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复习试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高一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语文(必修2)

考生注意:(1)本堂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加“※”的题为选做题,分值为30分,其他题为必做题,分值为120分,选做题和必做题的得分均计入总分;(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一)古诗文默写和名著阅读积累。(1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三岁为妇,。,靡有朝矣。(《诗经·氓》)

(2)越陌度阡,。,心念旧恩。(《短歌行》)

(3),桃李罗堂前。,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赤壁赋》)(5)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兰亭集序》)2.名著阅读积累。(4分)

(1)在巴金的《家》中,那个下决心不再做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而要做“自已的主人”的人是(谁?)那个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的人是(谁?)

(2)※《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的美貌与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6题。(12分,每小题3分)

①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报负满怀、谨守儒.(rú)家思想的人物。②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还是他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③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yū)腐气。④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且恰恰是他的另一面。⑤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⑥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mò)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循世”都要更深刻更沉重。⑦因为,。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nuè),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嘻笑怒骂,皆成文章。⑨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尘嚣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世励俗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⑩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才

是最合苏轼的标准,让苏轼愿意顶礼膜拜的对象。(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3.文中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①B.③C.⑥D.⑧

4.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A.深刻B.行云流水C.矫世励俗D.顶礼膜拜

5.※将下面文字重新排序,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②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③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④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⑤也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⑥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A.①⑥③④⑤②B.③④⑥①⑤②C.③④⑤⑥①②D.①⑤②③④⑥6.文中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②B.③C.④D.⑤

二、阅读与鉴赏(5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9题。(12分)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7.这首诗从题材看是一首诗,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后半部分写。(3分)

8.※“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其中“风雪”的作用何在?(5分)

9.“河水深无梁”这一句,你如何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8分)

游灵岩记①

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②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③之波,曰涵虚。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④,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⑤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选自《中国古代游记选》,中国旅游出版社)【注释】①《游灵岩记》,作于1364年—1366年(元代至正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张士诚据苏州自称吴王期间,记叙了作者奉命陪张士诚所任命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游苏州灵岩山及赋诗之事。②〔洞庭〕山名,在今苏州西南太湖中。③〔具区〕太湖的古称。④…亟(qì)‟屡次。⑤…厥‟相当于“其”,它们的。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属:连续

B.有轩以直.洞庭之峰直:正视

C.披.豁呈露,无有隐循披:打开

D.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识:认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盖专此郡之.美者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①盖以.节行者之力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①有其地而.非其人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D.①而亦与其有得焉②然力足以至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说在“峰联岭属”之中,灵岩山一山独秀,像是不肯与众峰排列在一起,既独具匠心地突出了灵岩山之“异”,也为下文设下了伏笔。

B.第二段作者描述了灵岩山因吴王夫差和西施而著名的洞、池,以及可用来休憩的亭子、草堂和用来远眺“虚明动荡”的台、轩、阁等景致。

C.第三段写灵岩山以往总是把幽境胜景都隐藏起来,如今遇到尊贵的客人,却把一切佳景奇境都毫无保留地呈献出来,巧妙地嘲讽了新贵们的趋炎附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