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概念是基本理论的基础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科学家已经发现109种元素(含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及人造元素)。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呈游离态时为单质,呈化合态时则形成化合物。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如O2、白磷等;稀有气体如Ar,是单原子分子;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它们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的价电子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例如CO2分子,干冰是由CO2分子构成的;原子也可直接构成原子晶体的物质,例如SiO2是由Si原子和O原子按1∶2直接连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也可视作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物质。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Na+、OH-、等,由阳、阴离子结合构成的物质,例如NaCl、NH4Cl、MgO等,它们都是离子晶体。
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世界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根据组成和性质可将物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例如空气、天然气是气态混合物,石油,一切溶液是液态混合物,玻璃、铁合金是固态混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素异形体如O2和O3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淀粉因分子大小不同,没有固定熔点,可以视作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例如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复盐(KAl(SO4)2·12H2O)、络合物(Na3AlF6),它们都是纯净物。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如Mg、Cu、Fe等都是金属晶体,常温下除Hg为液体外均为固体。
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作还原剂。
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硅晶体、硼晶体是原子晶体,石墨是碳原子组成的过渡型晶体外,大多数是分子晶体。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原因: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的种类(即元素种类)
②原子的数目
保持不变
如: Na , Mg , Al 。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
等于4个。 如:C,P,Cl ,O。 3.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是2或8个。 如:He, Ne, Ar。
注意: ①不要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 原子。
②不要认为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 体原子。
(4) Na+、Mg2+、Al3+、O2-、F-、OH- 、NH4+等离子 的核外电子数都是十个。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带电的原子是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是离子。 常见的原子团都是离子。 SO42-、 CO32-、 NO3-、 OH-、 PO43-
NH4+、 MnO4-、 MnO42-、 ClO3- 、 HCO3-
宏观
意义 ②表示了这种物质的组成;(即由什么元素组成);
③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该物质的分子;
微观 意义
④ 还能表示分子的结构(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三. 离子符号 表示离子的符号。 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注明电荷数。 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2+,铜离子:Cu2+, 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铝离子:Al3+ 硫酸根离子:SO42- ,碳酸根离子:CO32- 。 如要表示若干个某离子,就在离子符号的前面注明 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如:三个镁离子:3 Mg2+ ,五个铜离子:5Cu2+
高中化学1-4讲义
高中化学1-4讲义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学而思教研讲义第1到4讲讲义【1】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重点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等几个部分。
【2】 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是解决化学问题、运用化学思维的基本工具与手段。
除此之外,在高考中,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电解质等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内容也是经常直接考查的部分。
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元素推断,则是高考的必考点。
【3】 复习本部分知识时,除对基本知识扎实记忆外还应注意对于基本概念要辨析清楚,包括“四同”、电解质、阿伏伽德罗常数等;对于化学计量,要注意结合后面的知识掌握化学计量的相互转换,同时注意单位的转换;另外,训练逻辑思维和化学推理能力,以应对元素推断的基本要求。
一、物质的组成质子中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构成分子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单质纯净物混合物物质元素化合态游离态直接构成直接构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微观构成宏观组成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具有相同质子数与中子数的一类原子二、物质的变化高考点拨第1讲知识点睛1.1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基本理论 与概念三、物质的分类【重点突破】1.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性质:微粒半径1~100 nm;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凝聚)介稳性;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2)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对于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无论是否导电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同样对于混合物来说,也没有办法分类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会生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会导电,例如NaCl在固体状态下不能导电。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因⽽⾦属不是电解质。
CuSO 4是电解质,不能说CuSO 4溶液是电解质,因其是混合物。
(⼀).物质的分类1.胶体同其他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的直径是:1与100nm 之间为胶体。
丁达尔效应只是胶体的性质和鉴别其他分散系的⽅法。
2..混合物实例:⽯油汽油煤⽔玻璃玻璃⽔泥漂⽩粉氯⽔盐酸聚⼄烯聚氯⼄烯淀粉油脂碱⽯灰⽔煤⽓3.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多数盐是电解质。
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碱 NaOH 、KOH 、Ca (OH )2、Ba (OH )2 盐 NaCl 、K SO 4 弱酸 H 2CO 3、H 2SO 3、H 3PO 4、H 2S 、HClO 、CH 3COOH 、弱碱 NH 3· H 2O 、不可溶的碱如Cu (OH )2、Fe (OH )3⼆、各类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会熟练判断⼀个反应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哪⼀种。
1、置换反应要遵循两⼤“活动性顺序”:①⾦属活动性顺序:K Ba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属的还原性:强弱离⼦的氧化性: K +弱 Fe 2+ 强Ag +、Fe 3+②⾮⾦属活动性顺序: F O Cl Br I S⾮⾦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即:F 2>O 2>Cl 2>Br 2>I 2>S离⼦的还原性:弱强,即:F —2、复分解反应要掌握能否发⽣的条件:沉淀,⽓体,⽔或其他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会根据有⽆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升价—失e ——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发⽣氧化反应(被氧化)—变为氧化产物降价74—得e ——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还原反应(被还原)—变为还原产物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既作氧化剂⼜作还原剂的有:S 、SO 3、HSO 3、H 2SO 3、SO 2、NO 2、Fe 及含-CHO 的有机物▲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公倍数,使化合价升⾼和降低的数⽬相等;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六查:检查是否原⼦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数),画上等号。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变化前后没有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
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变化时还伴随着、、、等现象。
2、二者的本质区别:变化时。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有物质的颜色、光泽、气味、味道、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韧性、硬度、脆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专题二: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1)占78% ,氧气占(2),(3)占0.94% ,二氧化碳占(4),其它气体和杂志占0.03% 。
二、探究空气的成分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2、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入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止水夹。
(2)检查气密性:(5),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6)。
(4)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3、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有(7)生成。
(2)集气瓶内的水平面上升,而且上升至集气瓶体积的(8)。
4、实验结论(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9)。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0)。
三、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1、空气中有害物质粉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11)、(12)和(13)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检测;研制、开发和使用(14);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15),并回收利用;汽车上安装(16)装置;积极(17)、(18)、(19)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20)、(21)、(22)等。
化学基本知识点
[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大集合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CH3)。
2003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03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标准,2003年发布了《2003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本文将介绍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环境、产业等领域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根据《2003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分子等,以及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基本理论知识。
2.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生需要学会进行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混合、加热、过滤等,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3.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原理:学生需要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如反应类型、反应热、速率等。
4.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知识:学生需要学习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了解无机化合物的构造和性质。
5.环境化学和实际应用: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大气污染控制、水质净化、食品安全等领域。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根据该标准,教师应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评价学生化学学习成绩时,应综合考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
四、教材和资源为了配合《2003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关教材和资源也应进行相应的编写和整理,以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总之,根据《2003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实验技能、化学方程式、化学原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知识、环境化学和实际应用等。
高中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高三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材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是从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它对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注意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体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 以白磷、红磷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 化学用语(1)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 理解化合价的涵义。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理解质量守衡定律的涵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1) 理解原子量、分子量的涵义。
(2) 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 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 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5. 溶液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1) 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3) 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初中化学第一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初中化学第⼀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中化学第⼀章复习第⼀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例⼦如:空⽓分离法制氧⽓,⽯油分馏,固体NaOH潮解,浓硫酸吸⽔,浓盐酸挥发,活性炭吸附⽓体,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例⼦如:晶体失去结晶⽔,风化,⽆⽔硫酸铜变成蓝⾊晶体,⽣⽯灰吸⽔,NaOH吸收⼆氧化碳变质,煤的⼲馏,物质分解,燃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钢铁⽣锈、⾷物腐败、酸碱指⽰剂变⾊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例⼦如:状态,⽓味,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硬度,颜⾊、密度。
化学性质例⼦如;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性,可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成另⼀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种物质⽣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置换反应—由⼀种单质跟⼀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合反应(⼏合⼀或多变⼀)(A+B→AB)分解反应(⼀分⼏或⼀变多)(AB→A+B)常见能分解的物质如:H2O ,H2CO3,C u(O H)2,F e(O H)3,CaCO3,KClO,3NH4HCO3,C u2(O H)2C O3置换反应(单+化→单+化)(A+BC→AC+B);注意:根据⾦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的⾦属能把排在后⾯的⾦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或置换酸中的氢,铁在置换反应中⽣成亚铁盐。
复分解反应(化+化→化+化)(AB+CD→AD+CB)注意:复分解反应发⽣在酸,碱,盐之间。
⽣成物中必须有沉淀、⽓体、⽔⽣成。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总结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总结酸碱盐一章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
它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无机化学的规律,即通过对一个具体事物的研究,掌握规律,继而得出一类事物的性质,这对我们学习知识,尤其是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酸碱盐进行讲解。
一、准确掌握酸、碱、盐的概念,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酸碱盐一章的概念较多,能否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酸、碱、盐的前提条件。
1.酸及酸的通性对于酸的定义,我们说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阳离子”、“全部”、“H+”几个关键字。
下面我们以常见的硫酸和盐酸为例来说明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盐酸硫酸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硫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金属+酸→盐+氢气Zn+2HCl=ZnCl2+H2↑ Zn+ H2SO4 =ZnSO4+H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碱+酸→盐+水NaOH+HCl=NaCl+ H2O Cu(OH)2+H2SO4= CuSO4+2H2O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 +2HCl注意:(1)在‘金属+酸→盐+氢气’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是浓硫酸或硝酸。
因为浓硫酸或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了水;金属是指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2)通过金属跟酸的反应情况导出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所需时间越短。
初中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尽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自学顺序
高中化学自学顺序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自学能力。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掌握好自学顺序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高中化学自学顺序,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进行自学。
一、高中化学自学的重要性高中化学自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所学知识。
通过自学,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课程内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同时,自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
二、高中化学自学顺序建议1.基本概念与理论: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基本理论。
2.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律及其应用。
3.化学计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算及摩尔概念。
4.有机化学:了解有机物的分类、性质、合成与分析方法。
5.分析化学:学习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及实验室技能。
6.物理化学:探讨化学现象与物理原理的联系,如热力学、电化学等。
7.化学工程:了解化学反应设备、工艺流程及安全生产知识。
三、自学方法与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进度。
2.利用教材与参考书:结合教材与优质参考书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动手实践: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互动交流:参加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小组,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四、注意事项与建议1.保持耐心:学习化学需要时间和精力,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
2.注重基础:打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级知识。
3.关注时事:关注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定期复习: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记忆。
总之,高中化学自学顺序的掌握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更好地学习化学。
陕西高考试卷 化学 知识点分布
陕西高考试卷化学知识点分布在陕西的高考试卷中,化学的知识点分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理解和应用它们。
2.化学元素与化合物: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元素周期表详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价、离子的生成与稳定性、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清楚各个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类型,以及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预测反应的趋势。
3.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判定方法和电子的转移过程,以及电位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
学生还需要了解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如电池、电解和腐蚀等。
4.酸碱中和反应:这是化学中另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涉及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以及pH值的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酸碱溶液的性质和酸碱盐的应用。
5.化学热力学:这是研究能量转化与化学反应热力学过程的学科,涉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热力学问题。
6.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实验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包括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等。
仪器分析则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的过程。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的使用,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7.无机非金属元素与化合物:无机非金属元素是指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如氧、氮和硫等。
学生需要了解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陕西高考化学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备考时需要系统复习各个知识点,并注重实践和应用,以提高自己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应试能力。
化学第一单元
化学第一单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化学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质和现象。
本文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的化学原理。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与元素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元素,其余的元素则是人工合成。
2. 化合物与化学式当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化合物。
化合物的组成由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可以告诉我们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比例。
3. 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和产物。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侧,产物在箭头的右侧,而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二、化学研究方法1. 实验与观察化学研究通常依赖于实验和观察。
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科学家们可以收集数据和提取信息。
实验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某一特定因素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数据分析和统计在化学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统计。
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统计参数,可以得出实验结果的科学依据,并进行科学推理和结论。
三、化学的重要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研究关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研究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组成,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这种组成决定了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组织元素的工具。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类和排列。
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并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
3. 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形成的量。
反应平衡表示在反应达到某一状态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4. 化学键与分子间力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分子间力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物质的组成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科学家已经发现109种元素(含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及人造元素)。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呈游离态时为单质,呈化合态时则形成化合物。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如O2、白磷等;稀有气体如Ar,是单原子分子;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它们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的价电子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例如CO2分子,干冰是由CO2分子构成的;原子也可直接构成原子晶体的物质,例如SiO2是由Si原子和O原子按1∶2直接连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也可视作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物质。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Na+、OH-、等,由阳、阴离子结合构成的物质,例如NaCl、NH4Cl、MgO等,它们都是离子晶体。
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世界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根据组成和性质可将物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例如空气、天然气是气态混合物,石油,一切溶液是液态混合物,玻璃、铁合金是固态混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素异形体如O2和O3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淀粉因分子大小不同,没有固定熔点,可以视作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例如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复盐(KAl(SO4)2·12H2O)、络合物(Na3AlF6),它们都是纯净物。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如Mg、Cu、Fe等都是金属晶体,常温下除Hg为液体外均为固体。
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作还原剂。
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硅晶体、硼晶体是原子晶体,石墨是碳原子组成的过渡型晶体外,大多数是分子晶体。
化学专业课题
化学专业课题一、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包括原子、分子、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它涉及到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和反应机制等方面,为化学实验和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以及研究物质的反应过程和机理。
三、化学合成技术化学合成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合成新物质的技术,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为材料科学、医药、农业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化学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是进行化学实验所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能。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验证化学理论,探索新的化学反应和合成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五、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研究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包括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为新物质的合成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六、分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是研究分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科学,包括分子光谱学、分子力学、分子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预测分子的行为和反应。
七、材料化学材料化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的科学,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开发新的材料和制备技术,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八、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形成、转化和归宿的科学,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九、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分解和代谢的科学,包括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用来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和机制,为医学、农业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初中各科学习方法技巧
初中各科学习方法技巧:语数英语文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
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
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
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
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
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
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
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
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
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数学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基本概念是基本理论的基础,它指导着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在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呢?我们认为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好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
1.概念的形成
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感知具体物质和现象开始的,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剔除感知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抓住本质属性。
由于九年级学生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其心理活动特征整体上处于过渡时期,缺乏接受化学概念的基础,在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对感性直观材料较多的依赖性。
因此,在学生学习概念时,要引导他们重视实验。
实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供感性材料。
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例如,要使学生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这两个概念,关键是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2—5、2—6」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2—5」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木条没有复燃;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实验2—6」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以上实验可重复多次。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能顺利地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概念的明确
在学生初步形成概念之后,还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概念明确。
内涵是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它回答的问题是:概念对于对象反映了些什么?一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外延是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总和。
它回答的问题是: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有多大?例如:
剖析概念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明确概念内涵行之有效的方法:⑴弄清概念成立的前题条件。
例如,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中的“一定的温度”、“溶液达到饱和”是这一概念成立的前题条件。
⑵把握概念中的量词、副词等的含义。
例如,化合反应概念中的“几种变一种”,分解反应概念中的“一种变几种”等。
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
如催化剂的概念要抓住“改变”二字,单质的概念要抓住“同种元素”、“纯净物”等关键词。
明确概念的外延,是以明确概念的内涵为基础的。
概念的内涵指导着概念的外延的确定。
只有在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概念的外延。
例如,“同一类原子”(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元素概念的本质内涵。
核电荷数为1的一类原子是氢元素,核电荷数为2的一类原子是氦元素…所以氢、氦等目前已发现的113种元素都是元素概念的外延。
3.概念的深化
基本概念具有覆盖面广、相互联系密切、高度抽象概括等特征,在教学时应尽量引导学生采用纵向联成网络、横向辩别比较等方法,使概念得到广泛的运用。
⑴纵向联
成网络。
纵向
联成网络是指
在理解的前题
下对概念进行
综合、归纳、分类和系统化。
把学过的概念整理成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然后交织成知识网。
这样不仅可以形成科学的概念体系,而且便于概念的编码、贮存、转换及输出。
例如,有关溶液单元,可用图示法整理出如下概念体系:
⑵横向辨别比较。
即从众多而杂乱的概念中,将类同、相似、接近或相反的概念结成知识块,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各概念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巩固,而且还能防止概念间的混淆。
例如,对于分子和原子,可用列表法进行如下比较: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⑶概念的运用。
掌握概念不仅需要从具体到抽象,而且也需要从抽象到具体。
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概念的具体化。
概念的每一次运用,都将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与巩固。
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①认真审题。
深入理解题意,理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运用概念答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
②合理联想。
在答题或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重现有关概念。
有关概念的重现是在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实现的,应保持联想的流畅。
③促进类化。
题目或实际问题的类化是通过思维把握住具体内容的实质,找到它与相应概念的关联,把所要解答的问题纳入已有的概念系统中。
培养思维,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排除无关或次要的因素,找出本质的东西,是促进题目或实际问题迅速类化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