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姜片虫
寄生虫03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
中间宿主:扁卷螺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1 二、生活史
水生植物媒介 1
荸荠 菱角 茭白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2 二、生活史 布氏姜片吸虫活囊蚴 请观看“姜片虫活囊蚴”视频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4 四、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找虫卵。 直接涂片法,因虫卵大,产卵量大,故检出率高,易诊断。 改良加藤法可作定性检查。 免疫学方法可作为辅助诊断。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5
五、流行与防治
地理分布
内含卵细胞 1 个,卵黄细胞 20~40 个。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8 二、生活史 姜片虫生活史图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9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来自主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茭白、菱角和荸荠等;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成虫寿命:最长可达 4 年半; 保虫宿主:猪。
1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5 一、形态 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姜片状;活体为肉红色,体表有皮棘; 长 20~75 mm,宽 8~20 mm,厚为 0.5~3 mm。 腹吸盘呈漏斗状,较口吸盘大 4~5 倍,肠支分 2 支。 睾丸 2 个,高度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
1 系从水生植物表面刷洗、沉淀获取的活动虫体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3 三、致病
布氏姜片虫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可无明显症状 虫数较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 并表现消化不良。
四、诊断
主要依赖病原学检查。 1、直接涂片法: 2、粪便浓集法: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3、成虫的检查:部分病人有自然排虫或呕 出成虫现象,经鉴定虫体确诊。 注意虫卵与肝片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 鉴别。
五、流行
本病主要流行于亚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 除东北和西北地区外,其余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流行因素: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猪。猪是主要的保虫宿主。 粪便污染水源及水中有扁卷螺及水生植物媒介的存在。 居民有生吃或半生吃水生植物或以生的水生植物喂猪的 习俗。
第三节 布氏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
俗称姜片虫,寄生于人或猪 的小肠内,引起姜片虫病。
一、形态
成虫—虫体肥厚,背腹扁平,似姜片。 活虫呈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腹吸盘发达,似漏斗状 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状。 虫卵—是寄生于人体的蠕虫卵中最大的。 长椭圆形,淡黄色, 卵盖不明显,卵壳薄 卵内有1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
囊蚴
附在水生植物表面
荸荠、菱角、茭白、水葫芦、水浮莲、 荸荠、菱角、茭白、水葫芦、水浮莲、空心菜等 植物媒介) (植物媒介)
三、致病
致病机理: 1、虫体大,吸盘发达,吸附力强,致肠壁 损伤。 2、虫体争夺营养。 3、虫体覆盖肠粘膜,影响宿主的消化和吸 收功能。 4、虫体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可引起变态反 应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生活史
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
中间宿主(扁卷螺)
蚴→尾蚴→ 囊蚴 → 后尾蚴 、童虫
水生植物媒介 终宿主(人、猪)
→ 成虫
二、生活史
随大便排出 入水发育, 入水发育 孵出
布氏姜片虫090907
一、形态
成虫 幼虫(毛、胞、母雷、子雷、尾、囊蚴 等) 虫卵
adult measures 2-7.5 cm by 0.8-2 cm by 0.5-3 mm and lives in the 0.80.5small intestine and occasionally in the colon and the pylorus attached to the mucosa.
五、诊断
临床病史采集 排虫史 病原学检查 粪检虫卵 直涂法 水洗沉淀法 定量透明法
六、流行与防治
1、分布 东南亚洲国家,我国是主要流行区之一,18个省市 东南亚洲国家,我国是主要流行区之一,18个省市 自治区有流行。 2、流行因素 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和病猪 3、传播途径 粪便污染环境 粪便作为施肥 水生植物种植 4、易感人群 儿童 5、防治原则 健康教育 普查普治 改良生产方式(养猪、施肥) 自我防护
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
寄生部位:人和猪的小肠内。 引起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 引起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
简史
1843年,Buski首先发现该虫。 1843年,Buski首先发现该虫。 1921年,完成生活史研究。 1921年,完成生活史研究。 祖国医学早在1600年以前就有该虫的记载, 祖国医学早在1600年以前就有该虫的记载, 称为“赤虫” 称为“赤虫”。
Fasciolopsis buskii adult worm.
F.buski eggs are released in faeces unembryonated.
The operculated eggs are oval with a thin shell, brown and measure 130-150 by 78-100 um. 13078-
姜片虫
三、致病
成虫致病机理: 1. 机械、免疫损伤,可引起肠粘膜炎症、 点状出血、水肿及坏死等。 2. 吸附肠壁,掠夺营养,防碍小肠消化吸 收。 3. 大量寄生,可引起肠梗阻。
临床表现:病人主要是消化道症状:腹痛、腹 泻、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
四、诊断:
1.粪便查获虫卵 1)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 2)浓集法:轻度感染者。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2、加强粪便管理 3、改变饮食习惯,不生吃 未洗净水生植 物、不饮生水等 4、不用青饲料养猪 5、首选药物:吡喹酮 槟榔单剂煎服
患者,女,72岁,湖北人。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精神萎靡月余, 曾按“肠炎”,“消化不良”进行过治疗, 但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前一天曾呕出肉 红色“生肉片”,精神萎靡加重而入院。 体检:患者消瘦,体温36.6℃,心,肺检 查无异常发现,腹软,肠鸣音亢进,有轻 度压痛,无反跳痛。
2. 检获成虫
样本: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五、流行
1.分布: 全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温带和亚热带的一些 国家。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 湖北、上海、浙江、江苏等18个省、地区。 2.流行因素: 1、传染源:感染姜片虫的人及猪 2、粪便管理不当 3、生吃水生植物、饮生水的习惯 4、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的存在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虫是一寄生在人、猪小
肠内的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
一、形态
1.成虫
2.卵
1~2月
成虫
人、猪等 小肠
胞 毛蚴 卵 入水 侵入扁 蚴
3~7周
粪
卷螺
母 雷 蚴
子 雷 蚴
尾 蚴
逸 出 螺 体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
本病的传染源除病人外,染病的猪 也为重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为经口感 染,因生食带有囊蚴的菱角、荸荠等 而感染,或饮用有囊蚴污染的生水而
感染。囊蚴在干燥环境中不易存活。
感染者以5~20岁的青少年儿童多见。
6.防治
1) 中药槟榔和广木香,水煎剂。 2) (1) (2)加强人畜粪便管理: (3) (4)普查普治: ,
1、形态
成虫
虫体硕大肥厚,肉红色,背腹扁平, 前尖后钝,近椭圆形,大小约为20~ 75×8~20×0.5~3mm,体表有棘。 口吸盘在体前端,腹吸盘紧靠口吸盘 之后,其肌肉发达呈漏斗状,约为口 吸盘4~5倍。两肠支呈波浪状沿虫体 两侧下行至虫体后端,末端盲管状。 雌雄同体,两个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 状,前后排列于体后半部。卵巢呈分 支状,子宫管状,盘曲在卵巢与腹吸 盘间,无受精囊,有劳氏管,卵黄腺 发达,广泛分布于虫体两侧。
3. 致 病
成虫: 机械性刺激、过敏反应,炎症、 水肿、点状出血及形成溃疡和脓 肿,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 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重度感染 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甚至出现 腹水等症状。儿童患者常出现程 度不同的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 缓。
4.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检查虫卵可确诊。 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 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 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 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 体感染较少见。如呕吐物或粪 便中排出姜片虫者也可确诊。
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体感染较少见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布氏姜片吸虫
姜片虫卵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感染方式—经口
感染阶段—囊蚴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胞蚴、母雷蚴、子 雷蚴、尾蚴)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
最重要的保虫宿主—猪
三、致病性
机理:成虫机械性刺激、过敏反应 病理:炎症、溃疡、出血、脓肿 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
感染动物:吡喹酮
布 氏 姜 (片 扁吸 卷虫 螺中 )间 宿 主
传播媒介-茭白、菱角、荸荠来自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俗称姜片吸虫、肠吸虫、大型肠吸虫、亚 洲大型肠吸虫。 是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 引起的慢性腹泻、消化道功能紊乱及营养 不良等症称之为姜片吸虫病 (fasiolopsiasis)。
一、形态
成虫
人体最大的吸虫
口吸盘、腹吸盘
肠支呈波浪状弯曲
• 中度感染: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
• 重度感染者:消瘦、贫血、发育障碍
• 可合并肠梗阻、阑尾炎;儿童常出现智 力减退,发育迟缓。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或成虫。 虫卵浓集法检查:水洗沉淀法等,检出 率高。 2、免疫学诊断
五、防治
粪便管理/水源管理 饮食卫生
治疗患者和带虫者:吡喹酮/中药
睾丸高度分支,前 后排列 卵巢呈佛手状分支
肉眼所见姜片虫成虫
20~75×8~20×0.5~3mm
姜 片 虫 成 虫 ( 活 体 形 态 )
赤虫、肉虫
虫卵 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 130~140×80~85m 淡黄色,卵壳薄,卵 盖小,不明显 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许 多卵黄细胞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属肠道寄生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或肠吸虫。
人感染是因生食水生植物(茭白、荸荠和菱角等)所致,可致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
一、形态1. 成虫: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姜片状;活体为肉红色,体表有皮棘;长20~75 mm, 宽8~20 mm,厚为0.5~3 mm。
腹吸盘呈漏斗状,较口吸盘大4~5倍,肠支分二支。
睾丸两个,高度分支。
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
我们现在所见为姜片虫的活虫体。
2. 虫卵:大小(130~140)µm×(80~85)µm呈椭圆形 ;淡黄色;卵壳薄,均匀,卵盖较小不明显;内含卵细胞1个,卵黄细胞20~40个。
二、生活史姜片虫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虫卵随终宿主粪便排入水中,在适宜温度(26~32℃)下经3~7周的发育孵出毛蚴。
毛蚴侵入扁卷螺的淋巴间隙中,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阶段而形成许多尾蚴自螺体陆续逸出。
在螺体内的发育约需1~2个月。
尾蚴在水中吸附于水生植物等物体的表面,分泌成囊物质包裹其体部,脱去尾部而成囊蚴。
囊蚴呈半圆形,光镜下可见两层囊壁:外层草帽状,脆弱易破;内层扁圆形,透明而较坚韧。
囊内后尾蚴的排泄囊两侧的集合管中含许多折光颗粒,为其特征。
宿主食入囊蚴后,在消化液和胆汁作用下,后尾蚴逸出并附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的粘膜上吸取营养,约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
在猪体观察,感染后5~7个月内产卵量最多,一天约可产25,000个卵,9个月后排卵数渐减少,估计姜片虫的寿命,在猪体不超过两年,在人体最长可达4年半。
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成虫寿命:最长可达4年半;保虫宿主:猪。
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茭白、菱角和荸荠等;三、致病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机械性损伤与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导致以下症状:(1)虫体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造成肠粘膜机械性损伤(2)肠粘膜病变:炎症、出血、水肿、坏死、溃疡等,病变部位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消化道症状:感染轻度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有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偶有肠梗阻。
布氏姜片吸虫PPT课件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布氏姜片吸虫感染的病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我们应该重视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 的发生。
展望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布氏姜片吸虫感染的研究和防治工作。通过深入了解布氏姜片吸虫的生态 学和生物学特性,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和做法,共同推进全球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促进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形成
03
教育公众养成勤洗手、不生食未经处理的水生植物等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
04 布氏姜片吸虫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01
02
03
流行病学调查
对布氏姜片吸虫的流行病 学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 范围、传播途径和感染人 群。
宿主范围
研究布氏姜片吸虫的宿主 范围,包括感染的动物种 类和感染程度。
案例分析与启示
病例1分析
患者李某感染布氏姜片吸虫可能是由于生食淡水鱼时未彻底煮熟或处理不当所致。这提示 我们在食用淡水鱼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病例2分析
患者张某感染肺吸虫病可能是由于生食虾蟹时未彻底煮熟或处理不当所致。这提示我们要 注意食品卫生和安全,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
启示
布氏姜片吸虫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应该 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同时,要加强 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推广使用安全饮用水
通过过滤、消毒等手段,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疫水
尽量避免在可能存在布氏姜片吸虫的水域中游泳、嬉戏或从事其他活 动。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布氏姜片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布氏姜片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姜片虫)
【要点解析】
1.生活史
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
2.要点
(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
(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姜片虫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姜片虫病>>>
治疗:
头痛、乏力、腹痛、肠鸣等。一般较轻且 能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此外,硫氯 酚、槟榔煎剂、硝硫胺亦有一定疗效。
(二)预后 本>>
预防:
姜片虫病预防_姜片虫病怎么调理
为了防止本病的传播,首先要加强卫 生宣传教育,要吃煮熟的水菱、孛荠等, 或生吃前多用水冲洗并用刀削去其皮壳. 同时要作好粪便管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 粪便,不得用作种植水生植物池塘和水田 的肥料.对猪的饲料也要适当处理,防止 猪受感染;禁止在种有水生植物的池边、 田边放猪.。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姜片虫病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姜片虫病>>>
别名: 布氏姜片虫病,布斯克姜片吸虫病,布斯克 氏姜片吸虫病,赤(扁)虫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姜片虫病>>>
身体部位: 腹部。
内科学疾病部分:姜片虫病>>>
科室: 传染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姜片虫病>>>
简介:
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是由布氏姜 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 虫,寄生于人、猪肠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 患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腹泻等胃肠道 症状为主。成虫虫体较大,吸盘发达,吸 附力强,造成的肠机械性损伤较其他肠道 吸虫明显,数量多时还可覆盖肠
内科学疾病部分:姜片虫病>>>
简介:
壁,妨碍吸收与消化,其代谢产物被吸收 后可引起变态反应。被吸附的粘膜可发生 炎症、出血、水肿、坏死、脱落以至溃疡。 病变部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 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虫数多时 常出现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 紊乱,白蛋白减少,各种维生素缺乏;还 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
布氏姜片吸虫
13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四、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找虫卵。 直接涂片法,因虫卵大,产卵量大,故检出率高,易诊断。 改良加藤法可作定性检查。 免疫学方法可作为辅助诊断。
14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五、流行与防治
1. 地理分布
姜片虫病是人、猪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亚洲的印度、孟加拉国和 缅甸等。我国除东北、内蒙、新疆、西藏、青海和宁夏外,17个省、市、 自治区有报道。
人体寄生虫学
概论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3
概述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属肠道寄生大 型吸虫,俗称姜片虫或肠吸虫。人感染是因生食水生 植物(茭白、荸荠和菱角等)所致,可致姜片虫病 (fasciolopsiasis)。
4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7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二、生活史
姜片虫生活史图
8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茭白、菱角和荸荠等;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asciolopsis buski)
一、形态
成虫
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姜片状;活体为肉红色, 体表有皮棘; 长20~75 mm,宽8~20 mm,厚为0.5~3 mm。
子宫 口吸盘 腹吸盘
1
腹吸盘呈漏斗状,较口吸盘大4~5倍,肠支分
2支。 睾丸2个,高度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 盘之间。
15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布氏姜片虫(学名:Globodera rostochiensis)是一种寄生性线虫,主要危害马铃薯作物。
它的成虫体长约0.5毫米,呈卵圆形,身体分为头、体和尾三部分。
头部具有一对针状结构,用于刺穿植物根部并吸食汁液。
体部长而细长,尾部略呈圆锥状,帮助虫体在土壤中移动。
布氏姜片虫以马铃薯为主食,由其刺穿马铃薯根部吸食养分,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叶片黄化、产量降低。
此外,它还能传播马铃薯危害性病原菌,如马铃薯危害性囊状线虫和镰刀菌。
因此,布氏姜片虫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布氏姜片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四龄期、成虫期和囊期。
卵通常在受感染马铃薯根际土壤中产生,经过数周孵化出幼虫。
幼虫四龄期时,它们开始侵入马铃薯根部,并在根内形成白色或棕色的虫囊。
成虫期时,虫囊破裂,释放出成虫,从而完成了一次生命周期。
布氏姜片虫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
直接损害是指虫体刺穿马铃薯根部吸取养分,导致植株生长受限。
间接损害则是指虫体传播马铃薯病原菌,导致病害加剧。
由于布氏姜片虫的寄生性,一旦感染了土壤,就很难通过化学手段进行控制,因此马铃薯种植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预防和防治布氏姜片虫的关键在于土壤管理和病害监测。
种植马铃薯前,需要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中没有布氏姜片虫卵或幼虫的存在。
马铃薯的连作或者长期栽培都会增加布氏姜片虫的危害程度,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轮作,以防止病害的累积。
此外,选择抗性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一些品种对布氏姜片虫具有较强的抗性,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在发现布氏姜片虫危害时,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土壤处理,例如热水熏蒸和化学灭虫剂的施用,可以杀灭土壤中的布氏姜片虫。
此外,选择适当的防虫剂进行喷洒,控制成虫的数量,也可以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
总之,布氏姜片虫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危害虫,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其防治。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病害监测和适当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布氏姜片虫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损害,保障马铃薯生产的顺利进行。
布氏姜片吸虫
子宫 卵巢
口吸盘 腹吸盘
肠支 睾丸
2.虫卵:最大的蠕虫卵
淡黄色,长椭圆形,卵盖小而不明显;卵壳薄 而均匀,内含卵细胞及多个卵黄细胞。
生活史
1.在外界发育
3-7周 1-2月
➢ 中间宿主是扁卷螺(淋巴间隙)。 ➢ 传播媒介:尾蚴在水生植物表面发育为囊蚴,
如菱角、荸荠、浮萍等。
水芹菜
菱角
中间宿主
扁卷螺
性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 重度感染者:贫血、消瘦,眼睑、面部浮肿,
甚至全身性浮肿;甚至致死。
诊断
➢虫卵大且多 ➢粪检虫卵或成虫即可诊断。
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病人和病猪,治疗首选吡喹 酮。
2.不食生的或不洁的水生植物。 3.加强人畜粪便管理,防止污染水体。 4. 不用青饲料养猪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成虫寄生于人或 猪的小肠,也称肠吸虫,可引起姜片虫病 (fasiolopsiasis)。
形态
(一)成虫—小肠内最大的吸虫 虫体硕大肥厚,背腹扁平,形似姜片,约2-7.5cm; 腹吸盘是口吸盘4-5倍大小,居亚顶位; 雌雄同体,两个睾丸高度分
生活史
➢2.在人体内发育
后尾蚴
1-3月
(7月-4.5年)
➢终宿主为人;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人的感染方式是由于食入了附有活囊蚴的水 生植物。
➢寄生部位是小肠。
致病
致病机理: (1)成虫口、腹吸盘吸附于肠粘膜→机械损伤→炎症
(充血、水肿)、溃疡; (2)虫体较大,遮盖肠粘膜→影响消化和吸收; (3)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出血、水肿、炎症。 临床表现:取决于虫体数量和感染者的生理状态。 ➢ 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或轻度的消化道不适; ➢ 中度感染者:虫数较多,消化功能紊乱,间歇
[寄生虫学]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肉眼所见姜片虫成虫
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也叫 肠吸虫,是寄生人体小肠中的一种 大型吸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又称 亚洲大型吸虫。
形态
成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虫卵
口吸盘
腹吸盘 肠支 子宫 睾丸
姜 片 虫 成 虫 ( 活 体 形 态 )
赤虫、肉虫
口吸盘
姜 片 虫 成 虫 形 态
。
致 病
吸盘吸附 肠粘膜炎症(变性、坏 死、脱落),局部溃疡、脓肿、点状充血、 水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临床表现: 轻度:症状轻。 中度: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交替出现, 肠梗阻。 重度:精神萎靡、低热、消瘦、贫血、腹 水,甚至发生衰竭、死亡 儿童:智力减退、发育障碍(侏儒症)。
诊
断
病原学检查 : 查虫卵—确诊 。 粪便直接涂片法。 涂片检查阴性者,用浓集法提高检 出率。
生食茭白
采集和生吃水红菱
流行及防治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一些国家。在我国
分布广,多见于东南沿海及内陆的江河湖泊 等地区以及三角洲地区。 山东—微山湖区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猪) 原因: 1)粪便污染水体 2)生食含囊蚴的水生植物
预防:加强粪管+不生食+不用含活 囊蚴的饲料喂猪+消灭扁卷螺 治疗:吡喹酮(首选药物)
腹吸盘 子宫
睾丸
姜片虫卵(镜下)
生活史过程
成 虫 虫3-7W 毛 胞 母 子 尾 囊 卵 入水 蚴 蚴 雷 雷 蚴 蚴 蚴 蚴
扁卷螺 (1~2个月) 终宿主 小肠 植物媒介
成 虫
生活史
生活史小结
中间宿主: 扁卷螺:第一中间宿主 菱角、荸荠、茭白:第二中间宿主 终宿主: 人、猪(保虫宿主)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及途径:囊蚴经口误食
布氏姜片吸虫(一)
布氏姜片吸虫(一)布氏姜片吸虫全称为布氏姜片吸虫病,是由姜片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病最早发现于1907年,而姜片吸虫也是在同一年被发现的。
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多个地区被发现,成为一种潜在的疾病威胁。
一、病因姜片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肝脏和胆管内。
人通过摄入感染了姜片吸虫的虫卵,当虫卵在小肠内孵化出幼虫后,幼虫通过肠壁进入肝脏,再进入胆管,发育成为成虫。
成虫会在胆管内产卵,虫卵随后排出体外,另一部分虫卵则随粪便排出体外,完成姜片吸虫病的生活史。
二、症状布氏姜片吸虫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6个月。
在症状出现之前,感染者通常不会出现异常的症状。
症状通常发生在虫体在肝脏和胆管内发育成熟,或是阻塞胆管时。
症状主要包括:1. 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 上腹隐痛,肝区触痛、肝大。
3. 皮肤及黏膜黄染、腹水、肝功能损害。
4. 胆囊炎、胆绞痛等胆道症状。
5. 其他少见症状包括寒战、发热、头痛、腰痛等。
三、诊断诊断布氏姜片吸虫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粪便检查姜片吸虫虫卵。
医生会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是否存在虫卵。
四、治疗目前,治疗布氏姜片吸虫病的药物主要有普鲁本西林、氯霉素和替硫唑等。
其中,普鲁本西林是治疗布氏姜片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但该药物治疗病程较长,需反复治疗数次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五、预防预防布氏姜片吸虫病的方法如下:1. 喝开水或烧开水后点烟。
2. 避免食用未彻底煮熟的蔬果和肉类。
3.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4. 做好环境卫生,防止污水沟溢出和马桶堵塞等。
5. 鼓励孩子勤洗手、避免随地大小便、不擅长吃生的蔬果等。
总之,布氏姜片吸虫病是一种可预防和可治愈的传染病。
预防措施的重点是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以及饮食卫生,切实做好自我防范,避免感染。
第八节 布氏姜片吸虫
虫卵 椭圆形, 椭圆形,大小为 (130~140)µm×(80~ ~ × ~ 85)µm,浅黄色,卵壳薄 µ ,浅黄色, 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 而均匀, 显的小卵盖, 显的小卵盖,内含一个 卵细胞和20~ 个卵黄 卵细胞和 ~40个卵黄 细胞。 细胞。
2 生 活 史
生活史要点: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 寄生部位:人体或猪的小肠内 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水生植物:水红菱、荸荠、 媒介水生植物:水红菱、荸荠、 茭白、 茭白、藕及多种水草等 感染阶段: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 终宿主: 终宿主: 人、家猪和野猪
3. 致 病
成虫: 机械性刺激、过敏反应,炎症、 成虫: 机械性刺激、过敏反应,炎症、 水肿、 水肿、点状出血及形成溃疡和脓 消化功能紊乱, 肿,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 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重度感染 者可出现消瘦、贫血、 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甚至出现 腹水等症状。 腹水等症状。儿童患者常出现程 度不同的智力减退, 度不同的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 缓。
4.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检查虫卵可确诊。 检查虫卵可确诊。 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 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 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 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 也可用沉淀法集卵, 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 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 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 体感染较少见。 体感染较少见。如呕吐物或粪 便中排出姜片虫者也可确诊。 便中排出姜片虫者也可确诊。
2.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检验很少应用。 免疫学检验很少应用。 可用成虫纯化抗原或分泌物抗原等 作皮内试验,或进行 试验, 作皮内试验,或进行ELISA试验, 试验 阳性符合率为91.7%~ %。 %~100%。 阳性符合率为 %~
寄生虫学布氏姜片吸虫课件
卵盖 卵壳
卵细胞 卵黄细 胞
(二)生活史
成虫
(肺) 胸腔
腹腔
童虫
入水
川卷螺
卵
毛蚴
胞蚴
3周
侵入
母雷蚴 子雷蚴
经口
溪蟹
后尾蚴
囊蚴
尾蚴
30-60分钟
蝲蛄
有些童虫可终生穿行于宿主组织间直至死亡
生活史要点:
1.寄生部位:肺;可累及全身 2.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肉食性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或蝲蛄 3.感染阶段:囊蚴 4.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蝲蛄
饮生水或生食半生食转续宿主肉 5.自囊蚴感染到成熟产卵,一般约需2个多月 6.成虫寿命:一般5-6年,长者20年
三、致病
1.致病机理 (1)机械性损伤 童虫在组织器官内移行、窜扰 成虫的定居或移行 (2)免疫病理反应:代谢物等引起 (3)病变特点:在器官或组织内形成互相沟
3.临床表现
(1)急性期 吃进囊蚴后数天到1个月左右出现。轻者仅
为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低热等非特异性症 状;重者发病急,毒性症状明显,如高热、腹 痛、胸痛等。
(2)慢性期与分型 1)胸肺型:患者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咳铁
锈色痰或烂桃样血痰,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 有明显改变, 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
脓肿内容物浓缩为果酱样粘稠性液体。 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包裹整个病灶,
形成囊肿 X线: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
(4)纤维瘢痕期 虫体死亡或转移至他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
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灶形成瘢痕。 X线: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活史
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
中间宿主(扁卷螺)
蚴→尾蚴→ 囊蚴 → 后尾蚴 、童虫
水生植物媒介 终宿主(人、猪)
→ 成虫
二、生活史
随大便排出 入水发育, 入水发育 孵出
扁卷螺 胞蚴 母 雷 蚴 子 雷蚴
成虫
猪人 小肠
卵
毛蚴
尾蚴
被人、猪吞吃 被人、 逸出螺体
成虫
童虫
小肠内脱囊 在小肠内脱囊
第三节 布氏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
俗称姜片虫,寄生于人或猪 的小肠内,引起姜片虫病。
一、形态
成虫—虫体肥厚,背腹扁平,似姜片。 活虫呈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腹吸盘发达,似漏斗状 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状。 虫卵—是寄生于人体的蠕虫卵中最大的。 长椭圆形,淡黄色, 卵盖不明显,卵壳薄 卵内有1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
囊蚴的抵抗力 。 湿纸——28~30 C时,可活10天以上 。 5 C时,可存活1年 沸水中存活1分钟,阳光下暴晒1天即死亡。 对干燥的抵抗力也很弱。
六、防治
注意饮食卫生 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 治疗病人和病畜:最有效的药物是 吡喹酮
生活史
中间宿主---扁卷螺
水生植物媒介---菱角
生活史
姜片虫
囊蚴
附在水生植物表面
荸荠、菱角、茭白、水葫芦、水浮莲、 荸荠、菱角、茭白、水葫芦、水浮莲、空心菜等 植物媒介) (植物媒介)
三、致病
致病机理: 1、虫体大,吸盘发达,吸附力强,致肠壁 损伤。 2、虫体争夺营养。 3、虫体覆盖肠粘膜,影响宿主的消化和吸 收功能。 4、虫体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可引起变态反 应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可无明显症状 虫数较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 并表现消化不良。
四、诊断
主要依赖病原学检查。 1、直接涂片法: 2、粪便浓集法: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3、成虫的检查:部分病人有自然排虫或呕 出成虫现象,经鉴定虫体确诊。 注意虫卵与肝片吸主要流行于亚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 除东北和西北地区外,其余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流行因素: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猪。猪是主要的保虫宿主。 粪便污染水源及水中有扁卷螺及水生植物媒介的存在。 居民有生吃或半生吃水生植物或以生的水生植物喂猪的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