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地理必修3复习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生命存在的重要功能,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它们通过水循环相互转化。
4.陆地的基本构造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陆地是地壳上海拔较高并露出水面的部分,海洋是被水覆盖的部分。
陆地主要构成有大陆和岛屿。
5.地壳的构造与运动地壳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具有不均匀分布和多样化的构造。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错和折叠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1.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研究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等。
2.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体系是由城市和城市间的联系组成的空间网络。
城市体系可以根据城市的大小、地理位置和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3.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工业地理与工业发展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工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5.人口地理与人口分布人口地理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地理与自然资源1.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类型和区域发展等内容。
2.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3.能源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是支持人类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一、地球上的大气圈地球大气圈的组成:地球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以及其他稀有气体、水汽和悬浮微粒等组成。
二、地球大气环流1. 大气环流的形成:地球表面吸收不均匀的太阳辐射,并将辐射转换为热能后,产生温差。
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角度的不同,形成了纬度圈层和地球温度分布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
2.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指赤道附近,海洋上空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强热带低气压系统。
热带气旋分为台风、飓风和龙卷风三种不同名称,它们在不同地区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强度有所不同。
3. 水平气压带:全球大气环流在相对平坦的地壳上形成了水平气压带,分为低压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
三、地球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1. 地球环境与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科学研究和预测,可以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
实施生态修复、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防控等措施,可以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3. 重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内部、表面和大气层中存在并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四、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 农业地理环境: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生活活动之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对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2. 工业地理环境: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对地理环境的要求较高。
工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良好的交通通道。
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地理环境影响了城市的选择、发展和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保护环境资源,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3复习提纲
适用文档地理必修 3 复习纲要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认识地区的含义。
2、比较不一样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别。
3、联合实例,比较不一样发展阶段地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回首】1、地区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别的基础上,依据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
2、有的地区界限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地区界限拥有过渡性质,如干湿情况。
地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地区既是上一级地区的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下一级地区,如东北平原又可区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事例剖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区,雨热同期地地理地点位于北纬 30°邻近,我国东北纬 4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理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的中部环天气条件亚热带季风天气温带季风天气境土地条件①耕地多为水田;②土地①耕地多为旱地;②集中连片;差较为分别;③人均耕地面积小③人均耕地面积大异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困穷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耕种方式水田耕种业旱地耕种业类农主要粮主要栽种水稻,还有油菜、主要栽种玉米、小麦、大豆等作活业食作物棉花等作物物,动作物熟制一年两—三熟一年一熟差其余水家产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合发展畜牧业异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商业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4、事例剖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初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浓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隔断,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因此这一期间耕种业发展迟缓。
②跟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限制因素成为促使地区发展的有益因素,如水系供应了天然通道等,农业获取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跟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降落。
高二地理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与规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三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将介绍高二地理必修三会考的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动态特征地球是属于行星类天体的一种,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决定了四季的交替。
此外,地球还拥有赤道、南北极等特征。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最外层,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岩石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三、板块构造与地质现象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地球表层被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会发生相互碰撞、远离或滑移等运动,从而造成地壳的变动和地质现象的发生,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四、地球的水资源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淡水和冰川水等。
淡水是人类生活所需要的重要资源,地下水和地表水是淡水资源的两大主要来源。
冰川是地球上的巨大淡水资源储备,对维持地球气候和区域水文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五、气候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被称为“世界的屋脊”。
它对亚洲和全球的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和季风系统使得该地区呈现出极端的气候特征,如高寒、干旱等。
六、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人类活动形式和经济结构各不相同。
例如,临海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比内陆地区更为集中,这与海洋资源和交通便利性密切相关。
七、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有序设计和管理。
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规划提出了挑战,例如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居民配套设施等问题都需要考虑。
八、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应对环境问题的关键,它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影响后代子孙的发展需求。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一)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二)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复习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复习1.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复习篇一气候的降水类型: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_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复习篇二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
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_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
如工业生产导致CO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3.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复习篇三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_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课件:必修3-3
5、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 遍,说明遥感技术( D)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6.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 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 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5、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 遍,说明遥感技术( D)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6.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 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 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A.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
)
பைடு நூலகம்
B.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制定灭火方案 C.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 D.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的地点
图1为城市道路 交通状况显示屏 示意图。读图, 回答3、4题。
3、该信息显示屏应用的是 A.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 B )
B.地理信息系统 D.卫星导航系统
高中地理毕业考试
地理必修3-3复习
84、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
应用 85、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86、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87、数字地球的含义
1.中国北斗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属于( B)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图
2.如果将GIS用来检测森林火灾,可以(
7.遥感技术主要用于 ( ) B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的海拔高度 8.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巴格达城市火灾, D 可以 A.用来确定火灾发生的地点 B.用来观测火灾的范围和蔓延趋势 C.用来预测火灾后所造成的损失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 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高二年级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复习
高二年级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复习1.高二年级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复习篇一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①小农经营。
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
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
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
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高二年级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复习篇二气候的降水类型: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XX 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高二年级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复习篇三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4.高二年级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复习篇四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高二年级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复习篇五洋流:(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高二地理必修三学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学考知识点自然地理学考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演化地球的结构:地球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组成。
核心分为内外核,地幔是介于核心和地壳之间的层,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
地壳演化:地壳演化包括岩石圈的形成和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块,这些大块构成了地球的表面,并在长时间的作用下相互移动。
2. 大气圈和气候变化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的气体层,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天然界共四个层次组成。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上气候要素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
常见的气候变化有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沙漠化等。
3.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水体资源,包括地下水、湖泊、河流等。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水体蒸发、凝结、降水、径流再回到水体的过程。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机制。
4. 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森林、耕地、草地等。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
人文地理学考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人口变化涉及到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流动等因素。
城市: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社会功能齐全的地区。
2. 危机与发展危机:危机是指突发的、具有破坏力的事件或情况。
常见的危机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
发展:发展是指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提高。
发展水平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指标衡量。
3. 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观赏价值、旅游开发潜力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利用,以吸引游客,提升地区经济发展。
4. 区域发展与合作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一个地区内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指在某一地区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复习提纲】高中地理会考必修3复习提纲——第三章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3复习提纲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概况(1)能源的重要性: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2)能源的分类(按性质分):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1)煤炭资源方面:储量大、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开采条件方面: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开采条件好。
(3)市场方面;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并且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生产供不应求;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4)位置方面: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京、津、郑州、洛阳、西安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
(5)交通方面: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方便。
二、能源基地建设1.措施之一扩大山西省煤炭的开采量山西省不断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措施之二——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山西省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
新修建的主要运煤铁路有大秦线、神黄线。
3.措施之三一一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请思考:如何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提示:加大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量;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通过多种渠道从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地进口石油、天然气;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等。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是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
由于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而煤价低廉,使其收益较少,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
因此,为了促进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对煤炭进行综合利用。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高二会考必修三知识点地理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在高二会考中,必修三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地理学科的三个方面,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高二会考必修三地理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自然地理1.地理景观的形成与演变地球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地理景观系统,包括陆地景观和水域景观。
地理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例如,山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而河流的形成与水文循环、地表侵蚀有关。
学生在学习中要了解各种地理景观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某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而气象则研究短期的天气现象。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应掌握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
3.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地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并且了解其开发与利用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煤炭资源时,学生需要了解煤炭的形成条件、储量分布以及其在能源方面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的数量、分布以及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学生还要理解城市化过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例如,学生在学习城市化过程时,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定义、特征以及城市化对农村人口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各国和地区经济活动和生产关系的地理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各国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并了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例如,在学习农业时,学生需要了解农业类型、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和路径,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文化与旅游地理文化与旅游地理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和旅游资源。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并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1东北地区的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经纬度位置。
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E多)。
②海陆位置。
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政治地理位置。
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
④地缘经济区位。
东北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地缘中心,与周边国家贸易活跃。
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图揭示了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基本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温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土壤条件:①形一型一营: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关系到农业多种经营。
②壤一养一量: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上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高。
2、东北地区的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木材基地,其区域内工业、商业、交通和人口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图解如下: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该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高二总复习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总复习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
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1.能源分类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③“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内蒙古草原
城乡
点状 带状
区
青 藏 高 寒
多高山— 多高山— —不利交 通 气温低、无霜 气温低、 期短、 期短、光照强 荒漠、草原 荒漠、 土壤发育差 高寒动物 多冰川、西北属 多冰川、 内流区, 内流区,东南多 大江大河源头
高、寒
喜温凉作 物生长
高寒牧 业
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 居民区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分界线 淮河分界线 秦岭
1.一月 ℃等温线通过; 一月0℃等温线通过; 一月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 3.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4.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 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 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 7.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8.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9.水稻和小麦种植分界线; 水稻和小麦种植分界线; 水稻和小麦种植分界线 10.作物一年两熟与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作物一年两熟与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作物一年两熟与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北京
西线方案
中线方案
东线方案
大 渡 河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期 第二次产业转移 20世纪 年代 世纪90年代 世纪 由珠江三角洲向邻 近地区转移 劳动力密集型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
珠江三角洲经济相对 发达, 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转移方向 香港向珠江三 角洲转移 转移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 传统制造业 转移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 济发展水平低 对环境的 珠江三角洲环 影响 境污染加重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自然 特征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距海近;高原、平原、距海远,地势较高; 临海;平原、丘陵; 临海;平原、丘陵;水 距海近;高原、平原、距海远,地势较高;干 丘陵;气候条件较好; 高寒地区广;矿产、 丘陵;气候条件较好;旱、高寒地区广;矿产、 热条件好; 热条件好;河流下游 水能丰富 能源资源丰富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意义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对输出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增加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改善基 增加就业, 设施和投资环境, 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进而大大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进而大大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缓解资源紧张 缓解资源紧张, 对输入地区——缓解资源紧张,提高资 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环境质 量好转
大秦线 朔黄线 焦作-兖州-日照 焦作-兖州-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存在问题:开发过程中带来大气、 存在问题:开发过程中带来大气、水、 土壤等环境污染;地面塌陷、 土壤等环境污染;地面塌陷、水土流失 等生态问题 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 2、调整产业结构 、 3、“三废”的治理 、 三废” 4、矿区复垦 、
灌溉 方式 农作 物
吐鲁番盆地 西北干旱区 周围山岭环绕, 周围山岭环绕,海拔 差别大。最低点差别大。最低点-155 米。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 降水少,温差大 荒漠, 荒漠,土壤贫瘠 内流河, 内流河,有断流 坎儿井 长绒棉、 长绒棉、葡萄
外流河, 外流河,水量大 人工河渠 水稻、 水稻、蚕丝
西电东送
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 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 中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 将沿长江展开。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 将沿长江展开 长江为深谷型河道, 务是将“三西” 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 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 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 以开发云南、 南部通道 22座水电站——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 座水电站。 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 22座水电站。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 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开发贵州等地火电(坑口电站)为补充, 开发贵州等地火电(坑口电站)为补充 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向广东等东部用电 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 负荷中心送电。 负荷中心送电。 地区。 地区。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 沿海企业向内的转移; 沿海企业向内的转移;
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地价低;政策扶持。 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地价低;政策扶持。 意义: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意义: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同时来生态环境破坏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原因: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众多的发展机会。 原因: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众多的发展机会。 意义: 意义:加速大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移出地 低级产业迁出带来 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技术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促 进产业升级, 进产业升级,提高 经济效益 产业移入地 低级产业迁入带来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劳动密集型产业,增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就业, 加就业,加快工业化 和城市化, 和城市化,促进产业 升级, 升级,带动经济发展
西气东输
轮南
上 海
“西气东输”工程将建设4200公里管道,将塔里 西气东输”工程将建设4200公里管道, 西气东输 4200公里管道 木盆地的天然气东送,经七省到上海。 木盆地的天然气东送,经七省到上海。初期年供 120亿立方米 第一期工程投资将达1200亿元。 亿立方米, 1200亿元 气120亿立方米,第一期工程投资将达1200亿元。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的空间 分布不均 资源分布与 经济地理格 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 人口稠密 发达却资源短缺 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 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 资源丰富 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 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吐鲁番的葡萄
都江堰
吐鲁番盆地
中 国 地 形 图
四川盆地 位置 亚热带季风区西部 周围高山、高原环绕, 周围高山、高原环绕, 地形地势 西北部为成都平原。地 西北部为成都平原。 势西北高、东南低。 势西北高、东南低。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 气候 暖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植被土壤 土壤肥沃 水文 人 类 活 动
地理必修3复习 地理必修 复习
区 域 的 特 点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有明确的区位,有一定的面积、 有明确的区位,有一定的面积、 形状、范围、 形状、范围、界线 单一 指标 综合 明确 边界 过渡 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相对 四大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四大特征:整体性、差异性、
区域内部变化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的主导因素
海拔
人类活动
温带 一年一熟
寒温带 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区 一年一熟
暖温带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热带 一年三熟
亚热带 一年两熟
降水丛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00毫米 毫米 400毫米 毫米
800毫米 毫米
中国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发挥沿海优势; 发挥能源优势; 改善生态环境; 发挥沿海优势;发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发 发展 展第三产业和高新 农产品基地;加强东 展交通,开发能源、 农产品基地; 展交通,开发能源、 方向 技术产业 西交通生态建设 矿产 工农业基础薄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森林破 工农业基础薄弱;
自然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 海拔高度 海陆分布
基本因素
标志
影响
气候 地形
决定
植被 土壤
形成
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和高山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等于 200毫米等 毫米等 降水量线
东 部 季 风 区
湿润的 湿润的 季风气候
植被: 植被: 森林为主 土壤: 土壤: 森林下发
基础设施最好,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 位于中国的腹地,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 位于中国的腹地,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 地位 化、科技水平最高 承东起西 少数民族聚居
优势 工农业基础好;交通 能源、有色金属丰富; 、矿产、水力 工农业基础好; 能源、有色金属丰富; 能源、 能源 矿产、 便利; 农林牧产区; 丰富; 丰富;边境贸易 条件 便利;国际化程度高 农林牧产区; 存在 能源、材料不足; 能源、材料不足; 坏、风沙、洪涝; 交通落后;荒漠化 风沙、洪涝; 交通落后; 北方缺水; 问题 北方缺水;洪涝多 煤炭运力不足 严重, 严重,生态脆弱
育的土壤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平原广阔
水文: 水文: 外流河
河流自西向 东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