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红军不怕远征难_
毛泽东和他的《七律·长征》诗
毛泽东和他的《七律•长征》诗★秦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这首《七律•长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引人深思的东西。
毛泽东朗诵《七律•长征》诗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程两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这首《七律•长征》诗,是毛泽东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的。
它是中国工农红军英雄壮举的真实记录,是豪气干云的革命赞歌,也是毛泽东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1935年10月初,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来到甘肃通渭。
据《解放军文艺》1959年2月号《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说,在通渭城东的一所小学校里召开的红军副排级以上干部会上,毛泽东在讲话中谈到了长征的意义,并且朗诵了《七律•长征》,借此激发广大红军指战员的革命斗志。
《七律•长征》诗的最早发表,离不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这位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36年,也就是首次朗诵《七律•长征》诗的一年后,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远道而来的斯诺,并接受了对方的长篇访谈。
毛泽东向斯诺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情况,并把自己的《七律•长征》诗写给了他。
陈安吉在《党的文献》1992年第4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披露说1937年三四月间北平出版了一本题为《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的书,《七律•长征》最早就发表在这本书上。
该书由北平爱国青年学生王福时担任主编,是根据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陕北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的有关报道翻译汇编的,其编辑出版得到了斯诺的大力帮助,斯诺为此书提供了32幅照片、10首红军歌曲以及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诗(书中题为:《毛泽东所作红军长征诗一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全诗及解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全诗及解释
1、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出自近现代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 1 页共1 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个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准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因为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准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南昌
南昌起义示意图
观看视频后,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八年级科目:历史上册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2、能够归纳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4、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历程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二、自主学习(通读课文。
找划下列问题,背记后默写)(1)1933年10月,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和军事顾问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
(2)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向前进,一路上冲破敌人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
提出向贵州前进,红军渡过,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3)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4)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巧渡,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接着,红军北上,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甘肃。
(5)写出红军两次会师的时间、会师的部队、地点及标志。
(6)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2.自主探究请在工能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数一数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3.合作学习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那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三、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A、北京B、夏威夷C、纽约D、檀香山2、中国同盟会成立于()A、1894年B、1905年C、1901年D、1998年3、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选举的总理是()A、孙中山B、黄兴C、李宗仁D、宋教仁4、标志着辛亥革命爆发的事件是()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5、张教授用三民主义的内容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当笔名,他三个儿子的笔名应是()A、民族、民权、民生B、民主、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民主D、民主、民权、民生6、武昌起义胜利后,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孙中山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上课)
1、后期突围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 追剿计划
巧渡金 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 围圈
强渡大渡 河、飞夺 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2、长征过程中的两次会师
(1)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甘肃会宁会师——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胜利的标志)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一、长征的开始
1、开始的原因: (1)、根本原因——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指挥。 (2)、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
2、长征的开始 开始时间: 开始地点: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3、初期路线:
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一、长征的开始
1、长征的原因
(1930——1933)
领导人 毛泽东
作战方针 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 先打弱敌 避敌主力, 打其虚弱 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第二次
毛泽东
第三次
30万
3万
3万多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50万
7万
3个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
为什么前4次红军的反围 剿都取得了胜利而第5次 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体会“左”倾冒险主义对中国革命带来 的巨大危1.
湖 南
江 西
贵
贵阳
州 广 西
瑞金 1934.10.
福 建
28 年 ____
中国 共产党成立
1935年 遵义 会议 ____
新中国 诞生
国 民 大革命失败
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
长征胜利
抗日 ____战争 胜利
解放 ____战争 胜利
13长征知识点
13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长征1.时间:1934.10——1936.102.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经过:(1)1934.10红军从瑞金出发。
(2)初期受挫: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改道贵州(渡过乌江)——攻克遵义。
(3(4——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5)胜利会师:①吴起镇会师。
1935.10党中央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②会宁会师。
1936.10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4.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遵义会议1.时间:1935.12.地点:遵义3.原因:红军在攻下遵义后休整,党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4.内容:1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2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3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4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5.意义: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六、典型试题1.“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
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2.“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3.某影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一代伟人──毛泽东》,下列镜头不应该出现的是()A.毛泽东领导南昌起义B.毛泽东带领军队进军井冈山C.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紧紧握手D.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2.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湘江 C.遵义 B.湘西 D.泸定桥 (B )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 ( D )
陈独秀
博古
毛泽东
这次会议是在没有共产 国际代表指导的情况下,由 中共自己召开的。对此,你 对中共的认识是什么?
二 、长征的胜利 4.请简述红军长征的路线,
在此基础上完成课本63页 “活动与探究”。
中央红军的长征 甘
1935.10. 三军会师会宁 1936.10
肃
1936年10月,红军 黄 陕 三大主力在甘肃 ______ 河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
1.简述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的经过。
2.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阅读 思考
1.红军长征时自愿的吗?是胜利进军吗? 2.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会议解决了党 中央领导人的什么错误?毛泽东的思想地位有何 变化? 3.“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你怎样理解?(提示:可从会前、会中、会后及 胜利后的角度分析) 4.请简述红军长征的路线,在此基础上完成课本63 页”活动与探究“。 5.红军长征胜利有何历史意义?你怎样理解“长征 精神”?
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湖 南 江 西
1935.1.
贵
福 1934.10. 建
西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当年红军“远征” 直接原因是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原因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宣传革命,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 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反围剿失利,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军北上, ( C )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 四渡赤水② 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渡过乌江④ A.①②③④ . C.③②④① . B.④②③① . D.③②①④ . ( D )
5.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A. 1933年10月—1935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B.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C. 1934年10月—1937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D. 1933年10月—1936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一、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 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大“围剿” 1930——1933 1933) (1930——1933)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3.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年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 周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他们不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湘江 . C.遵义 . B.湘西 . D.泸定桥 . (B )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_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新
西康
甘肃
陕西
四川
遵义 贵州
湖南
云南
广西
江西 广东
福建
红军翻过的山有18座:五岭山地的越城岭, 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 脉东部的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岷山、 六盘山、蓝山、大凉山、芦山、终南山、罗 山、名山、井冈山、岷山、英山。
红军长征渡过24条河流,主要有:、
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但我们坚持了一年了,也没有打退 敌人的进攻。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 个倒下了,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 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 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请
思
考
1.为什么红军奋战一年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这次战争的最终结 果如何?
2.这次反围剿失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客观:敌人势力的强大
主观: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左”的错误 指挥)
-------江泽民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第二站:湘江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红,军长江征底突到破处湘是江烈战士士纪的念尸碑园 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后的大逃跑。
不对,它只是在战争暂 时失利的情况下的一次
战略转移。
战地日记(二)
1934年10月26日
多云
这场战争我们没有胜利,眼 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倒在战场上, 我们很难过。
党中央被迫放弃了中央革命 根据地,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我们从
13.红军不怕远征难
3、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 遵义会议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 )
A、强渡大渡河 C、渡过金沙江 B、四渡赤水河 D、遵义会议的召开
填一填
10 1934 1、_____年____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 1935 10 吴起 始长征;_____年_____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镇,与陕北 1936 10 红军胜利会师;_____年_____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 甘肃 _____,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 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6、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_____ B
A、遵义 B、甘肃 C、吴起镇 D、井冈山
7、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____ C
A、1933年10月 C、1936年10月
B、1935年10月 D、1934年10月
D 8、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性事件是: _____
敌军 人数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我军 人数 4万 3万 3万 7万
领导人 战略战 结果 术 毛泽东 避敌主力
(前三次)
诱敌深入
周恩来 朱德 集中优势
(第四次)
胜 利
失 败
各个击破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江 湖
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包围圈
1935.1.
贵
西
南 福 建 1934.10.
西
红军长征过程经历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试举例加以说明。
仔细看书, 没什么难的!
大渡河与泸定桥 草地
野菜 大雪山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它是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 征,我们经常说的“长征精神”到底包 含了哪些内容呢?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 。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一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1935.10.
1936
10 ______
1936.10
西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 年 月 陕北红军在_____胜利会师 陕北红军在 胜利会师
长征精神是一种不朽的、巨大的精神力 量,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那么在今 天长征精神又有哪些体现?
老师让我来说! 老师让我来说!
战斗在冰天雪地
天宫一号
遵义会议
长征初期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遵 会议上又是如何解决的?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4)路途遥远等
吴起镇
甘肃会宁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 10月红 军三大 主力会 师
005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三、长征经过(8)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六、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
胜利
1933年10 博古 月至 50万 8万 李德 1934年
失败
1.外部原因:蒋的“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围剿红军。
2.内部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 中央被迫长征
时间: 1935年1月 解决…取消…肯定…。确定… 二、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 (转折点) 意义: 确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转折点
后期路线:
四渡 巧渡 赤水 金沙江 强渡 大渡河 飞夺 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封锁线
湘 江
乌 江
遵 义
三、长 征的胜 利
两次 会师:
1935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解决了……, 内容 取消了……, 肯定了……。 确定了……。 意义 确立了……挽救了……转折点
一个核心,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一方面军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知识梳理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开始:1934年10月 瑞金 遵义会议
长 征
转折:1935年1月
结束: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意义: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精神:战胜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第三次
第五次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 误
二、长征的过程
(1)长征的开始:
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 瑞金 人数: 八万多人
博古 的军事指挥权,会后确定 6、遵义会议上取消了______ 周恩来 等负责指挥。 军事上由毛泽东 _____、______
7、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P60】(确立了…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转折点。)
8、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P62】(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1935.1) 放弃去湘西 渡过 中央革命根据地
金沙江
乌江
改道贵州
湘江
(1934.10)
飞夺泸定桥
三、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
1936年10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红二方面军
甘肃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名言出自中国革命时期的红军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意思是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这句话体现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红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他们在长征时期经历了艰苦的徒步行军、山川峡谷的跋涉以及敌人的追击和围剿。
然而,红军士兵们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确的,他们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无论是个人事业还是国家发展,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红军的士兵们对长征的景观和历程的描述。
他们经历了万水千山的跋涉,但对他们来说,这些艰险的征程只是顺手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以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把原本艰难困苦的长征当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对困难的豁达态度,使红军能够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传递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也给人们以勇气和信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
不懈,勇往直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 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 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 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 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 说近乎奇迹。
主题探究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它包含 有哪些内涵呢?长征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 示?作为和平年代的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内容: 1.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2.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3.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4.决定了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前 14 年 1935 年遵义会议 后 14 年 1949 年新中国诞生 前 14 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一个确立、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后 14 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8A 13 红军不怕远征难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 图,保存了的基干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34 年 10 月,党中央和中 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 根据地,向湘西挺近。一路上 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英 勇作战,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四 道封锁线,度过湘江,但损失 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
博古等人执意 要去湘西与二、六 军团回合。
博古,时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 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
遵义会议旧址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过草地
爬雪山 抢渡大渡河
泸定桥 赤 水 河
四渡赤水
湘 江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Leabharlann 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历尽爬雪山、过草地和敌人的围追阻截等艰难险 阻,经历长征的红军从出发时的近10万人锐减到不足 3万人。
红军为什么要 历尽艰难进行 长征呢?
1、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败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材分析案例背景学情分析知识技能教学过程目方法标情感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八年级历史第 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大革命失败到1931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起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接二连三地发动反革命“围剿” 。
前四次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充分说明了游击战术的正确性。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并引领长征走向胜利。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分析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错误指挥所带来的危害,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第二目:长征的胜利。
介绍了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重要战役、会师和感人故事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红军长征并不陌生。
小学时就学过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但他们的了解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知识梳理知识结构1.学生准备: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015· 安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 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 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
• (1) 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2分)依据该材料指 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2分)
• 材料二: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 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 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每空1分,共4分)
• “12个月”是指从 年10月至 年10月。 • “11个省”是指 、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 南、四川、西康、甘肃、 。
• (3) 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 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
巩固知识: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与一个自称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一位老 人交谈,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个人并没有真正参加过长征。 请找出老人谈话中的错误。小明:“您能告诉我长征的大 瑞金 1934 年10 月 概情况吗?”老人:“当然可以 !1933 年 10月,我们从井冈 左倾 逃跑主义 长 汀 山革命根据地出发,刚开始由于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损 在遵义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之后 失惨重,四渡赤水之后,在遵义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 我 们 四 渡 赤 水, 泽东的正确领导,之后我们巧渡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 剿计划,过草地 ,爬雪山,一路胜利进军,最终在1936年10 爬雪山,过草地 甘肃 与红二、四方面军 月与项英、陈毅 在陕西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周恩来
王稼祥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过草地
爬雪山 抢渡大渡河
泸定桥 赤 水 河
四渡赤水
湘 江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
飞夺泸定桥
更喜岷山千里雪
草地
四、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
五、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开始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时间:1934.10--------1936.10 3.地点:瑞金
些优秀的品质?(2分)
(1)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 神?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开始
1、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利
一、长征的开始
1、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开始
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瑞金、长汀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
二、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
4.意义:
毛泽东
二、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 3.意义: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四渡赤水河——巧度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吴起1.(2015· 济宁)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 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红军长征中的 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四渡赤水②强渡大渡河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强渡乌江 ⑥遵义会议 • A.⑥①⑤②③④ B.⑤①⑥②④③ • C.⑥①⑤②④③ D.⑤⑥①②④③ • 15. (2015· 陕西)下列对遵义会议阐述正确的有( ) • 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产生 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8. (2015· 云南)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活动, 在活动中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包括( ) • A.会师井冈山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翻越大雪山 • 9.一位记者赞叹道:“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 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