。
4. 地形对降水强度的调节:研究发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降水量方面,还在降水强度上有所调节,即地形使得降水的强度增加或减弱。
综合研究表明,近10年来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的研究进展明显。
通过定性分析、数值模拟和统计方法,揭示了地形对降水分布、形态和过程的影响规律,并对地形与降水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降水的影响因素PPT精品文档
•.
•2
(2)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和引
导的作用。水汽与山脉走向一致,则降水较多;水汽与
山脉走向垂直时,阻挡水汽进入,使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
•3
3.气压带和风带
(1).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温 度不断升高,水汽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 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带盛 行上升气流,在上升冷却的过程中水汽容易达到 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形成降雨,形成多雨区。
(2).迎风岸常受风带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 降水较多;背风岸的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 干燥,降水较少。
•.
•4
4.季风
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 同。
(1).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陆地 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
(2).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 成降水,天气晴朗。
•.
•5
5.洋流:暖流经过的地区降水较多,寒流经过的地
区降水较少。
•.
•6
6.下垫面(地表状况) 下垫面在局部地区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主要是
通过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来影响的。下垫面水汽 含量较多,降水也较多;下垫面海陆位置: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降水越多;距
海越远,海洋水汽越难以到达,降水越少。
中国降水量在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1
2.地形
(1).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迎风坡使含水气流被抬升并 在一定高度上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 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汽 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天气,即雨影区。
地形因子对降水的影响研究综述
地形因子对降水的影响研究综述付超;谌芸;单九生【摘要】围绕地形如何影响降水、地形对降水的增幅影响,特别是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地形对降水的作用主要涉及动力和热力方面,包括迎风坡的阻塞回流、背风涡的生成或加深.地形的起伏通过触发地形重力波的生成,促进天气系统的发展.最后提出,在地形影响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方面,应把更多的数据类型和高分辨率地形相结合,开展数据资料同化研究;气候统计研究方面,应着重开展山地降水的强度、大气环流形势等分析,以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7(040)004【总页数】7页(P318-324)【关键词】降水;地形;影响;研究综述【作者】付超;谌芸;单九生【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3.21+30 引言暴雨是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也是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重点,尤其是受地形影响的山区降水预报更是重中之重(陈明等,1995)。
地形起伏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得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机理研究成为一个难点。
尤其是平原与高原交错的地形往往给暴雨预报带来极大的困难(千怀遂和李明霞,1992;舒守娟等,2006)。
大量的研究结果(柳艳菊等,2012;罗霄等,2013;蒋竹将等,2014;王春学等,2015)表明,在每年的9、10月份,秦岭、大巴山一带容易出现大暴雨中心,这个降雨集中期也称作“华西秋雨”。
除秦巴山区外,江西庐山、安徽黄山、新疆天山等地的天气气候受地形影响也很明显(毕宝贵等,2006;刘裕禄和黄勇,2013;于晓晶和赵勇,2016)。
地形可以通过改变水汽循环的动力、热力、云微物理等效应,进而改变局地气候。
地形不仅可以诱发持续性大暴雨,还具有增幅效应(刘裕禄和黄勇,2013)。
地形对青藏高原丰枯水年雨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青藏高原丰枯水年雨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张 杰1,李栋梁2,何金梅3,王小燕4(1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20;2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31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 730020;41甘肃省气象局,甘肃兰州 730020)摘要:采用高分辨率的3″数字高程模型及青藏高原东部10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5~9月份的降水量资料,根据降水随高度分布将站点分为三类,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40年(1961-2000年)逐年雨季降水量与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开放度等6个地理、地形因子关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三类区域在丰枯水年里的因子系数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此法建立的关于高原降水量与诸因子之间方程的相关性显著,相对误差20%,平均相对误差414%,估算模型的相关系数均通过0105的显著性检验;海拔低于1400m 的第一类区域,主要受地形高度和开放度等局地地形的影响,来改变旱涝年的降水分布特征,海拔高度大于3600m 的第三类区域,主要受开放度和坡度的影响,其他区域主要受地形的海拔、经度和开放度等局地地形的影响;高原季风是影响第三类区域水汽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季风加强时,开放度和经度的影响也随着加强,而坡度和海拔的影响减弱,从而使得水汽的局地性分布特征增强,东西分布差异加大,相应地局地降水分布特征加强,东西差异加大。
地理地形因子影响大气的水汽输送和大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其对空间降水分配的差异。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部;雨季降水量分布;3″数字高程;地形因子;地理因子;丰、枯水年中图分类号:P4261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791(2007)0320319208收稿日期:2006203206;修订日期:20062062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5038)作者简介:张 杰(1975-),女,甘肃民勤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3S 技术应用和陆面过程参数反演研究。
中国降水云云底高度的估算和分析
中国降水云云底高度的估算和分析刘雪梅;张明军;王圣杰;赵培培;王杰;周盼盼【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6(042)009【摘要】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622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降水量、气压、气温、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等日数据及249个气象站点2013年8月25日至9月25日02、08、14和20时数据,利用中国气象局、Barnes和Georgakakos的经验公式来计算抬升凝结高度从而近似降水云云底高度,归纳出中国降水云云底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整体、季节(除冬季外)、小时和降水量等级为Ⅰ级(P<10 mm)、Ⅱ级(10 mm≤P<25 mm)时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没有显著的年际差异.(2)区域差异显著,就四大自然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而言,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降水云云底高度高于平均云底高度,且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其他地区的云底高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3)从季节差异看,春、夏季的降水云云底高度高,冬季的云底高度最低.(4)日变化明显,08时的降水云云底高度最低,14时最高.(5)利用三种算法算出中国降水云云底高度和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7、-0.46、-0.44,中国云底高度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1、-0.81、-0.79,均呈负相关.【总页数】11页(P1135-1145)【作者】刘雪梅;张明军;王圣杰;赵培培;王杰;周盼盼【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3【相关文献】1.中国区域地理、地形因子对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 [J], 舒守娟;王元;熊安元2.中国西北地区雨季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的SVD分析 [J], 魏锋;丁裕国;杨金虎;王若升3.SGR断层封堵性分析及断层圈闭烃柱高度估算 --以中国东部G断块为例 [J], 肖毓祥;龚幸林;贺向阳4.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云底高度计算及演变规律分析 [J], 何小东;李建庭;张乃升5.基于GWR模型的中国中东部降水与海拔高度关系特征分析 [J], 张铭明;李建;甘玉婷;李妮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形因子实验报告(3篇)
研究背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给华东地区的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极端小时降水与地形因子的关系,对于理解降水现象、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华东地区315个气象台站2011—2018年的小时观测数据,根据降水日峰值特征将极端小时降水分为单峰型和多峰型。
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两种峰型极端小时降水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研究结果1. 极端小时降水类型:华东地区极端小时降水分为单峰型和多峰型,分别对应常规年份和厄尔尼诺年。
2. 地形因子影响:- 地形起伏度:在两类峰型极端降水中都为最重要的地形因子,主导区域主要为浙江北部及浙闽山脉北部。
- 单峰型降水:第二重要的地形因子为地形坡度,主导区域位于浙闽山脉东南侧。
- 多峰型降水:第二重要的地形因子为离海岸线距离,主导区域位于沿海地区。
3. 降水机理:- 单峰型降水以午后对流为主,浙闽山脉东南侧地形坡度较大处的对流有效位能值较大,容易促发对流。
- 多峰型降水清晨降水以平流为主,水汽输送明显较单峰型降水大,因此,离海岸线距离对该类型降水有重要影响。
研究意义本研究揭示了华东地区主要地形因子对极端小时降水峰型的影响,为理解极端降水事件的形成机制、预测极端天气事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华东地区极端降水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通过对华东地区极端小时降水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地形因子在极端降水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地形起伏度、地形坡度和离海岸线距离等因子对极端小时降水峰型有显著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极端降水事件的形成机制,为我国华东地区极端降水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第2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地形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我国植树造林、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植物生长状况进行观测和比较,分析地形因子如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规律。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我国的总体地形趋势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地形既能促进降水的形成,又能影响降水的分布。
1.促进降水的形成地形对降水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暖湿不稳定气流在移行过程中,遇到山系的机械阻障时,引起气流抬升,加强对流,容易生成云雨.地形促进降水形成的主要机制是:①山脉对气流的机械阻障,强迫抬升,加强对流,促进凝云致雨;②山地阻挡气团和低值系统的移动,使之缓行或停滞,延长降水时间,增大降水强度;③当气流进入山谷时,由于喇叭口效应,引起气流辐合上升,促进对流发展形成云雨;④山区地形复杂,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容易产生局部热力对流,促进对流雨或热雷雨的生成;⑤山地崎岖不平,因磨擦作用产生湍流上升,也会促进降水。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山地降水量比平原增多,但分布极不均匀。
2.影响降水的分布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十分复杂,大致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高大地形影响四周大范围降水分布,如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范围广阔.另一方面,地形本身各部分降水分布差异悬殊。
(1)高原内部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减因为海拔增加,大气水分含量相对减少.所以在辽阔的高原内部,降水量一般较少,例如,青藏高原内部,年降水量仅70~80mm。
(2)山地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但有一个最大降水量高度,超过此高度,山地降水不再随高度递增最大降水高度因气候干湿而异.湿润气候区,最大降水高度低,降水量也大;干噪气候区,最大降水高度大,降水量少.例如,喜马拉雅山最大降水高度为1000~1500m,阿尔卑斯山为2000m,中亚地区为3000m.在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山脉,或同一山脉不同坡向,不同季节最大降水高度也不同。
(3)迎风坡多雨,为“雨坡”,背风坡少雨,为“雨影”例如,我国台湾山脉,东、北、南三面都迎海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都在2000mm以上,其中台北的火烧寮年降水量多达8408mm.青藏高原南坡迎西南季风,降水量也十分丰沛.恒河下游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年降水量普遍在3000mm以上.世界最多雨的印度乞拉朋齐,年降水量12700mm,最大年降水量达26461.2mm。
中国降水分布及特点
的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 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高原东南边 缘。
降水量 (毫米)
长江中下游地区
进 降水量 (毫米)
9月
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6月 开始早 中国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退 南方 结束迟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南部沿海地区 雨季 西南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雨季长 降水量 (毫米) 5月 10月 1、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东南沿海地区(台、闽、粤、琼大部,浙、赣、湘、桂局部,青藏高原东南部)
结 论 西南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降水量 (毫米)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降水量 (毫米)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4、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西北内陆地区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梅 雨雨
注意六观月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注七意·观八察月
伏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注意九观月察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和山脉阻挡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年降水量超过 1600毫米的地区大多
在 东南沿海地区(台、 闽、粤、琼大部,浙、 赣、湘、桂局部,青 藏高原东南部)
降水量 (毫米) 16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到各格点的高程、 经度、 纬度及坡度、 坡向和遮蔽 度 . 遮蔽度是计算 100 km 半径的圆内 , 格点高程大 于中心点高程的网格点数所占的比例 .
, 其主 要 原因 就 是基 于普 通 最 小二 乘 法
( Ordinary Least Squares, 下文简称 OLS) 的多 元统计 回归方法在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相关性 ( 指自变量 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的现象 ) 时 , 很难客观地在建模过 程中选择恰当的自变量
Abstract
Different from the framework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based on least square method, this paper
tries to apply a novel second generation regression method based on part ial least squares to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45 yr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39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tudy area are used. Several simple formulae used to estimate the annual mean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e characterist ics of the geographic or topographic effects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impact factors include longitude, latitude, height, slope, sloping direction and close lim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ion of the variation of response explained by the model is above 70% , and the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nearly all above 0 84 The results are satisfied through the test of cross validation. Through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set up mult 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the estimated precipitation based 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correctly replicates re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Keywords Spat 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Orographic factor, Geographic factor,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中国区域地理、 地形因子对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
舒守娟 , 王1来自元1*, 熊安元
2 210093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南京 2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 北京 100081
摘
要
不同与以往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 本文首次尝试将新型的第 二代回归 分析方法
2 [25]
建立了北美地区降水等气象要素
[ 6]
与地理位置、 地形高程等的回归模型 , Naoum 等 给 [ 7] 出了地形性 降水的 多元回归 关系, Kravchenko 等 用地理 要素 统计方 法探讨 了年 平均 降水 的推算 , Sevruk 等 考虑了坡 度、 坡向和地形高程对 小流域 [ 9] 降水分布的影响 , Germann 等 用降水观测值与地形 的 关 系 建 立 了 精 度 较 高 的 统 计 分 布 模 式, Woltling
[ 24] [ 22, 23]
:
用内插法来插值现有的观测数据
, 近 年来 已经 开始 应用 到 气象 科学
形成等值线的空间分布, 但当观测资料稀疏、 地形比 较复杂时 , 该方法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且结果随插值 [ 3~ 5] 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 其根本原因在于内 插法不 能充分考虑气象要素空间分布与诸多地理环境要素 间的复杂函数关系; ! 用回归分析法来建立气象要 素与空间变量如地理位置、 地形等的关系方程 , 这种 方法在定量反映真实地形上各要素的空间分布时具 有优势. 降水的空间分布取决于如地理、 地形因素 , 以及 [ 6] 诸如气团远离水汽源的距离 等气象条件 . 由于单 纯考虑地理地形条件影响下的降水即地形性降水的 分布 , 其影响是相对常定的 , 因此 , 不少学者使用基 于静态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降水与 地理地形等影响因子间的关系 , 推算降水的空间变 化. 如 Ollinger 等
第 50 卷 第 6 期 2007 年 11 月 舒守娟 , 王
地
球
物
理
OF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GEOPHYSICS
Vol. 50, No. 6 Nov. , 2007
元 , 熊安元 . 中国区域地理、 地形因子对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7, 50( 6) : 1703~ 1712
Estimation and analysis for geographic and orographic influences on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SHU Shou Juan1 , WANG Yuan1* , XIONG An Yuan2
1 Key Laboratory of Mesoscale Severe Weath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 Nanjing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3, China 2 Climatic Data Center ,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 Beijing 100081, China
1704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 Chinese J. Geophys. )
50 卷
有对因变量有重要解释意义的因素, 因而降低了建
1
引
言
东 亚大陆的 东
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为建立一个精确可靠的统计分布模型, 本文设 计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 ( Partial Least Squares, 下文 简称 PLS) 的回归分析方法
[10] [ 8]
坡度、
坡向的分析表达式 ( 设山区地形高程为 h ( x , y ) ) : = arctan = !- arctan + h x h y h , y
2 12
、 Marqu nez 等
[ 11]
也都深 入探讨 过多地 形
[ 12]
,
( 1) ( 2)
变量估算降水分 布的问题. 在国内 , 傅抱璞 及其 [13~ 18] 他学者 也有过类似的研 究. 上述研究表明 , 多 元统计回归法在研究范围较小、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 子明确且相互独立时效果较好 , 但对较大范围的降 水空间分布却难以给出准确的估算和清晰的分析结 果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 通讯作者 国 家 科 技 基 础条 件 平 台 建 设项 目 ( 2005DKA31700) 、 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金 ( 40575017) 、 国 家 重 点 基础 研 究 发 展 规划 项 目 ( 973: 2004CB418301) 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BK2005081) 资助. 舒守娟 , 女 , 1980 年生 , 现为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讲师 , 主要从事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 王 元 , 男 ,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 E mail: yuanasm@ nju. edu. cn
[ 1, 2]
回归分析法的 PLS 回归方法自 1966 年由 Wold
首
次提出以来, 近十几年来, 因其应用上的便捷性 ( 如 能有效克服变量多重相关性、 样本数目或多或少不 受限制等) 、 出色的预测能力及能实现多种数据分析 方法的综合应用 ( 多元线性回归、 典型相关分析、 主 成分分析) 在化学、 生物等众多领域得到飞速发展和 有效应 用 领域
[ 19,20]
我国 位于世界最大 的大陆 部, 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自青藏高原向
. 被誉为第二代统计
[ 21]
东到太平洋, 西高东低、 三级阶梯逐级递减是我国地 形的主要特征( 见图 1a) .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形 成了我国复杂而多变的降水气候 . 近年来随着地球 科学及交叉学科的发展, 对降水量空间分布作分析 和估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上, 估算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有两 种基本方法
[ 1]
.
2
资料来源和处理
研究区域为 98∀E~ 133 ∀E, 17∀N~ 55∀N 范围 ( 图
1, 下文中将简称中国区域 ) . 利用中国气象局多年 逐日降水整编资料 , 选取区域内共 394 个典型观测 站点 ( 图 1a 中白色# + ∃ 号所示) 作为样本点, 按照地 理位置分为七大区域即: 西北、 西南、 华东、 华北、 东 北、 华中以及华南区 ( 图 1b) 后 , 计算站点记录达 45 年及以上自建站到 2000 年的年、 季平均降水量. 对 年平均降水量 , 缺测 20d 以上的该年份不予考虑 ; 对 季平均降水量, 缺测 7d 以上的该年份不予考虑. 所 有降水量均包括由雨夹雪、 米雪、 雾、 露、 冰针等引起 的微量降水 . 为避免过大的计算量 , 本文采用全球卫星遥感 ( NOAA Digit Data Sets of Terrain 1996) 10 %水平分辨率 的数字化高程地形资料, 同文献 [ 13] 中各个地形因 子同样的定义和做法 , 同时使用李占清等 h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