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乡一体化

合集下载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成委发[2010]23号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成委发[2010]23号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正文:----------------------------------------------------------------------------------------------------------------------------------------------------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成委发〔2010〕23号)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城乡居民在全域成都范围内统一户籍,实现自由迁徙,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要坚持依法推进、统筹协调、积极稳妥的原则,确保已有的惠农政策持续有效,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到2012年,实现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

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户口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建立户口在居住地登记、随居民流动自由迁徙的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实现户口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城乡居民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

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为标识,集居住、婚育、就业、纳税、信用、社会保险等信息于一体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

二、统一就业失业登记,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统一失业保险待遇标准。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在农村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已转让的),处于无业状态的本市居民,均可进行失业登记。

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同等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扶持政策。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性 、公 益 性 、均 等 性 、差异 性 为 原则 ,实 现 三 大 目标 。
《 国家人 权行 动计划 ( 2 0 1 2 ~ 2 0 1 5 年) 》 对保 障公 民文化
权 利进行 了规划 的背 景 下 ,对 国家 “ 十二五 ” 规 划 、国
家 “ 十 二 五 ” 时 期 文 化 改 革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成 都 市 “ 十
施 、资金 、人力等各方面条件充足 ,并利用城市文化发展 带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 设 ;另一方 面必须依托 于 成都市城乡文化环境和文化 资源的差异 ,根据差异性原 则 有针对性地采 取措 施 ,充分 利用成 都市 农村 文化 资 源特 色 ,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结构 上协调 发展 。 最后 ,要保护和发掘成都传统文 化资源 ,打造成都市
化服务体 系是在 中共十七 届六 中全会 提 出 “ 深 化文 化体 制改革 、推 动 社会 主 义文 化 大 发展 大 繁荣 ” 议 题 以及
同一系统下 ,整体规划 ,整合资源 ,使城 乡居 民享受 同等
水平 的文化产 品和服务 ,平等地保障城乡公民的基本文化 权益的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成都市公共文 化 服务 体系建 设 必须 以基 本 型 、便利
须 要 继续 加 大 对农 村 公 共 文 化 的投 入 ,保 证 供 给 、基 础 设
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过程必须获得来 自支持保障
子体系的物 、人 、财的有力保障。城乡一体化公 共文化服 务支持保障体系构建即是要提供有针对性 、便利的基础设
施 ,专 业 、高 效 的 人 才 队 伍 和 均 等 、充 足 的 财 政 投 入 。
[ 中图分类号 ]D 6 6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9 1 8 7一 ( 2 0 1 3 )0 1— 0 0 9 9— 0 d .

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原则和办法

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原则和办法

-40-四川改革・2010年第10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交流成都从2003年到现在七年的时间,我们在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这个我想这个题目叫“三个转变”,就说明在这七年当中,我们的思路和做法在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这三个转变具体是什么呢,就是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这是第一个转变。

第二个转变是从城乡规划到全域成都,第三个转变是从全域成都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这三个转变是一脉相承,一步一个台阶走过去的,并不是推倒重来。

所以我想强调这三个转变是我们具体的一个做法。

这里面所说的城乡统筹的规划我想强调一点,不是部门的规划,不是规划局的规划,也不是发改委的规划,也不是国土部门的规划,是党委和政府的规划。

说到规划一般说这种就交给规划局做,不是规划局一家完成的,是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的,是具体指导我们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建设,所以我想强调我讲的很多不是规划局的规划,规划局只是其中的一个部门,而且这个具体的做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和自身实力的提升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和优化。

城乡统筹的经历,成都从2003年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阶段,大家看一下,一个是三个集中,然后05年提出“全域成都”这个理念,07年成都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08年我们用城乡统筹的方法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09年市委、市政府提(根据速记稿整理)□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处处长薛晖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原则和办法四川改革・2010年第10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这个是一个历程。

我们这个城乡规划的基本思路,我借用一句我们春城书记的话,就是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这个关键词是新农村,这个比较抽象。

下面看一张图,成都是一平原,西边是龙门山,东边是龙泉山,中间是主城区加十四个区市县,总面积是1.21万平方公里,09年的GDP是4500多亿,从总量和人均基本上接近中西部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三中心、两枢纽这个地位得到了加强。

成都城乡统筹规划与实践

成都城乡统筹规划与实践

万方数据2009年第6期总第184期童氏市删学列1.2.1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集中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只有集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全市大力贯彻“一区一园一主业”策略,将116个工业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6个工业集中发展点,引导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图1)。

截至2008年,全市工业集中度已达68.2%。

圈1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点)布局1.2.2农民向城镇集中:梯度引导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减少和消化农村人口。

城镇是消化农村转移人口的空间载体。

全市分层次推进农民向中心城区(特大城市)、区(市)县城(中等城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小城市)和小城镇集中,并大力配套完善各级城镇(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

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与辐射能力。

1.2.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稳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土地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在及时出台配套政策、积极搭建农用地流转平台、创新流转方式的基础上。

通过建基地、强龙头、兴标准,高质量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截至2008年.全市农用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2020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7%。

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508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3.7%。

1.3城乡统筹工作的成效自开展城乡统筹实践以来,成都市城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GDP总值从2003年的1870.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901亿元.总涨幅超过一倍还多;人均GDP由18052元增长至3085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3655元增长至2008年的6481元。

农民的收益大大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维持在2.5—2.6:1(2008年,全国为3.36:1,四川省为3.07:1)。

成都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成都的城与乡正在协调共进发展(图2)。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个战略,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成都锦江区近年来,遵循这一发展思路,通过大胆的创新,用智慧、力量和汗水,在三圣乡成功打造出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花,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关键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一、“五朵金花”的运作模式(一)打造方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地处城市通风口绿地,按规划是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同时其先天的农业利用条件也不优越,土质被农民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农村处于“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境况。

如果没有好的发展思路,很容易形成“城中村”,农民也无法脱贫致富;如果不为农民市民化创造条件,即使城市化进程再快,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情况下,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探索了农民不再把离乡进城作为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如今,“五朵金花”错位发展,竞相开放:“花乡农居”成为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二)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锦江区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适度进行区域的景观打造,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1、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城市通风口的农房,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房屋的外饰改造。

成都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成都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建设城 乡一体 化 的公 共文化 服务体 系是 在 中共
益 的 必 然 要 求
十 七 届 六 中全 会 《 决 定》 和《 国 家 人 权 行 动 计 划
( 2 0 1 2 -2 0 1 5 年) 》 对 保障公 民文化权 利而提 出的 。所 谓“ 城 乡一体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 ” , 就 是统筹推进城 乡文化 , 实现城 乡文化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摘要 : 加 快成都城 乡文化 一体化公共服务体 系建设是深入贯彻 落实科 学发展 观 , 保 障人 民基本 文化权益的 必然要 求 , 是推进 成都“ 世界 生态田 园城 市” 建设 的必然选择 , 是 实现成都 建设 “ 中西部最具影 响力、 全 国一流和
交 融共 生 、 优势互补、 良性 互动 的 发展 格 局 。截 至 2 0 1 2 年7 月底 , 全市 1 2 3 所公益性 市 民文化 艺术培训 学校 ( 总校 、 分校 、 辅导站 ) 挂牌开课 ; 其 中, 街 道和 乡 镇市 民文化 艺术辅导站 1 0 2 所。[ 2 1 各区( 市) 县加强文
究” ( 编号 : Z S T 1 2 — 5 o ) 的研 究成果。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3 0
作者及 单位 : 于建华 , 四川水利职 业技 术 学院副院长 , 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方 向: 教 育管理 ; 梁丹 , 四川水利 职 业技 术学 院讲师 , 主要研 究方 向: 思想政 治教 育 ; 任心 甫 ,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 学院教授 , 主要 研 究方 向 : 马克思主
对独 立的地域 内( 比如 以市 、 区、 县为地域 ) 城 乡文化 事业 统 筹规 划 、 资源 共 享 、 协 调 发展 , 同地域 的居 民

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探索

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探索

指 以城 乡一 体 化 的发 展 路 径 来 破
解“ 二元 结构 ” 。摸索 出在西部 大开
发 过 程 中 最 大 限 度 调 动 一 切 积 极
农村 扶 贫开 发工 程 , 农村 发展 环 境 建设 工程 。“ ” 指六 句话 : 是 六 是 一 以县 城 和有 条 件 的 区域 中心 镇 为 重点; 二是 以科学 规 划 为龙头 和 基
维普资讯
省 9" 态 1 动
成都 : 乡一体 化 的模 式探 索 城
按 的大筹 化十 “现 经会,城 照 六统乡 农 济 展设 党发建代 业 社增
加 农 民收入 , 是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会
的重 大 任 务 ” 这一 指 导 思想 , 都 成 市委 、 政府 在 充分 的调 查研 究 和 市 试 点 、 考 的基 础上 , 2 0 思 从 0 3年 开 始 , 全 市 实 施 了 “ 筹 城 乡 经济 在 统
以建 立 市 场 化 配 置 资 源 的 机 制 为 关键 ; 五是 以制 定 和完 善相 关 配套 政 策 为保证 ; 是 以农 民身份转 变 六 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 。“ 以一化 二” 是
因素 , 充分 发挥 西 部 区域性 经济 发
展 极 的 扩散 效 应 , 看 得 见 、 得 用 摸
4 t并-毫2. 8山t鼍_ 03 0 8
维普资讯
省 9 动 态 b
着、 享受 得 到的 具体作 为 来体 现工 业 反 哺农 业 、 市 带 动 乡 村 、 决 城 解 “ 三农 问题” 的办法 。 成都 市 推进 “ 乡一 体 化 ” 城 的 主要 特征可 以归纳为 : 政 府创 新制 度 环境 , 场活 化 市 经济 资源 , 乡统筹 和谐发展 。 城 可 以看 出 , 成都 市运 用 政府 和 市 场这 两 只手 , 以改革 旧体 制 去打 破城 乡分 治 的政策 环 境 , 活 生产 激 要 素 ,用 一体 化统 筹城 乡 同发 展 、 共繁 荣 , 是对 科学 发 展观 的具 体 落 实和 构建 和谐 社 会 的创造 性 实践 。 成都 市 的这 一实 践 , 在方 法 和路 径 上可 以作 出如 下的细分 和概括 : 政 府 规划 推 动 ,市 场 配 置 资 源; 强化 产业 支撑 , 足 多元 特点 ; 立 创 新制 度 设计 ,促 进要 素 流转 ; 聚 焦公 共产 品 , 连结城 乡发展 。

为了民生的保障与改善——成都市构建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实践

为了民生的保障与改善——成都市构建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实践
适 龄 劳 动 力 就 业 状 况
— —
体经济组织 补助一部分 、 府补 贴一部分 ” 政
的筹 资模 式 .启 动 新 型农 村 社 会 养 老 保 险 试 点 合 农 村 产 权 制 度 改 革 . 立 耕 地 保 结 建 护 基 金 . 年地 方 财 政 刚 性 预 算 安 排 2 每 6亿
励 再 就 业 、 地 换 保 障 、 入 城 镇 职 工 社 会 土 纳
保 险 ” 被 征 地 农 民 社 会 保 险 与城 镇 职 工 社 . 会 保 险 制 度 完 成 并 轨
— —
搭 建 城 乡 一 体 的 就 业 促 进 政 策
全 面 实 施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制
制 度 成 都 在 全 国 较 早 将 城 镇 新 增 就 业 数 、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转 城 农 移就业 数 纳入 国民经济 和社 会发 展规划 .
面实 施 城 镇 居 民基 本 医 疗 保 险 .使 全 市 城
镇 非 从 业 人 员 和 未参 加 城 镇 职 工 医 保 的 人
员 全 部 有 了基 本 医 疗 保 障 。 参 照 城 镇 居 民 医 保 政 策 . 面 启 全
2 0万 城 乡 失 业 人 员 发 放 就 业 培 训 券 8 0 00余 万 元 . 同时 为 城
度 2 0 0 4年 全 面 推 行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疗 制
度 2 0 0 9年 率 先 在 全 国 实 现 城 乡居 民基 本 医疗 保 险 制 度 一 体 化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实 现 城 乡 统 筹 、 市 级 统 筹 和 全 域 结 算 , 并 于 21 0 0年 启 动 实 施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 选 择 ” 可 门 诊 统 筹 试 点

市场一体化解读

市场一体化解读

从成都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政策措施从年开始,成都市先后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方面建立了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

(一)城乡规划一体化,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

从城乡一体化改革开始,成都市先后下发了《中共成都市委员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意见》、《成都市城乡规划监督规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成都市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将广大农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等各项规划范畴,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全域成都”规划体系、城乡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

(二)城乡产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支撑。

为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弊端,成都顺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律,遵循“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思想,制定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的要求,成都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通过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机制,成都正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城乡一体、梯度布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

当前,城市农村发展速度的巨大差异,就在于市场化程度的差异。

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发挥政府的力量,更要重视市场的力量。

年,成都开始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要求,成都市制订了《成都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实施意见》,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和颁证,并在市、县、镇都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体制。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摘要] 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从该县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中得到宝贵的启示,为荔城区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考察思考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成都市双流县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使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一、双流县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及经验1.观念新,科学谋划发展大局双流县委、县政府形成了“把规划做好了,花再多的钱也是‘小钱’,规划开支不封顶”的共识,先后投入1亿余元邀请国外知名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的策划,形成了科学的规划体系。

2.思路新,政策对接灵活双流县提出以“三个集中”的发展思路,通过“拆院并院”,把分散居住的民房拆掉,农民到集镇或是中心村居住,农民退出的宅基地复耕后,与当地土地连成一片向业主规模流转。

3.模式新,利益兼顾较好一是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项目模式,成功打造了双流县的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旅游风景区。

二是探索休闲经济,产业支撑的发展模式。

目前,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已成功引进50多个项目,并成功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发展。

三是发展景观化园区。

即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开发土地集约化。

四是创立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

构建农村保障体系、构建城乡教育体系、构建农民就业体系等三大体系。

五是搭建融资平台,引导民间积蓄投资模式。

六是实现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飚升“双赢”模式。

围绕花卉、蔬菜生产经营和都市旅游观光项目开发,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增收和集中居住等问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区得以全面接轨。

4.措施新,规划落实到位实现了城乡社会管理组织、管理方式、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的一体化。

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四年十月项目名称: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设计号:2004-47委托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院长:樊晟高级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4年9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室负责人:胡英男高级工程师工程负责人:汪晓岗高级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曹珠朵高级工程师袁华明工程师岳波工程师协编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目录说明书:一、概况 (1)二、三圣乡基本现状 (1)三、规划构思及规划目标 (2)四、规划布局 (2)五、主要发展经济指标 (7)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8)七、管线工程规划 (10)成果内容:1. 规划说明书2. 三圣乡区位关系分析图3. 三圣乡现状行政区划分析4. 三圣乡现状综合分析图5. 三圣乡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图6. 三圣乡用地布局发展规划图7. 三圣乡绿地系统发展规划图8. 三圣乡景观系统发展规划图9. 三圣乡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图10. 三圣乡管网工程规划图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一、概况受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委托,我院承担了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任务,本次规划主要就本着加快“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对全乡域范围进行一次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城乡一体化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以及乡域范围内的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二、三圣乡基本现状三圣乡地处位置为成都的东南方向,作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通风口,以农田保护用地为主,全乡占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辖六个村,其中幸福村和红砂村部分,依据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现已规划确定为成都市向东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乡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以“三新”、“三最”为目标,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成功举办了省首届花博会,积极利用工业化生产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精心打造了红砂村“花乡农居”品牌,并已通过国家2A级旅游区(点)验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加快了城市通风口的块状绿地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沿成龙路两侧形成长约4297米、宽20—40米的绿化带,完成了石胜路的建设。

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案例

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案例

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案例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成都:在成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例如,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从而使农民获得了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此外,成都市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农村公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

2. 浙江:浙江省的嘉兴市和义乌市也是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

嘉兴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义乌市则利用其国际小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3. 江苏:江苏省的苏州市也是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

苏州市通过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发展。

同时,苏州市还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案例表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同时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发展也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创新。

城乡一体化:成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意义

城乡一体化:成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意义
展为支撑; 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 以制定和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 以城带乡” 的条件完全成熟。
25 0 8 财 以不断创历史新高的速度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渠道来看, 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已经超过 1 万亿元, 万亿元 , 农业税收只占国家财政收入的 1 %左 但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 政收入突破 3 “
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水平的、 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这个“ 发展很不 右。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 所以, 在国家宏观经济大局和 国家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平衡 包括城乡差距。“ 城市如欧2 , l 农村如非2 ”这样的城 l l l, l l
的“ 城乡一体化” 由两个层次组 成 。一是面上 的的“ , 一体 ” 如 同发 达 国家 那样 , , 虽然 城市现 代化 水平和农 村现 代化 水平有不同的指标 , 都具 有现代性 。二是核心层 次的“ 但 一体 ”着 力于建立 健全支 撑乡村建 设和可持续 发展 的体制 , 和机制 , 努力构建 良性互动 的新 型城乡关系 。 关键词 :新 农村建设 ; 城乡一体化 ; 成都方 式 中圈分类号 :F0 . 32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3 220 】3 l—o 04 4 (06 0一 6 4
收 稿 日期 :20 -. - 1 06 0 ' 2 2 -
作者简介 :陈伯君(97 , 15 一) 成都市社会科学 院副 院长 , 四川省社会科学 院历史所 特聘研究员 。
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保持 95以上的速度增长。众所 统的“ . 工业化”“ 、城市化” 的经济增长方式, 都需要转变传统 周知 , 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工业化、 城市化。但笔者认为, 如 的“ 效率优先” 的发展观念 , 都需要把长时间处在发展大潮边 果我国工业化、 城市化能够长期保持这样的速度 , 固然很好。 缘的农村建设推到优先考虑、 重点扶持的位置。何况, 在新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

成都城乡一体化天府之都,水旱从人,沃野锦绣。

千古奔流的都江堰,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城市繁荣和文明发展。

有着2400年建城史的成都,自秦汉以来,就因其重商崇文、包容并蓄的城市风韵和精耕细作、利尽天下的农耕文明而位列中国四大名城,尽享“扬一益二”的美誉。

自古农安天下安。

今天的成都,正以厚积薄发的内力,鲲鹏展翅的气势,在构建“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同时,铺开了“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绚丽画卷,全市1万2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00余万农民的小康进程正发生着历史性的飞跃从2003年开始,成都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启动了全面深入的统筹城乡“自费改革”,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三农”问题顽症,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进城乡全面现代化。

这项改革既要让农村人口大量地转移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真正成为地地道道的城市居民,又要让留在农村的人口集中居住在现代农村新型社区,享受延伸到农村的现代城市文明。

可以说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实践是一场“试图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试验,让农民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权力和发展机会。

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成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成都的改革进一步向“深水区”挺进、突破、深化、提升,构建一整套全面、深入、系统、配套的体制机制体系。

2009年底,成都市委对城乡一体化实践全面提升和深化,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将农田保护、生态环保、现代高端产业、城市先进功能有机融合,以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布局,走出一条科学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的新路。

成都经过多年的无间断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经验: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2020年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 形成新城市

2020年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 形成新城市

2020年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形成新城市格局-形成1个大城市6个边缘组团4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和30个重点小城镇的新城市格局-2020年,成都总人口达1400—1500万人-二环路以外至外环路以内的城区内形成18个大区商业中心……100多年前的成都是什么样子?今天的人恐怕很难凭空想像。

近10年来,成都相继实施了府南河、沙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重大城建项目,全面启动了东部新区、南部新区建设。

如今以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以及外环路为基本框架的环形城市区域,已经见证了成都的变化。

几乎每个人都在感叹,这个城市变了。

其实,变化和发展是时代和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成都注定要变,并且还将继续改变,而这改变,又和城市整体规划密不可分。

多年后,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了首次对外开放的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展。

新格局: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日前,记者来到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展现场,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上了解到,未来的成都,将依托放射加网状的道路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网络状城市群,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成都市主城区),6个边缘组团(新都—青白江、温江、东升、华阳、龙泉、郫县),4个中等城市(都江堰、邛崃、彭州、崇州),4个小城市和30个重点小城镇及一般乡镇所构成的城乡一体新城市格局。

根据新的规划,成都市域内的城市规模将扩大,近期(2010年)总人口将达1110万人;远期(2020年)总人口达1400万~1500万人。

以城市人口计,到2020年,成都的整体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

到2020年,成都将形成包括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以及包括市域内中心城五城区、高新区和新都、青白江、龙泉、华阳、东升、温江、郫县区域在内,面积3681平方公里的“都市区”,这意味着成都将以多中心组团式的扩张方式取代单中心圈层式扩张方式,城市结构由单一的特大城市向城乡—体化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观察与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观察与思考

乡协调发展的重大职责。
成都市是西部地 区超大型 中心城 市 ,基本市情是大城 市 带大郊区。全 市辖 9 区、 个县 级市和 6 个 4 个县 , 农业人 口占到 4 %全域 面积 1 2 5, .4万平方 公里 , 城市建 成 区面积
3 .别 , 中心
发展 的体 制和机制方面还任 重道远。 总结 这些年 的实践 , 成都市 委市政府 明确认识 到 : 统筹 城 乡发展 需要政府 发挥主导作 用 , 是非 常必要 的 : 仅仅 这 但
救助体系基本形成 , 社会保险和困难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 : 初步形成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 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事实证明, 成都市推 进城 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 ,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 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
元结构和 “ ” 三农 难题 , 出城 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城 乡一体 走
统筹城乡发展, 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 是对
各级政府提 出的一项根本 要求 ,它基于我 国城 乡发 展失衡
的现实,突出地强调了政府在兼顾城乡利益、理顺城乡关
系、 协调城 乡发展、 缩小城 乡差距中的主导作 用。显然 , 实施 “ 筹” 统 的行 为主体就 是政府 , 政府要 把统 筹城 乡发展 各级 作 为政府工作 的基本 指导思想和理性选择 , 负起 促进城 担
深化体制改革来推进城 乡统筹 ,是一个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
构明显, 城区与郊区的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 状况都存在较大差异。 按照党的十六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化
农业, 发展农 村经济 , 增加农 民收入 , 全面建 设小 康社 会 是 的 重大任务 ” 这~指 导思想 , 市从 2 0 成都 0 3年开始 。 在全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Rural roads
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1.城乡交通一体化支撑成都温江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不断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3.温江区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计划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便捷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温江区居民的出行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其中地铁和公交的出行比例分别达到了40%和60%。未来,温江区计划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进一步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4.温江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城乡一体化规划助力根据成都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温江区的交通拥堵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缓解。在实施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规划后,温江区的平均道路拥堵指数下降了15%,平均道路通行速度提高了20%。同时,规划还预计在未来五年内,通过优化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等措施,将进一步降低温江区的交通拥堵指数。
成都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2. 温江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规划背景
01
03
02
04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0亿250405个
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10010
3.绿色出行比例提升1万
成都温江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启动
温江区十四五计划: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成都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在“十四五”期间,成都市温江区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以实现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构建温江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成都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城乡一体化
天府之都,水旱从人,沃野锦绣。

千古奔流的都江堰,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城市繁荣和文明发展。

有着2400年建城史的成都,自秦汉以来,就因其重商崇文、包容并蓄的城市风韵和精耕细作、利尽天下的农耕文明而位列中国四大名城,尽享“扬一益二”的美誉。

自古农安天下安。

今天的成都,正以厚积薄发的内力,鲲鹏展翅的气势,在构建“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同时,铺开了“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绚丽画卷,全市1万2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00余万农民的小康进程正发生着历史性的飞跃
从2003年开始,成都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启动了全面深入的统筹城乡“自费改革”,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三农”问题顽症,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进城乡全面现代化。

这项改革既要让农村人口大量地转移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真正成为地地道道的城市居民,又要让留在农村的人口集中居住在现代农村新型社区,享受延伸到农村的现代城市文明。

可以说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实践是一场“试图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试验,让农民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权力和发展机会。

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成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成都的改革进一步向“深水区”挺进、突破、深化、提升,构建一整套全面、深入、系统、配套的体制机制体系。

2009年底,成都市委对城乡一体化实践全面提升和深化,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将农田保护、生态环保、现代高端产业、城市先进功能有机融合,以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布局,走出一条科学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的新路。

成都经过多年的无间断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经验: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袁山村位于成都市新津县普兴镇浅丘地带,总人口1008人。

过去,全村主要以发展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信息闭塞,村集体无收入,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2005年被成都市定为市级贫困村。

近年来,新津县紧紧抓住全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机遇,依托土地整理工程,积极推进袁山村农民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集中,适时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了以规模化得种、养殖业经营为主的产业支撑,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07年底,袁山村实现转移劳动力到二、三产业务工达75%以上,完成了从贫困到比较富裕的转变,农民经济来源从单一的靠天种地增加为承包或出租土地收益、公司分红、打工等多渠道收入,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现在,已建成入住的袁山村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背山面水,户户青瓦房,家家大宅院;水电气光纤,直通家里边,各种城市公共服务全部延伸到位……一是促进了村民自治。

羊安镇位于成都市邛崃市东部,是四川省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5年被确立为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镇之一,以发展化工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主。

工业区确定了以化工、家具等为主的工业发展定位, 特色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邛崃市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起步于2005年,近三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位于羊安镇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较好的典型。

羊安镇汤营村3500多人,2700亩耕地。

在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下,村里土地荒废、种“应付田”和劳动力外流现象逐年增多。

2005年浙江老板到村里租赁土地规模种植蔬菜、水果获得较高收益,许多村民受此启示向村里提出组织起来搞规模经营的要求。

汤营村党支部向镇党委、市委反映了农民愿望,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当年10月成立了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权是506户农户,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共同所有。

公司每年经营利润50%作为发展资金,50%按股分红,实际形成“村企合一”的管理体制。

公司主要经营大棚蔬菜、西瓜、灵芝、规模化养猪场等,自主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由镇财政所帮助监管。

汤营农业公司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农民土地使用权入股+集体土地或资产入股+政府资金扶持+村企合一经营管理体制,这也是邛崃市新型集体经济的基本模式。

随着汤营模式示范效应,在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下,邛崃市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一是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二是充实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三是巩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四是促进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五是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

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科所和浙江台州商会等合作,推广了西瓜新品种种植技术、珍稀食用菌高棚种植技术、优质苦瓜新品种种植技术等13项科技成果。

温江区东岳社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是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
在长远规划下成都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没有追求一蹴而就,为此确立了“三步走”战略部署,近期目标是用5~8年将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新三最”城市(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中期目标是用20年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长期目标是用30~50年最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城乡一体化的成都正以大鹏之力,振动八裔,搏击九天。

七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经过了数十天艰难跋涉、无限困顿之后来到成都,他顿时为眼前平原上这座迷人的城市所吸引而流连忘返。

七百年后的今天,假如他重返这座城市,我们该怎样猜度他的心情呢?
“城乡二元结构”是什么?
1.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

1958年通过《户口登记条例》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

在改革以后,暂住证制度既可以看做是这种城乡壁垒存在的标志,也可以看做是弱化这种壁垒的一种措施。

2.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

改革前中国社会中的资源是由行政性的再分配,而不是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

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村自己来负担。

3.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

这两种社会身份在地位上的差别,从城乡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通婚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