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

合集下载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凸显,与此同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合作协调与互动,实现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要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经济的共同繁荣。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资源要素的互通共享,优化城乡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方面,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之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手段,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六、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之二: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加大对农村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之三:加强城乡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可以通过建立城乡人才交流机制、举办专业培训项目等措施,促进城乡人才的流动和合作,实现城乡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之四:加强土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资源。

可以通过完善土地制度、加强土地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教育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教育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教育一体化一、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思想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苏南地区的实际工作者根据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总结出来的。

进入21世纪以后,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凸显,矛盾日益曾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课题成为学术届研究的重点。

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内涵涉及城乡经济,社会福利、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因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分析。

经济学家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统筹推进乡村农业和城市工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从而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最终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过程。

社会学家则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把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和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城市协同起来一起发展,打破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最终实现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程。

生态学家认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畅通有序协调健康的发展。

总的来说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市和农村,工业与农业,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当作一个整体,统筹协调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产业发展上互补,国民待遇上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文明和实惠。

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和先进文化的广泛深入传播,逐步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也有学着把城乡一体化称为城乡融合或者城乡协同发展。

但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学术界是普遍认可的。

首先,城乡一体化是建立在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的,即社会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时期,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次,城乡一体化是与城乡二元结构相对应的,其实质就是消除城乡二元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在政策、制度、权利以及社会福利上的均等;再次,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双向互动的过程,城市和乡村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服务双向流动,最终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过程;最后,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综合协同发展的过程,它包括城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的一体化。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农村经济199911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冯 雷一、城乡一体化的涵义及我国的实践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市与乡村之间本来存在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的,它主要体现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其涵义大致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以克服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②城乡关系上,既强调乡村服务城市,也强调城市服务农村,使之互为依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融合;④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有一定的社会范围和行政区划,其战略思想和工作方针通常是针对一座城市和它的郊区。

城乡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样化,也不意味着变乡为城或变城为乡。

城乡一体化不会自然而然形成,也不会在朝夕之间完成,它是一个很长的发展建设过程。

从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来看,各地根据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4种:11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至今大致经过三个阶段:①商品农业阶段。

重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②农村工业化阶段。

其重点是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

③完善基础设施阶段。

其重点是按现代化城市要求,构筑现代化城市的框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文明的城市群体,形成村中有城、城中有村、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目前,珠江三角洲拥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2座;10~40万人口的城市6座;2~10万人口的城市24座;建制镇432座,全区每60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

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又探索、总结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10条标准,即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工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交通通讯网络化,市场经营商品化,文明卫生标准化,群众生活小康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行政管理法律化,环境净化美化。

这“十化标准”的实现,将标志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标准。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及其政策建构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及其政策建构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及其政策建构
孙 刚 印 ,刘 志琰
( 中师范大 学 城市 与环境科 学学院,湖北 武汉 华 4 07 ) 3 09
【 要】城 乡一体 化是要把城市和 乡村建设 成相互促进 、相 互依存 的统一体。在我 国城 乡一体 化建设 的背景下 , 摘
城 乡一体 化本 质 侧 重表 现 在城 乡居 民 公平 发展 和城 乡功 能结 合 两方 面 ,城 乡一体 化 目标 主 要包 括城 乡经 济发 展 一体 化及城 乡社会 发展 一体 化。 针 对城 市 化进 程 不 同 阶段 的地 区 ,实现 城 乡一体 化 的政 策 工具 应 选 择 统 一性 制 度 安排 、连 接 性基 础 设 施和 针 对性 干 预措 施 ,并 在 城 市 化进 程 不 同 阶段 的地 区和 谐 应 用 统 一 性制 度 安 排 、连 接 性基 础 设 施 和 针 对 性 干预 措 施 。
【 关键词】城 乡一体化;政策工具 ;统筹发展
【 中图分类号】F 2 30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7—22 ( 1)0—090 6175 2 0 300—6 0


城 乡一体 化概 述
立 以工 促 农 、以城 带 乡 的 长 效 机 制 ;形 成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 这 是我 国发 展 新
阶段 提 出 的新 任 务 ,也 是 实 现 全 面 建设 小 康社 会奋 斗 目标 的新要 求 。 ” 我 国统 筹 城 乡发 展 已取 得 巨大 成 就 ,尤 其 是 农 村 改 革 已取 得 阶段 性 突破 。全 面 取 消 农 业 税 ,实 行 以工 业 反 哺农 业 政 策 ,推 行 “ 免 一 两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
二、推荐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对策
(一)重点加强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大力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制定适合中国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其次,拓宽投资来源,增加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率。要拓宽各种渠道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要注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适当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例,这是克服农业基础设施短缺的根本出路。同时要注意提高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规范投资、融资行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高项目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做到合理布局,合理规划。第三,探索和完善新的经营管理体制。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对经营性、竞争性基础设施要按一般生产企业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非竞争性基础设施实行以价值管理为主,以实物管理为辅的体制;对少数特殊行业和部门要适当、适机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的特征
依据城乡一体化的含义,其表现出丰富的内容特征和目标特征。
①内容特征
城乡一体化内容包括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和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加快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求根据城乡资源的分布状况,合理编制交通、企业和城郊村的空间和地理位置,“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
城乡一体化取向下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探讨
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是针对我国城乡之间的户籍、劳动用工、社会福利、住房政策、教育政策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等不同政策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格局而提出来的,其原意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创建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运行的融合机制。我国城乡一体化概念主要是从制度、体制范畴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从地理空间范畴上的城乡产业布局的一体化。

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

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

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城市一体化包括; 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二是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四是城乡建设一体化;五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六是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但是我们还是应当理性的认识到,中央所提的“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农村人都成城市人,农村都变成城市,农民都成了农业工人。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指的是一种经济社会的城乡协调发展。

是否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当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即: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相结合;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与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相结合。

城乡一体化不等于城镇化,不是要把农村全部变成城市,而是城乡有别,要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象农村。

所谓“一体化”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使城市和农村取长补短,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便实现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在各个方面同等的待遇和实惠。

城乡一体化也并非次乡村城市化,其概念应满足;以功能多元化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在其周围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城(镇)乡,村及居民点,各自就地在居住,生活,设施,管理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城市之间,城市与镇(乡,村)及居民点之间,均由不同容量的现代化交通设施和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设施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状的,城乡一体化的复合社会系统,即自然---空间---人类系统,融城乡于自然社会中,使村镇能在具备上述交通及通讯现代化的前提下,分别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包括文化,教育,信息,交易,饮食等等方面.乡村不需要建设大量占地多的游乐,体育等公用设施.中国城市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一)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动力结构(中国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为:公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外资经济为辅助,三者大体上成鼎立之势。

这样的动力结构,就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条件。

)(二)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这样的模式结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兼顾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三)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动力结构、机制和模式的优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四)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进(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了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增强,城市化质量有了大的飞跃)(五)大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增强(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大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北京等,发展优势更加突出。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回顾与分析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回顾与分析

LI LUN YU DANGDAI2008年第11期(总第288期)城乡一体化理论回顾与分析的李丹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造成我国城乡之间差距过大、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因此,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们现阶段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

一、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综述(一)国外具代表性的城乡一体化理论渊源1.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

1847年,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①恩格斯指出实现城乡融合的两个标志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和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

文中说:“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将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

”他还指出了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在城乡关系的发展趋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城乡的分离对立也就是社会的不协调,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未来的社会不是固化城乡的分离,而是实现城乡融合,达到城乡融合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化,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高境界。

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首推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

城乡一体化的起源及内涵

城乡一体化的起源及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这是党中央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之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手段,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和目标,最终的落脚点是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的起源我国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提出来,是在二十世纪末,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一种思想十九世纪就已经存在。

关于城乡统筹的概念,最早提出的是恩格斯,当时不叫城乡统筹,叫“城乡融合”。

他认为,只有使工业和农业生产发生密切的内部联系,才能使农村人口从他们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使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

西方国家的城市科学专家学者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思想。

具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初,英国规划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

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各国经历了长期的城乡对立,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方国家政府,通过编制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国土综合整治和一系列法规建设,缩小了城乡差别,使城乡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体化阶段。

如:1965年法国政府通过了“巴黎地区整治和城市规划方案”。

总的思路是:在城市密集区以外建立新城。

把巴黎—新城—郊区农村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形态、功能上形成和谐统一体。

把新城建设与农村地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布局。

巴黎新城一般在原有城镇的基础上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房地产、商业、旅游及其他第三产业部门,逐步形成新的经济活动中心和市政建设重点。

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措施,如不准在市区内建设新的工业项目,在市区征收“拥挤税”,对从市区迁往郊区的工厂补偿搬迁费,对从巴黎迁出的机构给予津贴等。

同时,对新城赋予土地规划、开发和管理权。

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简要历程党和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都非常重视。

城乡一体化的含义是什么

城乡一体化的含义是什么

城乡一体化含义城乡一体化是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呈现的一种城乡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现象。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也相继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

在这些实践过程中,科学地分析和反映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合适的发展战略,选择合理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无疑需要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城乡一体化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国内外关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相关理论非常丰富,很多学者就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涵义、动力、机制、目标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关于测量区域性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相关研究却是相当匮乏,即缺乏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或是说衡量手段以测度某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

本文在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涵、理论演进和各国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遴选了22个指标来测度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发展水平,并将这22个指标分为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社会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环境生态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5大类,再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赋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进行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资料来源:/file/2005122310712.html城乡一体化又称城乡融合。

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把城市、农村视为一个整体,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非农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势在必然。

当今城市化已开始形成一股世界范围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70%,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在这个过程中,必需逐渐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融合,这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变迁过程。

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主要内容:(一)经济上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基本一致;(二)政治上城乡居民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三)文化上城乡的教育、科技、文体医疗卫生水平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大致相同。

城乡一体化内涵及动力机制

城乡一体化内涵及动力机制
关键 词 : 城 乡一 体 化 ; 内涵 ; 动 力 机 制
中图分类 号: F 2 9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2 5 4 ( 2 0 1 3 ) 0 2 — 0 0 5 5 — 0 3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0 - 2 6
基金项 目: 辽 宁省教育厅2 0 1 2 年度科 学研 究一般 项 目“ 辽 宁省 民本 自 发 推动城 乡一体化路径研 究” 的阶 段 性研 究成果( 项 目编号 : w2 0 1 2 1 3 7 ) ; 渤海 大学博 士启动金 项 目“ 我 国城 乡一体化研 究” 的阶段性研 究
出现 的一种 趋 势 。
在人 类社 会 的历 史 长 河 中 , 农村 、 城 市 并 不
是 从来 就 有 的 , 而是 一个 逐 步形 成 的过程 。 在 原
按 照 马克 思 主义 经典 理 论 , 所谓“ 城 乡一 体
始社会早期 , 人类 渔 猎 而食 , 随遇而栖 , 无所 谓 村 落 。到 了原始 社会 的中期 , 随着 生产 工具 的改 善, 人 类 掌握 了一定 的农 业 生 产技 术 , 开始 有 了 耕种土地 、 照管作物 、 饲养畜禽等生产活动 , 人 类 开 始定 居下来 , 从 而 出现 了最 早 的村落 。 至 原 始 社 会末 期奴 隶 社会 初 期 , 交 换进 一 步 发 展 , 出 现 了 商 人 ,产 生 了 专 门 从 事 商 品 交 换 的 部 门—— 商 业 , 随着 工 商业 的发 展 , 奴 隶 社会 中逐 渐 产生 了城 市 , 开始 了城 市 和乡村 的对立 。 但 由 于生 产力 发展 水 平所 限 ,奴隶 社 会 及 之后 的封 建社会 , 商 品经 济虽 然 有一 定 发展 , 它基 本 上 还 是 自然经 济 , 城 乡基 本 上是 统一 的农 业社 会 。到 封 建社 会 后期 , 资本 主义 萌 芽 开始 出现 , 新 的生 产 组 织方 式 以及 工 业革 命 的 爆发 ,工 商业 的生 产 力 迅 速发 展 , 人类 逐 渐进 人 工 业社 会 , 城 乡差 距 开 始迅 速扩 大 。到 了2 0 世纪 , 生产力 较 为发 达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

城乡一体化定义和内涵一、定义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二、内涵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等方面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提出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从国民经济社会全局的角度提出的城乡共同发展战略,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此后,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按照这个战略的要求,跳出“农业”解决农业问题,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出现松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并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

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

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
城乡融合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逐渐实现互动、互补、共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

其科学内涵包括多个方面:
1.经济一体化:在城乡融合中,经济一体化是关键要素。

这包括城市和农村经济的相互依存,形成城乡经济共同体。

城市可以提供市场、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村则提供生产要素,实现城乡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农业发展:城乡融合要求农业实现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益。

同时,城市农业的发展,包括城市周边的现代农业、城中村的更新改造等,也是城乡融合的重要方面。

3.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电力、信息等方面,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4.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这包括农田水利、生态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以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要求提高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社会发展差距。

6.文化传承与创新:城乡融合应推动城乡文化的互动与交流,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同时促进农村文化的创新。

这有助于形成多元、丰富的文化体系,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7.农民收入增长:城乡融合要求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农产品加工等,实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总体而言,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强调城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惠互利,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的一体化进程。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统一。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意义、现状与问题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城乡一体化旨在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互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与统一。

它强调城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

城乡一体化有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城乡一体化也有助于减少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增强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长远意义。

然而,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农村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城乡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扩大。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存在较大差异,制约了城乡发展的协调与一体化。

此外,农民素质与城市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也亟待解决。

因此,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途径与策略。

首先,加大城乡发展的战略引导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出台一揽子的城乡发展政策,明确城乡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并加强统筹协调。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同时,应推动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进步、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另外,还可以加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的方式,鼓励城市企业和农村企业开展合作,在农村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及其政策建构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及其政策建构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的高效流动和良性互补。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在于推动城乡之间的互补发展,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政策建构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合理制定,以实现城乡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乡之间需要加强产业、商贸和资金流动,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城市可以通过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支持乡村发展,而乡村可以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资源和生态环境。

政府需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城市企业向乡村输血,推动产业的融合升级,实现产业互补和良性发展。

社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均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政策建构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社会服务存在严重的差距和不平衡现象,城市充足的资源要素和服务设施与乡村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

政府需要加大对乡村社会服务的投入,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促进城乡社会资源的共享和均衡发展。

再次,生态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城乡一体化政策建构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促进生态资源的对接和共享,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和政策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和全面推进。

只有全面深入地评估和制定城乡一体化政策,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在此,我个人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是,它不仅仅是城市和乡村之间资源要素的互补和融合,更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

城乡一体化规划

城乡一体化规划

03
加强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法规 体系,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制保 障。
加大对违反城乡一体化规划行为 的执法力度,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和权威性。
资金人才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资金投入,确保 规划的顺利实施。
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拓宽融资渠 道,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的局面。
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03
加强基层力量
加强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的力量配备,提高基层
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
政策法规保障
01
制定配套政策
制定和完善与城乡一体化规划相 配套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财 政政策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02
完善法规体系
服务业发展不足。
02
产业布局分散
城乡产业布局分散,缺乏统一 规划和协调,不利于产业集聚
和规模效应的形成。
03
产业同质化竞争
部分地区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 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
下。
产业协同发展思路
优化产业结构
01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农业占比,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比重,
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加强产业布局规划
02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
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差异化发展
03
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具有特色和优
势的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
产业协同发展措施
01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 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 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措施。

什么是城乡建设一体化?

什么是城乡建设一体化?

什么是城乡建设一体化?满意答案2009-11-25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具体化,是遏止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文化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发展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其收入,这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同时也是在为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准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其他回答(1) 2009-11-25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城乡之间的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村庄,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后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于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力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的一体化”。

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安全,即对具休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统一安排。

城乡一体化(百度百科)

城乡一体化(百度百科)

城乡一体化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城乡一体化英文名称:rural-urban integration定义: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百科名片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录产生背景基本概念不同理解实现方式产生背景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近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基本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不同理解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中国城乡一体化

中国城乡一体化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2012 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 次代表大会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 化建设,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
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和
城市支持农村。提出要加快完善和发 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机制体制,着力 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 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 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 体的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2007年,党的第十七大提出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
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
护耕地, 增加农业投入, 促进农业 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重 大战略,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 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才能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同时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的方向和目标 。
• ③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 给。
国外城乡一体化的经验
• 美国: • 大力支持农业发展,使城乡收入水平大体一致; • 持续增加乡村医疗投入,使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基 本一致; • 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致; •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使城乡基础设施 基本一致。
• 从2000年以来,国家连续多年发布以解决“三农”问题为
主题的一号文件,并在“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十 八大”的报告中提出高度重视城乡统筹、构建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 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 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 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 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 2014年又连续十年发布以 “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 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 中之重”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定义和内涵
一、定义
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二、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等方面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提出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从国民经济社会全局的角度提出的城乡共同发展战略,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此后,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按照这个战略的要求,跳出“农业”解决农业问题,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出现松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并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同时,从制度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化同步”,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同时从现代农业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进行部署规划。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质内容的再一次深化,是一次质的飞跃。

第一,由“三化同步”深化到“四化同步”。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将农业农村发展真正融合在国民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之中。

第二,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
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既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新农村建设,同时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第三,从制度建设上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