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3.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和答案
28.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D.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
A.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明显增多
血钠<150mmol/L
B.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正常
E.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
C.细胞内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也减少
血钠>150mmol/L
D.细胞内液明显增多,细胞外液明显减少
20.水的生理功能有:
D.120mmol/L
A.良好溶剂
B.调节体温
E.130mmol/L
C.生化反应场所 D.润滑作用
15.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
E.以上都有
A.140mmol/L
21.全身性水肿患者出现:
B.135mmol/L
A.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
C.130mmol/L
B.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增多
D.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升高,
D.Em 负值↑,Et↑,Em-Et 距离↑
收缩性降低
E.Em 负值↓,Et 不变,Em-Et 距离↓
E.兴奋性先高后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
57.关于钾代谢紊乱错误的说法是:
降低,收缩性降低
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 60.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D.125mmol/L
C.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
E.120mmol/L
D.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
16.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也可称为:
E.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低钠血症
A.原发性脱水 B.慢性水中毒
22.低渗性脱水的特征是:
C.等渗性脱水 D.高渗性脱水
A.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病理生理学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一、正常水、钠平衡(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健康成年男性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约50%)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 ,细胞外液中的血浆约占体重的5% ,其余的15%为组织间液。
组织间液中有极少的一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的腔隙(如关节囊、颅腔、胸膜腔、腹膜腔)中,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二)体液的电解质成分细胞外液的组织间液和血浆的电解质在构成和数量上大致相等,阳离子主要是Na+,其次是K+、Ca2+、Mg2+等,阴离子主要是CI-其次是HCO3-、HPO42-、S042-及有机酸和蛋白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7%) ,而组织间液的蛋白质含量仅为0.05% ~0.35% ,这与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人组织间液有关。
细胞内液中,K+是重要的阳离子,其次是Na+、Ca2+、Mg2+,Na+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液。
主要阴离子是HPO43-和蛋白质,其次是HCO3-,CI-、SO42-等。
(三)体液的渗透压取决于体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
(四)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1.水的生理功能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与蛋白质、粘多糖和磷脂等结合发挥功能(结合水)。
2.水平衡(五)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1无机电解质的功能是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动作电位的形成;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2总钠量的50%左右存在于细胞外液,10%左右存在于细胞内液。
3血清Na+浓度的正常范围是135-145mmol/L,细胞内液中的Na+浓度仅为10mmol/L左右。
4成人每日饮食摄入钠约100-200mmol。
人们摄人的钠主要来自食盐。
5摄入的钠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Na+主要经肾随尿排出。
(六)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1.脱水(1)低渗性脱水。
(2)高渗性脱水。
(3)等渗性脱水。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理生理学)
失H2O>失Na+ →皮肤蒸发↓
脱水热
ECF量↓ ↓
血容量↓
脉速,BP↓
ECF渗透压↑ →渴中枢 口渴
↓
ADH↑
细胞内脱水
↓
↓
肾重吸收水↑ CNS功能障碍
尿少、比重高 幻觉,躁动
4.防治原则 1) 防治原发病 2) 单纯失H2O:补H2O或5%G.S. 3) 失H2O>失Na+: 在补H2O的同时适当补钠、钾
c. 渴感障碍:
(2) 水丢失↑:
经肺失水↑:通气过度 经皮肤失水↑:大量出汗 经胃肠道失水↑:呕吐/腹泻(婴幼儿) 经肾失水↑:(ADH)尿崩症,渗透性利尿
3. 影响(effects) 1)口渴:ECF渗透压↑ →口渴中枢
2) 尿量减少(尿崩症除外) ECF渗透压↑ →ADH↑ →远曲小管重吸收H2O↑ → 尿量↓
透压
细胞
血容量 脉速、BP、V萎陷
ADH 脑细胞
肾重吸
收水
尿量增多
肿胀 淡漠 嗜睡
肾血流量 醛固酮↑
ADH↑
尿少、氮质血 症 尿Na+
(早期)
4.防治原则
1)消除病因,防治原发病
2)补充血容量,防治或抢救休克
❖轻、中度:补生理盐水
(机体排水量大于排Na+量)
❖重度:补少量高渗盐水
(减轻细胞水肿)
(减轻细胞水肿)
案例:
患者,女性,因外伤急救误输异型血200ml后,出现黄疸、无尿。 体查:T 37℃,P 80次/分,R 20次/分,BP 80/50mmHg。神志 模糊、表情淡漠。皮肤粘膜干燥黄染,静脉塌陷。
病理生理学--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课件
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右心衰→心性水肿
下垂性水肿 静脉压升高 肝肿大 腹水 双下肢明显水肿
❖ 肾性水肿(renal edema) 肾炎性水肿:早期眼睑和面部水肿 肾病性水肿:三高一低
❖ 肝性水肿 特点:腹水
4、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炎性水肿稀释毒素 ❖细胞营养障碍 ❖水肿对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
碱中毒(alkalosis)
H+
肾小管
H+
K+
[H+]
Na+
K+
Na+
血[K+]
与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
对膜电位的影响 对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影响
对骨骼肌和平滑肌细胞膜的K+通透性影 响不大。
对心肌细胞膜 对K+ 通透性降低 对Ca+ 通透性增加 可致Na+ 通道失活
(二)对机体的影响
1. 对肌肉组织的影响
Blood hydrostatic pressure(BHP) 60 mmHg out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 -32 mmHg in Capsular pressure(CP) -18 mmHg in
Net filtration pressure(NFP) 10 mmHg out
缺钾(potassium deficit):细胞内钾缺失
(-)原因和机制
食物
ECF
K+ 血钾
3.5-5.5 mmol/L
ICF 钾 150mmol/L 体钾98%
消
多摄多排
化 道
肾 少摄少排
不摄也排
体钾
食物
①
病理生理学选择题
病理生理学选择题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高热患者易发生(A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C)A.酸中毒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 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A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低钾血症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B)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D )A.组织间液增多B.血容量急剧增加C.细胞外液增多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D)A.体腔B.细胞间液C.血液D.细胞内液E.淋巴液.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C )A.肾炎性水肿B.肾病性水肿C.心性水肿D.肝性水肿E.肺水肿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D)A.肺心病B.肺梗塞C.肺气肿D.二尖瓣狭窄E.三尖瓣狭窄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C )A.晶体成分B.细胞数目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E)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张障碍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A ) A.1%~2% B.3%~4%C.5%~6%D.7%~8%E.9%~10%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E)A.高渗氯化钠溶液B.10%葡萄糖液C.低渗氯化钠溶液D.50%葡萄糖液E.等渗氯化钠溶液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A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低钠血症14.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B )A.等渗性脱水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低容量性高钠血症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水肿1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D )A.5%葡萄糖液液B. 0.9%NaClC.先3%NaCl液,后5%葡萄糖液D. 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16.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A )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珠蛋白17.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 B)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B. 血浆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 微血管壁通透性E.淋巴回流18.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D )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 淋巴回流障碍C. 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D.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增高E. 血液浓缩19.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B )A.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D. 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20.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主要是因为(C ) 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B. 肾血浆流量增加C.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D.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浆渗透增高E.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升高21.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是(C )A.130~150 mmol/LB.140~160 mmol/LC.3.5~5.5 mmol/LD.0.75~1.25 mmol/LE.2.25~2.75 mmol/L22.下述哪项不是低钾血症对骨骼肌的影响(D )A.肌无力B.肌麻痹C.超极化阻滞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E.兴奋性降低23.重度高钾血症时,心肌的(D )A.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B.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C.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D.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E.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24.重度低钾血症或缺钾的病人常有(B ) A.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B.心律不齐C.胃肠道运动功能亢进D.代谢性酸中毒E.少尿25.“去极化阻滞”是指(B )A.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B.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C.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D.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E.低钙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26.影响体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D )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醛固酮E.甲状腺素27.影响细胞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 )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醛固酮E.甲状腺素28.“超极化阻滞”是指( A)A.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B.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C.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D.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E.低钙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29.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常互为影响,下述何者是正确的( E) A.低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B.高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常引起高钾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常引起低钾血症E.混合性酸中毒常引起高钾血症30.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D )A.引起肌肉瘫痪B.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害C.引起血压降低D.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E.引起酸碱平衡紊乱31. 细胞内液占第二位的阳离子是(D)A.Na+B.K+C.H+D.Mg2+E.Ca2+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1.机体的正常代谢必须处于( B)A.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B.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C.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D.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E.中性的体液环境中2.正常体液中的H+主要来自( B)A.食物中摄入的H+B.碳酸释出的H+C.硫酸释出的H+D.脂肪代谢产生的H+E.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H+3.碱性物的来源有( E)A.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B.肾小管细胞分泌的氨C.蔬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D.水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E.以上都是4.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A ) A.碳酸B.硫酸C.乳酸D.三羧酸E.乙酰乙酸5.血液中缓冲固定酸最强的缓冲对是( C)A.Pr-/HPrB.Hb-/HHbC.HCO3ˉ/H2CO3D.HbO2-/HHbO2E.HPO42-/H2PO4-6.血液中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 C)A.血浆HCO3ˉB.红细胞HCO3ˉC.HbO2及HbD.磷酸盐E.血浆蛋白7.产氨的主要场所是( E)A.远端小管上皮细胞B.集合管上皮细胞C.管周毛细血管D.基侧膜E.近曲小管上皮细胞8.血液pH 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B )A.[Prˉ]/[HPrˉ]B.[HCO3ˉ]/[H2CO3]C.[Hbˉ]/[HHb]D.[HbO2ˉ]/[HHbCO2]E.[HPO42ˉ]/[H2PO4ˉ]9.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 D)A.PaCO2B.实际碳酸氢盐(AB)C.标准碳酸氢盐(SB)D.缓冲碱(BB)E.碱剩余(BE)10.标准碳酸氢盐小于实际碳酸氢盐(SB<AB)可能有(B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混合性碱中毒E.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11.阴离子间隙增高时反映体内发生了(A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低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D.正常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E.高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12.阴离子间隙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 E)A.严重腹泻B.轻度肾功能衰竭C.肾小管酸中毒D.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E.以上都是13.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C)A.高热B.休克C.呕吐D.腹泻E.高钾血症14.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 C)A.细胞外液缓冲B.细胞内液缓冲C.呼吸代偿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15.一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可见:pH 7.28,PaCO2 3.7kPa(28mmHg),HCO3ˉ 1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以上都不是16.一休克患者,血气测定结果如下:pH 7.31,PaCO2 4.6 kPa(35mmHg),HCO3ˉ 17mmol/L,Na+ 140mmol/L,Cl-104mmol/L,K+ 4.5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17.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E )A.乳酸钠B.三羟基氨基甲烷C.柠檬酸钠D.磷酸氢二钠E.碳酸氢钠18.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B)A.呼吸中枢抑制B.肺泡弥散障碍C.通风不良D.呼吸道阻塞E.胸廓病变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降低的机制(B ) 跟心衰发生机制有雷同处A.代谢酶活性抑制B.低钙C.H+竞争性地抑制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D.H+影响钙内流E.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钙20.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 C)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B.碳酸氢盐缓冲系统C.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D.磷酸盐缓冲系统E.其它缓冲系统21.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D )A.呼吸代偿B.脏代偿C.血液系统代偿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22.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18,PaCO2 9.9 kPa (75mmHg),HCO3ˉ 28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 )分析:经抢救后还是失代偿A.代谢性酸中毒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23.某肺心病患者,因感冒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为:pH 7.32,PaCO2 9.4 kPa (71mmHg),HCO3ˉ 3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C)A.代谢性酸中毒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混合性酸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24.呼吸衰竭时合并哪一种酸碱失衡时易发生肺性脑病(C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25.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是错误的(C )A.去除呼吸道梗阻B.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C.使用呼吸中枢抑制剂D.控制感染E.使用碱性药物26.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A )A.严重腹泻B.剧烈呕吐C.应用利尿剂(速尿,噻嗪类)D.盐皮质激素过多E.低钾血症27.某幽门梗阻患者发生反复呕吐,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5,PaCO2 6.6 kPa (50mmHg),H CO3ˉ 36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28.如血气分析结果为PaCO2 升高,同时HCO3-降低,最可能的诊断是( E)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都不是29.由于剧烈呕吐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最佳治疗方案是(A )A.静注0.9%生理盐水B.给予噻嗪类利尿剂C.给予抗醛固酮药物D.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E.? 给予三羟基氨基甲烷30.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D)A.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B.癔病C.发热D.长期处在密闭小室内E.脑外伤刺激呼吸中枢31.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测定结果为:pH 7.48,PaCO2 3.4 kPa (22.6mmHg),HCO3ˉ 19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D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碱中毒32.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重要原因是(C )A.血清K+降低B.血清Cl-降低C.血清Ca2+降低D.血清Na+降低E.血清Mg2+降低33.酮症酸中毒时下列哪项不存在( E)A.血K+升高B.AG升高C.PaCO2下降D.BE负值增大-+-+-E.Cl-增高34.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下列哪项不存在( B)A.血K+升高B.AG升高*/C.PaCO2下降D.BE负值增大E.Cl-增高35.休克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B )A.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降低B.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升高C.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升高D.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降低E.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升高36.下列哪一项双重性酸碱失衡不可能出现( E)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37.代谢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酶活性的变化是正确的( B)A.碳酸酐酶活性降低B.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C.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升高D.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E.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升高第六章发热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D)A.体温超过正常值0.6℃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B)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D )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E.流行性脑膜炎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A)A.视前区-前下丘脑B.延脑C.桥脑D.中脑E.脊髓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A)A.发汗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D)A.淋巴因子B.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D )A.变态反应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D.内毒素污染E.霉菌污染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E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D )A.肿瘤坏死因子B.组织胺C.淋巴因子D.IL-1E.IL-2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B )A.外致热原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B )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C )A.增加前列腺素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B )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B)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E.体温调定点上移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C)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17.退热期可导致(D )A.Na+潴留B.Cl-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E )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加强C.脂肪分解加强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E.维生素消耗减少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D )A.5次B.10次C.15次D.18次E.20次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 )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B.扩张血管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D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E )A.IL-1和TNFB.CRH和NOS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 )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B.脂多糖C.肽聚糖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D )A.外毒素B.螺旋毒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B )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C )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27.内生致热原是(D )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C.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病理生理学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的比热大,能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而 体温不至于升高。 1g水在37C完全蒸发时需要吸收575K热量。 水的流动性大,能随血液迅速分布全身,维持产热 和散热的平衡。
(四)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3)润滑作用
泪液
可以防止眼球干燥 而有利于眼球转动
可保持口腔和咽部 湿润而有利于吞咽
↑
肾Na+的重 吸收↓
主 动 饮 水
尿 量
↓
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
(3)其他因素
1
精神紧张、疼痛、创伤、药物、体液因子 →ADH分泌
2
心房钠尿肽→影响钠、水代谢.
3
水通道蛋白→影响水代谢
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1
脱水
2
水中毒.
3
水肿
(一)脱水(dehydration)
脱水(dehydration)指人体由于饮 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即时 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 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会造 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补 充液体及相关电解质来纠正和治疗。
通常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之间,在此范围内称 等渗,低于此范围的称低渗,高于此范围的称高渗。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K+其次是HP042-。
(四)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1.水的生理功能
(1)促进物质代谢
利于营养物质的捎化、吸收、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泄。 水本身也参与水解、水化。加水脱氧等重要反应。
2、经皮肤失水: 高热、大量出汗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均可通过皮肤丢 失大量低渗液体,如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5℃,皮肤 的不感性蒸发每天约增加500m1。
3、经肾失水: 中枢性尿崩症时因ADH产生和释放不足,肾性尿崩症时肾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反应缺乏及肾浓缩功能不良时,肾排 出大量低渗性尿液,使用大量脱水剂如甘露醇、葡萄糖等高 渗溶液,以及昏迷的患者鼻饲浓缩的高蛋白饮食,均可产生 溶质性利尿而导致失水。
病理生理学课件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原因和机制
1.消化液大量丢失而只补充水
2.非显性失水(汗)增多而只补充水
3.大面积烧伤
4.经肾失钠
(1)药物的影响 排钠利尿剂
(2)疾病的影响 急性肾衰多尿期
慢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醛固酮抵抗
addison病
对机体的影响
1.体液的变化 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内液有所上升,易发生休克。 2. 明显的失水体征(脱水征): 3.对尿的影响: (1)尿量变化: 早期尿量正常(低渗),重症病人尿量减少(脱水) (2)尿钠含量变化: 肾脏失钠引起者表现为尿钠含量增多;
分为三度 轻度:失水体重2-5% 中度:失水体重5-10% 重度:失水体重10-15%
3.防治原则
( 1 )防治原发病 ( 2 )补水,先糖后盐
(三)正常血钠性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而引起 体液容量减少,血清钠浓度及血浆渗透压可维持在正 常范围,但体液容量减少,又称为等渗性脱水 (isovolemic hyponatremia)。
(二)原因和机制
1.摄入不足 2.钾分布异常(进入细胞内过多) (1)碱中毒 (2)药物作用
外源性胰岛素;ß-R激动剂 (3)毒物中毒
钡剂中毒:棉酚中毒 (4) 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3.丢失过多
(1)消化道失钾 (2)皮肤失钾 (3)肾失钾
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醛固酮增多;镁缺失 远端肾单位排钾增多 近端肾单位重吸收钾减少
作用:(1)减少肾素分泌; (2)拮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 (3)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4)拮抗醛固酮的保钠作用。
促释放因素:血容量增加
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一)体液容量减少(脱水)
1. 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低渗性脱水) 2 .高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 3 .正常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等渗性脱水)
病理生理学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病例二:低钠血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低钠血症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痛 、意识障碍等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如血清电解质等,可确
诊为低钠血症。
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低钠血症的程度和原因 ,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限制 水分摄入、补充钠盐等,同时注 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
治疗
主要通过利尿、限制水分摄入 等措施来缓解症状。
水中毒
定义
水中毒是指机体摄入过量水分 导致的水中毒。
原因
常见于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静 脉输液过量。
症状
包括恶心、呕吐、头痛、意识 障碍等。
治疗
主要通过利尿、血液透析等措 施来清除体内多余水分。
03
电解质代谢紊乱
低钠血症
病因
常见于呕吐、腹泻、低盐饮食等
06
病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病例一:脱水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脱水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弹性 差、血压下降等症状。
诊断依据
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脱水的程度和性质,采取不 同的治疗措施,如口服补液、静脉补 液等,同时注意调整饮食和补充营养 。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如血清电解质、尿比重等,可确 诊为脱水。
症状
恶心、呕吐、厌食、乏力、头晕等
治疗
补充钠盐,调整饮食
高钠血症
病因
常见于脱水、高渗性利尿等
症状
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血压下降等
治疗
补充水分,01
常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等
症状
02
乏力、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
治疗
03
补充钾盐,调整饮食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人卫七)
第八章 发热
1.fever:发热。是指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2.hyperthermia:过热。是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控或调节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被动性的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调定点水平。
7.cellular stress:细胞应激。当原核或真核单细胞遭遇各种明显的环境变化(如冷、热、低氧、营养缺乏)或遭遇射线、活性氧等导致大分子损伤时,能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最终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增强细胞抗损伤能力和在不利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这种反应称为细胞应激。
12.enterogenous cyanosis:肠源性发绀。亚硝酸盐、过氯酸盐及磺胺衍生物等氧化剂可使血红素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达到1.5g/dl时,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颜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13.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高原肺水肿。是指人在快速登上海拔2500m以上高原时,数天内发生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明显、咳嗽、咳出血性泡沫痰、肺部有啰音等。这种由急性低张性缺氧引起的肺水肿称为高原肺水肿。
2.fixed acid:固定酸。是指不能变成气体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的酸性物质,又称非挥发酸。如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糖酵解生成的甘油酸、丙酮酸和乳酸,糖氧化过程生成的三羧酸;脂肪代谢产生的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等。
3.anion gap: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该值可根据血浆中常规可测定的阳离子(Na+)与常规测定的阴离子(Cl-和HCO3-)的差算出,即AG=[Na+]-{[Cl-]+[HCO3-]},波动范围是12±2mmol/L。
病理生理学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和答案
E.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
B.细胞内液变化不大,细胞外液减少
3
C.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增多
37.低渗性脱水的处理原则是补充:
D.细胞内液增多,细胞外液减少
A.5%葡萄糖溶液
E.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减少
B.等渗溶液
31.等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
C.0.3%NaCl 溶液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40.低渗性脱水的最明显部位是: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A.血浆
B.组织间液
E.水肿
C.透细胞液
D.细胞内液
35.大量体液丢失后只滴注 5%葡萄糖液会
E.细胞外液
导致:
41.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
A.水中毒
B.高血糖症
A.5%葡萄糖
C.高渗性脱水 D.低渗性脱水
28.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D.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
A.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明显增多
血钠<150mmol/L
B.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正常
E.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310mmol/L,
C.细胞内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也减少
血钠>150mmol/L
D.细胞内液明显增多,细胞外液明显减少
C.Cl-
D.SO42-
E.Pr-
9.正常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
A.40%
B.50%
C.60%
D.70%
E.80%
10.正常成人血浆约占体重:
A.4%
B.5%
C.6%
D.7%
E.8%
11.新生儿的体液约占体重:
病理生理学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概述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
体内的水分称为体液,体液由水及溶解在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蛋白质等组成。
细胞内外各种生命活动都是在体液中进行的。
机体体液容量、各种离子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
水和电解质平衡是通过神经- 内分泌系统及相关脏器的调节得以实现的。
当体内水、电解质的变化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和(或)调节系统本身功能障碍时,都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临床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十分常见,它往往是疾病的一种后果或疾病伴随的病理变化,有时也可以由医疗不当所引起。
严重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又是使疾病复杂化的重要原因,甚至可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体液由细胞膜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占总体液的三分之二,约占体重的40%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质。
细胞外液占总体液的三分之一,约占体重的20%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须依赖的外环境或称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可由毛细血管壁进一步划分为细胞间液和位于血管内的血浆,细胞间液约占体重的15% ,血浆约占5% ,血浆是血液循环的基质。
另外有一小部分细胞外液称为透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约占体重1~2% 。
透细胞液又称第三间隙液(third space fluid ),是指由上皮细胞耗能分泌至体内某些腔隙(第三间隙)的液体,如消化液、脑脊液和胸腔、腹腔、滑膜腔和眼内的液体等。
体液的含量和分布受年龄、性别、脂肪多少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体内各部分体液的含量见表4-1 。
婴幼儿的生理特性决定其具有体液总量大、细胞外液比例高、体内外水的交换率高、对水代谢的调节与代偿能力较弱的特点。
老年人体液总量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机体肌肉组织含水量高(75~80% ),脂肪组织含水量低(10~30% ),故肥胖者体液量较少。
病理生理学演示稿水、电解质代谢紊乱.08PPT课件
目录
•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概述 • 水代谢紊乱 • 电解质代谢紊乱 • 诊断与治疗 • 病例分析
01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是指体内水 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导致体液 量过多或过少,以及电解质浓度 过高或过低。
分类
乱的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
保持饮食平衡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 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过度摄入或不足。
注意水分摄入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或水中毒,尤其是在高温、高强度 运动等情况下更应注意补充水分。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 处理潜在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风险。
详细描述
低钾血症常见于长期饮食不良、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等情况,这些情况导 致钾离子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低钾血症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呼吸困难、心律 失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高钾血症
总结词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可能导致肌肉麻痹、心律失常等症状。
详细描述
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酸中毒、使用保钾利尿剂等情况,这些情况导致肾 脏排钾减少或钾离子在体内潴留。高钾血症可能导致肌肉麻痹、心率减慢、心律 失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水中毒可引起头痛、呕吐、嗜睡、呼 吸抑制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休克甚至死亡。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是指机体失水多于 失盐,血浆渗透压降低,多由 于消化液大量丢失、长期使用 利尿剂等引起。
低渗性脱水可引起疲乏无力、 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 导致意识障碍、休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A 型题8.体液中各部分间渗透压关系是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答案]E[题解]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显差异,若按毫摩尔浓度表示,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由于细胞内液含二价离子和蛋白质较多,这样细胞内外所产生的离子数目基本上相等,而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总渗透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上相等。
9.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靠哪一物质的移动来维持(0.283,0.239,03级临本)A、Na+B、K+C、CI-D、葡萄糖E、水[答案]E[题解]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水的移动来维持10.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A.Na+B.K+C.有机酸D.蛋白质E.尿素[答案]D[题解]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7%),而细胞间液含蛋白质仅为0.05%~0.35%,这与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液有关。
11.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A白蛋白B.球蛋白C.Na+D.K+E.尿素[答案]C[题解]细胞外液中Na+最多,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构成了细胞外液的主要晶体渗透压,而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数值相比,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细胞外液Na+的浓度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12.正常成人的每天最低尿量为A.1000mlB.800mlC.500mlD.300mlE.100ml[答案]C[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随尿排出的水量为1500ml左右。
尿量的多少受饮水量和经皮肤与粪便两条途径排水量的影响。
成人每天须经肾排出35g左右的代谢最终产物,而每克代谢最终产物须溶解于15ml的水才能随尿排出,故成人每天至少要排出500ml,称为最低尿量。
13.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为A.3000~4000mlB.2500~3000mlC.2000~2500mlD.1500~2000mlE.1000~1500ml[答案]C[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饮水约1000~2000ml,随食物摄入水约为700~900ml,体内产生代谢水约300ml,因此共摄水2000~2500ml。
而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每天经呼吸道粘膜不感蒸发排水350ml,经皮肤不感蒸发和发汗排水500ml,随粪排水150ml,随尿排水1000~1500ml,因此共排出水2000~2500ml,所以每天出入水量均约为2000~2500ml 以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14.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范围约为A.100~120mmol/LB.120~130 mmol/LC.130~150 mmol/LD.150~170 mmol/LE.170~190 mmol/L[答案]C[题解]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为130~150 mmol/L。
15.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为A.1.0~2.5 mmol/LB.2.0~3.0 mmol/LC.2.5~3.5 mmol/LD.3.5~5.0 mmol/LE.5.0~6.5 mmol/L[答案]D[题解]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为3.5~5.0 mmol/L。
18.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最重要因素是A.血浆渗透压↓B.血清[Na+]↑C.血清[K+]↓D.血容量↓E.渗透压感受器敏感性↑[答案]D[题解]当血容量减少时,因循环血量减少通过肾动脉压下降,致密斑钠负荷减少,交感神经兴奋等机制,引起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多。
19.细胞外液透压增高时首先会引起哪一项变化A.ADH↑B.醛固酮↑C.心钠素↑D.细胞内外钠交换↑E.血管内外钠交换↑[答案]A[题解]当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有1%~2%的变动),则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促使ADH分泌增多。
25.大量体液丢失后滴注葡萄糖液会导致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慢性水中毒E.血清钾升高[答案]B[题解]各种原因所致的体液丢失,其丧失的液体中钠浓度都不会显著地高于血浆的钠浓度,因此体液丢失本身并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只有大量体液丢失后仅补充水分或滴注葡萄糖液,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
26.低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低于A.320mmol/LB.310mmol/LC.300mmol/LD.290mmol/LE.280mmol/L[答案]E[题解]低渗性脱水时,因失钠多于失水,血浆渗透压<280mmol/L。
27.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答案]A[题解]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细胞外液中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故细胞内液并无丢失甚至可超过正常,而仅仅细胞外液量显著减少。
28.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钾血症[答案]A[题解]低渗性脱水时,有大量细胞外液丢失,且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导致肾脏排水增多,可使细胞外液容量进一步减少。
同时因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中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故细胞外液也进一步明显减少,血容量亦明显减少,患者容易发生休克,这是本型脱水的主要特点。
29.短期内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常出现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低钠血症E.高钾血症[答案]C[题解]一般情况下,小肠分泌液以及胆汁和胰液的钠浓度都在120~140mmol/L。
因此,小肠液在短期内大量丢失,首先常出现等渗性脱水,但若长时期发生,常因机体继续丢失,而出现高渗性脱水。
30.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易发生(0.424,0.355,03临本)A、酸中毒B、氮质血症C、周围循环衰竭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答案]C[题解]见28题31.下述哪一情况可引起低渗性脱水A.大量胃肠液丢失B.经皮肤大量失液C.髓袢升支功能受损D.长期使用速尿、利尿酸E.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水[答案]E[题解]低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是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补水而未补电解质平衡液。
35.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细胞内液细胞外液A. ↓↑↑B. ↓↓↓C. ↓正常D. ↑↑↓↓E. 正常↓[答案]B[题解]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因丢失而减少,由于失水大于失盐,细胞外液呈高渗,细胞内液中的水分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外液量得不到完全补充而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
36.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04护本、检验:难而无区别,-0.024,-0.019)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钠血症[答案]A[题解]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由于下丘脑病变使抗利尿激素产生和释放不足,肾型尿崩症患者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缺乏反应,肾浓缩功能不良,均可排出大量低渗尿,丢失大量水分,易出现高渗性脱水。
37.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A.水肿B.水中毒C.低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E.高渗性脱水[答案]E[题解]代谢性酸中毒时,因过度通气,大量水分经呼吸丢失,可产生高渗性脱水。
38.低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细胞内液细胞外液A. ↓↓↓B. ↓↓↓C. ↓↓↓↓D. ↑↓↓E. ↓↓↑[答案]D[题解]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除直接丧失水分外,还可移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使细胞内液不减少且可增多,而使细胞外液进一步明显减少。
39.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清钠浓度是A.>150mmol/LB.>160mmol/LC.>170mmol/LD.>180mmol/LE.>190mmol/L[答案]A[题解]高渗性脱水时,由于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41.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是A.>250mmol/LB.>270mmol/LC.>290mmol/LD.>310mmol/LE.>330mmol/L[答案]D[题解]高渗性脱水时,失水多于失钠,血浆渗透压>310mmol/L。
42.盛暑行军时只大量过多饮水可发生A.等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E.水中毒[答案]B[题解]盛暑行军,大汗淋漓,可伴有钠水明显丢失,若只大量补充水分可造成细胞外液低渗,发生低渗性脱水。
43.等渗性脱水时,体液变化的特点是A.B.C.D.E. 细胞内液↓↓↓↑变化不大细胞外液↓↑变化不大↓↓[答案]E[题解]等渗性脱水,因为水与钠按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细胞外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mmol/L正常范围内,与细胞内渗透压基本相等。
此时,细胞内外没有明显的水分移动,所以细胞内液既不增多,亦不减少,变化不大,而主要丢失细胞外液。
44.等渗性脱水如末经处理可转变为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钠血症D.低钾血症E.水中毒[答案]B[题解]等渗性脱水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则患者可通过不感蒸发、呼吸等途径不断丢失水分,从而因失水多于失盐而转为高渗性脱水。
45.下列哪一种情况的早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急性水中毒E.慢性水中毒[答案]D[题解]急性水中毒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压力也增加,故神经精神症状出现最早而且突出,严重病例可发生脑疝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46.下述有关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三类脱水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渗性脱水B.分别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其病生变化相同C.均有明显口渴、尿少症状D.细胞内、外液量都会减少E.严重时都可因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障碍[答案]E[题解]高渗性、低渗性与等渗性三类不同类型脱水,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条件,其病生改变是不相同的。
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而细胞内液不但不减少反而可比正常略增多。
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早期病人无口渴、尿少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是等渗性脱水。
不管是哪一类脱水,当发展到严重阶段均可出现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衰竭。
47.水肿的概念是指A.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B.体内体液含量过多C.细胞内液含量过多D.细胞外液含量过多E.血管内液体过多[答案]A[题解]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49.下述哪一项不是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因素?(0.241,0.359,03临本)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B.微血管壁通透性C.淋巴回流D.血浆晶体渗透压E.血浆胶体渗透压[答案]D[题解]血浆中晶体物质可自由出入血管壁,所以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无影响,上述其他因素的异常均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产生影响,而导致平衡失调。