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棉区2006年棉铃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棉铃虫综合防治
五、 综合 防治
1 业 防 治 . 农
加强 田间管理 , 有条 件 的地 区实行 冬耕冬 灌 , 消
此, 在生 长茂 密 棉 田落 卵多 , 株 卵量 4 - 0粒 , 百 08 幼 虫 1~ 0头 以上 。 据观察 , 53 根 在无外界 因素干扰情 况 下, 棉铃 虫 自然 孵化 率达 8 %以上。 铃虫初孵 幼虫 0 棉
吃掉 卵壳 ,就 近转 移 到棉株 中心和 叶背 面栖 息 ,多 集 中在 生长 点 、 嫩部 位取 食 , 入 2龄 幼虫开始 蛀 鲜 进 食 幼蕾 ,3龄 以后 幼虫 取食 量骤增 ,除取食花蕾 , 还
灭越 冬 蛹 ; 时 间苗 、 苗 、 枝 、 顶 、 空 枝和 打 适 定 整 打 打
月2 0日- 8日, 化期 8月 2 2 羽 6日- 9月 6日, 羽化盛
期 8月 3 0日- 9月 1 0日。
作 物 花 蕾 期 与 发 蛾 期 是 否 吻 合 以及 作 物 长 势 的好 坏 。 般来 说 , 一 水肥 足 、 密植 、 蕾铃 多的棉 田虫 口密度 大 , 中棉 区 比分 散棉 区发 生重 , 蜜源 棉花较 无蜜 集 有 源棉 花受 害重 。 根据 2 0 - 0 6年 田间调查 , 04 20 卵多产 在 生长 茂密 、 花蕾 多 的棉花 嫩尖 、 叶 、 叶上 。2 3 苞 嫩 、 代 卵也 产在棉株 上部 茎秆 、 花瓣 上 。 有散 产也有集 中 产卵 , 蕾 、 叶 、 在 苞 嫩尖 以及 顶 部 嫩 叶上 , 般 产 卵 一
被 害后 , 蕊 和花 柱 被吃 掉 , 开后 呈 “ 车 ” , 雄 花 风 状 不 能结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棉 铃虫 3 4代 : 、 主要 以危 害 幼铃 为主 , 铃基 部 棉
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害虫的侵袭,给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威胁。
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治棉花害虫对于保障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棉花害虫的种类及危害棉花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蓟马等。
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蛀食棉铃,造成棉铃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棉铃虫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世代交替频繁,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棉蚜也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其吸食棉花汁液,导致棉花生长发育受阻,叶片卷曲、变黄,甚至枯死。
棉蚜还能传播病毒病,加剧棉花的受害程度。
红蜘蛛繁殖能力强,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棉花叶片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蓟马体型较小,主要危害棉花的嫩梢和幼蕾,使其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蕾铃脱落。
这些棉花害虫的危害不仅直接导致棉花产量的降低,还会使棉花品质下降,增加棉花加工成本,对棉花产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原则1.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改善棉花生长的生态条件,提高棉花自身的抗虫能力。
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灌溉、轮作倒茬等措施,增强棉花的生长势,减少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2.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达到控制害虫种裙数量、减轻害虫危害的目的。
3. 安全环保在防治棉花害虫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规范进行施药,避免对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
要注重保护天敌资源,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4. 适时防治根据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进行防治。
一般来说,要在害虫种裙数量较低、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给棉农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损失。
下面是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
1. 生态防治:通过人工和天敌等手段,维持一定的生态平衡,防止棉铃虫的繁殖和危害。
比如在种植棉花的土地上保护并发展一些天敌昆虫,譬如蜘蛛、天蚕等。
2. 农业措施:通过改变种植模式、调整时期等方式控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减轻其危害。
比如早栽、早收等增加地力措施。
3. 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洒、熏蒸等化学手段控制棉铃虫,减少其危害。
但需要加强调查、测定药剂量和频次,并注意安全用药和合理施药的方式。
4. 生物技术防治:目前,生物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了诸多农害防治手段中一种新的手段,其利用基因技术、天敌等增强棉铃虫的防御作用,降低其危害。
通过基因编辑、基因修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棉铃虫的防治。
总之,在实际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结合防治,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棉铃虫(名称: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以棉花、玉米、大豆和蔬菜等作物为食,给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繁殖和损害,我们需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综合防治方法。
一、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棉铃虫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老熟的幼虫体长可达35毫米左右。
它的卵形状像圆顶,偏黄白色,通常在农作物的叶片上产卵。
幼虫则是最主要的危害阶段,它们以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导致株高度减少。
棉铃虫的寿命一般为30至50天,成虫体型较大,翅膀为褐色,前翅有深色圆斑和菱形深色斑点,翅膀展开约为40至50毫米。
成虫主要活动于傍晚至清晨,在这个时间段对其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二、综合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棉铃虫的天敌和天才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可以引入天敌昆虫蚂蚁,蚂蚁会寻找并捕食棉铃虫的卵和幼虫。
此外,一些寄生昆虫如小蜂也可以寄生在棉铃虫体内,从而控制其数量。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和使用方法。
在选择农药时,应综合考虑对害虫的毒杀效果、环境友好性和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等因素。
使用农药前需详细阅读产品说明,并按照建议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
3. 栽培管理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也能够有效地减少棉铃虫的危害。
例如,选择抗虫品种,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和病虫基源,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状态,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 诱捕监测诱捕监测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用来了解棉铃虫的发生和活动情况。
通过设置黄板、粘虫球等诱捕装置,可以吸引并捕获成虫,从而判断其数量以及危害程度。
定期检查和监测诱捕装置,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文化措施文化措施包括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安排、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及时清除残茬等。
通过合理的文化措施,可以减少棉铃虫的滋生和传播,降低其危害程度。
棉铃虫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
前 言
虫对 半枯 萎 杨树 枝有 一定 趋 性 ,可. 以 利 用棉 铃虫 的这个 特 征 ,在 每年 6月 中下旬开始进行诱杀 。将 l 0枝高 7 0 e m 左 右 的两年 生杨 树枝 把 ,晾晒 到萎 蔫 之后扎成一束 , 保持上 紧下松 的状态 , 然后 倒插 在 棉 田中 ,插 人之 后杨 树枝 把 的高 度 比棉花 略高 即 可 ,每 亩插 入 1 0束 ,每 7— 1 0天更换一 次 ,每天 日 出前使用化纤袋套住枝 把拍 打灭虫。 第 四,对 于 一些 经 过药 剂处 理 之 后残 留下来 的棉 铃 虫 ,抗 药 性很 强 , 而且 有 的棉 铃虫 已经进 入 到花 和棉 铃 中,再 使用 药 剂很 难达 到 良好 的防 治 效果 ,因此在 使用 化学 药剂 防治之 后 还可 以结 合整 枝 打权对 大龄 幼虫 进行 人工 捕 捉 ,根 据棉 花 的长 势 ,合 理 打 枝 ,彻底摘除无效花蕾 , 清 除无果枝 , 并且 将这 些花 蕾 和枝 叶带 出棉 田进行 集 中处理 防止虫卵在棉 田扩散 。 Z3 化学药物防治 化学 药 物防 治是 比较 传 统 的防治 方法 ,起效 快 ,在棉 花栽 培 过程 中依 旧可 以使 用 ,化 学 防治 一般 在棉 铃虫 卵盛 期使 用 ,产生 的效 果 比较 显著 。 采用 2 5 %圣 方 乳 油 1 5 0 0倍 液 、2 0 % 万 灵可 湿性粉剂 1 0 0 0倍液 、3 5 % 赛丹 乳油 5 0 0倍液 、5 % 高氯氰 菊酯乳油 8 0 0倍液进行喷施 ,喷药的时间一般选 择 在 下午 7时 以后 ,每周 喷 施一 次 , 连 续 使用 2~3周 可 以对棉 铃 虫进 行 预防 。另外 ,根据 棉 铃虫不 同代数 的 生 活 习性不 同,在使 用药 剂 的时候 方 法 也不 相 同 ,对 于第 二代棉 铃 虫 的化 学 防治采用 “ 雪花盖顶”的方式 ,第 3 代和第 4 代棉铃 虫则采用 “ 两翻一扣 , 四面打 透” 的方 式。是 对棉 铃虫 严 重 且 防治效 果 又较 差 的棉 田 ,可采 用 人
棉铃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暴食 阶 段 ,并有 自相残 杀 习性 ,另外 还有 转 移 危 害
的习性 。老 熟 幼 虫入 土 下 3~9c 筑 土 室化 蛹 。蛹 m
害 。所 以在 棉铃 虫产 卵和 危 害盛 期 ,应注 意虫情 调 查 。防 治指 标 :抗 虫 棉 田百株 2龄 以上 幼 虫 l , 0头
是 一个 不食 不 动 的虫 态 ,是 棉 铃虫 生 活 史 中的 一个 薄 弱环 节 ,通 过机 耕 即可 大 大 降低 其 成 活率 ,压低 下代 发生虫 源基数 。这是 一项重 要的农 业防治措 施 。
②4 %益农 神 杀 1 0 5 0倍 ;4 %乐斯 本 乳油 1 0 0 8 0倍 0 液 。③ 45 . %高效 氯 氰 或 5 %氯氰 菊 酯 加 5 %辛硫 磷 0 1:1 混配 1 0 0倍 。④2 %灭 多威 与 45 0 0 .%高效 氯氰
l:1 配 1 0 混 0倍 。 0 0 2 6 河 北 省 辛 集 市 植 保 植 检 站 谢 敬 雪 530
棉 铃 虫 以幼 虫蛀 食 棉 株 嫩 尖 、蕾 、花 和青 铃 , 造 成 叶 片 缺 刻 , 蕾 铃 脱 落 。 幼 蕾 被 害 后 , 苞 叶 张 开 ,常造 成 幼铃 被 吃 空 ,大铃 被 蛀 常造 成腐 烂 。天
鹰 椒 、西 红 柿 、菜 豆 角 等 经济 作 物 , 以幼 虫 蛀 果 、 食 叶 ,造 成 果 实脱 落 ,对 果 实色 泽和 产 量造 成 一定 影 响 ,从 而 降低 商 品 价值 ,给 农 业 生产 造成 不 同程
3 1・
为 7 % ~9 %时 ,对 棉铃 虫 的生长 发 育有 利 。另 外 0 0 雨量也 影 响土 壤 中蛹 的存 活 率 ,处于 浸水 状 态 蛹 常 大 量 死亡 。 降雨 对 卵和 初孵 幼 虫 有冲 刷 作用 ,尤 其
棉铃虫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
棉铃虫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害虫,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棉铃虫取食棉花的铃、子、籽等部位,导致棉铃变小、掉落、受伤等,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棉铃虫的危害,下面将介绍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1.棉铃虫发生规律:棉铃虫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多湿的环境是其繁殖和发生的有利条件。
在南方地区,一般在7月份开始出现棉铃虫的危害,8月份达到高峰期,然后逐渐减少,11月份基本结束。
2.棉铃虫防治技术措施:(1)合理耕作措施:及时翻耕,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棉花的抗虫能力。
(2)选择抗虫棉种: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如免疫系列的棉花品种。
这些品种对棉铃虫的抵抗力更强,抗虫效果更好。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天敌细菌等生物手段进行防治。
常用的天敌包括益虫昆虫、蜘蛛等。
也可以引入天敌细菌来消灭棉铃虫。
(4)化学防治:根据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有选择性的杀虫剂,如吡虫啉、恶虫净等。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药害。
3.具体防治措施:(1)定期巡田观察:及时发现棉铃虫危害的迹象,比如叶片被咬食、叶片上的粪便等。
巡田观察可以及早发现,及早防治。
(2)黄板监测:在棉田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引和捕杀害虫。
黄板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虫口的密度和分布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蜘蛛、寄生蜂等,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也可以使用天敌细菌来杀灭棉铃虫,如苦杏树细菌等。
(4)适时化学防治:在棉铃虫的危害高峰期,根据虫口密度和经济损失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施药时,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5)清除秧苗、采棉垃圾:清理棉田中的秧苗和采棉垃圾,减少棉铃虫的滋生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综上所述,防治棉铃虫的措施包括合理耕作、选择抗虫棉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综合防治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并提供相应的实施建议。
一、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可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后续防治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预警:1. 定期巡查田间在棉田周边设置监测点,定期巡查虫情和病情,并记录下来。
通过比对记录的数据,可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2. 使用性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图像识别等,对棉田进行数字化监测。
通过无人机等设备获取高清图像,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病虫害进行识别和监测,实现实时预警。
二、病虫害防治根据棉铃虫的生活史和行为特点,可以采取多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比如,引进捕食性昆虫,如瓢虫、寄蝇等,与棉铃虫形成食物链关系,减少其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昆虫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防治棉铃虫。
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或灌根处理,消灭棉铃虫。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棉铃虫的抗药性和作物的生长期等因素综合考虑,避免药害和药残问题的发生。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破坏棉铃虫的生活环境,如采用网罩覆盖棉田,阻止虫害的入侵。
此外,还可以使用光陷阱、诱虫剂等手段吸引和捕捉棉铃虫。
三、生态环境调控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可以增加棉铃虫的天敌数量,降低棉铃虫的发生率。
1.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改变棉田的生境,打破连作害虫虫源的周期,降低害虫发生的风险。
2.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棉花的自身抵抗力,减少虫害的发生。
3. 生境改造调整农田的周边环境,增加棉田周围的植被覆盖,提供天敌的栖息地,促进天敌的繁殖。
四、综合防治措施的整合应用综合防治技术的整合应用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策略
成 熟期延 后 ,使 得 幼 虫期 与小 麦 灌 浆期 吻合 ,有 利于幼 虫期 完 成 发育 ,化蛹 率 提 高 。第 二 代 大 多 集 中在 棉 花上 为 害 ,尤 其在 春 棉 上 发 生 量大 ,受 害重 ,少部 分 为害 春 花 生等 。第 三 、四 代 以在 棉
【 关键 抗 棉: 铃虫 发 动态 综 防 司】 虫 棉 ; 生 ; 合 治
中图分类 号 :9 .3 6 文献 标识码 :A
近几 年随 着转 基 因抗 虫棉 的大 面积 推 广 ,棉 铃虫 的发 生得 到 了较 大 程 度 的抑 制 ,一 定 程 度 上 缓解 了棉 铃虫 防治 压力 ,减 少 了防 治成 本 和化 学 农药 使用 量 。但 由于抗 虫 棉 的大 面 积种 植 ,棉 田 生 态环境 发生 了较 大 的变 化 ,棉 铃虫 种 群 的发 生 动 态也 随 之 发 生 了不 同程 度 的 变 化 ,与 此 同 时 , 棉铃 虫 的防 治策略也 应做 到相应 的调整 。
张乃芹 于凌春 李东 臣
23 1) 50 5
( 山东农业大学德 州专科部植保教研室 ,山东 德州
【 摘 要】通 时 市1" 2) 抗 棉 铃虫 生 的 统 查 数 析 表明 棉 代棉 有 好的 过 德州 9 ̄ ( 年 虫 棉 发 情况 系 调 和 据分 , 抗虫 时各 铃虫 较 控削 9 X / 5
农 业 与 技 术
2O O6年 6月 ・1 ・ 12
毒蛋 白含 量较 低 ,抗 性 较 差 ,利 于 初 孵 幼虫 的存
上发生 ,由于近 年来小 麦种植 面积 大 ,肥水 充足 ,
活。田间四代棉铃虫百株残虫 明显少于三代,原 因一方面和四代棉铃虫孵化成活率低有关 ,另一
方 面从 3 、4代棉铃 虫 的虫 源来 看 ,三 代 主要来 自 棉 田即二 代残 虫 ,四代 则 主要 来 自夏 玉米 、蔬 菜 等作 物 ,棉 花 上 相 对 较 少 ,可 能 由于 食 料 不 同 , 而导 致 四代棉铃 虫抗性 减弱 。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一、农业措施1.秋耕冬灌、中耕灭蛹改变现有的耕作制度,棉田秋后及时拔除棉柴,进行秋耕冬灌,破坏棉铃虫的越冬环境,减少越冬基数。
麦收后棉田及时进行中耕灭蛹。
2.大面积连片种植玉米诱集带利用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栖息、产卵的特点,种植春玉米,即在棉田中按8行:1行种植玉米,3米-5米种一穴,每穴2株-3株,每亩100穴。
使玉米抽雄与棉花现蕾相一致。
玉米株诱集棉铃虫成虫及卵,便于及时捕蛾灭卵。
3.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枝叶的趋性,插把诱蛾人工捕杀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综防措施之一,可降低孵化率达20%左右。
二、物理措施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在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其它灯具诱捕成虫。
特别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可降低落卵量30%-40%。
对2代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最好,一盏高压汞灯日平均诱蛾量3068头,最高量达9000头,比一台黑光灯日平均诱蛾量高24倍,控制效果达50%-60%。
据我们试验,距高压汞灯越近,落卵量越低,诱杀效果越好。
因此,大片棉田内灯距以200米-250米为好。
三、生物防治生物制剂防冶棉铃虫对人类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使棉铃虫产生抗药性,但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可根据气候、虫情与其它措施配合运用。
在2代棉铃虫中等发生年或春套棉田的棉铃虫卵盛期,用Bt一781乳剂200倍液与有机磷农药混合使用,3天喷一次。
也可用棉铃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
四、化学防治棉铃虫的化学防治仍是当前棉铃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化防工作中存在的用药单一、盲目、乱用、滥用现象,应推行“四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标准、统一配方、统一防冶,提高防治效果。
并在具体防治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掌握防治指标在系统调查、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对不同田块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施药防治。
同时不能见虫就治,以免浪费药剂,增加成本、降低防效。
具体防治指标为:对于麦田1代棉铃虫,当每平方米麦田有虫0.5头时进行防治,以降低2代基数;对于2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防治;对于3代棉铃虫,当百株累汁卵量40粒或初孵幼虫5头时防治;对于4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5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施药除治。
棉铃虫的防治时间及措施,用什么农药好
棉铃虫的防治时间及措施,用什么农药好棉铃虫在5月中旬至下旬防治。
防治时可用冬耕冬灌和棚室耕作的方法灭蛹,在卵盛期可结合整枝、打杈等方法摘除虫卵。
可以在棉铃虫比较多的瓜田覆盖防虫网,能免受或者减少棉铃虫的伤害。
在二代棉铃虫卵的髙峰期后3-4天及6-8天内,可连续2次喷洒生物制剂Bt乳剂800倍液,防治低龄幼虫。
一、棉铃虫的防治时间及措施1、棉铃虫主要在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防治。
防治时可以用冬耕冬灌和棚室耕作的措施灭蛹,在卵盛期可以结合整枝、打杈等方法摘除虫卵。
摘除的虫果必须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可减少田间卵量,压低虫口数量。
2、也可以在棉铃虫比较多的瓜田覆盖防虫网,这样可以免受或者减少棉铃虫的伤害。
或者在露地瓜田设置1盏黑光灯、髙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成虫,这样可减少虫源。
3、在二代棉铃虫卵髙峰期后的3-4天及6-8天,可连续2次喷洒生物制剂Bt乳剂800倍液,或10亿PIB/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这两种生物制剂对低龄幼虫防效比较好。
二、防治棉铃虫用什么农药好1、防治棉铃虫时用甲胺磷比较好。
因为此药对低龄幼虫效果比较显著,尤其是在棉铃虫比较多的时候使用,只要抓住防治适期进行喷药,控制效果极为明显。
但是要注意,棉铃虫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单一用某一种药剂是达不到防治效果的。
2、在棉蚜与棉铃虫的混合发生期时,不要选菊脂类农药进行防治。
因为在菊脂类农药中,敌杀死、氯氢菊脂、高效氯氢菊脂、功夫乳油等药物对棉铃虫的防效较好,但棉蚜对这类农药已经产生了高度的抗性,用于防治蚜虫几乎无效。
3、菊脂类农药主要用于对付第三代棉的铃虫,但是用来防治其它时期的棉铃虫时效果不佳,所以在防治棉铃虫时也可以选择有机磷农药。
比如辛硫磷、敌敌畏对棉铃虫防治效果很好,但辛硫磷见光易分解,敌敌畏易挥发,它们的药效期都很短,使用时要注意增加施药的次数。
棉铃虫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技术
棉铃虫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技术发布时间:2022-07-22T02:43:07.07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6期作者:喀斯木·如孜[导读] 棉铃虫对棉花的生长会造成巨大的损害,进而影响棉花的品质与产值。
喀斯木·如孜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排先拜巴扎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842102摘要:棉铃虫对棉花的生长会造成巨大的损害,进而影响棉花的品质与产值。
本文沿绿色生态防治的思路,探究了有效防治棉铃虫的方式,目的是提升防治棉铃虫的能力。
关键词:棉铃虫;特征;原因;防控方式棉铃虫是棉花成长途中的一种严重虫害,经常出现在栽种棉花与蔬菜的区域中。
棉铃虫具有适应生长区域广泛,寄主多,出现频繁,繁殖力强,迁飞性强与抗药能力强的特征。
棉铃虫是发生在蕾铃期的钻蛀性害虫,蛀食棉花的蕾、花、铃,对嫩叶也会有伤害。
该文探究棉铃虫的出现特点和有效防治方式。
1、棉铃虫出现的特征棉铃虫前后世代间表现出明显重叠,本县中1年产生2代,第3代并不完整。
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度过冬季,大多在地埂中。
度过冬季的蛹普遍在5月中旬进行羽化,6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大量啃食棉花嫩蕾、嫩尖与心叶;不久后第1代成虫出现,7月下旬2代幼虫开始啃食棉花花蕾、花苞和幼铃,之后便入土化蛹;8月中下旬3代幼虫啃食棉花的花与青铃;当棉花成熟后,棉铃虫钻进土里化蛹[1]。
2、棉铃虫出现的原因2.1气候条件适合棉铃虫度过冬季进行繁殖暖冬与降雨的天气,尤其适合棉铃虫的繁殖发育。
在秋冬季节,平均温度一直处于高温状态,降雪量少,这样的条件对棉铃虫安全度过冬季十分有利,会使虫源的基数增多。
而降雨量多,会加大田地中的湿度,对1代棉铃虫的成长非常有利,致使2代虫害出现。
2.2整改了种植业的结构栽种模式的丰富多样化,给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供应了充足的食物源,同时,种植户不注重早期的预防治理,致使1代的棉铃虫在啃食农作物之后直接产卵孵化成为害虫,促进棉铃虫虫害大规模出现[2]。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收成,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以下是棉铃虫的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法生态防治法是通过利用环境条件、增加有益生物种群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棉田轮作、生物防治等。
棉田轮作可以改变棉花栽培的空间和时间格局,从而减少棉花的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可以将与棉花病虫害关系较密切的植物进行轮作,例如绿草、豆科作物等。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例如,可以放置一些食草昆虫通过捕食棉铃虫来减少其数量,例如菜青蛙、蜻蜓、寄生蜂等。
此外,也可以用一些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合成物等进行生物防治。
2、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方法,常见的化学农药有病毒杀虫剂、化学农药和杀虫激素等。
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农药应选择效果好、安全可靠的农药,尽量不使用过期的或过时的农药。
(2)使用适当的剂量应根据棉铃虫的密度、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剂量。
(3)正确施药应通过喷洒、雾化、杆刷喷洒等方式进行施药,尽量避免溅零和漏药。
(4)合理间隔期应合理设置间隔期,尽量减少残留量的累积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通过利用物理因素或手段,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常见的手段有粘虫板、光毒性灯、药块等。
通过粘虫板防治棉铃虫,可以采用黄色或淡蓝色的粘虫板,将其悬挂在棉田中,诱捕棉铃虫。
光毒性灯是一种产生可见紫外线的光源,它可以将害虫诱入其中,从而达到控制的效果。
药块是一种由杀虫剂、糖水等吸附在杂草上的药剂,诱杀棉铃虫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其对棉花造成的危害。
总之,棉铃虫是极具危害性的害虫,需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
在防治过程中,必须注意正确的施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同时积极发掘和利用环境的生态调节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
棉铃虫综合防治
田间利用农业、物理、生物及人工等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来综合控制棉铃虫为害,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治虫成本,减少农药污染。
一、农业防治合理间套:在棉田每隔10--15米播1行玉米,用来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在棉花畦沟旁栽植少量高梁,可诱集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来抑制棉蚜、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棉花与大蒜间隔种植,利用大蒜挥发出来的辛辣气味,驱逐二代棉铃虫在棉田为害。
整枝灭虫:根据棉铃虫产卵的特性,在棉花蕾铃期,将摘除的顶心、赘芽、群尖以及无效花、蕾等带出田外,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
灌水灭虫结合棉田耕翻进行冬灌,可以冻死害虫,使越冬棉铃虫蛹减少43.5%~72.3%。
棉花生长期,根据植株生长的需要,在棉铃虫二三代蛹盛期,结合抗旱适时灌水,对控制三代、减轻四代棉铃虫为害具有明显效果。
二、生物防治放虫灭虫:在棉田有卵株率达到5%左右时,每亩释放赤眼蜂成蜂1.5万头,以后每隔4天~5天放一次,连放3次,可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利用自然天敌灭虫:保护和利用捕食和寄生棉铃虫的天敌。
三、人工防治人工捉虫:在棉铃虫幼虫期,捕捉大龄幼虫。
抹卵灭虫:二代棉铃虫卵80%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在产卵盛期将卵抹掉,每三天抹一次,连续进行3次~4次,可明显减轻为害。
四、物理防治施肥灭虫: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用1%吨%过磷酸钙浸出液作叶面喷肥,可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3%~74.4%。
黑灯光诱虫:每20亩~30亩棉田安装一盏黑光灯诱杀成虫。
降低田间落卵量。
杨柳枝诱虫将新鲜的杨柳枝放置一天,使其萎蔫,每8根~10根捆成一把,于傍晚插放在田间,把长50厘米~66厘米,高出棉株15厘米~33厘米,每亩插放6把~8把,第二天早晨用塑料袋套把捕蛾,并将把子收回,洒上水保湿,防止叶片脱落,傍晚再重新插入田间。
杨柳枝一般每隔10天左右更换一次;也可采用枫杨、栎等树枝以及玉米叶等作为替代物,也具有一定效果。
棉铃虫的危害特征发病条件繁殖习性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危害特征|发病条件|繁殖习性|防治方法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为鳞翅目夜蛾科铃夜蛾属昆虫的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棉铃虫的防治技术吧!棉铃虫的危害特征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
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等处,黄昏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卵散产于棉株上部。
幼虫5~6龄,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
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幼虫有转株危害的习性,转移时间多在夜间和清晨,这时施药易接触到虫体,防治效果最好。
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棉区年发生4~5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
第1代主要在麦田危害,第2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顶尖,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铃,造成受害的蕾、花、铃大量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
第4、5代幼虫除危害棉花外,有时还会成为玉米、花生、豆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
棉铃虫的繁殖习性棉铃虫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际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陆续羽化并产卵。
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为害。
第2代以后在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
成虫白天栖息在叶背或荫蔽处,黄昏开始活动,吸取植物花蜜作补充营养,飞翔力强,有趋光性,产卵时有强烈的趋嫩性。
卵散产在寄主嫩叶、果柄等处,每雌一般产卵900多粒,最多可达5000余粒。
初孵幼虫当天栖息在叶背不食不动,第2天转移到生长点,但为害还不明显,第3天变为2龄,开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实,可转株为害,每幼虫可钻蛀3~5个果实。
4龄以后是暴食阶段。
老熟幼虫入土5~15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
棉铃虫的防治技术1、秋耕冬灌:秋耕冬灌可以压低越冬虫口基数,秋季棉铃虫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农田,进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坏越冬场所,提高越冬死亡率,减少第一代发生量。
如何防治棉铃虫?棉铃虫防治技术
如何防治棉铃虫?棉铃虫防治技术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在我国棉花产区棉铃虫十分猖獗,影响棉花的质量和产量,制约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棉花种植中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
棉铃虫的蛹长17~20mm呈纺锤形,赤褐至黑褐色,腹末有一对臀刺,刺的基部分开。
成虫为体长15~20mm、翅展31~40mm的灰褐色中型蛾,绿色复眼球形。
棉铃虫的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余种。
棉铃虫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等处,知道黄昏时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卵散产于棉株上部。
幼虫5~6龄。
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
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多数入土作土室化蛹以蛹越冬。
对付棉铃虫抗虫棉是一个办法,但棉铃虫一年能发生3-4代,3代以后的棉铃虫抗药性就开始显现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棉铃虫的防治技术。
一、麦后灭茬,早拔棉柴如果是麦田,收割后要中耕松土灭茬。
因为此时一般是棉铃虫幼虫在土表化蛹的时候,中耕灭茬对降低成虫羽化率有一定效果,杀蛹效果在30%-44%。
棉花收获后尽早拔除棉柴,能破坏棉铃虫蛹室减少虫蛹数量。
二、秋翻冬灌这是从灭虫源的角度来防治。
秋季深耕虫蛹或被翻入深层闷死或被翻到表层冻死、猎食,都能减少棉铃虫越冬的数量。
冬季灌田也宜早不宜迟宜多不宜少,每亩不少于80-100方水,灌水量大积水时间长对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冬灌后的棉田棉铃虫能越冬的虫蛹比没有冬灌的田块减少40%-70%。
三、诱集、驱虫虽然叫棉铃虫但其实这种虫更喜欢吃玉米。
在棉田周围种上玉米或在棉田里插种玉米,等能让棉铃虫被诱集到玉米上然后统一处理。
棉铃虫对于半枯的杨树、刺槐、柳树等树枝散发出的气味有趋性,将树枝插到田间一把诱杀减少40%-50%,每把树枝不少于一斤,每亩至少插20把。
虫发高峰期每7天换一次,一般10天换一次,换下的树枝及时烧毁。
棉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0期植物保护棉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阿布力米提?依拉洪古丽努尔热依木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博乐833400)摘要分析了棉铃虫在博乐市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博乐市棉铃虫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棉铃虫;发生;防治;新疆博乐中图分类号$435.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0—0099—01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分布于北纬50~至南纬50.的地区,国内各棉区均有分布,黄河流域棉区是常发区,为害严重,长江流域棉区为间隙性发生区.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余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博乐市棉铃虫20世纪90年代后期零星发生,2000年开始,其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为此,现根据2008年棉铃虫大面积发生情况的调查资料,总结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对策.1棉铃虫发生规律1.1发生世代及时期世代的正确划分是搞好棉铃虫测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发布病虫预报,指导防治的基础.对于棉铃虫在田间的世代划分,国内专家,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以卵发生消长指标划分世代,因为棉铃虫是杂食性害虫,有时棉田中蛾量很少,卯量却很多,而成虫在田间的发生持续不断,世代重叠,高峰混乱,如果以成虫为指标,田间世代较难划分;如以幼虫为依据,由于田间药剂防治的影响,调查资料与实际发生情况有较大的偏差.1类棉田卵的消长曲线代表性最强,农业部作物病虫测报站指定的《棉铃虫测报资料的统计标准》中规定”以1类棉田卵的消长曲线表示1年卯的发生消长”.因此,根据近几年大面积的普查资料分析,棉铃虫在博乐市常年发生3代.各代发生期为:1代5月中旬至6月下旬.2代6月中旬至9月上旬.3代7月中旬至8月下旬(见表1).表1博乐市棉铃虫各世代发生期(月/日)从近几年调查情况看,棉铃虫发生量在年度,世代间表现不同,每年第3代表现为多发型.1.2影响棉铃虫在棉田发生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棉花蕾铃期的气温均适于棉铃虫的发生.雨水对棉铃虫的影响最大,6~8月雨水偏少或雨水正常均有利于2代,3代棉铃虫的发生;雨水过多,土壤板结,不利于其发生.(2)寄主.第1代棉铃虫往年不进棉田为害.2008年少量进入棉田为害,第2,3代集中在棉田为害.棉铃虫的寄主收稿日期2009-03—18植物有棉花,玉米,蔬菜等.(3)天敌.博乐市棉田棉铃虫的天敌有赤眼蜂,姬蜂,七星瓢虫,多异瓢虫,草蛉,蜘蛛等.2008年6,7月棉蚜,红蜘蛛较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棉田天敌数量减少,致使2代,3代棉铃虫发生重.因此,天敌对棉铃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综合防治技术2.1准确,及时预测预报博乐市农技推广中心及各乡镇农技站测报人员.要针对棉铃虫开展系统调查工作,及时发布发生动态情报.2.2实行秋翻冬灌实行秋翻冬灌,破坏棉铃虫的蛹室,提高越冬死亡率,压低虫口基数,凡未秋翻冬灌的田块,开春后必须铲埂除蛹.2.3种植玉米诱集带根据棉铃虫黎明后喜欢在玉米喇叭口内栖息和在玉米上产卵的习性,可在棉花播种的同时,选育早熟玉米品种, 在棉田四周地块点播3000株/hm,每天早晨固定专人拍打心叶灭蛾,及时喷药,可减少虫源和棉田防治强度.2.4杨树枝把诱蛾利用棉铃虫的趋性,制成杨枝把90~120把/hm.竖立于棉行间诱蛾.2.5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化控,防止棉株徒长,可降低棉铃虫危害.此外,利用棉铃虫喜欢在棉株嫩尖上产卵的习性.结合打顶整枝,带出田外,减少虫源,压低棉铃虫发生量.2.6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博乐市农技推广中心共引进频振式杀虫灯710套.放在各乡镇棉田,大量诱杀棉铃虫,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化防次数及用药量.2.7科学使用化学农药(1)实行药剂挑治,减少施药面积.依据虫情监测和防治指标(百株卵量20-30粒或百株虫量5—10头),对达到指标棉田实行药剂挑治.(2)适期用药及施药方法.施药期应掌握在棉铃虫3龄之前效果最佳.棉铃虫2代卯多产在顶部嫩叶和叶片正面, 喷药要集中喷洒在顶部叶片上,3代产卵较分散,以采用机动喷雾器上,下均匀喷施为宜.(3)选择对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单剂品种农药爱幅丁,BT,核多角体病毒,赛丹等交替喷施.禁止使用多元复配杀虫剂,以防止交互抗性的产生.。
棉铃虫的特性及防治措施
四、棉铃虫的特性及防治措施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危害最为严重,主要20多科200余种,包括棉花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番茄等主要农作物。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棉铃虫抗药性的上升,棉铃虫在我国连续大爆发,给棉花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近十几年来,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种植,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
(一)危害特点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四代,后滞育蛹越冬。
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小麦,第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危害盛期在6月中旬左右,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豆类花生、番茄等,危害盛期在7月中旬左右,第四代危害盛期在8月中旬左右,没有第三代厉害,后第四代滞育蛹越冬。
棉田现一代正处于现蕾初期,棉虫多将卵产在上部嫩叶正面和顶尖上,棉田二代处于现蕾盛期,果枝数多,群尖多,棉蛾多将卵产在各个果枝的嫩尖和蕾花苞叶上。
卵初产乳白色,产出后一天出现褐色,孵化前变为褐色,幼虫从卵壳爬出后,先取食卵壳,然后危害嫩尖上为展开的小叶及顶尖造成无头棉。
经1、2天开始转向危害幼蕾。
棉田一代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保顶,重点朝顶尖上喷药,一旦幼虫钻入幼蕾内,很难连药喷到虫子身上就很难防治住了,一定要抓住初孵幼虫期诸葛关键防治时期。
整个幼虫期要危害蕾、花、铃10余个,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二)环境条件对棉铃虫发生轻重的影响棉蛾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凡生长旺盛现蕾多的棉田落卵量大,长势弱的棉田落卵量少。
成虫产卵量高,平均每头雌蛾可产1000多粒,多的高达3000余粒。
各地复种增加,棉田以外寄主增多,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
小麦与棉花间作,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平作棉田,棉田间作玉米,高粱,常可减轻棉花上的落卵量。
棉铃虫耐干旱能力强,在干燥气候条件下,虫蛹羽化率高,存活率和繁殖率高,易爆发成灾,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抗虫棉青蛋白的合成。
大量降雨对卵和低龄幼虫的存活率影响很大,高湿度的土壤中虫蛹大批死亡或不能羽化,使棉铃虫种群数量锐减。
(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择抗虫性好的棉花品种。
棉铃虫的发生及防治(一)
棉铃虫的发生及防治(一)摘要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介绍了棉铃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生活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棉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铃虫;形态特征;危害特点;生活习性;防治措施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rea(Hfibn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亚洲、大洋洲、非洲及欧洲各地危害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该虫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及新疆棉区大发生年频率明显增加,棉花减产高达35%。
棉铃虫以幼虫为害,钻入幼蕾,取食形成“张口蕾”,取食花粉头形成“虫花”,取食青铃形成“烂铃”,被害蕾、花、幼铃不久脱落,严重时全部脱落,形成“公棉花”,造成棉花严重减产。
1棉铃虫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0mm,翅展27~38mm。
雌蛾前翅赤褐色,雄蛾多为灰褐色或青灰色。
内横线不明显,中横线很斜,末端达翅后缘位于环状纹的正下方;亚外缘线波形幅度较小,与外横线之间呈褐色宽带,带内有清晰的白点8个;外缘有7个红褐色小点排列于翅脉间;肾状纹和环状纹暗褐色,雄蛾的较明显。
后翅灰白色,翅展褐色,中室末端有1条褐色斜纹,外缘有1条茶褐色宽带纹,带纹中有2个牙形白斑。
雄蛾腹末抱握器毛丛呈“一”字形。
卵近半球形,高0.53mm,宽0.46mm,顶部稍隆起。
初产卵黄白色,逐渐变为红褐色。
幼虫体长42~46mm,各体节有毛片12个,体色变化较大,初龄幼虫为青灰色,前胸背板为红褐色。
老龄幼虫体色变化较大,有绿色、黄绿色、黄褐色、红褐色等,前胸气门前2根刚毛的连线通过气门或与气门下缘相切,气门线为白色。
蛹纺锤形,体长17~20mm,赤褐色第5~7腹节前缘密布比体色略深的刻点。
初蛹为灰褐色、绿褐色,复眼淡红色。
近羽化时,呈深褐色,有光泽,复眼褐红色。
2危害特点及生活习性棉铃虫1代幼虫以为害顶尖和嫩叶为主,2~3代幼虫主要为害蕾、花和幼铃。
花被害后不能结铃;幼铃被害遇雨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形成僵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里木棉区2006年棉铃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摘要分析了塔里木棉区2006年棉铃虫的发生情况与特点,并提出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棉铃虫;发生特点;综合防治;2006年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近几年,由于气候、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棉铃虫在塔里木棉区发生呈加重趋势,已成为棉花高产的制约因素。
现就塔里木棉区2006年棉铃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如下。
1发生情况
棉铃虫在该区1年发生3~4代,秋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在棉田、菜地、果园、林带、玉米等地1~10cm处土室内越冬。
棉铃虫危害棉花主要以幼虫蛀食蕾、花、铃;棉花开花时危害柱头和花药,使其不能受粉,棉铃被蛀后,造成污染烂铃。
2006年棉铃虫成虫各代羽化始期较往年提前,而羽化盛期有所延长,根据病虫测报人员实际调查,越冬代发蛾盛期在5月8~25日,1代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16日至7月10日,2代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26日至8月20日,2代成虫羽化出现2次大的高峰,第1次羽化高峰在8月2~10日,第2次羽化高峰在8月16~26日,3代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24日至9月16日。
2发生特点
2.1发生期早
根据测报人员调查,分别在4月23日诱到了第1头棉铃虫越冬代成虫,5月7日在早播棉田调查发现了棉铃虫卵,比历年越冬代成虫羽化早2~6d。
2.2发生数量大
根据高压汞灯全期诱蛾量分析,合计诱杀第1代成虫314头,第2代成虫1 589头,3代成虫1 956头。
单灯诱杀越冬代成虫53头,是2005年成虫单灯诱杀数量的2.1倍。
3综合防治措施
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上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农田生态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的自然生态调控为中心,采取诱杀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辅以人工捉虫、挖蛹等措施,减少翌年越冬基数,提高防效,协调好棉铃虫与棉蚜及棉叶螨防治的关系。
3.1农业防治
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农业防治是基础,也是关键技术。
农业防治最大的优点是方法简便、经济、有效。
(1)搞好秋耕冬灌。
早春和棉花生育期全面开展铲埂除蛹活动,对棉田、林带、果园、菜地、玉米地做到不留死角,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越冬蛹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第2年棉铃虫发生量的大小,对棉铃虫为害较重的棉田、果园、玉米地、菜地等实行秋耕冬灌,可破坏棉铃虫的蛹室,提高其越冬死亡率。
(2)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早熟的棉花品种,减少棉田为害,减少秋季虫量,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在同等的防治水平条件下,种植早熟棉花品种,棉田虫害株率比中晚熟品种降低10%左右。
(3)加强田间管理。
运用棉花四大调控技术(水调、肥调、膜调、化调),塑造生长稳健、丰产的株型,防止旺长与贪青晚熟,恶化棉铃虫生存环境。
在1代、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 250~3 000g/hm2,特别是旺长的棉田,有利于驱避棉蛾产卵,减少棉田着卵量,最终实现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
(4)棉花打顶、整枝时,将嫩叶、嫩枝和顶尖集中带出地外处理,可消灭部分卵和幼虫,降低棉铃虫的发生量。
3.2诱杀防治
诱杀越冬代成虫主要在果园、菜地,用灯光诱杀成虫。
用草把或杨枝把诱杀1代、2代成虫应摆放在棉田内,可减少棉田落卵量,同时可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3.3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虫情监测和田间虫情调查,准确及时预报,掌握虫情发生、发展动态,为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提供有效时机,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1)1代棉铃虫的生物和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应掌握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卵孵化盛期至1~2龄幼虫期进行,狠压1代棉铃虫。
为了保证防治效果,1代棉铃虫幼虫的防治进行2次,第1次防治选用赛丹,第2次防治选用Bt,第2次的防治时间和第1次的防治时间间隔期为5~7d。
经田间调查,防治效果可达到82.8%~95%,大大降低了棉铃虫的基数。
(2)防治2代棉铃虫掌握好三个环节。
一是调查好虫情,百株有幼虫0.5头或卵5~8粒,采取防治措施;二是保证喷药质量,工作药液不少于450kg/hm2,喷雾效果好;三是掌握好科学的防治方法。
防治指标:百株有幼虫0.5头或卵量5~8粒,选用Bt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对长势较旺的棉田和1代棉铃虫防治不扎实的棉田重点防治。
(3)3代棉铃虫的生物防治。
把第3代棉铃虫的防治作为8月份田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必须搞好防效调查,达不到防治效果的,应及时补防,确保产量损失为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