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国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小学生本身辨识能力具有局限性, 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积极引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也是一个重要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渗透情感教育, 彻底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唯考试成绩论的教学误区。
实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1促进小学语文未来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未受到重视, 事物的统一化和格式化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未来社会发展中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更高,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将高智商作为赢得一切的根本, 虽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但也需要注意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情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全发展并未受到关注。
情感教育则更多注重小学生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小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有积极促进作用。
只有让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因此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彻底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忽略学生心理情感培养的弊端, 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革新。
1.2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实现精力高度集中, 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因此需要老师通过教学进行积极引导。
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采取简单粗暴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渗透情感教育, 让小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牢记情感教育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小学生更加愿意接受, 而且能够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小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为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
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呢?一、注重朗读,调动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但凡感人的作品,大都文质兼美,情感浓郁,充溢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饱含感情的朗读,能最好地再现作品中蕴含的情思。
朗读看似简单,但只有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切实把握作品艺术精要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形象地传达出作者的所思所感。
再有,教师在朗读时所特有的声调、表情及手势等,本身就具有一种艺术感染力,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接近并接受课文。
如朗读《回延安》一课时,开头几句要紧紧把握住作者那久别重逢、急于一睹延安新面貌的情感,以深情而热切的语音去激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身体会到作者彼时的心情,进而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篇章很适合学生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很受学生欢迎。
因此,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是调动情感的好方法,这和教师朗读不一样。
教师朗读是以自己为主体带动学生这一客体,而学生朗读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参与,变客体为主体,是由自己来感动自己。
为了扮演好角色,学生会认真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自然会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再加上入情入境的朗读,更能达到与人物心灵相通的效果,定能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运用语言,传达情感教师要通过语言去感染学生。
许多研究表明,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力量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
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呢?教师除了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法规范、语言富于变化以外,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必须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切勿冷若冰霜,板着面孔,也不要凶神恶煞,怒容满面。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潜伏的情感升华,从而达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目的。
一、语文教材中情感的流淌语文教材中描绘了大自然美景和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很多,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历史不衰的优秀文学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用绮丽秀美的文字、诗一般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字里行间无不表现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例如散文《三峡》,在其笔下,自然美与艺术美相互融合,将人格美寓于自然美之中,天人合一。
大自然陶冶了人的情操,净化了人的灵魂,又启迪了人对生活的思索。
又如《春》、《更浩瀚的海洋》,教师通过引导,作者寄寓在形象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使学生逐渐领悟到自然美的真谛,激发起他们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感情。
教材中表现的情感,可以触动感染学生的心灵。
这其中包含着很多大众化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友情、爱情、亲情……例如ⅸ小巷深处》中写的母子情,作者抓住人物在特殊情况中的特殊表现,将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的教学任务,还应该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教师对情感的传达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把一堂课当成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能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领悟真谛、陶冶情操。
众所周知,绘声绘色的相声往往会迎来阵阵的掌声,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故事更能受到中学生的青睐,其魅力就在于讲究情感艺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语文是思想情和艺术情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着的感情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喜于听、乐于学。
1、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是精彩的课堂成功的关键。
如果教师每教一篇新课文,都能以情激情、以情引情、导入新课,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因此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一、用优秀的教材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
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与作者的思维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过程,它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深入探究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做到储情于怀从教学内容来看,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大多具有鲜明的情感性。
要想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做到读文生情,由情返景,与作者的思维感情产生共鸣,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如果教师没有领悟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不能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感情去体验,并传达给学生,就很难使学生为之感动。
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在研究中储备充足的感情,以便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情动而辞发。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以情激情教学是科学的,是艺术的。
教学活动就是有情、有趣、有激发、有创造的一门艺术。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
”教学艺术离开了情感因素,很难到达理想的彼岸。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教师的情去唤醒课文的“情”,用课文的“情”激发学生的情。
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作者所规定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进入角色,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感的世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再现课文意境,把学生带入催人泪下的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悲痛场面,学生怀念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使学生较好地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
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培养国民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中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情感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感受美、感受人生、感受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
语文作品中,常
常会出现对人生、对生命、对爱情等问题的深刻探讨。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
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很多情感知识,更好地认识人生、面对人生。
此外,情感教
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学会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适合自
己的发展道路。
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丰富的情感
表达,如描述自然景观、表达人物情感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学会
感受美、欣赏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
语文作品中,常常会涉及到对社
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深刻探讨。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学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过程。
以下将从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语文素养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而通过情感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理解和消化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当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的时候,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将更为深入,语文素养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情感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教会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情感与文字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学生发展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发展个性特长,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个人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总结起来,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提升语文素养;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情感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引导。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分析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情感教育则是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情感素养、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融入情感教育以及融入情感教育的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情感教育越发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情感世界开始丰富、多样的时期,他们需要更多的情感指导和引导。
而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情感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达手段、情感交流技巧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融入情感教育1. 多读优秀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作品感悟情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教师可以在解析文学作品时,着重分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方式等,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学习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2. 情感写作语文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写一篇感恩的文章,或者写一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等等。
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技巧。
3. 文学鉴赏三、融入情感教育的实践方法1. 创设情感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浓厚的情感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中学习、交流。
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达手段、情感交流技巧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学生对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
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情感教育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威信中外的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果缺少了情感,就地使这些文章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情感教育也是由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小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
所以,情感教育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那么,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除了平时要注意培养师生的感情,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令人愉快的课堂气氛之外,还要做好以下四点: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人的情感可以同语言所引起,也可以由语言加以控制。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生动,凝练、准备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因为教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课文感情的基调,使语言随文章“情脉”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准确把握和传过出文中的情感,进而以情感人。
例如,教《草原》“主客会见”一节时,我首先深刻体会作者对蒙古同胞热情好客无比激动、无比敬仰的丰富感情。
然后在教学时用欢快的语调,来敲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抓住重点词语引导想像构建会见情境:由“握”字想象握手的有力和热乎,由“笑”字想象笑声爽朗和真诚,由“说”字想象语言的热情的甜美,并借助语言描述,在学生面前活观了一幅主客会见图。
这样,既能使学生从活化了的“握”、“笑”、“说”的语言情境中深切感受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又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握”、“笑”、“说”对“会见”情景的突现和会见情感的突出作用,从而达到了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的有机融合。
二、凭借朗读,调动感情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为一体,须挖掘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引言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和情感态度。
1.1 体验情感的力量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体验对他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体验到情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1.2 引导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情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习习惯、情感、主题等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情感态度。
1.3 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情感调节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安抚和情感调节,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2.1 设置情感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主题的教学,例如友情、爱国心、感恩等。
通过讲授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2.2 开展情感交流活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情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分享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真诚、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解决情感困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效果评价,应该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方面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其对于情感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注重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接触诗词、散文、文章等文学作品时,应该注重情感体验,通过细致入微的品味和体验,使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其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体验、感受、表达”三步走的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情感体验当中。
在学习一首优秀的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诵,让学生通过声音、语调、情感的表达,感受诗词的美感和情感内涵,使之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育既是知识教育,更是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领略美的迷人之处。
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田园诗歌创作、民间故事改编、美文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学的美,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情感导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导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求,设计情感导向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富有生活、感人至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仿照古人的情感经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关怀,提高学生成长发展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一、让文本有情感生命1. 注重选课:选择一些有情感性的文本,如优秀的作文、精彩的散文、感人的诗歌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多媒体展示: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精彩文本,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
3. 增加阅读时间:适当延长课堂阅读时间,让学生有充分、深入的接触文本的时间,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文本所传递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1. 提高自我认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态度,了解自己的情感特点,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
2. 培养同理心:通过文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去体验和理解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3.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通过赞美、鼓励、欣赏等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成绩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加强情感教育的学习形式1. 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2. 群体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体验:利用情感体验活动,如情景再现、心理暗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
四、开展情感教育的评价方式1. 定期评价:设立情感教育考核的环节,以检测学生在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提高情况,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
2. 老师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评价,鼓励积极表达和多样表达,给予学生正向的肯定和批评指导。
3. 自评互评:学生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注重选课、增加阅读时间,增强文本的情感生命;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提高自我认知和同理心;加强情感教育的学习形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和群体互动;采用定期评价、老师评价和自评互评等方式,对情感教育进行评估和反馈。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
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能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特点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情感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搞好情感教育首先要把握准课文的情愫。
鲁迅先生曾说过:“创作总植根于爱”作为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把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意识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意识,从而用美的情感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情感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使整个教育过程情趣盎然。
最后要“众情”归一。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要进入教材的艺术境界,时刻以全新的认识,亢奋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语文课堂是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我们应该把握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这块宝地,播撒爱国主义的火种,引发学生们的爱国激情,更好地完成语文学科所载负的使命。
三、游戏中学习,激活思维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多分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性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
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
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使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
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
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还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效进行情感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1. 创设情境,感受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在教室里营造安静、温馨的氛围,甚至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2. 多感官体验,丰富感受: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例如,学习《春晓》时,可以播放春天的鸟鸣声和春景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二、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1. 朗读抒情,感受韵律: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重语调、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2. 创作与仿写,抒发情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或创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词中。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绝句》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首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或亲人朋友的情感的诗歌。
三、连接生活,深化情感体验1. 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亲人分别的情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中的思念之情。
2. 实践活动,体验情感: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古诗词朗诵会、诗歌创作比赛、诗词书法展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表达情感。
例如,在秋季组织一次登高活动,体验杜牧《秋夕》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
四、总结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艺术之美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两个方面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通过文学作品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同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诗歌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通过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绪的原因和后果,并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
教师可以建立信任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营造一个和谐、尊重和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支持。
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和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社交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应该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这样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它强调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和材料,引导学生去感知、理解、表达和共鸣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情感教育:通过文学作品、课文等材料,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进行思考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态度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审视人物的积极品质和正确态度,提倡正义、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态度。
价值观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选读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传达的价值观,比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勇往直前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思维品质,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并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现状、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如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等,这些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乐观、坚强,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还涉及到学生思想品德、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尽管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导致学生对情感教育失去兴趣。
最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情感教育的效果难以评估。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和方法1.增强教师的情感素养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情感素养直接影响着情感教育的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
4.注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评价是情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情感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创设情感教育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温馨的教室环境,设置美好的教学背景,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享生活故事、表达真情实感等方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文本引发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文本作为情感教育的媒介,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感悟。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饱含感情的古诗词或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模仿等方式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三、倡导情感表达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感表达的机会,如语文写作、演讲比赛等,让学生通过书写、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通过与他人分享情感,学生能够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友谊,培养情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四、情感教育与文化熏陶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与文化熏陶相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接触优秀的文化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因素。
如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领略其中丰富的情感描写;通过观赏音乐、戏剧等文艺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激发人们情感的力量。
通过将情感教育与文化熏陶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情感的内涵。
五、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认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认同。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情感情绪。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情感体验活动,以情感认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增强情感表达能力、提升情感智慧等。
下面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1. 营造和谐、亲切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困扰,创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的课堂氛围。
2. 设置情感教育主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情感价值的文本作为学习材料,如优秀作文、经典文学作品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在情感互动中进行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内容1.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自我情感表达、情绪管理培训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自信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剧等方式,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智慧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判断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
1. 融入互动性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互动中感受他人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往能力。
2. 运用故事教育情感: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寓言故事、名人轶事等,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情感教育的道理和价值,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开展情感教育。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乐、影片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发学生对情感的认识、感受和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智慧,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情感的重要性,积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使三者融为一体。
从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基本任务。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具体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章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
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一、以教师自身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这一特点,以情育情。
1.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学记》中提出“疾其师而隐其学”,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这即是古人所说的:“信人者,人恒信之”。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
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对老师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2.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生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因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产生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
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就此,试谈一下自己一点肤浅的看法:
1.引发趣味,创设情感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情境中运用,在情境内外中发展。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
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讲《变色龙》时,首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接着又问:“这篇课文就是写这种动物吧?”学生回答:“不是,是写人的。
”老师又说:“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虫’来命名呢?这个名字真令人费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
学习课文吧!”教师这样明知故问,就极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大脑的
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
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2.借助朗读,激发情感
,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
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
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
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
”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
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
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
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而《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
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
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
3.文以传情,披文以入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入情”。
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观赏者
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
所以说,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能
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
这就跟演员演戏要“进入角色”是一样的。
那么关键是如何使学生“进入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的选择突破口和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
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
到情感熏陶。
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从文本的解读当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脱离文本的说教不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特征。
,我抓住文章的文眼“痴”字组织学生认真品读文章作者描写的西湖迷茫的景色,领会作者凌晨观西湖雪景的痴行,进而体会作者孤高傲岸,遗世独立的独特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证明,教师自觉不自觉
的开展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具有健康乐观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向
往未来,拼搏进取,学有所成,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语文教育作到“知识、能力、情感和世界观、价值观”的统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