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西省太原市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月考(12月)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历史】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试题(解析版)

【历史】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的晚期,卜辞中常见征伐人方、尸方的记录(人、尸在甲骨文中作为方国名称)。

《左传》亦有“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纣克东夷而殒其身”的内容。

材料表明A. 商纣残暴无道引发暴动B. 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C. 商与东夷之间战争频繁D. 商以武力手段慑服四夷【答案】B【解析】“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说明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B 正确;暴动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C中战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武力说法不符合题意。

2. 孟子说“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管理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 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B. 官府垄断了商业和手工业C. 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D.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说明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A正确;官府并灭有垄断商业,B错误;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是明朝后期,C错误;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是战国时期,D错误。

3. 东晋南朝时,谱学盛行。

贾弼之撰《十八州氏族谱》,谱中士族禁止与庶族通婚共坐,谱学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谱学的盛行反映了当时A. 士族政治的弊端B. 士、庶族的争斗C. 社会结构的固化D. 宗法制度的强化【答案】C【解析】“谱中士族禁止与庶族通婚共坐”说明地主阶级中出现了分化,选官制度仍然依照门阀氏族,说明社会结构的固化,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 1971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42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25万公斤)。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答案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2018.12
47-51 ACDDB 52-56 BDCCB 57-61 DCDAB
非选择题:
(1)婉约派。

(2分)
词可长可短,不受形式上的约束,便于抒发情感。

(2分)宋词繁荣的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为丰富的文化生活;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需要借助一种更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宋朝重文的国策。

(答出两点给4分)
(2)思想:人文主义(2分)
意义:有利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答出两点给4分)
(3)启蒙运动(2分)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答出两点给4分)。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高二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4页 高二文科综合(历史) 第2页,共4页密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绝密★启用前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018.12)第I 卷(选择题,共计3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47-61位置)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47.某学者谈到楷书在唐代的流行时说:“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 A. 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B.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 笔画圆匀,便于装饰48.某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时,展示了一幅作品(如图),作品中有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同学们判定这幅画属于典型的文人画,他们的依据应是( ) A. 该画的作者应是文人的代表 B. 该画以自然风景为描绘内容C. 该画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追求抒情写意D. 该画造型准确且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并追求神韵49.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 B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 .社会生活因没有了纲常教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50.宋代文化各个领域硕果累累,享誉千古,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直都被许多当代学者所推崇,下列排列中,最能凸显宋代文化特质的是( ) A .文官政治—平民社会—尚武进取—词曲吟唱 B .平民社会—义理涵养—书卷风流—词曲吟唱 C .义理涵养—尚武进取—书卷风流—文官政治 D .平民社会—文官政治—义理涵养—书卷风流51.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历史(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其著作《殷墟书契后编》中提到:“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这说明:A.分封制已经受到根本性破坏B. 分封制下国家力量过于分散C.应该选贤任能而非任人唯亲D.诸侯对天子权力有制约作用2.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

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

”相为官,公为爵。

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

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A. 中国古代对权力的崇拜和迷恋B.中国古代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C. 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D. 中国古代受贵族政治影响深远3.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法家著作《韩非子•解老》中也强调:“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

”这些论述的应用:A.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B.反映了儒法思想的融合C.导致以农为本思想出现 D.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4. 统一后的秦,除皇室以外,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性地主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靠宗法家族血缘关系的地主、贵族,两类地主拉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这表明:A.秦尚未真正完成统一 B.秦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C.宗法制度顽强存续 D.地主土地私有占据主导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历史五月月考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历史五月月考试卷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高三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2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26.“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27.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28.《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 材料反映了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 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一的工具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D. 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29.史学家韦尔斯指出:“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 精品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 精品

太原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仁则荣,不仁则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

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说明秦始皇()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中央集权B.腐败严重C.高效清明D.机构臃肿4.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此诗主要反映了()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5.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B.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内迁C.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D.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建设6.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一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4页) 高一文科综合(历史) 第2页(共4页)密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文科综合(历史)(2018.12)第I 卷(客观题 共60分)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

…… 国主若欲征税纳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

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 A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B .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C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D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2. 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这说明“光荣革命”( )A .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B .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C .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的地位D .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3.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

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A .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B .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C .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D .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4.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

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5.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历史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历史

太原五中 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历史(文)命人、校人:岳占斌、胡〔2021.10 〕第一卷〔共 60 分〕一.:本共 30小,每小 2分,共 60分。

在每小出的四个中,只有一是符合目要求的。

1.史学家樊志指出:“周天子授土授民侯叫做‘建国’,侯授土授民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立,他把自己的宗族称‘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A .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治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C.宗法制系了古代政治制度 D .分封制的作用弊大于利2.王国在?殷周制度 ?中“欲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代政治制度的突出表是①君宗法化②王制化③封国宗化④中央集化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穆在?中国文化史 ?中:“周代王位是父子相承的,⋯⋯王念超于家属念。

到了秦代,成陛下有海内而子弟匹夫〞。

种象明了A .周代制度受到代政推崇B .分封制有利于政期定C.构建中央政有效控制地方 D .族政治化官僚政治4.公元前 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四塞日。

成帝之惊心,大臣,大臣答复是因“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成帝悔。

由此可知,当A .儒家思想影响国家政治B .“天人感〞影响朝政C.西皇帝信道家思想 D .皇帝重用中朝削弱相5.期,民流着:“州郡,如霹,得,但挂壁〞的民,所反映的是A .中央集加B .外戚宦官交替政C.士族把持朝政 D .豪地主力大6.唐中宗在位,不两省而径自封拜官,但他究竟心怯,故他装置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而改用斜封。

所“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

当称“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命令未中下两省。

上述材料反映了A .中央集制度的加B .官僚体制得到展C.君主制受到限制D.中央机构已健全7.宋太宗曾:“国家假设无外,必有内患,外不事,皆可防,惟奸邪无状,假设内患,深可惧也。

〞加中央集,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派文官出任州郡官B .三司使掌管政C.中下分管行政 D .枢密院分掌兵8.叶向高? 扉奏稿? :“高皇帝中省,以天下事委之六部,文皇乃有臣之,亦持文墨耳,而票,而称臣,浸失初意。

【历史】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文) (精校解析版)

【历史】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文) (精校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文)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纸上)1.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A. 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B. 吸收百家思想的精华C. 各个学派应相互竞争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材料观点旨在表达人的认识不该“偏爱”自己喜欢的但其实并不正确的学识而应该是吸收百家思想的精华,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坚持独立思考之类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要吸收百家思想的精华而非各派要竞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格物致知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 东汉灵帝时期,蔡邕把儒家《周易》《论语》等抄刻成石书,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

曹魏时,又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的“古文”本刻石,世人称为“正始石经”。

由此可见,自东汉以后A. 奠定了新儒学的发展基础B.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 继承了先秦百家思想精华D. “古文经”影响力扩大【答案】D【解析】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的“古文”本刻石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强调了东汉以后“古文经”影响力在扩大,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奠定了新儒学的发展基础的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是在西汉,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精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说:“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但我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以下思想最能代表文中人物主张的是A. 非圣无法,个性自由B. 天下为主,君为客C.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D. 理气一元,理在气中【答案】C【解析】亭林先生指的是顾炎武,而顾炎武是主张经世致用,明道救世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非圣无法,个性自由是李贽的主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曦的主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理气一元,理在气中是王夫之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2018070902143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2018070902143

太原五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为达到“人人喜得所愿”,主父偃向皇帝建议.铲除同姓王 .广封节度使.颁布推恩令 .废除分封制.有人在分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说,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在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结构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三省六部制与郡县制相结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相结合.公元前年,古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年,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公元年,颁布《卡拉卡拉赦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

这表明古罗马.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把保护平民利益放在首位.利用法律缓和社会矛盾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需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靡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英国光荣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英国年议会改革.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他:“总统先生,全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克林顿想了一下说:“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

”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宪法的.联邦制原则 .三权分立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责任内阁原则.俾斯麦说: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这表明俾斯麦.施政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 .将维护劳动者利益放在首位.加强社会保障以巩固统治 .肯定社会主义者的积极意义.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有利于西方国家向东方倾销商品.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开始形成.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答案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一、客观题
1-25 CDABC CBDCA BDACD DADBB DACCA
二、主观题
26.(1)儒学哲学化,更精密;重道德自觉和个人修养,主张务实力行,激励人格完善;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秩序化与和谐统一;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对中华民族性格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5分,任意三点)
(2)变化:将人欲等同天理,个人私欲即是公利正义,反对礼教与禁欲,肯定谋利的正当性,主张顺应人的个性与欲望。

(3分)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5分)
(3)肯定其人欲合理性,强调理欲统一,不可互替,进一步肯定公欲,主张存公欲去私欲;既适应商品经济和市民需求,又利于防止过分纵欲冲毁道德规范的社会病态;引导人们为公利和高尚事业奉献。

(6分)
27.(1)基本特征:实验方法同数学演绎相结合。

最高成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标志近代科学正式形成。

(4分)
(2)15、16世纪新航路以来欧洲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
1。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月考(12月)历史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月考(12月)历史试题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高三历史(文)第Ⅰ卷(选择题,共计45分)一.本卷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 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 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 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建立内朝,以削弱三公所代表的外朝势力而加强皇权;宋太祖设立二府三司制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明成祖则设立了内阁来加强皇权,故选C。

A宋朝还增设了路等地方行政区划;B明成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错误;D刺史制是汉代的监察机构,行省制是元代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宋、明朝的中枢机构【名师点睛】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

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陛下”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的体现。

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

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来看,“此制”应为科举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的是科举考中后的景象和心情。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三历史答案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三历史答案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参考答案:1-10 ABCBA DBBCD 11-20 CBDCD BDCDB 21-24 BBAA25.(20分)(1).不同:前者,农民依附于豪强地主;后者,农民附籍于封建国家。

(4分)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土地兼并、察举、九品中正制等推动地方豪族势力崛起,垄断国家资源;封建政权衰落、军阀混战加剧农民对豪族的依附;形成“豪族共同体”。

(4分)唐代,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实行均田制等。

(4分)(2).新变化:普遍兼业手工业、商业、小雇佣劳动,家庭经济成分多元化;租佃关系得到发展,仅次于自耕农;(3分)历史意义:农工商互补,有利于农村(业)经济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土地经营方式优化;提高农民地位。

(任答三点5分)26.(18分)(1) 内容:先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大城市和工人运动为主导;与农民结盟,提携农民一致奋斗。

(4分)背景:国共合作、国民革命高涨;俄国十月革命(共产国际)的影响。

(4分)(2)错误观点:“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流动游击,等待全国革命高潮的俄式道路观点)(2分)创造性内容:开展土地革命,立足农村、依靠农民,建立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

(6分)(3)借鉴别国经验,更要从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勇于创新。

(2分)27. (14分)(1)观念:法律至上;官员要依法行政;人民要像服从法律一样服从官员。

(5分)(2)特点:罗马法重视司法裁量权和法学家的解释的权威(灵活性,开放性);讲究公平、公正、正义;影响深远,尤其是民法。

(5分)背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罗马对外扩张和帝国发展需要;商品经济大发展。

(4分)28.(10分)略。

2010-2023历年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8题)1.学习历史,依据一定的视角观察整理历史脉络很重要。

这是一位学者整理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的书稿提纲。

(1)请你依据他的思路补足空缺部分。

(6分)工业文明的兴起·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一.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1.生产新变化(1)农业:新农作物引进农业种植技术提高(2)手工业:纺织:棉纺织业取代桑蚕之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2.商品经济的发达:(1)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构建(2)以日常消费品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发达(3)①(4)②(5)③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1)手工业:④(2)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出现4.专制主义的统治:君主摆脱相权的纠葛,罢免官僚机构之首的宰相5.知识分子的新动向:从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形成党、社6.城市居民运动:明:反对矿监矿税使的斗争清:苏州纺织工人罢工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⑤政治:⑥二.伊斯兰文明的扩展(2)请为他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

(6分)2.城邦在实质上是一种特权组织,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

城邦在公民心目中如神物一般。

公民们赋予它绝对的政治、宗教和伦理权威,能够全面地支配和干预个人生活。

希腊的这种城邦公民工具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城邦是维护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B.城邦政治实质是贵族政治C.城邦借神权对公民实施精神控制D.城邦对公民利益严重漠视3.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这种怪相被打破得益于A.责任内阁制的正式形成B.两党制的充分发展C.1832年议会改革的实施D.英国宪章运动的推动4.“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卷(含解析)

12019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 历 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杜维明认为,周公制礼作乐深深地影响了中国。

从此,中国真正地成为礼仪之邦.这主要是指( )A .社会从巫术走向礼治B .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C .国家从混乱走向统一D .国人从平等走向等级2.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凿运河。

据《史记》记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洒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

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于齐,则通淄、济之间。

……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

这些运河的修建( )A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B .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C .表明诸侯各国经济交往频繁D .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3.《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

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史料运用方式B .史官个人才识C .史著编撰意图只装订不密封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D.史著编撰体例4.黄仁宇指出:“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这说明内阁()A.有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通过票拟制约了皇权C.拥有制约皇帝的法定权力D.专为制约相权而设定5.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 )A.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B.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C.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D.国防思想受传统影响较大6.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能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至,按之《周礼》,往往而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1.杜维明认为,周公制礼作乐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从此,中国真正地成为礼仪之邦。

这主要是指A. 社会从巫术走向礼治B. 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C. 国家从混乱走向统一D。

国人从平等走向等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政治制度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材料和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所述“周公制礼作乐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从此,中国真正地成为礼仪之邦,这表明中国古代社会由原始的巫术走向了“礼乐"文明的礼治社会,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走向礼治,不是从野蛮走向文明,B 项错误;材料的信息无法得出国家从混乱走向统一,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人的地位的信息,D项错误。

故选A。

2.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凿运河。

据《史记》记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洒会。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

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于齐,则通淄、济之间。

……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

这些运河的修建A.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B. 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C. 表明诸侯各国经济交往频繁D. 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水利工程修建,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材料和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反映了运河的修建不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凿运河,且运河分布遍及南北,既有在中原地区的鸿沟贯通各国及河流,又有吴楚、齐地的运河连接各地,可见这些运河的修建便利于各国军需物资的运输,适应了当时的争霸战争的需要,故B正确;C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运河的开凿已超出了中原的范围,故D错误。

故选B。

3.《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月考(12月)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计45分)一、本卷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 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 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 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建立内朝,以削弱三公所代表的外朝势力而加强皇权;宋太祖设立二府三司制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明成祖则设立了内阁来加强皇权,故选C。

A宋朝还增设了路等地方行政区划;B明成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错误;D刺史制是汉代的监察机构,行省制是元代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宋、明朝的中枢机构【名师点睛】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

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陛下”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的体现。

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

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解析】从材料中的“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来看,“此制”应为科举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的是科举考中后的景象和心情。

故答案为D项。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嫡长子继承制;“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是察举制;“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是九品中正制,排除A、B、C项。

3.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Ⅱ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 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 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 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说明宋朝已经是用人以公,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科举制度的作用,科举制源自于隋朝,到唐朝时完备,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点评: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

其演变规律:(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

(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平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

(3)科举制逐渐完善,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重要影响。

4.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平衡南北政治势力B. 保证区域公正性C. 笼络北方知识分子D. 维护国家稳定性【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可知其基于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南北的科举录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5.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贵,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朝内阁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可知,明朝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但是国家决策权依然是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排除A,答案选C。

内阁是皇帝位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所以B说法有误;D选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名师点睛】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

在永乐朝以后,内阁权力加强。

中晚明的历史可以看出,只要内阁中人才济济,皇帝不能再胡来。

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

6.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B. 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材料详细描述了,物品交易的过程及其条件,对物品交易的规定极为详细,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形式和程序,所以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特点7.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B【解析】城市化的进程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进行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工业化进程并不迅速;谭嗣同的思想并没有冲破君主制的束缚,他主张君主立宪政体。

②③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①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C、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

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

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C.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 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答案】C【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武士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点,排除B;结合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政治革命运动,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相结合,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轨迹,C正确;结合材料看出,五四运动正好是改变了胡适的思想初衷,D错误。

9.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

”陈独秀意在强调A. 国民革命的必要性B. 领导工人运动C. 对国民党进行妥协D. 国共合作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可知,大家的分歧是进行国民革命的形式,在陈独秀看来国共合作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D项。

从材料中的“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可知,进行国民革命是全体共识,不需要强调,排除A项;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的是对国民革命的认识,不是对工人运动的认识,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10.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

”材料表明其实际对华立场是A. 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B. 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 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D. 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答案】A【解析】从司徒雷登的“主要担心”来看,他担心国民政府迫害民主力量导致丧失民心,可见其实际对华立场仍然是站在国民党政权这边,没有放弃对其的支持。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司徒雷登仍然支持国民政府,不可能建议美国放弃国民政府,也不存在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排除C、D项。

11.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A. 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B. 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 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D. 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等信息可知,龚自珍作为地主阶级士大夫,对外面世界形势变化一无所知,仍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故答案为D项。

天下观念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受到冲击而不是龚自珍时代,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龚自珍并未认清时代大势,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点睛】从材料来看,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在鸦片战争前,即使像龚自珍这样有远见的士大夫也不能正确的认识时代变化的趋势,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体现出当时中国依然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