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正撰《史记》,为劝慰武帝,给寡不敌
众而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句公道话,背上“诬 上”(李广利为李夫人哥哥)罪名。当时面临 三种选择:死罪、用钱赎罪、受腐刑。 复杂内心冲突在《报任安书》做了描述:
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
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 背沾衣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 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 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六、老师的启蒙
董仲舒
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年)西汉哲学家、 今文经学大师,专治《春秋公羊传》。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开此后两千余年中国社会以儒学为正统之先 河。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等。司马迁在元朔三年壮游归来回到京师, 受学于董仲舒。董氏对司马迁的影响有:反 对暴政、尊王攘夷以及把“崇让”、“尚耻” 作为褒贬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
大典在泰山举行,作为职掌天官的司马谈不 能参加。幸好,儿子司马迁出差归来,赶到 父亲病榻前,司马谈握着儿子的手,嘱咐后 事。他说:“我死了,你一定要做太史,把 祖宗的事业继承下去。当了太史,千万不要 忘记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撰写一部历史巨著。 这个历史使命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司马迁 俯首流涕,答应父亲要好好守着这个神圣的 事业。(《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其人 二、《史记》的成就
太 史 公
台湾赖明德《司马迁之学术思想》高度评价




司马迁:他才、学、识、德兼备 他的才表现在对学术思想的统摄和开展; 他的学发挥在对文化体系的剖析和建立; 他的识流露在对人类社会的透视和关怀; 他的德显示在对正义的伸张和良知的实践。
宋 刻 本 史 记
再度北上凭吊吴王阖闾和夫差旧地,
然后到齐鲁。孔子坚定不移的精神和 内廉行修的君子风度,以及忍辱含愤、 将《春秋》视为生命寄托的修史态度 令司马迁敬仰。 《孔子世家》论赞语饱含深情: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对江淮一带楚汉战争实地—彭城的考察,对
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其次不辱辞令……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
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想到老父临终重托和史官责任,想到前代那
么多受辱豪杰发愤图强的事迹,终于决定弃 死求生,忍痛活着。
发愤著书说的发展
发愤著书是古已有之的创作传统。
其职责是记载和修订天文历法,筹办皇帝的 祭祀典礼,占卜推算吉凶禁忌。同时掌管皇 室图书,整理秘笈和历史资料,记述古今历 史。当皇帝需要决定军政大事的时候,随时 作为皇帝的顾问提出意见。这种将记人事和 知天道的职责集中于一人身上的做法,反映 了当时“神意天命论”的历史观。
五、父亲临终遗命
西元前110年三、四月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
司马迁其人
一、司马迁生平 二、周游察访 三、受刑发愤著书 四、太史令的职责 五、父亲临终遗命 六、老师的启蒙 七、“春秋笔法”之理想
《史记》的成就
一、《史记》的写作背景
二、《史记》的体例和内容 三、《史记》的特点 四、《史记》的文学成就
一、司马迁生平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使其 审美心理建构趋于定型。 《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 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 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 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游览沅湘使司马迁接受了楚文化的洗礼。 他渡江到长沙及汨罗,回忆屈原一生,不 禁感慨涕零:余读《离骚》《天问》《招 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 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屈原贾生列传》
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 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晚清刘鹗《老残游记自序》总结: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
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 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 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 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 于《红楼梦》。 一部文学史原来是一部哭泣史、心灵 史。
(二) 奉使西征之旅
西元前111年,司马迁任职郎中,奉汉武帝之
命出使巴蜀以南,任务是在边邑地区推行郡 县制度。他的足迹遍及四川、云南、贵州, 历时一年又三个月。此行不仅完成了经略西 南的任务,还为撰述民族史传积累了丰富的 材料。
(三) 泰山封禅之旅
司马迁从西元前108年出任郎中以后三十多年
第二节
Leabharlann Baidu
史记的叙事艺术
一、写作背景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政治大一统的时代,
国力强盛。这个时代也是经济空前繁荣的时 代,粮食多得吃不完,钱粮塞满仓。商业繁 盛,货畅其流。文化也十分兴盛,汉武帝以 儒学为主,博采百家之长为其所用,思想领 域仍存在某种程度的自由。西汉盛世,人才 辈出,星汉灿烂,为《史记》这部伟大著作 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生长环境:汉夏阳人(今陕西韩城芝川镇)
《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清
乾隆时《韩城县志》“河水至此……两岸皆断山绝 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鲤鱼跳 龙门传说 司马迁有幸生于灵山秀水中:北面是巍巍龙门,东 面是滔滔黄河,美丽的神话传说滋养着年幼的司马 迁,铸就了他率真、自由的审美心理倾向。 他更有幸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武帝时期经高、惠、 文、景四代人的治理,全国一统,国力充实中央集 权日益巩固。平稳的政治环境和大一统的时代为他 营造了宏大、宽松的成长环境,也培植了他自由、 向上的心理趋向。
约生于西元前145年,卒于西元前90年。司马迁 生于史官世家,十岁就能阅读古文,浏览先秦 典籍。二十岁开始游历各地,考察了大量历史 遗迹和采集民间传说。起初任职郎中。西元前 111年,奉命安抚西南少数民族。翌年父丧,立 志继承父愿,潜心述史。两年后,继父职为太 史令。西元前99年,因李陵事被牵累下狱,受 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西元前91年完成《史 记》。
《诗经· 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论 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屈原《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说文》注“愤,懑也”懑:愤慨,烦闷;引 申为郁结、苦闷、不平等。 唐 韩愈的精辟阐发: 《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荆潭唱和诗序》:欢愉之辞难工,而
穷苦之音易好。
七、春秋笔法之理想
春秋时周室衰微,礼废乐崩。孔子游历诸国,
无人理睬,于是以著《春秋》来宣传他的政 治主张。他依据鲁国史官所记的史事,把从 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间的人和 事,加以整理修订,为后世制定一套标准。 孔子还说:“与其空发议论,倒不如举出具 体的人和事来证明是非得失,以便更加深刻 明显。” 汉代解经的典型之作《春秋谷梁传》。
八大山人
朱耷(da),明末清初著名画 家。明亡后心情悲愤落发 为僧,画作署名常把“八 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即哭笑不得之意。 以明遗民自居,以象征手 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 鸟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 强之气。画山水,多取剩 山残水,可谓“墨点无多 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
四、太史令的职责
太史令是皇家的史官,官品不高,俸禄不厚。
中,常扈从汉武帝到各地去巡游,其中泰山 封禅是隆重而排场的典礼,对他写作《今上 本纪》和《封禅书》等篇章很有帮助。
三、受刑发愤著书
天汉二年(西元前99年),汉武帝命李陵北
击匈奴。初时颇为顺利,但不久被围困,李 陵因寡不敌众而兵败降敌。武帝大怒,群臣 都说李陵有罪,司马迁则根据对李陵的印象, 认为李陵降敌并非真心,只是等待时机回报 汉朝。武帝起初接受了司马迁的意见,但后 来捕获的俘虏称李陵助匈奴练兵以对抗汉军, 武帝于是族灭李陵全家,并对司马迁处以残 酷的腐刑(即宫刑)。
他的震撼更大。战争硝烟已去,但置身于浓 厚的历史氛围中,楚汉相争风起云涌的诸多 历史人物萧何、樊哙等形象涌现于脑海,宏 大的战争场面历历在目,英勇悲壮的人物形 象冲击感染着司马迁,使他内心涌起昂扬激 荡的情感。——《项羽本纪》 历时二三年,行程三万里的壮游,对司马迁 的审美心理建构意义重大。游历体验所形成 的心理印痕逐一转化为积极的心理能量,影 响着他一生的感知和情感方式,决定着《史 记》的行文风格。
祸莫憯(can)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
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 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 所为作也。(《报任安书》)
《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
立言。 人生是短暂的,穷达是相对的。但文章 可以跨越时空、指向永恒。中国古人很 早就识破了这个玄机,所以孔子视富贵 如浮云,司马迁忍辱而偷生。他们知道 自己的生命会流动在文章里,千古奔涌。 魏文帝曹丕一语中的:“文章,经国之 大业,不朽之盛事。”
司马迁的生死观
司马迁出身于“世典周史”的家庭,具有
史家的气质禀赋以及修史的责任感。 司马谈临终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 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 惧焉!汝其念哉! 向父亲立下誓言:“小子不敏,请悉论先 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
垂饵虎口,横挑强胡。卬(ang)亿万之师,与单 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 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 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 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 沬(hui)血饮泣,张空弮(quan),冒白刃,北首争 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 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 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 见主上惨凄怛(da)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 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 不过也。(《报任安书》)
二、三次重大的游历
(一) 二十壮游之旅
西元前126年,司马迁二十岁,第一次漫游祖
国的名山大川。从京师长安出发,足迹踏遍 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以及中原地区,行程近 三万里,历时约两三年,沿途搜集资料,采 访求证,为以后撰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20岁时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
孔安国
孔安国是孔子第十二代孙,西汉经学家,武
帝时任谏议大夫、临淮郡太守。相传他曾得 孔子住宅壁中所藏古文《尚书》而开创了古 文学派。他是司马迁的历史文献学导师,对 司马迁的影响主要在于使他注重利用以古文 记录的历史典籍撰述历史。《五帝本纪》是 司马迁运用古文资料创作的精彩篇章之一, 一切传说、百家之言都要根据古文版本的典 籍来验证,取材精严。
一、司马迁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岁始学古文书传。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
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史学家的求真对他秉笔 直书有直接影响。十年的读书与思考打下坚实的古 文基础,也对他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元封三年(前108),承父职,任太史令,掌管天 文历法及皇家图籍,饱览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订《太初历》.。 为郎中,及武帝侍卫,多次随驾西巡,出使巴蜀。 后继父职为太史令,受宫刑后为中书令。
宋 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的理论,
《梅圣俞诗集序》:盖愈穷则愈工,然则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明 进步思想家李贽《杂说》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彼其初皆非有意于为
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 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 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 积久,势不能遏。 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
二、《史记》的创作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究天人之际: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司马迁 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反对以 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由人的活动构成,天 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必然联系。这与汉武帝所 倡儒学正宗‚天人感应‛说相对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