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三(化学基本理论)阶段回顾与综合验收
【高中化学】“三阶段四环节”复习法
【高中化学】“三阶段四环节”复习法高考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综合工程,工程的设计者是教师,如何使设计更趋合理而有效,这是每位高三化学教师面临的老课题。
为了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必须有新的方法。
“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法,即“系统复习阶段、专题突破阶段、模拟训练阶段三阶段和每一阶段中的“预习、精讲、测试、讲评”四环节的复习方法简介如下。
一、系统回顾阶段系统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知识,并适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系统复习阶段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六大块进行复习,而每一块又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一单元的复习又按下列“四环节”进行复习。
1.让学生认真准备,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
将所要复习的每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按填空题、选择题的方式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进行预习。
预习时指导学生找到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搞清那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那些自己理解还有困难。
重点、难点以及自己认为有问题的部分做好记录,以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
这样在复习一开始就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批改试卷,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成败的关键是分组提问,但重点是评论。
因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必须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盲目、无计划、无指导地培养能力实际上是空中楼阁。
因此,每篇试卷的评价都应该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解释,重点是思路和方法,试题的转换、转换、延伸和重组,以及试题的巧妙设计,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和检查试题。
在每次评论之后,学生们都被要求将错误的试题集中在“错误题集”中,因为知识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得到提高,结果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得到提高。
这样在每一单元的复习中,预习的不足由精讲弥补,精讲的不足由测试弥补,测试的不足由讲评弥补,讲评的不足通过改正错误来弥补。
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连。
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独立的目的和功能,同时也弥补了前一环节的不足。
每个单元通过四个环节进行复习,使学生通过知识点,达到单元考试的要求。
学段一(化学基本概念)阶段回顾与综合验收
学段一(化学基本概念)阶段回顾与综合验收一、基础回顾练——温故基础,避免知识遗忘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它的基本单位是摩尔()(2)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0.012 kg碳所含的原子个数()(4)0.5 mol氢原子的质量为0.5 g()(5)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6)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7)同种气体的摩尔体积总是相同的()(8)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9)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答案:(1)√(2)×(3)×(4)√(5)×(6)√(7)×(8)×(9)√2.阿伏加德罗常数(1)与物质聚集状态相关①常温常压下,22.4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N A()②标准状况下,11.2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③标准状况下,14 g CO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7N A()④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3N A个氧原子()⑤标准状况下,11.2 L氖气中含有N A个氖原子()⑥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⑦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⑧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水分子的数目为N A()(2)与电子转移相关①生成1 mol O2一定转移4 mol电子()②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③2.3 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在常温和燃烧时,转移电子数均为0.1N A()④标准状况下,2.24 L CO2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3)与化学键、微粒数目相关①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②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③常温下,16 g CH4含有4N A个C—H共价键()④1 mol D183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 A()⑤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等于0.1N A()⑥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含有C—Cl键数目为0.2N A()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中含有的3517Cl的数目一定为0.2N A()⑧25 ℃时,pH=13的氨水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⑨4.0 g H2与足量O2完全反应生成水,反应中断裂共价键的总数为2N A()⑩常温常压下,14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总数为N A()⑪1.00 L 1.00 mol·L-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2SO4分子数为N A()(4)与电离、水解相关①常温下,1 L 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所含溶质分子数小于N A()②100 mL 2 mol·L-1的FeCl3溶液中含Fe3+的数目为0.2N A()③10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数大于0.1N A()④100 g 17% 的氨水中,含有氨分子数为N A()⑤标准状况下,11.2 L氨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溶液中NH+4数目为0.5N A()⑥1.0 L 0.1 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是0.1×6.02×1023()(5)与反应原理相关①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H2和1 mol N2,充分反应后得到NH3分子数为2N A()②一定条件下,14 g N2与0.2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③50 mL 18.4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 A()④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①×②×③√④√(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4)①√②×③√④×⑤×⑥×(5)①×②×③×④×3.物质的量浓度(1)将40 g NaOH固体溶于1 L水中,得到的是1 mol·L-1的NaOH溶液()(2)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1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9.8 mol·L-1()(3)将质量分数10% 的氨水与30%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小于20%()(4)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需称量NaCl的质量是14.6 g()(5)某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取出多余的溶液()答案:(1)×(2)×(3)√(4)√(5)×4.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1)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4)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5)胶体带有电荷,所以胶体有电泳现象()(6)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7)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8)NaHSO4能完全电离出一个H+,所以它是一元强酸,CH3COOH含4个氢原子,所以它是四元酸()(9)CO2、SO2、NH3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它们都是非电解质()(10)Al(OH)3、CH3COOH、氨水都是弱电解质()(11)石油的分馏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汽油、煤油、柴油生成,所以石油的分馏属于化学变化()(12)水的汽化、液化属于物理变化,而煤的气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13)NaHSO4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方程式都是NaHSO4===Na++H++SO2-4()(14)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一定能够导电()(15)AgCl、BaSO4等难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16)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H2CO3===2H++CO2-3()(17)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18)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Cl2通入水中的离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2)Ba(OH)2与H2SO4两稀溶液混合:Ba2++OH-+H++SO2-4===BaSO4↓+H2O()(3)Fe(OH)3溶于HI溶液中:Fe(OH)3+3H+===Fe3++3H2O()(4)FeO溶于稀HNO3中:FeO+2H+===Fe2++H2O()(5)向C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Ca2++2OH-+2HCO-3===CaCO3↓+CO2-3+2H2O()(6)向Ca(HCO3)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Ca2++2HCO-3+2OH-===CaCO3↓+CO2-3+2H2O()(7)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8)向NH 4HCO 3溶液中加过量NaOH 溶液并加热:NH +4+OH -=====△NH 3↑+H 2O( )(9)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 +2H ++3NO -3===Ag ++NO ↑+H 2O( )(10)向FeI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2Fe 2++Cl 2===2Fe 3++2Cl -( ) 答案:(1)× (2)× (3)× (4)× (5)× (6)√(7)× (8)× (9)× (10)×6.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2)在HI 中I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所以HI 只有还原性( )(3)1 mol Cl 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 ( )(4)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5)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回顾与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回顾与总结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情况分析化学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对于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提高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态度;2)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学生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进步。
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学生表现出了更多对化学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基本概念和知识方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一些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逐渐熟练,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问答、实验等。
在讲授环节,我尽量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对抽象的化学概念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问答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在实验环节,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我也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特别是在实验环节,我尽量引入多样的实验案例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自主使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拓展学习,但在教学中我也对相关网址进行了筛选和审核,确保其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课堂管理与学生参与情况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开学伊始,我就与学生明确了课堂纪律和规范,鼓励学生自觉遵守。
同时,我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
在学生参与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引导,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收获更多。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纪律良好。
学生通过与我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上半学期高三化学课程教学回顾
上半学期高三化学课程教学回顾1. 课程概述上半学期高三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以及实验技能,为高考和未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重点讲解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 教学内容2.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 分子结构:共价键、极性、非极性分子- 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2.2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常数- 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 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电势2.3 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 周期表结构:周期、族别、过渡元素- 周期律: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2.4 有机化学- 烃:烷、烯、炔- 卤代烃、醇、醚- 芳香族化合物:苯、稠苯、酚- 羧酸、酯、糖、脂肪、蛋白质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课堂讲解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应用。
课堂上注重逻辑推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注重安全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3.3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通过讨论互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学成果通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实验技能,为高考和未来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疑惑,需要进一步巩固。
5. 教学反思上半学期高三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有改进空间。
5.1 教学内容考虑增加一些高考热点、难点知识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5.2 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使课堂更具针对性。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专题七评估验收
评估步骤的详细说明
收集课件资料
收集课件的完整内容、教学设 计、教学资源等相关资料。
分析评估结果
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课 件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 见。
制定评估计划
明确评估目标、评估方法、评 估时间和参与人员等。
实施评估
按照评估计划,采用相应的评 估方法对课件进行评估,记录 评估结果。
编写评估报告
在未来的课件制作中,可以增加实时互动功能, 如在线答疑、学生讨论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 与度和积极性。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可以探 索新的教学模式和课件形式,如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的学习兴趣。
THANKS
感谢观看
课件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针对评估结果的改进建议
完善知识体系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课件中涉及 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增加例题和练习题
针对课件中缺乏例题和练习题的 问题,建议增加相关题目,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提高交互性
课件的交互性不足,建议增加更 多的互动环节,如小测试、讨论 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评估结果的解读和讨论
结果呈现
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 呈现出来,便于直观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
结果解读
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对评估 结果进行解读,分析学生的学习水 平、能力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结果讨论
针对评估结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进行讨论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和 建议,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05
03
评估验收的方法和步骤
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依据
01
初中化学学段衔接教案及反思
初中化学学段衔接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
课题: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式及其特点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3. 进一步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难点: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导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师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物质的分类的理解
3. 介绍物质的分类方式及其特点
4. 讲解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以及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
5.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类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7. 下节课预告,引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二、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有一定的困惑,我在讲解时没有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
下次我会多准备一些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对分类方式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下次我会强调不同分类方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基础,但是作为初中化学学段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我会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复习教案化学实验的综合回顾和总结
复习教案化学实验的综合回顾和总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复习教案的撰写对于学生的实验掌握和知识的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教案进行综合回顾和总结,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复习和实验掌握。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和背景在复习教案中,明确实验目的和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明确实验目的,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实验的目标和要求,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同时,通过介绍实验的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的起源和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和步骤在进行实验复习时,清楚地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案中,可以通过详细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的说明,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熟悉实验所需的操作和操作顺序。
此外,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实验数据和结果在实验复习中,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教案中,可以列出实验所需的数据和结果,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实验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第四部分: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复习时,安全第一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案中,可以列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安全措施,并给出相应的说明和解释。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第五部分:实验延伸和拓展在复习教案中,可以适当加入实验的延伸和拓展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是与实验相关的知识扩展,也可以是相关实验的推荐或者实验的改进等。
通过实验延伸和拓展,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验知识的深入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结语:在进行化学实验复习的教案中,准确明确的实验目的和背景、详细清晰的实验原理和步骤、全面细致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严格的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以及有创意的实验延伸和拓展,都是教案编写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案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课堂教案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课堂教案是教师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安排。
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化学知识的课堂教案,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化学知识的回顾1. 原子结构1.1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电子1.2 元素的周期表: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元素分类1.3 原子的化学符号:原子量、原子序数、电荷数2. 化学反应2.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2.2 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2.3 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等3. 化学键和化合物3.1 共价键和离子键: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和电子转移3.2 分子式和化合价:元素间的化合式及物质的性质3.3 有机化合物:烃类、醇类、酮类等有机物的命名和性质二、课堂教案的设计与实施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计化学知识回顾的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如回顾学生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巩固基础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等。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要求,选择重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逐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实验演示、讨论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检查与评价为了检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课堂教案的优化与创新1. 情境教学法通过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探究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切身体验和兴趣。
2.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化学实验视频、模拟实验软件等,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回顾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回顾引言- 化学教学的意义与目标- 回顾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1. 知识结构的合理安排- 化学知识体系的层次关系- 基础概念与高级概念之间的渐进推进2.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带来的直观感受- 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3. 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实践的联系- 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入与讨论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1.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图片、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 实验操作、讨论与报告-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启发式教学- 化学实例的引用与讲解三、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反馈机制1. 各种评价方式的选择- 笔试与口试的结合- 实验报告的评价和讨论2. 反馈与建议的及时反馈- 学生作业的批改与讨论- 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和方式3. 辅导与复习的指导- 学习小组和补习班的建立- 学习计划和方法的指导结语- 回顾初中化学教学的成果- 展望未来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这是初中化学教学总结与回顾的文章,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进行详细论述。
文章提到了合理安排知识结构、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讨论了多媒体教学、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探讨了各种评价方式的选择、反馈与建议的反馈机制以及辅导与复习的指导等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文章以结语总结初中化学教学的成果,并展望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详细论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化学一轮复习学段四(有机化学)阶段回顾与综合验收
学段四(有机化学)阶段回顾与综合验收一、基础回顾练——温故基础,避免知识遗忘一、熟记重要反应1.消去反应(1)CH3CH2Cl―→CH2===CH2CH3CH2Cl+NaOH错误!CH2===CH2↑+NaCl+H2O (2)CH3CH2OH―→CH2===CH2CH3CH2OH错误!CH2===CH2↑+H2O2.氧化反应(1)CH3CH2OH―→CH3CHO2CH3CH2OH+O2错误!2CH3CHO+2H2O(2)OHC—CHO―→HOOC—COOH OHC—CHO+O2错误!HOOC—COOH(3)乙醛和银氨溶液的反应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4)乙醛和新制Cu(OH)2的反应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3.取代反应(含酯化反应)(1)CH3CH2OH和CH3COOH生成乙酸乙酯CH3COOH+C2H5OH错误!CH3COOC2H5+H2O4.聚合反应(1)乙二醇和乙二酸生成聚酯二、掌握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1.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取样,滴入NaOH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
2.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注意]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3.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或加热沸腾,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基于“回顾——总结——反思”三层次的高三化学复习研究
基于“回顾——总结——反思”三层次的高三化学复习研究高三化学复习是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复习化学知识,提高复习效率,本文将基于“回顾——总结——反思”三层次展开高三化学复习研究,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回顾高三化学复习的第一步是回顾,回顾是指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
在回顾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课本、课堂笔记、做练习题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全面复习。
学生可以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逐一温习,巩固基础知识。
可以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重点关注考试频率高的知识点,对于容易混淆或易错的知识点要多加注意。
回顾阶段还需要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可以通过背书、做题等方式加深记忆,确保知识点掌握牢固。
在进行知识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总结笔记、整理错题本、做章节练习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
在回顾阶段,要确保时间充足,不要马虎,以免有所遗漏,在之后的复习中造成困扰。
二、总结在回顾的基础上,接下来是总结。
总结是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系统性知识框架。
总结阶段不仅要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处理,还可以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规律性进行总结,为后续提高复习效率奠定基础。
在总结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做知识脑图、写总结性文章、进行综合习题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整合。
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注意梳理知识点的脉络、分类及联系,确保已掌握的知识可以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总结阶段也可以看做是对知识点的二次巩固和加深理解的阶段,通过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点巩固、联系起来,提高知识点的印象深刻度。
三、反思回顾和总结之后,接下来是反思。
反思是指对自身学习过程的思考和总结,发现并改正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方法和效率。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反思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复习成果。
在反思阶段,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复习计划、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等进行全方位的检讨。
初三化学阶段性总结知识点
初三化学阶段性总结知识点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化学知识,其中涉及到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特性、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对初三化学阶段性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根据元素的性质将物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金属具有导电性、光泽、延展性和韧性等特点,非金属则相反。
过渡金属则具有中间性质。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质量约为1,电子的质量约为1/1836,质子、中子和电子分别带正电、中性和负电。
原子核的直径比电子的直径小约10万倍。
3. 元素的性质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其性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相应的性质,如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延展性等,非金属元素则具有不同的性质。
4.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性质通常都是由其组成元素的性质决定的,如氧化铁具有红色,是由铁和氧组成的。
5. 混合物的性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其性质具有较大的变化性。
混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各组成物质的性质,可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6.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比较稳定的性质。
7. 离子结构离子是由失去或者获得电子的原子或者分子所形成的带电荷物质。
正离子具有正电荷,负离子则相反。
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晶体,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熔点和沸点。
8.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描述元素周期变化规律的,元素周期律由门捷列夫提出,根据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元素可以分为四大类: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惰性气体。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及回顾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及回顾引言:化学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以下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2.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1.1. 植物和动物中的有机物质1.2.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1.3. 醇、醚和酚的结构和性质1.4. 醛、酮和羧酸的结构和性质2. 无机化学2.1.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2.2.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2.3. 水和溶液的性质及其应用2.4. 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1.1.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化学实验和反应过程,加深学生理解1.2.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案例教学2.1. 选择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2.2. 做一些小组讨论或小组报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3. 实验教学3.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安全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3.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1.1. 利用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2. 构建具有多个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的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2. 组织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2.1.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2.2. 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检验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3. 课后作业3.1. 布置章节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3.2.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关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结语:通过本学期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总结和回顾,我深刻认识到化学是一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
上半学期高三化学课程教学回顾
上半学期高三化学课程教学回顾1. 课程概述本学期的高三化学课程主要围绕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等内容展开。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知识框架,并培养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2. 课程重点本学期课程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元素周期表学生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掌握不同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实验实践,学生能够辨别不同元素及其化合物。
2.2 化学键和化合物学生学习了化学键的形成、类型和特点,以及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通过实验实践,学生能够合理命名和书写化学式。
2.3 化学反应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通过实验实践,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不同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结果。
2.4 酸碱中和反应学生学习了酸碱的定义、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原理。
通过实验实践,学生能够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并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3. 教学方法与评价本学期的化学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等。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定期考试、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方式。
通过这些评价手段,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 学生表现大部分学生在上半学期的化学课程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和提问。
在实验实践中,他们能够认真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上的困难,表现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实验操作的不规范。
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将加强个别辅导和提供额外的练习材料,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5. 展望下学期下半学期的化学课程将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
我们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回顾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回顾概述:- 引言-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 教学总结- 展望引言:化学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作为初中化学教师,面临了许多教学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本文中,我将回顾教学过程,并总结教学经验。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化学反应和化学实践等方面。
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包括常见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设计实验和调研,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动画等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3. 互动式教学法: 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巩固式教学法: 在每个教学环节的结束,设计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因此,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口头表达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我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实验操作、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总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我认识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较低,需要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实践训练;还有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2024年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今年本人任教初三____班化学教师,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成绩不好。
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提高。
以下是我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
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本事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
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本事,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资料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本事,还能够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本事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本事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本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我动手操作和本事。
高三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括性结论及总结性报告
高三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高三教师注重教学过程,常做总结和反思,才能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下面XX 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高三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在这一学期来高三化学备课组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
首先,备课组努力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备课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段三(化学基本理论)阶段回顾与综合验收一、基础回顾练——温故基础,避免知识遗忘一、元素的位—构—性1.判断正误·辨析概念(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2)短周期元素中,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全部为非金属元素(×)(3)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离子半径也逐渐减小(×)(5)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6)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7)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或2个电子,则可能是ⅠA、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副族、Ⅷ族元素或0族元素氦(√)(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9)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若为阳离子,则位于第四周期(√)(10)共价化合物溶于水,一定破坏共价键,离子化合物溶于水一定破坏离子键(×)(11)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12)HClO的电子式为×)2.简答专练·规范语言(1)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能否说明C的非金属性强于Cl?提示:不能。
因为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ClO4而不是HClO,应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其非金属性强弱。
(2)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2+、B+、C3-、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元素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提示: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所对应的元素应位于相邻两个周期,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得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C DB A。
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D。
(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则W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______Z(填“>”“<”或“=”)。
提示: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Z为S元素,根据图示元素的位置关系知,W为Cl元素,非金属性Cl>S,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1.判断正误·辨析概念(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2)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反应热ΔH=+2×283.0 kJ·mol-1(√)(3)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CO2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4)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5)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6)某反应的ΔH=+100 kJ·mol-1,则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 kJ·mol-1(√)(7)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可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8)根据两极发生反应的类型可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上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总是发生还原反应(√)(9)电解池工作时,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通电时,电子的流向为负极―→阴极―→电解质―→阳极―→正极(×)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常温下,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ΔH =-890 kJ·mol-1。
(2)已知H—H键能436 kJ·mol-1,H—N键能391 kJ·mol-1,NN键能945.6 kJ·mol-1,试写出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
(3)已知12N2(g)+32H2(g)===N(g)+3H(g)ΔH1=+a kJ·mol-1N(g)+3H(g)===NH3(g)ΔH2=-b kJ·mol-1NH3(g)===NH3(l)ΔH3=-c kJ·mol-1写出N2(g)和H2(g)反应生成液氨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l)ΔH=-2(b+c-a)kJ·mol-1。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氢氧燃料电池①电解质为KOH(碱性电解质)负极:2H2-4e-+4OH-===4H2O;正极:O2+2H2O+4e-===4OH-;总反应式:2H2+O2===2H2O。
②电解质为H2SO4(酸性电解质);负极:2H2-4e-===4H+;正极:O2+4e-+4H+===2H2O;总反应式:2H2+O2===2H2O。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①NaCl溶液阴极:2H++2e-===H2↑;阳极:2Cl--2e-===Cl2↑;总反应式: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
②CuSO4溶液阴极:2Cu2++4e-===2Cu;阳极:4OH--4e-===2H2O+O2↑;总反应式:2CuSO4+2H2O电解,2Cu+2H2SO4+O2↑。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熔融态物质①MgCl2阳极:2Cl--2e-===Cl2↑;阴极:Mg2++2e-===Mg;总反应式:MgCl2(熔融)电解,Mg+Cl2↑。
②Al2O3阳极:6O2--12e-===3O2↑;阴极:4Al3++12e-===4Al;总反应式:2Al2O3(熔融)电解,4Al+3O2↑。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判断正误·辨析概念(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温度越高,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2)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固定的,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用量,化学反应速率保持不变(√)(3)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4)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5)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7)由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8)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9)对于2SO2(g)+O2(g)2SO3(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0)对于C(s)+CO2(g)2CO(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1)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12)K=c(CO2)·c(H2)c(CO)·c(H2O),升高温度,K增大,则CO2(g)+H2(g)CO(g)+H2O(g)ΔH>0(×)2.问题专练·深度思考(1)压强改变,反应速率是否一定改变?提示:不一定。
①对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其体积的影响很小,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看作不变,压强对无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②一定温度下,对于有气体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若保持反应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体系压强增大,但气体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反应A(g)2B(g)+C(g),当减小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物质B的浓度增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温度不变,减小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生成物B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同时,反应混合物的总体积也增大,并且反应混合物体积增大的倍数大于B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倍数,结果是物质B的浓度减小(不能看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就简单地得出生成物B的浓度增大的错误结论)。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容器容积增大一倍的那一刻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而新平衡建立后B的浓度却为原来的60%,即由于容器容积增大一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故A 的转化率增大(不能看到B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时就武断地认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了。
准确分析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在容器容积增大一倍的那一刻与新平衡建立后,物质B浓度的相对大小,而不能简单比较原平衡与新平衡时物质B浓度的相对大小)。
四、电解质溶液1.判断正误·辨析概念(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0×10-3 mol·L-1盐酸的pH=3.0,1.0×10-8 mol·L-1盐酸的pH=8.0(×)(2)25 ℃时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 溶液的pH=11(√)(3)pH=2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4)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不能用水浸湿,否则一定会产生误差(×)(5)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6)将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pH和K W均增大(×)(7)将AlCl3溶液和Na2SO3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得到Al2O3和Na2SO3(×)(8)在NaHSO4溶液中,c(H+)=c(OH-)+c(SO2-4)(√)(9)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10)CH3COONa和CH3COOH以任意比例混合,都有c(Na+)+c(H+)=c(CH3COO-)+c(OH-)(√)(11)NH4HSO4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H+)>c(SO2-4)>c(NH+4)>c(OH-)(√)(12)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其浓度:c(CH3COONa)>c(Na2CO3)>c(NaOH)(√)2.简答专练·规范语言(1)为了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SO4,其操作是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完全转化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