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诞生
错误:不仅放弃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革命的领导权,且出卖人民政权和人民武
装,是向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的纲领,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影响: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的破裂,也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
原因。
教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权,必须坚持革命武装!
不同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发动群众的 深度、广度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江
西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福建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孙 传 芳
——1927年国民党右派大肆屠 杀共产党和无辜群众
材料: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国共产党 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国 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 共产党分子,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 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武汉现在之武装纠察队, 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 从材料中能看出陈独秀在思想上有何错误?这会带来怎样的影 响?从中给年轻的中共怎样的深刻教训?
◆2009年正值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90年风雨过后, 我们依然不忘五四,90年前、90年后,这场运动带给 我们什么?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新 对当时: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 ) 2、促进马克思主义流传,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对今天: 五四精神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能性
中共:工人运动严重受挫,认识到建立革命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第14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3)经济层面 ①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 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②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 (4)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 族焕发出强大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5)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 。1942年,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并于战后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3年,中国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获得了一个独立主 权国家应有的尊严。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东北、台湾全岛及所有附 属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的主权,中国政府于战后收回了这些领土的主权。
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全民族抗战
(3)侵华罪行
①1937年12月制造了 南京大屠杀。
②1941年初制造了 潘家峪惨案 。
③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 2.全民族的抗战
七三一部队 ”。
(1)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①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
。
②新敌 四后军战开场展独:19立37自年主中的国游共击产战党争制,建定立人民战争路抗线日,即民。族统一战线 路线。八路军、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
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
重理解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 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 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 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答案:B
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B。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必修1第14课《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崛起》导与练【重点讲解】一、五四运动的精神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某某、科学的精神。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
因此,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在新时期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坚持以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五四精神的新篇章。
二、正确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某某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某某问题的决议。
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
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三、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实现合作?1.必要性:一战后,中国又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军阀割据连年战争,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共在开展工人运动中,深刻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可能性:孙某某等一贯坚持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
且当时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在某某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有利于扩大革命力量。
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孙某某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难点分析】一、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某某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力求论文和PPT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同学们要重视作业质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但对于革命、战争等话题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
-利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革命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革命歌曲、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关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剖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可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具有一定的崇敬之情,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掌握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人教必修1)
(2)标志:
①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 发动反革命政变。
②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 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 革命群众。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 国民革命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合作探究·提认知] 1.观察右图,这是北大学生在五 四运动中演讲的旗帜。联系当时的社 会背景,它从青年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精神? 提示:(1)爱国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
①中年召开的中共 “三大” 决定与中国国民 党合作。 ③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 “一大”的召开。
2.北伐战争 (1)条件: ①国共合作的实现;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政府的成立。 ② 国民革命军 的整编。 ③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2)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 吴佩孚 、孙传芳和 张作霖三派势力。 (3)进程: ①北伐军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 力发展到 长江流域 。 ②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 武汉 。 (4)影响:动摇了 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大革命失败 (1)原因: ①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破坏。 ②陈独秀坚持 右倾 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大组织,壮大革命力量。
2.《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 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
干得很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
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 )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 从指导思 李大钊等,他们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指导运 想来看 动的思想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是 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节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历史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等重大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中共与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历史地、辨证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1)利用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信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2、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出示一组图片:图片一:日本政府签订“购岛”合同师:看到这样的图片,大家是什么心情?(愤怒)图片二:从大家的情绪看,大家都很愤怒。
是的,我们应该愤怒,愤怒的中国民众大规模反日游行,绝不允许一寸国土的流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说课稿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我有幸来到充满神奇力量的革命圣地——延安,心情十分激动!踏上革命老区这片热土,时刻都感受到这里厚重的革命气息。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游船辗转上井岗山,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延安。
一路走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望过去,我们追寻中国革命的遗迹,重温建党初期的历程。
通过本课来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源头,我本节课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析教材、明学情、定目标、讲策略、说过程。
一、析教材本课属于政治模块“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单元下的一个学习要点,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转折。
本课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它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重要起点。
本课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明学情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具备强烈的探究欲,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较初中明显增强,且有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本课内容高一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认识较肤浅,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定目标根据新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时空观念: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过程中的大事件并形成时间轴,构建时空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精选史料、创设情境,通过丰富而详实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学生认知,掌握三个子目基本史实,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领会“五四精神”,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民族觉醒,万众一心,心系民族命运、国家发展,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学生自主完成习题。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分层设计,面向不同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结束
展示问题,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集体朗读
感悟历史
八、板书设计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风雷——青年人的强国梦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五、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
本课以多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以导学案为依托,教学中运用图片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九、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
1、下面是是“红色记忆”栏目的一名记者向观众介绍中共成立的情况的文章,请结合课本内容诊断出其中的几处毛病:
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北京秘密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资产阶级,领导学生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材料的能力。了解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
自主探究二
从“新”一字,通过提示,使其学会结合所学知识,系统化的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导学案,根据提示写出: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通过列举的方法,是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明白“新”的内涵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改造理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改造理论(1)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由此决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当前的社会性质,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革命继续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第一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因此,判断新旧的根本标志是看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上。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新民主主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中国贫困的总根源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的中国大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革命的领导工人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第一,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第二,人数多,分布集中,力量强大第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第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最进步阶级,领导阶级农民——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新旧民主主革命的区别:第一,革命领导权不同。
教学设计8: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理解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使学生理解、并逐步掌握历史资料认读和解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通过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历史事件分析,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继承五四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革命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革命的艰辛,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史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ppt)洪秀全、孙中山的图片。
师:他们领导了什么歌名或运动?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师:那么结果怎么样?生:失败了。
师:那么我们从中有得到什么历史教训?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
师:那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究竟要如何走下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五四运动,它所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ppt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五四运动浮雕)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风雷(一)五四运动的含义师:遥望北大红楼(ppt显示图片),注目民主广场,我们赞美不朽的五四精神;关于五四呢,一个是政治的“五四”,这主要突出的是其反帝反封建性质以及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另一个是文化的“五四”,这包括了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作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背景大家结合课本第一段,我们重返五四现场,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1919年会产生震动人心的五四运动呢?师:1919是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我们重返无私现场,一起来看看五四发生的原因。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 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 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 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
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 “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 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 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 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 耶路撤冷一样!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 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9
请问:
(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当时中国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2)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弱国无外交
对内: 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政治上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军事上扩充北洋军;
对外:大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通史》
国际背景: (1)一战期间,美日加紧对华侵略, 尤其是日本。 _ (2)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一、五四风雷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国际 背景
①日美加紧侵华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①政治
反帝 指明方向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 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 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 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一)成立的历史条件: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部
阶级: 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斗争的结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2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新”在强调普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直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 南 广西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隶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江
西 福建
广东
吴佩孚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孙 传 芳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 起
一、五四风雷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 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 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 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 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 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 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 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 亡了!同胞起来呀!
社会 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部 阶级: 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外部: 共产国际的帮助
• 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 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 湖游船上举行。 • 大会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确 定党的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工作;选 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 影响:一些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 分子开始同工人相结合,把马克思注意传 播到工人中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旧民主主 义革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阶级 资产 阶级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发展情
况,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共产国际对中国 的支持始于1921年,A项说法错误;1925年中国共产党人
数大幅度增加时,土地革命和北伐战争尚未进行,故B、C
两项错误。 [答案] D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
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
“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4.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寻找 蒋介石 作为新的代理人。 (2)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3)陈独秀坚持 右倾 错误。
[探究升华] 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 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两党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怎样巨大的 成就? 提示: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就: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权力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北伐中北洋军阀统 治基本被推翻,但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B、C、D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
点此进入 [随堂基础巩固]
点此进入
[课时跟踪训练]
[教材P62“学思之窗”问题提示] 从下面两图中,你能看出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 队伍壮大。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中国 工人运动 相结合。 (3) 陈独秀、李大钊酝酿。 (4)共产国际的帮助。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 议,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代表, 中国代表顾维均向巴黎和会提 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 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 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背景
• 而日本代表宣称:胶 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 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 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 问题已有条约;如果山东 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 将不在和约上签字。
新
1840——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任务 主力 领导 指导 阶级 思想 人民 资产 群众 阶级 三民 主义 结果 前途
5月4日——6月3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罢免,拒签
第二阶段
6月3日——7月初 上海 无产阶级
被捕
结果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 利 释放 罢免 拒绝
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初 步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导火线
反帝
口号
反封建:
口号: 内除国贼 惩办曹、陆、章
•先锋:青年学生
特点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影响:标志中国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新”表现在哪?
五四运动的口号不包括(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纲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朝的灭亡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查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基础知识】一、五四运动1、背景:1)国际背景: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国内背景:①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②经济:民族工业发展③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④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3)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第一阶段:1919,5.4起,北京,学生,罢课。
第二阶段:1919,6.5起,上海,工人阶级,三罢斗争。
3、结果:初步胜利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三位亲日派分子的职务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4、意义1)性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2)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3)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4)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共成立:1、历史条件国内:1)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发展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际: 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内容:①决定建党并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②确定奋斗目标③确定中心任务④决定成立中央机构意义: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1)原因:A、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B、国民党在社会上威信较高,在广州建立了根据地;C、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2、国民大革命(1926-1927)A、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B、概况: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方针:先打吴、再打孙、最后打张结果:前期取得重大胜利,国民政府北迁武汉(1927年初),最后失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三、新领导确立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1.条件 没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 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 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就不可能领 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 国主义及其走狗。 国主义及其走狗。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毛泽东 ——毛泽东
③组织基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
三、新领导确立
2.中共“一大” ”
建党
①确立的党的名称 名称:中国共产党; 名称 ②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奋斗目标
焕然一新 ③中心任务 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心任务
④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成立中央局; 组织机构
四、新方法应用
反帝反 封建
一、新阶级产生
3.经过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 时 间 主 力 中心地点 斗争方式 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示威游行 5月4日至 学 生 北 京 罢 课 6月4日 工人罢工 工人阶级 上 海 6月5日起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一、新阶级产生
4.结局 ①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 ;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 ②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二、新思想传播
1.原因 ①巴黎和会后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失去信任; ; ②接受社会主义可在思想上领先于资本主义国家; ; ③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实际成功; ④苏维埃政权的主动示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①5月:北京学生②6月:上海工人③结果:初步胜利(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1)诞生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①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
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
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
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
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 3.意义 帝国主义 •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 封建主义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 • (2)__________ 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 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____________的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 • (4)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 的开端。 • 思考1 五四精神是什么? • 【答案提示】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 进步。
• 2.过程 1919 • (1)第一阶段:①爆发: ______年5月4日。北 天安门 大等高校学生在 ________前集合举行游行示 威。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 废除二十一条 地学生纷纷响应。②口号:“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________________ ”“拒绝在和约 北京 学生 上签字”。③中心:______。④主力: ______。⑤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 2.诞生 •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 来在浙江嘉兴南湖。 •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 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 • • •
3.内容 (1)确立党的纲领。 中国共产党 (2)确定党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 (3)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级一起推翻__________ 工人阶级 __________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工人运动 (4)大会决定今后党的工作中心是组织 中央局 陈独秀 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 。 • (5)成立党的中央机构——______,________为 书记。
• (2)标志: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并于4月18日在 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 民政府相对抗。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 月15日,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血洗武汉三 全面破裂 镇。 •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__________,国民 大革命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 建国前中共的探索活动(革命活动)一、知识梳理① 背景:巴黎和会上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将德国抢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本 ② 时间: 1919年5月4日 ③ 主力:(前)青年学生 (后)工人阶级(无产阶级) ④ 中心:(前)北京 (后)上海⑤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取消二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和 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⑥ 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⑦ 结果: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⑧ 影响: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⑨ 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理论基础: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干部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① 背景(条件)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者到工人中宣传马克 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组织基础:五四运动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② 时间: 1921年7 月③ 地点: 上海(后改在浙江 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④ 代表人物: 毛泽东 、董必武 、李达等13人 ⑤ 内容: A 通过了党的纲领 a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 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B 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⑥ 党的性质: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⑦ 党成立的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就焕然一新了。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①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党人②时间:1927年8 月 1 日南昌起义③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④经过:占武昌,南下广东,一部分转战湘南⑤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①背景: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②时间: 1927年 9 月9 日,秋收起义③领导人:毛泽东④地点:湘赣边界⑤经过:先攻占县城,后转向农村,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⑥意义: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影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1927年4月,朱德、陈毅率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巩固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
①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②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远离大城市,毛泽东为什么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③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附近农产品丰富⑤群众基础好,便于开展革命。
时间: 1931年 9 月18 日地点:沈阳九一八事变经过: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史称九一八事变。
结果:①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
②东北人民组成抗日义勇军、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始局部抗战。
时间: 1937年7月7 日七七事变地点:卢沟桥(卢沟桥事变)主要人物: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壮烈殉国。
结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一三事变时间: 1937年8 月13日地点:上海经过:进攻上海,向南京进犯。
南京大屠杀1、时间:1937年12月2、地点:南京3、日军杀害中国人民:30多万人中共领导的武装起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事变目的: 逼蒋抗日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和平解决 ①中共的出发点: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②中共代表: 周恩来 ③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④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 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式建立。
①时间、地点: 1937 年9月 山西平型关 平型关大捷 ②作战双方: 八路军 115 师和 日军 ③战况: 歼敌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④意义: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① 时间: 1938 年春 台儿庄战役 ② 作战双方: 中国军队(国民党军队李宗仁指挥)和日军 ③ 战况: 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 ④ 意义: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① 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② 时间:1945年4月③ 地点:延安 ④ 内容: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⑤ 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 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⑥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1、日本投降标志: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也回到了祖国怀抱。
2、抗日战争胜利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②洗刷了 民族耻辱③成为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 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抗日战争是正义的 ②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③中国人民八年的浴血奋战 ④世界人民的支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战中的两次著名战役中共七大背景 全国人民: 渴望 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阴谋发动 反共反人民内战美国: 为把中国变为美国的殖民地,积极支持国民党 发动内战 国民党: ①为了进一步 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 双方目的 ②为了 欺骗人民 ,把内战的罪责转嫁到共产党头上 共产党: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 争取国内和平 ②为了戳穿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的阴谋 时间: 1945年8 月——10月10日 人物: 毛泽东、周恩来 等结果: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爆发: 1946 年 6 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 面内战爆发。
2、粉碎重点进攻: ①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②毛泽东、周恩来主动撤离延安,但一直转战陕北。
③ 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3、战略大决战: 战役名称发起时间 军队、领导人 简单经过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至11月 东北人民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攻占锦州---长春起义---攻克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①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③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 1月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攻克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京(傅作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4、结束——百万雄师过大江 ① 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
(渡江战役) ②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二、链接中考 1、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 .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重庆谈判全 面 内战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D.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3、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
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四渡赤水C.抗日战争D.三大战役4、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B.大军合力战淮海C.兵临城下,直取平津D.百万雄师过大江5、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6、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
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序号事件时间作用①卢沟桥抗战1937年7月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②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天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④百团大战1940年8月开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A.① B.② C.③ D.④7、出现右图的场面是因为()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 B.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8、左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
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9、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B.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10、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11、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形成统一的抵抗力量,抗击外来侵略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12、艺术家们常常将革命年代那些经典的场面形象地再现出来,以启迪、激励后人。
仔细观察右图,其所示情景反映的是()A.南昌起义B.陕北红军会师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13、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3)“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抗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