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复习思路与策略

2011年高考复习思路与策略
2011年高考复习 2011年高考复习 思路与策略
一、高考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考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 “ 两纲 ” , 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 两纲” 不能很好地把握复习的难度、 不能很好地把握复习的难度 、 深 度和广度。 度和广度。
2. 复习方法单调 , 教学中注重知识 复习方法单调, 传授, 对能力达标要求不清, 传授 , 对能力达标要求不清 , 没有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材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材的知识体系 。 课堂教学缺乏生机, 课堂教学缺乏生机 , 造成学生学习 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 枯燥乏味 , 学习效率低下 , 少部分教 师不备课。 师不备课。
对于《考试大纲》中指出主干知识, 对于《考试大纲》中指出主干知识, 要深究细探。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深究细探。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 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告 诫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 诫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 全面、熟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全面、熟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含相同字概念的比较 如元素与同位素、核素; 如元素与同位素、核素;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电离与电解; 电离与电解; 氧化与钝化、炭化、裂化; 氧化与钝化、炭化、裂化; 硝化与酯化、氢化与酯化、皂化等。 硝化与酯化、氢化与酯化、皂化等。
元素化合物的复习
三、复习策略
㈠重视考纲的指导作用与 教材的示范作用
①学习《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知识范围和对 学习《考试大纲》 各知识点能力要求的层次。 考试大纲》中有60 各知识点能力要求的层次。《考试大纲》中有60 多个属于“了解”层次的, 50多个属于 多个属于“ 多个属于“了解”层次的,有50多个属于“理解 掌握) 层次的, 个属于“综合运用” (掌握)”层次的,有5个属于“综合运用”层 次的;体现在高考的12道题 属于“了解” 道题, 次的;体现在高考的12道题,属于“了解”层次 的约2 属于“理解(掌握) 层次的约5 的约2~3题,属于“理解(掌握)”层次的约5 属于“综合运用”层次的约4 由此可见, 题,属于“综合运用”层次的约4题;由此可见, 了解”的考点虽多,但考的并不多, “了解”的考点虽多,但考的并不多,复习的重 点在“理解(掌握) 综合运用” 点在“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这两个层 找出去年与今年《考试大纲》的不同之处, 次。找出去年与今年《考试大纲》的不同之处, 搞清删减、增加和修改了哪些内容,不做无用功, 搞清删减、增加和修改了哪些内容,不做无用功, 提高复习效率。 提高复习效率。

2011年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备考建议

2011年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备考建议

2011年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备考建议数学科一、2011年茂名市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数学科试题的总体评析(以下简称为“二模”)“二模”考试已经结束,这次数学试卷命题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了考生的数学素养。

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是高考前的又一次热身活动,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次的考题总体来说难度比较平稳,虽有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试题遵循了考试大纲所倡导的“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一原则。

很多题目似曾见过,但又不完全相同,适度创新,更加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考查。

总之,试题融入了考纲的命题理念,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立意创新又朴实无华,为以后的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改革和日常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文科数学试题主要优点:1、立足基础,由易到难。

试题遵循考纲,立足考查基础,突出能力立意,试题平稳而又不乏新意,平中见奇,难易适度。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前四(16-19)题以及后二大题的第一问,都属基础题、常规题。

第10、13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容易出错,命题新颖,立意深刻,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

2、强化主干,知识涵盖面广,不回避热点知识考查。

试题几乎涵盖了近几年高考数学的所有知识,涵盖知识面广,强化主干。

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等主干知识勾勒出整个试卷。

而这些问题是几乎每年都有所考查的热点问题。

除了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是否牢固,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所以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基础,并突出重点,提升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以及对各知识板块的综合运用能力。

3、注重方法,体现常规,突出能力考查。

高考数学,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

2011高考备考复习建议

2011高考备考复习建议

2011高考备考复习建议杭州市第十四中学王红权一、明确方向,把握动态1.理科数学试卷、IB数学部分结构可能有变《考试说明》是《课标》所规定培养目标的可测性细化,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命题者与考生联系的唯一渠道;仔细研读《考试说明》是搞好高考复习的必要条件。

根据《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理科考试说明·参考试卷》公布的解答题第19题,由去年的“概率题”改为“数列题”,填空题中的“合情推理题”改为“概率题”。

同时文、理科IB部分的“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模块样题,换成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题目,希望引起考生的注意。

2.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像能力、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等诸多方面。

3.浙江省高考的命题风格纵观这些年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的试题,可以说自成风格:重概念及理解,轻硬记和技巧。

具体地讲,这些特点可以用下面四句话来概括:主干内容重点考;数学概念深入考;数学问题简洁考;知识网络并联考。

理科重视逻辑推理、概念背景、抽象分析;文科重视直观认识、公式应用、具体计算。

二、明确要求,落实基础核对《考试说明》来看,在“知识内容要求”、“能力要求”、“考查要求”与“个性品质要求”等方面与2010年保持不变。

但研读《考试说明》时要注意区分那些是“必考点”,那些是“重点”,那些是“非重点”。

关注对数学基础知识之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准确应用常见数学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分析近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发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约占80%左右的分量,试题通常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通性通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即使是少量“创新题”也是建立在双基之上的。

只有重视基础、掌握基础,才能占领“制高点”。

建议复习过程中要认真领会《考试说明》中对知识内容作3个不同层次(“了解”、“理解”和“会”)的要求,认真仔细地梳理,及时查漏补缺。

从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谈各科复习策略

从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谈各科复习策略

从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谈各科复习策略2011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出炉,高考专家就其重点来谈一下各科如何复习,以及复习的方法及重点。

通过综合归纳,虽然全国各地的考试说明略有不同,但是几个重点是始终一致的。

今年的考试说明比以往略有变化,其中给出的参考样题也略有变化,希望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免得在高考时因为题型不适应而措手不及。

我们来看各科考纲的重点和要求语文: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基本能力的考察;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文本艺术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察。

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对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中。

数学: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考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了解、理解、掌握是对知识的基本要求。

具体的要求层次可以参考各地不同的考纲。

但基本都是2:3:5(或3:3:4)英语:英语科高考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其中,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及话题;对语言技能的考察包括听、读、写三项内容;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将渗透在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

生物:旨在考查能力,包括理解、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能力理解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1年高考生物科考前指导意见

2011年高考生物科考前指导意见

规范——高考取胜的法宝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詹荣华据了解,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的难度将稍有加大(难度约为0.7)。

提高试题难度的方式有:第一,以图、表、曲线等形式作为信息的载体,从而提高了对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难度;第二,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新问题情境,让考生运用知识,解释生命现象,解决生物学问题,并组织文字呈现答案,提高了对逻辑推理、综合运用、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难度。

要夺取今年高考的胜利,规范学生的审题程序和信息提取方法,规范学生的文字描述,尤为重要。

审题能力和文字描述能力的训练,通常是在平时的讲评课或复习课中零敲碎打地渗透,学生未能形成系统的方法和规律性的操作程序,有鉴于此,建议教师在考前用一节课的时间做集中的梳理。

一、典例讲评,规范审题程序和方法审题是基本功,是能力,是得分的前提。

试题的信息来源于题干、设问或选项、图表等,考生不仅要有效提取显露的信息,更要学会挖掘隐蔽的信息,这就得熟悉一般的审题方法。

1.熟题生做,避免思维定势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或者是学生平时练过的试题,稍作变动后给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

例:在番茄中,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将紫茎马铃薯叶和绿茎缺刻叶植株杂交,F1都表现为紫茎缺刻叶,则在F2中,重组类型占( )A.3 /8 B.5 /8C.1/4 D.1/16有很多同学误选了A。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审题时的思维定势,即原封不动地套用了高中生物教材中亲代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这一典型的遗传实验的内容而确定答案。

如果在审题时能认真一些,不凭经验办事,就可以弄清F2的重组类型(相对于亲代的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应该是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这两种表现型。

2011年高三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2011年高三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为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扬帆起航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高三高考备考工作计划——年级组长:FKSWEI一、指导思想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员上阵,继续发扬“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精神,树立责任感和必胜信心,增强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团结拼搏、务实管理、科学备考、落实计划,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努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高考任务。

二、成立高考备考领导小组组长:职责:统揽全局,全面主持高考备考工作。

抓好高考复习教学的调控引导工作,做好处室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副组长:职责:积极协助组长做好有关组织管理、调控引导、教学指导和服务工作。

定期组织高三分析研讨会,指导解决好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班主任做好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

信息组:职责:搜集高考信息,及时为宣传组提供服务。

具体负责辅导讲座、专题报告、家长会、师生高考誓师大会等。

宣传组:职责:每月出一版高考信息板报,全力做好高考备考的各种宣传工作,营造浓厚、向上的备考氛围。

具体负责校园广播、室内外标语、板报、墙报等。

后勤组:职责:为高考备考工作提供保障,及时疏导学生备考中出现的心理、思想上的障碍问题,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具体负责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安全保障、后勤保障等。

三、基本情况我校2011届高三年级共有学生人,其中应届生人,历届生人。

1、2008年我校实行高中扩招第三年,录取分数较往年下降幅度较大, 2008年高一录取分数线仅为单科C+以上,总评为B(中考总分为A+),分数线之低列整个市区级末位,也是我校高中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一年,且我市中考前20名到我校就读只有两位,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客观上影响着教学成绩的提高。

2、从2008年至今,本届相关学科教师调整比较多,缺乏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容易使一些班级的管理有所疏漏。

3、今年我校历届考生(补习生)高考成绩总体不够理想,临界学生少,低分段学生很多。

2011年高考备考二模后复习建议

2011年高考备考二模后复习建议

二模后复习建议数学:考查突出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重点考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复习建议:针对自己容易犯错的问题进行复习。

可从现在开始控制每次练习的时间,选择与填空题控制在45分钟,而且要养成一次成功的习惯。

答题不规范的话,建议每天仔细研究30分钟教材,按照书上的规范去表达、答题,这样至少能提高5分。

审读差的话,可以建立一个“救命本”,把错题记录下来,并写上错因、正确解答及简要点评,在临考前抽时间反复看。

在考试过程中,动笔做每道题前要注意三件事:条件看全没有、加工没有?目标确定没有?解题思路找到没有?化学:注重科学素养。

考试特别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验题不仅涉及物质的性质、制备、检验、推断等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也重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的考查,还注重渗透化学与社会、环境的联系。

所以,最后阶段仍要认真对待课本上出现的实验,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熟悉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特别要注意实验的成败关键、干扰因素,关注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

复习建议:1.回归课本,全面整理基础知识。

强化知识的记忆和整理知识脉络,反思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程度,查漏补缺。

2.整理高考热点和基本题型。

结合高考常见考点,并根据复习情况自主归纳整理小专题,进行针对性复习。

3.回顾错题,重新审题整理解法。

一定要把总复习以来所做的练习或考卷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错误原因。

还要注意强化审题意识、重视书写规范,计算要有耐心和细心。

4.适度模拟,把握考试的节奏。

最后阶段显然不再适宜大量的训练,应以调整状态,整理知识为主,建议进行2-3次的模拟训练,包括一次高考仿真训练。

地理:形式新颖强调能力突破。

复习建议:加强专题训练,熟练答题技巧和强化地理图表的判读训练。

还要把握好以下知识线:一是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

2011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2011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2011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学科:语文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1.结构与分值的设置: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主客观题均有,先必考题(45分),考查内容有现代文阅读(9分)、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古代诗歌阅读(11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后选考题(25分),考查内容一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类是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主客观题均有,先语言文字运用(20分),前三题是客观题(9分),2010年考查内容是成语、语病和衔接,后两题是主观题(11分),2010年考查内容是补写和仿写;后写作(60分),2010年考查内容是新材料作文。

相比大纲卷的变化:①考查内容的顺序和分值有所调整(见上);②把原来第一、六两个大题合并为一个大题放在写作之前,分值由原来的27分减少为20分(-7分);③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④选考文本阅读中增加了探究性试题。

2.形式调整体现课改理念:①“必考题”和“选考题”的设置,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②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

③增加了阅读的分值(+3分),更好地体现了“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④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⑤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的分值(+3分),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考查;⑥增加了名篇名句默写的分值(+1分),体现了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⑦减少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分值(-7分),字音字形等需要识记的死知识的考查弱化,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二、高三备考建议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1)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2)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3)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4)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定稿)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定稿)

2. “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 力”意味着什么?
• 笔者认为有可能加强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 的应用类文字的考查。
• 3.“难度控制”的括注表明,整个试卷的难 度趋中。
二.高考形势预测
• 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及2011年高考预测
第一、基础知识部分
• • 字音题命题特点: 1.突出“识记”,读准即可,至于声调符号的 标法、隔音符号的使用、韵母的省略等,一般 不列入考试范围。 2.着重考“易读错”,如多音易错字,方言易 错字,习惯易错字,形近易错字,形声易错字。 而多音易错字渐唱主角。突出“常用”。以 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的字音为主 考查。
1.“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意味着什 么?
• 新课程的改革主要有三大课程理念和四大课程结构特点。 三大课程理念,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 发展;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 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 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新课改的课程结构也有四 个特点:一是模块制,二是选修制,三是学分制,四是学 段制。这和以往的课程结构肯定有出入,在这四大特点和 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新课改的高考特点也就显而易见。首 先我们看一下,新课改下的高考和以往旧大纲下的高考从 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我们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形不变而神在变”。所谓的“形不变”是指高考试题的 题型、题量,以及试题难度,这个变化不大。关键是“神 在变”,即命题的思路、试题的灵活度以及试题的开放度 有变化。
• 画线句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 作者的情感态度: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 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 度感到迷惑与无奈。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 运的关注和思考。
• 09年全国卷2: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 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 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 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 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 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 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 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 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 答案:绝地中的岳桦为了生存迸发出巨大 的生命能量,生存的挣扎代价是沉重的, 生命的痛苦和希望同在。

2011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1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1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438300 湖北省麻城市第一中学丁评虎2011年全国高考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有关高考试题的评析也早有定论。

诚然,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深入剖析、研究高考试题实属份内之事,将其总结、归纳并形成参考性意见更是责无旁贷。

笔者虽然才疏学浅,但身边不乏榜样,耳提面命,潜移默化,受益匪浅,现整理出几点拙见,就教于同仁:一、整体情况今年的各套高考试题的均体现了“整体求稳,局部创新,适当增加难度,突出课本回归”的特点,这也合符哲学的观点。

假如高考命题老师片面追求稳定,则高考的信度将大打折扣;假如高考命题老师片面追求创新,则高考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因此,整体求稳、局部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各省高考试题在试题结构、重难点把握、题型分值等方面基本不变,甚至不少试题的叙述方式类似,所给数据相差不大,这充分说明各省命题老师们充分掌握了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对于高考命题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

与此同时,各省高考试题依然保持了自身的命题特色,如江苏省爱出难题,江西省、重庆市爱出偏题、怪题,山东省试题难度相对较低,福建省、陕西省整体命题能力较高,继续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等等。

今年的高考试题普遍较去年偏难。

具体来讲,选择填空题难度普遍与去年持平,最后两题普遍偏难。

特别是经济较较发达的省份高考试题普遍偏难,这也充分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毕竟,这些省份的学生整体水平要高一些。

例1:(江西理10)如右图,一个直径为1的小圆沿着直径为2的大圆内壁的逆时针方向滚动,M和N是小圆的一条固定直径的两个端点.那么,当小圆这样滚过大圆内壁的一周,点M,N在大圆内所绘出的图形大致是( )点评:我为研究高考试题花了多少精力本无必要统计,但是,这道题目却实实在在花了我3天的时间。

我经历了从质疑(高考怎么会考这道题呢?目的和导向是什么?)到领会(原来如此)再到发现一般结论,最后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操作验证猜想的过程。

我实现了两圆直径之比从整数倍到分数倍再到有理数倍最后到实数倍的跨越。

2011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2011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四、2011年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
1、回归教材重基础
1.1立足教材
• 一是选择题的选项在教材中直接能找到 • 二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作为考题的背景材 料 • 三是内容立足于教材,考生需要运用教材中生 物学科的专业名词、专有术语进行回答 • 四是回答考题时必须理解与掌握课本中的相关 图解
1.2重视基础
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成都经开区实验高级中学 夏茂林
一、网上阅卷带来的评卷新变化
1、网上阅卷的好处
• • • • (1)公平性 (2)评分更加公正准确 (3)网上阅卷不存在漏加、错加分问题 (4)网上阅卷可以对阅卷实施实时监控, 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考生利益
2、阅卷流程
(1)完善标准 省考试院评分标准(命题人员制定的评分标准)→学 科评议组根据考生情况完善评分标准(一天)→阅 卷老师熟悉标准试评完善评分标准(一天,上午开 一个多小时会,会后熟悉标准试评完善评分标)→ 第二天进入正平 (2)评阅流程 阅卷流程是:评卷、仲裁、质检,采用“双评”加 “仲裁”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 确保了阅卷的公平、公正、准确的阅卷原则。
31题Ⅱ(14分)
得分 得分比例 % 得分 0 1 2 3 4 5 6 7 12.12 6.42 15.22 13.84 14.5 13.29 7.69 7.74 8 3.72 9 2.36 10 1.92 11 0.52 12 0.72 13 14
得分比例 %
0.05 0.12
三、总体分析
试题继续坚持“平稳过渡、稳中求进、稳 中求新”的思想;试卷的整体格局、考查的知 识落点以及题目的质量,都和2009年、2010 年基本一致;全卷所考查的内容给考生和教师 传递的信息是“贴近教材、贴近生活、朴实无 华、简短明快”,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有效传 承的命题思路十分明朗,给人以熟悉、亲切、 清新、平和的感觉。同时试题也彰显了高中新 课程的理念,继续引导师生重视科学素养的培 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011年高考备考应试技巧谈

2011年高考备考应试技巧谈

2011年高考备考应试技巧谈[提要] 26日晚,几名就读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的学子回到母校市四中,进行了一场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受到了高三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许多选择题能直接在书中找到答案,找出自己的在基础知识中存在的薄弱点,利用早自习背诵记忆。

26日晚,几名就读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的学子回到母校市四中,进行了一场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受到了高三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语文:作文不要随意创新向聪怡,理科,2010届高三(22)班学生,曾通过香港大学全英文自主招生。

以649分进入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

其中,语文127分,英语144分。

备考建议:1.早自习针对高考前五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诗歌与默写展开复习。

2.作文要注重平时积累。

一是阅读文章,广泛涉猎,积累写作素材。

推荐央视新闻频道周六晚《新闻周刊》、周日晚《世界周刊》,注意节目中的评论性内容,还可以阅读《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看世界》等报刊杂志和精选作文盘点等。

二是记录灵感,及时使用。

平时搜集到的素材,尽量在下一次考试中用上,加深印象。

三是扩大属于自己的优点。

考场支招:写作文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标新立异上,满分作文可遇而不可求。

尽量写平时自己写过的作文,确保得分。

如果时间紧迫,要做到善始善终。

作文写不完时,一定要尽快收尾,字数要撑满850字。

英语:练习真题做熟做透向聪怡备考建议:1.早自习用来背诵词汇、经典句型、段落精读等,应对单选、完成句子、作文等内容。

努力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

建议有能力的同学可尝试记忆四六级词汇,扩大词汇量,有利于应对阅读理解等题目。

2.每天完成1至2套阅读练习,保证速度及正确率。

各种练习册种类丰富,建议考生选择高考真题,做熟做透。

3.准备个性化改错本。

改错本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不和他人一样。

建议按照词汇、语法等分类整理。

不用花太多时间在改错本上,但要坚持定期翻阅。

数学:四个估计一个避免陈光,理科,2010届高三(21)班学生,高三时勇夺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专业。

关于针对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

关于针对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2011届高考备考工作学科备考方案汇编目录2011届高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2)2011届高考数学科备考方案 (7)2011届高考英语科备考方案 (10)2011届高考物理科备考方案 (13)2011届高考化学科备考方案 (16)2011届高考生物科备考方案 (19)2011届高考思想政治科备考思路 (23)2011届高考历史科备考思路 (26)2011届高考地理科备考方案 (29)2011届高考语文科备考方案一、2010年高考的亮点和不足(一)亮点1.备考研究,务求实效,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备考的职能作用(1)研究“两纲”,加强指导2009年9月,潜心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及考纲,根据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的动向制定学科备考方案和计划,及时召开全市2010年高考备考启动会议,让全市的高考备考方向明确,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2010年的《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出台后,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拿出指导性意见,聚焦新变化,把握命题方向,组织针对性训练,取得了备考的实际效果。

(2)研究阶段复习课型、复习模式、训练模式,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抓好复习课型、复习模式、训练模式研究,通过教学视导或召开备考复习研讨会,让老师们明确各个阶段的复习目的,复习重点,复习方法,训练方式。

通过典型引路,共享研究成果。

语文学科滚动训练的模式,落实了基础;二轮复习的“答题建模”指导,规范了答题思路和步骤;作文的“序列训练”,提升了写作水平;新课程理念在语文高考的渗透研究,把握了高考的新动向;本土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了来宾市名师的作用,提升了全市语文备考的综合实力。

(3)变革视导方式,加强指导的针对性本学年度的视导加强了对课堂管理、教学研究和高考备考、教风学风的大调查、大研究,帮助教研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并就某些个性或共性的问题与学校教师进行视导研究,拓展和深化视导,促进教学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备考中出现的问题。

2011年高考复习(第二轮)及备考策略

2011年高考复习(第二轮)及备考策略

2011年高考复习(第二轮)及备考策略孔祥伟一、考纲解读2011年政治科高考大纲与往年没有变化,考核目标仍是四种能力,知识范围仍是政治常识、经常常识、哲学常识中往年必考的167个知识点,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三科所占比例仍然是30%:35%:35%,试题结构保持原样,选择题12题,三科试题质量平均分配,主观题可能还是“4+2”模式或“3+2”模式,即38题考查4个问题,其中两个涉及经济学,另外两个涉及政治学和哲学或者经济、政治、哲学各一问。

第39题仍考查2个问题,一个经济、一个哲学,试题坡度和长度仍与往年相同,坡度上仍可能会是4:4:2(即40%的基础题,40%的中档题,20%的难度较大的题),试题长度仍可能47分钟-55分钟。

二、复习策略1、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复习形式,目的是辨析各个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及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

专题讲座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生成与提高,引导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突出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话题为中心展开复习,根据今年的国内外时政热点设计话题,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怎样做到,要坚持或反对什么五个方面入手,组织相关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把握政治术语,熟练运用固定格式,填充相关时政内容,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解题能力。

3、科学组编试题,进行合理训练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提升能力,而能力的提升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校练出来的。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尤其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我的想法是要有足够的训练量,每天一小练,每周一大练,练上30-50套题,必须能够提高学生钥匙能力,而大运动量的训练要以科学组编试题为基础。

组编原则一是历年高考题,二是体现教材特点,三是符合考纲要求,四是符合训练思想,五是要体现新颖性、准备性与导向性。

2011年高考备考 名师给您出建议

2011年高考备考 名师给您出建议

2011年高考备考名师给您出建议经过数年的教学及和同学们的交流,能否正确给自己定位,并制定好完善的复习过程,是进一步冲击高考的关键。

我带的学生中,不乏有部分同学这一模的时候成绩仍旧平平,但是通过找到问题的所在,积极正确的面对,最终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还有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模后总是能够轻松的一路领先。

他们的经验可以说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特别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了这些想法和说法的真理性,可供我们考试时借鉴。

结合我们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经验,这里我们给大家总结出五大建议,尤其对中等或中等程度一下的学生尤有成效:基础是考试的源头,打好基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全部的基础知识都在课本上。

高三阶段的每一次考试皆属于综合性的考察,涵盖高考中必考要点。

这是一个对自己非常好的查缺补漏的机会。

通常对待试卷,很多同学就只有学生考一遍、老师过一遍,然后就束之高阁,不再利用,其实一份试卷多运用几次,能够抓基础、提高解题技巧、缩短考试时间。

我们先合上试卷,再通过考试来全面扫描课本,尤其是基础知识部分,再联系到试卷。

要清晰的通过课本来比照试题,比较考试时做题的思路,无论考试时正确与否,一题一题的过一遍,反复比较,这样不但可以更深刻的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还能无形中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通过多思考多尝试,就能从局部到全局的掌握知识的应用。

尤其注意在扫描课本对照试题的时候,把当时不会的、没有把握的、或是猜对的试卷所考察的基础知识的从课本摘抄出来,这部分强化吸收。

我们再强调一遍,基础是最为重要的,不仅在高考中分数比重极大,并且能够直观的在课本上体现出来。

基础分往往是高考时绝大多数学生竞争的部分。

我们见过很多学生其实完全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在考试中往往无法“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

纵观原因,无非是“题目条件看错”、“抄错”、“算错”、“写错”等归结于“粗心、马虎”。

或者是答案明明呼之欲出,却想不出来,在考后翻然醒悟。

2011年河南省历史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2011年河南省历史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2011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学科:历史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1.命题指导思想──全面体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高考试题通过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检测学生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多种能力。

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论证问题的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探究问题的能力等。

三维目标中难以测量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通过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进行了考查。

2.试题呈现形式──全部提供了新材料、创设了新情境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观取代了教材观。

以前强调的是教材观,即依纲靠本,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考查内容立足于历史课程内容,而不应该局限于历史教科书的内容。

因此,新课程高考试题就动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大量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

这些‚新材料‛‚新情境‛,其载体非常丰富,包括考古资料、研究著述、报纸、表格数据、历史地图、诗歌、小说等。

所谓‚新‛,是指这些材料多是各种版本教材没有出现过的素材,直接考查教材知识的试题很少。

3.知识考查──注重基础,依托教材针对复习脱离教材、过分依赖教辅的现象,新课程高考试题注重基础性,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大都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如今年考查的内容有分封制、郡县制、理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百团大战、工业革命等,没有冷、偏、细的知识。

试题还注重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主观题的设问指向明确,摒弃了往年那种陷阱式的设问,还加了主题词和关键词,减少了审题的难度。

4.能力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也是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大追求。

2011高考英语指导意见

2011高考英语指导意见

2010-2011学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学科:英语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黄利军2011年河南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和试卷的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指导意见,供参考。

一、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一)结构与分值的设臵试卷结构和分值与2010年全国英语高考大纲卷I基本相同,但阅读理解含有“七选五”任务型阅读(10分),短文改错不分行,要求考生用所示改错符号在文中直接修改错误。

(二)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新课程高考英语试卷的题型结构相对稳定,难易适度,题量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信度,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的原则,渗透了新课改理念。

试卷具有基础性、连续性、交际性、能力性、综合性和稳定性。

试卷命制的能力测试取向正确,对中学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

分析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英语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它有如下主要特点:1.基于课标和大纲,体现新课改精神试题命制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没有超标、超纲内容。

试题不仅涵盖必修内容,而且亦有选修内容。

例如语法和词汇均为考纲内容,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要求均在考纲范围之内。

试题立意以人为本,有机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课改精神,渗透课标理念。

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注重考查考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例如书面表达。

2.立足“双基”,注重能力,凸显应用理念试题设计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突出能力。

题量适中,梯度明显,选材丰富,贴近时代。

难易搭配适当,重点突出,能够考查出考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将语言基础知识臵于多种真实语境中考查,题目设计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和应用性。

听力部分考查了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事实性信息、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学科:语文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1.结构与分值的设置: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主客观题均有,先必考题(45分),考查内容有现代文阅读(9分)、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古代诗歌阅读(11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后选考题(25分),考查内容一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类是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主客观题均有,先语言文字运用(20分),前三题是客观题(9分),2010年考查内容是成语、语病和衔接,后两题是主观题(11分),2010年考查内容是补写和仿写;后写作(60分),2010年考查内容是新材料作文。

相比大纲卷的变化:①考查内容的顺序和分值有所调整(见上);②把原来第一、六两个大题合并为一个大题放在写作之前,分值由原来的27分减少为20分(-7分);③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④选考文本阅读中增加了探究性试题。

2.形式调整体现课改理念:①“必考题”和“选考题”的设置,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②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

③增加了阅读的分值(+3分),更好地体现了“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④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⑤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的分值(+3分),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考查;⑥增加了名篇名句默写的分值(+1分),体现了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⑦减少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分值(-7分),字音字形等需要识记的死知识的考查弱化,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二、高三备考建议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1)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2)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3)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4)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选考(二选一):(1)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2)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

注: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报告、科普文章”,课标选修系列未列出,人教版、语文版选修教材未选编。

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以下建议:(一)高三教学安排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重视“双基”,构建知识体系。

时间:2010年8月下旬—2011年1月上旬教学内容:1.新教材教学:完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三个建议选修模块的教学。

2.基础知识复习:本阶段复习应以必修1-必修5教材为重点。

教学要求:1.建议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师可以选讲一部分的篇目,巩固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成果,时间以一个月左右为宜;《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可让学生课下自读,最后教师对有关传记作品的相关知识(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必要的专题总结,时间以半个月左右为宜;《文章写作与修改》则可在本阶段的复习中结合写作训练穿插进行。

2.研究课改省区的高考试卷,尤其是研究近三年宁夏海南的新课标卷,以加强高三复习指导的针对性。

第一轮复习以必修1-必修5为主,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知识体系。

活动安排:9月中下旬,召开2010年郑州市高考质量分析会。

11月份,召开2010年高考备考研讨会。

届时将请宁夏专家做专题报告并答疑。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结合“选修”,突出重点。

时间:2011年1月上旬—2011年3月中旬教学内容:1.新教材教学:完成《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等自主选修模块(各校可从中自主挑选至少2个模块选修)的教学。

2.专题复习:本阶段复习可结合选修教材,对“高考方案”中必考和选考的知识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教学要求:1.自主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三个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建议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复习可与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新课标《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

复习时要破除旧观念,认真逐条对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实战模拟,查缺补漏。

时间:2011年3月中旬—2011年5月上旬教学内容:(1)要精选试题,实战模拟,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培训解题技巧;要针对模拟测试中发现的学生复习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2)第三次质量预测之后,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复习的时间,但不可放任自流,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活动安排:4月上旬,召开高三复习经验交流会。

(二)高三质量预测安排第一次质量预测时间:2011年1月上旬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5,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考试形式:同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第二次质量预测时间:2011年3月中旬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考试形式:同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第三次质量预测时间:2011年5月上旬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考试形式:同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三、附件附件一:2010年全国新课程考试大纲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三)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 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