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单元及章节标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一、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二、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三、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川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导言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公转与季节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导言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害?全球气候有怎样的变化趋势?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导言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人类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导言什么是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物质史如何循环运动的?山岳与河流地貌是如何形成、发育的?地形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二节山岳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导言地理环境各要素怎样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资料。
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课标版
蒸发 )
地表水
( 降水
大气水
)
画一画:
填空以后请同学将上述环节画在图上
知识竞赛(必答题和抢答题)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
一、必答题:
• 1.每题限两人次回答,一人答错,允许另一 人补充 • 2.10秒内必须开始作答,否则转为公共抢答题 • 3.答错不扣分
第一题:图中有些重要的水循环环节缺失,请快速找出
湖泊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
补枯
削峰
湖泊水补给: 调节河流径流的作用
填一填:
请在括号中填出下列水体相互转化所经历的主要环节 ( )
生物水
(
)
地下水
(
)陆地各种 (
)
地表水
( )
大气水
填一填:
请在括号中填出下列水体相互转化所经历的主要环节 ( 根吸收 )
生物水
( 植物蒸腾 )
地下水
( 下渗 ) 陆地各种 (
冰川
二、抢答题(限两人次回答)
• 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都会使局部水循环发 生变化,下列哪种现象会使广东的水循环 变强?为什么? • A台风来袭 • B排干沼泽
新加坡人热得无处藏身,只好整天泡在水里
黄土高原的沟谷越来越多,到处漂浮着鱼类的尸体
地球上可用的水越来越少
• 人啊,真不理解 我的良苦用心啊
自然界的水循环
固态水
气态水
液态水
游戏问题:
(1)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
(2)淡水的主体是: 冰川 (3)我们目前主要利用的水体有: 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4)长江水的补给水源有: 河流的来源叫河流补给
水圈的构成
长江源头的沼泽
大气降水 高山冰雪 融水 湖泊水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图(必修一二三)
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
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解读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解读一、必修地理Ⅰ的结构分析:地理Ⅰ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五部分。
应该说本模块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地理Ⅰ”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Ⅱ”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Ⅲ”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也要从地理角度深入分析和理解。
所以,本模块有利于学习以上的选修模块。
二、必修地理Ⅰ的“课标”要点: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3、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大气运动,加深对人与大气环境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4、学会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说明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认识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必修一各章知识体系第一章的知识体系: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3、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4、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八大行星的相似性特殊:存在生命(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2)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适合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变化不大。
6、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个氢核在高温高压下核聚变一个氦核)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取之不尽、稳定、无污染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4)影响: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产生极光(两极地区);引起电离层的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正相关、负相关)9、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看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看顺时针)(2)周期:23时56分4秒(转动360º)一个恒星日(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º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例题:广州与上海的角速度相同,广州的线速度大于上海的线速度10、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一恒星年(3)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新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类型4.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5.水循环类型的判定(1)一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二看发生的领域: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
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3)三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4)四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水量的全球动态平衡。
小提醒: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1)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2018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课件:第3章 地球上的水(共151张PPT)
要点探究
【答案】 (1)海陆间 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地 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水 水能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总结归纳
图313
教材活动解答
【P54读图思考】 1.河流的补给可能来自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水体。 2.在洪水期,河流水位较高,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在枯水期,河流水位变低,湖泊水
课前梳理
(2)构成 海洋水:地球上水体的主体。 陆地水:包括_河__流__水___、_湖__泊__水___、_地__下__水___、冰川水(陆地水的主体)和生物水、
沼泽水、土壤水等。 大气水:数量__最___少___,分布__最___广___。
2.水体的相互联系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_相___互__补__给__的关系。
要点探究
例1 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图311),回答下列各题。
图311
要点探究
(1)图中a、b、c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答案】 (1)D 【解析】 第(1)题,图中a补给形式主 要在夏季,补给量大,应为大气降水; b补给形式出现在春季,应是积雪融水; c补给形式常年存在,补给稳定,应是 地下水。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有明显的 季节性
气温高低,积 雪多少,地形状 况
区
东北地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要点探究
补给 类型 永久性 积雪和 冰川融 水补给
湖泊水 补给
地下水 补给
补给 季节
补给特点
(课标版)2019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阶段综合测评2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必修1
阶段综合测评(二)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①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②b环节直接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③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④d环节水量受地表植被条件影响不大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B [根据图示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外部圈层,但没有联系地球的内部圈层,①错误; d环节为地表径流,受地表植被影响大,④错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3题。
③2.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A.①一降水B.②一蒸发C.③一水汽输送D.④一地表径流3.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海洋蒸发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凝结降水2. D3. B [第2 题,根据图示箭头的方向可判断①表示海水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大气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
故选D。
第3题,人们对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等环节影响不大,但对地表径流,可以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施加影响。
故选B。
]F图为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性质的城市地对面水量入渗随时间变化。
据此,读下图回答4〜5题。
4. 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是 ( )A. 降水 B .蒸发 C.下渗D.水汽输送5. 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 )A.绿地 B .草皮空心砖 C.普通混凝土砖D.透水混凝土砖4. C5. A [第4题,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 不同性质的地表,对下渗的影响是最大的, 故C 项正确;地表性质对降水、水汽输送基本无影响, 故排除A D 项;地表性质对蒸发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大,排除B 项。
第5题,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绿地的累积入渗量高于其他地表性质的地面, 故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绿地,故A 项正确;草皮空心砖、普通混凝土砖、透水混凝土砖等地表的入渗率都小于绿地,故排除 B C D 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综合测评(二) 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②b环节直接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③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④d环节水量受地表植被条件影响不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B[根据图示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外部圈层,但没有联系地球的内部圈层,①错误;d环节为地表径流,受地表植被影响大,④错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3题。
2. 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降水B.②—蒸发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3.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海洋蒸发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凝结降水2.D 3.B[第2题,根据图示箭头的方向可判断①表示海水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大气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
故选D。
第3题,人们对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等环节影响不大,但对地表径流,可以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施加影响。
故选B。
]下图为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性质的城市地对面水量入渗随时间变化。
据此,读下图回答4~5题。
4. 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下渗D.水汽输送5. 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A.绿地B.草皮空心砖C.普通混凝土砖D.透水混凝土砖4.C 5.A[第4题,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不同性质的地表,对下渗的影响是最大的,故C项正确;地表性质对降水、水汽输送基本无影响,故排除A、D项;地表性质对蒸发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大,排除B项。
第5题,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绿地的累积入渗量高于其他地表性质的地面,故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绿地,故A项正确;草皮空心砖、普通混凝土砖、透水混凝土砖等地表的入渗率都小于绿地,故排除B、C、D项。
]下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各题。
6.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7.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6.A7.D[第6题,根据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中各个圈层之间关系可知,乙、丙、丁三个圈层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即甲为大气圈,下渗进入丙岩石圈,乙生物圈通过植物蒸腾进入大气圈,所以可知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第7题,生物生长不会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岩形成属于内力作用,水循环不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地壳物质循环不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地表受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季风环流的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进入陆地,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8~9题。
8.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7月份较小9.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B.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C.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的水量增加D.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8.C9.C[第8题,东亚位于北半球,7月为夏季,气温高,环节①水汽蒸发量较大;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1月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环节②降水的量较小;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环节③地表径流的水量较小;开普敦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7月是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环节⑥水汽输送的水量较大。
第9题,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③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修建水库,使水库面积扩大,增加了下渗量,使环节⑤地下径流的水量增加;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下渗的水量增加,C正确;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地表径流水量的空间变化。
]10.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冰川水D.地下水A[根据更新周期把水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
其中河流水的更新周期最短,为动态水。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完成11~12题。
11.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B.②减少C.③减少D.④增加12.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1.D12.C[第11题,“海绵城市” 是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可减少城市地表径流①,能增加雨水的下渗②,增加了地下径流③,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蒸发量④。
选D正确。
第12题,“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以及蓄水池等,可以充分截留雨水,增强地下径流,减弱地表径流,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故③④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年的水平衡收支概算(单位:亿m3)。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和乙分别代表( )A.地表径流量和入海水量B.入海水量和农业用水量C.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D.工业用水量和径流量14.如果该区域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将直接导致区域内( )A.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加C.地下水补给量增加D.蒸发量增加13.A14.C[第13题,降水落到地面后形成地面径流,一部分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因此甲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一部分流向大海,一部分被水库、湖泊所存储,一部分被引用,因此乙为入海水量。
第14题,植被覆盖率增加,将会增加下渗环节,因此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A.A→B B.A→C→D→EC.F→D→G D.I→D→G16.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B.夏C.秋D.冬15.B16.B[第15题,图中A为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降水、E为地表径流、H为下渗、G为地下径流,ACDEHG实现了海陆间水循环。
第16题,我国夏季东南风将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18.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循环B.跨流域调水C.水库D.地下水补给湖水19.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17.C 18.A 19.D下面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甲图中①地貌为( )A.海蚀柱B.海蚀平台C.海蚀崖D.沙堤21.甲、乙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答案】20.C 21.A读地貌景观图,回答22~23题。
22.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2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22.D 23.C[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乙图表示由流水侵蚀作用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丙图表示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切作用形成的峡谷。
]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正确的是( )A.①处是断层成谷B.②处是背斜成山C.①处是向斜成谷D.②处是向斜成山25.图中①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搬运作用24.D25.A[第24题,图中①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为谷地,②处为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地。
第25题,①处为背斜,其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为谷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侵蚀作用。
]二、综合题(共50分)26.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11分)(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4分)(2)图中A→B→C→D所代表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它可以促进________(陆地、海洋)水不断地补充和更新。
(4分)(3)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能够施加影响最多的主要是________(填字母),人们可以通过修建________来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从而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填字母)。
(3分)【解析】第(1)题,根据水循环和图示箭头可以看出,A表示海洋水体的蒸发;B表示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C表示陆地上的降水;D表示返回海洋的地表径流。
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在海洋受到蒸发形成的海洋水汽最后通过D环节地表径流回到的海洋,因此它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海陆间大循环,它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地更新和补充。
第(3)题,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环境。
南水北调通过改变地表的径流从而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它影响的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
修建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夏季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降水,就是海洋水汽通过B环节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