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2024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及特色农产品开发
现代农业技术创新
推广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 果转化。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发掘和培育地域特色农产品,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链整合
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 业综合效益。
工业园区规划与产业集群培育
服务业创新发展及旅游资源整合
服务业创新
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服务 质量和效率。
旅游资源整合
加强旅游资源普查和规划,推动 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 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智慧旅游建设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 术,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 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旅游体验质量 。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多样化、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精 神文化需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06
创新驱动与人才支撑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及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城乡 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政策法规支持
国家战略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城乡一 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乡村 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规划等 。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近年 来 。 国 内 推进 城 乡建 设 经 常 wenku.baidu.com现 出城 市 吞 并农 村 、 优 质 耕地资源流失 , 农 民被 动 迁 移 的不 合 理 现 象 ,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重 城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 见图 1 ) 。
中心 城 市 : 指 各直 辖 市 、 省辖 市 的 中 心 城 区 , 中心 城 市 要 通 过优 化资 源配置 , 进 一 步 提 高 区域 经 济 实 力 . 不 断 强 化 城 镇 化 的 产 业 支 撑 和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 加 快 中心 城 市 转 型 升 级 步 伐 , 使 之成为现代 服务业 、 新 兴 产 业 等 现 代 产 业 发 展 和 创 新 经 济 的 聚 集 地 。 增 强 中心 城 市 的 承 载 力 和 服 务 功 能 . 促 进 城 市 网络 化 和
农村: 指 省 内 面积 最 广 的 各 乡 和 村 . 农 村 地 区 要 通 过 更 大 的投 入 , 大 幅改善农 村基本 公共 服务和 基础 设施水 平 , 不 断 提
高生 产 、 生 活条件 , 吸纳优质 资源 、 要 素往农 村 流动 , 发展现 代
农 业 和 乡 村 产 业 。加 强 与 城 镇 基 础 设 施 、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的 有 机 衔接 , 保 持 村 庄 特 有 的 自然 生态 、 乡土风情和景 观风貌 , 大 力 发
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资源闲置和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
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并纳入国家发
展规划。乡村振兴不仅着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还力图实现城乡一体
化发展。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和措施。
一、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公共
服务水平。要推动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优化水、电、气、路等
公共设施,并加强农村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品质。
二、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用新的产业形态提升农村经
济发展水平。政府可以引导农民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农产品加工或者
特色农业发展,培育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同时,加强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服务业发展,提升农村的附加值和知名度。
三、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和积
极性。乡村治理应该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推动乡村组织与政府共同
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推进。此外,农民的参与度和组织实力需
要进一步提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城乡土地整治
城乡土地整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规划和整治手段,可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的功能和价值,可以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五条路径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五条路径
:
摘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不协调,出现经济社会发展“长短腿”,最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且城乡居民收入比在逐年加大。为此,通过统筹城乡教育、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改革、推进新市镇建设这五条路径,可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路径
:
三、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两基本+一救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事业,要形成以统账
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为主体的“两基本、一救助”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险、城乡居民基本险、单建统筹住院险等三个基本险种,把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归并为“居民医保”,对被征地农民医保实施“即征即保”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医保实施转移接续办法,只要按规
定缴足费用,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大病患者等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使医保实现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向“全民社会医疗保险”的转变。
四、统筹城乡医疗改革――两个集团+七家医院+十八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公立医院改革的集团化旨在破解“管办分开、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机构协作分工”三大难题,走城乡保障一体化之路,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江苏省镇江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就是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的,集团化是改革的主要特征。该市将城区七家医院分别组建成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的江苏江滨医疗集团,按照集团章程,医疗机构投资主体为政府,管理主体为集团,实现管办分开,同时又将城区的十八家社区医院并在医疗集团旗下,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与社区之间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团化”医改最终实现“三提高、一降低”的目标,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在“集团化”医改中,政府投资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集团和社区实现信息共享、网络互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异逐渐凸显,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
衡问题愈发凸显,城乡一体化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
当前城乡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目前,城市资源、福利
和服务明显优于农村,这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此外,城乡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差异。这种二元结构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亟需寻找合适的路径选择及对策。
二、路径选择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首先,要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
收入增长。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其次,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通过改善农村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再次,要促进农村教育医疗水平提升。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水平与城市接轨。最后,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差距。
三、对策分析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通过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水平。其次,政府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再次,政府应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加大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最后,政府应加强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结构也把城乡发展
矛盾推向了高峰。为解决这种问题,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路径。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有机整合和互动,力争达到城乡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目标。如何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当前城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统筹城乡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制定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布局、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一)经济一体化战略
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条件,加强城乡产业合作,发挥城市与
农村的各自优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互动升级。应该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区域竞争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由农村小规模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转型。加强农村电商、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创业和创新,增强农业经济的活力。城市应加强与农村的合作交流,打造城乡融合的产业发展系统,推进农产品消费,拓宽农村转型升级的渠道,创造更多新兴业态,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二)社会一体化战略
加强城乡社会服务的共建与共享,是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的关键。城市和农村
居民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差距应该尽可能缩小,搭建城乡社会服务互动平台,减少城乡之间的服务障碍。此外,应该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推动城乡文化多元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路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增强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1.促进城乡发展均衡:城市和农村是构成国家经济社会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城乡均衡发展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且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可以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2.增强经济创新活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加速传统农
业与现代农业、传统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创新注入新的生命力。
3.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打破城乡两极分化,增强社
会公平正义,使资源分配更加公平,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1.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是城乡一体
化战略实施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不同来看。因此城乡一体化战略中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区域内城乡规划的统一。
2.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
根据资源和地域特点发展对应的产业。以此来促进城乡间经济互补,实现城乡一体化。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农村生产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1.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当前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政策、银行信贷、人才等方
面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这样才能给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
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社会和人口的有机结合,通过建设有机联系、互利共赢的城乡一体化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在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
的重要策略。本文将就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路
径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作用
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问
题凸显。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
距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经
济发展水平。其次,城市拓展需要农村资源支撑。城市持续扩张需要
农村提供土地、劳动力和农产品等资源,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随着农民
工人口的增加,合理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是
实现城乡互利共赢的重要措施。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推动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其次,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将
农村产业与城市市场衔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再次,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城市化进程
提供支撑。最后,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双向流动。城乡一体化可以实现
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和乡村之间资源、人口、产业、文化等要素的双向交流,促进地区发展的均衡。
二、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将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一、资源优化配置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资源的互补和共享。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农田、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使城乡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的生态系统。其次,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商品和服务流通的无障碍,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另外,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产业结构调整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实现城乡产业的优化布局和互动发展。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此外,要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培育乡村产业集群,吸引城市产业转移和投资,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要加大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消除城乡基础设
施差距,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首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其次,
要加强城乡公共交通的衔接,提升农民的出行便利性。另外,要加强
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公共服务保障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确保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此外,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的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1、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布局、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
2、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3、城乡建设同步化。按照统一规划、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夯实农村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4、农业资源资本化。将农村非货币形态的资源资产商品化、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是实现农村经济二次腾飞的有效途径。
5、乡村建设生态化。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强化生态保护,建设美丽武汉乡村。
6、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民主化。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和谐稳定。
农村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路径探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路径探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加大,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亟
待解决。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路径选择。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探析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和相关问题。
一、城乡发展差距的背景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完全依赖于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城市的发展往往比农村更为迅速,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比农村居民更高,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这种发展差距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
二、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政策和措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
它的意义在于拉平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一方面,农
村可以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农村也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消费。这样一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就能够与城市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四、农村产业的发展
农村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农村地区,可以发展农业
生产、畜牧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农村产业的规模。同时,加大农村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发展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农村发展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发展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如何实现农村与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本文将从十个方面来探讨农村发展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在农村地区加强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提供便利。
二、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挖掘农村资源的潜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引导,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农村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受侵犯,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发展的融资需求。同时,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与城市金融机构的协作,加强农村与城市金融系统的联动,促进资金的流动和配置。
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养老、医疗、失业、教育等社会保障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民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六、加强农村教育发展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建设普及优质教育资源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和运作机制
城乡发展一体化
农村财政与财务3年第期
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城市化三个词组恰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的不同进程和特点。第一个阶段是城乡一体化,是政府服务的一体化,是指政府对辖区的公共服务要达到某一个水准,而这个水准可能是硬性
的,基本的。第二个阶段是城镇化,在城乡公共服务相对齐备的前提下,在尊重农民自主选择的原则下,相对
放开或解除进入城镇的条件、门槛,并创造社会经济条件,接纳农民在城镇就业创业与安家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城市化,指的是在现有的城市的升级和扩展中,采取更加有序的社会经济管理政策和优惠的过渡办法,如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涵养流动人口的进入和增长。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城市文明逐渐替代传统的农业文明的过程,不但是中国广大土地上包括农村都将是农村文明不断式微、处于次要补充的地位,城市文明彰显主体和主
导的位置。但是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国家,在对待农业文明的态度上应该有一些价值观、认识论上的调整。我们
致力建设中的城市文明对古老的农村文明应该有一个抽象继承的关系。譬
如,传统农村的信用是很长久的,和生命与家族荣辱命运连为一体,所以农业文明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依赖长线
生命信用的维系。目前城市信用环境缺失,按照现在的说法可以叫做人际关系陌生化条件下的信用缺失,而农村恰恰相反可以叫做人际关系熟人化的信用维系。因此应该给农村传统文明更多的尊重。再如,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上雷同没新意,没有自身特色文化,而传统古村落恰恰具有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村庄;城市大量建设公园,最初的理念和至今的操作仍是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分析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分析
【摘要】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本文
从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的意义、基本原则、实施路径、设计要点以及
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
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和优势。案例分析部分还展示了不同城市在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方面的
实践经验和特色。文章探讨了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的未来发展
方向,指出了应加强立法保障、强化跨部门协调、提高决策科学性等
方面的需求。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将在未来更加突显其重要作用,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设计分析、意义、原则、实施路径、要点、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
1.1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分析概述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分析是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起良
好的空间规划和设计体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和农村改革的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发
展目标之一,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分析涉及到城市与乡村的空间结构、
功能布局、建设风貌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和农村的特点与需求,促进二者协调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城乡空间资
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与设计分析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包
括可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适度性等,以确保规划和设计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实施路径需要考虑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社会参与等多
城乡一体化规划
城乡一体化规划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指对城镇和乡村地区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这一规划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
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进农村产业的升
级转型,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背景与意义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土地闲置、产业结构单一
等问题。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调动和利用农村资源,促
进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城乡一体化规划应坚持统筹兼顾、分类制度和动态调整的原则,探
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模式。其目标包括:促进城乡产
业有序转移,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三、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主要内容
1.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促进城市扩大和乡村
减量安置,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衔接。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打破城乡发展差距。
3.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引导农民转变
经营方式,推进农村产业的升级转型。
四、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施路径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等
政策,为城乡一体化规划提供保障。
2.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
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改变和农村二元制结构,需要我们对城乡进行统一的管理,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城乡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趋势,是我国农村社会自然发展的必经过程。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更好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能够更好的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追求。本文主要就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标签: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现实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在管理过程中实行的城乡分割式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乡二元制管理模式。这样的体制结构在一定程度是上对我国城乡和农民的联系产生了隔阂,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化的进程。随着最近几年,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对城乡进行统筹管理,积极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了我国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城乡统筹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保证农村对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进而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点,其实现的条件是要保证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发达,经济水平上升到一定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城市和乡镇的各个优势,充分的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城乡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最终促进城市和农村协同发展。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分析
在积极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想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就需要我们采取战略的眼光,运用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关键一点就是要以工业发展带动农村农业发展,以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城乡经济格局十分的重要。而这其中的重点工作就是做好城乡的统筹,可以说以城市带动乡镇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以城市带动乡镇的统筹方式能够实现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促进,并将乡镇周围的农村更好融入到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此在进行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应该着急,应该分步骤,有层次、有原则的进行下去,同时还需要我们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力度,在全面对乡镇农村统筹覆盖的基础上,发挥城市对周边村落的带动作用,最终全面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萧山政府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能力,营造城乡优美环境等不同方面进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来加快实现城乡融合。
(一)以规划修编为龙头,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
2002年起,开展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确立了一个主城区,三个副城区,十一个重点镇的多组团城镇化发展格局,并以完善发展规划为契机来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对中心城区和城市组团镇进行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进一步细化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空间重组,功能融合,产业集聚。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快构筑开放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江南副城新格局。二是整合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科学修编完善了中心城区、新城和组团、建制镇、中心村四个层面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细化了城市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交通道路、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萧山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框架。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村庄规划。按照人口向城镇集聚,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全区农村按照按城市示范村、集镇示范村、农村示范村、农村整治村四个类型修编村庄规划,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新型村庄规划体系。四是整合园区规划,形成集聚效应。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要求,以经济区划和功能定位为纽带,基础设施为依托,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的整合,拓展产业内涵,提高园区规划档次,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连片开发,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块状经济,促进镇街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创新规划编制,严格管理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规划制度,实行规划公示制和专家评审制,建立区规划咨询管理委员会。严格规划执法,组建成立区规划分局并增设三大组团规划所,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创新镇街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机制,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强化次区域规划与五大新城、三大组团、建制镇、十三个城市综合体等规划的衔接,努力实现区域规划一体化。
(二)以交通建设为突破,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强化路网构筑,建立覆盖全区的海陆空交通构架,并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的大融合、全覆盖。一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建设农村交通路网与城市交通路网结构完全衔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形成快速高效、四通八达、功能齐全的快速公路网络,实现对内快速化、对外高速化、乡村网络化目标。二是着力完善城乡公用服务设施。按照“一城一交”要求,建立大公交管理体制,萧山和主城之间强调“多点相通,多线相接”,满足萧山和主城区之间高效对接的要求。在萧山城区、组团、乡镇层面上,以“村村通公交”为导向,拉近城乡“距
离”。通过强调临浦、瓜沥、义蓬组团中心镇的凝聚力,强化萧山组团和城区之间的衔接,支撑城乡“一副三组团”的多级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区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城市环境卫生、信息网络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强化城市防灾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公用服务和供给保障水平。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村庄整治建设为有利抓手,整治村、示范村、生态村、卫生村、绿化村等创建项目的合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涌现出了一批规范化农村新社区。
(三)以征迁项目为带动,推进农民居住一体化。
抓住“一港四区三组团”(机场二期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湘湖旅游度假区,临浦、瓜沥、义蓬三组团)建设机遇,以项目带动农民公寓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城中村整体改造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和“改造、整治、控制”的思路,编制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尽快完成城区围内的城中村改造任务,把城中村区域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社区。二是以项目带动推进农民多层集聚。通过实施城市示范村多层住宅建设,既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城市示范村多层公寓149万平方米;安置农户4338户,安置面积88.7万平方米。三是以示范村建设推进两户联建。通过新农村两户两间房的集聚建设,使村镇建设规模扩张,村镇布局分散得以抑制,闲置浪费土地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几年来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各类示范村大量农户的集聚,节约了大量建设用地。目前已经形成像浦阳镇桃北新村以项目带动,进行整村迁建新建的示范村,像党山镇碧苑新村以全镇农户建房集聚镇域的示范村,像新街镇元沙村以土地整理引导农户集聚规划区块的示范村,像进化镇涂川村以旅游开发提升村容村貌的整理改建的示范村等。
(四)以生态建设为载体,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
城市和乡村的环境是一个整体,唇齿相依。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坚持城市和农村环境同步保护和共同改善。一是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和区级生态村等创建工作,加强水系、湿地、生态公益林等生态资源保护,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秀的生态城区。二是着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开展殡葬改革和生态墓地建设,基本完成“三沿五区六座山”迁坟平坟和覆绿工作。新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13个、生态村12个,区级生态村140个。开展主要公路两侧综合整治和生态带建设35公里。今年开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